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夏專職

    個人認為能力努力最重要,運氣基本上都是空談。運氣實際上只是我們一個安慰罷了,當你的努力付出99%,還有1%的運氣,這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因為當你馬上就要完成的時候,在想會不會來一點好運,把這個事情完成,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你只要有1%的努力沒有完成,那麼一切都白費了,根本不存在運氣這一說。

    只有99%的汗水加1%的智慧,或者說1%的智慧加99%的汗水才是靠譜的,運氣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安慰,天上只會掉陷阱,不存在掉餡餅一說,所以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努力能力以外的其他地方。

    所以我們安心工作,做好自己,不要指望著我會幫你,就算有人會幫你,我們也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不然的話是不會有人幫你的運氣,你做的太好,他不會看見你,你做的再差他也不會看見你,關於運氣和倒黴都是我們的工作做的好與差之分,沒有存在運氣和倒黴之說。

    運氣就像我們科幻的小說一樣,世界上有武功人會飛是一個道理,實際上這些根本不存在的,只是在遇到落難的時候,或者在遇到幸福的時候,需要一個安慰,需要一個依託罷了,所以運氣根本不存在,一切都還要靠我們自身努力。

  • 2 # 機器人rain

    運氣比較重要。所謂運氣就是機遇嘛。說白了所有東西的執行都是已經確定好的。這並不是有神論,而且現代科學,都是有因就有果。人本身也是一個物理組成的個體,不存在未知的結果,那麼所有東西其實都會導致一個必然的結果。運氣即為這種導向,努力也是規律運行當中的一部分。人的思想也只是複雜而已,並不是不能提前預測。如果能知道所有的前提,這些前提也是客觀已經存在的,那麼結果都是必然的。人的決策也是必然的。運氣或者命運是最大的成分。正所謂科學的頂端是神學。愛因斯坦最後階段研究的方向也是三理合一,想找到所有事物執行的統一解釋。就是這個意思,他們都已經看到了結果。最終的命運。

  • 3 # 元元Cy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也就是說,在職場中,只有努力奮鬥,才能遇上好運氣!

    有句順口溜:"才能誠可貴,努力很重要,奮鬥價更高。"可見,運氣是努力的附屬品。沒有經過實力之量的原始積累,根本談不上運氣!上天給予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每個人的準備卻不一樣。不要羨慕那些總能撞大運的人,那些人的運氣就是實力。你越努力,運氣就越好!

    有人說:"天賦+努力+情商=成功。"我認為,這裡面的天賦就是天分,是成長之前就已經具備的成長特性。記得蘇迪爾·魯帕拉里亞說過"我擁有一大筆財富,而這些都是我辛勤努力的結果”。如:牛頓、林肯,透過努力獲取成功的事蹟大家知曉。沒有人會輕輕鬆鬆就成功,每一位名人,他付出的努力和艱辛都得到回報。可見,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會尊重弱者,把弱者當作朋友,人們都會追隨強者,永遠和強者結盟、想要與狼共舞,必須讓自己成為狼、若你甘願做一隻羊,那就只有被吃掉的份。

    人生路上沒有永遠的成功,只有永遠的奮鬥!堅持是毅力,彷彿一輪熾熱不落的豔陽。"沒有暗礁,激不起美麗的浪花,"林肯透過堅持努力奮鬥,不屈服命運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讓我們一同向困難挑戰,努力努力再努力,奮鬥奮鬥再奮鬥,創造出佳績!

  • 4 # 小迪的快樂生活

    努力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運氣並不能自己控制。那我認為,我們在職場也好,生活也好,都要努力,都要把自己變的更好。剩下的,交給命運,交給運氣吧。

  • 5 # 利利影視剪輯

    在努力和運氣中,我認為,努力更重要,1 古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有努力了,才會有付出,2 我打個比方吧,努力+運氣=10分的話,我給努力8分,給運氣2分,3 努力不一定有你想要的收穫,但努力了可能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快樂,4 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功,那是他們努力的結果,不要羨慕那些開豪車,住別墅的人,那是他們努力換來的,就好比,明星他們,我們只看到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面,卻沒看到他們背後的心酸流淚,他們靠的不是運氣,靠的是實力+努力,才換來成功的一面,所以我認為努力比運氣重要。

