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師八卦鏡
-
2 # 單面二哥
孩子是頑強的!其實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是一個強者,他能來到這個世界就足以證明他的優秀,她的獨一無二。
誰也不願意在自己孩子頭上戴上緊箍咒,他的潛能就這樣被禁錮。
起跑線,不正是家長們努力的無形中為孩子們套上他們的緊箍咒嗎?
假如你的生活很優越,你會說我的孩子起始點就比別人高,對不對?沒錯,咱們可以給孩子想要的,想吃的,想玩的,可以進最好的學堂。但您想過沒有,這都是您給他的,並不是他意願的生活。你只需要對待小樹苗一樣修剪,施肥,他一樣會是參天大樹。
假如你的生活和我一樣,給不了孩子最好的,你會說我的孩子起點低,就否認了他的聰明,可愛嗎,不會。無論,我們能給他們多少,都僅僅只是我們這一代,奮鬥的結果,並不是孩子們的起點,他們真正的起點是,他們自己對世界認識和接受的開始。
-
3 # 雲水謠Q
孩子能在這個世界上,與他人,與自己,和諧相處,能獨立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自我的價值,就是成功的。
何為輸贏?個人認為一談到輸贏,就會有比較。那麼到底是誰在比較呢?是家長!
在哪個國度出生,在哪家醫院出生,喝什麼牌子的奶粉,用什麼牌子的紙尿褲......上什麼學校,報什麼興趣班......在這過程中,有多少是孩子主觀選擇的?有多少是父母代辦的?等孩子再大些時,分數會被提到至高的位置,孩子考了99分,家長會問剩下的那一分丟在了哪裡?
孩子被家長趕著一步步成長,家長成了孩子的貴人,孩子成了家長之間一決高下的棋子。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孩子到底贏了什麼?又輸了什麼?
為什麼現在很多“成功人士”有著不為人知的不快樂,抑鬱症患者比比皆是。
說到底,比孩子更在意輸贏的是家長,給孩子定義輸贏的也是家長,覺得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的也是家長!
我個人覺得,做為家長,如果我們能放下比較,幫助孩子認識世界而不僅僅為了高分,幫助孩子學會處理他人與自己,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能發現自己的特長並將其發揮出來,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小的時候,多一些陪伴,比多一些玩具重要;孩子大的時候,多一些尊重,少一些限制更重要。
如果自己加班回不到家,給孩子說對不起,比告訴他“我都是為了給你賺錢”更能讓人接受;當孩子疲於奮鬥時,告訴孩子他還有家人支援,比刺激他“這是你唯一出路”更能激勵他!
做為父母,真正要關注的是和孩子間親密關係的建立,建立起了和諧的親密關係,才能助力孩子積極向上,實現自我價值!
-
4 # 股市蝦談
雖然我們大多普通人的孩子一出生就輸了,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
但是我覺得一點關係都沒有:
1、首先輸在起跑線,彎道超車、後來居上的人太多了。
2、對於自己的孩子並沒有那麼高的要求,一定要出人頭地、一定要怎麼怎麼樣。
3、這個世界上人比人可就氣死人,孩子們掙的錢夠自己花、過得開心我就心滿意足了,在這個基礎上能跑多遠算多遠、能飛多高算多高,過個普普通通的人其實也挺好的。
-
5 # 星茉蘭
這樣的話真的讓廣大的普通家長都覺得特別對不起自己的孩子,沒讓他出生就含著金湯匙,我們是不是也要埋怨自己的父母,為啥他們不是有錢人呢?
孩子一出生就是白紙,接觸最早的只能是自己的父母,說家長是孩子的起跑線這點是沒有錯的,但輸倒未必!
我們這有一個農婦,育有兩子,他們鄰居也是兩個兒子!在農村兒子多也是一件讓人即高興又發愁的事!鄰居家庭條件要好一些,雖在農村,但開著個小賣部還要一個磨麵坊,男人是個電工,十里八村都知道他!農婦的男人是殘疾人,家境勉強餬口!
農婦很要強,要吃飯的人那麼多,幫到忙的沒有幾個,起早貪黑忙田地裡的活,農閒時還作小生意,一輛破腳踏車帶著豆腐豆芽挨村叫賣!兩孩子也很乖,小沒有力氣,就幫做飯洗衣餵豬餵雞。男人雖然不能幫什麼忙,認得字,一本唐詩三百首就是他們唯一的娛樂!
