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龍兄奉先在此

    行軍打仗,皆因時而異。沒有固定模式,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諸葛亮的方法是對的,當道紮營!馬謖居高臨下的想法不符合當時情形

  • 2 # 亭殿閣

    我們首先來簡單分析一下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的路線圖,由圖可以看出,攻打長安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近路,箕谷——郿城——長安。第二條長路,祁山——天水——街亭——長安。第三條險路,子午谷——長安。在這三條路里,諸葛亮選擇了第一條路,用趙雲和鄧芝在箕谷佯裝攻打郿城,自己帶主力大軍出祁山,收復天山、南安、安定三郡。諸葛亮的軍事戰略部署是很高明,一般的對手很容易被他這招聲東擊西迷惑,拿下長安也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這次面對的敵人和他的狡猾程度不分上下,所以這個計劃就有很大的危險性,何以見得呢?因為一旦敵人不中計,那麼魏國極有可能率領兩路大軍,一路攻打趙雲的佯攻部隊,徹底擊潰趙雲部隊,拿下漢中;一路急速攻打街亭,堵住諸葛亮主力進軍,此時此刻的蜀軍面臨的,就是前無進軍之路,後無退軍之地的兩難局面,加之蜀道艱難,沒有糧食補給,將會不戰而亡,蜀國的大門就會徹底被魏國攻破,面臨著亡國的危險。這份危險,馬謖一定是意識到了的,也就是在此時,他主動要求去守街亭。

    而接下來的現實,和上面我們的假設八九不離十,首先,司馬懿意識到孟達反叛之意,派兵突襲新城,殺了孟達,讓諸葛亮失去了強有力外援。再者,曹真率領十萬大軍把趙雲的佯攻部隊打的節節敗退,逼回漢中。不僅如此,當魏國得知諸葛亮的主力部隊是要經過街亭攻打長安,立刻派名將張郃率領5萬大軍,奔襲街亭,一來佔領街亭要地,二要收復安定、天水、南安等失地。

    按照諸葛亮的安排,馬謖應該要依山當道紮營,但是馬謖沒有這麼做,反而是把部隊轉移到了山上,為什麼呢?

    真正的原因大概有三。第一,馬謖和張郃差不多是同時到達街亭的,此時此刻,依山當道紮營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依山當道紮營的目的是阻止魏軍透過街亭;第二,馬謖聰明的發現,敵軍已經識破了諸葛亮的佯攻之計,此時如果不能拖住魏軍行軍步伐,蜀軍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完全沒有撤退時間;第三,街亭並不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如果當道紮營,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很有可能,防禦工作還沒有做好,敵軍就把他們一舉拿下了。分析至此,可以看出,馬謖他準備做的,是與魏軍背水一戰,為蜀軍撤退爭取時間。這一戰,他其實心裡很明白,街亭能守成功的機率很小。但是,他無所畏懼,他必須和魏軍周旋,哪怕代價是全軍覆沒,也不得不為之。

    如果他貪生怕死,直接撤退,丟掉街亭,部隊雖然可以安然無恙,可是會導致漢中之地盡失,蜀國滅亡。所以,哪怕在山頂上,水源問題都得不到解決,馬謖還是隻能堅持這樣。從這一點來說,他是一個悲壯英雄!

    另一面,或許有人會說其實諸葛亮可以派兵去解馬謖之圍,可是這種推測根本不現實,為什麼呢?且不說攻打街亭的部隊實在太多了,如果主力軍去解圍,魏軍將會更加猛烈的攻擊趙雲部隊,漢中極有可能可能失守。

    就以諸葛亮的智慧,動動腳趾頭就能想通馬謖在街亭的所作所為是為了什麼,他自然不會辜負他的苦心,只能趕緊率全軍退回漢中,保住大本營。

    街亭苦戰,馬謖的部隊,基本全軍覆沒,馬謖幾人突圍回到蜀國,馬謖輸了,成了蜀漢罪人,但諸葛亮心裡明明白白,馬謖他拯救了整個蜀漢,可是,他不能說,出於私心或者為了大局,關於諸葛亮當時的心理。這一點不用詳說,後人都會了然於胸。