  • 6 # 弓長白丁

    “你的成績剛好是努力碰見了運氣”,在職場中,努力和運氣的重要性是不分伯仲的。

    努力提升職業技能,運氣來時才可把控機會。

    在我們的職場中,腳踏實地工作的人,掌握了技能本領,是非常容易受重用的。他所受到的重視和晉升是平時努力創造的運氣。就好比我們常聽的關於竹子的故事,竹子用4年的時間紮根,第5年開始瘋狂生長。說明厚積薄發,努力的重要。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運氣來了更要努力,才能做出一番成績。

    在職場中,我們是否都在期待著一個更好的機會讓自己的職位或者薪資有更高的提升?當機會真的來臨的時候,我們憑藉著運氣,做恰當的事,結果必然是好的。反之,只有運氣而不具備勝任力,最終想必只會潦草收場,這時我們也不會把它稱作運氣了。

    最後想說,在職場中越努力越幸運!

  • 7 # 王小路在走路

    兩者都重要。

    一、運氣對你的發展就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呢,偏偏所處的行業不景氣,或者說呢,你所在的公司不景氣,那麼即使你能力再強,也是不會有能給自己發揮能力的平臺了。

    不得不否認運氣的存在。之前有一位同事,總想著換到理想城市生活。每次只要有招聘資訊,他都會去參加。可是他的準備真的非常的充分,只是每次都沒有被錄用到。

    在整個招聘過程當中是非常公平公正,他有一次差了零點幾分,導致沒有被錄用。

    二、能力也很重要,很多時候運氣是靠你的能力帶動來的。

    這裡所說的能力,並不僅僅是指你自己工作方面的能力,還有你人際交往,為人處事方面的能力。

    中國是一個人情的社會,這點是不可否認的,如果你多認識幾個人或者說你跟某一些人決定你人生命運的人關係更好一些,處得更和諧一些,那麼你的機會,你的運氣肯定就會更多。

    能力是綜合實力的體現,而並不僅僅是說你把你能把工作做得有條理,能把工作做的非常的完美無缺,就是全部的能力。

    三、運氣和能力是相伴相相隨的,不要割裂開來看。

    我們總說越努力越幸運,其實說的就是當你能力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很多的人也會隨之而來去幫助你,很多的貴人聚集在一起,給你幫忙的時候,那麼你的運氣勢必會越來越好。

    那些僅僅認為別人的成功,只是靠運氣的人,那麼他一輩子也不可能成功,一輩子也只能是處於仰望別人當中。

  • 8 # 玉君Lewis

    努力和運氣同等重要!

    努力和運氣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

    過程可以努力,但是結果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也許努力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一無所有,也都有可能。

    如果遇到一個好公司,遇到一個賞識和認可自己的領導,能給到自己高職,高薪,工作還是自己喜歡的,這樣算運氣非常好了吧?事實上,這樣的運氣是少之又少的,就像創業失敗的人,可能遠比創業成功的人多得多了。

    然後,如果有幸得到了一次這樣的機會,但是自己的努力不夠,沒有把結果做好,同樣,運氣也就會失去,機會也就會失去。

    不要把希望寄託在運氣身上,這等同於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了上天,這樣估計大多隻能是為得不到而焦慮著。

    方向對了才是有效的努力

    時間的付出和精力投入了就算努力了嗎?只能算在付出方面努力了,但是在對結果負責的角度不一定是有效的努力。

    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才算真正的努力:

    1、某個領域的持續沉澱

    不論是打工還是創業,在某個領域的持續努力積累,成功了總結經驗,失敗了總結教訓,持續在這個領域提升,才能確保自己的競爭力,沒有這個環節,只能算經歷了而已。

    2、持續的學習

    除了實戰經驗的積累,還要持續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專業判斷能力,靠感覺成功,那是過去粗放的年代。

    3、多結交比自己厲害的高人/貴人

    能力再強,沒有機會百搭,有了機會,如果再能有高人引路,提點,成功的速度會以幾何速度倍增,少走很多彎路。

    我命由我,不由天,努力在於自己,成敗在於天,得之泰然,失之泰然。

  • 9 # 念念情感屋

    這個問題,其實得看面對的是什麼事情...