大兒子上高中,家裡真的撐不下去,小兒子主動輟學,先跟著母親下鄉賣水果,腳踏車裝的太少 換了一輛二手三輪,娘倆還真掙不少錢!
有人南方打工,小兒子也要去,都說那邊可以掙的更多!大兒子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的那一年,父親去世了,小兒子把老媽接到南方,在那邊也擺個小攤,彼此有個照應!
大兒子畢業之後也去了南方,順利找到工作,娶了媳婦。弟弟原來在工廠流水線上,後看呆的地方人流量大,租個小店面賣家鄉小吃!母親不擺攤過來幫忙!那些年形勢真的很好,沒幾年,把家裡的房子拆掉,蓋個一棟三層小樓,還在縣城買了房。本來要買兩套,大兒子不要,人家已經在南方有房子,回老家不太可能!
他們鄰居家的那兩個,都混個初中畢業!一個要了小賣鋪,一個要了磨坊!為分配不均而大打出手,鄰居夫婦淚都快哭幹了!
起點有不同,人更是不同,拼一拼就不會輸掉!
-
6 # 健康生活經營人
有人說:“家長是孩子的起跑線,大多普通人的孩子一出生就輸了”,對此我認為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確。
第一:就拿美國最著名的私立大學來說,美國最頂尖的大學是私立大學,而私立大學的經費來源是學費和校友的捐贈,以及對這些捎款的投資運作。因此如果不是學霸,要進入這些頂尖的大學學習,就需要孩子的家長給這些學校捎款,並且是鉅額捐贈。這樣的例子相信華人都不陌生,xx某給××大學捐款多少千萬美元。雖然表面上沒明說,但看後續的事情就會發現,鉅額捐款是孩子入學的敲門磚。
而國內的一些私立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不僅學費昂貴,是一般的工薪階層不能承受的,但其教學質量確實要優於許多公立學校,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不惜花費昂貴的學費讓他們的孩子入讀私立學校的原因。
第二:可見“家長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為什麼又不是完全正確的?就拿我們國家的社會各階層來說吧。由於我們國家的社會制度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制度就是要保證各階層能夠順利流動,不能固化或僵化各個階層,那麼採取的是什麼方法呢?答案是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能夠有效的打破階層固化,只要你足夠優秀,足夠努力,足夠刻苦,既使是最貧窮的人家,你也可以透過高考來改變命運,實現人生的目標。
有人說,“知識改變命運,高考改變命運”是不太正確的,但我認為,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是正確的,雖然對“能力重要還是知識重要”還有一定爭論,但是如果沒有知識,沒有高文憑,就不可能進入頂級的科研機構,拿著超過普通人成百上千倍的薪資,過著普通人難以企及的生活。
第三:對於娛樂圈的“紀委書記”王思聰來說,他的起點和普通人能比麼。如他可以拿6個億賺60億,而普通人拿60元賺6萬元,起點不同,輸贏早就確定了。總之,“家長是孩子的起跑線,大多普通人的孩子一出生就輸了”,有一定道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因為在現今中國社會,只要肯努力,雖然有可能一出生就輸了,但是還是可以改變的。 要改變命運,先要改變心態。無論在哪裡,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命運。人的命運不是由別人決定的,也不是由上天決定的,而是自己決定的。若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最重要的是要改變心態,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才會執行好的遭遇,命運也就改變了。 要想改變命運,就不要在意別人的評說,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生活就是為自己而活,沒必要活給別人看,徹底放棄攀比的心理和思想,只要走好自己的路,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心態,千萬不要有過多的抱怨,那樣會讓自己的心更累。心態決定命運,不管身在何處,都不能迷失自己。要記住無論什麼人都壓不垮你的,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要改變命運,就要 學會養成樂觀的習慣,樂觀是心胸寬宏的展現 ,樂觀是生理健康的目標,樂觀是人與人來往的基礎,樂觀是吸收知識的來源,樂觀是事業成功的保障,樂觀是避免失敗的法寶。要改變命運,就要養成一個好習慣,只要經常做,就能養成好習慣。如果一旦形成習慣,它就能控制我們。我們既然有能力養成習慣,當然我們也有能力改掉習慣。如果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找一個和它型別相近的好習慣,去替代它。對於新的好習慣不要心急,要科學制定,用固定時間點去完成它,學著激勵自己,只要每天都有進步就行了,儘量堅持,就能改掉壞習慣。 -
