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上三竿
-
2 # 食萬個為什麼
腸道,被稱為人體的“保護傘”。
其長度,約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
也因如此,腸道發生病變,往往較為隱匿,不易察覺。
尤其是腸癌,發病隱匿,病程惡化快,一旦到了中晚期,則治療難,危害生命。
腸癌“有跡可循”,出現這幾個跡象,及時查腸鏡1、便便形狀改變
排便後,最好多看一眼,正常的大便,呈現出圓柱形條狀。
一旦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需警惕腸道癌變。
多是腸道內有腫瘤物質,壓迫糞便所致。
2、便中帶血
大便帶血,除了痔瘡,一定要警惕腸癌。
持續性、慢性帶黏液便血,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需警惕腸癌。
痔瘡導致的便血,往往出血與大便分離,一定要做好區分。
3、排便習慣改變
當大便次數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沒有糞便,只有一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可能是腸道癌變了。
還有可能便秘後出現腹瀉,或大便開始時乾燥而末端變稀,或反覆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都可能是腸道癌變訊號。
4、長期腹瀉
腹瀉,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個現象。
很多人,腸胃不好,稍一受寒,或是飲食不潔,就會導致腹瀉。
但是,如果,長期腹瀉,一定要儘早檢查,不可擅自用藥拖延。
大多數腹瀉,都與腸道病變有關,應該儘早檢查治療。
5、持續性腹痛
腹痛,是胃腸疾病,最常見的一種情況。
如果持續性腹痛,並且,總有要排便,卻又排不出的感覺。
此時,腸道癌變,可能已經到了中晚期,儘早檢查。
腫瘤擴大時,會由最初的隱隱疼痛,變成鈍痛,甚至是絞痛。
6、體重下降快
雖然,現代以瘦為美,但是,短時間,體重下降嚴重,則要高度警惕。
很多癌症,到了晚期,一般都會出現持續性消瘦的現象。
尤其是腸癌,一旦腸道癌變,無法正常吸收營養,人體就會大幅度的消瘦。
短時間內,體重大幅度下降,不要“竊喜”,一定要儘早檢查。
這4類人,易被腸癌“找上身”,需高度警惕第一類:長期久坐者
長期久坐,缺少運動,是腸癌高發的因素之一。
司機、辦公室白領等,經常久坐者,需要格外警惕腸癌的發生。
科學表明,吃完飯後,沒有活動,或活動量太小,使得腸壁蠕動慢,延長有毒物質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從而增加了腸癌的風險。
第二類:愛吃肉、重口味飲食
腸癌,是一種消化道腫瘤,與飲食密切相關。
研究表明,每日食用100克紅肉,可增加17%的結直腸癌風險。
而每日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就可增加18%的結直腸癌風險。
此外,重口味飲食,雖然嘴巴過癮了,但是胃腸道十分受損,容易加速癌變。
因此,喜歡吃肉,口味重的人,一定要保護好腸道健康。
第三類:有腸癌家族史者
腸癌家族史的家屬,罹患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要高數倍,是屬於腸癌的高危人群。
這類人,一定要重視腸鏡的篩查,每年至少做一次腸鏡。
第四類:結直腸息肉者
腸癌,大多數是由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不可逆的,一般不會自行消失,並且,會因為某些刺激有惡變傾向,腺瘤性息肉,才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
因此,有結直腸息肉的人,一定要定期檢查,預防腸道癌變。
預防腸癌,少吃二物,常飲二水,戒掉二習
少吃二物1、燻烤類食物
代表:燒烤、烤肉、燻肉、臘肉等。
新鮮的肉被烤焦,會產生致癌物雜環胺,經常吃燒烤的人,易患癌症。
所以,這類食物,也要注意,少吃一點,切莫長期食用。
2、辛辣刺激食物
代表:麻辣燙、麻辣涮串、麻辣火鍋等。
這裡辛辣刺激的食物,又麻又辣又燙嘴,會刺激加重胃腸道負擔,會誘發胃腸道惡性腫瘤。