    有些事情,你只要透過刻意練習,提高技能,就能完成預想的結果,比如說考試,跑步,只要足夠努力,就會有收穫,和運氣沒啥關係。

    可是,有些事情,我們再怎麼練習技巧,對結果的影響其實很小。

    比如說你想要在老虎機上拉出 3 個 7,幾乎 100% 是靠運氣的,你改變拉的動作、拉的力度、拉的角度…都完全沒用!

    所以,成功=能力+運氣

    有些事情技能的佔比多一點,有些事情運氣的佔比多一點。

    我們把所有的事情,沿著條橫軸一字排開,越是在左側的,技能佔比越高;越是在右側的,運氣佔比越高。由此,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完美對稱的映象世界:

    一、左側世界

    越靠近左側,因果必然關係越強。

    也就是說,達成目標的方法,大部分靠技術,運氣的空間很小。

    什麼是技術?

    所謂的技術,其實就是因果之間的「確定性」,就是你做了 A,能不能得到 B?之間存不存在必然關係?

    這裡的規律有點像「牛頓力學」,要完成某個具體的任務或者目標,是有一個具體的方法和步驟的,只要按照明確的動作行動,結果就會如約出現。

    比如下棋,想要贏得比賽,幾乎 100% 靠的是技術,沒有運氣什麼事。

    而踢足球,就可能有很多運氣成分在裡面了,你技術再好,也有可能把該進的球踢在了球門上;場上的裁判收受賄賂,該吹的點球沒有吹;或者你不幸遇到了惡劣天氣,限制了你球技的發揮;或者你的主力隊友重感冒、突然腹瀉不止無法上場等等…

    因此,足球的技術佔比可能只有 70%,而運氣成分有 30%,所以足球的位置就是在左側世界靠右一點。

    二、右側世界

    越往右側,因果關係就越弱。

    行為和結果之間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運氣成分偏多。

    你做了 A,可能出現結果 B,也可能出現結果 C,也可能出現你不知道的結果,也可能什麼都沒出現….

    比如說買股票,你永遠不能預測到明天哪隻股票會漲,漲多少。

    偉大如牛頓,也曾經投身於過股市,結果虧了 2 萬多英鎊,相當於他十年的薪水。鉅虧後的他說:「我能算出天體執行的軌跡,但算不出人性的瘋狂...」。

    所以,如果你在右側世界裡,左側世界的執行法則就完全沒用了。

    你無法透過一個固定的公式,推匯出之後的世界會如何發展;

    你無法透過努力,來達到你預期的結果;

    你的計劃總會源源不斷的遭遇「意外」,逃都逃不掉,最後你只能感嘆本次「運氣欠佳」….

    就像是牛頓力學,進入了微觀世界就失效了,這裡的世界有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執行法則,叫做量子力學。

    在量子力學裡有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叫做「雙縫干涉實驗」,這個實驗我們第一課的時候提到過,大家初中也應該都學過,我在這裡就不描述實驗過程了,不知道的同學可以去百度搜索一下。

    雙縫干涉實驗中,單個光子透過縫隙打到後側螢幕的具體位置是不可預測的,不能透過計算或者測量儀器提前計算出來,而是以一定的機率落在螢幕的某個特定區域上。

    這裡的執行法則就變成了「機率」,變成了「不確定」,變成了「不可預測」...

    就像你想要擲骰子擲出一個「6」,你按「左側世界」的執行法則去「刻意練習」擲的手法,擲的速度,擲的角度都沒用,最好的方式是扔六次…

    你就生活在這個映象世界中

    為什麼我們在學校裡感覺成功路徑很簡單,只要努力學習了,就會有好的成績,可是來到社會後,我們的努力和結果卻不能劃等號了?特別是以前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的同學,來到社會後不適感反而更強,這是為什麼?

