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angyaolee
-
2 # 董加耕
看看惠勒的試驗就明白了。實際上,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試驗,也違背了因果律,這就是薛定諤貓的試驗。在你觀測那隻可憐的貓之前,它處於死了與活著的疊加態,你一旦觀測,這隻貓就會由死活疊加態坍縮為一個是死是活明確確定的狀態,不再死活疊加了。假設你的觀測導致了這隻貓坍縮為死狀態,則你的觀測就不僅導致了它同時坍縮為死狀態,而且還導致了它在幾天前,甚至幾年前就已經死了。你的觀測,還導致了它幾年前死後的腐爛發臭,直到現在的所有過程。如果你不觀測,則這些幾年前就該發生的過程就不會發生,貓會一直處於那個死活疊加態,正是你現在的觀測,才導致了幾年前的過程在幾年前就已經發生了。
-
3 # 天醫學姐326786
這應該只是目前科學發展的侷限而已,科學再發展些年未必會有這樣的結論。
一百年前,經典物理時代,那些物理大牛們哪個不是牛逼哄哄,信誓旦旦,自以為掌握了世間的一切真理,結果後來還不是被打得落花流水,體無完膚。目前的量子論,再過幾十幾百年,甚至幾年內就將迎來一次大批判!
首先說因果律,可能也是科學的侷限性,也許因果不分時間先後順序,也可以同時發生,亦或者所謂的同時也有侷限性,可能時差非常小,小到人類無法測算出。就好比低維生物認識不到高維生物,人類是三維生物生活在四維或者更高維空間中,人類所認識到的世界是一維二維三維四維組成的。螞蟻是三維生物但奇怪的是螞蟻所能認識到的世界是二維的,所以大家覺得螞蟻能認識到人類嗎?話說回來也就是說比人類高2個維度以上的生物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對於人類而言這種生物就是神,他們能夠認識我們,我們絕對認識不到他們,這就是認知的侷限性。
所以說違背因果律也不一定,這個很難說,世間的真理也許都不止一種標準,真理也許都會發生改變,所以人類所謂的真理也許就是人類一廂情願的認知而已。
宇宙如此浩瀚,人類卻如此渺小,而且大自然創造的人類,本身就是一種侷限性,你被創造你就不可能成為超越自然的存在,你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符合當時和目前的自然規律,這個規律離開地球去到更遠的地方適不適合不知道,總之自然賦予人類的感知能力絕對是有限的,也就是說科學再怎麼發達都會有盲區。
仔細想一想,我們出現在現代世界並且創造出這麼多奇蹟和成就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我現在覺得一部手機都是奇蹟的存在,只是人們身處其中太久,因為麻木而習以為常了。我們以為的時間也許都只是人類的錯覺,為什麼那麼說呢?想象一下,當某件事發生的時候,比如一次偶然事故導致的爆炸,在周圍的兩個人觀測到了這件事,各自把它記錄下來,這兩個記錄的時刻看上去是相符的。而如果此時其中一個人正坐著90%光速的飛船離開爆炸點,爆炸產生的光、輻射就會先碰到另一個原地的人,此時,兩個人記錄的時刻就有分歧了,誰才是對的呢?