7 # 周大眾
這話對了一大半。
家長是孩子的起跑線,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一心撲在家庭的家長,就會對孩子呵護備至,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娛樂,都有家長陪同和參與,孩子和家長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言傳身教之間,孩子會具備家長身上的某些品質。
如果,家長一心撲在事業上,把孩子託付給祖輩,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紐帶只存在於血脈之中,這個孩子的性格品質特點,肯定與自己的父母不同,而與祖輩的性格品質趨同。
如果家長不爭氣,只顧自己玩樂,而把孩子託付給祖輩,孩子的性格、品質、心理都會出現未知的變數。
這是我理解的起跑線 。
如果從金錢權利,才氣名氣等方面來考慮,當然存在現實的不同。孩子出生在貧民的家庭,與出生在藝術家、作家的家庭,受到的特定氛圍的薰陶,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孩子出生在富豪之間,出生在權貴之家,如果父母三觀正確,教育方式得當,孩子比較容易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出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也就沒有辦法了……
普通孩子一出生,就輸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難道,家裡沒有幾百上千萬的人民幣,就是輸家?
難道,家裡沒有能力透過關係安排孩子的未來,就輸了?
難道,讀不起貴族學校就是輸了?
提這種問題的人,眼睛是盯著虛妄的東西的,活著肯定很累!
讓自己贏的方式很多,活在愛的氛圍裡,就是人生大贏家!
活出從容、淡定,慢慢享受生活,就是大贏家!
兒孫繞膝,含飴弄孫,也是人生贏家。
夫妻攜手看黃昏,夫妻對問粥可溫?也是贏家。
人生不要比財富,比權利,比地位,比名氣……
比一比,誰能睡得安穩……
-
8 # 樂媽的教育心理學
關於這個問題,樂媽覺得,主要看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孩子的培養並不是有錢就贏的!
一、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確實佔盡了資源,在教育投入上,甩我們普通孩子幾百光年,可是教育拼的不是錢!
這些年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黃磊對女兒的培養。
很多人直呼,素質教育是拼爹的,路是用錢鋪出來的。
這種是我們普通人孩子沒法比的。
樂媽想說,那也就一個黃多多而已!
更多的名人二代是默默無聞的!甚至很多是坑爹敗家的,具體的例子就不用舉了,大家應該都知道。
所以,黃多多的優秀,首要原因不是因為她爹有錢,而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對頭,或者說適合她那個階層。
二、有錢的優勢是能為孩子鋪路,但是走不走還是得看孩子!富不過三代,這句老話已經道明這個道理。
天有不測風雲,去年,廣東某上市集團董事長出了事,公司股價直線跌停,董事長兒子,擔任某地區公司總經理,在新加坡跳樓自盡。
人是看一輩子的,教育是細水長流的,不可否認有錢人孩子起點是比我們高很多,可是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都是遵循一樣的成長規律,那些我們覺得很高階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是普通日常,孩子也會厭學,也會叛逆。
高的起點並不能代表他能走得比我們遠,甚至可能更容易摔倒。
三、跟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比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如果去跟落後山村沒錢讀書的孩子比,我們也是贏在起跑線!
可是事實是,教育不是這樣比的!
北大清華畢業生也有回家賣豬肉的,也有抑鬱自殺的。而商業巨頭李嘉誠也是一窮二白起家的。
教育真正的意義是,用我們現有的資源,儘可能給孩子最多的選擇,並且用最真誠的愛陪伴他成長成為一個有靈魂有血有肉的人。
假如我們沒有錢讓孩子學鋼琴,那就不學唄,沒錢讓孩子上國際雙語幼兒園,那就不上唄,難道這就會妨礙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難道我們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大家可以數數世界名人、要政,幾個學過鋼琴?幾個上過國際雙語幼兒園?
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靠的是不懈的努力和堅韌毅力,根本就不存在什麼起跑線之說,那都是培訓機構為賺錢而想出來的廣告語!