    那是因為,你在學校這個環境裡,以及在工作中學到的大多數理論,都在說左側世界的執行法則,告訴你努力就會有回報,告訴你勤奮就會有收穫,告訴你做了 A 就能得到 B…

    而現實生活不是這樣的,你其實是生活在一個由「確定」和「不確定」互相交織著的「映象世界」中的。

    你那套左側世界的生存法則,在這個映象世界中部分失效了!

    而且,正是因為你並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映象世界中的,還以為仍然生活在左側世界裡,所以,一旦某件事做成功了,按計劃如約達成了,你會覺得都是自己的原因,因為自己特別努力,思考的特別周全,找到了特別有效的方法,事事如你所料...

    這感覺太像是在學校裡了,透過勤奮好學,考試獲得了滿分!感覺自己找到了必然的關係,找到了這件事的因果法則...

    可如果失敗了呢?

    你就會怪自己「運氣」不好,遇到了「不可預知」的事情,會覺得這是個「意外」。

    其實潛臺詞就是:「這不是我的問題,我的方法沒問題,只是運氣太差了,這誰能料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殊不知,所謂的「運氣」才是這個映象世界真實的執行法則。

    而更可怕的是...

    你不僅生活在一個映象世界中,還同時生活在一個光明與黑暗交織的世界裡…

    什麼是光明?就是那些你已知的事情。

    什麼是黑暗?就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包括其他人已知,而你不知道,以及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情...

    更更可怕的是...

    這個世界是不平均的,黑暗的部分要遠遠大於光明的部分,也就是你不知道的事物、規則遠比你知道的要多的多...

    更更更可怕的是...

    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黑暗未知世界的存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都知道,就像面對百度,卻不知道應該搜尋什麼...

    為什麼很多人相信迷信?特別是在古代?

    因為我們感覺無法掌控這個世界,想要的結果,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

    我們用僅知的那些左側世界法則,去面對一個充滿未知和不確定的世界,我們別無他法,我們只能求神問卜,我們只能燒香拜佛,我們只能期待好運…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確定/不確定」與「黑暗/光明」這兩種對稱的映象世界,相互疊加在了一起,把整個空間分成了 4 個部分。它們分別是:

    不同的空間具備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生存法則,從小我們都是學習「已知/確定」環境中的生存方式,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在另外三個空間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

    如果用錯法則,後果就會很嚴重,比如你企圖在右側找到確定的規律,或者在左側忽略因果的關係,結果都容易事與願違,最後你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

    下面我就來說說,這 4 個不同的域,各自都有什麼特性,你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生存策略:

    四域空間的生存法則

    1.掌控域

    顧名思義,在這裡,你對事物會比較有掌控力,你知道他們的內在執行規律,知道某個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因果關聯性很強,你在這裡可以說是遊刃有餘,只要你不懶,心態足夠積極,在這裡你想要什麼結果,都是可以透過努力來獲得的。

    在掌控域的生存策略:積極努力,刻意練習,提高技能水平。

    在這個域內技能的佔比很大,想要獲得成功,你就得不斷提升技能水平。而技能不是知識,學了就會的,提高技能得靠不斷的重複練習才能熟練掌握,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刻意練習」。

    比如說寫書法,你知道什麼樣的字好看是沒用的,王羲之的《蘭亭序》,上面每個字的模樣你都認得,但你就是寫不出來。

    你得不斷的去練習,從「橫、豎、撇、捺、提、鉤、折」開始練,從描紅開始練,每天練 5 個小時,5年之後,你一定會有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這個因果關係是非常明確的。

    當然,在這個域內,有些事情也是有運氣成分的,比如上面說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就連王羲之本人,也無法寫出第二次,因為當時的創作有運氣的成分。

    但是,在這個域內,絕大部分還是靠你的技能,運氣成分佔比很小,美國籃球夢之隊,在世界的賽場上偶爾也有輸球,但是絕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用實力碾壓全世界的;王羲之雖然再也寫不出《蘭亭序》的高度,但是他依然憑藉實力,成為了歷史上公認的書法大家,被稱為「書聖」。

    2.盲域

    從名字你也能看出來,就是指這個地方是有東西的,只是你看不見。

    比如說「演講」這件事,你看到別人的演講非常精彩,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還風趣幽默,講的你激情澎湃,你覺得這人的「口才」真好,真是天生的演說家。

    但其實「演講」這件事,也是左側世界的技能,背後是有一套理論框架的:

    開場怎麼開?