因此,這類食物,要注意少吃為好,偶爾“解饞”可以,切不可長期多食。
常飲二水1、溫開水
水,是使腸道保持清潔、潤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喝水,可減少腸道有害氣體的生成和排出,有益腸道健康。
溫熱的白開水,35℃-40℃,是最佳選擇,胃腸最舒適的溫度。
主動喝水,補充充足的水分,可使大腸保持清潔,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2、熱茶水
除了白開水,喝點植物茶水,潤腸通便,排腸毒,預防癌症,效果更佳。
植物茶水,比白開水好喝,比飲料健康,是養護腸道,不錯的選擇。
金藍菊根茶,泡水喝,可排腸毒,改善腸道菌群,潤腸通便,預防癌變。
金藍菊,是從歐洲引入國內的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其根莖藥用價值高,用其泡水喝,對於腸道健康,十分有益。
相關研究表明,金藍菊根富含菊粉,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保養腸道,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炎有不錯的幫助。
還有研究顯示,其提取物可促進有益菌的數量,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改善腸道內微環境。
同時,還能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利於糞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預防和改善便秘。
因此,生活中,經常用其泡水喝,對於腸道健康,十分有益。
戒掉二習1、戒久坐
久坐,缺乏運動,也是導致腸癌高發的一個因素。
久坐會導致腸蠕動減弱,腸道代謝產物滯留,刺激結腸粘膜和腸壁,損害腸道健康。
此外,長期久坐,還會降低機體免疫力,可導致內臟調節神經功能降低,對胃腸道的調節失常,使腸壁蠕動減慢,危害腸道健康。
保護腸道,一定要改掉久坐的習慣,不論多忙,都要注意適當的運動。
2、戒菸酒
吸菸,喝酒,也會增加腸癌的風險。
研究表明,抽菸的男性,患上直腸癌的機率,比不吸菸的高34%;抽菸的女性,患上直腸癌的機率,比不吸菸的高43%。
研究發現,大量飲酒,可能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並且,酒精,能促進結腸癌細胞的肝轉移。
所以,預防腸癌,一定要戒菸限酒,切莫貪杯。
-
3 # 佳園道
腹痛便血,查出腸癌,腸癌最愛找上那些人?腸癌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腸癌容易找上和這些相關的人,具體情況如下:
①家族遺傳,如家族遺傳性息肉,家族裡有腸癌的人。腸道多發息肉。
②長期便秘的人,這些常常進食纖維素不足或者運動不足。或者長期出現慢性腹瀉的人或者大便帶有黏液或者黏液膿血便的人。或者長期大便帶血或者化驗大便隱血的人。
④長期患有克羅恩病或者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症性腸道病變的人。
④患有慢性闌尾炎以及膽囊炎或者闌尾和膽囊已經被切除的人。
⑤超重肥胖,長期抽菸喝酒,又有長期腸道菌群失調紊亂的人群而且年齡又超過40歲的人群。
腸癌最愛找上以上的這些人,做到定期腸鏡隨訪觀察,平時要多運動,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新鮮蔬菜水果以及粗糧,避免進食過多高動物脂肪飲食和高動物蛋白,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防止便秘。 -
4 # 小克大夫
首先腸癌是消化系統中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而且不易治療,尤其是中晚期的腸癌治療特別困難而且治療後效果不佳,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只有到了中晚期會出現腹部疼痛不適、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型且次數異常、便血等症狀。下邊小克為大家普及一下哪些人群容易得腸癌?
