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聊紫水晶
-
2 # 夜航船水手
個人意見,拋磚引玉,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既然是劉邦封功臣,首先得看劉邦的意見。
2、將二人的主要履歷做比較。
3、看看老百姓的心聲。
現在按照上面三個方面展開:
一、劉邦的意見。劉邦對蕭何的評價: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打獵時,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指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獵人。而今大家僅能捉到野獸而已,功勞不過象獵狗。至於象蕭何,發現野獸蹤跡,指明獵取目標,功勞如同獵人。再說諸位只是個人追隨我,多的不過一家兩三個人。而蕭何讓自己本族裡的幾十人都來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能忘懷的。劉邦對曹參評價:劉邦臨死前,答覆呂后,蕭相國死後曹參可繼任相國職位。
從記載中發現劉邦內心中,蕭何比曹參要重。
二、蕭、曹主要履歷起事之前:二人都與劉邦交往深厚,都是劉邦上司,三人中蕭何職級最高。
劉邦為平民時,蕭何多次在吏事上袒護高祖。劉邦作了亭長,蕭何又常幫助他。劉邦到咸陽服役,小吏們都出錢三百為高祖送行,只有蕭何出了五百錢。
可以看作蕭何勝出。
起義至打進關中前:
二人都擁立劉邦當帶頭人。
曹參跟隨劉邦屢立戰功,蕭何未有大事記載。
此時曹參勝出。
反秦成功至漢中期間:
關於蕭何的記載:
劉邦領兵向西進入咸陽,眾將領都爭先恐後地奔往秦朝貯藏金帛財物的府庫瓜分財寶,唯獨蕭何率先入宮取秦朝丞相府的地理圖冊、文書、戶籍簿等檔案收藏起來,劉邦藉此全面瞭解了天下的山川要塞、戶口的多少及財力物力強弱的分佈。項羽把劉邦封到漢中為漢王,漢王很生氣,要策劃攻打項羽。周勃、灌嬰、樊啥都鼓勵漢王,蕭何勸諫說: “雖 然在漢中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嗎?”漢王說:“怎麼就會死呢?”蕭何說:“現在兵士不如 人家多,百戰百敗,除了死還能怎樣? 《周書》說‘天給予卻不去接受,反會遭受其害,。俗語 說‘天漢’,以漢配天,名稱非常美好。能夠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卻在萬乘諸侯之上伸張其志的,是商湯、武王。為臣希望大王在漠中稱王,休養百姓,招致賢才,收用巴蜀的財力,回軍平定三秦,就可以謀取天下了。”漢王說:“好。” 於是去封國即位,任命蕭何為丞相。舉薦韓信為大將軍。曹參未有表現。
楚漢相爭階段:
關於蕭何的描述:侍衛太子,制定法令規約,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 邑,經常上奏,皇上許可的就去執行。如果來不及上奏,就按適宜的方式施行,皇上回來後再告 訴皇上。計算戶口轉運糧餉供給軍需,漢王多次喪師逃跑,蕭何經常徵發關中兵士以補充。
關於曹參的功績:隨劉邦進關中定三秦。隨韓信滅魏,活捉了魏王豹;奪取了平陽,捕得魏王的母親、妻子、兒女,全部平定魏地,共得五十二座城邑。擊敗並斬殺趙國的相國。跟隨韓信滅齊,擊敗楚援軍龍且,平定了齊國,總共得到七十餘縣。
此時二人功績不易比較,但是,曹參立戰功雖多,不是軍事方面最高長官。
這些大概就是封功臣之前二人的主要履歷對比,可以看出來,曹參立的功都是容易直接衡量的,而蕭何所立功績大多難以直接衡量,但是影響非常深遠。
三、人民聲音封功前,武將支援曹參首功的多,關於百姓對二人功績評述的資料不多,時間往後延長一些,等曹參繼任相國之後。百姓歌曰:“蕭何為法,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
綜合來看,蕭何是要勝出曹參,尤其是封功之時,正是治國剛剛全面鋪開的時間點,此後由打天下轉向坐天下,立蕭何首功,表明皇帝的態度。
另外,雖然蕭何是首功,但是封地不如曹參多。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首先得弄清這個功勞是什麼功勞?
