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松靜參微
-
2 # 黑椒牛柳
顯然不是。
咱們先來看一下“素質教育”的定義: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質教育不是說給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就是素質教育,而是注重孩子各方面的成長。只要你注意到這一點,報不報興趣班都是隨意的。
而且要知道,素質教育不是和應試教育相對立的,有些家長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老師在課堂上學的少,玩得多,應試教育就是隻有學習。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是素質教育更為全面罷了。但是,說實話只有應試教育才能真正的應對中考,高考。
-
3 # 神秘的YX
素質教育更強調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主要從良好的品德,探究問題的深度與能力,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有藝術鑑賞能力等幾個方面的能力
-
4 # 幸福的技術
素質教育較多時候是與應試教育相對而言,很大程度上是要求教育個體的全面發展,充分彌補應試教育或者是校園教育的不足,不僅包含,音樂,美術,體育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思考的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愛的能力,都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
-
5 # 老劉分享知識
許多人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其實起源於呼聲很高的“為學生減負”,認為應該減少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時間,增加學生自由發揮的時間,說白了就是少學多玩!
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下的“平成一代”。日本教育部門在廣大家長群眾的強烈呼籲下,在西方的忽悠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教育改革,大大的為學生減負,每天上午上課,下午玩......,最後,孩子自己每天大半天玩,小半天學。孩子有能力約束自己的話,還用成年人來監管監護嗎?
結果,有錢人家的孩子,在窮人家孩子無憂無慮玩耍的時間裡,請名師家教,上精品私學,真正實現了素質教育,畢業後成為了少數的社會精英。而窮人家的孩子得到了一地雞毛,畢業後成為了多數的著名的“平成肥宅”。
什麼是素質教育?
你不學習,素質怎麼提高?
國情如此,學生的競爭同樣激烈,數一數現在公立學校教室裡的人數,競爭對手有多少一目瞭然。你一味的談素質教育,別人只管遵循現實,最後誰的結果更符合社會需求?
你報了一大堆興趣班,沒有一樣是提高文化學習興趣的,就像你吃了一大堆食物,胃裡卻缺乏消化酶。
我個人認為,素質教育本身沒什麼特殊的意義,也不要人為地賦予它特殊的功能,無非就是“德智體美勞”,幾十年前就有了的概念,何必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再拿來炒冷飯呢!
-
6 # Easy學物理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和素養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素養和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精神素養。身體素養、認知能力、創造力以及社交能力等。
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所以國家特別重視素質教育的發展,在過去的三十多年國家就頒佈了眾多推崇素質教育發展的檔案,每一次變革都代表一個里程碑式的發展。
在政策的驅動下,素質教育校內外得到同步快速全面發展。政策是素質教育在國內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
重要的是家長對素質教育的認同構成需求的驅動力增加。由於華人消費能力不斷上升,年輕一代的家長對教育的日益重視,以及受教育者受新鮮事物的影響追求越來越多樣化,構成了素質教育行業廣大的需求和市場。
現中國家長比較看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希望孩子能夠在生活習慣、道德品質、性格秉性、溝通表達、動手操作以及學習成績上均衡發展。
作為從教20餘年的一線老師,作為孩子的父親,我認為報各種興趣班也是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一種方法,我給兒子選擇的興趣班一是國球這乒乓和音樂!
