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語人言
-
2 # 少年世界
近期,美國和歐洲盟友們因為中東那些事正鬧得不可開交,當特朗普總統宣佈要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牽至耶路撒冷時,美國就遭到了除以色列以外的大多數國家的譴責或不滿,中東局勢也陡然升級。巴以衝突迅速激化隨後,美國在以色列的慫恿下退出了伊核協議,給還對美國抱有美好幻想的歐洲國家潑了一盆冷水,引發了歐洲國家的強烈不滿。歐洲國家對美國抱有的幻想破滅,本來對“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忍氣吞聲的歐盟這次似乎真的坐不住了,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先後表態歐洲應該脫離美國的掌控,只有歐洲人才能掌握歐洲的命運。雖然美歐因為巴勒斯坦問題和伊核協議問題就跟美國翻臉的可能性不大,但鑑於歐洲對美國不滿情緒的積累,這次不了了之的可能性還是很小的。雖不會破壞歐美之間的同盟關係,但也為這個本就各懷鬼胎的聯盟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陰影。美歐國家之間的距離會進一步拉遠,畢竟歐洲和美國的利益還真的就不同步,美國在歐洲汲取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是犧牲歐洲國家的經濟利益甚至是國家安全來獲得的
-
3 # 海之波濤3
5月14日,美國不顧國際社會,包括歐洲盟友的堅決反對,執意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遷至耶路撒冷。隨後憤怒的巴勒斯坦民眾舉行了抗議遊行,遭到了以色列軍警的殘酷鎮壓,到目前,已有61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2500百人受傷。早在去年特朗普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時,歐洲多國和阿拉伯世界就堅決予以反對,稱耶路撒冷必須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同的首都。
那麼為什麼歐盟對此事如此敏感呢?因為這些年,歐洲在中東的亂局中遭受了太多的牽連,難民潮,恐怖襲擊一直令歐洲國家頭疼,而美國惹完禍就隔岸觀火,坐受漁利,讓歐洲國家早就對美國的自私自利產生了反感,這次美國使館的搬遷,定會讓本來就混亂的中東局勢更加嚴峻,所以歐洲的擔心就不足為怪了。透過美國再一次“任性”,美國和歐盟本就有裂痕的關係將進一步疏遠,但畢竟美國和歐洲有太多的糾集,想說再見目前還難啊。
-
4 # 共論矛盾
美國與歐盟,同屬對立力量,且信仰一致。
耶路撒冷是歐美基督文明與猶太文明的聖地。
歐美會支援以色列,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聖地。
作為對立力量,根本利益是共同的,具體行動有分歧與爭端,是正常的。
-
5 # 立哥很憂鬱
對於耶路撒冷問題,歐盟除了適當的表達不滿和遺憾以外,對美國能反制的並不多。歐盟對於巴以衝突最擔心的就是中東大亂導致巨量難民湧入歐洲,對歐洲的治安環境形成巨大挑戰,影響歐洲一體化程序。這也是歐盟最不爽美國的地方。但是即便如此,歐盟也不敢和美國完全鬧掰。首先,美國和歐盟同屬西方國家,有著相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於東方國家有天然的敵視和排斥感。
其次,歐洲各國隨時面臨死敵俄羅斯的巨大軍事壓力,對於已經在軍事上沒落的歐洲諸國來講,以北約組織為載體,抱緊美國大腿,一致對抗俄羅斯是他們唯一的選擇。這就決定了歐盟是無法脫離美國的。
其三,歐盟在經濟上依然受到美國的制約,看看歐元怎麼被美國整趴下的就知道。這次中美貿易戰,明明知道對歐盟來說,是一次深度搶佔中國市場的絕佳機會,居然視而不見,依然轉過頭去跪舔美國。相信過不了多久,中美達成妥協後,受傷的還是歐盟。總結一點就是:只要歐盟軍事不能強大,獨立,經濟不能擺脫美國的制約,就不敢和美國分道揚鑣。
-
6 # 英武
有分歧正常,但要說分道揚鑣,還要看歐盟是否有這個能力?目前來看,除非歐盟+英國等——即歐洲國家能夠與俄羅斯走在一起,否則無論什麼樣的“組合”,都不可能跟美國鬥爭甚至“分手”。
1.歐洲本身內部不團結,這次美國大使館遷館到耶路撒冷,只有可憐的33個國家出席,其中歐洲只有4個國家派代表參加,而西歐沒有一個。只能說:這次美國讓英法德受傷很深。
3.鋼鋁課稅、此次撕毀伊核協議導致歐洲將會損失慘重,而美國特朗普卻依然我行我素,直接遷館耶路撒冷,全然不顧巴以衝突帶來的核危險......而所有這些,都是在兌現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但傷害的是歐洲的利益。
4.歐洲要跟美國分道揚鑣,先要評估自己的綜合實力是否抗得住美國可能的戰略擠壓?