-
9 # 卓君小哥
“家長是孩子的起跑線,大多普通孩子一出生就輸了”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紀初,這句話可能會受到大多數人的抨擊,對此嗤之以鼻,因為此時湧現出一批“寒門貴子”,更多的人認為貧窮的孩子比有錢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有出息,因為他們更加懂得珍惜,會更加努力。
而在現在呢?從“寒門貴子”到“寒門難出貴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在九十年代末,國內經濟發展迅速,很多沒什麼學識的人抓住了機會,成為了傳說中的“暴發戶”,而因為他們自己本身限制了孩子的發展,但是經過十來年的沉澱,充實了自己,也對下一代的教育更加重視,這個時候,寒門如何比得起?他們手握的資源比你多得多,付無數的金錢教導孩子無數的學識,而寒門只能在學校進修,再怎麼聰慧的大腦仍是被甩在後面。
教育是我們能改變自己的唯一依賴,但是現在課外輔導,興趣班補習,超級記憶,思維導圖等課程的收費昂貴,有錢人家的孩子學了,而寒門並沒有資源去學,在學習方法上就落後了一步,這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只能感嘆無奈!
難道就這樣算了嗎?
方法自在人心!
-
10 # 空盡空緣
這個話題比較複雜,但我認為家長的確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個主要在於家庭教育,素質培養,獨立能力培養,判斷力培養,正確的三觀認知上,其他的都是後天努力得來,不過家庭條件佳的家庭對孩子以後得路程幫助也是非常大,讓孩子少走彎路,少受苦。這些取決於家長能力。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雖然看著很偏激,很容易引起大家的不平,但是我卻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實在,恰好今天早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看完之後心裡真的很不舒服也很五味雜陳。我簡略說一下大概內容
英國有一部《56UP》用56年來跟蹤記錄14個不同階層孩子的人生軌跡,呈現了英國社會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富人仍富窮者愈窮,只有教育改變命運——這是作者的總結。而中國從2009到2015年,導演鄭瓊花6年時間拍攝紀錄片《出·路》,她分別跟蹤拍攝了農村女孩馬百娟,小鎮青年徐佳,都市少女袁晗寒。
家境貧困的小鎮青年徐佳尚有家人支援,復讀三年考大學;山村女孩馬麗娟卻在未成年時便被嫁為人婦;家境優越的北京女孩袁晗寒,看似最為幸運,卻也面臨著人生的迷茫和價值的缺失,同樣要面臨出路的選擇。
中間的過程我就不贅述了。大略說一下三個孩子的人生軌跡吧。
農村女孩馬曉娟:
家境貧寒,父母一直不想讓她上學,上學要打工,不上學也要打工,為什麼要上學?這是他父親的原話,小學階段由於遇到了貴人“小學校長”而能堅持下來,但隨著時間推移,加之家裡為了擺脫老家的苦,用低保和大哥打工賺到的錢,終於在寧夏買了一處房,但是馬曉娟卻輟學了。因為家裡實在供不起了。馬曉娟只能去找工作,但是卻連一個工資1000多的酒店前臺都無法應聘,因為他不會電腦也沒有文憑,最終未成年的馬曉娟只能提前嫁人。
北京少女袁晗寒:
“一代搞製造,二代搞金融,三代搞藝術。”雖然不完全吻合,但粗線條地勾勒出了袁晗寒的家庭軌跡。
父親從事房地產,母親覺得她有藝術天分,鋼琴、舞蹈、美術班輪著上了一圈,袁晗寒最後選擇了美術。
馬百娟做夢才能去的北京高校,被17歲少女袁晗寒輕而易舉地放棄了。
在北京家中的鞦韆上,她晃盪著。她在央美附中留級一年後,仍舊有幾門課不及格。
一天媽媽告訴她,休學手續已經辦好。
要知道,央美附中,是全國學藝術的小孩,家中幾代人努力擠破頭也想進的。
17歲她用媽媽給的2萬塊錢,在方磚廠衚衕4號的小小酒吧,用媽媽的話說,2萬塊讓她去做一件可能打水漂的事就當是交學費了。”對於父母,愛好大過一切。
