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醉夢S二哥

    人們口中常說的塘角魚,其實在本地又叫做鬍子鯰。養殖塘角魚的優點有很多,有著投資少、技術簡便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塘角魚生長速度非常的快,群體產量高,耐低氧,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現將塘角魚的人工養殖技術簡介如下:

    塘角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體里正常生活,因此採用池塘高密度單養的模式非常適宜。投放的魚種個體適宜在6.5釐米以上,以避免種內殘殺。每0.067公頃放養3萬--4萬尾,同批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

    魚種放養前,將池水排幹暴曬3--5天,經過簡單修整後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0.067公頃用量為50--75公斤,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3天后注入新水50--60釐米,此時,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為魚種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糞便,每0.067公頃用量為200--300公斤。

    塘角魚的抗病力強,但應及早防病,除對池塘進行嚴格消毒外,在魚種下塘前應用3%--5%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   人工養殖條件下常見魚病有:(1)水黴病。此病多發生於春末夏初。魚種下塘後,由於捕撈、運輸等造成魚體碰傷而感染水黴病,病魚急燥不安,運動失常,面板黏液增多,食慾減退,最後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頃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帶渣全池潑灑。(2)腸炎病。此病是由於飼養時投餵發黴變質的飼料,或投餵不衛生的動物內臟而引起的。病魚體色發黑,腹腔因積水而明顯膨大,腸壁充血發炎顯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50公斤魚每日用大蒜頭250克、食鹽100克搗碎拌料投餵,連續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魚用“腸炎靈”5克,拌入0.5公斤麵粉後加溫水製成漿糊狀,然後均勻拌料投餵3--5天。

    投餵要遵循定時、定位、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塘角魚食性偏向動物性,特別喜食新鮮動物餌料,活餌投餵效果更佳。投餵飼料應從投放魚種後的第3天起,以活餌或新鮮動物內臟為主,如蠅蛆、水蚯蚓等活餌消毒後可直接投餵。動物內臟需要清洗乾淨,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拌入麵粉製成團糊狀投餵。每天投餵3次,持續1個月。此後即可轉入到投餵顆粒飼料階段。投餵的飼料一定要保持新鮮,蛋白質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餌量佔魚體總重的5%--8%,可視天氣變化、魚的吃食情況而酌情增減,以後每15天調整一次投餌量。每天投餵2次,分別為上午8--9時,下午3--4時。

      2.水質管理。要及時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釐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質。每個月用生石灰漿潑灑2次。每次用量為每0.067公頃10--15公斤,以改善水質,防止魚病發生。

    塘角魚對池塘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稍加改造後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以0.13--0.2公頃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以利於塘角魚的活動與覓食。由於塘角魚具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應在池底設定一些石塊、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棲息,也便於捕捉。高密度精養池塘還應安裝增氧裝置。

  • 2 # Rock洛克哥

    這個我在行。塘角魚養殖具有投資少、技術簡單、生長速度快、產量高、耐低氧、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等特點。現將塘角魚的人工養殖技術簡介如下:

    (一)養殖條件。水源充足,水質要清新,沒有汙染。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面積以1畝左右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

    庭院水泥池養殖:水泥池面積幾平方米以上都可以養,但以8—100平方米較為適合。建成後蓄水水深1—1.2米,超過水麵的池壁高約30釐米。

    (二)放養前準備。魚種放養前需要對池塘消毒。可用生石灰(塊灰)消毒,將養殖用的水加好後,按照每畝1米水深用量為75公斤,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

    培育水質。在消毒4-5天后,可以每畝水深1米投入30公斤的花生麩,也可以投100公斤發酵過的糞肥(用石灰消毒過)進行水質培育。施入肥料7-10天后,水質培育好了就可以投放魚苗了。

