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純大男孩兒

    首先廢長立幼這是封建制度比不允許的就算朱棣本身不是嫡出篡位得來的皇帝也不能做這種有悖綱常舉動二是自己篡位得來的皇位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為了樹立皇帝威嚴拉攏人心也必須立嫡長三是朱高熾沒有犯過大錯並且立有戰功在當初發動靖難之役時功不可沒四是隔輩傳位 看好朱高熾之子朱瞻基 就跟康熙看好乾隆一樣

  • 2 # 黃山落葉桂

    第一個原因,朱高熾是嫡長子,老二再勇猛,一旦壞了規矩後代會學著造反的,可以說不能開這個先例

    其次呢,朱高熾實習期處理政務的確做的很好,老二雖然勇猛,但是隻是做將軍的料

    第三,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原因,朱瞻基這個“好聖孫”,永樂再喜歡老二,也沒有喜歡這個孫子厲害,北征蒙古的時候帶著他,去北平行宮也帶著他,可以說是直接越過二代來培養朱瞻基的

  • 3 # 陸炫

    你說的應該是明成祖文皇帝朱棣的嫡二子漢王朱高煦,說起這個朱高煦,就多了一點悲情色彩。朱高煦在他的父王朱棣起兵靖難的過程中,屢立戰功,多次拯救朱棣於危難,朱棣可能也是感到這個兒子勇猛異常,很像自己,於是就隱晦地告訴朱高煦,許諾儲君之位。

    但是當朱棣真正即位之後,卻宣佈冊立自己的嫡長子也就是朱高煦的大哥朱高熾為太子,這讓朱高煦很惱火,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和愚弄,從這裡起,朱高煦心裡就有了效仿自己的父親,起兵造反的想法。

    可能是迫於朱棣和朱高熾的威嚴,亦或是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糧草輜重,直到他的侄子朱瞻基即位之後,他才匆匆起事,結果很明顯,兵敗被俘。

    朱棣之所以沒有將皇位傳於朱高煦,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理由:

    一、祖訓和傳統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冊立儲君大都是立嫡立長,朱高熾是嫡長子,理應被封為太子。

    二、好聖孫

    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自幼聰明伶俐,深得朱棣喜愛,朱棣覺得朱瞻基有統治國家的才能,於是乎,朱高熾可能沾了點兒子的光。

  • 4 # 歷史即故事

    明成祖朱棣的繼任者是明仁宗朱高熾,他的長子。但是事實上,朱棣最愛的卻並不是長子,而是他的第二個兒子朱高煦。朱棣對這個嫡出的次子很是喜歡,以至於曾經在立儲君一事上猶豫不決,而且還曾多次暗示朱高煦有機會登上皇位。

    那麼為什麼朱高煦如此受朱棣寵愛呢,第一,朱高熾性格懦弱,非常不像自己,而且朱高熾身材十分肥胖,走路都需要有人攙扶。而朱高煦確是十分勇武,即使他品行不端也深得朱棣喜歡。第二,朱高煦戰功卓著,在靖難之役中多次就朱棣於包圍圈。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朱高煦隨軍出征,經常作為前鋒,建文二年(1400年),朱高煦參加白溝河之戰,並率精騎衝陣,斬殺都督瞿能父子。後來,朱棣兵敗東昌(今山東聊城),大將張玉戰死。朱高煦率軍趕至,擊退南軍,將朱棣救出。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軍擊敗,朱高煦率軍趕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又撫摸著他的背部道:“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朱高煦親率軍隊力戰,終於將南軍擊退。雖然深得朱棣寵愛,但是朱高煦自恃功高,任意妄為,常常被大臣彈劾。

    在古代,立儲是大事,要慎之又慎,最終朱棣傳位於朱高熾的原因,其一:雖然朱高熾朱高煦都是皇后所生,都是嫡子,但朱高熾是嫡長子,朱棣雖然不太喜歡朱高熾,但是朱高熾由於仁愛、儒雅,深得文臣們的擁戴,同時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權衡再三還是傳位於朱高熾。其二:傳位於朱高熾還有一個重要點,那就是朱高熾生了個好兒子朱瞻基,朱瞻基就是當年解縉向朱棣建議立朱高熾為太子時提到的“好聖孫”,父親朱高熾被立為太子後,他也旋即被立為皇太孫。朱瞻基自幼聰明英武,很像朱棣,因此朱棣非常喜歡他,就連北征漠北也要帶上他,目的就是為了讓他熟悉戰爭、歷練軍事本領,體察民間疾苦。少年時代的朱瞻基果然不負眾望,不僅精通武藝,也熟悉典籍,於詩書畫印等文藝方面亦有造詣。

    確實在朱高熾和朱瞻基在位的11年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史稱仁宣之治,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 5 # 聽白處