1、長期進食一些醃製品(泡菜、鹹菜、肉質罐頭),長期進食一些油炸食品及燻烤品(燒烤),這些食物雖然很美味,但是都含有亞硝胺及苯丙胺類致癌物,所以長期進食會容易導致在腸道內聚集,導致腸粘膜收到破壞,而且不斷導致出現潰瘍、炎症及癌變。2、長期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因為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在人體內分解後,會產生較多的致癌物質。在缺乏膳食纖維的情況下,這些致癌物質會長時間地停留在直腸粘膜上,從而可誘發直腸癌。
3、長期便秘、久坐不動的人群,因為便秘主要是由於腸道蠕動減弱、腸液分泌失調所導致的,因為長期不運動久坐會容易導致腸道血液迴圈異常而且腸道蠕動受抑制,所以會導致食物殘渣排除延遲,長期在腸道內集聚異常發酵,使得一些毒素物質被腸粘膜吸收,所以會容易導致癌變。
-
5 # 健康之初小講堂
腹痛便血,查出腸癌,腸癌最愛找上哪些人呢?
大腸癌包括結腸和直腸癌,是中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從正常腸上皮→過渡增生上皮→早期腺瘤→中期腺瘤→晚期腺瘤→癌的演變過程已較清晰,一般需10年以上。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飲食習慣日益西化,以及中國社會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國內大腸癌的發病率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
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是指發生大腸癌機率較高的人群(不包括有此病家族遺傳史的人),主要包括以下5類人:
①患過腺瘤的人。任何在大腸黏膜上出現的突起物,不論其大小、形狀及組織學型別有何不同,均可被稱為腸息肉。而真正可導致大腸癌的腸息肉是腫瘤性息肉,即腺瘤。絕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腺瘤演變而成的。腺瘤演變成大腸癌所需的時間約為5~10年。在這段時間內,人們若能及時發現腺瘤並進行正規的治療,就可有效地防止大腸癌的發生。因此,人們應定期去醫院進行腸鏡檢查,若發現腺瘤可透過腸鏡下的電灼術將其摘除。腺瘤的複發率很高,因此此病患者在將腺瘤切除後仍應每隔3~5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
②做過大腸癌手術的人。大腸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後的3~5年內,其病情復發的機率可高達30%~40%。5年以後,此病患者病情復發的機率可顯著下降,但仍有一定的復發機率。因此,做過大腸癌手術的人要終身定期進行腸道檢查。
③患有潰瘍型結腸炎的人。潰瘍型結腸炎是一種大腸癌的癌前期病變。此病患者在患病8年後其病灶發生癌變的機率最高。因此,全結腸潰瘍型結腸炎患者在患病8年後應每隔1~2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左半結腸潰瘍型結腸炎患者在患病15年後應每隔1~2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④患有血吸蟲性直腸肉芽腫的人。血吸蟲性直腸肉芽腫也是一種大腸癌的癌前期病變。此病患者應積極進行治療,並定期去醫院進行腸鏡檢查。
⑤做過膽囊切除術的人。將膽囊切除後,人體儲存膽汁的功能可顯著降低,其腸道可反覆受到膽汁酸的不良刺激,從而會增加發生大腸癌的機率。因此,做過膽囊切除術的人每隔3~5年就應去醫院進行1次大腸癌的相關檢查。
有大腸癌家族遺傳史的人群有大腸癌家族遺傳史的人比沒有此病家族遺傳史的人(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過大腸癌)發生大腸癌的機率高4~5倍。此類人應從40歲開始定期去醫院進行大腸癌的相關檢查。同時,大腸腺瘤也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而大腸腺瘤又是導致大腸癌的主要因素。臨床實踐證實,患有家族性大腸腺瘤的人在40歲以後患結腸癌的機率非常高。