一方面,歐洲國家想要使用歐元作為交易貨幣,直接跟伊朗進行能源交易。而這種想法,歐洲國家也不是第一次有這種想法。每次這種想法一露頭,必然遭至美國強勢反制。比如當年德國有想法,美國直接開始了所謂的德國大眾汽車尾氣門,然後從金融上進行反制,差點兒讓德國的德意志銀行從地球上消失。
另一方面,歐洲現在擔心最多的:一是對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導致的損失;二是因為中東尤其是敘利亞戰局導致的難民潮。
而目前的敘利亞局勢必然會升級,下一步的重點就是代爾祖爾以及幼發拉底河以東的庫爾德人控制範圍。另一個所謂的支援伊朗,目前來看根本無法避免。
5.歐洲國家由於俄羅斯擴張的歷史和特性,導致對俄羅斯天生的感到“不安全”,也因為如此,使北約沒有因為蘇聯的倒下而解散,反而北約的東擴一刻未停。
這也就註定了:未來歐洲國家裡面第一個可能的“低頭”向美國“認錯”的國家是英國。
因此綜合分析,未來的歐洲是不會也不敢跟美國分道揚鑣的!
-
7 # Jeff2017
我覺得不會,目前歐盟的德法都與美國在進行貿易談判,默克爾剛釋出,已經做好準備和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所以,我認為:巴以問題也好,伊核問題也罷,只是歐洲手裡的一張牌,一旦歐美經貿談判達成共識,中東問題的口徑方向會趨於一致。什麼時候西方為了道義吃過虧?
-
8 # 洛神富
首先提個建議,應該把耶路撒冷改成伊朗更加的合適,歐盟為耶路撒冷的利益有限,他們犯不著為這件事得罪美國。美國在伊核問題上才是犧牲了歐盟利益,但因為這件事歐盟也不可能和美國分道揚鑣的。具體看兩個現象你就能明白:
第一伊核問題後默克爾在一次活動上呼籲歐盟應該改革防禦體系,認為歐盟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是不久後,默克爾又解釋道德國會繼續留在美國主導北約體系中。
第二,馬克龍在美國退群后表示會繼續留在伊核協議中,並且保護法國企業家在伊朗的利益。還是隨後不久,馬克龍又發表講話:他表示法國的大中企業可以自己選擇對伊貿易的去留,以此呼應的是法國石油巨頭宣佈停止和伊朗的10美元的石油貿易。
這兩個小插曲非常的有意思,可以看出歐盟國家領導人對美國是敢怒不敢言,美國對其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影響都非常的大。分道揚鑣?那是不可能的。
-
9 # 陶短房
事實上美國和歐盟在耶路撒冷問題上從來就沒合拍過。
1948年的印巴分治是英國去殖民化搞出的事,也符合英華人“走人也要儘可能留點亂子”的傳統,而按照這個最初的方案,耶路撒冷是留給阿拉伯人的,美國當時還無暇顧及中東,並未明確表態。
1956年英法站在以色列一邊對埃及開戰,目的是保住蘇伊士運河控制權,以色列也趁機控制了西耶路撒冷,當前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承認的、以巴分治耶路撒冷的決議,乃至以色列的國際邊界,也都是建立在這次中東戰爭及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的停火線基礎上。這次美國插手迫使英法停戰撤軍,戰後美以迅速接近,而英法反倒因殖民體系徹底瓦解、中東利益不再,轉而採取了超脫態度,此後巴以問題上長期的態勢,就是歐盟堅持以聯合國歷次決議為基礎的和平,支援巴勒斯坦建國、入聯,反對以色列在被佔領土上建立定居點,以及在巴以達成協議前不承認以色列首都為耶路撒冷,而美國長期以來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有搖擺、但主要附和以色列立場,在承認以色列首都為耶路撒冷問題上則採用國會立法承認、但總統拖延執行的辦法含糊其辭,以確保美國在中東和平路線圖上的調停者地位,而在諸如巴勒斯坦謀求入聯等問題上美國的態度始終和以色列如出一轍,不論哪個黨在臺上都極力阻撓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阻撓巴勒斯坦加入教科文組織。
