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迷路的蝸牛

    番茄晚疫病是一種多次重複侵染的流行病害,主要危害番茄的葉片和果實,嚴重時能減產30%,是菜農們頭疼的一個病害。番茄晚疫病在潮溼環境條件下易發病,在18~22℃、空氣相對溼度大於95%時發病重。溫度在20~23℃時病菌菌絲生長快,可借氣流、雨水傳播,偏施氮肥,連陰雨,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澆水過多,密度過大時利於發病。

    番茄疫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耐病的品種,重病棚室要實現3年以上的輪作,可種非茄科蔬菜輪作。不要在低窪處種植,合理種植密度。

    2、滴灌澆水。施足奧農樂土壤調理劑、碳素有機肥等。葉面噴施中草藥製劑靚果安150-300倍+沃豐素600倍,醫養結合,增強植物抗逆性。在滴灌時隨水衝施青枯立克4-6瓶、地力旺4-6瓶,促進根系生長,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供果實膨大需要,促進果實著色,果實品相好、口感好。

    3、溫度管理。白天溫度控制在20-32℃,設施內20℃以下不通風;前半夜17--18℃,後半夜9-11℃,晝夜溫差18--20℃,有利於積累更多的營養,使果實產量高、品質好。

    4、保果防裂。高溫期(高於35攝氏度),或低溫期(低於15攝氏度)鈣素移動性很差,易出現大臍果。花果期可使用靚果安150-300倍噴霧2~4次,其中復配沃豐素600倍1-2次。

    病害高發期同時復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藥劑,中草藥製劑可適當提高濃度連續噴霧2~3次。

    番茄疫病的治療措施:

    發現病株,一旦發現病株,應摘除病果、病葉,少數植株發病可拔除病株,用青枯立克100-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灌根,連用2-3次,間隔2-3天;病情嚴重的可復配其它化學藥。

    現在還是有很多菜農等番茄上病之後才想找特效藥來治病,早期預防工作做好了,能有效預防病病害的發生,降低損失,還能夠使得番茄上色均勻、口感好,增加產量。

  • 2 # 福星高照16888

    番茄晚疫病主要為害葉片與果實,亦可為害莖和葉柄。為害葉片,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出現不規則狀暗綠色水漬狀斑,擴大後變褐色,潮溼時,葉背面病、健交界處有稀疏的白色黴狀物。莖部染病,病斑褐色、凹陷,其邊緣有較明顯的白色黴狀物。果實染病,病斑呈不規則形、灰綠色、水漬狀硬斑塊,後變黑褐色、雲紋狀,邊緣不明顯。潮溼時,病斑產生稀疏白色黴狀物,果實硬實,不軟腐。

    番茄晚疫病是由鞭毛菌亞門真菌疫黴菌侵染所致,其病菌在越冬番茄和馬鈴薯塊莖上越冬,借氣流和雨水傳播,進行多次重複侵染。發病最適溫度為10~22度,空氣相對溼度的大小、持續時間的長短,是決定該病流行的重要條件,常溫下,相對溼度達75%以上時,開始發病,溼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發病越嚴重。

  • 3 # good沉默的海風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區域性地區發生。番茄晚疫病保護地、露地均可發生,但主要危害保護地番茄。連續陰雨天氣多的年份危害嚴重。發病嚴重時造成莖部腐爛、植株萎蔫和果實變褐色,影響產量。

    菌絲絲狀,分隔,初無色透明,後變褐色,寄生於寄主組織內。分生孢子梗3-5根叢生成束,有時多大10根,從氣孔或病部表皮伸出,線狀不分枝,大小為112-456um×3-4um,多的達9-10個。分生孢子為無色透明,鴨梨型或慈姑型。成熟孢子有2-3個隔膜,大小為17-33um×6.5-11um,萌發時兩端細胞產生芽管,芽管的頂端產生附著胞,球形或橢圓型,深褐色,壁厚,直徑8-12um,緊貼在寄主體上產生侵入絲,入侵寄主組織。

      生理生化特徵 : 菌絲髮育溫度為1~30℃,最適溫度為20~23℃;孢子囊形成溫度為7~25℃,最適溫度為18~22℃。相對溼度在85%以上。潛育期:18~22℃為3~5天。

      危害物件 : 番茄、馬鈴薯、茄子

     