因此,此類人應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定期做結腸鏡檢查。在有經驗臨床醫生的指導下,有大腸癌家族遺傳史的人可詳盡地收集自己的家族遺傳病史,並進行基因檢測等必要的檢查,以判斷自己是否具有大腸癌的遺傳傾向。如果有大腸癌遺傳傾向,此類人應按照醫生設定的遺傳性腫瘤隨訪方案進行密切的複查和隨訪。如果沒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此類患者可按照高危人群的篩查方案進行復查。
-
6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現在我主管著一個直腸癌的患者,才47歲,因為肛周脹痛3個月、解鮮紅血便1天入院。
那麼年輕的直腸癌患者,雖然不太常見,偶爾也會遇到。
這位病人說,他20多年前就發現大便後肛門裡有一小塊“菜花狀”的東西凸出來,排便後又縮回肛門內,按他的描述,估計當時是“直腸絨毛狀腺瘤”,因為一直當做是痔瘡而沒處理,發展至今演變成了直腸癌。
按我說,一個人發現身體的異常,這20年裡但凡他去醫院的肛腸科看過一次,也不至於淪落到現在的下場。
病人是超低位的直腸癌,涉及到保肛的問題,估計以後要一輩子揹著糞袋過日子了。他正值中年,是性格、體力、腦力的黃金時期,卻患了這種病,不禁讓人唏噓……
果然,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腸癌最愛找上哪些人呢?1、有異常而不就醫者:很多腸癌患者來就診,我們追問病史多少都會有疾病痕跡,比如大便習慣改變(蹲更久、更費勁、排不盡、時間不規律等),比如大便性狀改變(反覆便秘、大便變細、粘液便、血便),比如肛門凸出腫塊等。人們普遍缺乏醫療常識,很多時候因為不重視而忽略掉,你以為是痔瘡,且不知是腸癌在作祟,當沒有辨別能力時,儘量尋求醫生幫助。
2、不健康飲食者:研究表明腸癌更青睞那些喜歡“大塊吃肉”的人,而不喜歡長期多吃青菜、水果的人。要怎麼做,不用我教吧?
3、有腸道炎症疾病者:比如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結腸息肉等,是誘發腸癌的一大因素。因此,但凡被診斷為上述疾病,更要注重調養,注意複查。
4、有腸癌家族病史者:大腸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輩有人患腸癌,到了40歲無論如何要去做個腸鏡確認一下。
總之:發現身體異常,不要上網到處查,沒有醫療基礎知識,只會越看越慌,徒增擔心而已。
經常光顧醫院並一定要拿藥吃,去給醫生看一下,明確一下,買個放心也好。
-
7 #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受邀回答問題,感謝信任!
腸癌是現在比較常見的癌症,早期的話一般症狀不是很明顯,很容易被大家忽視,一般確診時都已經是中晚期了,所以腸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視。
1、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患癌會比普通人的風險高一些,所以要定期做檢查。
2、飲酒人群,每天有酒精攝入的人群。
3、工作壓力大、長期便秘和生活沒有規律性的人群。
4、40歲以上的人群。
5、有便血、腹痛等消化道症狀的人群。
6、無肉不歡的人群。
7、有結腸炎、直腸腺瘤等疾病人群。
8、長期吸菸人群。
這些人群都要重視起來,可以定期去醫院做檢查,平時保持好的生活習慣,願你健康!
-
8 # 醫學小偵探
如果是等到腹部便血才去做檢查,被查出腸癌,那這多半是一個腸癌晚期。因為早期腸癌並不會有什麼症狀或者症狀是非常輕微,但是便血的人,在生活中還是非常常見的,不過這些人最後發現不是腸癌的多,而是痔瘡更為普遍,十男十痣,十女九痣,說的就是高發病率的痔瘡!
因此,出現便血,大家第一時間先不要慌,應該排除痔瘡是首位!
當然,我們更不能等到便血了,才懷疑自己有可能是腸癌,目前腸癌的發病率還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大腸癌,佔了所有腸癌的90%以上,而大腸癌當中又以結直腸癌為主,佔了80%以上。
所以臨床上我們醫生有一個規定,40歲以上的人,大便帶血,建議他一定要做一個腸鏡,這是腸癌的好發人群!
為什麼呢?我想大家也一定非常好奇!
