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楚天雲平

    假如古人不要洗澡,一是缺水。二是古人穿戴比較繁瑣,穿脫衣服很不方便。三是氣溫比較低。以上三個條件適合古代的北方人,古代的南方人應該不會。

  • 2 # 大沙灣1209

    古人洗澡沒有愛與不愛這一說,和現在一樣根據個人習慣洗澡,但是受到條件限制,洗澡頻率沒有現代人高而已。

    古代普通百姓洗澡用水都是從井裡或者河裡打上來的,不像現在這麼方便。然後把打上來的水好扛回家,洗澡用水量要大一些,可能要扛好幾趟。扛回家後再把水倒入鍋中,開始燒水。準備洗澡用具比如木盆、木桶,再把燒好的熱水倒進去。這才完成了洗澡的準備工作。 古人在盆裡或桶裡洗完之後,一般不會立即穿衣服,還要站起來或者離開洗澡桶用水舀子舀邊上的熱水再澆一遍身子,把殘留的髒水衝乾淨,之後再用毛巾去擦。相對現在來說,古人洗澡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普通百姓洗澡都是用澡盆洗,但古代帝王們就奢侈多了,專門挖一個溫泉,然後在溫泉旁邊修建行宮,帶上妃嬪,住上一個月,一次洗個夠。比如秦始皇的驪山溫泉,再比如唐玄宗的華清池。

    在明代,就出現了洗澡堂子,叫“混堂”,是指三教九流、各階層都一起洗澡的意思,只要交錢就能進。揚州作為大運河交通樞紐的重要地區,其沐浴文化就是從那時興起的。揚州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這皮包水啊,就是說揚州人喜歡早上吃灌湯包,而這水包皮就是指晚上洗澡,洗澡儼然已經成為了揚州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3 # 新視界New

    可能現代人已經不會去糾結幾天要洗一次澡這個問題了,因為我們現在洗澡非常方便,一天兩次都沒問題。但是在古代似乎就不是這樣了,據說有古人一年只洗一次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一方面是當時社會文明程度還沒那麼高,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愛乾淨的,而且生活設施也不發達,有時候洗澡是一件很麻煩而且很奢侈的事情,水源在有些地方還是非常珍貴的。那洗澡問題古人究竟是如何解決的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說到古人洗澡,首先爭議的是古人到底洗不洗澡?不愛洗澡的最佳代言人是康熙皇帝的保姆蘇麻喇姑。蘇姑娘一年就洗一次澡,這與她早年生活在蒙古草原有關,畢竟草原上洗澡是件奢侈事。以至於蘇麻喇姑養成了不愛洗澡的習慣,即使住進紫禁城有了洗澡條件仍保持不洗本色。

    事實上,古代早期典籍中關於“沐浴”的記載,以及將自我清潔搞得極具儀式感,都是針對皇家貴族們的。老百姓洗澡並不普遍,主要是受制於生活條件。稍微動腦想想就明白了:洗澡首先要有水,還要有熱水,古代老百姓用水可不像現在居民使用自來水這麼方便,走個十里八方地去打井水或者河水,是很常見的。燒水還得使用燃料,常見的是柴禾或者牛糞,這些易耗品古人得來要費力氣,說到底還是資源太少。

    如果是冬天洗澡,對房間的取暖又有要求。萬一洗澡感冒了,在那個缺醫少藥且平均壽命不長的年代,洗澡洗掛了實在是不合算。這麼想想,還是別洗澡了吧。實在要除垢,最好是在天氣熱的時候下河洗浴,享受大自然的free饋贈。所以蜘蛛精們只有下河洗浴了。

    古代最有名的澡堂子當屬唐代的華清池。白居易在《長恨歌》裡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華清池是皇家御用湯苑,體現了皇家洗澡的高規格。楊貴妃在華清池的浴室叫“海棠湯”,是唐明皇送給愛妻的禮物。這是一個海棠花瓣形狀的浴池,底座上邊接噴頭,下邊接陶水管,引的是驪山的溫泉水。當時溫泉水量足夠大,出水時水花四射,相當於淋浴。據說愛美的楊貴妃每次洗澡時還將池內灑滿花瓣,讓室內芬芳四溢。海棠湯外面還有個飛霞亭,專供貴妃晾頭髮的,算是洗浴配套設施。

