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韻堂音箱工坊
-
2 # 北南方007007
這關係到個人的審美觀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如果有人認為他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是一個普世性的答案,那麼純屬無稽之談。有的人喜歡欣賞西方音樂,有的人喜歡欣賞東方音樂,有的人喜歡欣賞古典音樂,有的人喜歡欣賞流行音樂,有的人喜歡欣少數民族音樂,有的人喜歡欣賞原生態音樂……因此在如何欣賞和理解音樂上,我們怎麼能夠以一概全。
北南方
-
3 # 張芮恩Raymix
最近剛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先正經答一發,感謝賞閱。
以下正文——————
評價藝術的好壞,創作者是被動的,欣賞者才是主動的。藝術終究是為了共享和傳達而服務的,所有的藝術都得回到欣賞者身上,自娛自樂、自賣自誇總歸是是狹隘、片面的。藝術的好壞不應該由創作者本人說了算,而應該是由足夠多的人欣賞後評價,儘量去除了個體主觀性後綜合而成的。這也是審美去精英化的核心,評分系統的合理存在就是一個例項。
對於欣賞者來說,藝術作品的好壞應該分為兩個角度進行評價。
一個是評價藝術作品的水平,也就是從技術層面偏理性地評價其“傳達方式”。這是基於核心知識體系來評判(對於繪畫就是筆觸、色彩組合、構圖等,對於音樂就是曲式、配器、編排、吐字、換氣、押韻等),已經有了一個總結出來的大致完善的標準,不掌握到一定的水平是絕對不可能在正規化上有所革新的,或者說這些創新是不被承認、不能自成一派的(對於繪畫就是哪些顏色搭配在一起就是不搭調的、把構圖的關鍵集中在角落就是不合理的,對於音樂就是相隔幾度音程聽起來就是不和諧的、九和絃就是比七和絃還要不明朗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眾對於這些細節基本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需要受過正規系統的相關教育的專家來評判(在這方面真正的專家並不會出現太大的分歧),這時候大眾就應該去學習專家的意見,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另一個是評價藝術作品的內涵,也就是從情緒層面偏感性地評價其“傳達內容”。這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去評判,也沒有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東西(對於繪畫就是色彩的選擇等,對於音樂就是副歌旋律的走向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審美是一個很私人化的東西,完全基於個人喜好,每個人都能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性格領會作品的情緒渲染和深層意義,說到底就是作品能不能讓自己產生共鳴。這時候專家作為一個個體也是有主觀性的,所以大可不必盲目跟隨專家對於藝術作品的喜好,而應該忠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感動與啟發,每個個體的獨立主觀的感受都是有價值的;但是專家卻能夠更接近創作者的創作初衷,這對大眾藝術眼光的鍛鍊是很有借鑑意義的,具體原因會在下文提到。
(這個時候就得說,大家根本沒有必要有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有些居心叵測的人為了提高藝術作品的商業價值,藉機營銷炒作,這就會使得大眾原本的審美一定程度受到外界影響,將個人純粹的審美有意引導為“政治正確”般的從眾審美加以混淆。)
以上兩個部分,即藝術作品的水平與內涵,在很多情況下是相互融合的(比如繪畫中想要表現力強應該用衝突的色彩複雜交織還是相近的色彩大片渲染,音樂中想要表現情緒濃厚應該用真音還是假音),但終究是不可混淆的兩個概念。所有人都有權利表達喜歡與否,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說出作品的水平高低。所以對藝術作品好壞的評判,離不開受過正規藝術教育、藝術品位較高的“專家”對大眾正確的引導作用。所謂藝術領域的專家,應該是一些能透過核心知識體系從作品中分析大眾看不見的水平細節,又能借此比大眾更準確地解讀出創作者的創作初衷的人。好的藝術作品不一定是直觀易懂的,但一定是觸動人心的;專家與大眾的評價不一定是一致的,但專家一定是比較接近創作者的創作初衷的。當專家的意見和大眾的意見不一致時,大眾就應該儘量客觀地分辨專家的評價中有哪些是對於藝術作品水平的判斷、哪些是對於藝術作品內涵的理解,選擇性吸收、揚棄式學習。“作品誕生了,作者死了”,創作者在作品裡留下了一種解答(創作初衷),但作品本身可以有無數種解答。雖然創作者透過作品傳達的內涵是唯一的,但欣賞者給出的理解可以是非常多樣的,甚至可能與創作初衷背道而馳。這就導致很可能同一個作品放在某個時代裡被大眾認為高階,放在另一個時代就完全不同,這完全能夠解釋和接受(不過要明確創作者推進藝術發展的貢獻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而欣賞本身就是為了先給出自己的解答,再讓自己之後每次的解答接近於創作者的解答的機率更大;保留自己的解答,並接受創作者的解答——這就是提高自己的品位的過程。