漢初三傑:韓信是軍事功勞,張良是謀略功勞,蕭何是內政功勞,漢初所有的功臣沒有比這三個人的功勞更大。
再看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人,是衝鋒陷陣,一個首級、一座城池,在戰場上打出來的,是負責具體的執行,是軍功,那麼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的功勞是能夠以具體的數字來細化的,比如說斬了多少個首級,殺了敵方什麼職位的將領,攻了多少座城池,記得清清楚楚,以這些數字來論功行賞。
曹參的功勞是:打下2個諸侯國,120個縣,俘虜了2個諸侯王,3個諸侯國相,6個將軍,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那麼蕭何的內政功勞能計算嗎?無法計算,蕭何具體功勞是什麼呢?
簡單的說,就是四個字:足兵足糧。
蕭何的功勞是無法用數字統計的,而且蕭何所起的作用,是曹參這些人無法替代的。
劉邦在前線打仗,蕭何在後方提供兵員、糧草、武器、補給等,兵馬未行,糧草先行,沒有後方蕭何提供的兵馬糧草,前方的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人連打仗的機會都沒有,而且劉邦在多次作戰過程中,打成光桿司令,全靠蕭何在後方不斷的輸血,劉邦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起死回生,如果你是劉邦,經歷了好幾次打仗打成光桿司令,手下連一個兵都沒有的地步,你可以想像一下,那個時候蕭何提供的兵員和糧草有多重要,說的不好聽一點,如果沒有蕭何提供的兵員和糧草,劉邦能東山再起嗎?可能一次就被打敗了,再也翻不了身,那麼哪有劉邦的勝利,可以說,在這個方面,蕭何絕對是首功。
正因為劉邦有這樣的經歷,深深的體會到那種雪中送炭的滋味,才覺得蕭何的功勞是無可替代的,是排名第一的。
蕭何除了提供兵員和糧草,還要負責管理劉邦的大後方,包括關中、巴蜀、漢中等廣大的地區,這些地區可就是原來秦國的範圍,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管理這樣的一個王國就是蕭何的內政之功,蕭何等於是說是劉邦家裡的大總管,管理家裡的一切事物,劉邦在前線打仗,家裡的事需要劉邦操心,全靠蕭何管理的井井有條,穩定有序,對於前線的劉邦是莫大的支援之功,換了曹參行不?顯然不行,從這個方面說,蕭何也是首功。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劉邦排功臣名次時,天下已經統一,劉邦的政權將會由打天下過渡到治天下,那麼對於這麼一大幫有軍功的功臣來說,治天下顯然不是他們的特長,打下天才是,到了治天下階段,劉邦就不需要有太多軍功的功臣,劉邦刻意抬高蕭何的功勞,目的就是抬高治天下的作用,抬高蕭何的地位,有利於蕭何的治理,想想如果治天下過程中,一大幫有著軍功的大臣,居功自傲,你怎麼管?
從這個方面說,蕭何也是首功。
-
4 # 涼生小七
謝謝邀請。劉邦奪天下走的是偏門。他只是平民出身,對於功過不一定有帝王看待臣子的視角。如果你換個角度思考。國家初定,最需要的是什麼?合格的相,其實就在給蕭何鋪路。如果曹參是首功,相是蕭何,多彆扭啊。有一點也要注意,劉邦是個多疑的人,在楚漢戰爭中,關中整個都給蕭何打理,他又很愛民,有民心。如果把函谷關守了,那就是人家蕭何的地盤。但蕭何並沒有,還把自己家族的人都送到前線打仗。劉邦對蕭何是徹底放心的。至於曹參嘛,不敢妄言。
-
5 # 國史記聞
事情的經過在《史記·蕭相國世家》中寫得很清楚。劉邦在消滅項羽之後對天下功臣論功行賞,他本意就是想把蕭何列為第一功臣,所以先把他封為酇侯,並且給了大量的封地。如此一來,很多武將不願意了——我們披堅執銳,刀頭舔血,大部分城池都是我們冒著生命危險攻下來的,憑什麼讓一個坐辦公室的排在我們前邊?人家曹參追隨你這麼多年,戰爭中立功無數,受傷無數,應該是第一功臣。
而劉邦則做了一個比喻,他說:“就像打獵時一樣,追逐並捕獲狡兔的是狗,但是給狗指明追捕方向的卻是人。所以,你們是‘功狗’,蕭何是‘功人’。另外,你們跟著我打天下,頂多帶著兩三個親戚朋友,人家蕭何是賭上了全家數十口人的姓名,好意思和人家比?”
