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印象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范進所處社會千千萬萬知識分子真實的生活寫照,范進科舉前由生活艱辛的“窮秀才”到中舉後人氣爆棚的“範老爺”,實現了草根逆襲,擁有了社會地位、房子和金錢。

    范進飽受科舉制度摧殘,心靈被嚴重毒害,一生熱衷於功名利祿,固然金榜題名卻也浪費了最寶貴的青年人生。

    他屢考屢敗、屢敗屢考,面對世人的譏諷、嘲笑,依然然堅守自己的科考信念,壓抑了半生,54歲時終於金榜題名,付出的巨大艱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獲得了回報。因此,他壓抑的心情像洪水洩了閘一樣得到釋放,以至於達到了“發瘋癲狂”的程度。

    可以說范進是一個典型的模範勵志人物,但他的人生經歷又讓人備感憐憫,下面進一步瞭解一下范進科舉背後的故事。

    科舉制度與官學教育掛鉤,這一政策的實施起源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朱元璋指出“治國之道,教化為先,教化之道,學校為本”。洪武二年,朱元璋詔令全國府、州、縣均置辦學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辦儒學教育系統,莘莘學子透過政府選拔,進入官校學習,這類學生統稱學員,學校每年舉辦歲考,優秀者方可具備科考資格,而這一制度被明清兩朝歷代皇帝所沿襲。

    據康有為估計,清末全國童生(未考取生員之前的讀書人)達二百萬人,可見,清朝讀書人規模之大是前朝所無法比擬的。

    科舉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種形式,鄉試中榜稱舉人、會試中榜稱貢士、殿試中榜稱進士。這三類人具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出仕則可以入朝為官;及第不試仍享有許多特權,如免除徭役、減免賦稅及區別於平民的社會地位等,這一階層被統稱為士紳。

    其次,除官方特權外,士紳這一階層,還會受到世人的尊重。如,范進雖然透過鄉試獲得舉人身份,但此時他並沒有為官,只是擁有了士紳這一地位,周邊人便紛紛阿臾奉承。

    范進中舉後,門庭若市,就是素來以挖苦范進取樂的岳父胡屠夫都一改常態,變得奉承起來,更不用提鄰居有送房子的、有送錢的、有送米的……

    可見,范進中舉後所具備的社會地位極富誘惑力,因此,清朝時期引起了一股科考風氣。 乾隆四十九年的會試,參加科考的舉人中年滿90者有一人,年滿80者有20人,年滿70以上者有5人。這些人常年參加科考,固然會蒙受精神上的折磨,但一旦金榜題名,名利雙收。

    范進是清代作家吳敬梓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刻畫的人物。透過范進中舉這一事件,即揭露了科舉制度對士子精神的摧殘,又對世人阿諛奉承的行為加以諷刺,但側面也襯托出廣大士民對科舉入仕孜孜不倦的追求

  • 2 # 無心撿漏

    中國的封建王朝設立各種各樣的科目考試選拔出官吏,這種制度叫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始於隋代、形成在唐代、完備在宋代、強化在明代、到清代逐漸走向衰落,科舉考試中考中秀才算有了一定的功名,沒有考中便是童生。考秀才已經是難上加難,何況是舉人,有些人為了脫掉童生的帽子就考了一輩子,范進依然算幸運的了。

  • 3 # 八尾牛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兩件乃人生之幸事,尤以金榜題名為大幸。

    金榜若題名,何愁無嬌妻。

    一個學子寒窗苦讀十餘載,頂嚴寒,冒酷暑,頭懸梁錐刺股,長夜孤獨。為了什麼?不就為了一朝名登龍鳳榜,光宗耀祖拜廟堂嗎?

    所以說范進中舉而瘋,實乃樂之極也,如范進之瘋,豈有人不願乎!

  • 4 # 雲端客tyt

    在古代科舉考試是大多數窮苦人家唯一一個光宗耀祖的途經,也是窮人唯一個進入官場的途徑。另一個就是當兵,但在古代想要通過當兵立軍功來出人投地,簡直比登天還難。一不小心還會戰死沙場。所以科舉考試是古代唯一一條出人頭地的路子。這篇文章我初中讀過,還有點印象,還有插圖。范進是古代一個讀書人,他雖絲勤奮好學,可是屢考不中,屢戰屢敗,但幸運的是就在范進50多歲時,這一年他認真學習,一絲不苟,蒼天終久不負有心人,他終於考出了好成績被皇上點中,他終於中舉了!在他得知自己中舉後,興奮地披頭散髮在街上亂跑,後來還汙泥滿臉,鞋也跑掉一隻,兀自拍著手掌,口裡叫道:“中了!中了!”變得瘋瘋癲癲,儘管如此,范進卻還是如願的進入仕途當了官。

    後來范進還再考進士,被授職部屬,考選了御吏,數年後被飲點為山東學道,最後成了正四品高官。相當於現在教育廳廳長職位,是個很不錯的官位。

    窮苦人家想出人投地光宗耀祖,就必須參加科舉考試,擺脫貧困身份。

    范進這個人一生經歷數十次考試,在中舉時,己年過半百。畢竟完成心願,進入仕途。古人中舉地位是崇高的,只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他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仕途結局還不錯。從他中舉一事從側面看出古代科舉制度有它合理的一面,亦有不太合理的一面。窮人的機會太少了,太難了。比我們今天高考還難得多。試想一個人一生經歷無數次考試,直到年過半百才中舉。他變得瘋瘋癲癲,也是可以理解的。本文非常生動地透過范進的例子,向我們描述了古代的科舉制度。是一篇很好的教材。