      侵染迴圈 : 番茄晚疫病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裡越冬,亦可以菌絲體潛伏在馬鈴薯的薯塊上由春播植株上傳給番茄。病菌孢子囊透過氣流和雨水落到植株上後,在水中萌發,產生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再萌發,侵入到植物組織中去。當田間形成中心病株後,產生大量繁殖體,再經風雨向四周擴充套件,慢慢形成普遍發病。

    藥物的選擇。最好選用抑快淨(52.5%惡酮·霜脲氰)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效果較好。也可以使用或72%克露(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以及安克錳鋅、普力克、甲霜靈、防毒礬等藥劑噴霧防治,每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3~4次,可以有效控制該病危害。

    打藥時注意幾點:一是時間一定在上午。在下午打藥,水分散不出去,溼度大,對防病不利。防治時要注意,頭兩次打藥可以僅隔兩三天,以後可以5~7天一次。另外,應當提高棚溫。

    打杈時一定要從黑斑的下面留側枝。不然病害繼續發展後,位於病斑上面的植株枝杈可能留不住,還有可能引起病害繼續發展。

    透過與非茄科作物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對種子和苗床消毒,加強栽培管理等措施,可以減輕危害。

  • 4 # 同和宣的老爸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區域性地區發生。番茄晚疫病保護地、露地均可發生,但主要危害保護地番茄。連續陰雨天氣多的年份危害嚴重。發病嚴重時造成莖部腐爛、植株萎蔫和果實變褐色,影響產量。 中文名稱 番茄晚疫病 主要危害作物 番茄,辣椒,馬鈴薯,草莓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莖蔓、果實 病原中文名 致病疫黴菌 病原拉丁學名 Phytophthora infestans 病原分類地位 疫黴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病原型別 真菌 大棚種植農資進銷存管理系統安裝程式番茄青枯病番茄臍腐病番茄葉黴病番茄灰黴病早疫病草莓灰黴病番茄枯萎病小麥葉鏽病 病菌特徵 菌絲絲狀,分隔,初無色透明,後變褐色,寄生於寄主組織內。分生孢子梗3-5根叢生成束,有時多大10根,從氣孔或病部表皮伸出,線狀不分枝,大小為112-456um×3-4um,多的達9-10個。分生孢子為無色透明,鴨梨型或慈姑型。成熟孢子有2-3個隔膜,大小為17-33um×6.5-11um,萌發時兩端細胞產生芽管,芽管的頂端產生附著胞,球形或橢圓型,深褐色,壁厚,直徑8-12um,緊貼在寄主體上產生侵入絲,入侵寄主組織。 生理生化特徵 : 菌絲髮育溫度為1~30℃,最適溫度為20~23℃;孢子囊形成溫度為7~25℃,最適溫度為18~22℃。相對溼度在85%以上。潛育期:18~22℃為3~5天。 侵染迴圈 :番茄晚疫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塊莖中越冬。帶菌種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來源。病薯播種後,越冬的菌絲也隨著薯塊發芽而開始活動,並向幼芽蔓延,形成病苗。早期受害的病芽往往未出土就變黑死亡。在被害較晚的幼苗中病菌多沿著皮層縱向發展,形成條紋狀病斑,但幼苗仍能正常生長;遇適宜環境條件病菌繼續發展,並在病斑上產生孢子囊,借風雨傳播,如遇水分即迅速萌發和侵入葉片內,使葉片發病,由下而上發展形成典型的中心病株。中心病株葉片上產生的孢子囊隨氣流傳播到周圍植株上進行再侵染。莖上的孢子囊借雨水或灌溉水進入土中,接觸塊莖後萌發和侵入,成為來年初次侵染源。一般在地面下5cm以內的發病重,超過5cm深度的發病輕。病菌為害葉片多從氣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而塊莖則多透過傷口、皮孔、芽眼,侵入後其潛育期的長短取決於病菌的致病力、寄主的感病性及環境條件,在葉片上一般為2-7天,塊莖上則需一個月左右。 病因介紹 本病由疫黴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所致。本菌屬鞭毛菌亞門疫黴屬真菌。菌絲無色,無隔膜,在寄主細胞間隙生長,以很少的絲狀吸器伸入寄主細胞內吸取營養。病斑上的白黴是病菌的孢隔梗和孢子囊。孢囊梗3-5根成叢,由葉背氣孔伸出;病薯上也能形成孢囊梗,由皮孔或傷口處外露。孢囊梗纖細,上部常有3-4個分枝,其頂端膨大形成孢子囊。當一個孢子囊形成後孢囊梗又繼續生長,把第一個孢子囊推向一旁,呈側生狀,其頂端再生第二個孢子囊。這樣每一分枝在短時間內可以陸續產生好幾個孢子囊。凡曾著生過孢子囊的部分均腫脹,因此使孢囊梗的主梗和分枝先端普成粗細不勻的狀態。孢子囊長可達1mm,基部寬約10um. 孢子囊無色單甩,卵圓形,大小為22-32×16-24um,頂端有乳頭狀突起,在低溫高溼投機條件下能產生6-12個遊動孢子,從孢子囊頂端乳頭狀突起處釋放出來。