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偶翻通鑑看到隋末這一段,從李密的發跡看得出,他也算是戰略眼光傑出,軍事才能出色的一流人物,手下又是人才濟濟。 瓦崗在他手上走向極盛,又迅速失敗,俗話說勝敗兵家常事,大凡成功者,都有大敗的歷史,但像李密這樣一敗而不振。實在令人費解。 李密敗亡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8
回覆列表
  • 1 # 姜小姐的浪漫滿屋

    一個靠不穩定的權力結構組成的政權,最終的崩塌是必然的。

    瓦崗早期的領導是翟讓,他這個人沒有什麼大的政治理想,只想在這亂世之中拉起自己的一支隊伍,有酒喝有肉吃,瀟瀟灑灑的活著就行了,因此瓦崗在翟讓時期,雖小有成就,但並沒有怎麼引起隋王朝以及各路群雄的注意,是一個典型的兄弟大聚義形式的山頭組織。

    這個情況,在李密到來之後徹底改變。

    李密,出身貴族,並且有很大的政治抱負和戰略眼光,當年楊玄感若聽從李密的建議,楊玄感不會落的身首異處的下場,而李密,也不會在經歷一段東躲西藏的歲月後,隻身投奔瓦崗。

    李密到瓦崗後,立即感受到瓦崗現有的這種鬆散無紀律性的組織狀態,這種狀態,在隋末亂世割據的時代,被淘汰是遲早的事情。看到這些,李密決定奪權。一是實現心中的抱負和理想,二是避免再次經歷多年前被追殺的不堪經歷。

    事實證明,玩政治,翟讓以及他身邊的心腹比起李密來完全不是對手,李密一方面透過軍功證明自己的實力,一方面買通翟讓身邊的人,給他不斷灌輸李密當首領乃是天命所歸。

    就這麼著,翟讓決定讓位於李密。一來自己樂的退居二線,過清閒自在的生活,二來也是覺得李密確實有這個能力,強於自己。

    李密的上位,徹底改變了瓦崗的路線,也改變了瓦崗眾人的命運。在李密的領導下,瓦崗兼併了周邊幾個小勢力,並且在與隋王朝的戰爭中不斷取得勝利。

    在瓦崗前途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只有李密充滿擔憂。他擔心的不是軍事上的進展,而是自己的權力隨時受到挑戰。因為縱觀瓦崗,除了王伯當,李密再無第二個真正的心腹,瓦崗的絕大多數高層,全是翟讓的舊人。也就是說,翟讓一旦想重新奪權,那李密幾乎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而且他也風聞翟讓舊部準備重新擁立翟讓的流言,因為翟讓的退位,讓一大批早期跟隨他的人失去了進階的可能性,這幫幹著刀頭舔血營生的人肯定不幹,因此,從翟讓退位開始,就不斷勸其重新掌權。

    基於此,李密動了殺心。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宴請以翟讓為首的瓦崗高層,在席上,將翟氏兄弟、翟讓的兒子以及心腹全部誅殺,只留下單雄信、李世勣等人。至此,李密徹底消除隱患,強化了自己的權力。

    但是,瓦崗高層的這次火併,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瓦崗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李密對待部下也越來越驕矜,賞賜越來越少,而且極力培養新人,打壓舊人,因此整個瓦崗內部離心離德已不可避免,同時軍隊戰鬥力下降,終於在邙山被王世充一戰擊潰。而李密在兵敗時不敢去投奔不遠的李世勣,怕其因當年誅殺翟讓一事而囚禁自己,因此轉而投奔李淵,也為自己最終的敗亡埋下伏筆。

    反觀李淵這面,從當初太原起兵直到大唐建立,不管是李建成、李世民,還是眾多文臣武將,都以李淵為絕對的權力中心,雖然在征戰各路群雄的過程中有過軍事上的爭議和分歧,但在政治和權力架構上,李淵沒有受到任何挑戰,這也有力保證了政令、軍令的傳遞和執行。雖然後來有了玄武門之變,畢竟是大唐皇族內部權力爭奪的流血事件,但至少在這之前,大唐高層一直是一個緊密的組織。

