回覆列表
  • 1 # yfxvhgf

    《老人與海》寫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在海上的捕魚經歷,描寫老人制服大魚後,在返航途中又同鯊魚進行驚險的搏鬥,然而作品中的形象卻具有很強的象徵意蘊.他用馬林魚象徵人生的理想,用鯊魚象徵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用大海象徵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而獅子則為勇武健壯,仇視邪惡,能創造奇蹟的象徵,桑提亞哥則是人類中的勇於與強大勢力搏鬥的"硬漢子"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遭遇象徵人類總是與厄運不斷抗爭。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聖地亞哥老人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海為他準備了神秘的大魚,為他提供了展示其無比的勇氣和毅力的場所,從美學角度來講,大海是一幅“意味著許多東西”的寫意畫。關於小說中的“鯊魚”的象徵意義,也有多種不同的解釋,諸如象徵復仇女神,象徵時間,象徵死神等等。但海明威自己明確地說過。“那可惡的鯊魚……,就好比所得稅。我努力工作,碰上好運氣。我得到一張數目可觀的支票,於是所得稅就像鯊魚一樣跟蹤而來,用尖利的牙齒大塊大塊地咬著吃,那老人沒說到這個,我卻說到了”[xxi],顯然海明威這裡的“鯊魚”是充斥於他所處世界中惡勢力的象徵。 而海灘上那具巨大的、白色的馬林魚骨。它作為老人與馬林魚激烈追逐,與鯊魚拼死相爭的見證,可以說既是勝利的象徵,也是失敗的象徵,正是這種微妙的對立統一與相互之間轉換,讓我們在一次看到了依附其上的海明威式的硬漢子精神。對於馬林魚,作者對它的描寫貫穿於全篇。它大而且美,比老人的漁船還長兩尺,風度優雅,儀態萬分,在水層潛游時是一抹巨大的黑影,躍出海面時,銀光閃閃,它牽引著自己的追捕者在茫茫的大海上急劇而又從容地挺進,將身後的波光浪影染成一片暗紅。這些描寫,不僅切合於全篇海上的風光,更重要的是使這條馬林魚作為一種自然的壯觀與偉大的象徵而與孤獨的老人、飄零的船隻形成對照,反射也作為它的追捕者與征服者的老人那副黑瘦的軀幹中所蘊涵的力量與光輝。在馬林魚這一象徵性形象的照耀下,小說的全部描述也就獲得了更為豐厚的意蘊。 “更深的東西是您懂了以後所看到的東西”,海明威這樣告訴他的讀者們,當我們真正讀懂了《老人與海》以後,我們會懂得不僅僅只是老人、小孩、大海和魚類有一定的象徵主義。在這部作品裡“更深的東西”還很多。 如小說中的“獅子”在作品中有節律地反覆出現,老人甚至從夢中都夢見了“獅子”。顯然“獅子”作為力與勇的另一稱呼,它在小說中的不斷出現,構成了一種寓意十分明確的象徵:象徵著老人追求力與勇的搏擊精神,這種搏擊精神就是“海明威式”的硬漢性格的體現。 另外,在《老人與海》中的壘球手老狄馬吉奧與老人角力的黑人大力士,鼓著長長的黑翅膀在海上盤旋找追捕目標的鷹,以及關於老人吃的金槍魚都有一定的寓意,都具有桑地亞哥形象的特質,它們都與作品中其他人物、環境有著符合實際生活本來面目、渾然一體的關係,然而又都是海明威代以傳達“意味”的象徵體。這與象徵主義作家所偏好的那種為追求所謂“主觀真實”,面對客觀世界支離扭曲,任意構造象徵意象的作法是格格不入的,這種差異也許就是海明威不願接受象徵主義桂冠的一個重要原因。 海明威還透過象徵性描寫隱晦地表達了他對美國現實地極度悲觀。小說有多處描寫“能夠使人聯想到距離耶穌蒙難”的情景。當聖地亞哥看到星鯊時,他的喊叫就像“一個人感到釘子穿過他的雙手釘進木頭裡而不由自主發出的喊叫聲。”這裡暗示的“一個人”就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再如桑地亞哥“他扛著桅杆坐在那兒”,還有他睡覺的姿勢,“兩條胳膊直直地伸在外面,兩隻手心朝上,就這樣瞅著了。”作者用這些象徵性描寫是在暗示:美國的耶穌又被釘在十字架上了,基督精神死亡了。海明威正是以這種無言的、隱晦的,基督徒或許能夠領的方式,向他的絕大多數信奉耶穌基督的同胞、世人傳遞他對美國現實的莫大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廣泛宣傳愛狗教育,是否有助於減少狗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