    《三國演義》裡,馬謖最後被諸葛亮斬殺了,小說裡的結局並不是真實歷史上馬謖的結局,真實歷史上,馬謖戰敗後被關在牢房裡,諸葛亮下令斬首他,沒有等到斬首那天,馬謖病死在牢裡了。而我想,羅貫中之所以修改了史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也知道,馬謖在街亭的所作所為,上對得起天地,下對得起蜀國,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諸葛亮,他用生命保護了自己的國家,也用熱血回報了諸葛亮的知遇之恩,士為知己者死,知己卻負了士衷腸,所以,羅貫中讓諸葛亮斬馬謖,而且,還流淚了,那是愧疚之淚,悔恨之淚!北伐第一戰,終究是他自己太過激進了啊!

  • 3 # 沉墨I方之城

    馬謖大意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些名言都是關於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北伐的故事。

    話說三國時期,劉備白帝城駕崩沒幾年,諸葛亮在蜀中安穩了朝局,並與東吳孫權重修舊好後,決定第一次北伐曹魏,應該說諸葛亮的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也是最為惋惜的一次。第一次北伐是蜀國準備最充分,軍事力量最強的,而且當時曹魏集團也是最鬆懈的。

    諸葛亮北伐時兵分三路,趙雲鄧芝作為疑兵據守箕谷,馬謖鎮守街亭,諸葛亮親領大軍出岐山。這對當時的曹魏來說震動很大,甚至直接有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投降。諸葛亮正準備乘勝出漢中,逼長安的時候,街亭失守了。

    原來馬謖不聽諸葛亮的節度,並不聽副將王平的勸告,捨去大道,而駐紮在大道旁的山上,以拒魏軍。結果曹魏大將張郃立刻圍住了馬謖駐紮的山地,並斷絕了馬謖營地的水源,導致馬謖大軍不戰自亂,最後被張郃佔取了街亭,最終讓諸葛亮出岐山的大軍沒有了進退自如的據點,這對諸葛亮的北伐是最危險的,如果張郃斷了諸葛亮的退路和重要的補給據點,北伐必定是失敗的,無奈之下,諸葛亮北伐之師只有回師漢中。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

    從理論上來說,馬謖守街亭的戰術是對的,據守大道的制高點,無論是敵人的進退都很難受,不理馬謖進攻吧,馬謖馬上下山追擊你;退兵而去吧,戰略目的又達不到;進攻馬謖吧,又是仰攻,不容易打!畢竟易守難攻。

    但馬謖犯了一個最致命和常識性的錯誤。街亭地區是北方少水地區,至今依然如此。在沒有豐富水源的地區大規模兵團作戰,佔領制高點,除非速戰速決,要不對方一段水源,己方必死!

    很遺憾,馬謖打的是據守戰,不是速戰速決。他就算把全部士兵打動起來把路挖成深坑,也不應該去據山死守!所以,馬謖的戰略部署是絕對錯誤的!只是看兵書,沒有結合當地的環境情況做調整。

    其實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還有一次更好的機會,就是聽從魏延的兵出子午谷,偷襲長安。可以諸葛亮認為太過冒險,沒有采納魏延的意見,並且拒絕了魏延鎮守街亭的提議。所以,有時候一步錯,步步錯,最終導致大局崩盤,北伐無功而返。可惜!

  • 4 # 淨月暖陽

    街亭之敗,三國志記錄了結果,並沒有太多細節描述,陳壽是史學家,不是軍事家。三國演義中則加入了大量細節,說道馬謖不依諸葛亮之諄諄教導,而剛愎自用,棄大道而上山紮營,被張郃圍困山上,斷了水道,軍心大亂而致失敗。隨後諸葛亮一場空城計,後再揮淚斬馬謖。京劇中把這三段連起來叫“失空斬”。

    小說家羅貫中明顯是為諸葛亮樹形象推責任,就像為關羽設計了過五關斬六將一般,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下半部的男一號,光環要耀眼。而街亭之敗是歷史史實無法改變,只好找一個背鍋俠來揹著了。馬謖一背上千年。