    今人洗澡只是清除身體汙垢,放鬆身心,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天天洗浴。古人洗澡比較難得,所以意義遠勝於今。

    首先,今人說的“洗澡”所包含的內容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在古代是指“沐”(洗頭)、“浴”(洗身體)、“洗”(洗腳)、“澡”(洗手)四件事。不過也有種說法,“沐”指洗頭,“浴”指洗身體,所以通稱“沐浴”。

    其次,古人對洗澡提到的禮儀層面,自然要搞得極為隆重。西周時將齋戒洗浴作為祭祀禮儀的重要組成,沐浴淨身是對神靈的敬畏。今人參加重要活動也得沐浴更衣,“孔子沐浴而朝”,同樣是這個道理。

    戰國時宮廷裡設有專門負責領導洗澡的職務“尚浴”。有人為爭奪這個職務還上演了宮斗大戲。有一天,韓僖侯洗澡時發現池子裡有小石子。一盤問才知道,原來是“尚浴”接班人想提前上崗,有意構陷現任。

    秦漢時有規定: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漢代為沐浴設立法定節假日:全體公務員上五天班,給一天沐浴假。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在洗完澡後撰寫了心得體會《沐浴經》,可惜沒留存下來。

    最後,古人洗澡還與孝道有關。在家庭裡,晚輩給長輩洗澡、洗頭是孝。有個故事:晉元帝司馬睿的太子司馬紹聽說老爸要洗頭,特別上表祝福“吉日沐頭,老壽多宜。”晉元帝說頭上“大垢臭”,大洗了一番。司馬紹馬上體諒到洗那麼一頭又長又臭的頭髮很費勁,趕緊問候父皇龍體是否著得住。因此,司馬紹博得了“性至孝”的美名。

    洗澡這件事走進尋常百姓家還是到了宋代公共浴室的興起,即“香水行”。宋代的浴室沒有蓮蓬淋浴,其餘和現代的差不多,配備有搓澡、修腳等服務專案。王安石是個不愛洗澡不講個人衛生的典型。他上朝時,身上養的寵物蝨子爬到鬍鬚間亂跑,把宋神宗雷得不禁笑出聲來。他有兩個好朋友為了幫助王安石改善外在形象,經常邀請他到寺院去高談闊論,聊完大天順便泡個澡吧,王安石也不好推辭。趁泡澡,朋友們把他的髒衣服收拾走了,換了乾淨的新衣服給他。這樣以來,王安石外在的邋遢形象有了很大改觀。

    和王安石不愛洗澡相反的是同時期的蘇軾。老蘇很喜歡泡澡堂子,還寫了兩首《如夢令》抒發感受: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揹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自淨方能淨彼,我自汗流呀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到了明代,眾人混泡一澡堂子更成了尋常事。而且價格便宜,一錢即解決問題,所以平民百姓洗澡難的問題終於解決了。一些高階的沐浴這個時期也出現了,“高設木格,人坐格上,其下熾火沸湯蒸之,肌熱垢浮,令童子擦去。”(《萬曆野獲編》)試想這個場景是不是很像烤乳豬?

  • 4 # 皇帝不稱朕

    古人愛洗澡啊!

    愛清潔,既是人類的本能(就像動物會經常清潔自己的身體一樣),也是社會化的禮儀要求,整天臭烘烘的,不單自己不爽,別人抽鼻子一聞,立馬會降低本人的社會評價。《權力的遊戲》中,就有一位王子,被人強行改名為“臭佬”,以此來侮辱他。

    但古代的衛生條件和環境和現在比起來,要差很多。據說在八國聯軍入侵之前,整個北京城的公共廁所屈指可數,大多數男人都在街上“方便”,女人在家方便,馬桶還是到處亂倒,整個“帝都”臭氣熏天——話說拉屎拉尿別稱“方便”,大概就是因為古代城裡人出恭特別不方便吧!

