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南妹子阿杜
-
2 # 鄉村小流
結婚必須要彩禮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留下的傳統,作為結婚的一個必備環節,彩禮很大一部分決定了男女雙方家長是否就孩子的婚姻問題達成一致,所有說這個環節至關重要,作為孩子的父母都很在乎這點。
接不接受無彩禮的婚姻取決於以下幾點:
1家長的開明,貌似這種很少,作為家長都很在乎這點
2男女雙方的戀愛程度。如果你們非你不嫁,非你不娶的話,誰也攔不住,至於彩禮,呵呵……
-
3 # 承諾只是手中沙一吹便化63979152
一,男生家境不好的,他首先可能確確實實拿不出那麼多錢來,這種確實可以考慮沒彩禮
二,男生家境可以的,他和他父母不願意出,那這種沒什麼好說的
三,男生不願意讓父母為自己結個婚而掏空半輩子的積蓄,這種男生如果可以,他以後會是一個潛力股;但是他只是單純的不想讓父母掏那麼多錢出來什麼表示都沒有的話,可以在考慮考慮
其實,這種還得看男生,如果他上進肯吃苦肯疼你這種都是假的
而且我覺得女生不能沒有嫁妝,不管男生有沒有彩禮,女生都不能一點都不為自己打算
-
4 # 葛曉惠2
中國地大人廣,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習俗,在結婚是否需要彩禮一說,我個人認為還是入鄉隨俗的好。彩禮畢竟是中國歷史久遠的傳統,【禮記】中就有載: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所以說“彩禮”是創於西周時就有的婚俗文化,無聘無彩禮就是“奔”而不是正式的婚姻,不是對頭平等夫妻。實際生活中彩禮更是男方對女方和女方家長養育女方成年的一種感謝一種尊重,也是對新婚夫婦未來美好生活開始的一種祝願與實質性的支助,這不僅僅是單純錢的事情更不是買賣。(不排除某些人貪利藉機撈錢)
把女方提出要“彩禮”是買賣女兒,這其實很無賴的一種態度與說法,翻譯一下潛臺詞就是:我窮我有理,你提彩禮就是賣女兒!他們這種人家說實在嫁入也不見得會幸福,女孩對他們來說只是個生育工具、免費勞務等,他們用這種方式在婚姻中撿了一個大便宜。
當然也有地方不要彩禮的,譬如上海。上海在上世紀初受西方文明和習俗的影響,上百年來的潛移默化市民們很多思想和習慣已經漸漸接近西方文化的習俗。而且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就是位列世界五大著名大都市,它們分別是:倫敦、紐約、巴黎、上海和東京。上海的經濟和文化一直在國際領先地位。上海人家的婚姻基本都是雙方出點錢為小夫妻的新生活提供一個物質的基礎和良好的開始,而且上海人家的女孩在婚後的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她們在新家中不僅有話語權,更掌握新家的財政大權,在美麗聰慧精細的上海女孩打理下小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舒適富裕。
作為上海女性的我同樣能接受沒有“彩禮”的婚姻,我更會注重婚後兩人生活的質量和婚姻的忠誠度,兩個人在婚姻中的匹配度,不僅是雙方經濟上的更在意思想意識形態上交流的暢通性、對等性。婚後多年還有話好聊,彼此欣賞彼此愛慕。
********&&&&&&********
-
5 # 度言秀119671231
彩禮必須要,只是按各自家庭情況給多給少而已,一可證明雙方對婚姻的重視程度,二可彰顯婚姻組合的來由始未。以各地基本生活、經濟壯況,各自家庭實際承受能力為依據,在婚後不影響其在當地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開出適當彩禮不但合適,而且必須。