    古代封建帝王選擇繼承人的條件無非有兩個,立嫡立長,父死子繼,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無子兄終弟及,這是最普遍的情況,也就是正常情況下大家都這麼幹。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為什麼?首先,立嫡立長是有利於政權平穩過渡的,嫡子、長子都是唯一的,如果再另行一套標準的話,如立賢,這個概念可就太寬了, 大家都說自己的品德,才能是最好的,那麼,該立誰?選了這個其他人肯定會反對,而立嫡立長就不一樣了,這個概念具有絕對性,不容易出大的岔子。在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不是所謂的“三妻四妾”制,妾的地位是遠遠不及正妻的,妾生下的孩子在名義上是妻的孩子,而家財,爵位這些東西也只能讓嫡子,長子繼承,這種觀念可以說是一種宗族血親制度,社會的公序良俗,皇室作為國家的第一家庭,也必須遵守這種禮法,皇帝的合法性來自禮法,一般情況,皇帝並不會違反這種觀念。朱棣、朱高熾、朱高煦三個的情況是這樣的。

    朱棣原本並不是法定繼承人,朱元璋早年吃過沒文化的虧,所以,為了避免子孫後代也吃虧,加上禮法的束縛,個人的喜好,最後選擇了朱標為太子,結果,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愛屋及鳥,又把朱允炆扶上了帝位。

    但朱棣不認命啊,於是悍然發動了“靖難之役”硬是逆天改命,做了皇帝

    原本,朱棣這一系是無緣帝位的,藩王的位置含金量也不如帝位,兩個兒子也不太可能會爭,歷史上很少或者幾乎沒有嫡庶之間爭奪藩王之位的,常理來說,朱高煦只能襲個親王。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在朱棣登上皇位後,兩人的身份自然提了一檔,提之前,提之後自然有著天壤之別。

    為什麼歷史上這種情況很少

    正常情況下,繼承人確定好後,皇帝就會對其他皇子進行打壓,避免這些人危脅到太子的位置。

    同時,太子也要打壓,避免危脅到皇帝。

    皇帝>太子>其他皇子

    而此時此刻,兩人的羽翼己豐,也就是翅膀硬了,身邊自然聚攏了一幫想立下從龍之功的臣子,尾大不掉,形成兩個利益集團,朱高熾的背後是文臣集團,但沒有軍權,朱高煦有軍權,背後還有部分勳貴的支援,這時就形成了一種不爭是爭,爭也是爭的局面,力量一均衡,誰便也奈何不了誰,同時,一方的壯大也會引來皇帝的猜忌和打壓,雙方的矛盾甚至是三方的糾纏便無法調和、最終愈來愈複雜。

    這種情況,終明一朝只出現過一兩次,歷史上也很少。

    朱高熾的特點

    朱高熾這個人,歷史上的評價是很高的,完完全全一個明君的形象,愛讀書是基本的,性格寬厚,儒雅,開明,箭術尚可,尚文厭武,喜靜不喜動。

    朱高煦的特點

    朱高煦這個人,絕對不符合古人的道德觀,仗著父親的寵信,朱高煦甚至連遮掩都不用,這可以是一個優點,誠信嘛,但在權力鬥爭中,真正的智者是不會過早的暴露意圖的。

    殘忍,冷酷,有勇無謀,權慾薰心,居功自傲,沒有長遠謀劃,無法無天,無賴,英俊,武力值高,朱高煦的特點。

    朱棣的想法

    人們總是偏愛那些與自己方方面面都相似的人,朱棣也一樣,兩個兒子中,唯有朱高煦與自己最像,這個像主要體現在雙方的武力值差不多,同是驍勇善戰者,都不愛讀書,一隻鍋裡攪過馬勺(朱高煦隨父靖難),所以,朱棣對這個兒子是比較寵愛的,而嫡長子朱高熾,愛讀書,識大體,端莊,溫和,仁義,儒雅,但卻身寬體胖,不愛運動,身弱多病,朱棣很是不喜。

    最後的結果

    按規矩,朱高熾順理成章的當上了太子,在此期間,朱高煦數次出招,朱高熾差一點被廢了,但機緣巧合下,朱高熾竟然捱了過來。

    朱高煦謗排太子未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務。勾結宦官,構陷太子不軌。將太子周圍人都趕走。

    很快,朱棣責令朱高煦就藩,地點就在雲南,朱高煦又一次地發揮了其無賴本色,拖延不走,時間長了,朱棣也煩了,在知道其多行不法之事後,剪除其黨羽,責令其就藩,朱高煦只得服從。

    朱高熾勝利的四個原因:朱高熾和朱高煦皆己勢大,朱棣對兩個人都存在一種提防心理,而朱高熾一直都是被動捱揍的那個人,朱高煦的上竄下跳也被朱棣看在眼裡,於是,朱棣的天平便頃向了朱高熾這一方,朱高熾並未犯過大錯,朱棣找不到廢立的原因,加之禮法的束縛,立嫡立長這一鐵律很難更改。朱棣對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很是喜愛,這一點是朱高熾的加分項朱高熾的追隨者眾多,其在文臣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如行廢立之實會引不必要的動盪。朱高煦的結局

    朱高熾當上了皇帝,他的兒子朱瞻基也當上了皇帝,最後,野心家朱高煦選擇了造反,造了他侄子的反。

    造反這個東西,天時,地利,人和必須全部俱全,在天時上,朱高熾佔據了大義,在地利上,人們厭惡了戰爭,尤其是戰爭剛剛遠去的時候,在人和上,朱高煦猶豫不決,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野心家朱高煦最終還是落了個兵敗被囚的結局...