關內侯鄂君很明白劉邦的意思,於是繼續上言:“陛下爭奪天下之時,打的敗仗太多了,甚至多次都差點被俘虜,然而每次都能夠東山再起的關鍵原因就是蕭何他始終固守著根據地關中地區啊,如果他是個勢利小人,那麼陛下失敗一次就無處安身了。所以,蕭何立的不是普通的功勞,是萬世之功!而曹參這樣的武將,在風起雲湧的時代一抓一大把,所以,曹參立的乃是一時之功。”
最終,蕭何被列為第一功臣,排在了曹參之前。但是鄂君說得其實有點誇張了,在劉邦起義過程中,曹參真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武將嗎?人家後來也當了丞相,並且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所以也不能說他的能力在蕭何之下,他應該算是後起之秀吧!
-
6 # 趙先森sir
因為劉邦需要一個丞相,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劉邦想要蕭何做丞相,現在天下已定,君臣名分已定,看看我老劉現在在你們這些老弟兄,面前看看說話還能不能有用,看看哪個來反對的。
-
7 # 夢野豔齊
豔齊說正史:劉邦在大封功臣時,之所以讓蕭何位居前列,而把大家都看好的曹參排在第二名,關鍵在於,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時,曾屢戰屢敗,虧了蕭何鎮守關中,遣兵補缺,輸糧濟困,才得以轉危為安。像彭城一戰,劉邦幾乎全軍覆滅,他當時只是帶著十幾個隨從逃脫,如果不是蕭何及時調集老弱兵丁前來增援,劉邦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再無翻牌的機會。
而曹參雖有戰績,但與之相比,則在輕重上有所差異。用關內侯鄂千秋的話說,那是:少了曹參,漢尚可存;失一蕭何,漢必無成。
秦朝末年,在沛縣時,蕭何和曹參都是同時追隨劉邦起事。但後來,兩人由於分工的不同,側重點便有了區別。蕭何一直鎮守劉邦的大後方關中,負責向前方提供兵丁糧草,而曹參則一直在攻城掠地擒王斬將上發揮作用。
論軍功,蕭何比不上曹參。曹參曾滅二國攻下123個縣城,且披甲執銳,每每在戰事的關鍵時刻身先士卒,身上受傷70餘處。但對於大漢江山,少了這123個縣城,大漢還可存在,但沒了蕭何鎮守的關中,大漢也就沒有了基本的依託。
蕭何的功績還在於,月下追回韓信,使劉邦手下多了一名用兵奇才;在秦法六律的基礎上,完成了《九章律》,使治國有了可依之法;開放秦朝的皇家園林,讓百姓耕種,增加了國家的創收渠道。
這些,則是曹參無法做到的。曹參的功績大都集中在他個人能力的發揮上,成就於區域性。蕭何的作用則更具有全面性,他是從不同方位奠定了國家創立的基礎,而曹參則屬於在基礎之上錦上添花。因此,蕭何名列第一,更符合邏輯。
而曹參從內心裡,也是十分佩服蕭何的。多少年之後,曹參繼蕭何之位為相,一次,惠帝在詢問他最近都做了哪些工作時,曹參說:我比不上我的前任蕭何,我只要下邊的人按照蕭何制定好的方針政策去做就是了。這也就留下了後世廣為傳頌的蕭規曹隨這句成語。
-
8 # 我是趙帥鍋
公元前201年,劉邦借偽遊雲夢將韓信俘虜回來後,正式對文武百官進行論功行賞,當時眾功臣中呼聲最高的人正是曹參,據史書上記載,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表面上看,劉邦是把這些將領比作打獵的狗,而把蕭何比作狗後面的主人,是以此來突出蕭何的貢獻。但事實上,劉邦的這番比喻,實際上是在說他自己,因為他才是真正的主人,蕭何其實也不過是一條功狗,真正的功人,就他劉邦!