總而言之,一件藝術作品公認的好的標準在於水平紮實工整或者高階前衛、內涵深刻入骨或者具有新意。前者往往分歧不大,有爭議的往往在後者。隨著審美去精英化的趨勢、大眾藝術品位的提高,相信對於藝術作品的好壞的爭論會平息很多,這是大家樂意看見的。
-
4 # 滬西明強
我認為音樂這種精神產品,是人和作品共鳴及認同。簡單來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欣賞一首歌曲。
首先,瞭解一下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詞作曲人創作這首歌曲的意圖,他想要表達什麼。
其次,瞭解演唱者唱對首歌曲的一種感悟。每一個歌手唱歌都不是拿著歌曲亂唱,他們要反覆研讀,體會這首詞到底寫了個什麼,然後再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唱出來感染聽眾。對待歌手應該更多的是從他演繹歌曲的角度去評判。
而且在欣賞的時候,不僅僅是躺在那裡被動接收,還應保持一種積極主動性,主動覺察自身的情感觸動,意識到是如何產生這樣的感覺,主動去思考音樂背後的意圖,結構,表現形式,文化等等。
最後,想要理解和欣賞音樂,除了聽,別無他途。什麼手段也代替不了聽音樂。講一個道理並不能加深你對音樂的理解。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其次就是,作為一個聆聽者的責任,不管你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都要盡力加深我們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不管你多虛心,作為聆聽者你都要努力學習,只有聽眾生機勃勃,音樂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全神貫注的聽,有意識的聽,用自己全部的智慧聽是對我們推進音樂藝術最起碼的要求。
因此,想要欣賞和理解音樂,建議你從多聽音樂開始,以好好聽音樂結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小白112
我認為音樂這種精神產品,是人和作品共鳴及認同。簡單來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欣賞一首歌曲。
首先,瞭解一下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詞作曲人創作這首歌曲的意圖,他想要表達什麼。
其次,瞭解演唱者唱對首歌曲的一種感悟。每一個歌手唱歌都不是拿著歌曲亂唱,他們要反覆研讀,體會這首詞到底寫了個什麼,然後再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唱出來感染聽眾。對待歌手應該更多的是從他演繹歌曲的角度去評判。
而且在欣賞的時候,不僅僅是躺在那裡被動接收,還應保持一種積極主動性,主動覺察自身的情感觸動,意識到是如何產生這樣的感覺,主動去思考音樂背後的意圖,結構,表現形式,文化等等。
最後,想要理解和欣賞音樂,除了聽,別無他途。什麼手段也代替不了聽音樂。講一個道理並不能加深你對音樂的理解。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其次就是,作為一個聆聽者的責任,不管你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都要盡力加深我們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不管你多虛心,作為聆聽者你都要努力學習,只有聽眾生機勃勃,音樂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全神貫注的聽,有意識的聽,用自己全部的智慧聽是對我們推進音樂藝術最起碼的要求。
因此,想要欣賞和理解音樂,建議你從多聽音樂開始,以好好聽音樂結束。
-
6 # 莞漂阿海
1: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即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所以直感式的感情體驗和從各個方面去研究和了解樂曲的感情體驗是欣賞音樂的基本方式。
2: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我想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那麼對於音樂風格和感情體驗就更應該要準確、深刻、細緻的去理解和欣賞!