實際上就像剛剛說的痔瘡非常高發,所以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會被痔瘡帶到溝裡面去,當然痔瘡是非常普遍沒有錯,但是對於40歲以上,這種便血,就不能絕對簡單歸入痔瘡裡面去,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腸癌的發病人群分佈圖(如下圖),就可以發現,這腸癌在我們40歲以上是一個呈高發,上升的趨勢。因此,40歲以上的人,我不管你是不是痔瘡,我都建議你見血必查一次腸鏡,因為腸癌不會因為你有了痔瘡而不得癌,而且哪怕只有1%可能性,這種腸鏡篩查腸癌都是非常有必要做的,因為腸癌一旦到了晚期,五年生存率就會直接從早期90%以上降到20%左右,這可以說是一個生與死的區別!
而且很重要一點,那就是不管你的大便帶血 是表面帶血還是裡面帶血,都應該做腸鏡。臨床上,我就發現很多人往往把大便表面帶血就誤認為是隻有痔瘡才會,實際上大家看下圖,我們人體的大腸,這結腸近端出現癌,也容易出現大便表面帶血!
所以,大家不要對40歲以上的,大便出血的人,就直接給他一個痔瘡解釋,這種危險性是有點高的!
當然,腸癌還喜歡以下這些人群,如果你是其中一種,也要引起注意!
第一,有腸癌家族史的,尤其是自己一級親屬得到腸癌的,因為腸癌有一定遺傳性,約10%-15%的大腸癌發生在一級親屬中有大腸癌病史的人群中。
第二,長期攝入高脂肪低纖維、醃製食物、油炸食品,還有經常喝酒吸菸的;
第三,長期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或曾患有多發性大腸息肉等腸道疾病的;
第四,得過其他癌或者因為其他疾病,腹部接受過放射治療者
注意,在沒有症狀的前提下,正常人群40歲以後,必須要做一個腸鏡檢查,但如果是以上高危人群,則需要提前到35歲,這點切勿大意,而篩查腸癌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做腸鏡,這點是目前醫學上共識,大家千萬別信還有什麼比腸鏡更直接觀察我們腸道方法,避免人財兩空!
-
9 # 程東峰談腫瘤
近年來,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確診為腸癌。在中國,每年約有37.6萬人診斷為大腸癌,平均每天約1000人被確診。引起腸癌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飲食習慣、社會環境和遺傳因素等。
腹痛便血是腸癌的典型症狀早期腸癌多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出現相關的消化道症狀及全身症狀。除了常見的腹痛、便血之外,還可以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腹脹、腹部腫塊、貧血、大便變細變形、排便不盡感、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體重減輕、消瘦等症狀。
腸癌最愛找上哪些人?1、有腸癌家族史,以及遺傳性多發性腺瘤、遺傳性非多發性腺瘤的人群;
2、出現疑似腸癌症狀,比如腹痛、便血、黏液便和腹痛,且伴有不明原因的貧血或體重下降的人群;
3、年齡在40歲上的,腸癌發病率會增加,50歲以上達到頂峰,大便潛血反應陽性且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群;
4、曾患有大腸腺瘤、大腸癌、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人群;
5、有腸癌癌前病變疾病的,包括直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
6、長期大量吸菸的人群,患腸癌的風險比非吸菸人群更高;
7、高脂、高熱量、高蛋白以及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愛吃油膩食物的人群,蔬菜水果吃得少,都屬於腸癌的高危人群;
8、接受過盆腔以及女性生殖器官腫瘤放療的人群,腸癌的發病率更高。
雖然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可以提前篩查,早發現早治療。腸鏡是早期篩查的首選,建議腸癌的高危人群,定期做腸鏡檢查,有必要可進行活檢或者腹部CT進一步確診。
-
10 # 腫瘤專家姜爭