彩禮說白了也是對婚姻的規範,“無規不成方園”,雖說是種負擔,但也是份對婚姻的責任,沒有責任、沒有負擔的婚姻,婚姻就失去了對雙方的約束力,會給人一種玩世不恭、肆無忌憚的縱容感,會給雙方婚姻的穩固帶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有些人成就不了婚姻,往往就拿彩禮錢來說事,其實各地的彩禮銭都是依據當地的實際經濟狀況、大多數家庭的基本承受能力為出發點的,在你當地大多數人都可以脫單,而偏偏你少數個別人不行,如果不是你家庭人員身體狀況特殊,或有遭遇不測的天災人禍,那就只能說明你自身能力或品行欠佳,這種人不能脫單是在情理之中,被社會淘汰也是潮流所趨,怨不得天,怨不得地,更怨不得社會與,別人,只能怨自已行不配德了。
-
6 # 一川江葦
就算愛的死去活來我覺得也得有彩禮,多少根據情況,也算是一種見證。更象徵著圓滿和新生活的開始。也可能是傳統文化的影響,個人感覺結婚不僅僅是領個證就OK,它更像是兩個家族之間的融合。
-
7 # 曾為祖國守邊防
我嫁姑娘根本沒要財禮,大連地區好象也沒有財禮之說,姑娘也很優秀,和物件自由戀愛結婚,對方家庭普通工人,我和愛人都是醫生,條件好一些,給他們買90多平房子,一輛20萬車,共花了100萬吧。現在他們日子過的很幸福,我們也很欣慰,有些東西不是金錢能解決的。
-
8 # 老夫子79381182
財禮是一種傳統婚俗,國家既不支援,也末反對。我有一對兒女娶嫁均未涉及財禮,兒娶妻,對方未要有財禮,女出嫁,也未要向男方要彩禮,自由戀愛,結婚至今十五、六年了,家庭和睦。
-
9 # 山角農人小盧
彩禮這個東西它是屬於中國文化傳統吧。因為在我們這邊來講一般彩禮的多少都是一點心意。也並非說一定要彩禮。每個地方風俗不一樣吧。
-
10 # 祥平平
結婚是兩個人自願的事情 當然彩禮錢肯定是要給的
這事也要看對方能力了 能拿出多少就多少了 這也強求不來吧 不然都時候兩家鬧得不愉快
-
11 # 平成年代的狄仁傑
你能接受沒孩子的婚姻嗎?彩禮和孩子本來就是一場交易而已。要孩子就必須有彩禮,不然就做兩不相欠的丁克玩意兒。這點錢都付不起的傻逼有錢去養孩子嗎?當然互不相欠,互相排斥的丁克玩意兒,完全不需要付彩禮了。
-
12 # v相知難忘v
量入為出!意思一下可以了。年輕人應該自己去闖去打拚,幾個男人30歲前買房買車能靠自己,22歲至30歲也就8年,能存下房、車錢很難,大都是父母資助,再送上一大筆彩禮,這逼迫的不就是自己父母嗎?
-
13 # 你腳趾頭
沒有彩禮的婚姻是可以接受的。
彩禮的時代已經埋沒在了歷史紅塵中。
在封建社會,女子嫁人後不經過夫家允許是不能回孃家,孝順孃家人的。所以女兒出嫁,男方給孃家彩禮實際意義是用錢財買斷了女子與孃家的關係。
現在社會進步了,女子出嫁後和孃家的關係甚至比夫家還親密,為什麼非要彩禮呢?提到彩禮也應該提出嫁妝吧?
現在結婚是男女建立起來新的家庭,男方出彩禮,女方出嫁妝,都是為了小家庭起步更好。如果男方或者女方家庭不能負擔彩禮或者嫁妝,確實不能把這些小問題影響兩個年輕人的婚姻大事。
我是山東的,兩個姑姑都是近90歲的年紀了,當年奶奶就沒有要任何彩禮。到我這一代,姐妹三人,媽媽也都是陪嫁沒有要男方任何的彩禮。我們家的觀念就是孩子們過的好就行。
當然我現在養的是兒子,還是為兒媳婦準備了彩禮。同學朋友的孩子結婚前給的彩禮,都當場給了他們小夫妻。
年輕人,只要對自己的未來自信心,還糾結綵禮幹啥呢?
-
14 # 歐陽夢雲
我是沒有要彩禮的已婚女。雙方從農村考到北京,在北京白手起家,買房買車孝敬父母。父母都是農村人,沒有退休金,我們除了養家餬口,還要養老人。
要不要彩禮,看給不給得起。看對了人,給不給彩禮也嫁。
當然,理想的狀況是,彩禮又多,男人又好
-
15 # 君君的杭漂生活
我結婚就沒有彩禮,反而我自己的媽媽給了我們2萬,接不接受因人而異,我個人覺得結婚很簡單,結婚證領了,酒席辦了就完事了,結個婚沒那麼多講究
回覆列表
我覺得不能接受!收彩禮不要攀比就可以了!出多少沒關係!主要是對女方家的尊敬!畢竟女兒是人家辛辛苦苦培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