-
7 # 菸酒嗓老王
我認為音樂這種精神產品,是人和作品共鳴及認同。簡單來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欣賞一首歌曲。
首先,瞭解一下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詞作曲人創作這首歌曲的意圖,他想要表達什麼。
其次,瞭解演唱者唱對首歌曲的一種感悟。每一個歌手唱歌都不是拿著歌曲亂唱,他們要反覆研讀,體會這首詞到底寫了個什麼,然後再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唱出來感染聽眾。對待歌手應該更多的是從他演繹歌曲的角度去評判。
而且在欣賞的時候,不僅僅是躺在那裡被動接收,還應保持一種積極主動性,主動覺察自身的情感觸動,意識到是如何產生這樣的感覺,主動去思考音樂背後的意圖,結構,表現形式,文化等等。
最後,想要理解和欣賞音樂,除了聽,別無他途。什麼手段也代替不了聽音樂。講一個道理並不能加深你對音樂的理解。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其次就是,作為一個聆聽者的責任,不管你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都要盡力加深我們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不管你多虛心,作為聆聽者你都要努力學習,只有聽眾生機勃勃,音樂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全神貫注的聽,有意識的聽,用自己全部的智慧聽是對我們推進音樂藝術最起碼的要求。
因此,想要欣賞和理解音樂,建議你從多聽音樂開始,以好好聽音樂結束。
-
8 # 野荷花分享生活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瞭解一下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詞作曲人創作這首歌曲的意圖,他想要表達什麼。
其次,瞭解演唱者唱對歌曲的一種感悟。每一個歌手唱歌都不是拿著歌曲亂唱,他們要反覆研讀,體會這首詞到底寫了個什麼,然後再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唱出來感染聽眾。對待歌手應該更多的是從他演繹歌曲的角度去評判。
而且在欣賞的時候,不僅僅是躺在那裡被動接收,還應保持一種積極主動性,主動覺察自身的情感觸動,意識到是如何產生這樣的感覺,主動去思考音樂背後的意圖,結構,表現形式,文化等等。
-
9 # 追風大叔george
這個問題,怎麼覺得有點尬呢。
音樂應該怎麼去理解和欣賞,我看到有個哥們兒說得要去了解這首歌創作時的背景。我覺得這怕是有點逗吧,好的音樂就是容易讓大眾理解的,你讓我聽歌的時候先去調查一下音樂的創作背景什麼的,那我肯定會爆出一句“oh my fucking god”,真的要這麼費勁嗎?
作為聽眾,相信我,以你自己的目前的認知,如果一首曲子如果你聽不懂歌詞,聽不懂旋律,聽不懂配樂,那你壓根就不會繼續聽下去了。當然這也不代表著就不是一隻好的曲子,可能多年以後,當你有了一類相似的經歷,你再去聽就不太一樣了。
再說音樂的理解和欣賞,這件事其實沒有對錯,它帶給你的就是主觀感受,你聽著是怎麼回事就是怎麼回事,一點問題都沒有。如果有哪個犢子跟你說這首歌其實是怎麼回事之類,還拽著各種看似專業的名詞的話,那請你直接無視這個傢伙,他只是為了在你面前裝個x,然後找點優越感
-
10 # 凝輝溢彩
關於這樣的問題,說多了會抬扛,一個最簡單辦法就是:下載一個二泉映月或者江河水這樣的音樂,我就是要在婚禮現場放,我到要看看它能把我怎麼樣!自己感受一下試試,這就是最簡單的答案。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我個人感覺欣賞音樂先從有標題音樂開始,舉個例子。聽小提琴曲《梁祝》。首先,我們要做一點事先的功課,瞭解一下何佔豪,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班學習小提琴,並和幾位同學組成“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探索小提琴。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這種探索的成果。
再有就是梁祝故事的情節,怎麼女扮男裝出去讀書,怎麼遇上梁山伯同窗數載親如兄弟。學業有成依稀分別戀戀不捨等等,以及大致發生地,才子佳人倍出,風景秀麗的浙江一帶。而後開始聆聽欣賞,微微閉上眼睛回憶你的同學時代的同桌,相互交流時的美好時光,就不完全描述了。等等一切美好的誇張的去聯想。逐步的就進入音樂中了,也就是所謂的融進去了,思緒隨著音樂天馬星空了。不必要去懂樂曲樂理知識。時間長了聽多了也就懂了。從有標題到無標題音樂逐步深入你就是行家!我自己的一點體會,不一定對,歡迎高手指教,僅供參考。喜歡交流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