一般來說,因腹痛、便血就醫後查出腸癌,大多已發展到中晚期,結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當出現便血、腹痛、腹瀉等症狀時,大部分人會誤認為是痔瘡,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當出現腹痛、便血,大多數情況考慮以下幾種可能:1、突然腹痛+鮮紅血便,且伴有高危因素(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一般考慮腸道血管硬化破裂出血。
2、慢性腹痛+粘液血便,考慮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等。
3、持續腹痛+膿血便,且伴有大便次數改變、腹部腫塊、消瘦、貧血等,考慮腸道腫瘤的可能。
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是腸癌?1、便血:主要是大便與腫瘤摩擦後導致出血,多為粘液血便、膿血便、顏色暗紅,出血量不多,要注意和痔瘡的滴血、鮮紅區別。
2、排便習慣改變:每天大便次數突然增至5-6次,量不多但又排不淨的感覺,或是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3、大便性狀改變:原本是黃褐色、香蕉樣的糞便,因腫瘤生長堵塞腸腔,可能會出現大便變細、有凹槽、變扁的情況。
4、腹痛:部分人會出現腹部間歇性隱痛為首發或明顯症狀,後期會發展為持續隱痛,大多是腸道腫瘤糜爛、感染導致,也有部分人出現陣發性絞痛。
5、腹部包塊:如果是右半結腸癌比較容易觸及腫塊,其他部位不易觸及到腫塊,質硬,有一定活動度,發展到晚期腫塊不易推動,按壓有痛感。
6、貧血、乏力、莫名消瘦等。
那麼腸癌最愛找上哪些人呢?1、40歲以上,位於結直腸癌高發地區,無體檢習慣的人群;
2、久坐不動,肥胖,喜食高脂肪、紅肉、醃製加工肉類,不愛運動人群;
3、曾患有腸息肉或腺瘤人群;
4、有腸癌家族史,或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等,尤其是自己一級親屬患有腸癌人群;
5、有炎症性腸道疾病人群,患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未治癒人群;
6、膽囊或闌尾切除10年以上者,或患有慢性闌尾炎或膽囊炎人群;
7、有盆腔放療史人群;
8、長期處於巨大精神壓力下的人群;
如果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增多、腹痛等,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診。
日常可做哪些檢查來預防?1、肛門指檢:一根手指即可,能發現大部分肛管直腸病變,如直腸癌、直腸息肉、肛痿、肛周膿腫、內痔等。
2、糞便潛血試驗:可對胃腸道出血的消化道疾病進行篩查排除,如果出現陽性,則提示消化道有異常出血,要注意假陽性結果。
3、腸鏡檢查:可檢查到全部大腸,不僅能檢查到腸癌,也能檢查到幾毫米的息肉及炎症,同時進行病理活檢,腸鏡檢查+病理是診斷腸癌的金標準。
4、腹部盆腔CT:對腹部器官進行影象掃描,能顯示大腸、小腸、闌尾、肝、胰腺等腹腔器官情況,明確是否有轉移或其他腫瘤。
注:如果伴有腹瀉、便血、大便性狀改變等症狀,可進行腸鏡或腹部盆腔CT檢查,如果主要是腹痛或腹部腫塊,無腹瀉或大便次數增多等症狀,可優先進行腹部盆腔CT檢查,再視情況進行腸鏡檢查。
最後,日常要多食新鮮水果蔬菜、粗纖維食物,多鍛鍊運動,出現異常要及時就診,切勿拖延。
回覆列表
孟先生,由於腹痛便血,就醫檢查,確診晚期腸癌,錯失最佳搶救時機。
經過醫生詢問了解到,原來,孟先生的飲食習慣,十分不好。
可以說,孟先生最愛吃肉,不論是燉肉,還是煙燻肉,都十分愛吃。
此外,平時工作忙,經常是一坐一天,出現腹脹等情況,也沒在意。卻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提醒:腸癌愛找上3類人,希望你不在其中1、愛吃肉的人
長期大量吃肉,會增加腸癌風險。
研究表明:每日食用100克紅肉,可增加17%的結直腸癌風險。而每日只要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就可增加18%的結直腸癌風險。
所以,不論是烤肉、燻肉、臘肉等,一定要注意,少吃肉,葷素搭配。
2、長期久坐的人
久坐,會導致腸蠕動減弱,腸道代謝產物滯留腸內,刺激結腸粘膜和腸壁,損害腸道健康。