  • 6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原因如下

    一、朱高熾是嫡長子。

    到明朝時,漢人由嫡長子接位已成陳例。沒有正當理由,嫡長子的地位不可動搖。朱棣的仁孝文皇后,是中山王徐達和正妻謝夫人的大女兒,從小聰明好學,人稱女中諸葛,朱和尚聞其名而和徐達做了親家。仁孝文皇后成親後,對下人平等,對姑嫂體貼,朱和尚、馬大姐對這個兒媳婦極為滿意,朱棣登基後四個月,仁孝文皇后勸朱棣禮賢下士,治理好國家,朱棣對她的意見非常認可。永樂五年,皇后因病去世,朱棣痛苦不已,之後再沒另立過皇后,這點和他老子朱和尚有一拼。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及四個公主都是仁孝文皇后所生。朱棣既終生就一個皇后,那就意味著就朱高熾一個嫡長子,何況朱高煦和朱高熾同一個母后。

    二、朱高熾雖個性溫和,身體肥胖,但在所謂靖難之役中也有守衛老巢北平之大功。

    朱高煦隨燕王朱棣出生入死,最終幫助父親攻入了南京。朱高熾是留守司令,他在燕王朱棣造反過程中,成功地守住了老巢北平。如攻破北平老巢,燕王造反軍會軍心渙散,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三、朱高熾成功地贏得了文官集團的擁戴。

    黑衣丞相、造反軍總參謀長姚廣孝、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主編《永樂大典》的謝縉、西楊楊士奇、東楊楊榮、南楊楊溥等文官集團都是朱高熾的鐵桿粉絲,尤其是姚廣孝在朱棣心目中地位很重,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四、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深得爺爺朱棣的寵愛,為高熾上位加分。

    朱瞻基出生那晚,還是燕王的朱棣曾作一夢,夢見朱和尚賜他一個大圭(在古代大圭象徵權力),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後覺得此夢十分吉祥,忽然手下報告朱瞻基降生。朱棣馬上認識到夢境印證在孫子身上,跑去看孫子,見小瞻基類己,臉上一團英氣,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此事對朱棣下決心造反有很大作用。朱棣在造反成功後,親自挑選著名文臣任瞻基老師,叮囑他們:皇孫是可造之才,要盡心竭力輔導。朱棣在永樂中期遠征漠北時,總是把瞻基帶在身邊,親自教皇孫行軍打仗,每次遠征經過農家,朱棣還要帶瞻基瞭解農家艱辛,讓他以後做一代聖君。永樂九年朱高熾被指定為皇太子,朱瞻基立刻被立為皇太孫。朱瞻基為老爹上位加分。

    五、朱高煦利令智昏,死賴在京城,並口無遮攔地宣稱要做李世民第二,這無疑觸怒了朱棣,讓朱棣如芒刺背,最終也決定了他的歸宿。

    朱高煦一介武夫,孔武有力,在靖難之役中居功自偉。朱高煦常做先鋒,1400年在白溝河之戰中,斬殺南軍都督瞿能父子。後來朱棣兵敗東昌(今山東聊城),大將張玉戰死。朱高煦率軍趕至,救出朱棣。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軍擊敗,朱高煦趕至,朱棣大喜道:我力竭,我兒應當奮勇再戰。(此話無錯!)又扶其背: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此言大謬!)朱高煦聞言如打雞血,殺退南軍。朱高煦恃功驕縱,多行不法。朱高煦深得部分武官集團的擁護。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的擁護,朱棣在朝議立儲時,雖有遲疑,但考慮到朱高熾是太祖所立,而高煦過失太多,終立朱高熾。朱高煦不肯就藩雲南,逼朱棣同意他父子留在南京,在南京又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並常以唐太宗自比。不久又向老爹要求增加兩衛,行為更為放縱。到1415年,高煦被改封青州,仍不願前往。朱棣引起警覺,疑他有奪嫡之意,下詔催他就藩。朱高煦仍不動身,私自招募精兵三千,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至此,朱棣已對高煦失去耐心。1416年十月,朱棣得知高煦違法之事高達數十起,痛斥後,剝奪冠服,囚禁在西華門內,幾成庶人。高熾念及兄弟情,向父親百般請求,成祖削其兩護衛、誅殺其親信。至此,朱老二的皇儲夢徹底歇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節後出現“結婚潮”與“離婚潮”,是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