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鵜鶘心理
-
2 # 墨沁美文
感覺說的是我,以我的角度來講,有距離的交情是最好的交情。人與人之間,有太多太多的不同點,對於一個不喜歡被人太瞭解,不喜歡招惹是非及麻煩,防範意識極強的人來說,有距離的交往才是最安全最舒適的。
但也有狀況不一樣的人,有關於情感問題來跟我諮詢的網友就提及到這方面的問題。她說她很孤獨,很想要交朋友,可是她就是無法融入到別人的圏子裡去。但是,她害怕被騙被傷害,跟別人在一起總是放不開,說話做事躲躲藏藏的她,自然就走不進別人的圈子,而別人也不會對一個不瞭解的人去敞開心扉。
一個人有了防範的心理,是很難做到縮短距離,與人親密無間的。人與人之間都是以心換心的,沒有距離的交情,是需要沒有之間的秘密來交換的。如果信任一個人,那就要敞開心扉由心的接納他(她),才會完全的沒有距離感。
-
3 # 王剛147574919
這個原因很多嘍,主因還是自己不夠放的開,給自己設定了太多障礙。太在乎別人對於自己的認識,這點純粹是心裡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適合自己相處的人和不適合自己相處的人,所以放開自我是首要的,自己邁出一步,距離就縮小一步。其次是別想著都熟,人的一生得一知己都很難,這個旅途中有個伴要感恩了,“熟”像牛排,13579,看你點哪樣。最後就去說開啟心扉,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
4 # 別來無恙
每個人性格不同,接受親疏程度不同。關係無非是交流與交往,除非極端,在一個圈子相處久了,不熟都難,就像家人,發小,學校同學。
所以,不熟原因有幾個:
1,自我封閉
2,觀念不同
3,來往極少
4,防備心重
-
5 # 懶兔小姐33
第一點,別人說的話題我不感興趣,敷衍一下就是點頭微笑嗯嗯啊啊,別人再問我就直說,對這不感興趣不怎麼關注不清楚還行。
第二點,話題對,人群不對。那就默默的看他們表演吧,沒啥可說的。憋不住時插個嘴,一次說服他們,然後繼續看錶演。
-
6 # 糖豆有點甜呦
我好像就這樣,總怪自己 總覺得自己有問題 也許我得了社交恐懼症……
但是 現在發現不是的 這樣的人都很善良 很小心 甚至有一些自卑 自負
第一 總覺得自己逼格稍有些高 不屑於與各種形色的人打交道
第二 害怕自己會過太熱情 讓人冷落後會受傷
第三 不喜歡虛偽 更愛真實的生活
-
7 # chen92868
因為你心底比較善良,比較內向,說話直來直去,很容易得罪別人,別人就對你有誤解。你見不得虛假表面一套的人,所以你才會和別人總是處不熟。
你不喜歡說討好奉承人家的好話?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心裡放不開自己,心態不均衡,心裡總是處於小心謹慎狀態的情況之下,與人接觸交流沒有放開自己,心裡就比較容易情緒化。你這種性格的人,我覺得你是個心底善良之人,不會有什麼耍心眼害人之心,正因為你有心善的一面,不願意傷害別人,自己就怕受到別人傷害。所以才會總處在小心謹慎的狀態情況之下,認為外面世界的人沒有什麼好人。總是保持在一段距離之內。
其實世界也沒有我想得那麼灰暗?只要你自己把心裡放鬆放寬些,做人積極Sunny些!你心裡認為,感覺世界是Sunny美好的,別人也就會變得美好Sunny,主要還是你自己的心態作怪,把心態放開一些,世界自然就會變得美好Sunny, 你自因為你能感覺到親情與友情給你帶的,因為你能感覺到親情與友情,給你帶來了心裡溫暖…
人生不是孤立的,很多事情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所以處人處事很重要,當然你問為什麼,也一定體會到了,處不熟的難處,這是一定要克服的問題,建議多接近身邊的朋友,有親和力的同事,不會說總會聽吧。