    結尾怎麼收?

    如何把結構化的知識,透過線性的講述呈現出來?

    如何將理性的認知和感性的瞭解結合起來?

    如何設計演講中的峰值與終值?

    如何與觀眾互動?

    如何應對挑事的觀眾?

    案例庫中有哪些案例可以用在這次演講裡?

    ….

    你認為的「口才好」,背後有一大堆你看不見的「理論框架」,這就是你的「盲域」。

    這塊區域非常大,從量子力學到天體物理,從生物化學到社會經濟,從人文藝術到科學技術...

    其中有大量的概念、定理、規律你不懂,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而他們卻實實在在的影響著生活,改變著世界。

    在盲域的生存策略:承認自己的無知,並開始學習與探索。

    在古代,有兩類知識觀念:

    一類是以中國、印度等為主要代表的國家。

    他們的知識觀念用三個字來概括,就是「全知道」。

    從中國的《論語》,到猶太人的《聖經》,再到阿拉伯人的《古蘭經》等等,都是把所有的知識都告訴你了。

    從宇宙是怎麼誕生的,到未來是怎麼樣的,從人心當中應該遵循什麼規律,到整個宇宙應該遵循什麼規律,全部知識無一遺漏。

    至於經典書籍上沒有記載東西,那就是不重要的東西。

    我們來看一張中國清朝時候的地圖:

    叫做天下全圖,意為整個天下的山川河流,地理疆界,我們已經全部知道了,至於沒有畫的那些地方,要麼是沙漠,要麼是荒蕪,要麼是海洋,都是沒有人的地方,我們沒必要知道。

    還有一套知識觀念,是以古希臘文明和之後的歐洲文明為代表的。

    他們的知識觀念也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就是「不知道」。

    我承認我很多事情不知道,我只記錄我知道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一張地圖,是歐洲人 1502 年大航海時期的地圖:

    從這個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地圖七零八落的:

    我們只去過美洲東部沿海的部分地方,我就畫出那些地方,至於裡面是怎麼樣的?我沒去過,我就寫我不知道;

    整個非洲的輪廓我們是基本都去過了,所以畫的比較精確,但是非洲內部是什麼?我沒去過,我也寫上不知道;

    至於中國我們更是知之甚少,所以畫的也是歪七扭八的,大部分也都是空白區域,表示這些我們還都不知道...

    正是因為這樣的知識觀念,催生了他們的強烈好奇心,去勇於探索這些未知的區域。

    正是因為他們承認自己「不知道」,對未知充滿了敬畏與嚮往,所以他們才有了工業革命,發展出了近代科學,讓自己的文明得以進步。

    所以,在盲域中的生存法則,就是承認自己不知道。

    用一句現在很流行的話叫做「不忘初心」,這是禪修裡的一個概念,但很多人現在都把這句話都給誤讀了。

    不忘初心,不是指你別忘了你出發時候的那個願,走著走著就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而出發。

    這樣的理解對我們的傷害非常大,反而會束縛你的行動。很多成功的企業,剛開始做的事情和最後做成的事情,經常不是同一件事情,是跟著市場一起變化的,是慢慢演化出來的,不是計劃出來的。如果按這個「不忘初心」的解釋,他們早就把這個「初心」忘得一乾二淨了…

    那什麼是「初心」?

    初心是指一顆「初學者的心」。

    「不忘初心」就是指對所有的事情都要保持初學者的心態,要充滿好奇,要空杯心態,要戒掉自己以為已經全知道的癮,承認自己不知道,懷著對未知的敬畏與嚮往,然後日拱一卒,這樣你才能「方得始終」。

    3.機率域

    現在,我們來到了右側世界,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環境,從這個域開始,事物的不確定性佔比就會更高,也就是「運氣成分」會更多。

    機率域有哪些特徵?

    在這裡「不確定性>確定性」。

    也就是你的「行為」對「結果」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小,甚至沒有了。

    比如擲骰子,你扔骰子的手勢,對該次結果是 1 點還是 6 點,幾乎是沒有影響的。

    雖然單次的結果你無法預測,但是會出現哪些「不確定」的結果?以及出現不同結果的機率是多少?