怎樣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我認為:主要是家長能付出多少,孩子就象一張白紙,主要我們家長要做好準備, 一般家長大致分三類:
第一類是自己不懂,期待孩子透過學習這個特長改變。況且大家都在學不能落後。於是送來學習。但上課時總是手機pad不離眼,直到佈置作業時才抬頭,和老師溝通幾句。
第二類家長是從來不出現,上課都是爺爺奶奶帶來,因為就算在家裡,父母也很少出現。
第三類是父母親自帶來,旁聽,清楚知道孩子的進度和課程,有時會和孩子在某個細節上有“爭議”,請老師“仲裁”。
不容置疑,第三類孩子一定是學的最好,興趣維持最久的。
為選擇一門興趣班,最有效的方式是父母親自陪著過去,和孩子一起學習,回家親自有時間有計劃地陪練,平時一起學習,給予最大的支援和鼓勵。並不是把孩子往學校或者機構那一扔那麼簡單,而是需要家長們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的。
-
7 # 馬瑞光聊連鎖
什麼是素質教育?是要追溯”素質教育”的來龍去脈及為何演變成上興趣班的事了!是逼迫我來說。
”人的素質教育”是在2008年一太用手機簡訊方式發出的建議中的一條,那時期還沒有建立網路公共平臺之前的事了。後來那時的教育專家們認定成”素質教育”而來的”素質教育”,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孔子的”六藝教育”就是”素質教育”。其來龍去脈就是如此開始演變成的現狀。
”人的素質教育”肯定是針對那時的教育狀態的,而那時的教育狀態後來又演變成”應試教育”而掩蓋了真相變成要不要考試的事上去了!
”應試教育”是改革掉了文革前的平民化教育後成為的:既有儒式教育的單邊灌注的以書為證的圈囿在書本上的特性又有哲學政治高於一切的霸凌姿態還有唯物主義思想和工業生產的同類產品使用統一標準化生產相同產品闔成出來用標準答案教育學生!而建議用”人的素質教育”強調的是要回歸”人的特性上來”進行樸素的有質量的教育。
人不是唯物資的哲人而是活著的人具有活人的特性!得遵循活人的特性來進行教育是活人對活人的教與學的共軛推輓關係。
素質是什麼樣才具有樸素又有質量的呢?就是事實存在的真實就是樸素無華的存在!而實事求是什麼問題就承認有什麼問題的不故意掩蓋真相地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真正的有質量的助推生命效能的增益性生長!需要的是:”為而不宰”與”長而不宰”的多元與多源動力闔成的混成運動著的助推與生命具有的內動力生成內生動力,才能獲得從無狀態到有狀態再有助長而不宰……。
當然後面的這部分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生命運動著生長的觀念。即:平民教育的方式與方法是與深耕讀書識別事情變化的多元格局與多源動力闔成的混成運動著的助推法!特此說明。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手機使用者64391011037
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孩子,思想,品德,勤奮好學,團結友愛,愛祖國愛人民,熱愛健康,熱愛生活,尊老愛幼,助人為樂。
-
9 # 坐看雲起雲飛揚
習總書記強調的,加強家風建設。家風就是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身作則,耳濡目染,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將良好的三觀、學習習慣、愛黨愛國愛家、感恩惜福、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給孩子,並以家長的人性美德修養影響孩子。這就是素質教育的根本。
再輔以必要的音樂或者藝術類的美學教育、體育教育、特長教育,就可以了。我們不需要孩子一定成為各方面的專業人才,但是,可以讓孩子廣泛接觸各類美學薰陶,懂得欣賞多方面的藝術之美。根據孩子的愛好和天賦,掌握一兩張專長,就是一個素質不錯的孩子了。不是隻有送培訓班學東西。家庭影響更重要。
-
10 # LaoHuang188
素質教育不只是報各種興趣班!