    其實街亭是必敗之局,無關紮營地點。也就是說,無論當道紮營還是山上紮營,都無法阻當張郃之兵。其關鍵點在於蜀軍兵力太少。三國志中並沒記載守街亭馬謖有多少人馬,而明確記錄了張郃有五萬人馬,並且是拱衛洛陽的魏國最精銳的部隊。三國演義中說了一下,馬謖領2萬5千人馬守街亭,從演義與歷史中描述兵力的放大程度看,蜀軍實際兵力應該在一萬左右。

    街亭並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以一萬人馬只能當道扎一小寨,經不住5萬人馬的衝擊,如山頂紮寨,魏軍不敢繞過,只能仰面進攻,還有一線勝機,至少能拖住魏軍快速進擊,截斷蜀軍主力回撤之路。馬謖的選擇並無太多的錯誤,何況演義中找的錯誤太低階,馬謖就因為逆返心理,就將自己和將士的性命搭上,也真還不至於。戰場上時時會有棄子,馬謖只是被當了棄子。馬謖的不自覺在於他應戰死街亭,而不是逃回蜀營,都是一死,可能評價和帶給家族的結果會是截然不同的。

  • 5 # 不同視角146829

    其實馬謖能被圍困在山上說明敵我數量懸殊,那麼當道紮營就能擋得住敵軍?除非有險可守,從小說描述來看無險可守,當道紮營可能跑著方便點兒。

  • 6 # 三國逐鹿

    水聞武侯敗,街亭誅馬謖。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命趙雲鄧芝兵出斜谷,佯攻郿城,諸葛亮本人親率大軍進攻祁山方向。魏軍果然中計,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相繼失守,蜀軍威聲大震。魏明帝曹睿驚慌失措,親自坐鎮長安,急令大將軍曹真防禦郿城,又令張郃為先鋒,與司馬懿一同徵進。曹睿隨後又派遣辛毗、孫禮率軍五萬,前往助陣曹真。

    魏軍反如此神速,讓諸葛亮很吃驚。諸葛亮料想司馬懿必取街亭要道,張郃乃當世名將,於是急派軍前去守街亭。參軍馬謖自告奮勇,諸葛亮因馬謖沒有實戰經驗,拒絕馬謖之請求。馬謖願以全家性命為抵押,並且立下軍令狀,孔明這才派遣馬謖守街亭。然而馬謖到達街亭後,屯軍與山上,致使魏軍圍山,蜀軍斷水缺糧,不戰自亂。馬謖無力控制局面,率殘部突圍,街亭失守。然而有人便提出疑問,馬謖捨棄大路而守高山是正確的馬?個人認為,馬謖守高山是錯誤的戰略佈局,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馬謖屯軍于山上,依據卻是兵書所言。諸葛亮安排馬謖守街亭,因擔心馬謖無實戰經驗,便讓王平前去輔助,諸葛亮知道王平一向生性謹慎,並要求他將戰略佈局詳圖,以及周圍地形圖報送回來。馬謖與王平到達街亭後,王平要求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在五路總口下寨。然而馬謖卻不以為然,看到街亭旁邊有一座孤山,馬謖認定要在山上安營寨。並且認為蜀軍自上而下攻擊,可以勢如破竹,魏軍必敗。王平聲稱,如果魏軍圍山,蜀軍將不戰自亂。馬謖辯駁道,如果蜀軍身陷絕境,必將死戰,將會以一敵百。

    馬謖果斷拒絕王平的勸說,並且自恃抱讀兵書,就連諸葛亮每逢戰事,也要想他請教。王平無奈只得聽從,並率軍五千前去守住水源。顯而易見,馬謖棄大路而守高山,並沒有什麼實戰經驗的指導,而是馬謖從兵書的出的結論:居高臨下,勢如破竹。馬謖又想效仿項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可惜馬謖不是項羽,蜀軍也不是項家軍。故而個人認為,馬謖在高山下寨是錯誤的。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謖大笑曰:“汝(王平)真女子之見。兵法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若魏兵來,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我累隨丞相經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今觀此山,乃絕地也。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自亂矣。”謖曰:“汝末亂道。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以一可擋百也。”