這件事從經典力學角度看上去很簡單,顯然是原地的那個人是對的,因為坐飛船的人應該用自己觀測到的時間,減去光速追上飛船使用的時間。然而如果是愛因斯坦,你會被告知,兩個人都是對的!因為在相對論中,你的現在可以是我的未來,而我的現在也可以是你的過去,因為時間是相對的。嚴格說來,“現在”這個時刻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
從這個角度看的話,時間可以“倒退”或“加速前進”,沒有所有的“現在”與“未來”的分界線。聽上去沒什麼,但如果放在現實生活中考慮的話,非感覺非常違背直覺!但至少相對論的正確性,在幾乎所有的物理學分支中都經受住了檢驗:目前來說它是完全正確的,時間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換句話說,從愛因斯坦的時代開始,“時間”嚴格說來已經被認為不存在了,只是到現在我們都還難以接受而已。那麼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看“時間”是否存在吧。
涉及到時間本質的另一個領域,便是目前最權威的量子統計力學,一種描述物質規律的理論。其中,熵值被認為是描述一個系統無序程度的變數:比如打碎杯子就是一種“熵值”增加的表現。雖然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但它依然代表了宇宙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並且它是不可逆的,你不可能把一個打碎的杯子完全復原,但打碎卻很簡單:對其他星球上的任何生命或非生命的事物來說,它們與它們的各種“杯子”的關係,也都如此。
但是嚴格說來,“杯子”是可以復原的,比如人類掌握量子級的“縫合”技術,就可以做到。但是別忘記,用這種方法復原一個杯子,需要製造的裝置、消耗的電量、人力、物力資源……它們會導致更大程度的“熵值”增加,所以總體上說,你依然沒有改變“熵增”的趨勢。
發現什麼了嗎?聰明的讀者一定領會了,是的,其實宇宙沒有“時間”這種東西。我們感受到的“時間”感覺,只不過是對“熵增”這個不可逆過程的意識層面的複製而已。時間只是意識的錯覺。是不是細想覺得有點道理,科學家介紹到,這種說法是對“量子引力”學的通俗解釋,所以也比較容易懂一些。量子引力學試圖找到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的結合點,對力場進行量子化的解構。雖然這是當代物理學還沒能徹底解決的問題,但至少對時間能給出解釋了。根據理論物理學家理論物理學家Lee Smolin的說法,時間就是:“一種層層現象,沒有時間這種東西真正參與物質世界的基本組成,而人類的意識能感受到的東西其實是物質在發生變化(也就是熵值),而變化就會產生過程,人的意識對這個變化過程的感知就產生了時間的錯覺。”
以Lee Smolin為代表的理論物理學家認為,正是因為沒有時間這個量,所以人類才真正得以預測很多事情!理論來說,當人類掌握所有最基本、最微觀的物質原理後,是可以準確預測宇宙中一切的走向的。目前的科學做不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們的方程式沒有捕捉到的東西還很多,它們並不是碰巧發生的。而“有因必有果”的哲學思想,在找到徹底解釋一切的法則的那一天,也許是可以真正實現的。
但是也有一些科學家持否定意見。他們認為並非沒有“時間”這個量,只是目前的物理學在理解“時間”的問題上遇到了障礙而已。根據物理學家Elay Shech的說法:“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就目前而言,並不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當然,後世科學家也許能做到。但至少我們目前的大多數量子引力體系,都是無法進行實驗測試的。”
雖然目前這兩種認知看上去只是不太嚴重的對立,但它們其中包含的哲學內涵,以及涉及宇宙生命走向的終極問題,都是非常嚴重的。如果我們的“時間”只是某種註定的“程式事件”中一個註定的結果的話,那麼人類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活著的意義,因為一切都是設計好的。而反過來,我們卻可以透過模擬“程式事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穿越過去與將來”,那隻不過是在一個高度科技支援下創造的一個人工“籠子”,體驗不同的時空、文化下發生的不同事件。
雖然這件事目前尚無定論,但如果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物理學家找到確切的答案,無疑會是一件無法言喻的喜悅!
總的來說,人類現在的認知只是取決於現在的科學技術,而人類現代科學史才短短几百年,所以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現在的理論成立,可能只是沒有一個更完美的理論代替。所以說量子力學是否違背了因果律,也是仁者見仁吧,也許違背了人類認知裡的因果律,卻沒有違背真正的因果律也很難講。這是一些個人的拙見,望採納。
-
4 # 貓先生內涵科普
先給結論,量子力學絕對違反了因果律,因此把愛因斯坦從奠基者之一,硬生生逼成了反對者(不完善也算反對吧),任何對經典科學認知論有感情的人,從本能上,都不能接受量子論的核心解釋(特別是哥本哈根派)。
只是,在強大的實證面前,愛因斯坦落敗。本貓也只能黯然神傷,默默接受這個無言的結局。
量子力學核心解釋我再次強調,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都是現代科學的基礎,這是毋庸置疑的鐵律。
量子力學遠遠不是單憑人的感官認識就能理解的,也與同學們日常的生活經驗得到的常識,有極大的不同,所以,它才讓人困惑不解,難以理解。
玻爾在談到量子論的理論時曾說,“問題不是它是否荒唐,而是它是否足夠荒唐”。作為量子論旗手的波爾,都有此感,何況一般人呢。
量子論對於物質本質的解釋是意識,每當我們一觀測時,系統的波函式就坍縮了,按機率跳出來一個實際的結果,如果不觀測,那它就按照方程嚴格發展,人類意識(consciousness)的參予是波函式坍縮的原因。
因果律宗教人士先等等,我們不是談六道輪迴的因果,也先不研究靈魂,雖然我也接受這種美好的願景,但現在我談的絕對不是這個意思。
自然科學的因果律,是經典科學家一生中最大的榮耀。典型人物就是拉普拉斯,只要給予足夠的引數,足夠的算力以及足夠的時間,宇宙間的一切執行規律,無論過去未來,科學家都可以瞭如指掌,這就是因果律。
自然科學,本來一直自詡為宇宙萬物的立法者,持著最客觀,最嚴苛、最一絲不苟、最不能容忍主觀意識的立場;現在科學的之柱之一,量子論核心解釋裡面,居然要把人類的意識,或者換個詞——靈魂——放到宇宙的中心,甚至人類的意識,竟然也是創生宇宙的原因!經典科學認知論的持有者,怎能輕易接受如此本末倒置的邏輯?