    不方便的原因,是城市給水和排水系統太原始。

    生活用水要靠挑(從河裡和井裡),來點水很不容易。少數城市旁山近水,可以用水渠引水進城,方便民生(比如西安就有大型的人工飲水渠。這也是為什麼建城要靠近水源的原因)。但也有許多城市是沒有水源的,尤其是北方城市。

    不要以為城裡到處是井,井作為公共設施肯定極為有限,不能保證所有人的供應。打水的人多了,地下水位下降,還得等井水慢慢恢復。而在北方乾旱地區,地表徑流少,地下水也不充沛,普通家庭存點水,真的很不容易。一般城裡都有一個挑水、賣水的行當,賣的水,主要是飲用水,比如北京人從西山、玉泉山遠遠運來的泉水。但喝得起這種“商品水”的,不是一般人家。

    大多數家庭都有大缸存水,平常用水都儘量節約,使用迴圈水,比如洗臉了洗手,洗手了洗衣服,洗衣服了涮牙桶。看官想想,平常家裡哪方面用水量最大?就是清潔用水。比如洗臉洗身子。古人是不會天天洗澡的,一大缸水夠洗幾次澡?燒一大盆熱洗澡水得花多少煤?一家人洗,三口之家就得三盆熱水!太不節約了。養個白白淨淨的身子,比養臺車還費錢!

    我估計古人愛乾淨,就是勤把臉洗——圖個臉面光;流汗了,用毛巾擦擦關鍵部位(腋下、下體),這就得!要想全面衛生,那是大富之家的奢侈。

    那時候,不單家裡挑水困難(家裡有井的極少),存水成本高,還因為廢水排放同樣不容易。古代家裡用過的髒水,基本上是直接倒在家門口。門口如果有溝渠還好,如果沒有,那黃土路上可天天成了爛稀泥路,進進出出,都不方便!您再想想,您家有位大小姐,天天往外倒洗澡水,鄰居見了會不會笑:“這家的小姐真愛乾淨,天天洗白白咧!”

    可見古人連洗個澡都可能暴露隱私,做古人,真心不容易。如果有機會穿越,那簡直就是“憶苦思甜團”。(胡丹)

  • 5 # 宛如清揚

    題主這個題目出得有點想當然了,古人並沒有不愛洗澡,反而認為洗澡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是社會禮儀 和公德。

    最古老的時代,人們的洗澡是直接下河,隨著社會發展,條件變好後,就有了在盆裡洗頭洗澡,即今天咱們說的沐浴。沐字呢,

    ,是這樣的,洗洗髮。浴字在甲骨文裡,是這麼一個形象

    ,很明顯,是人、皿和四個小水點組合成的,看起來就是一個人在盆中沐浴。

    咱們的商代時期,已經進入用浴盆洗澡了,因為那會兒的浴盤是用青銅鑄成,咱們說的“鑑”,就是用來沐浴洗澡用的盆,因為盛了水可以當鏡子用,所以後來有了鏡子的意思。當然了,一般的百姓也沒能力用,只有貴族和祭師才可以,現存於世的是咱們的歷史博物館裡的“虢季子白盤”,有了這樣的東西,固定的專用的浴室自然也就有了。

    周朝時,澡堂已經問世了,不過為了不必要的麻煩,男女不能同室洗澡,《禮記·內則》裡講到“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一年到頭洗一個的,也不用這麼規定了。周代宮室裡專門設有宮人的官職,掌管的就是天子寢居的整潔和浴室中沐浴的事務。

    在咱們的許多書籍裡,都有沐浴的字樣出現,比如說《楚辭·漁父》裡有“新浴者必振衣”,《史記》裡“新沐者必彈冠”,比如《左傳》“二人浴於池”等等。

    進入封建社會以後,澡堂有了驚人的發展。相應的設施相當齊全,除了浴池,還會有暖爐,有地漏排水管道等,甚至有“四時浴室”,場地因人而異,總之,沐浴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官員放假,就叫“休沐”,你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但名頭如此,可見大家都很重視。

    在有些古人看來,洗澡應有節制,應注意養生,但也不是說不能洗澡,那種捫蝨而談的場景,是用來噁心人,並不是常態的。

    簡單舉幾個例子:

    流香渠。漢靈帝在洛陽西園建“裸遊館”一千間,內有許多浴池,引渠水沿彎彎曲曲的砌壁貫注於各池中,池與池之間有大通道相連成片,以致池面上可以蕩槳行舟,一到夏天,靈帝就帶著鶯鶯燕燕來到這個地方,泡在浴池裡,浴湯中煮有西域進貢的茵墀香,浴罷,餘汁隨渠流出,香氣四溢,人稱“流香渠”。

    四時浴室。石虎金華殿後,有虎皇后浴室三間,徘徊及宇……顯陽殿後有皇后浴池,上作石室,引外溝水作注室中,臨池上有石床……,夏天就引渠水,冬天就把幾十枚重幾十斤的銅屈龍(銅鑄件)燒得通紅後,放進水裡,池恆溫,成為“燋龍溫池”。

    著名的華清池,咱就不多說了,都知道的。

    宋代以前,民間的澡堂不算很多,家裡洗洗就好了,宋代開始,澡堂就盛行了起來,稱為“浴肆”,收點費,裡面也有專職的搓澡工人,蘇東坡還專門寫了一首詞,“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揹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明代以後,宮中設有專門的混堂(澡堂也稱混堂,內部結構冠名)司,民間的澡堂也有通宵營業的,費用很低的,“男子納一錢於主人,皆得入澡焉”。與一般的澡堂不同的是,此時還出現了蒸汽浴,相當現代。

    清代,澡堂有浴房洗身屋的說法,江浙一帶,浴室遍佈,除了水溫有不同之外,還有分別供成人或小兒用的,在裡面,可以調節水溫,可以放各種花卉,也可品茶等雅事,從容消閒。

    不愛洗澡的人,自古就有,但不是所有的古人都不愛洗澡。

  • 6 # 小純純廣東漂流記

    我認為每個人都是愛乾淨的,只是生活在一個環境裡,受環境的影響,沒有誰會不愛洗澡,可能條件不允許,根本沒有辦法!

  • 7 # 謝際勝

    謝謝邀請!這個這個我沒把握回答 ,只能瞎或戲說,古代蒙書三字經開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講的是人的感性認知,冷、暖、清涼……呀呀學語的嬰兒都會知道,人洗了澡舒服,不會臭轟轟嬰兒都有體驗,習慣了肯定出汗、時間長了都想洗澡。我是現代人不知會不會是古代有什麼禁忌。

    偶爾在報紙上看到,印度有一男子9年沒洗澡 ,據說不洗澡是為了生兒子,洗澡只會生女兒,中國的佛教據說是印度傳過來的,中國的信佛的男人不會生兒子又想要兒子,不仿學習印度禁忌,不洗澡生了兒子再洗。

  • 8 # 本昌談歷史

    關於古人愛不愛洗澡的問題,我認為洗澡是一種生活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與生活條件息息相關,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沒洗澡的條件,到了冬天,給個八月用毛巾簡單的擦擦身子就不錯,那是也沒覺得不洗澡就不行,現在條件好了,幾乎天天去游泳和洗澡,有時隔三、五天不洗澡就覺得渾身難受,洗澡那只是愛好,簡直是必須。這就是說,習慣成自然,這種習慣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追求舒服是人的本能,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是有沒有條件去找舒服的問題。

    話歸正傳。說說古人洗澡的問題。

    一,官員洗澡問題

    古代把一切事情都納入禮儀範疇,洗澡也不例外,比如《禮記》就記載,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洗澡,這當然是對官吏的要求。還有每逢國家舉行重大儀式,或者受到什麼重要人物的接見,事前都要“沐浴”,“沐”是洗頭,“浴”洗身子。沐浴就是洗澡。意思就是用乾淨衛生的面孔以示對活動的重視。當然官員生活寬裕,有洗澡的條件,他們多數是有洗澡習慣的。當然對極少數性格懶惰的來說就另當別論了。

