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做童裝的果媽

    我家大寶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必須要讓爸爸或者媽媽給她講故事。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每天晚上都要講。聽完故事之後才能睡覺。有一次我記得我下班很累了,然後就沒有給她講故事,等我洗漱回來,我發現她已經睡著了,但是懷裡還抱著故事書。頓時我有一點內疚。從那以後,每晚都會給她講故事。

    現實生活中,如果她犯了錯誤不講道理了,我就會用故事書中的故事去引導她。而且我感覺母女之間的話題也多了起來,因為故事書都是天馬行空的嘛。開發小孩想象力的同時也在開發大人的想象力。這就會碰撞出好多天馬行空的想法。

    床上躺著的是我二寶

  • 2 # 七七聊育兒

    對於孩子來說,激發興趣是主要的目的,在講故事過程中,聲音,情緒要跌宕起伏。比如“小兔子對大兔子說,猜猜我有多愛你”在這裡的語氣,可以稍微細一點,可愛一點。在講到比較狡猾的人物形象時,就捏住鼻子,聲音尖一點,如果是比較年長的人物形象,聲音要低沉些,像“山羊爺爺,狗熊叔叔”這樣的。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如果是比較小的孩子,就只需要引起她們聆聽,欣賞的興趣;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3週歲左右的,可以先開啟封面,問問在封面上看到了什麼?它們可能會發生一件怎樣有趣的事情?接著開始揭曉故事內容,過程中可以讓他們自行猜想下一部分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者給這個故事編一個有趣的結尾。

    對於孩子而言,故事是她們對於童話世界的鑰匙,更是對於繪本的認識,所以,生動形象才是吸引孩子的重要因素。

  • 3 # 浮塵微草

    怎樣講故事?我談四點,選好、改好、講好、結好。

    首先要選好故事。標準有兩個:一是故事要適合聽者的年齡、性別、趣味。比如年齡小的幼兒,就得選極簡單的易懂得故事;女孩子,天生就愛聽公主的故事;男孩子,則偏向於離奇歷險的故事;活潑好動的,大多喜歡打鬥爭強、熱鬧非凡的故事……總之,要看物件選故事,方能講好故事。

    二是故事要以情節波瀾起伏取勝。以哲理見長的故事是好故事,但講起來枯燥乏味,說教味太濃,就會令聽的人生厭。相反,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就能步步吸引聽眾,大大增強故事的感染力。同時,這樣的故事更能顯出講故事人的水平:講的人的水平高,二者相得益彰;講故事的人的水平低,可彌補這一不足。

    其次要改好故事。創編故事的人是有用意的,故事是有主題思想的;同樣,我們講故事的人也是心懷目的的。而原創故事很難與我們的意圖高度吻合,這就需要我們根據預設的任務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適當地改編故事。記得兒子小時我給他買過一套培養孩子創想能力的故事書,書中故事沒有結尾,“結尾”以參考答案的形式附在最後。其實,這就是讓“編”,只是讓聽的人去編。那我們講故事的人,為何不能“編”呢?

    再次,才是講好故事。

    其一,講故事看似簡單,卻是一門藝術。要想講得生動有趣、聲情並茂,需要一定的表演才能。如講演者的音質好,聲音就好聽;若聲音沙啞,就沒有人愛聽。語調要隨故事情節的緊張遲緩抑揚頓挫,最忌平鋪直敘,一個調子走到完。

    其二,表演者要善於設定懸念,時時吊起聽者的胃口,從而使他們精神高度集中,緊緊跟著自己。

    最後,要結好故事。這和老師講課一樣,每一節課都要有小結,每一篇課文都要有總結。不管小結,還是總結,目的就是提取重點,強化效果。所以,這一點也很重要。如果說,講的過程重在以故事本身讓孩子感性地觸及其內容,那麼,最後的收結就是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讓孩子有所收穫。

    所以說,選好——改好——講好——結好,四步到位,才算完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昨晚夢到好多小蛇在房子裡,後來越來越多,這是怎麼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