科學的經典代表哥白尼,當年歷盡艱辛才將“神”從宇宙中心驅逐出去;不到200年,“意識”又改頭換面地回來了?——難怪愛因斯坦不能忍受啊。
量子力學的勝利量子力學的勝利是顯而易見的,關於輻射場的量子化理論,費因曼.戴森利用“重整化”的方法後,電子量子電動力學QED,在電子磁矩計算中,一直與實驗資料符合到小數點後第十一位!僅次於相對論引力波與脈衝星系統觀測的對比資料。
半導體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手上手機每一次開機關機,都提醒我們量子論已經滲入我們的生活中了。
在強大的預言和實驗資料吻合的前提下,許多人只能默默低頭接受,雖然心裡仍覺得真是荒誕無比啊。
哥本哈根解釋讓“意識”走得太遠,大多數的物理學家的選擇是把這個問題拋在一邊,量子論只要在實際中管用就行了,我們更為關心的是一些實際問題,你問為什麼?對不起,我們科學只管怎麼樣——能用就好。
結語人類或許走得太遠,已經觸控到天花板。
科學不回答為什麼,可阻擋不住人類終極的思考,如果這條路的盡頭,是一隻名叫“意識”的怪獸,我也只能苦笑著面對了吧。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5 # 愛較真的戴老師
這個問題,量子菌來回答。量子力學的基本規律是統計規律,這和經典物理的決定論和因果律是有著根本的區別。
在牛頓創立的經典物理中,如果我們知道一個物體的運動方程,當了解到其初始條件後,我們就可以透過求解方程,計算出某一時刻該物體的位置以及動量。這就是一種經典物理的決定論,或者說是嚴格的因果律。這在宏觀世界裡,有著太多的例子,從地上車輛的行駛,到宇宙中天體的執行,這當然是符合我們日常的觀念。
然而,對於微觀世界,像電子和光子這樣的微觀粒子,它們服從的是量子力學規則,決定論和因果律就必須要放棄了,這裡起作用的是統計和機率論,此時,我們無法同時確定電子的位置與動量,這完全是反直覺的概念。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更是提出:自然的規律就是統計機率性的,宏觀世界顯示出來的因果律不過是統計規律的極限和特例,是包含在統計規律之內的。
當然,這種激進的觀點,也遭到了像愛因斯坦這樣大神的反對,愛因斯坦對不確定關係,波函式的統計解釋等提出了很多質疑,試圖找出量子力學羅輯上的錯誤。但目前來看,是愛因斯坦錯了,也許大自然確實就是機率性的。
-
6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量子力學是否違反了因果律?
其實關於物質本身的規律是很難用因果律來形容的,特別是微觀量子世界,試圖用經典力學來解釋?還有那位打算獲知宇宙某一時刻的狀態而計算出宇宙未來的拉普拉斯則更是異想天開!
一、什麼是因果律
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在牛頓經典力學中,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只要或者一切初始條件,那麼事物的發展規律就可以用一套公式表達出來,即使再複雜,不過是輸入引數不一樣而已,有多少選擇引數,就有多少種輸出可能!
二、量子力學違背了因果律嗎?