劉邦這番話的意思,其實是告訴這些功臣,狗永遠也是狗,狗雖然奮戰在第一線,但是真正的功勞,永遠是屬於人的。獵狗辛苦,也很危險。但是,你們誰見過,獵人會和獵狗平分獵物?更有誰見過,獵狗能夠和獵人討價還價?所以,我劉邦想如何分配獵物,絕不是你們能夠干涉的。
但問題是,等到劉邦奪取天下後,劉邦的兒子、弟弟、侄子,即使幼兒園還沒有畢業,一封就是幾十個縣,對於許多功臣而言,很多人連一個縣也得不到,有的乾脆幾個村也得不到。
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功臣自然不服氣,他們於是就聯合將曹參推了出來,因為憑藉曹參的軍功,是完全有資格分封幾十個縣的,而一旦曹參能夠分封,其他人起碼也可以分封一兩個縣或者幾個村。
對於功臣們的心思,劉邦自然很清楚,但問題,劉邦顯然不可能把天下再分封出去,所以他把蕭何給抬出來,用蕭何壓著曹參。最後位列第一的蕭何都沒有分封土地,只是拿了個食邑萬戶的爵位,享受著高工資而已,那位列第二的曹參自然更沒有資格分封土地,甚至連工資也要比蕭何低才行, 所以就食邑八千戶。至於其他人,就更沒有資格了。
從這某種意義上,劉邦確實很對不起這些功臣。但問題是,那幾位裂土封王的功臣,最後都沒有好下場;而這些沒有分封土地的人,卻都是善終的,並且還在政府部門擔任各種重要職務,擁有一定的權力,坐享榮華富貴。
-
9 # 鐵錘文史
在中國的開國帝王中,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非常有特點的兩個,他們都沒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但是在長期的軍事和政治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生長出令人歎為觀止的政治智慧。
劉邦對曹參和蕭何的政治安排,就是集中體現劉邦政治智慧的經典案例。
劉邦奪天下之後論功行賞,軍事將領紛紛推舉曹參,認為他的軍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是劉邦卻持有不同意見,要把不曾在沙場立功,一直在後方搞後勤保障的蕭何列為第一。這場爭功的拉鋸戰持續了一年多,最後還是劉邦一錘定音:蕭何功勞最多,食邑最多,封酇侯。
當時眾位將領對劉邦的這種安排是非常不滿的,他們認為曹參身經百戰,攻城略地無數,身上留下七十多處傷疤,絕對的開國功臣啊;蕭何呢,“徒持文墨議論”憑什麼騎在各位沙場賣命的武將頭頂上呢?
最後是善於揣摩領導意見的關內侯鄂君給了劉邦下臺階:
“群臣議 皆誤 。 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 , 此特一時之 事。 … … 蕭何常從關中遣 軍補其處 , 非上所詔令 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 。 … … 軍無現糧 , 蕭何轉漕關 中給食不乏 。 陛下雖數亡 山東 , 蕭何常全關 中以待 陛下, 此萬世之功 。”並提議 : “蕭何第一 , 曹參第二 。”劉邦聽聞此言如獲至寶,只說了一個字:
善!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力排眾議把蕭何推到功勞簿的第一排呢?
答案很簡單:
劉邦要為自己死後的漢朝政局,提前布子謀篇。
劉邦在戰爭中,前胸中過一箭,自己知道時日無多,這個時候,必須要為死後漢朝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政治格局做好妥當的安排。
所以,論功,只是第一步。
為什麼要把蕭何論為首功呢?
因為首功給了蕭何,才能名正言順的讓蕭何當丞相!丞相乃是所有官員的首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角色,太重要了。歷朝歷代,君權和相權之爭,都是極其激烈的。
劉邦為什麼要選毫無軍功,進入暮年的蕭何當丞相呢?
分析下來,至少有下面幾個因素。
第一,蕭何和劉邦交情極其深厚。當年劉邦還沒有成事的時候,蕭何就多次“以吏事護高祖”,“高祖以吏徭咸陽 , 吏 皆送奉錢三 , 何 獨以五”,按照當時官場的潛規則,每人送劉邦三個月薪水就夠意思了,只有蕭何,送給了劉邦五個月薪水。這份情誼不簡單啊。
第二,蕭何和呂后關係好。劉邦自己很清楚,自己死後,劉盈性格柔弱,將來掌握實權的肯定是性格剛烈的呂雉。女人心海底針,女人掌權是很難合作的。作為大臣的首腦,加入丞相和呂后的關係不融洽,後面的政治生態一定是亂七八糟。找蕭何這樣的老實人,就要安全的多。而且蕭何是文臣,不是武將,和呂后即使發生矛盾,也不至於掏槍把這個女人給做掉。
第三,蕭何的歲數已經很老了,在丞相的位子上面幹不了多久。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在朝廷內外培養自己的勢力,而且蕭何家族幾十人都參與了劉邦的軍事集團,實踐證明蕭何家裡面沒有成大器的親人,不可能將來染指大寶。
第四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蕭何有著超出其他功臣的執政能力!當年楚軍入咸陽,大家都忙著搶奪金銀財寶,唯有蕭何第一時間把秦朝的執政典籍法律文書儲存搶救了下來,為後來的執政保留了寶貴的政治財富,也顯示出蕭何高人一等的先見之明。後來啊蕭何在後方的卓越貢獻,也證明蕭何是一個可堪大用的人才。
以上,是從具體人事安排上的分析。
下面,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點,就是
重用蕭何,對於天下官員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宣示。重用文官蕭何,就是昭告天下官員,漢朝的軍事佔領時代已經結束,和平建設時期已經來臨。國家的政治中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今後,國家建設將成為重中之重。
看完鐵錘的分析,各位有沒有覺得:
劉邦果然打得一手鐵算盤!
