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想有明日復明日的想法。
11
回覆列表
  • 1 # 職場逗伴匠

    問自己三個簡單的問題,就ok。

    問題1:你自己拖延的原因在哪裡?

    拖延的習慣,你我之間多少都會有,無非嚴重程度和自我把控的意識力度不一樣罷了。

    為啥會喜歡拖延?

    ①貪圖於眼前的輕鬆愉悅

    ②改變是一個痛苦且漫長的過程

    舉例,很多人都想養成早起的習慣,頭天晚上信誓旦旦,第二天早上還是粘在床上起不來。(多睡一會兒很舒服,起來讓自己感覺不舒服,暗示自己反正沒事繼續不起來)

    問題2:瞭解人們習慣養成的核心原因嗎?

    每個人的日常行為,簡單講是有一個迴路的,明白這點你才能長期有效的進行關聯,在多緯度刺激下,習得好的結果。

    怎樣的習慣迴路?

    請思考,為什麼要養成某個習慣~這個習慣養成對應的相關檢查內容是什麼?如果做到了會有怎樣的獎勵回饋?

    舉個例子,養成及時提交工作總結(習慣):

    我為什麼要養成(一個沒有準時提交,直接kpi扣分),

    養成工作總結對應的具體內容(本週的工作成果展示,下週的工作方向簡述)

    準時提交會有什麼獎勵(kpi加分,讓領導知道自己的工作進度,崗位上的價值貢獻,評選優秀員工等等)

    問題3:如何有效建立良好的習慣?

    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的持續努力。拿自己舉例:

    ①別想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

    製作個簡單表格,每天自己打卡(打勾),一點點的自我確認,在潛意識中進行自我激勵

    ②要成自我記錄目視化管理

    每個階段進行目視化記錄,讓自己的努力每一點都看得見。

    很多人的習慣堅持不下來,我一打聽,原來他想在一個月養成五六個好習慣,這簡直是對自己太過苛刻。習慣塑造,單點聚焦才會更加有效。

  • 2 # 喬寫晴

    一個人會產生拖延就說明你不想要去做或者說你不情願去做,那麼讓你產生不想做 的原因是什麼?

    1.要完成的事情難度較大。

    你覺得做不好它,所以你產生了牴觸的情緒,想要逃避這件事,然後越逃避心理壓力 越大,越接近最後期限壓力越大,直到最後期限你才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完成,但是其 實對自己匆忙完成的事情是不認可的,這樣的次數發生的多了,你就會覺得自己完成 事情的質量不高,下意識覺得自己無法完成有難度的事情,下一次遇到有難度的事情 的時候,也會下意識去逃避,形成惡性迴圈。

    2.沒有列每日清單。

    3.任務多但是沒有區分重要性。

    針對這些問題的方法論有以下三點:

    1.立刻去做。

    你拖得越久,心理壓力只會越大 ,而且會越來越痛苦,你要告訴自己,哪 怕你只是 花了一分鐘去做,你也是有做的,你只要開始了,你就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然後鼓 勵自己”你開始去做,並且做到了,你很棒。“

    2.列出你每天要做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列出1-3件就可以了,然後列出1-2件你喜歡做的 事情,就是那些你想起 來很心動的事情,你不覺得做它們有壓力,比如看書、追劇、 練字、或者是去哪 裡玩等等。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區分哪些是重要的任務,你就先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後把 其中的兩個任務對比,選出更重要的那個,再拿出兩個任務對比,選出更重要的那 個,然後把你選出的那些更重要的任務再兩兩相比,知道選出最重要的1-3件事情。

    注意:每次在設定任務的時候要把每件事的任務量設定到你一定可以完成的量。比如 說你今天有一個任務是寫作,那就規定自己寫50個字就可以完成了,把任務量設得小 到你覺得一定可以完成,如果你寫得有感覺了想繼續寫下去也可以,但是50字完成就 算你的任務完成了。當你重要的1-3件任務完成之後,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了。

    3.每天要列清單。

    工具:

    筆記本,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完成任務後就把該任務劃掉或者是在後面打鉤都 可 以,按照你的習慣來標記。

    app: 高效 to do,這個軟體把任務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 不重要,可以幫助你排列任務的重要性。

    奇妙清單和滴答清單也挺好用的,可以試試看。

  • 3 # 飛翔心理師許菲

    拖延很容易成為一種習慣化行為模式,我們常說是拖延症,但它也並非是一種病理心理,準確地說,它是一種應對某種情境的行為方式。 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總是無法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做的事不能朝向目標。

    原因比較複雜,所以改善方式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1.完成計劃的動機不強,目標不夠吸引你,所以就容易被其他事情分心和干擾,導致拖延。如果這個目標真的不那麼重要,那麼拖延也沒太大影響。

    2.時間管理能力不足,可以學習如何明確目標、分解目標、尋找策略、執行並監控、修正計劃等具體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

    3.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需要試著把困難的任務分解為小任務,拖延也會減少。

    4.減少身邊容易分神的事物,比如刷手機,儘量專門安排時間去做這些事。

    5.有一個我自己都會常用的小方法,就是用一個表格記錄你的拖延過程(起止時間/在做什麼/收穫/心情),試試看,會不會有什麼幫助。

  • 4 # 左鬱

    我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能拖一天是一天,能不現在做就不現在做,能晚一會就晚一會。

    距暑假結束只有幾天了,才開始補暑假作業;

    距交月度計劃表還剩兩小時,才匆忙填寫計劃表;

    距截稿時間還有三天,才急忙加班趕點寫稿子;

    鬧鈴定了五六個,最後一個鬧鈴響起時才願意起床。

    該做的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想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再開始,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想做的事情依舊沒做,該做的事情到最後應付完成,無法顧及質量。

    最後,別人問你年度計劃完成的怎樣,你用“太忙了,沒時間”為藉口,騙自己也騙別人,一月又一月過去了,想做的事情依舊沒有做。

    拖延為什麼會成為我們的習慣?

    我們習慣把人之所以拖延歸於懶。但事實上,人之所以愛拖延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

    小倉廣在《做事的常識》這本書中從心態和行為上分析了克服拖延的方法。他提出,開始、堅持、重複是解決拖延養成良好習慣的方法,除此之外,小倉廣還分享了他處理事情的方法和習慣。

    在這裡我將選擇《做事的常識》中的三點小內容來分享。

    拖延產生的原因

    前面我們說了,人之所以愛拖拉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懶,但事情總是無法完成,除了懶還有三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1、把事情想複雜了,不敢開始

    萬事開頭難,我想大家都深有體會,不管什麼事情,最難的總是開始,很多人是還沒開始便已經放棄了。

    完成一篇文章難嗎?沒開始寫之前難,完成了便不難。

    我們可以看見很多付費課程裡有作業要求,但是能夠在課程結束就交作業的人特別少,大多是快到了截止時間才開始交,有些人是過了截止時間還沒有完成。比如,課程作業是一週內交一篇文章,一聽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嘛,但到了實際行動卻是困難多多,始終無法開始。

    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我們一直停留在想的階段,電腦都沒開啟,只是空想怎麼寫,然後想著我要怎樣佈局,開始寫什麼後寫什麼,要舉什麼樣的事列,要重點突出哪部分,寫出來會有人喜歡嗎?

    想著想著壓力來了,就更不知道怎麼下筆寫了。這時我們不僅承受著完成文章這一事情帶給我們的壓力,還要承受著自己給自己的心理壓力,害怕寫了一半不知道怎樣寫,害怕找不到事例,害怕寫了沒人喜歡。

    這樣一想,更沒動力了,更不想寫了,甚至還會想著,反正會有人不按時交作業,那我晚一會也沒事的。

    2、干擾因素多無法專心

    3、試過一次就開始放棄

    文章終於寫完了也交了,但是老師告訴你不合格。

    你看見了就想,不合格就不合格吧,你讓交的作業我也交了,爭取下次合格吧。

    但是下一次老師又讓交文章了,你想著老師說我文章的問題很多,這次又要交了,上次都沒合格這次也會很難吧,也許我就不適合寫這類文章吧,放棄了就沒事了。

    你沒有想辦法解決老師指出的問題,從不合格的文章裡吸取錯誤的經驗,而是遇到問題就放棄了。

    但成功是需要吸取經驗和教訓,只有不斷總結歸納,才能贏取下一次的成功。

    怎樣克服拖延?