  • 2 # 關東俠客

    李淵祖父李虎西魏八上柱國之一,父李昞隋柱國大將軍封唐國公。李密曾祖父李弼西魏八上柱國之一,父親李寬隋上柱國四世三公。兩個人都是關隴軍事貴族。李淵雄材大略,老實厚道,能忍耐,審時奪勢能夠抓住機遇。617年太原起兵三萬,兵進長安殺掉宋老生佔領長安立隋恭帝以號令滅天下,派李世民滅關西薛舉,薛仁杲統一關中,兵出潼關滅劉武周,王世充和竇建德,叫說楊廣被殺以後廢隋恭帝建唐朝。李密出身同樣不凡,以濟士為已人作一翻事業,但他沒有李淵那樣不世出的兒子和團隊。孤家寡人一個,或者沒有獨創能力,只能因人成事。613年,楊玄感叛亂把李密接去做智囊。李密獻三策:上策襲據涿郡,拒臨榆關使隋軍潰散關外。中策佔長安拒關中抗隋煬帝,下笨佔洛陽。結果楊玄感選下策就近攻洛陽失敗,李密被抓後逃走。又投靠瓦崗山翟讓。獻攻滎陽計策殺死隨將張須佗,被推舉為魏公,取得領導權。後來殺掉上司翟讓,諸將離心離德嚴重削弱了軍事實力。同宇文化及火拼中屢次失力,後被王世充擊敗。沒有忍耐性,只能打順風仗,不懂得東山再起。失敗後只想投靠他人。邙山被王世充打敗逃入虎牢關投降李淵。瓦崗起義軍就此走向下坡路。投降李淵後封邢國公,不久奉命東征,半途稱王謀反。被李淵追兵擊敗。被唐將盛彥師斬於熊耳山。死時三十七歲,瓦崗義軍反隋最大勢力恢飛煙滅了。

  • 3 # 慣與長夜

    李密的失敗,從小了說是他的性格原因,從大了說是戰略的失誤。

    殺翟讓

    殺翟讓這事是好是不好歷史上爭論不休,不過我認為,這是他人生的一大敗筆。李密最初跟隨楊玄感起兵反隋,兵敗後逃匿。他在身無分文、身邊無一人相助的窘迫狀況下,靠投奔瓦崗義軍一步步上位,這與翟讓的提攜是分不開的。翟讓對李密是真正的信服和出於真心的對待,他看到李密有勇有謀,能征善戰,不顧手下反對,親自力推李密稱王。可李密僅僅因為聽說翟讓手下人勸他奪權便開始猜忌他,接著不問緣由對翟讓舉起了屠刀。試想,翟讓這麼對他有恩的人,他連問都不問就殺了,手下將領士兵,誰不膽寒,誰還會真心地擁護他?這恐怕也就是他洛陽一敗之後再也不能翻身的原因。

    攻洛陽

    圍攻洛陽是戰略上最大的失誤。洛陽城池堅固,且王世充兵強馬壯,手下人才濟濟,極難攻下,而且容易處於腹背受敵的四戰之地。當時上策應為繞過洛陽直取長安都城,佔據關中富饒之地作為自己的後方。可李密卻沒有聽從部下柴孝和的意見,一意孤行堅持要攻下洛陽後再挾威進攻長安。結果喪失了先機,被李淵起兵後直取長安,佔據了關中富饒之地。最後李密不但未能攻下洛陽,反而遇到了從江都帶驍果衛西返的宇文化及,要知道宇文化及雖是菜鳥,這些驍果衛士兵可是一等一的強手,最後血拼之下,李密實力耗損,最後慘敗於王世充。

    叛李淵

    李密投奔李淵後,被拜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將表妹獨孤氏嫁給了李密。但李密不甘居於人下,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同年,李淵派李密去安撫部眾,王伯當隨同前往。李密率部東行至稠桑驛的時候,李淵又反悔將其召回,於是早就不甘心的李密決定叛唐。可他只同身邊的幾個手下匆忙合計了一下,根本沒有跟山東、河南那裡自己的舊部取得聯絡,在沒有接應的情況下自己帶著幾十個人就想一路衝過李淵的勢力範圍,事實證明這是極其愚蠢的做法。結果是預料之中的:在熊耳山中了熊州守將盛彥師埋伏,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 4 # 一點點歷史