也許本質的問題是,你從小在家裡的時候,沒有深刻體會到愛別人與被愛,或者家庭沒有營造出信任別人,幫助別人,袒露真情的,要與人相處,交朋友,讓自己一定要做到真正正直善良,真誠,熱情,而且以為自己是正直誠懇值得信賴的人,所以也要認為周圍人也是這樣的人,這樣你才能敞開心扉,沒有顧忌,心向善,但也要有理智,用實踐和智慧去追逐,深刻的瞭解,一個人,最後可以區分開哪些人是可以深交,哪些人是普通朋友,但也要有理智,用時間和智慧去追逐,深刻的瞭解,一個人,最後可以區分開哪些人是可以深交,哪些人是普通關係,哪些人是面上過得去,但不能撕,斷不了私處,絕對是壞人,往往是很少的,所以每個人幾乎都可以被感化,用熱情體貼,真誠,總能與絕大多數人處得很好,用心交友以至做事,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
8 # 唯有努力943
距離感,不是一個人,有時是兩個人,有時是大家想法不同,選擇,一般雙方選擇,好感,一般也是雙方有好感才行!有時緣份好奇怪,好感也比較怪,沒見面之前,看到相感覺有好感,見到面之後,我對他感覺沒多少好感,見多次面,瞭解接觸後,感覺有好感,不過聽到有距離感後,感覺沒多少好感了...........................就算有,也不可以有好感,畢竟選擇是雙方選擇,人有時是被動,有時是主動,我是一個被動的人,有時也想學下主動,不過有時想,人家不懂珍惜我,我也不必要強求人家珍惜我,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要入我的門,曾聽過同學講過一句話,她說得對,不是你的門就不是你的,就不要進,是你的就是你的!緣份天註定!
以前感覺思想,想法大家都好接近,不過好感東西,不是說有就有的,就算有好感,也要考慮好多問題的,最重要是大家是否可以相處得來,溝通得來!不過前提下有好感,有好感後,是最後看是否可以相處!
我懂啦,我也明他的意思了,如果明知有距離感,也不想去多瞭解多溝通的話,就更別說上是否有好感了!
-
9 # 卿雨潤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你和別人處不熟,那是因為你與別人不是一個類別的人,你割捨不下內心的自我,你放不下自身的那份高潔!你排斥別人,別人也排斥你。
小學畢業生與小學畢業生在一起交往,他們很快會打得火熱,稱兄道弟的什麼不在話下。因:為互相熟悉對方的語言方式,也熟悉對方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雙方溝通起來也比較容易。他們在一起沒有生疏感,也較為容易地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一名小學生和一名大學生來往,在雙方不知道彼此身份的情況下,也許會比較融洽。當小學生知道對方的大學生身份後,儘管大學生依然對他很熱情,但小學生不一定就肯與他交往下去。他怕大學生瞧不起自己沒文化,更怕大學生耍心計,戴籠子,將自己整個地生吞活剝進去。
讀書人與讀書人之間很容易相處得很好,流氓在流氓中間,往往能交到過命的朋友。但讀書人和流氓來往,多半沒什麼結果。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活法,好好做你自己吧。
-
10 # 小布丁的世界
深有同感的一個問題,平時也會有這樣的距離感,也知道這樣不好,也曾思考過其中的原因。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自身吧,沒有對別人徹底的放下防備,心裡上有一層護甲,不想暴露給別人,這也是沒有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吧。或者有些事總不想麻煩別人,慢慢的朋友也不敢麻煩你了,可是朋友間就是互相扶持的,不防找他們幫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下次有事,他們自然會想找你幫忙,慢慢距離感就沒了。
如果想徹底的解決這種距離感,不防想一想自己生活中如何跟父母、愛人、孩子相處的。和他們有沒有距離感,如果沒有,可以把這種相處方式用到工作、生活中,“將心比心”吧,這樣就可以交到知心的朋友。
-
11 # 雨文61
好多人都說,朋友不需太多,有一兩個能交心的足矣。但是就這一兩個交心的朋友對我來說卻如此的難。換一個工作就換一堆朋友這是我現在的現狀。無論在一起工作時多麼親密,多麼默契,只要不在一起工作了,關係隨著聯絡的變少也減淡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有這樣的共鳴!