    做事情拖延有外在事物的干擾也有內在心理壓力的影響,但是我們想要克服拖延就要克服外在和內在因素的影響。

    開始——堅持——重複這三大步驟便能幫我們克服內外因素影響,順利完成事情。

    開始:因對未知因素的恐懼產生壓力,無法工作

    解決辦法:對未知因素分析後,下定決心立即行動

    堅持:被外在因素影響,無法專心工作,效率低落

    解決辦法:隔絕外在因素,先專心把工作做好

    重複:再次被外在因素影響,沒辦法完成工作

    解決方法:面對失敗,吸取教訓,調整方法重新來過

    只要你運用開始、堅持、重複這三大步驟,勇敢面對失敗,不失去信心,並努力再次嘗試,那你一定能成功完成目標。

    學會目標分解

    克服了拖延只代表事情成功了一半,在我們為目標而努力時,也要學會分解目標,沒有被分解的大目標,大多情況會以失敗告終。

    目標過大不夠細緻,讓人沒法衡量事情的完成度,而分解成小目標,難度降低,完成率就提高了。

    你制定的大目標是報名健身房,但這個目標不夠細緻,就會影響你的積極性,讓人產生壓力和恐懼。這時,我們就要把這個目標進行分解。

    以“報名健身房”為目標,列出事前必須要完成的工作清單。如:健身房的條件、距離、費用、什麼時候開始等問題,這些問題越詳細越好,目標越小越細,執行起來就越簡單。

    像我們每年制定的年度計劃,總會因為拖延、目標過大影響了最後的完成度,但如果把目標分解,運用開始、堅持、重複這三大做事步驟,那麼年度計劃便不再只是計劃。

    《做事的常識》一書中的很多方法不僅能幫你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還會幫你克服拖延學會做事。會做事才能成事,沒有人總想輸,既然想贏,那麼你就要養成做事的習慣,做出成績來。

  • 5 # 墨凰

    關於拖延症,市面上有大量的書和大量的操作方法,我提供一個看起來非常簡單的,但是具備很強的操作性。只不過講道理聽起來沒那麼高大上,但是我們都知道,“聽過了那麼多道理,依然是過不好這一生的”,所以,道理就不聽了,直接講操作步驟。

    首先,確定一個目標。

    你想消除拖延症,總是有一個你想實現的目標嘛,不過這個目標是一個億還是今天晚上少吃一碗飯,那都得有個目標是吧?

    建議把這個目標定得近一點、具體一點,每天都要做這件事,要是太長遠了,多半會因為看不到希望就放棄了。

    比如我們想減肥,目標就不要訂成概念性的減肥,或者遙不可及的減20斤之類的,直接是一個行動計劃:今天下班去跑步。

    其次,暢想一下目標實現的美好未來。

    接著上面的跑步來說,暢想一下跑完步以後不但身心愉悅,而且讓自己的減肥大計又減少了不少卡路里,簡直爽歪歪!

    第三,是什麼在阻礙你去行動?

    一般來說,都是因為太累了,畢竟上了一天班了,要再去跑步,確實有那麼一丟丟困難。誰不想下班後躺在家裡葛優躺,刷個手機,看個電視,順便再整點薯片呢?