最典型的運動案例是電子的運動,曾經以為電子就如行星一樣在原子核外圍的圍繞中心運動,但很可惜不是,電子有規定的軌道,但那只是它隨機出沒的區域,如果給它的能量足夠高,那麼它會可躍遷到更高的軌道,中間沒有過程,突然就在那裡出現了,請問你需要這樣的技能嗎?
以上兩者無法同時確定,這在經典力學中簡直就是抓狂!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雙縫干涉實驗,特別是“增強版”雙縫干涉實驗,也許可能會讓實驗者毛骨悚然,因為才光子後半程測量的方式居然干涉了尚未到達測試點的光子的行為,這是一個未來決定過去的實驗!
上圖為增強版雙縫干涉實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下!
但它們違反了因果律嗎?其實這是量子力學的世界,因果律是不是應該靠邊站了?量子世界服從量子力學的規則,決定微觀世界結果的是機率論,就像電子出沒的軌道一樣,我不需要知道它的位置在哪裡,但我們知道它會躍遷到這個軌道上!
但有一點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微觀世界的量子運動最終會在宏觀世界裡表現出來!比如電子的躍遷會發射光子,躍遷能級的不一樣,會發射不同的光子頻率,無數的電子躍遷會發射電磁波觸感發熱發燙,甚至到發光直至X射線甚至γ射線,這是因果律嗎?量子力學的因果律會表現在宏觀世界?不能這樣理解嗎?
哥本哈根詮釋說明了用波函式來描述量子力學世界中的量子運動態,機率論是量子力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們要習慣這樣的表述方式,不要試圖用一個蓋子去配所有的茶杯,這不僅是徒勞,而且還是笑話!
-
7 # 艾伯史密斯
答:量子力學中的規律,和我們常識有很大區別,量子力學用機率來解釋基本粒子的運動,如果強行引入經典力學的思想,必定會陷入困境。
有言論說量子力學與因果論相悖,指的應該是量子力學中的延遲選擇實驗,在該實驗中,我們後期選擇“放”或者“不放”光子檢測器,似乎會影響光子之前選擇走的路徑,從某種層面來看,似乎是違背前因後果論的。
在經典力學中,只要我們精確掌握了一個系統最初的所有狀態,理論上就能根據物理法則,預言系統今後所有時間的狀態,這就是決定論的思想;哪怕在混沌系統中無法對系統進行長期預言,也只是我們無法得到足夠精確的初始狀態引數而已,本質上混沌系統也是決定論的。
而量子力學不一樣,量子力學是基於機率的,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之一,一切基本粒子的運動,都遵循薛定諤方程的描述,粒子某時某刻所處的位置,是空間的機率函式。
當基本粒子系統足夠龐大後,單個粒子的機率疊加就滿足統計學原理,然後整個系統遵循的規律過渡到經典力學,所以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並非完全矛盾,而是在不同尺度和範圍內發揮作用。
對於延遲選擇實驗,本質上是量子力學適用的範疇,如果我們強行用經典力學思想來解釋,就會得到“因果論被破壞”的結論;根據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在延遲選擇實驗中,後期放置探測器和不放置探測器,其實是兩組不同的實驗,不能一概而論。
涉及量子力學的實驗,需要把觀察者本身考慮其中,實驗者無法把自身獨立於實驗之外,這正是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的最大區別之一。
而在經典力學中,實驗者是獨立於實驗本身的,不會因為換了實驗者,或者換了一套測量裝置就導致實驗結果出現本質的差異;所以在延遲選擇實驗中,說違背因果論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你用了經典力學的思想,去理解量子力學現象。
-
8 # 嚴冬or雪
一個人的受精卵完成量子能量編碼的數字化一體化的確定☯不確定的虛擬化過程就開始成長膨脹的過程☯決定人嗝屁能量解體的多樣化不確定原因多了去了☯沒有因所有的果不存在☯❌☯✖️
-