遊動孢子腎狀,在凹入部位側生兩根鞭毛,在水中游動片刻後便失去鞭毛,不久萌發產生芽管侵入寄主。在高溫下孢子囊直接萌發產生芽管侵入寄主。卵孢子膜厚,黃色,直徑24-35um。此外,本菌也能在土壤中形成薄壁圓孢了和厚垣孢子。薄壁圓孢子直徑為15-24um,褐色,均具有致病能力。番茄晚疫病菌的致力很強,有生理分化現象。 發病條件 晚疫病的發生、流行與氣候條件關係密切,發展速度還與番茄的栽培條件和植株本身的抗病性關係密切。 1、氣候條件:氣溫在25℃潛育期最短,僅3~4天,過高溫度反而不利於病害的流行。病菌對相對溼度的要求較嚴,75%以上方可發生。 2、栽培條件:植株繁茂,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田間溼度過大時,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土壤瘠薄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長,以及番茄處於生長的中後期,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3、品種:抗病性強的番茄品種不易發病,如中蔬4號。 危害症狀 本病發生於葉、莖、果實及葉部,病斑大多先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為水浸狀褪綠斑,後漸擴大,在空氣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可擴及葉的大半以至全葉,並可沿葉脈侵入到葉柄及莖部,形成褐色條斑。最後植株葉片邊緣長出一圈白黴,雨後或有露水的早晨葉背上最明顯,溼度特別大時葉正面也能產生。天氣乾旱時病斑乾枯成褐色,葉背無白黴,質脆易裂,擴充套件慢。莖部皮層形成長短不一的褐色條斑,病斑在潮溼的環境下也長出稀疏的白色霜狀黴。 番茄晚疫病 發病特點 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馬鈴薯上發病,在薯塊中越冬。在有保護地的地區,可在秋、冬季溫室中為害番茄,成為春播露地番茄晚疫病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靠氣流、雨水和灌溉水傳播,先在田間形成中心病株,遇適宜條件,引起全田病害流行。病菌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8~20攝氏度,最適相對溼度95%以上。多雨低溫天氣,露水大,早晚多霧,病害即有可能流行。此外,栽培條件對病害發生影響較大。一般種植感病品種,種植帶病苗,偏施氮肥,定植過密,田間易積水的地塊,易發病。靠近發生晚疫病棚室的地塊,病害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如百利、L-402、中蔬4號、中蔬5號、中雜4號、圓紅、渝紅2號、強豐、佳粉15號、佳粉17號等品種。 2、條件許可時可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4年輪作。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塊種植,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鉀肥。切忌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加強通風透光,保護地栽培時要及時放風,避免植株葉面結露或出現水膜,以減輕發病程度。 3、培育無病壯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須嚴格選用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營養缽、營養袋、穴盤等培育無病壯苗; 4、清潔田園:番茄、黃瓜、辣椒、芹菜等作物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株、病果,減少初侵染源。經常檢查植株下部靠近地面的葉片,一旦發現中心病株,立即除去病葉、病枝、病果或整個病株,在遠離田塊的地方深埋或燒燬,同時立即施殺菌農藥和連續消毒,防止病害蔓延。 5、避免在有番茄晚疫病的棚內育苗,定植前仔細檢查剔除病株,並噴1次藥。雨季及時排澇,降低田間溼度。 生物防治 1、發病初期適當控制澆水,保護地栽培注意增強通風,降低空氣溼度。 2、培育無病壯苗,增施有機底肥,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 3、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株落葉。

  • 5 # 農百科

    番茄晚疫病發生於葉、莖、果實及葉部,病斑大多先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為水浸狀褪綠斑,後漸擴大,在空氣溼 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 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可擴及葉的大半以至全葉,並可沿葉脈侵入到葉柄及莖部,形成褐色條斑。