    二,百姓洗澡問題

    每個朝代中,老百姓佔著絕大多數。作為老百姓來說能解決吃穿住的問題就很不錯了,談不上什麼享受。拿洗澡來說,不用說很古老,就說清朝,聽爺爺說,那時冬天我們青州一帶的溫度最低在零下20度左右,村裡能生的起火爐的人家不到百分之十,在這嚴寒的冬天是不能洗澡的。就是家庭比較好生的起火爐的,那時房子沒有現在密封好,空間又大,冬天室內溫度能保持在零度以上就很不錯了,也不能洗澡。可見普通老百姓冬天洗澡沒這個條件,何談洗澡。

    老百姓洗澡就是在一年的伏天,下地勞動一身汗到河裡洗個澡,這是方便的。但是除了一年的伏天,也很少洗澡,我們這裡從古代就有的說法是,不到伏天,河水傷身。也很少有人到河裡洗澡。

    因此,愛好不愛好洗澡是條件的問題,古代多數人沒洗澡的條件。

  • 9 # 草莓影視小天地

    我們的老祖宗提倡的是少洗澡,古人的智慧都是經過考驗的智慧,那麼洗澡這麼舒服有益身心健康,為什麼古人不愛洗澡呢?不愛洗澡最出名的代表人物是大作家王安石了,出名到已經被記載進了《宋史》中:“性不好華腴,自奉致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令一部出自宋代的筆記《曲洧舊聞》中也有記載此事:“王荊公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衣物垢汙”下次老婆或者女朋友催你去洗澡有了很好的藉口了:大文豪都不愛洗澡古人不愛洗澡都是有原因的,按照當時中醫的說法,洗澡時毛孔張開,容易導致歪風邪氣跑進來,身體裡的真元精氣跑出去,經常洗澡人就要廢。

    還有就是我們現在洗澡衣服一脫,熱水器一開就有熱水“嘩啦啦”的流下來,但是古人沒有熱水器這麼好用的東西,平常百姓如果想洗個澡可是連足夠容納整個人的浴桶都沒有,他們要砍柴、生火、澆水,還沒洗完水就涼了,還要再燒一壺,再燒一壺,再,再......。洗個澡要折騰一天也是常事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說了,冬天洗澡要熱水那夏天又不需要了,他們不還是不經常洗澡嗎。其實不是這樣的,古人生活的環境,江河湖海是比我們現在要乾淨,但我們現在所說的不乾淨是指工業汙染、重金屬、垃圾等元素,說起寄生蟲和細菌,古代的水裡並不比我們現在乾淨到哪裡

    而且還有重要的一點,洗澡是容易感冒的,那時候的醫療條件可不比現在,重感冒吃個藥掛個水就能好。在古人眼裡得了痢疾染了風寒就像得了重症一樣,不一定會死,但是閻王要收人,也是分分鐘的事情。所以不管冬天還是夏天,他們都不敢輕易洗澡,因為洗澡對他們來說,實在有可能成為一道送命題

    古人洗澡,就如同現代人吃河豚一樣,爽則爽矣,但也要承擔起生命的重量

  • 10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其實古人不愛洗澡是有原因的,按照中醫養生理論,洗澡時汗毛孔全部張開,非常容易使邪氣進入身體,身體的真氣元氣跑出去,所以也不能洗澡過勤,當然平常百姓洗個澡也不容易,還要準備大木桶,夏天還好,冬天還要燒水,一般人家打點水擦一擦也就完事了,而且還有就是洗澡最容易感冒發燒,要是引起肺炎重症病人,不一定會死人,但是閻王是要收人的,要人命也是分分鐘的事情,所以古人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古人也不敢輕易洗澡,防感冒是古人重中之重,大戶人家用大鍋燒水,用大木桶泡個熱水澡,還可以經常添點熱水,平常人家擦一擦也就完事了。古人對洗澡也有規定,要每5天燒溫水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燒一次水為父母洗一次頭,平時如果父母臉上髒了,也要用淘米水為父母洗乾淨,如果腳髒了,要用溫水洗乾淨。妻子和丈夫不能一同洗澡,人死以後,也必須剪去手腳指甲,再給其洗一次澡才能發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田螺,怎麼炒才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