    最重要的第四步,制定一個“如果……那麼……”的執行計劃。

    給自己制定一個“如果我7點到家,我就換鞋出門跑步”的行動計劃。

    是的,就是這麼簡單,沒有複雜的機制與行動計劃表,就是一句話。因為我們人的大腦都是懶惰的,我們其實是懶得去思考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上完一天班,我回家還要分析是否需要去跑步,以及跑步的得與失,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所以,制定一個足夠簡單的執行計劃,並新增一個條件。相當於給我們的大腦CPU一個行動命令,一旦觸發條件,自動執行。

    不信,你可以試試看啊!又吃不了虧也上不了當。

    以上方法整合自《WOOP思維心理學》一書。

  • 6 # 蘼語經典

    你好,關於拖延,我推薦這本«戰拖行動»,共勉之。

    作者皮爾斯.斯蒂爾,從開始的重度拖延症患者,到動機與拖延領域的權威學者,不但自己收穫頗豐,也為同病相憐的人們送來了福音。

    PART1 此拖延非彼拖延。

    作者一開始便單刀直入,告訴我們,拖延不是懶,而是一類非理性的推遲行為。

    也就是說,時間在滴答滴答地走,你卻沒有任何行動,即使知道不做會帶來嚴重後果,可依舊選擇慢慢吞吞地拖拉下去。

    比如書中的一例,一門心思只想著如何修剪完院中的草坪,卻對失火的房屋視而不見,結果肯定悲劇。

    交稿的時間很充裕,現在不寫還來得及,先去做點讓自己放鬆的事情,比如約上三五好友來個短遊,可愉悅的心情到頭來成了拖延的養料。

    只是因為不喜歡這項被委派的工作,覺得它無聊透頂,提不起你的興致,就分心到不相干的事上。

    當然,書中也提醒到,有一種“磨洋工”非但不是拖延,還是“聰明的推遲行為”,或叫“理性拖延”,為的是靈活掌控局面。

    例如,先放下手裡的一切活動,應急突發事件。略去與陌生人攀談的尷尬,會拖著不提前到達宴會。

    所以你會發現,不是所有的推遲行為都是糟糕的,只有那些會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拖延,才是真正需要重視起來的。

    PART2 三個型別和一個公式。

    不難發現,拖延者的表現沒有什麼不同,但成因大相徑庭。就像汽車停駛,可能是沒油了,也可能是爆胎了。

    所以,內在原因是戰拖的關鍵,先清晰自己的歸類,也就是產生拖延動機的三個基本元素:期望,價值,時間。

    換句話說,如果你期望值低,或價值感弱,或時間觀念差,你的拖延症就形成了。

    拖著不完成業績,很可能是因為屢戰屢敗的失落讓你懷疑自己的能力,使自信心備受打擊,對未來期望渺茫,便很難全力以赴地投入精力。

    人們只會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上心、用心,不嫌麻煩,所以你一拖再拖的事情很可能正在背離你的快樂,缺乏價值感帶來的熱情,比如,枯燥的論文,生活中的紛繁瑣事,強加於身的工作。

    設想一下,離截止日期越遠,你會越早做事嗎?恐怕,那些“活在當下”的衝動,比如,先吃點兒無傷大雅的零食,反正離最終的減重日期還有段日子,會讓你分心吧。

    明確了拖延型別,下一步就該給出方案解決了。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看一看作者提出的拖延公式:

    很顯然,分子的數值越大,行動力越強,不會拖延,反之,分母的數值越大,行動力越弱,就會拖延。因此,你必須做到:

    重拾自信,升高期望。

    點燃熱情,重塑價值。

    關閉誘惑,隱退衝動。

    拉近時間,加大動機。

    如作者所云,這個公式就像速寫,會簡約而綜合地概括出專屬於每個人的拖延是什麼樣子,它不會放大細節,卻能指導你接下來該如何去做。

    PART3 戰拖四大法。

    尋找立竿見影的效果,讓自己迴歸正軌,不想在漫漫推遲中毀掉自己的前途,是拖延症患者最渴求又難以達成的心願。

    幸而,«戰拖行動»列出了以科學為基礎的四大方法:樹立自信,提升價值,拒絕分心,整合技巧。

    ☞你可以用成功螺旋法,即降低任務難度,將艱鉅的任務拆分成小塊,關注一點一滴的進步。

    換言之,就是給自己設定一個個可達到的小目標,讓每一次小小的勝利帶給你信心,從而有勇氣啟用你的動力,去追求更大的成就。

    等到下次你再覺得跑個幾千米是件困難的事兒時,不如先跑到下個路口,然後依次累加。就像建房子,龐然大物的落成,都是用一磚一瓦蓋起來的。

    ☞你可以用改變對任務的看法,重新構建你的價值感。也就是說,你看待任務的方式,決定了它們的價值,像遊戲闖關一樣,給任務設定一系列的挑戰,提升興趣,讓自己能參與其中。