特朗普其實並沒有在原則方面讓美國的巴以政策改弦更張,而只是在策略上改變了以往的慣例,即變“偏袒以色列但仍然作中立狀”為“連中立狀也不做你還能咬我不成”,因此上臺後他讓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改變歷屆總統慣例兌現幾十年前國會就透過的使館遷移法案(其實他上任後也照慣例延長過一次“暫時推遲”的),也就是說,特朗普只是把吃相變得更難看,美國的立場一直就是這樣的。
同樣,56年之後、尤其67年後歐盟在巴以問題上也一直公開和美拉開距離,比如教科文組織,歐盟主要國家多數投票支援巴勒斯坦成為正式成員,聯合國吸收巴勒斯坦為觀察員國,歐盟主要國家也絕大多數投票贊成,投票附和美國的主要是少數希望美國保護他們抵抗俄羅斯的東歐新成員。
簡單說,美國和歐盟在巴以問題上一直就是兩條道上跑的車,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不存在因為美國遷移使館而“分道揚鑣”的問題——因為原本就不在同一條道上
-
10 # 建章君
美國和歐盟不大會因為單一問題而分道揚鑣,耶路撒冷問題更不會。畢竟在防務上,歐盟國家基本上都是北約國家。
但是目前歐美之間的關係,確實遇上了大麻煩,美國在耶路撒冷問題上偏袒以色列是其中的一個問題,但更嚴重的挑戰其實美國是退出伊核協議。
伊核協議的達成,歐盟在其中是起到關鍵作用的,並且是花了十幾年功夫的。特朗普說退就退,完全沒有考慮歐盟自身的安全與經濟利益。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還擬對與伊朗做生意的歐盟企業實施長臂管轄,進行制裁。
應該說,美國目前的作為已經逐步觸及到了歐盟的底線。所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才會生氣地說出:“有一個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也就是說,在歐盟看來,特朗普政府上臺以後的許多作為,是歐盟的敵人才會幹出來的事。
也正因此,歐美傳統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是可以聽到破裂之聲的。但至於談到分道揚鑣,這是不可能的。只是歐盟整體作為美國的盟友色彩,未來的確很可能會淡化,其外交政策會更可能趨向於獨立自主。
美國將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的舉動,引起了包括自己歐洲盟友在內的國家的強烈反對,各國紛紛指責美國的舉動不利於中東的和平進展,美國此舉將會損害歐洲國家的利益,歐盟會因為此次分歧進而逐漸走遠嗎?
回覆列表
在我看來,美國和歐盟會因此增大裂痕,但不會就此分道揚鑣。美國和歐盟遠沒到分手的時候。
首先,圍繞歐洲大陸周圍,“阿拉伯之春”導致中東和北非戰亂不止,難民問題層出不窮,大量的難民進入歐洲,導致歐洲治安問題高發,當地居民抗議不斷;北約東擴,與俄羅斯關係惡化,俄羅斯能源供應和俄羅斯進口對歐洲市場是一筆大買賣,現在卻在美國的干涉下弄得亂七八糟。兩件事都是對歐洲最直接的衝擊,打擊了歐盟的經濟利益,計劃了社會矛盾,拖延了歐盟一體化的程序,這明顯是美國的隔山打牛。
再次,歐盟多數國家和美國有著傳統的合作關係,不肯能輕易決裂。雖然英國脫歐,但是多數歐盟國家屬於北約組織,美國在德國等地有著龐大的駐軍,還要共同面對普京大帝的壓迫。而且,現在歐盟也無法挑戰美國的權威。
鑑於此種情況,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此種事情,僅僅是個案的反映,還不至於導致整體戰略局勢的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