和老公吵架,你會發現想個人傾訴,竟然無人可說,工作中有了壓力,想找個人開導一下自己,你會發現竟然無人可說,生活中有了壓力,你想找個人釋放一下,竟然發現無人可說……每當這個時候都會覺得自己活的特別的失敗,因為自己連真正的朋友都沒有。
有的時候在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在我身上存在呢?難道是我的問題嗎?如果說是因為年齡的關係,年紀越大越不如上學的時候容易交到知心朋友的話,那麼為什麼身邊同齡的朋友也會有自己知心的閨蜜呢?也許有的人會說年紀越大,要照顧的事情就越多,比如家庭,比如孩子,比如父母,所以其實已經沒有時間去真正的交朋友了。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雖然可能是我們年紀越大真正的朋友越少的原因,但是卻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原因,有這些的壓力(家庭、照顧孩子、照顧父母的壓力),所以我們精神上才更迫切的需要有真正的朋友。
曾經看過一個帖子“為什麼我和別人相處總是處不熟,總是有一種距離感?”發這個帖子的朋友應該和我有一樣的困擾吧!28歲之前我一直信奉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28歲之前我一直覺得人與人之間保持點距離是好的,這樣是對自己的自我保護。但是過了28歲的我,卻覺得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是孤獨的,是不快樂的。古人在說到人生的幾大幸事時,有一件就是“他鄉遇故知”,可見自古以來朋友對我們自己的人生是多麼重要。可是回首自己走過的30年,卻覺得從未有過“他鄉遇故知”的快樂,可悲可悲!
胡言亂語的這麼多,只是希望每一個都能有自己真正的朋友!也希望我以後的歲月裡能夠有自己真正的朋友,雖然很難,但是我努力!
-
12 # 有李便說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自己的原生家庭...也許本質的問題是你從小在家裡的時候沒有深刻體會到愛別人與被愛 或者家庭裡沒有營造出信任別人 幫助別人 袒露真情的氛圍...
要與人相處 交朋友 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到正直善良 真誠 熱情 而且因為自己是正直誠懇值得信賴的人 所以也要認為周圍的人也是這樣的人 這樣你才能敞開心扉 沒有顧忌的與人交往...
自己是君子 並且把周圍人都當成君子交往 朋友就會多 關係就會近...記得總是好人多哦 在交往過程中 心向善但也要有理智 用時間和智慧去逐漸深刻了解一個人 最後可以區分開 哪些人可以深交 哪些人是普通關係 哪些人面上過得去但不能私處...
絕對的壞人往往是很少的 所以每個人幾乎都可以被感化 用熱情 體貼 真誠總能與絕大多數人處的很好...用心交友 以智做事
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
13 # 玉兒5947902617
本人看法:
1、你有可能心底善良,語言表達方式不正確,別人對你有誤解。
2、你要主動和別打招呼,試著主動熱情問他人好,遇上委屈傷心事好好安慰自己,換位思考為對方著想,經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自己堅強勇敢。
3、遇事不要和同事較直,學會忍讓寬容,記住退一步海闊天空。
-
14 # 周初東
為什麼和別人處不熱,總有一種距離感呢?答:說明你是個性格耿直之人,有時候說話比較直!說話容易得罪人家,見不得虛假表面一套的人,所以你才會和人家總是處不熟。不喜歡說討好奉承人家的話?心裡放不開自己,心態不均衡,心裡總是處於小心謹慎狀態的情況之下,與人接觸交流,沒有放開自己,心裡比較容易情緒化?你這種性格的人,人到是個心地善良之人!不會有什麼耍心眼害人之心,正因為你有心善的一面,不願意傷害別人,自己也會怕受到別人傷害?所以才會總處在小心謹慎的狀態情況之下,認為外面世界的人沒有什麼好人。