    ☞你可以清除外界干擾,避免分心,也可以建立邊界,阻斷衝動。

    比如,關網開靜音,把容易分心的干擾物從案几上清理掉,轉而替換成更有激勵的名言或任務進度表時刻提醒自己。

    像公司裡的茶歇區與工作區,在家也能效仿分出閱讀寫作與娛樂的不同空間,換句話說,要麼好好工作,要麼就不做。

    如果說還差點兒什麼,那就是可推遲的時間,讓本該著手去做的事情被擱置一旁。

    所以,把今天當作交報告的最後一天,把交稿日期移植到當下,必須完成的動機就有了,你的效率也隨之提高。

    ☞整合技巧,無非是把方法交叉起來使用,在挫敗時增強信心,在覺得沒意義時找到價值,在誘惑當前剋制衝動,在期限長遠時強化行動意圖,以此往復。

    總之,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停止拖延,有效行動起來,不至於讓推遲行為阻礙成功的程序。

    三個型別定位拖延,一個公式解析拖延程度,四大方法告別拖延,想要重拾行動力的夥伴們,不妨就從這一刻開始吧!

    【我是蘼蝶音:80後主婦,愛閱讀,愛寫作,愛分享,熱衷書評影評、一切得以啟發和學習的人事物,在生命的種種體驗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更美的詩與遠方。】

  • 7 # 柳江歌

    一直以來,我的拖延症都非常嚴重,每個月都給自己立一堆flag,結果一件都沒能堅持下來。總是不到最後一刻,絕不去做,總是在睡覺前發現,一天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自己什麼也沒幹。

    因為拖延,我不但感到焦慮,還有一種浪費時間的罪惡感。

    這也讓我意識到,拖延就像洪水一樣,他會在你不知不覺中消耗你,讓你陷入焦慮中,慢慢將你吞噬。之後我就問朋友拖延症怎麼辦,卻發現他們和我一樣都有拖延症,有的甚至比我還嚴重。

    這段時間和朋友互相監督,拖延症才好了一些。那麼,人為什麼會拖延,怎麼去克服呢?

    人為什麼會拖延?

    1.過於理想化時間。

    拖延者經常會用自己的期望思維來看待問題,將時間看作一個晉升的對手,而非客觀看待時間。

    比如: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1個小時裡完成這項任務。但對我而言,是一件不輕鬆的事情,我需要查閱很多資料,還要做分析,即使我很專注做這件事,但還是超出了預期的時間。

    很明顯,在這件事裡,我沒有衡量自己的能力,對時間的要求也過於理想化,過於看重時間反而加劇了我的焦慮,導致任務沒有按時完成。

    2.過於追求完美。

    造成拖延的另一個禍端就是——過於追求完美,很多人都對自己要求太高,希望什麼都發揮極致,做到最好。這就容易導致,我們在思考和做事的絕對化。

    拖延者經常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一定要做好,如果做不好,那就根本不值得做;如果這次做好,以後每次都能做好;別人做不了,我一定能做。

    拖延者害怕自己做不好,做得不夠完美,當你開始害怕,就已經做不好了。

    怎麼克服拖延問題?

    很多有拖延症的人都是這樣:一開始已經下定決心戒掉拖延並全心全意投入,馬上去跑步,馬上去看書,但是沒堅持幾天就放棄了。

    短期想戒掉拖延是不現實的,這是一個長期的戰役,只要堅持,才會贏得勝利。那麼,拖延症的我們,該怎麼做呢?