    其次從演義這幾個細節中,可知馬謖于山上下寨是錯誤的。一者諸葛亮讓馬謖在五路總口下寨,並且讓軍士製作圍欄,這樣魏軍便不能偷過,儘可能更長時間守住街亭。諸葛亮身經百戰,他的戰略佈局不能確保萬無一失,卻一般卻能有驚無險。但馬謖偏反其道而行之,去守高山,絲毫沒考慮諸葛亮的策略。二者王平曾死勸馬謖,不要在山上下寨,王平也是當世名將,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對於戰略佈局也有相當的研究,他堅決反對馬謖的佈局,這說明馬謖的佈局確實是有問題的。

    三者從司馬懿父子口中得知,馬謖的佈局是錯誤的。卻說司馬懿讓司馬昭前去探路,得知孔明已經派大將守住了街亭和柳城咽喉要道,懿曾讚歎:諸葛亮真神人,吾不如也!然而司馬昭卻告訴司馬懿,街亭很容易得手。原來司馬昭曾親自前往街亭探哨,看到大路上並沒有寨柵。司馬懿大意,得知是馬謖如此佈局之後,便說馬謖是個庸才,諸葛亮用這樣的人,豈有不敗之理。顯而易見,司馬懿對馬謖的戰略佈局,也是持否定的態度的。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回報曰:“乃馬良之弟馬謖也。”懿笑曰:“徒有虛名,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再次馬謖守高山,違背用兵之道。馬謖的戰略佈局,從後來的結局,就知道他錯了。馬謖棄大路,導致張郃長驅直入,前去借助王平,司馬懿又派遣申儀、申眈直將山圍的水洩不通,蜀軍缺水,幾天後不戰自亂,基本喪失了戰鬥力,馬謖成功突圍,街亭失守。其實魏軍可以不攻山,大軍長驅直入,暢通無阻,馬謖守山又有何用。

    再者說,無論是將才還是軍隊數量,馬謖都不佔優勢,除了王平能戰張郃,卻又被派去守水源。馬謖不知有何底氣,敢放魏軍進來,這是引狼入室之計。如果馬謖在五路總口下寨,魏軍被阻擋在街亭之外,蜀軍不會被圍,更不會被切斷水源。最主要其蜀軍不會敗的那麼快,魏延、高翔等幾乎都沒有時間救援。因此個人認為,馬謖棄大路而守高山是錯誤的。

    你是如何看待馬謖守高山的?

  • 7 # 柔子依人

    現在但凡是阿貓阿狗

    都要說兩句孔明的不是

    否則不能顯示出自己與眾不同

    不能顯示出自己多有見解

  • 8 # 清山雅舍

    我個人認為馬謖守街亭的策略從兵法上講是失誤的,但是從當時的全域性來分析又是情有可原的。

    一、失街亭事件概況

    馬謖失街亭發生在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戰役中,當時的情況在《三國志》中只有一個大概描述:

    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而失街亭的一些具體細節我們還是要依靠《三國演義》來進行參考。雖然《三國志》中的描述和《三國演義》略有差別,比如在《三國志》中,攻街亭的主將是張郃,而在《三國演義》中主將變成了司馬懿,張郃只是副將。但這一差別無傷大雅,因為失街亭事件的大體經過和最終結果還是基本一致的。

    簡明梳理一下事件過程:

    馬謖申請去守街亭,諸葛亮準了並面授機宜。但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在街亭要道下寨以攔截張郃的援軍,最終導致水源被斷,街亭失守,又進而導致蜀漢第一次北伐失敗,無功而返。事後,馬謖罪責甚大,諸葛亮揮淚斬之。

    從表面來看這個事件不算複雜,馬謖的自以為是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第一次北伐。但是推敲起細節,我們就會嗅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二、街亭之失,孰是孰非

    首先,第一次北伐時馬謖因受諸葛亮賞識出任丞相參軍,也就是諸葛亮身邊的參謀。他之前擔任過綿竹令、成都令和越嶲太守,雖有“智計之士”的讚譽,但沒有任何獨自領軍作戰的經歷。