這也就註定了你為人家的關係,總是相處在有一種距離的情況之下,因為你心裡根本就沒有,做好接受人家的準備?總是保持在一段距離之內。其實世界也沒有你想得那麼灰暗?只要你自己把心裡放鬆放寬些,做人積極Sunny些!心態樂觀一點,自然人家就敢靠近你,雖然說世上也有些壞人,但好人還是專多數,你心裡放不開,總是處在小心謹慎的狀態情況之下,肯定心裡或心情上也快樂不多?所以說:世界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灰暗,你心裡認為或者感覺世界是灰暗的,他就是灰色的?你心裡認為感覺世界是Sunny美好的,他也就會變得美好Sunny!主要還是你自己的心態作怪?把心態放開一些,世界自然就會變得Sunny美好!你自己心情也會好些,自然會快樂多一點,因為你能感覺到親情與友情!給你帶來的心裡溫暖…
-
1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在人際關係中,當你無法開放自己,你與他人之間就會形成一堵無形的牆,總感覺彼此之間有一種走不進對方的距離感。
進行深層的探索,你會發現,這種感覺是自己的感覺,這堵無形的牆其實是自己築造的,彷彿自己的身外披了一件隱形的盔甲,你走不出這層盔甲,他人也無法穿透。
這些被壓抑、被排斥的部分並不會消失,弗洛伊德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
被壓抑、被排斥的這部分本質上也是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不接納導致自己和這部分的距離逐漸疏遠,無形中形成了一層盔甲,你發現自己走不進被壓抑的那個部分,因為你不接納它。而當你走不進自己的時候,也走不進別人。
與自己的關係就是與他人的關係,只是透過與他人的關係在外界映射出來,就像我們照鏡子,照見的是自己。
如何開放自己?首先要學習如何接納自己,既欣賞自己優秀的部分,也接納自己的陰影面,每個人都是天使與魔鬼的化身,心靈最美的地方也有荒蕪的地塊,但這塊荒蕪可以耕耘。
其次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如果在童年時期,你的情感和需求經常被忽視,或許你認為表達是不被允許的,也不太懂得表達,透過心理學學習愛的密碼,從親密的人開始學習表達真實的情感、展示真實的自我是修煉的方法之一。
當這種耕耘和學習持續不斷地進行,有一天你會發現心中的盔甲逐漸開始融化,神奇地變成了柔軟的水流動起來,你不再需要壓抑或隱藏自己,而能夠全盤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不同部分,並展示真實的自己,那時全世界都會為你敞開懷抱。
-
16 # 依米微言
因為我也屬於這樣的人,所以進來說說~
或許我是從初中開始就變得跟別人都不是很熟,有很深的距離感,那時候不願意交太多的朋友,總是想,我的世界很小,容不下那麼多人,我只需要一個朋友就好~
結果我的初中三年也就是處了一個朋友而已,其他人不管怎樣都不咋接觸,別人走不近我,我也沒有走出去~
久而久之,對於陌生的一切都會有所恐懼~不止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或許是因為安全感缺失吧?所以跟任何人保持距離!
確實也變得不會與人溝通,不諳於世事~不知道該如何拉進跟別人的距離~不會表達自己~總是習慣沉默~
知道這樣不好,卻不知如何去改善~只能學習!我終於知道感情也需要學習,是可以學會的~期望未來的美好~
-
17 # 坐等神仙
我不是專業人士,無法從心理學社會學這些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我也是這樣的人,跟任何人都難以親密,從來沒有過知心好友或者知己閨蜜之類的朋友,從來也不喜歡跟別人挽胳膊摟肩膀,聽說正常人的人際關係,心理安全距離是0.5米,就是說別人靠太近就會反感。我覺得我這個距離應該在1米以上,並且除了老公孩子和老媽、姐妹,沒有任何人能進入我一米的安全區內。我跟周圍的人都很友好,但是交情泛泛,我喜歡有距離的友情,對親密無間本能的抗拒,有些很開朗活潑的普通的朋友很熱情的挽著我去買菜,我很不習慣。