    1.記錄你的拖延習慣。

    在一張紙上記錄下你的拖延習慣,找出原因,做好總結,再合理控制。比如說,今天要練書法1小時,但是沒有完成,那就需要分析為什麼沒有做的原因。

    2.細化目標。

    細分目標,將大的目標細分為一個個小目標。比如:每天要練琴3個小時,可以把這個目標放在一個固定時段,早上8:00-9:00,下午4:00-5:00,晚上20:00-21:00這三個時段都用來練琴。

    3.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可以解決很多小事,節省很多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比如:每天上班坐公交的時候可以背單詞,下午茶的時間可以練練魔方,等餐的時候可以做高數題。

    克服拖延的辦法好多,重要的是要去做,如果你不開始實施,那麼永遠改變不了。希望你能早日戰勝拖延,做自己的主人。

  • 8 # bluewaterinsky

    首先,如果想要改掉自己做事拖延的習慣,就必須要有一個詳細的規劃。很多人做事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規劃能力欠佳,比如今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由於自己規劃不當,中途偷懶導致在最後時間段還有很多工作量而沒有完成,最終使得第二天需要去做前一天的工作週而復始無限迴圈。所以如果想要改善這一情況,就必須做一個規劃表,每天早晨規劃好今天的工作時間段,不完成工作,不做其他的事情,這樣非常有效。

    其次,如果想要改掉自己做事拖延的習慣也要去嘗試著保持自律,很多人在白天的工作很累,喜歡在夜裡當一隻夜貓子透過玩手機來放鬆自己的身心,殊不知這樣會完全改變你的個人生物鐘,夜晚的放鬆會使早上起床之後相當沒有精神,而這樣的迴圈是無限期的,完全可以拖發你個人的心理防線。

    所以如果想要拒絕拖延,首先要保持自律,其次要有一定的規劃能力,這樣才可以使你更高效的工作。

  • 9 # 小魚的樂讀時光

    我以前也是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有時領導交代的一個簡單的報告,可以從上午拖到下午,第一段都沒寫完,不得不晚上加班到很晚。後來看了一些心理學相關的書,以及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比如:堅持半年完成英語流利說的打卡返款),有幾個小方法可以幫助自己改掉做事拖延的習慣。

    1、1分鐘開始法:有時一件事情,越重要卻越不想做。因為有好多顧慮,太難了,不知道怎麼搞;太煩了,有很多瑣碎的事要做。總之有一堆的藉口。

    後來遇到這種情況,我告訴自己,別想那麼多,別給自己那麼大壓力,就做一分鐘就好了。。。。結果,萬事開頭難,當開始做了一分鐘後,往往很多事情就會繼續往下做了。比如,一篇不想寫的報告,怎麼都提不起筆,一會刷刷朋友圈,一會看看影片新聞。後來就告訴自己寫那麼一分鐘就好了,結果一鼓作氣就把一篇報告都寫完了。

    2、獎勵法:對一件不想幹但必須乾的事情,可以在心裡跟自己簽訂一個獎勵合約。明確具體目標,什麼時候完成什麼事情,做到什麼程度。如果完成了,就獎勵自己。比如買一件小貴的衣服或包包,或者出去旅遊一趟,等等。比如,我之前一直想學一門《網路協議課程》,由於課程技術性太強,一直看不下去。後來我在心裡跟自己說,如果這門35節的課程都聽完,就可以帶孩子出去旅遊一趟。有了這個美好的期待,我是硬著頭皮把課程給學完了,結果受益匪淺,在工作中有很大用途。

    3、換個事情法:有時我們鬱悶的還不僅僅是自己做事拖拉,而是拖拉的時間都用在刷朋友圈看抖音去了,啥正經事都沒幹。後來我也跟自己說,如果一件事情你真的不想做,也沒關係,那就幹別的事情去。比如不想寫要交的材料,那就改為學英語,等等。總之,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換成另外一件具體的事情來做,而不是用時間殺手來消磨時間。這樣一來,要做的事情總歸是做了一些,心裡的愧疚感會減輕一點點。