    那就奇怪了,守街亭這樣一個艱鉅的任務諸葛亮為何會交給一個沒有帶兵經驗的人呢?當時能去守街亭的人選還是很多的。不難想諸葛亮一定是有信任和栽培的意思在裡面。但諸葛亮忽略了提拔人才也要循序漸進的道理,再好的苗子也不能拔苗助長。所以說,從一開始諸葛亮的選將就是不穩妥的,是冒風險的。

    諸葛亮自己也清楚這一點,因而還準備了三個後手:

    一是命穩重聽話的王平輔助馬謖;

    二是命高翔在列柳城策應;

    三是命魏延在街亭的西邊以備不測。

    這麼大的架勢全是為了能夠成功在街亭拖住魏國的援軍,順便也提拔一下自己的心腹。如此還不如直接讓魏延或其他人守街亭就好,何必這樣大費周章?可見諸葛亮當時還是有私心的,守街亭才能拿頭功,不是嗎?

    所以,從源頭來看諸葛亮是不小心“捧殺”了馬謖,鍋不該由他一個人來背。

    其次,我們再來看馬謖如果聽了諸葛亮的話是否就能夠守住街亭。恐怕還是不能,具體內容大家可以參考《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和王平到了街亭實地觀察後發現這個街亭是一處大平地,無險可守,無城可依。張郃率五萬精騎火速馳援,留給馬謖的時間絕對不寬裕。當時如果當道下寨,估計也只能建立一個較為簡陋的防禦工事。新人馬謖在寬闊的平地上想以一萬蜀軍擋住張郃的五萬精騎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如此說來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街亭也會丟,可能丟得比上山還快。

    結語

    那麼事情的真相就是,馬謖自以為是地上山紮寨,違反了諸葛亮的部署並且丟失了街亭,這是他的錯誤所在,他要為自己立下的軍令狀負責。而馬謖有情可原的地方就在於諸葛亮也有很大的責任。諸葛亮出於好心地將馬謖用錯了地方而且還錯估了守衛街亭的難度,致使一出祁山功敗垂成。

  • 9 # 寧靜的愛

    街亭之戰根據敵我形式,戰略只能定位於『死拖硬抗』。而從馬謖自身戰場經驗來看,此戰是其獨立指揮的第一次重要戰役,並且軍中多有質疑,故而是一場遭遇戰也是其一場證明之戰。故而,從實際出發,此戰是不適合用計或者用勇,而是用耐心。這跟馬謖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倘若諸葛亮能看到這一點,定然不該讓其作主將。再從選擇地勢較高之處還是選擇平坦之處,從『死拖硬抗持久戰』的角度出發,必是靠近水源地,且有利用於構築防守戰線的地方更有利。

  • 10 # 歷史哨聲

    戰術是否正確要看自身的條件和目標以及對手 脫離這些去談論就沒有多大意義

    街亭之戰馬謖軍的自身條件就是馬謖軍兵力、目標就是讓曹魏軍無法進入隴西、對手就難以判斷。

    下面就從馬謖兵力、曹魏軍無法進入隴西目標、對手三個方面來分析馬謖街亭之戰的優劣。

    從三國地圖看,蠶食雍州,是諸葛亮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才是正確的戰略

    首先是馬謖軍的兵力

    諸葛亮五次北伐,兵力數量不詳。但蜀漢由於人口的限制,不會和劉備的夷陵之戰、蜀漢滅國時的兵力相差太大。

    夷陵之戰劉備兵力是4萬人:

    “漢主遣將軍吳班、馮習攻破權將李異、劉阿等於巫,進軍秭歸,兵四萬餘人”

    蜀漢滅國時劉禪交出的蜀漢全國兵力總數是10.2萬人:

    “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在劍閣的姜維兵力是4-5萬人:

    “維等所統步騎四五萬人”

    因此,諸葛亮北伐時,最高不會超過7萬人。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軍分為3部分:

    1、佯攻關中的趙雲軍,至少1-2萬人;