    (三)魚苗選擇。所選魚苗需過三關:第一,不能有“吊頸”的現象,該現象說明魚苗的健康狀況不佳。第二,不可單方面追求魚苗規格的整齊劃一。第三,儘量選擇肉色魚苗。第四,應選擇大規格的魚苗,每公斤140-300尾的比較好。魚苗要活動能力強,體表沒有寄生蟲和傷口,規格相差不大的。

    (四)魚苗投放。魚苗的投放量為1-1.5萬尾/畝。魚苗下塘時裝魚苗的水和池水的溫差不能超過2℃。魚苗在下塘前要進行消毒,方法如下:食鹽,每50公斤水加食鹽1.5-2.5公斤食鹽化開,浸泡魚苗5-20分鐘;硫酸銅、硫酸亞鐵,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按照5:2比例混合,每50公斤水用藥0.4克,浸泡魚苗5-30分鐘,以上浸泡具體時間要看魚苗的活動情況而定。

    (五)下塘後管理。把魚苗放進魚塘後應及時潑灑一次消毒劑比如二氧化氯(用量是0.7克/平方),然後每天1次,連用3天。

    (六)飼養管理。

    1、投餵技術。要投餵質量好的塘角魚飼料,每天喂兩次,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3%-7%。可適當補充一些動物性餌料。

    2、水質管理。每隔7-10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釐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質。每個月用生石灰化水潑灑1—2次。每次用量為每畝1米水深用10-15公斤。也可以用光合細菌配合EM菌全池潑撒。同時用竹杆在水面上攔出三分之一的地方放水葫蘆,起到遮蔭和一定程度調節水質的作用。

    (七)魚病防治。塘角魚的抗病力強,但應及早防病。

    1、定時、定量投餵飼料,在保證魚的營養供給的同時,避免魚類吃得太飽,禁止投餵變質飼料。

    2、定期魚池消毒。每半個月潑灑一次消毒藥,可用二氧化氯等藥物。

  • 3 # 巴山黍人

    塘角魚屬於熱帶、亞熱帶魚多分佈南方地區,體色發黃,頭部扁平堅硬,光滑無鱗片,眼小,背鰭長,無硬刺,觸鬚發達,我們這裡叫鬍子鯰。塘角魚主要吃食動物性餌料,如昆蟲、小魚嚇、動物血、肉類等。多為夜間活動,白天藏在洞穴中,冬季一般不遊動,春天開始吃食,依靠嗅覺和觸鬚覓食,很好吃,天氣越熱越吃得多,性成熟早,產卵期在4一6月,幼魚以浮生物,軟體動物為食,當水溫為8一IO攝氏度會感染水黴病,在人工養殖期間越冬,水溫保持在13度以上。在溶氧量為0.8毫克每升的水中和PH4.8酸性環境中正常生長。因產量高,生產週期短,每天吃食為體重的百分之5一8,耐飢餓,4一5個月不喂也不會死亡,人工飼養可餵動物血內臟魚粉蚯蚓蠅蛆等動物性飼料,也可用米糠豆餅餵養,每年可養2到3季,4一5個月就成熟。