什麼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 。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一項根本任務。
基本含義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新世紀初,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世界範圍內的科技競爭、經濟競爭,尤其是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教育在綜合國力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江澤民說:"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現行教育在體制、結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都與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創新人才有較大差距。教育實際也不盡如人意,一些教師甚至校長仍然認為素質教育不好具體操作,難落實,於是工作仍停留在喊口號、走過場、擺形式上;受" 應試教育" 思想的禁錮,許多學校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課業負擔過重,只重視智育,而忽視其他方面教育的問題;影響著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為此,加強對素質教育思想的認識,是擺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鉅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是一個接受全面教育的基礎階段,一般含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教育,指對年輕一代施以全面的素質教育,為他們未來做人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中國基礎教育,一種屬於義務教育,指小學、初中階級的教育;另一種屬於非義務教育,指高中階段的教育,它是基礎教育的最後階級。
基礎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鮮明的基礎性、相對穩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素質教育鮮明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基本特徵。1. 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於發展、著力於打基礎的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這裡的"基礎"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審美素質在內的廣泛而全面的基礎。2. 人的素質是一種"以先天稟賦為基礎,在教育和環境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要素的總和"。而素質教育憑藉著人類歷史上積累起來的優秀文化成果來形成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必然要求教育的目標、內容、方式等相對保持穩定。3. 人的素質既有相對穩定性,也有時代性。因而要求學校教育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適當吸納最新科技、文化成果,調整、充實和完善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以適應現代社會和未來世界多方面的挑戰。因為素質教育較好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基本特徵,因此,素質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基礎教育。
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使基礎教育返璞歸真,重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基礎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嚴重干擾下,已異化為"應試教育"。這種異化使基礎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徵逐步被扭曲,背離了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教育、教學秩序和規範,導致了學生素質的片面發展或畸形發展。因此,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移是歷史賦予的重任。而轉移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基礎教育迴歸自身、重新定位、尋求自身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徵的過程。
主要方面
1、創造效能力的培養: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創造性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創造能力培養特別應貫穿於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始終,從小培養敢於創新的思想和創新思維的能力;中國的"應試教育"已經嚴重束縛了一代人創造能力的培養和發揮,影響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
2.、自學能力的培養: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劇增。而在中學階段,只能選取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獨立獲取新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的保障。
3、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都應該遵循的人與人相處的行為準則和規範。每一個人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必須學會遵守社會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進化和成熟,從為生存而生存、自私、野蠻的動物本性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社會公德主要可概括為五個方面:
文明禮貌、敬老愛幼。文明禮貌、敬老愛幼是人的最基本道德。
保護環境、講究衛生。保護環境、講究衛生是為人類當前生存和子孫後代生存的道德。
遵紀守法、勤懇敬業。遵紀守法、勤懇敬業是為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貢獻。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為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層次的貢獻。
誠實守信、正直向上。誠實守信、正直向上是為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的貢獻。
4、世界觀教育: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學的世界觀必須在不斷學習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
5、人生觀教育: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以天下為已任,從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出發,不斷髮展生產力,為實現全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為最高目標,是科學的人生觀。
6、勞動觀念教育:人要不斷髮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生存、生活質量,為人類的持續發展而勞動。人必須成為社會生產力、成為勞動力,能創造財富。
7、終生學習教育:21世紀是科技革命的新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不可能在學校學好今後走上社會所需的一切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人都必須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需要不斷學習、充實、完善。因此,每個人還必須把培養自己不斷學習、善於學習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現代人必須終生學習。
8、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在中學教學中加強學科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美感,使之形成對各學科的愛好,啟發他們學習的最佳動機,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而審美能力也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永久性記憶、提高學習效率的基礎。