  • 5 # 知足常樂心安是福

    范進同志中舉後的表現,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典型代表和犧牲品。讓當時的儒生們醉心舉業(八股文)“學而優則仕”不能自拔,一致認為人生在世要想出人頭地,唯有“舉業”不可的社會現實。從無人理睬,到眾星捧月,從一人做官,到雞犬升天,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社會的現實和赤裸裸的人性,可謂洋相出盡,醜態畢露。

  • 6 # 黃聖茗2019

    中醫稱之為:狂

    是屬於情志病。突發驚喜,過度為狂。

    一巴掌過去,情緒中斷,突然冷靜下來,狂則止

  • 7 # 漁樵之人W

    北宋的宋真宗趙恆說過:書中自有千重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車馬簇。對於讀書人來說,書讀好了,得中了,想要的一切都有了。因此,得中,是讀書人嚮往的。然而范進連續多次不中,本來三年才一試。好不容易等了三年又沒中,像這個窮困潦倒的貧書生,一沒錢,二又不會營生,飯也吃不飽,誰能看得起?連他的丈人胡屠戶也看不起他,想打就打,想罵就罵,說他的女兒到了八百輩子的黴,嫁給你這個窩囊廢。沒想到這屢試不中的范進在五十歲的時候,還真的中舉了,更沒有想到居然高興瘋了,神經失常了,走在大街上,嘴裡不停地念叨,中了,中了!作者形象的描寫這樣的醜形,有力地諷刺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現實生活中畢竟得中的人是少數,不得中也要好好謀生,得中的也不要發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笑死了”,我在小時候還真的聽說過有一個人得中笑死了,可悲啊!可見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之深。

  • 8 # 渺小的堅持

    《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該作品透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岳丈在范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對當時社會及其陰暗的特徵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范進在中舉前,鄉親們、老丈人、地主鄉紳對他的態度可謂是180°大轉彎。

    范進突然之間從一個乾乾淨淨的窮小子,轉而變成了有房有車的富豪,這似乎一切都是在夢裡,就把范進給砸蒙了。范進還沒有享受自己即將得來的財富,就高興的發瘋了,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是社會地位的提高,范進中舉之前是沒什麼社會地位的,和老孃連日子都過得窮苦,而他現在卻可以和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平起平坐,這種社會地位和麵子,這是范進,所最渴望得到的。

    第二個就是財產,古時候人們也是有戶口的,你名下的田地就需要耕種,耕種收貨之後就需要交地稅,而考中科舉之後再也沒有這些煩惱了。

    第三就是考中科舉的人擁有了官位。想想連知縣都對他賠笑,突然得到了這種尊重,范進就感覺自己像在夢裡一樣,狂喜而瘋

    大家對范進的態度的轉變之大也是有原因的。鄉鄰們可以依附“範老爺”,免除差役,要知道古代差役負擔是相當重的,一個擁有二十畝田地的中農,一輪到差役,都可能傾家蕩產。因此,免除差役對於時人來說,無疑是非常現實的受益。後來有很多人主動將土地“奉獻給”範舉人,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如此操作的結果就是土地所有者少交了國稅,舉人老爺還能得到一筆補償收入,受損失的只有國家稅收了。另外,范進中舉之後可以當官,而且范進中秀才、中舉人這麼順利,肯定是恩師在幫襯,見過世面的張鄉紳肯定知道這裡面的道道,所以猜測范進之後肯定會當官,所以提前巴結,提前“投資”。

    正如一句古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9 # 風過無痕攝有痕

    范進是《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也是一個考了大半輩子的科舉狂,直到頭髮花白了、彎腰駝背了、幾乎喪盡了精氣神兒,最後得中舉人,高中曾讓他歡喜瘋了一時。

    “個體選擇”。作為一個普通人,人家按自己的志向奮鬥,不必考慮結局,深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雖然從二十幾歲考到五十四歲,更讓他明白做人太難了。積弱也是一種蓄勢,所謂“厚積而薄發”。

    “被迫為之”。人家認為從商風險大,自己又無靠山,無銀兩,臉皮薄,不願巴結宗師,沒有物質基礎,沒有個人條件,被迫選擇跟著志趣走,人家只有這條看似Sunny的科舉之路可走,一條路就走到黑了,那也是一種恆心和自信呀。

    “難能可貴”。“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大多數人做不到這樣。人家數十次應試,數十次名落孫山,悲壯乎,難能可貴乎。人家靠自己的實力說話,而不依賴其他非正常手段謀取名聲,所以才彰顯出他的一半瘋狂一半清醒,瘋狂是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其志可嘉,清醒是務實做功課,其價值觀可贊。

    每個人都處於各自那個時代格局中,謀生圖存,能夠衝破限制者是少數,非大智大勇者莫能為。後代人不可質疑、笑話、責備。你笑他,他也在笑你呢。

  • 10 # 費玉山

    當年范進若打工,

    或許能成大富翁。

    怎奈一心把官做,

    生來命苦竟喜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好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