  • 4 # 農業田園風

    北方養魚,鯽魚,鯉魚,白鰱魚,水上層養白鰱魚,中層養鯽魚,底層養鯉魚,這樣大大的節約了飼料,也節省了成本,只有這樣養魚才能賺到錢

  • 5 # 青墨46

    塘角魚,又稱本地鬍子鯰。養殖塘角魚具有投資少、技術簡便的特點,而且塘角魚生長速度快,群體產量高,耐低氧,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現將塘角魚的人工養殖技術簡介如下:(一)池塘條件。塘角魚對池塘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稍加改造後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以0.13--0.2公頃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以利於塘角魚的活動與覓食。由於塘角魚具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應在池底設定一些石塊、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棲息,也便於捕捉。高密度精養池塘還應安裝增氧裝置。  (二)放養前準備。魚種放養前,將池水排幹暴曬3--5天,經過簡單修整後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0.067公頃用量為50--75公斤,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3天后注入新水50--60釐米,此時,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為魚種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糞便,每0.067公頃用量為200--300公斤。  (三)養殖模式。塘角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體里正常生活,因此採用池塘高密度單養的模式非常適宜。投放的魚種個體適宜在6.5釐米以上,以避免種內殘殺。每0.067公頃放養3萬--4萬尾,同批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  (四)飼養管理   1.投餵技術。投餵要遵循定時、定位、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塘角魚食性偏向動物性,特別喜食新鮮動物餌料,活餌投餵效果更佳。投餵飼料應從投放魚種後的第3天起,以活餌或新鮮動物內臟為主,如蠅蛆、水蚯蚓等活餌消毒後可直接投餵。動物內臟需要清洗乾淨,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拌入麵粉製成團糊狀投餵。每天投餵3次,持續1個月。此後即可轉入到投餵顆粒飼料階段。投餵的飼料一定要保持新鮮,蛋白質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餌量佔魚體總重的5%--8%,可視天氣變化、魚的吃食情況而酌情增減,以後每15天調整一次投餌量。每天投餵2次,分別為上午8--9時,下午3--4時。   2.水質管理。要及時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釐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質。每個月用生石灰漿潑灑2次。每次用量為每0.067公頃10--15公斤,以改善水質,防止魚病發生。   (五)常見魚病的防治。塘角魚的抗病力強,但應及早防病,除對池塘進行嚴格消毒外,在魚種下塘前應用3%--5%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   人工養殖條件下常見魚病有:(1)水黴病。此病多發生於春末夏初。魚種下塘後,由於捕撈、運輸等造成魚體碰傷而感染水黴病,病魚急燥不安,運動失常,面板黏液增多,食慾減退,最後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頃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帶渣全池潑灑。(2)腸炎病。此病是由於飼養時投餵發黴變質的飼料,或投餵不衛生的動物內臟而引起的。病魚體色發黑,腹腔因積水而明顯膨大,腸壁充血發炎顯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50公斤魚每日用大蒜頭250克、食鹽100克搗碎拌料投餵,連續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魚用“腸炎靈”5克,拌入0.5公斤麵粉後加溫水製成漿糊狀,然後均勻拌料投餵3--5天。

  • 6 # 鄂東曉範

    塘角魚,又稱本地鬍子鯰。養殖塘角魚具有投資少、技術簡便的特點,而且塘角魚生長速度快,群體產量高,耐低氧,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現將塘角魚的人工養殖技術簡介

    (一)池塘條件。塘角魚對池塘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稍加改造後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以0.13--0.2公頃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以利於塘角魚的活動與覓食。由於塘角魚具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應在池底設定一些石塊、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棲息,也便於捕捉。高密度精養池塘還應安裝增氧裝置。

     

    (二)放養前準備。魚種放養前,將池水排幹暴曬3--5天,經過簡單修整後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0.067公頃用量為50--75公斤,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3天后注入新水50--60釐米,此時,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為魚種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糞便,每0.067公頃用量為200--300公斤。

     

    (三)養殖模式。塘角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體里正常生活,因此採用池塘高密度單養的模式非常適宜。投放的魚種個體適宜在6.5釐米以上,以避免種內殘殺。每0.067公頃放養3萬--4萬尾,同批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  

    (四)飼養管理  

     

    1.投餵技術。投餵要遵循定時、定位、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塘角魚食性偏向動物性,特別喜食新鮮動物餌料,活餌投餵效果更佳。投餵飼料應從投放魚種後的第3天起,以活餌或新鮮動物內臟為主,如蠅蛆、水蚯蚓等活餌消毒後可直接投餵。動物內臟需要清洗乾淨,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拌入麵粉製成團糊狀投餵。每天投餵3次,持續1個月。此後即可轉入到投餵顆粒飼料階段。投餵的飼料一定要保持新鮮,蛋白質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餌量佔魚體總重的5%--8%,可視天氣變化、魚的吃食情況而酌情增減,以後每15天調整一次投餌量。每天投餵2次,分別為上午8--9時,下午3--4時。