    這些你是知道的,一個骰子丟出去,只能是 1~6,不會出現 7 點,而且每個點數出現的機率都是 1/6。

    回到上文中提到的「雙縫干涉實驗」,雖然每一個光子穿過縫隙後,打在螢幕上的具體落點,我們是無法預測的,但是我們透過薛定諤方程,可以算出它「有可能」會落在哪些區域上,以及落在某個區域上的具體「機率」是多少。

    那麼,在機率域中,我們的生存策略又是什麼呢?

    不賭單次,賭整體,用資料決策。

    既然在這個域內,我們很難預測每一次的結果,但是次數多了之後,我們就知道不同結果出現的機率是多少,那麼我們就不賭單點,而是賭整體機率。

    注意,我這裡用的詞是「賭」。

    對,因為我還是不確定結果會是什麼,但是我知道結果最有可能是什麼,所以我就會調整我的行為,來迎合「大機率」事件。

    比如,天氣預報說,明天下雨的機率是 70%,雖然我知道依然有 30% 的機率是不下雨的,但是我就會選擇出門的時候帶把傘,「賭」它會下雨,那麼大機率上,我這把傘是能派上用場的。

    再比如,最近比較火熱的「知識付費」風口,很多人覺得自己口才不錯,也想去網上錄個課程什麼的,那應該選擇錄製什麼內容的課程呢?

    看了以下的資料統計,我們就知道,如果你選擇「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收入的知識/經驗的課程」,有可能就可以獲得更高的付費轉化率:

    雖然你錄出來的課程還是可能賣不掉,但是以同樣的水平,「賭」這類課程的勝算會更大。

    很多 VC 的投資邏輯也是一樣的,看好某個市場經常會投資這個賽道上的許多家公司,而不是隻投 1~2 家,因為他們不賭單點,而是賭整體。

    4.風險域

    終於來到這個最恐怖的「風險域」了。

    在這裡不僅結果不確定,連結果會是什麼都不知道!

    就像置身在大海中的孤舟,你不知道前方會遭遇什麼危險,是暴風雨還是巨浪?是海盜還是鯊魚?什麼時候會遇到?會不會遇到?不知道…

    面對未知的風險,你感到非常的無助,卻又無能為力,你合起雙手,祈求上天能保佑你平安,老天似乎也不負你的重託,海面一直都風平浪靜的。

    你感覺自己的祈禱起作用了,你變得更加的虔誠,並不斷重複著祈禱。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突然一個巨浪從你身後撲來,你還來不及反應,就直接被拍到了海底….

    Game over...

    這就是「風險域」的真實寫照,未來捉摸不定,風險如影隨形,你企圖去控制自己的境遇,然而虛幻的結果,彷彿讓你感覺找到了因果關係,最終卻等來了一個像巨浪這樣的「意外事件」,把自己弄成個死因不詳…

    那我們在這變化無常的「風險域」裡,生存策略又應該是什麼呢?

    策略一:避免進入。

    第一個選擇,當然是別進入這個領域了。

    就像一個女孩子,孤身走在四周無人的黑夜裡,雖然可能不會遇到什麼危險,但是萬一遇到了就很致命啊,可能是5個彪形大漢,也可能是2條瘋狗,也可能是行走在黑暗裡的小偷…

    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不知道會不會遇到,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別去冒險,別走入這個風險域。

    策略二:增加冗餘備份。

    如果風險無法避免,你只能置身其中,怎麼辦?

    那你就得增加冗餘備份。

    增加冗餘備份是什麼意思?

    就像我們的地球,未來的命運其實是非常不確定的,會不會有流星撞地球?地球表面的生存環境會不會發生極大的惡化?會不會變異出超級病毒?

    雖然每一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都極小,但是在未來數百萬年的時間長河裡,可能就很大了,只要出現其中的任何一種,對整個人類社會都是滅頂之災,我們這個物種都會從宇宙中消失。

    那怎麼辦?