南鑼鼓巷的小酒吧沒開多久就倒閉了,2012年的袁晗寒,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就讀藝術方向的碩士。
全世界頂級學者藝術家來這裡講學、開講座,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資源,袁晗寒並不當一回事。
她說自己情緒不穩定,需要菸草、閒逛來消解,在閣樓上她自制捲菸,和媽媽影片。
2015年,從德國回來,袁晗寒去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實習。公司聚餐的時候,他們討論哪個vpn更好用。同年,她在北京註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像當初那個酒吧一樣,家裡人並沒有指望她事業成功,她自己喜歡就好。對袁晗寒來說,開公司,就像當年兩萬鋪租開個店一樣,試錯成本是很低的。她可以選擇學業,選擇職業,也可以選擇,隨時換個目標。
小鎮青年徐佳:
在袁晗寒和馬百娟之間的徐佳,像是這個國家的大多數。
2007年,親戚承包了一個山頭,一天午後,吃完飯的父親開著親戚的大卡車,連人帶車栽下山去。徐佳如今和媽媽、弟弟侷促在這間十幾平米的出租房,都是因為那次事故。
兩次高考失利,讓他對失敗已經有了恐懼,冒冷汗,手發抖握不住筆,面對鏡頭說起時,他仍是條件反射地眨眼、咽口水,最嚴重時,他想到過輕生。媽媽的想法很簡單,“即使是打工,也肯定是要文憑高的,不要低的。”
幸運降臨,徐佳考進了湖北工業大學。畢業後徐佳在網際網路上海投了簡歷,反饋寥寥。一個“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通知他去面試,他不敢怠慢,重金投資了正式的襯衫西裝皮鞋。
當年的富士康連環跳樓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些藉助大學文憑,從工廠流水線上逃脫的應屆生們,討論著富士康的心理諮詢師和二樓的防護網,心有餘悸。在小門臉攢在一起的數碼市場,他和同學們一手一個iphone出來。他說“自己以後有錢了,混好了,要買iPhone6。”
幾經輾轉,徐佳把自己“賣給“”了中電技術——工作難找,徐佳和他的同學們沒有太多選擇餘地,
完成了母親的心願,他沒有感覺鬆一口氣,反而有些心裡空落落的。“一下子把自己賣出去的感覺。一份工作,只是焦慮的開端。
直到2018年徐佳還在當初的電力公司工作。
大學、工作、結婚,這個農民工的孩子,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必須比別人走得更穩。
現如今,他在武漢有了房,有了車,終於在武漢站穩了腳跟,總算擠進了城市中產的隊伍,足以讓母親在村裡人面前挺直腰板。
雖然他奮鬥的終點,雖然還遠未到達袁晗寒的起點,但他紮紮實實是三個人中,唯一一個確實被讀書改變命運的人。
被問到階層的差距,徐佳說“我現在接受這種不公平的存在,但我會努力去改變。”
三個中國
在山村女孩身上,我們看到了封閉,絕望,失去自我。
在小鎮青年身上,我們看到了努力,拼搏,負重前行。
在都市女孩身上,我們看到了個性,瀟灑,無拘無束。
馬百娟,徐佳,袁晗寒,三個中國的縮影。
郭德綱講過他小時候的故事:“我小時候家裡窮,那時候在學校一下雨別的孩子就站在教室裡等傘,可我知道我家裡沒傘啊,所以我就頂著雨往家跑,沒傘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
在影片中,徐佳和馬百娟都是“沒傘的孩子”,不過與馬百娟相比,徐佳是幸運的,因為他還可以奔跑,而馬百娟,連跑的權利都沒有。
袁晗寒則是那個“有傘的孩子”,即使外面狂風暴雨,她的青春也依然悠閒瀟灑,閒庭散步,因為爸媽早已為她撐起一把大傘,她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歡的節奏慢慢走下去,嘗試不同的人生可能性。
比起英國的《56UP》,這部中國版,讓我看到更多的還是希望。家裡有傘的孩子,固然是幸運的,沒傘的孩子,也不用唏噓,畢竟我們大部分家庭,能給娃的大傘雖然沒有,小傘還是有的,努力一下,還能給娃多撐一把傘;娃呢,他只要不瘋不傻,只要願意努力奔跑,就算起點再低,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