    2.水質管理。要及時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釐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質。每個月用生石灰漿潑灑2次。每次用量為每0.067公頃10--15公斤,以改善水質,防止魚病發生。  

     (五)常見魚病的防治。塘角魚的抗病力強,但應及早防病,除對池塘進行嚴格消毒外,在魚種下塘前應用3%--5%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 人工養殖條件下常見魚病有:(1)水黴病。此病多發生於春末夏初。魚種下塘後,由於捕撈、運輸等造成魚體碰傷而感染水黴病,病魚急燥不安,運動失常,面板黏液增多,食慾減退,最後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頃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帶渣全池潑灑。(2)腸炎病。此病是由於飼養時投餵發黴變質的飼料,或投餵不衛生的動物內臟而引起的。病魚體色發黑,腹腔因積水而明顯膨大,腸壁充血發炎顯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50公斤魚每日用大蒜頭250克、食鹽100克搗碎拌料投餵,連續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魚用“腸炎靈”5克,拌入0.5公斤麵粉後加溫水製成漿糊狀,然後均勻拌料投餵3--5天。

  • 7 # 養殖技術李柯

    鯰魚繁育管理

    鯰魚繁殖盛期在3~5月間,中、北部較南部慢1個月左右,先選擇成熟度良好的雌、雄種魚,每組分別挑選雌魚3尾及雄魚1尾放入各組的布鬥網中。

    雌鯰魚在繁殖期較易區別,此時雌魚腹部膨大且柔軟,生殖孔圓形紅腫,肛門不凹入,用手指輕壓腹部會有淡黃色卵粒排出。

    雄魚體型瘦長,下腹部較平坦,生殖孔狹小長,胸鰭通常較同體長雌魚大,用手指輕壓,成熟魚會排出少量的白色精液。

    採卵前先用手觸控,檢視雌魚腹部柔軟度並輕輕擠壓,如有卵粒產出,即以幹導法進行採卵;倘若沒有卵粒產出,須等待一段時間後再行檢查。

    先捉取可排卵的雌種魚,一人以紗布裹住其腹部,並將生殖孔朝向採卵的瓷器或容器,容器必須乾淨而無水,另一人捉住雌魚尾部,順向肛門輕輕擠壓,卵粒即緩緩擠出落入容器內。

    倒入已準備好的精子懸浮液,用羽毛攪拌,並加入乾淨的水將多餘的精子洗去,數次後即完成授精。受精卵呈圓球形、綠黃色,稍微有紅點,直徑為1.65~1.8毫米。

    受精卵起初不具黏性,約20分鐘後開始具有黏性,應在未具黏性前將受精卵撒佈於附卵片,一般可用紗窗網等材料,附上並用羽毛輕輕攪動,使受精卵均勻附著,倘若卵粒附著過密,會影響孵化率。

    科學投餵魚苗餌料

    剛孵出的魚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黃為營養,2天左右卵黃開始慢慢消失,仔魚能夠正常進行水平遊動時,便可下塘開口吃食。

    魚苗開口飼料可用熟蛋黃或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浮游生物,將雞蛋煮熟,去殼取蛋黃用紗布包好,在盛水的盤中擠壓蛋黃,使其形成蛋黃顆粒水漿全池潑灑。

    隨著魚體不斷長大,可投餵水蚤、蚊幼蟲、水蚯蚓、蠅蛆及各種小家魚苗,或喂些蠶蛹粉、豬血、人工幼苗配合飼料等。投餵量以下次投餌前池中略有剩餌為宜,這樣可避免因投餵不足導致魚苗間互相殘食。

    魚苗抵抗力弱,且規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飼養,則因魚苗活動範圍大,體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餌料一時很難吃到,造成白白浪費,還會汙染水質。