本質
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這是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層次上對素質教育概念的一種規定,這一規定把素質教育與其他種種不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區分開來。
例如,它明確地區分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第一,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國民素質;而"應試教育"的目標是"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在此目標導向下,即使客觀上能使部分學生的某些素質獲得淺層次發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犧牲其他方面發展為代價的。第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必然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位未來的國民;而"應試教育"則把目光盯在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身上,棄多數學生於不顧,甚至不惜將正常兒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數統計。第三,素質教育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強調教育者發揮創造精神,從學校實際出發設計並組織科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動中將外部教育影響主動內化為自己穩定的身心素質;而"應試教育"則使教育者跟著考試指揮棒亦步亦趨,在教學方法上以灌輸、說教、被動接受為基本特徵的。
分類
按素質教育的實現範圍來分,中國素質教育主要分為個人、社會、國家三個層面。
折個人素質教育
個人素質教育是指學生個人在應試教育環境下透過改進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素質教育 。而這種學習方式就被稱為個人素質教育學習方式。個人素質教育的準確定義是:
1、學生個人在應試教育環境下盡全力實踐素質教育要求形成的一種先進的學習方式
身處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學生並不是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無能為力,憑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他們仍然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地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自己的"素質教育。
2、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結合體
由於學生不可避免地身處應試環境,素質教育的實現是不可能十分徹底的,所以個人素質教育必定會含有應試教育的某些因素。比如雖然以提升綜合素質為根本目的,但以取得高分為首要目的等等。
3、大多數優秀學生的經驗總結
由於應試教育的片面性、狹隘性和低效性,天分並不十分突出的應試教育學習方式實踐者往往苦學無效,很難取得十分優異的成績。大多數優秀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去除先天因素外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實踐了一種兼顧分數與能力,博採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兩家之長的先進的學習方式,即個人素質教育學習方式。
個人素質教育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中介。其原因是:廣度上,一個人的素質教育是全體學生實現按素質教育的前提;深度上,實現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混合學習方式是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素質教育的基礎。
社會素質教育
社會素質教育是指在一定範圍內和一定程度上實現的素質教育。這種素質教育模式跨出了一個人的個人素質教育範疇,首次在集體範圍內實現了素質教育;跨出了學習方式範疇,首次涉及了教育教學模式領域。目前,這種模式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學校素質教育和地區素質教育。在政策限制、教育發達地區(一線城市)和升學壓力相對較小的學校(比如小學、初中),這種形式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實現形式。
國家素質教育
指的是在全國範圍內以憲法、法律和地方行政法規為法律基礎,擁有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的完全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實現國家素質教育是中國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
基本特點
全體性
所謂"全體性",廣義地說,是指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任何一名社會成員,均必須透過正規或非正規的途徑接受一定時限、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狹義地看,素質教育的"全體性",是指為全體適齡兒童開放接受正規基礎教育的大門。換言之,素質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許對入學的兒童按照某種標準(例如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和經濟地位等差異)進行篩選。"全體性"是素質教育最本質的規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這一點,就談不上什麼素質教育。為什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把素質教育與實施義務教育聯絡在一起,其原因就在於義務教育從立法上保證了教育機會的均等化與受教育權利的公平性。
堅持素質教育的"全體性"其主要定義在於:第一,保證使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接受教育是每一個兒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權利。第二,保證使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中小學教育應為提高全體人民的基本素質服務,推進國家經濟發展與民主建設。第三,為貫徹社會主義"機會均等"原則,為每個人的繼續發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條件。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未來的合格公民奠定素養基礎。
基礎性
所謂"基礎性"是相對於專業(職業)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質教育向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質"而不是職業素質或專業素質,是讓學生擁有"一般學識"(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為某一專門領域的"小專家"或某一勞動職業的"小行家"。
堅持素質教育的"基礎性"其主要意義在於:第一,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基本素質,才有可能實現向較高層次的素質或專業素質的"遷移"。基礎教育以發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質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礎教育的本質就是素質教育。第二,人類蘊含著極大的發展自由度,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強;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業,如果在基礎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專門化的訓練,而不是著眼於把普通的基礎打紮實,那就等於抑長趨短,將非特化功能倒退為特化功能,縮小了發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第三,從教育控制論的意義上講,教育是一種人為的、最佳化的控制過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預定目標持續發展。但如果把基礎教育侷限於職業的、定向的訓練,就會使本來應得到擴大發展的可能性空間過早地停滯、萎縮,這豈不是同教育(最佳化控制)一詞的本義背道而馳嗎?