    我小的時候聽評書中說到“瓦崗軍”首領李密,總以為李密和李自成等人一樣都是農民起義軍領袖,後來看了這段歷史才明白,原來李密出身貴族,而且是非常“貴”的那種。

    李密的出身

    說到李密的出身,我們習慣用到一個詞“四世三公”,“三公”指的是古代最高三個官職,可見李密出身確實不一般。

    李密的祖父李弼,和李淵的祖父李虎,都曾位居西魏“八柱國”,和權臣宇文泰,楊堅岳父獨孤信地位不相上下。

    李密的起義之初

    李密是個挺傳奇的人物,他是最早一批參加起義的隋朝貴族,先是在楊玄感的起義軍中充當智囊,也提出過很多建設性的意見,而當時李淵還在奉命鎮壓起義。

    楊玄感失敗後,李密加入了翟讓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以貴族出身加入農民軍,說明在李密心中,所謂的階級關係並不是牢不可破。

    起義經過

    在瓦崗軍中,李密如魚得水,並且最終擊殺翟讓奪得了瓦崗軍的指揮權。

    當時李密傭兵三十萬,進逼洛陽,在諸多起義軍中,瓦崗軍是最具實力的一支。

    怪只能怪李密“運氣”不好。

    圍攻洛陽,讓李淵鑽了空子率先佔領了關中。率大軍抵禦宇文化及,結果被王世充撿了便宜,控制了洛陽。

    李密戰敗後無奈投奔了李淵,軍中大將秦叔寶、徐世勣、羅士信、程咬金也都投唐。

    悽慘結局

    李密降唐後,不甘於人下,最後叛唐被殺。

    縱觀李密的起義始終,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總結一下李密失敗的原因,先說表面原因吧,李密棋差兩招。

    第一,沒有放宇文化及入關中,而是選擇與其死磕。第二,被王世充打敗後不該投降李淵,走投無路來投,手中沒有資本,註定結局不會很好。

    再說根本原因吧,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沒有嚴密的組織,而李密殺翟讓取得的領導地位始終也不牢靠,經不起波動。

    李密之所以沒入先入關中,更是因為手下這幫山東豪傑和關隴貴族無法調和。而在這方面李淵就做的很好。

  • 5 # 寒鯤

    李密過早企圖佔據中原,實力被中原混戰消耗殆盡

    李密的瓦崗軍,是從翟讓手上接過來的,而後瓦崗軍在中原地區(豫北、豫東、豫中、豫西)在李密的帶領下轉戰兩三年,先後挫敗或力剛了張須陀、劉長恭、段達、高毗、劉長林、王世充、宇文化及等率領的隋朝的主力精銳部隊,其中包括東都洛陽守軍、中原各州郡守軍以及跟隨楊廣到江都的禁衛軍主力。

    雖然在這兩三年間,李密帳下不再僅僅是瓦崗軍一支義軍,還在定都洛口以後吸納了很多中原地區的義軍以及隋朝歸降部隊,但始終處於中原混戰漩渦,李密佔據的洛陽周邊堡壘倉庫並不足以凝聚李密軍心,實力快速損耗且沒有穩定的大後方,是魏公李密政權的致命傷。最終,李密在洛陽王世充與回援宇文化及的夾擊下,全軍覆沒。

    而且,李密襲殺翟讓並越發驕傲自滿的行為,直接重挫了瓦崗軍的軍心,使得李密所部的內部士氣受到嚴重打擊,不復起義之初那般充滿銳氣了。

    李淵盤踞秦晉,能夠背靠關中,凝聚實力

    李淵從太原起兵後,選擇了關中作為進軍方向,直搗關隴集團的大本營——長安城,成功獲取了山西高原+關中平原的地緣高地優勢。隨後,薛舉的意外死亡,又解決了李淵在西側的後顧之憂,全取關中平原+隴中山地+山西高原的戰略高地+完整大後方,徹底獲得了當年秦朝、西漢乃至西魏周隋一統天下的啟動優勢。

    而且,西魏-北周-隋-唐初的府兵駐紮地,主要分佈在關中、隴中、河東、河洛地區,李淵直接控制其中的了關中、隴中、河東三處,直接獲取了隋朝軍事力量中,除了禁衛軍、東都軍、其餘州郡部隊以外的基層軍力,這就為李淵東向以爭天下提供了比較充足的兵力,使其得以對王世充、竇建德等歷經中原混戰的諸侯,形成一定程度的戰力優勢。

    再加上,李淵帳下諸子與諸將在逐鹿中原時還算勠力同心,遠比王世充更得人心,再加上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中的超神表現,直接一鍋端了王世充與竇建德兩大搞事勢力,其他勢力也便不戰而降了。