    可先集中在小塘內精養,然後放入大塘飼養。這樣既便於管理,又可使魚苗更好地適應新環境,並在小塘內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長。

    當鯰魚苗體長已長到5~7釐米時要抓緊馴食,投餵人工配合餌料,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達到45%以上,拉網分池將不同規格的魚種分開,以免相互殘食。

    當小塘內培育的魚苗達到10~15釐米左右時,便可從塘內篩選個頭大的魚種放入大塘飼養,個頭小的魚種仍留在小塘內進行強化培育,使魚種生長平衡,規格一致,避免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從而有效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單位產量。

    鯰魚屬雜食性魚類,性貪食,因此要正確掌握投飼量,做到塘內有多少魚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餌。

    同時,要實行分點投餵,撒餌均勻,少量多餐,投足餵飽,防止飢飽不均而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魚苗培育初期,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隨著魚體生長,逐步轉投一些植物性飼料,做到動植物飼料相結合。日投餌量應控制在魚體總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個月須調整1次投餵量,使投餌量更趨合理。

    投料一要定時,每天定時投餵,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二是定量,每次投飼量以投餵後3~4小時食完為好,每天投飼量約為池內魚總重量的5%左右,可視天氣及魚攝食情況適當增減。

    3

    魚苗入塘

    飼養鯰魚要保持水質良好,在魚池消毒完畢放養魚苗前一週開始培肥水質,可在水面上種植一些水浮蓮,起到遮陰、防逃及調節水質的作用。

    應經常觀察池水水質的變化,一般水質以黃綠色為宜。若發現魚苗竄出水面,說明池水過肥水中缺氧,應及時注入新水放掉老水,特別是在悶熱或雷雨天氣,要注意勤注新水及時增氧。

    待池水中出現大量輪蟲時放入鯰魚苗,放養魚苗應無傷、無病、體健活潑,魚種規格應在3釐米以上,大小盡量一致,以免互相殘殺。

    在魚苗投放時,做好魚體消毒,將1公斤鹽用30公斤水稀釋後將魚苗放入鹽水中浸泡5分鐘方可放苗。放苗前可將少量池水放入一容器中,把幾條魚苗放入試養,若魚苗一天內生活正常,則可向魚池中投放魚苗。

  • 8 # 江蘇溫室棚業製造

    大概一畝稻田按魚溝魚窩面積點20%算,可放養塘角魚1300-1500尾左右。

    1、養殖魚品種和稻田的選擇。

    (1)魚品種的選擇。

    常見稻田養魚的品種有四大家魚,本地塘角魚作為經濟價值高、耐缺氧、適宜高密度養殖等優點,成為了稻魚結合進行科學種養的首選。

    (2)稻田的選擇。

    稻魚結合種養的田要能保水,還要保證有水源可以隨時換水。選擇了兩塊相鄰面積相等的稻田做試驗。A塊稻田面積約800平方米,進行稻魚結合種養;B塊稻田面積約820平方米只種稻穀,按常規稻田播種和管理。

    2、稻田的改造 ,只改造A田。

    (1)加固田埂。

    要求田埂高50-80釐米,寬30釐米以上,在田四周田埂內側用塑膠薄膜把田圍起一個高約30-50釐米的圍牆,以防止蛇類進入,也可防塘角魚逃走。

    (2)開挖魚溝魚窩。

    根據稻田的長寬,在稻田中開挖成“田”、“井”、“十”字形的魚溝,魚溝寬50釐米,深30-50釐米,開挖2-4個魚窩,魚窩2-3平方米,深1米左右,魚窩的位置、數量、形狀、大小可根據稻田來適當分配開挖。魚溝魚窩相連通,魚溝魚窩的的面積宜控制在稻田總面積的15%-20%左右。太大了影響稻禾產量,也達不到為魚遮陰效果。A田開挖的魚溝魚窩面積約130平方米。