    發展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變成星際文明是人類未來的唯一選擇。

    將自己的生命繁衍到多個地方,你就擁有了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抵禦風險的能力,其中一個地方被毀滅了,不至於整個物種消失,這個就叫增加冗餘備份。

    其實在我們地球上就能看到這樣的現象,任何一個物種,個體都是很脆弱的,隨時會在食物鏈中被消滅掉,比如說在海洋裡,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所以,為了讓自己的物種能夠得以延續,最好的方式就是遺傳複製,把單個風險分散到整體中。個體的生存能力越差,抗風險能力越低,就越需要增加冗餘備份來抵抗這種風險,魚兒們提高冗餘備份的方式就是多產卵...

    比如,翻車魚(一次產卵三億粒)、鰻魚(一次產卵一千萬粒)、胖頭魚(一次產卵五十萬粒)、黃花魚(一次產卵三十萬粒)…

    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又應該如何增加自己的冗餘備份呢?

    還記得我們講過的「多維能力」嗎?

    多維能力不僅可以讓你的「能力組合」變得稀缺,還能抵禦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

    比如你原來是做英語翻譯的,因為人工智慧的發展,翻譯的這個職業可能都要消亡,如果你只會英語翻譯這一個技能,你的生存能力就很弱,你就需要培養出其他的能力,來抵禦這種風險。

    那企業如何增加自己的冗餘備份呢?

    騰訊這家公司,他們使用的方式就是魚兒「產卵」的方式,經常會讓多個團隊去做同一類別的事。

    當然,他也會使用買買買的方式,來提高冗餘備份,下圖為這些年騰訊的投資企業數量,其投資活躍度甚至秒殺了許多一線投資機構:

    那你說,我不是騰訊,我沒那麼多錢,沒那麼多人,我沒辦法使用這種產卵策略,我就是個創業小公司,怎麼辦?

    那就是我們常掛在創業人嘴邊的心法:小步快跑,快速試錯。

    你就那麼點錢,全部砸到一個專案上,花了一年的時間,把產品做出來,放到市場上接受使用者的考驗:贏就皆大歡喜,輸就關門大吉...

    這風險就太大了,跟賭博沒什麼區別!

    那怎麼辦?

    既然不能橫向複製,那你就把專案縱向切分,分成很多個階段,然後逐漸增大投入資金,每出來一個新版本,就投放市場,接受使用者的反饋,小問題小改,大問題大改,用試錯的方式,迭代前進,保證前一步至少是獲得市場認可的,這樣後一步才會走的比較紮實。步步為營,慢慢把產品演化出來。

    策略三:買彩票

    看名字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好像這種策略和我們一直倡導的價值觀不符。

    其實不然,這恰恰是右側世界的一種很好的生存策略。並不是讓你真的去買彩票(贏得機率實在太低),而是要讓你使用「買彩票的思維」去做右側的世界的事情。

    買彩票的思維是什麼?

    就是你用極小的代價,去博一個很大的收益,即便損失也無所謂,要是萬一中了,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通常情況下,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有風險的地方,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只是要獲得這個收益,你得需要冒不小的風險。

    那我們是否可以把風險控制在有限範圍之內,而把收益的空間拉到無限高呢?

    現在的風險投資,其實就是這個模式。

    投資初創期的公司,其實風險是非常高的,因為那個階段的公司商業模式可能還沒確立,大部分情況下也沒有盈利,只有夢想和一身的幹勁。初創公司的死亡率超過 95%,而一旦創業公司倒閉,投資人將血本無歸。

    你可能會說,那他們傻嗎?95% 以上的失敗機率,一敗還全部配光,這賠本買賣誰做啊,還不如去押大小,比這個機率還高得多。

    而站在風險投資這邊看卻不是這樣的,雖然一旦你倒閉了,他會血本無歸,但是在他的資金體量上,這個損失是有限可控的,但是如果他一旦抓住了一隻千里馬,也許就能帶來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回報,可以彌補他所有虧本的投資,還能有得賺。

    這其實就是「買彩票」的邏輯:

    把資源切割成很小的一部分一部分,分別投在不同的有潛在高回報的專案上,然後期待「好運降臨」,賺取不菲的收入。

    這裡的關鍵是要控制你在「風險域」的總投入,我的建議是不超過 20%,然後要把你投入的金額切得足夠小,投的得足夠的多,這樣每一部分投資損失了,你也不會心疼。

    就像尼采曾經說過的那樣:「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會使你更強大」。

    這個世界是混沌的

    四個域說完了,不過這只是一個便於你理解的模型,現實世界不可能那麼象限分明,而是交織在一起的。

    很多事情這四個域的特性都有,比如說創業,它好像是處在中間點的,既有確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確定的一面,既有已知的規律,也有未知的風險,那應該怎麼辦?