9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因果規律,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必定有因。因果規律的特點可以說是本質的、固有的、超越的、金剛的、註定的,不因迷失而損耗,不因錯亂而顛倒,不因否定而擺脫,不因抗拒而破壞。同時它又是可認知的,可掌握的,可運用的,是事物發展所固有的屬性。
在物理學中,人們將實際觀察到的微觀世界的物理現象,常用機率論來表示。物理學中也遵循因果規律,即現象的發生不是偶然性,而是一種必然性,只是為了方便起見,用機率這種語言來描述罷了。那麼同時,可能主導事物發展的原因有很多,在沒有誰佔明顯主導優勢的情況下,一些繁瑣的因素之間複雜的關係我們無法全部掌握,所以才會有“偶然性”的出現。
量子力學是描寫微觀物質的一種物理學理論,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
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態的概念,運動方程、理論概念和觀測物理量之間的對應規則和物理原理。關於量子力學的解釋涉及許多哲學問題,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實在問題。按動力學意義上的因果律說,量子力學的運動方程也是因果律方程,當體系的某一時刻的狀態被知道時,可以根據運動方程預言它的未來和過去任意時刻的狀態。
在經典物理學理論中,對一個物體或者體系的測量不會改變它原有的狀態,它只有一種變化,並按運動方程演進,因此,運動方程對決定體系狀態的力學量可以作出確定的預言。但在量子力學中,體系的狀態有兩種變化,一種是體系的狀態按運動方程演進,這是可逆的變化;另一種是測量改變體系狀態的不可逆變化。因此,量子力學對決定狀態的物理量不能給出確定的預言,只能給出物理量取值的機率,在這個意義上,經典物理學因果律在微觀領域失效了。
量子力學表明,微觀物理實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而是量子態。真實狀態分解為隱態和顯態,是由於測量所造成的,在這裡只有顯態才符合經典物理學實在的含義。微觀體系的實在性還表現在它的不可分離性上。量子力學把研究物件及其所處的環境看作一個整體,它不允許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離的、獨立的部分組成的。
不確定不等於沒有因果關係,不能用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來否定因果關係的存在。同樣,也不能因為因果關係的本質存在,就認為因一旦發生,果就會100%以某種形式發生。 量子力學方程本身就是一個預測性非常精確的因果規律,它和牛頓力學定律、熱力學定律、電磁定律、質能方程等因果定律一樣,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科學革命,量子力學原理只是證偽了決定論的普遍存在,既沒有證偽決定論(特殊因果規律)在規定條件下的存在,更沒有證偽因果律的普遍存在。
-
10 # 大風的筆記本
量子力學,和違反因果關係有什麼關係?
量子力學,仍然符合事物的因果關係。
之所以大家把量子力學搞得神神秘秘的,吃不透,關鍵就是尺度太小。人一旦使用方法去觀察量子,觀察帶入的能量,就會就會讓小尺度的粒子們,狀態發生變化,就是大家經常講的波函式坍縮。
於是,就順著冒出了一個結論:觀察決定量子的狀態。
沒完全搞明白媒體繼續昇華:意識決定狀態。
好,事情就變味了。
其實,事情很簡單,一句話:觀察量子時,用到的能量,對量子來說,太大,會影響量子原來的運動狀態!
回覆列表
1.因果律
一種主流的科學理念是:自然界的相互關聯是短程的。也就是說,我做了什麼只會影響到鄰居,不會影響直接到更遠的人。如果要影響到更遠的人,必須透過鄰居的鄰居傳遞下去。按照這樣的理念,我和很遠的人之間的聯絡就一定存在時間先後。這個就是因果律。這種科學理念是不相信“隔山打牛”和“心靈溝通”的,就是說“相隔很遠的兩個地方之間發生聯絡,不經過中間一步一步傳遞,直接溝通,這太過神奇所以不可能”。
2.量子力學哪裡違反了因果律?