  • 10 # 柳如夢

    心理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原理,叫普瑞馬法則。就是糾正人們懶惰的生活方式,並且結束這種惰性的生活方式,從而使你的整個人生得到改變。我把這個方法延伸一下,應用到拖延症上。

    我們先以一週的時間為期限,如果能堅持下來,你的拖延症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

    首先,你先用一天的時間記錄自己的行為。要如何記錄呢,記錄可以分為單位和家裡,分別寫在兩張A4紙上,在單位需要完成的工作寫在一張紙上,在家裡需要完成的事寫在另一張紙上。這樣分配可以更清晰什麼時間該去處理哪一方面的事務。寫下自己一天的行為,可以讓你不會落下在當天需要完成的工作。

    然後,把這些記錄下來的事按興趣程度給排一個順序。排完順序除掉那些吃飯穿衣特別微小的事情,保留下來的事情也會有十幾件。然後你將這些事情按照自己的興趣排列,這裡說一下,是兩張紙分別排序,把你最不喜歡的事排在前面,把你最喜歡的事排在後面。按照這樣的順序,到最後是你特別喜歡做的事。你把這些事按照這個順序再列一個清單,就是按照上面的順序列,因為這樣再寫一遍,能讓你看得更直觀。

    最後,按照紙上的順序去做每一件事,不要跳躍,就算再不喜歡,也要去做。如果想要改變一定要堅持,什麼都不要想,不要想結果,你就只管去做。這樣堅持一個星期,你會發現自己會有很大的改變,之前都是先做喜歡的事,到最後拖剩下的都是不喜歡做的事,到最後已經耗費了好多精力做事,剩下不喜歡的事肯定更不願意去做了。現在的方法是讓你在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先做自己最不喜歡的事,到最後再做喜歡的事,按這個順序,你越做會越開心,你開心了,做事的效率就提高了,到最後紙上的所有事情都能在一天之內做完。

    除了做到以上三個步驟,我們還得做到以下幾點。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我們的大腦,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大腦的秘密。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需要把儲存在大腦的零碎資訊進行重建,這個重建的過程到目前為止還是個謎團,但是這並不防礙我們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提高學習或者工作效率。具體如何去做,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要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勞逸結合不僅適用於身體,也適用於大腦。我們的大腦在集中精力的時候只能堅持25分鐘,過了25分鐘就會開始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看看手機微信啊,瀏覽一下娛樂新聞啊,雖然看似在桌子前坐了1個小時,但是有效的工作時間可能只有25分鐘。 這樣你本來需要1個小時完成的工作,卻沒有完成,你的所有任務都要往後拖,越積越多,你就會變得拖延。正確的做法是,在工作或者學習了25分鐘之後,你就要休息10—20分鐘,這個時間可以做做其它不費腦的事情,比如你在辦公室裡,就可以澆澆花,跟同事聊聊天,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再工作或者學習,效率就會增加很多。

    其次,大腦需要一個整潔及寬敞的空間。先說整潔的空間,無論在辦公室裡還是在家裡,一定要收拾得乾淨整潔,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才不會被幹擾。大腦才會最大的發揮它的功能。試想,一個屋裡亂遭遭的人,他的工作一定不會井井有條。不僅大腦需要整潔,還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在家裡學習就不如在圖書館的學習更有效率,因為圖書館的空間足夠大,可以給你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平時如果在家裡工作或者學習有困難的話,就可以把地點改在圖書館或者咖啡館。

    最後,大腦還需要足夠的氧氣。我們要如何獲得這些氧氣呢,就是做一些體育運動。有一本書叫《運動改造大腦》,裡面就是講運動不僅能鍛鍊我們的身體,還可以鍛鍊我們的大腦,改造心智與智商,讓人變得更聰明,更快樂,運動能使人充滿能量,熱情和動機。每天抽出1個小時的時間去慢跑,你回來的時候再開始工作或者學習,效率絕對的高很多。本來打算一天完成的工作,有可能會提前兩個小時完成。讓你徹底擺脫拖延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天啟大爆炸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