為什麼我的性格會是這樣的呢?這幾年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我從小就敏感自卑,害怕受傷害,害怕失去,所以寧可獨來獨往?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鬧得雞飛狗跳,在農村,鄰里之間的矛盾就像國際關係,凡是利益所至,再好的朋友再親的兄弟,都是反目成仇,我的父母跟我的叔伯姑們都吵過架,翻了臉,從小到大,見識了太多的斤斤計較和撩事逗非,那些人前說他背後說你的事非精。。。。可能我的性格比較敏感,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我是覺得我反感太親密,因為害怕被出賣,被冷落,被疏離,所以,保持距離是最好的方式。
-
18 # 深海方碑
不是專業心理醫生,所以僅僅從自身經歷來說一點實用的解決方法,拋磚引玉。
這樣的現象經常發生在家教很嚴、對自身管理很緊的人身上。過於客氣、凡事都不去麻煩別人,甚至有討好型人格。
解決的方法之一是:求助他人,讓自己欠他人。然後再去回饋幫助。
忘了是哪個名人說過,跟一個人拉近關係的最好辦法就是求助他。
出於一般的禮節,大多數人並不會拒絕這種求助,而一旦接受,兩個人之間就發生了某種類似“你欠我或者我欠你”的聯絡,像左右兩個本來一樣大的餅乾變得不一樣大了,再接下去繼續咬掉較大的一塊餅乾就可以把這種聯結維護好,繼續下去。
距離感是保護自己的需要,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而人類是群居生物,要想生存得更好,就需要去與他人建立一定程度的聯絡。
不必自卑也不必自責,事實上在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有人問如何能樹立威嚴增加距離感,讓別人覺得我不好欺負。認真體會一下這種人的苦惱,你的心情也許會放鬆很多。
-
19 # 有書共讀
孤獨不是一種脾性,而是一種無奈。 ——餘秋雨
生活在大千世界裡,人是需要朋友的。沒有朋友的人,會感覺自己猶如離群的大雁。
眾所周知,蓋房子需要先打地基。房子蓋的越高,地基要打的深而穩。
換句話說,地基堅固而牢靠,房子也會矗立得長久,不怕風吹雨打。
反之,如果地基不牢固,那麼房子就會搖搖欲墜。
人的生命也需要牢固的地基,才能健康持續的發展。這個地基是人在出生之後頭幾年建築起來的。
影響這個人一生的身心健康,這個地基的名字叫做“安全感”。
01、
為什麼總是和人出不熟?源於缺乏“安全感”。安全感好的兒童內心堅信:“我是可愛的,我是被愛的,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安全感缺乏的兒童的則由以下的表現:他們要麼過度怯懦;要麼膽大妄為,不顧自身安全;他們要麼過度粘人;要麼過度獨立。
他們不願意獨立解決問題,而是依賴他人的幫助,他們迷戀物品,渴求物質滿足離開慰藉物,就六神無主,寢食不安。他們不參與競爭或者不能接受失敗。
02、
由於兒時缺乏安全感,長大後依舊缺乏安全感,這樣的人與人交往內心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喜歡察言觀色,表現得過於敏感。害怕自己說錯了話,引起別人的反感。也會對別人的言行舉止有看不慣的地方,內心是處於緊張狀態。
朋友小姜就是這樣的人。
在他一歲多的時候,媽媽上班,把他送給奶奶照顧。奶奶身邊還有姑姑家的孩子,比他大兩歲。正是特別淘氣的時候,爺爺奶奶、姑姑姑父總是批評哥哥。
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呢?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啦!”他剛剛會看大人的臉色,被大人們那麼一嚇唬哥哥,他就感覺特別害怕,每天都很小心地做事,透過觀察別人臉色說話。
在保持安靜、乖巧地同時,也與人們拉開了距離。真多大人們都做過這種事情,壓制孩子的情緒、情感、所求……
03、
為什麼我總是和別人處不熟,總有一種距離感?主要還是長期形成自我保護造成的。小時候,自己壓抑了自己的情緒、情感表達。
這就產生了自己不接納自己的情緒,而當你走不進自己內心的時候,也走不進別人的內心。自己就會發現:與別人有“距離感”,痛苦的永遠是自己。