楊江南在《教學反思:高分與素質並重的學習方法》 一書中也認為:"教育不可能教給學生一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成功教育的根本,基本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唯一正確的出發點。" 那麼素質教育要培養什麼核心素質呢?楊江南從人的意識結構與社會需要出發歸納出了四大基本素質:
1、深入現實與瞭解實際:這是極重要的基本素質與解決問題的關鍵,個人思想與感情的深化也需要以此為基礎;
2、感情素質與服務意識:感情素質是人最根本的素質與力量之源,調控了人的活動與其它素質的建立,包括促進永久性記憶的形成與學習效率的提高,而服務意識則是感情素質在現實行動上的體現,也是感情素質逐漸深化的基礎;
3、主動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與人生歷程:主動才能形成獨立與創造性的思想,獲取全面的認識,充分調動各種資源,推動個人發展;
4、永葆活力與生命不息:無論外界條件與過去的成敗如何,不管能否達到某一具體目的,都努力做到能做到的最好,是弱小生命綻放蓬勃生機併發揮極致的基本素質;生命活力也體現在保持思想開放,積極吸收外界營養,並不斷改進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裡對四大基本素質的界定囊括了人的理性與認知系統、情感與價值系統、行為與動力系統以及社會與個人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
發展性
所謂"發展性"是指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知識與能力,真正把學生的重心轉移到啟迪心智、孕育潛力、增強後勁上來。這是強調培養能力、促進發展,是指在正確處理知識和能力之間的關係這一前提下而言的。知識與能力雖不是完全等同的東西,但是,如果學到的知識是"活化"的知識,是能夠"投入運轉的知識,是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的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就能順利地轉化為能力,成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素質教育的"發展性"強調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學會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動力是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素質教育倡導尊重、發揮和完善學生的主體性。它十分注意培養學生強烈的創造慾望、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從本質上說,"發展性"符合"變化導向教育觀"的趨勢,即把適應變化、學會變化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從接受教學(教師奉送答案)向"問題解決"(教師引發思考)轉變。教師從一名鼓勵者、促進者、溝通者、幫助者和諮詢者等角色發揮作用。
全面性
所謂"全面性",是指素質教育要透過實現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因為,素質教育應該是完善意義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質的。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當指出,"全面發展"已經列入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髮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教育目標之中。但是,我們的任務是要在社會主義的素質教育中探索"全面發展"的具體規定性。這有兩個方面。第一,針對一個個體來說,它是"一般發展"和"特殊發展"的統一;第二,針對班級、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群體而言,它是"共同發展"和"差別發展"的協調。全面發展既要講共同性,又要講個別性,它決不排斥有重點地發展個人的特殊方面,允許在一個群體中各個體之間有差別地得到發展,全面發展決不能被理解為均勻發展和劃一展。全面發展實際上就是"最優發展"。最最佳化不等於理想化,而是力求取得對具體條件來說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能有信心根據他自己的特點找到發展的"突破口"或"生長點",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
未來性
所謂"未來性"是指立足於未來社會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一般說來,教育具有較強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總是在努力使年輕一代學會老一代的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們在批評現代學校教育體系的侷限性或弊端的時候,往往批評它是根據"昨天"的需要而設計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標是使年輕一代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當前教育還不能適應時代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不論是學生抱怨課業負擔沉重,還是家長感慨為子女"擇校"的奔波,不論是人們詬病各種"補習班"的畸形發展,還是老師訴苦在升學率面前"壓力山大"……都反映了全社會共同的呼聲--改變應試教育現狀,實施素質教育。
為什麼素質教育聚焦了這麼多人的關注,牽動著全社會的神經?
一、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呼喚。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日益轉向創新驅動。只有高度重視和發展素質教育,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才能搶佔發展主動權和制高點,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素質教育決定著國家的未來。
興國必先興學,強國必先強教。當前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的差距,說到底是人的素質的差距。只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打造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加快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發展的質量,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素質教育關係億萬家庭的幸福。
在很多父母心中,子女是整個家庭的中心,特別是當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寄託了幾代人的希望。只有透過素質教育,才能讓青少年成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學有所長的人,每個家庭的幸福生活才真正有盼頭。
四、素質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需要。
中國教育發展正處在由全面普及向質量提升跨越的階段,"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上好學"的問題日益凸顯。只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才能推動中國教育在新的起點上向前發展,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 。