    那有沒有一條統一的生存法則,可以綜合以上 4 種域的特點,讓我們在所有域內都能穿梭自如的?

    答案是:有的。

    這條統一的生存法則叫做:守株待兔。

    這什麼意思?

    我們從小不就被教育說不要「守株待兔」,要主動出擊嗎?

    我們不是還嘲笑這種人愚笨嗎?

    這裡的「株」指的是那些「不變」的東西。

    什麼是不變的東西?

    就是已知的正確概念、事物執行的規律,大數下的機率,也就是掌控域、盲域以及機率域內的東西。

    守株就是指:你要在這個充滿變化和不確定的世界裡,你首先要牢牢抓住那些正確的概念和不變的規律。

    守株成功的關鍵在於:你能否發現這些「株」,並牢牢的「守」住他們。

    如何發現?

    你得保持初心,尊重未知,透過不斷學習,減少盲域的面積,提高「株」的數量。

    如何守住?

    嚴格按照這些概念、規律來行事,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強你的確定性。

    你擁有了確定性,你就不會餓死。

    「兔」是什麼?

    這裡的「兔」指的就是不確定的機會。

    兔子可能會來,也可能不會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

    因此,你不能把你一天所有的口糧都寄託在這些不確定的兔子身上,那風險太大了,幾天沒抓到兔子,你可能會餓死。

    你得花大部分的時間,先把確定的事做好,保證自己的基本生存,如果能等來一個兔子,你就額外賺到了。

    那怎麼能賺到這些兔子呢?

    你得撒一些小誘餌,來引誘兔子過來。

    這裡的關鍵是「多」和「小」

    撒的誘餌得足夠多,總有一個能誘到兔子;

    誘餌的成本得足夠小,都損失了也無所謂,一旦抓到了就賺了。

    就像我們在「風險域」內的生存方式一樣,投入小部分資源,用「增加冗餘備份+買彩票」的模式來提高「中獎機率」。

    那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撒哪些「誘餌」呢?

    1.發展有效人脈。

    所謂的人脈,不是能幫到你的人,而是你能幫到他的人。你多幫助別人,就是往你們之間的「情感賬戶裡存錢」。

    別把這些投入當成「交易」,而是當成買彩票式的投資,都「損失」了也無所謂,至少你獲得了很好的人脈關係。而一旦有人的某次給你帶來了「回報」,也許就能成為改變你命運走向的「好運氣」。

    這裡的關鍵不是在你們之間要建立多深的情感,而是要建立足夠多的有效人脈。

    2.學習跨界知識。

    多學習一些跨界知識,除了能打造多維能力之外,還能讓你在整個知識大廈中建立各種「線頭」。

    什麼意思?

    就是你遇到的某個問題,也許會在其他領域裡有找到一個線頭,抽出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而這個「好運」就來自於你曾經的廣泛學習。

    3.投資成長性資產。

    最後,就是如果你的資金有一定富餘的時候,可以拿其中的一小部分,來投資股票、創業公司等...

    這裡的關鍵還是小而分散,別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樣損失一個也不可惜,萬一中了,就能有超額的收益。

    勝可知而不可為

    所謂的「守株待兔」其實就是不斷擴大「掌控域」以及投資「風險域」的過程。

    盡人事,做好可掌握的部分;

    投資不確定,期待好運的眷顧。

    然後保持耐心,穩步發展...

    終有一天,「意外」的兔子會突然撞入你的屋子,給你帶來躍進式的收穫。

    而這一天,你早有預料。

    勝可知而不可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羊的利潤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