凌凌在大學時代就是公認的完美女孩,今年31歲了,還是單身。她在與人交往中,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總壓抑著。她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對方看,這讓男孩覺得她太完美了,反而退縮不前。凌凌內心很焦慮,在朋友的鼓勵下,她去看了心理醫生。這才知道自己的癥結源自於原生家庭。
她兒童時期的沒有“安全感”。
04、
如何能與人沒有距離感呢?首先我們要不要給自己設定障礙。學著敞開心扉,不自卑、不自大。
我原來就是一個特別自卑的人。長得不好看,身材也不好。在與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總覺得矮半截。我拒絕與別人走得太近,沒有一個深交的朋友,儘管我其他方面很優秀,但我很孤獨。
在24歲那年,我認識了現在的老公。他性格開朗樂觀,從不在我跟前不掩飾他自己的缺點。跟他在一起,特別舒服。他說:“我就喜歡你像孩子天真的一面,你在我跟前想說就說,想笑就笑,那才是你最可愛樣子。”
從那時起,我就從自己製造的“繭”裡一點一點走出來。我開始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讓家人知道我的想法。我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
從30以後,我的家庭越來越幸福;我的朋友越來越多,我們交往的越來越親密。我帶動身邊的朋友們,我成了一個“知心姐姐”,讓大家都能夠從自我封閉的心態裡走出來。
人心都有複雜的一面,不捨本逐末就好。只要自己能對別人敞開心扉,讓別人走進我們,你也就能夠收穫滿滿的愛。
-
20 # 於小魚有話說
為什麼總是和別人處不熟?這是很多不擅交際的朋友面臨的困擾:為什麼我明明對人很友善,很樂於助人,而且,我這人做事從來有禮有節、有誠意有信用,可是為什麼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說話做事沒有我靠譜的人互相打成一片、其樂融融?
第一、你不會隨波逐流。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體驗:一屋子人滿嘴跑火車地聊天吹牛,這種時候總會有一兩個不入群的人,默默地坐在一個角落,落寞地看著大家,眼神熱切羨慕,就是插不上嘴。為什麼?因為作為男人你不看新聞、不會吹牛、不會打牌、不會講黃段子;作為女人你不識名牌、不追韓劇、不喜逛街、不知八卦。所以無論別人講什麼話題,你都插不上嘴、參與不了。
這其實是一種曲高和寡式的尷尬。你喜歡看書,喜歡寫作,你認為把業餘時間花在各種娛樂上簡直就是浪費生命。所以你就得承受聚會時的落寞。
第二、你性格內向拘謹。
有些人天生自來熟,見人一臉笑,很容易與生人打成一片。
去年,我同學S路過我所在的城市時順便來看望我。因他到達時我還沒有下班,他便自己先找了賓館住下,然後隨意地到處遛達。短短的兩個小時內,S跟賓館旁邊的理髮師傅熟悉了,跟超市的服務員熟悉了,最後還順便跟賓館對面跳廣場舞的大媽學了兩個舞蹈動作。
對於同學S這種“自來熟”的本事我是由衷佩服。遺憾的是,能否與別人和諧相處,這一部分是天性使然,也有一部分人是經過後天有意識地練習才能達到的,並不是想掌握就能掌握得了的。
三、你畏懼日常交際。
很多人,尤其是女人,都承受著“臉盲”的困擾。一般情況下,凡是長相沒有特點的人,一次兩次見面別想讓她們記住。因為這個關係,她們經常會被人說成“架子大、不睬人”。真是冤枉死了——她們只是記不住你好嗎?
“臉盲”導致的尷尬我自己也經歷過。印象最深的有兩次。
1、
一次是我們小區隔壁單元的一對鄰居夫婦,男人跟誰都自來熟,所以我們早就相識打招呼了。那天我下班時被那家的男人喊住說話,由此認識了站在他身旁的妻子,我們一起友好地交談了大約十來分鐘後才分手。
要命的是,事後我的大腦自動遮蔽了這段記憶。待到下次再碰到那位妻子時,她盯著我看,我則一臉冷漠加茫然。幾秒鐘後,那位妻子從我身旁走過,進入了我旁邊的樓梯道上樓去了。看到她上了幾級臺階以後,我才猛然想起:我認識她的呀!我們不是前幾天才愉快地交流過嗎?