解決措施
(一)提高校長的思想認識和自身素質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對校長和教師素質的要求將更高。校長和教師既要轉變教育思想觀念, 又要在教育手段、方法上有創新和突破, 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李嵐清副總理說得好:"一個好校長帶一批好教師, 就能辦出一所好學校。" 在辦學過程中, 校長處於管理系統的核心、主導、決策地位。校長的思想、行為和作風在學校工作中影響全域性, 校長的教育質量觀和價值觀, 直接影響教育工作和教師行為。所以, 校長和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要對人民的教育事業無限忠誠, 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公正廉潔的品質、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和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要按教育規律辦事, 領導廣大教師在正確的教育觀念指導下, 改進教學方法。校長必須深入到教研組, 深入到課堂, 建立適合素質教育的校園環境和氛圍, 帶動廣大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創造出素質教育的好經驗、好成果;要不斷加強學習, 使自己既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正確的教育思想, 又有管理現代教育的能力和方法。
(二)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直接組織者和實踐者, 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素質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廣大教師的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和教書育人的能力與水平。廣大教師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 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和師生觀。學生千差萬別,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 即他們都處於成長期, 可塑性很強。教師要時刻想到, 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就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 要徹底改變束縛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改革教師以個人好惡要求學生的專制的教學方法;要徹底拋棄題海戰、疲勞戰等做法。靠加重學生的負擔來換取一點點成績, 是一種最愚笨的辦法, 要創造一種寬鬆、和諧、民主、富於活力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深刻理解和愛護學生, 很多教育家都得出一個共識--沒有愛, 就沒有教育。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實質就是愛的效應。教師要把學生當成共同解決問題的夥伴, 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 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尤其是對行為表現較差的學生, 要特別耐心和謹慎, 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每個學生只要教育得法都能夠成才。沒有教不會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師要鑽研教學理論, 改進教學方法, 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關係對比
與升學率的關係
推行素質教育與提高升學率並不矛盾, 真正的素質教育是對升學率的促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文化科學素質教育、勞動技能素質教育、身體心理素質教育。這四個部分是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一個整體, 均有各自的功能, 不能相互替代, 也不能重此輕彼, 更不能顧此失彼。在" 應試教育" 模式下, 學校的教育工作發生了一些偏差, 只偏重" 智育" 即" 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而忽視了其他方面;只重視少數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 而挫傷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些都直接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素質教育質量觀的立足點是面向全體學生, 充分考慮如何更好地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求, 全國許多地方的實踐已經證明, 成功實施素質教育的學校,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一般都會得到增強, 表現出思想道德健康、分析思路寬廣、知識基礎紮實、創新精神與動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勞品質顯著增強的特點, 教育質量明顯提高。西安地區1997 年的一項調查表明:由於學生的升學壓力大, 課業負擔重和意志脆弱等原因導致30%的中小學生厭學, 28.5%的中小學生認為活著不如死了好。筆者也在臨河市部分學校做了同樣的調查, 結果基本相同。一些學生不想學, 甚至不想活。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和主動鑽研的精神,教學質量和升學率就無從談起。那種只為少數學生升學而放棄大部分學生升學的教育, 是從根本上違揹我們黨的教育方針和現代教育理念的。
與課堂教學的關係
有的同志認為, 變" 應試教育" 為素質教育, 就是放鬆課堂教學, 增加活動課, 搞一些興趣小組, 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 發展特長。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等是課堂教學的延續, 是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但課堂教學始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這一點是絲毫不能動搖的。廣大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提高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向45 分鐘要質量,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把基礎知識聽懂練會, 達到當堂消化、當堂鞏固的目的, 要透過課堂這一主陣地向學生系統傳授科學文化知識, 全面提高他們的基本素質, 為從事其他活動和學習技能打好基礎。還有的人認為, 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自由發展, 教師的備、講、輔、批、考以及學生的作業等常規教學管理不太重要了, 這種看法和做法也是非常錯誤的。素質教育對學生學習要求更高, 全面發展要求學生學習更多的內容, 鍛鍊多方面的能力, 如果沒有科學嚴格的管理, 教學成為一盤散沙, 是培養不出高素質人才的!