    綜上,李密之敗、李淵之勝,是兩者的軍事集團在不同的地緣位置、軍事戰力、內部人心條件在一番動態變化之後所決定的。

  • 6 # 恬然滋味

    謝謝邀請。 李密是個人物。但離大一統的開國皇帝還很遠很遠。 李密匹馬到瓦崗。翟讓視之如聖賢。主動讓出一把手的位置。對翟讓的義舉,對翟讓這個人那一定得敬著捧著。翟讓的行為是對李密個人魅力的極大肯定。但是,李密殺死了翟讓。殺死說明一切。任何理由都沒用。所以到死,李密沒有自己的班底。就一個王伯當跟著。人謂愚忠。 李密打下糧倉。天下人都來謀食。可是,戰王世充一敗則塗地,眾叛親離,只落的匹馬入唐。 什麼叫人和什麼叫得天命於斯可見! 入唐又心不能安。匹馬叛唐。置自己於死地。 才即有才,但德不稱位。 以天下自雄,卻按捺不住自己的心。 李淵真當的一個“淵”字。深不可測,收盡天下之利。不展開。

  • 7 # 平沙趣說歷史

    李密跟李淵的成敗,首先跟兩人的戰略選擇有關,跟兩人的人脈資源也分不開。

    雖然李密和李淵都是出身北周貴族,但還是有不小的差別。

    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的父親李昞(bǐng)襲封唐國公,李淵七歲襲封唐國公 。而且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李淵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哥 。所以李淵雖受猜忌,卻能化險為夷。

    而李密就差了不少,他的曾祖父為西魏八柱國將軍之一的李弼,祖父李曜為北周的邢國公,父親李寬為隋朝的上柱國,封蒲山郡公。李密承襲父親的蒲山公爵位,成為隋煬帝侍從官。

    某天隋煬帝見他相貌不凡,命人問其名字。李密認為煬帝殺心已起,當即逃亡,並沒有積累起眾多的人脈。

    李淵一直在隱藏積蓄實力,在沒有足夠實力前,他是不會造反的,可李密不同,已經逃亡的他孑然一身,有機會就闖。所以當舊友(逃亡後認識的)楊玄感叛亂時,李密前往投奔,楊玄感失敗後李密逃得一命。

    後來李密透過王伯當的介紹投奔瓦崗軍,經過一次次的獻計成功,他在瓦崗軍內的聲望日增,並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支援。

    隨著瓦崗軍的勢力越來越壯大,隋朝派兵征討,結果被李密接連擊敗。李密的威信越來越高,翟讓讓位,後被李密所殺,這使得瓦崗軍內部震盪,部眾離心,這是非常危險的訊號。

    隋煬帝死後,宇文化及率軍北上,被李密大破於黎陽。此後李密變得驕傲自滿,不再體恤將士,府庫中沒有什麼積蓄,甚至打了勝仗李密都不把戰利品分給將士們,使得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

    此後王世充進攻李密,大批不滿於李密的將領投降,李密損失慘重,投降李淵。

    在李密紮根瓦崗山的時候,李淵已經完成了造反的準備工作,北邊跟突厥談好了條件,山西已經基本掌握。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七月,李淵率軍三萬起兵。

    起兵後,李淵與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揮師南下,先後破霍邑、渡黃河。此時李密正跟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所以李淵在同年農曆十一月就攻入長安。

    厚積薄發,在適當的時機適時出手,這是李淵的高明,而且他選的地盤也極具優勢,他沒有進攻爭奪激烈的洛陽周邊,而是進入了兵力薄弱的關中,更是很快就解除了關中其他勢力的威脅,這是他制勝天下的基礎。

    而李密已經腐化,在投降李淵受到善待後又向脫離自立,結果被殺。

  • 8 # 腦洞大開的歷史

    首先要搞清楚,李淵和李密雖然都是李氏,但李密是趙郡李氏,李淵是隴西李氏,兩個“李氏”不是一回事,沒半毛錢關係,並不是同宗。兩人都是貴族沒錯,但雙方的地位相差懸殊。

    李密只是一個破落的貴族,家道中落,本來就不受待見,再加上參與了楊玄感叛亂,早已成為國家的通緝犯。李密這個貴族的身份早被剝奪了,也就只能在江湖上唬唬人。真正的貴族們,比如關隴集團,哪個會正眼瞧他?