    2、諸葛亮派遣去接收南安、天水、隴西等郡的兵力,至少要2-3萬人;

    3、因此估計馬謖軍兵力為2-4萬人。

    2-4萬人的馬謖軍,要面對5萬張郃軍,可以說馬謖在兵力上完全佔據劣勢。如果保守的估計諸葛亮大軍總人數是5萬,趙雲軍1萬、接收郡縣軍1萬,馬謖最多也只有3萬人。

    因此,馬謖軍合理估計人數是2-3萬人。在數量上就低於張郃的5萬。

    從兵力上,馬謖不敢和張郃硬拼,因此馬謖就上山,意圖用山嶺的地理優勢來填補自己的兵力劣勢。

    王平的當道駐紮策略是可以,但即便阻擋得住張郃軍的進攻,傷亡也非常的大。2-3萬人,基本上就是蜀漢軍防守雍州和涼州的全部兵力,如果戰死太多,諸葛亮就算成功接收天水三郡,也無力守得住。

    蜀漢當時面臨的情況是:若蜀漢佔據了雍州和涼州,漢中必然空虛,必然會被曹魏攻打而失去漢中。

    出於減少戰損考慮,馬謖意圖佔據地利的優勢,彌補自己的兵力劣勢,而上山防守,儘可能為蜀漢保留防禦雍涼二州的兵力,並沒有大錯。

    阻止曹魏軍進入隴西援救的目標

    從目標上看,馬謖的目標不是為了擊敗張郃軍,而是阻止張郃進入隴西平叛。馬謖上山,表面上是給張郃讓路,但不管是張郃,還是誰,都不敢無視山上的馬謖軍兒大搖大擺的過去——這相當於把自己的後勤運輸讓給馬謖截斷。

    馬謖的推斷是:馬謖在山上駐紮,威脅張郃可能暴露的後勤供應線;張郃在平地的路上,但不敢過去,兩軍只能對峙。如此一來,馬謖阻止張郃進入隴西的目標就可以實現。

    在馬謖駐紮山上和張郃對峙的想法,其實就是劉備在斬殺夏侯淵後和曹操對峙迫使曹操放棄漢中的做法是一致的。

    對手問題

    如果馬謖的對手不是善於臨機應變、善於利用地形的張郃,街亭之戰將會按照馬謖的想法以雙方對峙進行,直到諸葛亮完全接收隴西而以曹魏軍退軍而結束。

    街亭之戰的勝敗,關鍵在於對手。就和長平之戰一樣,如果趙括的對手不是白起而是王齕,以白起長平之戰伏擊趙軍慘勝的結果來看,趙括擊敗王齕秦軍可能性很大。

    只有張郃這樣善於應變和利用地形的人,才想得到斷水的方式去擊敗馬謖,其他人不會想到,就只能進行雙方對峙。

    總結

    馬謖駐守山上策略,或者王平固守當道,誰對誰錯,並非機械的答案。王平當道固守,就算成功,蜀漢軍也剩不下幾個,即便能夠奪取雍涼之地,防守的兵力從哪裡來?何況還要面對漢中和巴蜀空虛急需防守的問題。

    就算諸葛亮成功奪取雍涼之地,若曹魏攻取漢中,東吳西攻巴蜀,諸葛亮是放棄雍涼之地而回防漢中巴蜀,還是放棄巴蜀漢中呢?

    根本的事實擺在那裡:

    蜀漢沒有足夠的兵力,讓蜀漢可以吞下整個雍涼之地。

    街亭之戰就算馬謖或者其他人擊敗張郃,諸葛亮也無力防守雍涼之地,還是會丟。

    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只有蠶食策略才是上策,諸葛亮的鯨吞策略是錯誤的。

  • 11 # mkszhyzh

    如果有足夠的糧食和水源或者保護好糧食和水源的通道,這個辦法是非常可行的,如果敵人偷襲這通道,那可以對敵人進行殲滅性的打擊

    敵人從哪裡可以像這條通道進攻,那裡可以預先設下埋伏。可惜碼數同志沒有這種先見之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愛惜生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個說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