    最後植株葉片邊緣長出一圈白黴,雨後或有露水的早晨葉背上最明顯,溼度特別大時葉正面也能產生。

    天氣乾旱時病斑乾枯成褐色,葉背無白黴,質脆易裂,擴充套件慢。莖部皮層形成長短不一的褐色條斑,病斑在潮溼的環境下也長出稀疏的白色霜狀黴。

    1、症狀識別

    番茄晚疫病屬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發病,可為害葉、莖、果,但以成株期的葉片和青果受害較重。

    葉片染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形成暗綠色水漬狀邊緣不明顯的病斑,擴大後呈褐色,溼度大時,葉背病健交界處出現白黴,乾燥時病部乾枯,脆而易破。

    2、發生特點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溫室番茄植株上越冬,或以厚垣孢子形式在落入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

    病菌藉助風雨傳播,由植株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情發展十分迅速。孢子囊形成的最適溫度為18~22℃,最適相對溼度95%以上。孢子囊產生遊動孢子的適溫為10~13℃,遊動孢子容易在葉面有水膜時侵染。菌絲生長最適溫度20~23℃。因此,高溼低溫,特別是溫度波動較大,有利於病害流行。

    降雨的早晚和雨日的多少,以及雨量的大小和持續的時間,均直接影響到病害發生的程度。另外,氮肥過多,栽植密度過大,保護地放風不及時等因素均可誘發病害。

    3、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注意通風,採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時整枝和清除中心病株、病葉。

    (2) 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後及時施藥效果好。用50%霜黴疫特淨800倍液或25%雷多米爾800倍液噴霧,也可用50%甲霜銅600倍液灌根。

    (3) 生物治療:廣譜殺菌劑+有機矽,噴霧,3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 6 # 老玩童三農在新疆

    根據田間症狀、分佈,結合氣象及水肥管理等因素先做出初步診斷有助於應急控制,但因症狀表現的多樣性、複雜性,必要時應請專業人員進行室內鏡檢以確診,再對防控措施予以修正。 產品介紹:金佰麗 該品種無限生長型別,生長勢強,中熟,成熟果金黃色,果實長柱形,平均單果重110克左右,果實整齊度極高,商品性狀優良。該品種花萼大、美觀,果柄無離層,不易落果,連續座果能力強,座果率高,每穗可達6-8個商品果,果實成熟集中,可成串採收果肉厚,硬度佳,耐貯藏、運輸,常溫下貨架期長達35天左右,高抗菸草花葉病毒病、枯萎病和黃萎病,

    晚疫病、灰黴病是嚴重影響北方春茬設施番茄產量及產值的重要病害,及早發現,準確識別是有效防控的前提。其田間症狀常因品種、環境條件不同而異,易互相混淆或與其它病害混淆,令種植者感到困惑,現將兩種病害的症狀特點及識別時注意事項介紹如下,以期對種植者有所幫助。 晚疫病 症狀:全生育期及葉、莖、果均可受害,以葉片和青果受害嚴重。幼苗發病一般先從葉片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而後向莖擴充套件,近葉柄處呈黑褐色腐爛,隨病情發展,幼莖基部水漬狀縊縮,植株萎蔫折倒。成株期發病從下部葉片開始向上發展,由葉尖、葉緣開始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似水燙),逐漸變為褐色,病重時全株葉片乾枯;莖上病斑為褐色或黑褐色水漬狀,稍凹陷;果實病斑最初油漬狀暗綠色,漸變為暗褐至棕褐(黃)色,病斑雲紋狀,粗糙硬化。潮溼時各發病部位均可產生白色黴層。 注意事項: (1)有時葉片病斑從葉尖呈V字型,或條件不適宜時病部乾枯,見不到黴層,在單純葉片發病時易與灰黴病混淆。 (2)環境條件特別適宜時發病迅速,葉片無明顯病斑,但出現明顯白黴。 (3)單純葉片發病時易與凍害混淆,但凍害是由上部葉片發生。(4)施肥不當也會導致與晚疫病相似的葉片乾枯,也是由下部葉開始發生,但全田分佈均勻。 灰黴病 症狀:葉、莖、花、果實均可染病,以果實尤其是青果發病較重。果實發病多先從青果上殘留的花瓣、花托和柱頭侵染,後向果實和果柄蔓延,果皮灰白色水浸狀軟腐,病果一般僵化,不脫落;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邊緣開始呈“V”字形向內擴充套件,病斑黃褐色,有深淺相間的輪紋或無輪紋;莖染病初為水浸狀小斑,後發展成長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潮溼時各發病部位表面均產生灰褐色黴層。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有什麼區別,分別可以用什麼藥防治 最佳答案 一、發病溫度晚疫病,當氣溫低於15℃,相對溼度80%,易發病。早疫病,當氣溫低於25℃,相對溼度85%,易發病。發生早晚疫病可噴施曼哈頓侯導師2號殺菌劑防治效果更好。   二、葉病症狀晚疫病從植株下部葉尖或葉緣開始,初成暗綠色不規則水漬狀,擴大後變為褐色。早疫病:植株下部葉片初呈針尖小黑點,後發展為輪紋斑,並向上擴充套件。   三、莖的症狀晚疫病,病斑呈長條狀黑褐色,邊緣有時長出白色稀疏密狀物。早疫病:病斑呈橢圓形或菱形,黑褐色。   四、果實症狀晚疫病:主要發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暗綠色,後變成棕褐色,呈不規則雲紋狀。病果較硬,有些凹凸不平,溼度大時有少量的白黴迅速腐爛,果實一般不脫落。   早疫病:主要發生在青果之前,病斑為橢圓或不定型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斑。後期果實開裂,病部較硬,密生黑色黴層無論什麼病害,只有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西紅柿晚疫病是毀滅性病害,如果防治不及時,會使西紅柿造成嚴重減產。