與考試的關係
考試問題一直是中小學教育的一個難點。" 應試教育"的突出表現之一就是進行頻繁的考試、高難度的考試, 特別是把考試分數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惟一標準。所以, 有的同志認為, 推行素質教育就應該取消考試。這是對考試功能的片面認識, 是把考試與素質教育完全對立起來了。鄧小平提出:"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 筆者認為, 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 而是把考試作為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 並以此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而不是把考試當成衡量學生成績優劣的惟一標準。需要改革和完善考試的內容和方法, 注意減少考試次數, 控制考試難度。現在已實行的小學升初中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初中升高中適當壓縮考試科目, 減少各科目的統考、競賽, 提倡由老師進行基礎性、綜合性知識的平時考查和口頭考查, 增強學生應用知識能力, 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等都是改革考試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可行的做法。(四)素質教育與音、體、美學科教育的關係
習慣上人們把音、體、美學科統稱為" 小三門" , 這種稱呼說明過去對音、體、美學科的不重視, 也是對音、體、美學科教師的歧視, 挫傷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當前, 臨河市的一些學校中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音、體、美等課程開設不全或課時不足, 並且往往被擠佔。音、體、美學科教師在評優、晉級、考核等方面的待遇不公平。這種現象必須徹底扭轉。音、體、美學科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是構建素質教育體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必須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開全開足各科課程, 並要加強對音、體、美等學科的指導與管理,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與各級各類教育的關係
有的同志認為, 素質教育是義務教育的事, 與非義務教育關係不大, 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 實施素質教育要貫穿於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 應當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 這是對前幾年素質教育界定範圍的重大突破。當前的學前教育、幼兒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學前教育、幼兒教育仍以學文化為主,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應儘快轉變。普通高中要逐步滲透職業教育, 走普通教育職業化的路子。職業教育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培養一技之長。要立足現實, 透過發展職業教育和走普通教育職業化路子, 為當地培養人才, 不能再搞" 人才輩出, 山河依舊" 的路子。成人教育在高質量完成掃盲任務的基礎上, 要向農民傳授農牧業科學技術和生產營銷管理知識, 使他們掌握髮家致富的本領。
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應試教育" 是恢復高考制度以後逐步被強化的, 從20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愈演愈烈。" 應試教育" 重視知識傳授、輕視能力培養, 重視少數學生、輕視多數學生, 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 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犧牲多數學生選拔少數" 尖子生" 上大學為目的, 學生學習負擔過重, 處於被動地位, 不能全面發展。但我們也切不能認為過去的教育就全部是" 應試教育" , 而將它全盤否定。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 以面向21 世紀經濟及社會發展為依據, 以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為目標, 按照學習者自身發展的規律安排教學, 重視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它本身也是對應試教育的揚棄, 二者既有對立的一面, 也有統一的一面。實踐證明, 只有正確認識素質教育指導思想, 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真正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 才能在工作實踐中, 自覺、準確地實施素質教育。
與全面發展教育的關係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具有一致性。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充分自由地、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和諧統一地發展,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二者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素質教育完善了全面發展教育。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全面發展就是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教育就是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的教育。並將它作為中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在其指導下,中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就發展的觀點看,它顯然存在不足。因為它只指出了全面發展的幾個主要方面,而沒有明確界定全面發展的內涵和外延。而且,嚴格講,德育、智育和體育都是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手段和途徑。至於德、智、體,雖然是全面發展的內容,卻缺少一個適當的定位概念來對它們的內涵加以概括。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概念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全面發展什麼?全面發展人的德、智、體、美、勞等幾方面的素質。可見,素質教育進一步完善了全面發展教育,深化了其內涵。
全面發展教育或素質教育決不限於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20世紀80年代以來,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強調了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事實證明,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全面發展教育的途徑就此止步。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觀點,"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而且是指身體上、心理上的完好狀態"。這一觀點在中國顯然還未被大多數人所認同。這更說明了,用"素質教育"的概念能更準確地表達全面發展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更強調個性發展的全面性和和諧性。素質教育不是選擇教育,它雖然不反對英才教育,而且積極創造條件讓所有可能成為英才者脫穎而出,但反對用英才傳統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它更強調在學生的已有發展水平和可能發展潛力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得到全面和諧發展。素質教育雖然也要求全面發展,但其全面發展的要求重在基礎性,它是為以後的更高層次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回覆列表
興趣班算是才藝技能吧,可以輔助提升素質,但素質教育更重要的是內在精神的培養。有句話說,“在以人工智慧為代表技術的新時代,克己利他、獨立自主、堅持努力是未來人才必備的三大品質”。工作後可能也有體會,技能好學習,素養難改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