可是此時,我張著嘴,望著她的背影,卻再也張不了口。
2、另一次,有一個人到我辦公室找我同事。我們之前曾經有過一兩次接觸,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的大腦又自動刪除了這一段記憶。導致那天他到我們辦公室找人時,我看到他沒有坐在一旁專門候客的長沙發上,而是老實不客氣地坐在我同事的座椅裡,且手裡的滑鼠直響(我們的辦公電腦涉密),便客氣地請他“麻煩你那邊坐”!他看了看我,一聲不吭地挪到了長沙發上。
後來我同事回來了,兩人熱情地聊天寒喧,然後由他們的談話中,我才後知後覺地想起:我認識他!我們是一個系統的人!
可是此時,我只能繼續低著頭,裝著什麼都不記得了。
這樣的事情遭遇多了,我便開始注意與陌生人保持距離。不到萬不得已,我儘量與他們不接觸、不正視、不溝通。這樣一來,我們便始終是陌生人,也省得人家怪我“架子大、不睬人”了。
明知這是一種消極的做法,但是總好過以後再遇到類似尷尬事,不如用“高冷”的外殼保護自己。相信與我有相同經歷的朋友也有不少。
四、你的自信心不足
有時你明明很想與別人交往,可是由於自卑心理,怕被別人笑話,怕自己不如別人,怕說出不得體的話,而不得不在每次開口前都字斟句酌,結果反而越是想開口越不敢開口。於是別人講話時,你要麼“嗯嗯啊啊”地應付,要麼尷尬地沉默,要麼詞不達意、語無倫次。結果往往把事情搞得更遭。於是一次次的失敗終使你關上了與外界聯絡的心門。
對策:
一、全方位學習提升自己
孤獨自卑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所以要努力改變。
首先你要努力學習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同時不妨經常自我審視,找出自己的優點,然後不斷進行自我暗示:我很好、我很優秀!
不妨在平時的生活中嘗試多學習、多思考、多觀察、多積累,經驗豐富了,見識提升了,自信自會不期而至。
二、要多多參加社會活動
自卑是因為不自信,不自信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平時要有意識地多涉獵一些社會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再就是要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嘗試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識,比如參加一些演講活動。經過不斷學習和不斷嘗試,慢慢地你會發覺,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變得開朗了、變得自信了。
三、努力讓自己變得自信
你要記住,不管你怎麼做,總會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所以,與其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不如活出真實的自己,活出自信的自己。
當你變得自信時,當你喜歡上自信的自己時,你由內而外散發的那種氣質,自然而然地就會吸引別人靠近你、喜歡你。
然後你會發現,不知何時,你變得自信從容了。
回覆列表
要成為怎樣的人可以和別人和諧相處?為什麼我與別人交往總是不順利?要回答這些資訊量較少的問題,對我而言是極為困難的。因為就個體社交而言,總是具有千人千面、因人而異的行為特點和價值取向。比如說,一個自卑感很強烈的人,可能就懼怕與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的人相處,但與身邊差不多的普通人就可以毫無違和感,相處得非常和睦。一個寬容豁達的人可能與大多數的人都能相處得好,但也是會被一些極端固執、妄自尊大的人所拒絕和詬病。一個人的行為和性格不可能被所有的人歡喜,總是有人喜歡你,有部分人就是不喜歡你,甚至是沒有任何理由的不喜歡,這類社交現象都是絕對存在和正常的。但就其總體而言,以下幾種行為不利於與多數人建立和諧關係。
多疑。過多猜疑是影響和他人交往或建立友誼的一種心理現象,本身就是一種不好的心理品質,可以說是愛情、友誼等一切社會交往的絆腳石。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會先入為主,以自己的主觀想法、社交意願和價值觀將一個人預先設定為:“他對我存在著不滿,接近我是別有用心的”然後,在各種地方找尋印證自己的“判詞”與“結論”的證據,將別人的善意曲解為不良的企圖。
驕傲。只關心自己的需求,強調自己的主觀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比如:高興時旁若無人、高談闊論,不高興時就大發感慨、亂髮脾氣,根本不顧及身旁朋友同事的感受。這些行為習慣都會導致其他人出於心理防禦的需要與之保持禮節性的距離,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