    人家李淵就不同了,不僅是隴西李家的主幹,還是皇親國戚。獨孤信的四女兒嫁給了李淵的爸爸,小女兒嫁給了隋煬帝楊廣的爸爸隋文帝楊堅,所以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李家和皇帝是親戚,和獨孤家是親家,李世民後來又娶了長孫家的姑娘。可以說,李淵家族和當紅的關隴集團幾大家族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再加上李淵本人是太原留守,有軍隊也有地盤,還有著名的龍城太原作後盾,其深厚的實力遠不是李密所能比的。

    故此,當李淵起兵時,關隴集團給了他足夠的幫助和支援,比如元家和獨孤家都給了幾十萬石糧食,以及足夠幾萬人的武器裝備。李淵大軍到哪裡,就有當地的名門望族去勸服本地的地方官不要抵抗李家軍隊,乖乖開門投降。舊隋的官員對李淵這樣的前同事,也很難生起抵抗到底的決心。

    再看李密,李淵具備的優勢他都沒有。他起兵靠的是借雞生蛋——借瓦崗軍這隻雞,生他李密自己的蛋。這樣有好處,就是可以最快發展起來,但缺點更明顯:一來,他和農民軍搞在一起,貴族集團就不再把他當成是貴族陣營的一員,自然不會給予支援;二來,他和農民軍原來的高層格格不入,最終會兵戎相見。果然,當他下狠手鏟除原瓦崗軍老大翟讓的時候,造成人心惶惶。這樣的軍隊一直打勝仗還可以,遇到挫折就容易四分五裂。這也是李密為什麼敗了一次,就徹底完蛋了。

    綜上所述,李淵能戰勝包括李密在內的天下英豪,最終開創大唐帝國,並非偶然。他的出身、背景、謀略和隱忍,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些方面,李密比李淵差得遠。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 9 # 森林小草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李密起兵早也好,未先佔據長安也好,這些先決定他能有天下之分,能開朝立國?李自成起兵也不遲,他先比清廷先推翻明朝,先佔領北京,還不是不能得天下,反而為清廷所滅。陳勝吳廣反秦比項羽,劉邦都早,但天下最後還是為劉邦所得。這些事例說明得天下者,不一定要起兵早,或是捷足先機佔領戰略要地。相反歷史上有許多開國帝王用武力得天下者,都是後者撿了前者的的果實而得天下的。以李密的才志他根本不是做一國之主的料,他先混進瓦崗寨,得到人們的擁護,殺掉了原瓦崗寨的頭領翟讓,使瓦崗軍走向衰敗,後投李淵,接著又反叛李淵,為李淵所殺。象李密實是一個沒有大志,沒有信仰,沒有骨氣的人,而他才智就更談不上有什麼過人之處了。即使李密先李淵佔據長安,以他各方面的情況看,也是沒有很大的作為的。

  • 10 # 秦野雁

    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亂挖亂建,遠征高句麗,勞民傷財。百姓已沒有明確的生與死的界限的時候,就會鋌而走險,做殊死一搏,紛紛揭竿起義,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並且迅速成為當時規模最大,最有戰鬥力的起義軍。

    李密算是貴族出身,他是蒲山郡公李寬之子。他和楚國公楊素之子楊玄感結為異性兄弟。後來,作為楊玄感的軍師跟隨楊玄感一起起義,楊玄感起義失敗後,李密得以逃脫,隨後加入了瓦崗軍。

    他加入瓦崗軍後,提出以爭天下為口號的遠大目標,並且幫助瓦崗軍取得了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包括打敗了隋朝名將張須陀。正當瓦崗軍如日中天的時候,李密殺翟讓的權力之爭,讓瓦崗軍走向分裂,走向衰弱,從此一蹶不振。邙山兵敗後,李密率領殘部跑到長安投靠了李淵。

    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沒有佔長安,有兩大原因:一是沒實力,由於瓦崗軍是起義軍,是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步發展起來的,所以,最初一直在河南一帶轉戰。它不像作為一方刺史的唐國公,一開始就兵精糧足人才多,可率軍直逼長安。二是好不容易發展壯大了,瓦崗軍又走向分裂,走向衰弱了,又沒有能力再掀起波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揹負的太多是什麼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