  • 7 # 農村王小霞

    番茄晚疫病,番茄種植中最常見的一種病害之一,又名黑杆病,是一種毀滅性的蔬菜病害。

    要識別番茄晚疫病就要從其病症識別開始。

    番茄晚疫病症狀

    染病的病株的葉柄、主莖上會出現黑褐色腐爛塊。其病株多是從番茄葉子的葉緣開始發病,由暗綠色、水漬狀,而後慢慢轉為褐色。並且,會發現病株上有白色的黴狀物。在其病株乾燥時會乾枯,其病株上的斑塊也會由褐色轉為暗褐色且稍微向內凹陷。而病果多發生在青果期,在病果頂部會有深褐色的雲紋狀的硬斑,病果一般不腐爛。

    番茄晚疫病防治

    除在選用抗病品種、及時排水之外。發病後一定要及時防治,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8%瑞毒黴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週噴灑,並交替使用以上藥物,以免病菌產生免疫。

  • 8 # 鄉村奇緣

    番茄也叫西紅柿,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蔬菜之一,在中國各地種植比較普遍,用番茄不但能做出多樣化的美食,而且還能生食,口味極佳,富含豐富的維生素,深受大眾喜愛,但是在番茄的種植過程當中,也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病害,那麼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在種植番茄過程中,常見的病害及防治辦法。

    番茄早疫病:此病害能夠危害到番茄的葉片、幼苗、莖與果實,會生長出暗褐色的病斑,呈現出一些凹陷的輪紋,病害初期生長出暗綠色的病斑,病害發展到後期出現不規則圓形輪紋斑,溼氣過大時病斑會長出黑色黴層,病菌可在土壤中越冬,溫度適宜時可依靠風和雨水進行傳播。

    防治辦法:發現受害植株應及時摘除,帶出田間銷燬,發病時可選用80%噴克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使用78%科博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選用64%防毒礬超微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為防止病害提高抗藥性能,可選擇交替使用藥劑,每隔7天噴灑1次,共噴噴2-3次即可。

    晚疫病主要危害葉、莖和果實,幼苗染病,病斑由葉片向主莖蔓延,使莖變細並呈黑褐色,致全株蔫或折倒,溼度大時病部表面生白黴。

    成株期葉片染病,多從下部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初為淺綠色褪綠病斑,後轉為褐色。高溼時,葉背病健部長白黴;

    莖上發病,病斑呈黑褐色,在莖幼嫩時,會出現明顯地縊縮,並引致植株萎蔫;

    果實染病主要發生在青果,病斑初呈油浸狀暗綠色,後變成暗褐色致棕褐色,稍凹陷,邊緣朋顯,雲紋不規則,果實一般不變軟,溼度大時其上長少量白黴,迅速腐爛。

    發病規律:

    以病殘體為主要侵染源,靠氣流、雨水和灌溉水傳播,氣溫在25℃病菌發育最快,僅3~4天,過高溫度反而不利於病害的流行。病菌對相對溼度的要求較嚴,75%以上方可發生。溼度高是主要誘發因素。植株繁茂,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田間溼度過大時,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土壤瘠薄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長,以及番茄處於生長的中後期,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推薦防治藥劑:

    1、精甲·百菌清、丙森鋅、喹啉銅、霜脲·錳鋅、唑醚·代森聯、烯醯·代森聯

    2、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烯醯·唑嘧菌、氟菌·霜黴威

    3、亞磷酸鹽系列產品(磷盾)

    番茄灰黴病:也是比較常見的病害,在低溫潮溼連續陰雨的天氣容易引起此類病害,主要能夠危害到果實,在番茄的青果期發病比較嚴重,初期會出現水浸狀的小斑點,後期發展為淺褐色不規則圓形,天氣溼度過大時,病斑會生長出灰色黴層,病情嚴重時,會使整個植株萎蔫枯死。

    防治辦法:避免土壤嚴重潮溼或積水,受到病害的植株應及時摘除,的出田間銷燬,此類病害可選用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使用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或使用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使用40%多硫懸浮劑400倍液進行噴灑,每隔7-9天噴灑一次,共噴灑2-4次即可。

    番茄青枯病:病菌能夠在土壤中越冬,溫度適宜時從植株根部入侵,破壞植株內部的組織,致使植株葉片白天萎蔫,到了傍晚就能恢復正常,連續幾次之後不再恢復,到了後期萎蔫嚴重導致植株乾枯至死,植株仍為青色。

    防治辦法:加強對田間的管理,出現此類病害應及時拔除,帶出田間進行銷燬,對土壤發病位置進行消毒,發病時可選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4000倍,或使用12%綠乳銅乳油500倍液,或使用80%必備可溼性粉劑500~600倍進行灌根,藥液用量為250毫升,7-9天灌根1次,共使用3次即可。

    番茄裂果病:高溫乾燥季節比較容易發生此類病害,番茄果實快要成熟時,遇到高溫季節和天氣乾燥時,或是陣雨和暴雨的天氣,使番茄的果皮生長速度和果肉的膨大速度不同時,導致果實裂果。

    防治辦法:番茄不能受到烈日暴曬,做好遮陰措施,加強土地管理,以防降雨土壤積水過多,及時中耕適時密植,可施用應鈣肥與鉀肥增加土壤肥力,病發期間可使用0.1%的96%硫酸銅進行噴灑。

  • 9 # 最終還是窮人
    識別番茄是否得晚疫病,主要是觀察番茄的果實是否出現褐色的腐爛,番茄的葉子是否出現黴菌,番茄的枝幹是否出現褐色的斑塊。如果出現其中之一,就說明番茄已經得了晚疫病。

    晚疫病多發生於土豆和番茄,主要是在陰雨天氣流行或者經過土壤傳播。

    晚疫病的來源常年在一塊土地,種植容易產生晚疫病的農作物。未將帶晚疫病的農作物,植株或者莖塊清理乾淨。排水不好的田地,積水過多造成土壤溼度過大。植株種植密度過大。番茄晚疫病的預防選擇對晚疫病有抗病性的品種。做好田間排水系統,防止積水出現。種植的時候,植株間不易太密,太密容易造成通風性不好和光照不充分。輪作種植,當出現晚疫病後,就不要種植容易得晚疫病的農作物。番茄晚疫病的治療首先將得了晚疫病的番茄植株,全部清理掉。然後使用治療晚疫病的農藥,對田間裡的番茄植株進行全面噴灑。一般的藥物有,疫霜靈、百菌清等。控制番茄的澆水量。對於大棚種植的番茄,一定要做好通風處理。

    晚疫病主要多出現在陰雨天氣,一定要做好農田的排水系統,合集的安排植株之間的密度,控制農作物的輪作年限。

  • 10 # 昕達三農線上

    番茄晚疫病發生時,危害番茄葉、莖以及果實。受害的葉柄以及主莖,會出現黑褐色腐爛,幼苗萎蔫倒伏。病斑一般從葉尖葉緣開始,剛開始呈暗綠色、水漬狀,然後變為褐色。潮溼環境下有白色黴狀物。乾燥時乾枯,病斑由褐色變為暗褐色,水漬狀或者雲紋狀,稍微凹陷,病果堅硬。

    晚疫病藥劑防治:氰霜唑、烯醯嗎啉·錳鋅、科博可溼性粉劑、百菌清等農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每一章的人物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