量子力學有這樣的理論觀點:比如有兩個皮球放在兩個不同學校的操場上,這時一位量子力學專家給這兩個皮球施以“魔法”,然後當你敲了一下面前的皮球,另一個學校的皮球就同時彈起來了。這裡奇怪的事情是:第二個皮球彈起和你拍第一個球是同時的,隔空的,並不是因為第一個皮球先彈,帶動周圍空氣,最後帶動第二個皮球。那麼貌似是違反了上面說的因果律。(說得稍微認真點,這裡皮球就是電子或者其他粒子,兩個操場的距離可以有幾米,幾百米,幾千米都可以,這個“魔法”是量子力學理論裡給出的一些把這兩個粒子“繫結”起來的方法。)
3.仔細考慮下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理論觀念不同於我們中學學過的牛頓力學。後者看待自然界是這樣:自然界的時空是個舞臺,所有的事、物都是舞臺上的演出。而量子力學的不同之處是:人要看到這個世界,一定要透過眼睛,人要聽到這個世界,一定要透過耳朵。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人不可能全部搞清楚,人能搞清楚的就是透過自己的眼睛或耳朵。換個比喻就是盲人摸象,有的人摸到腿,有的人摸到大象會動,有的人摸到大象是熱的。
歸納一下就是:自然界是什麼我們沒法做到全知,我們有什麼樣的手段,就知道什麼樣的資訊。(更為抽象地說,不僅僅是人觀察自然界的方式如此,當我們去分析人在這裡面扮演的角色,就會把這種“自然-觀測-認知”過程更加歸結為相互作用:A和B如果發生關係,即相互作用,結果就是B被改變了,B就把A的某些資訊提取出來了(比如“A是紅色”);A和C也可以發生類似的故事,只不過C從A提取出來的資訊可能是另外一種,那麼對於C來說,它“理解”的A就是另外的資訊(比如“A很硬”)。同樣是A,相互作用不一樣,相互作用的結果就可能不一樣,提取出來的資訊就可能不一樣。)
如果上一段明白了,那麼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就很好理解。用“空間位置”這個方式去探測一個物體,我們得到的就是TA的位置,用波動的方式(比如共振)去探測同一個物體,我們得到的就是它的波動性(頻率)。用溫度的方式去觀察,就得到溫度。。。不同的觀測手段,雖然觀測的都是同一個物件,但是結論可能沒什麼關係,也就是說如果我觀測手段限定在觀察頻率,那麼位置可能就不一定了。那麼試著理解下面幾句量子力學裡常說的話:“一個電子既是波又是粒子”(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手段去觀察電子),“一個電子沒有精確位置,在同一時刻,它既可能在這,也可能在那”(說明我們並沒有用“空間位置”的方式去探測這個電子)。
4.量子力學的瞬時關聯貌似違反因果律,其實不然
如果上面一條明白了,讓我們回到兩個皮球的故事。這兩個皮球其實是某一個“球”或者某一個“實體”,我們找到(量子力學書裡有)一種相互作用的方式,讓這個“球”變成某種樣子,因為相互作用的方式我們不用“空間位置”這種方式,所以也可以“恰巧”讓這個“實體”(空間上)不在同一個位子上。那麼當我再次使用“空間位置”的方式,就可能看到不同位置的表現:拍了其中一個球,那麼背後潛藏的那個“實體”就會跟著做出反應,那麼這兩顆異地球就會同時彈起。看上去這兩個球之間“隔山打球”違背了因果律,其實並不違反,因為兩顆球看似是兩個球,其實是一個“球”。
5.因果律真的重要嗎?
在科學理論中,原因和結果一定是時間上先後順序的。除了時間順序,還有什麼別的要件保證因果關係,或者沒關係嗎?在理論公式中,在一次單一的實驗中,我們只能透過時間先後來規定因果,或者說在先的都可以被認為是在後面發生的事情的原因。沒有其他辦法讓我們可以斷定哪些事情之間是沒因果關係的。
在多次實驗後,我們才能夠總結出,並不是所有先發生的都是後發生的事情的原因,因為還有些事情沒有任何關係。但這裡需要注意,是否真的存在因果關係,需要經驗的總結,而不是理性的分析。那麼是否可以這樣說:因果律=時間先後+歷史經驗。如果實驗室發現了新的現象,原本對於因果的理念堅持都將毫無意義。那麼量子力學要麼沒有違反因果律,要麼改變了因果律的定義。討論至此,至少“時間先後”這件事情貌似還是可靠的。。。。。?
今天早晨看天氣陰沉,於是帶了雨傘出門,下午回家時下雨,果然用上了。我為什麼要帶傘?如果下雨是原因,顯然時間順序顛倒了。如果下雨不是原因,那帶傘也不是為了打小偷。原因並不一定在前。因果關係可能不是——至少不單純是由於自然之鐘的滴答聲,而是——至少一定有意識的存在。
小明和小紅結婚了,小明出軌了,小紅得知後痛苦至極,告到法院,遂離婚。什麼是離婚的原因?小紅的起訴?小明的出軌?還是發生更早小明對愛人的背叛?還是。。。?這裡離“量子力學和因果律”已經很遠了,量子力學和因果律可以解釋的事情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