此外,長期久坐,還會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對胃腸道的調節失常,使腸壁蠕動減慢,危害腸道健康。
所以,保護腸道,一定要改掉久坐的習慣。
3、有結直腸息肉的人
腸癌,大多數是由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
經歷正常黏膜增生(息肉)腺瘤,形成腺瘤癌變的過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
結腸息肉,是隆起於結腸黏膜表皮,向腔內突起的贅生物。
炎症性息肉,是可逆的,在炎症治癒後,腫脹的息肉會自行消失,恢復正常。
腺瘤性息肉,是不可逆的,一般不會自行消失,並且,會因為某些刺激有惡變傾向,腺瘤性息肉,才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
腸癌來臨,身體會有“3多、2痛、1臭”的表現,及時檢查1、排便次數增多,經常腹瀉,甚至便秘、腹瀉交替出現。
2、放屁多,每天放屁次數,超過20次,並且味道惡臭。
3、消瘦的多,突然的暴瘦,體重下降的厲害。
4、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輕重不一。
5、肛痛,易與痔瘡混淆,接近肛門直腸發生癌變,很可能表現出肛痛。
6、排便惡臭,便便突然“惡臭”,警惕腸道癌變,菌群異常腐敗所致。
一旦發現上面3個表現,及時做“指檢”,千萬不要害羞“指檢”就是直腸指檢,是一種用手指對直腸進行的無創傷檢查!
許多人,因不願暴露隱私部位,而從內心討厭這種檢查方法,還有人認為沒有必要而拒絕直腸指檢。
但是,直腸指檢的話,對腸癌來說是有很大的意義。臨床上,約80%以上晚期腸癌,是因未做直腸指檢造成的。
精確的直腸指檢檢查,可以初步的確定肛門附近、直腸是否有癌變的性質。
日常養護腸道,減少癌變,做好這幾點:1、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對於腸道來說,喝水,更是尤為重要。
人體的腸道環境,就像一個“垃圾場”,得常“清洗”,才能讓腸道好過。
多喝水,能護腸道,水,是使腸道保持清潔、潤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還可減少腸道有害氣體,使大腸保持清潔,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養護腸道健康,首先,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
2、常飲茶
經常喝點茶水,可潤腸促排毒,改善便秘,,有益腸道健康。
用一些潤腸排毒的小植物,搭配泡水,對於腸道健康有益。
用婆婆丁,搭配苦苣,做成婆婆丁苦苣茶,一起泡水喝,有助於腸道排毒,改善腸道菌群,助力腸道健康。
婆婆丁,隨處可見,被稱為“排毒草”,有助於人體排毒,此外,還可以促消化,有益腸道健康。
苦苣,是一種“藥食兩用”的小植物,其根莖,富含低聚果糖。這是一種“不消化性”低聚糖,不能在人體小腸內消化吸收,但能夠被大腸中的微生物發酵,產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有益腸道健康。
此外,還可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
這兩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潤腸排毒,改善便秘,保護腸道健康,預防癌變,十分有益。
3、喝點湯
喝湯水,可洗滌腸道,促排毒。
尤其是,用黑白木耳,一起煮湯,可以“洗滌”腸道。
黑木耳,含大量植物膠質,可吸附殘留於腸道的“毒素”,並將其排出體外。
銀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有利於糞便的排出。
二者煮湯飲,可促進腸蠕動,利於腸道排空,保持大便通暢。
4、多運動
堅持運動,可增強免疫力,有益健康。
慢跑,可使體內物質代謝增強,促進消化系統功能,改善食慾,避免或減少胃癌和腸癌的發生。
跑步,能夠降低人們患結腸癌高達31%的機率。
每天跑10-15分鐘,也能夠幫助消化系統運作。
因此,養成跑步的習慣,也是不錯的護腸運動。
研究顯示,常走路的女性,和幾乎不走路的女性相比,得大腸癌的機率降低了31%。
走路,是預防腸癌,最簡單方便的運動,隨時隨地,都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