-
10 # 文史漫讀
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
楚漢爭霸結束後,天下初定,劉邦論功行賞,經過審慎評估和內部詳細的分封工作,期待已久的功臣分封終於揭曉。功臣的第一名,竟然是從不帶兵作戰,負責關中、漢中內部經營的蕭何。諸多軍事將領感到不公平,紛紛表示:“臣等披堅執銳,在前線拼戰,多者百餘戰,小者也有數10回合,犧牲血汗,才搏得功勞。蕭何未曾有汗馬之勞,只負責執筆的文書工作,功勞卻反而在我們之上,我們無法理解陛下的想法!”
劉邦舉例解釋道:“諸位都懂得打獵嗎?以打獵來比喻吧!狩獵的時候,追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但指揮獵狗,使之能有效抓到獵物的卻是獵人吧!如今各將領的功勞,有如獵狗。至於蕭何,他在幕後指揮並提供補給,讓諸將能有效建立功勞,便有如獵人啊!所以你們只是功狗,蕭何則是功人,功狗的功勞大,還是功人的功勞大呢?”劉邦一席話,群臣無言以對,不得不承認蕭何的功勞。
分封完爵位及食邑以後,接下來是評定“元功”,如同現代的記功嘉獎。大部分將領認為晉封時曹參食邑最多,理應排行第一,因而均表示:“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餘傷,攻城掠地,計功簿上功勞最多,理應排行第一。”
此時,關內侯鄂千秋發表了不一樣的看法,主張蕭何排行第一,鄂千秋說:“曹參雖有野戰攻城掠地的功勞,但這一切只能算一時的功勞。蕭何的功勞,卻是長期的,影響上自然更大於曹參。想想看,陛下和楚軍相峙五年之久,損傷無數軍隊,有幾次甚至被打的幾近潰散,蕭何卻源源不斷的由關中為陛下補充軍力,經常達到數萬之眾,因此,我們能重振軍威,屢敗屢戰。有好幾次陛下糧食斷絕,全軍處飢餓狀態,有崩潰的危險,蕭何立刻由關中轉運糧食,永不休止的提供,保持我們的戰鬥力。
陛下數次敗亡于山東(指中原)地區,蕭何卻以全關中為陛下作後盾,此乃萬世之功也。今日,即使沒有曹參數百次的功勞,漢軍仍然可以擊敗楚軍,但沒有蕭何,情況可能完全不一樣了,怎麼可以拿曹參的一時之功,和蕭何的萬世之功相比呢?依照臣下的意見,蕭何第一,曹參次之。”劉邦非常讚許鄂千秋的看法。於是把蕭何之元功排行第一,特賜以可帶劍上殿、入朝不必跪拜的特殊尊崇。
蕭何作為文臣,作為劉邦的大總管,一直留守關中,經營大後方,未參與前線戰事,他對戰局的影響力是透過劉邦發揮出來的,參與作戰的官兵很難感覺他的重要性,劉邦確認蕭何的重要性,也是宣告天下,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天下太平以後,國家的中心要轉移了,文官的經營功能更值得重視,只有文官功能被肯定,制度也才能發揮其效率,劉邦確立蕭何首功,主要目的也在於此。
回覆列表
劉邦奪得天下,論功分封列候,剖符為憑,受封者爵位世代相傳而不絕斷。為什麼所有人都說曹參應排第一。
看功勞薄記載,曹參攻下兩個諸候國,一百二十個縣,俘獲兩個諸候王,三個諸候承相,六個將軍,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按此曹參果然第一,也有一部分支援蕭何的,鄂秋進言,曹參攻城略地都是一時之功,楚漢滎陽時陣數年,軍中無糧,蕭何解了燃眉之急,蕭何常全關中待陛下,此萬世之功。
精明的劉邦才弄出蕭何是功是功人,打仗的那些是功狗的說法。
劉邦把蕭何封了酇候,也是開國第一候,曹參封為平陽侯屈居第二,但是劉邦還是留了一小手,蕭何領八千戶作為食邑,而曹參領了一萬零六百三十戶。首先成了萬戶候!
兩人一文一武,因此事互生嫌隙,也是劉邦用人的一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