    (3)開挖進排水口,設定攔魚柵。

    進水口應當比平時蓄水位高10釐米左右,排水口與魚溝底部齊平,在預設最高水位處還要留一個控制水位的排水口,以防下雨時稻田裡的水漫出田埂,進排水口要加固,裝上攔魚柵,防止崩塌逃魚造成損失。

    (4)搭遮陽棚。

    主要是在魚窩上用木板或其他東西把魚窩蓋住大部分就行了,做成本地塘角魚喜歡的天然窩洞。

    3、 選擇水稻品種。

    要求該品種高產,分櫱力強,耐肥,抗倒伏性、抗病能力強。兩塊田同時播種“博優128”這個晚稻水稻品種。

    4、稻田播種管理,AB田用同樣的方法管理。

    (1)培育壯秧。

    採用旱地育秧,可以使水稻提早10-15天播種。由於旱地育秧帶泥移栽,無返青期,故分櫱發生早,分櫱多,可保證禾苗有足夠的穗數。

    (2)適時早栽,合理密植。

    水稻早栽,一是有利於早分櫱、快發;二是可早熟;三是可以避免生長後期高溫或低溫陰雨對水稻的不良影響。水稻合理密植,主要是能協調個體與群體、主穗與分櫱、穗數與穗粒數的關係,達到穗足、粒多、粒重、高產的目的。

    (3)合理施肥加強田間管理。

    A田主要以農家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注意增施磷肥、鉀肥。有機肥養分齊全、肥效期長,既可促進水稻增產,又能培養地力;既可直接為魚類提供飼料,又能培養稻田魚類的天然餌料。AB田田間管理、施肥時間和量與平時稻田管理一樣。

    (4)科學使用農藥。

    選用對口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養魚稻田禁止使用對魚類毒性大的農藥。應當多選用水劑或油劑,少用或不用粉劑。

    5、本地塘角魚苗的放養。

    (1)放養時間。

    插秧後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放養魚苗。放養的塘角魚苗規格應當在4釐米以上,以保證魚苗的成活率,達到預期成品魚產量。可按魚溝魚窩的面積,按每平方米放養10尾魚苗左右,大概一畝稻田按魚溝魚窩面積點20%算,可放養1300-1500尾左右。A田放養了1500尾塘角魚苗。

    (2)餌料的投餵。

    本地塘角魚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每天投餵以蠅蛆,螺,小魚碎肉,輔以顆粒飼料,以減輕飼料成本。如果沒有這些,也可以專投餵塘角魚專用飼料。魚在100克以下,每天投餵一餐即可。塘角魚會在稻田中尋覓蟲子吃。有條件的話,可以在魚窩上裝上誘蟲燈,晚上誘殺稻田裡的蟲子讓塘角魚吃,這樣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減少稻田蟲害,既滅蟲又能為塘角魚提供餌料,減少養魚的成本投入,可謂一舉多得。

    (3)投餵飼料應做到“三定”。

    即定時、定量、定點投餵[www.nczfj.com]。人工投餵應選擇在每天上午9-10鍾,下午和晚上不用投餵,讓魚捉稻田裡的蟲子吃,為稻田滅蟲。

    (4)收成。

    餌料充足的話,養殖3-4個月左右,正好收完稻穀。尾重可達150-250克,就可以銷售,成活率80%,畝產成魚180千克以上。按現價格每千克15元,每畝塘角魚產值就可達2700元。

    6、產量產值相比較。

    稻穀收割後,B田共收穫稻穀380千克;A田共收穫稻穀290千克,收穫塘角魚共160千克。稻穀每千克2.2元,本地塘角魚每千克14元,B田共收入為836元;A田稻穀收入為638元,塘角魚毛收入為2240元,除去魚苗本錢450元,投餵飼料共770元,塘角魚純收入為1020元。

    AB兩塊田所用的肥料、農藥、谷種品種和用量都一樣,所以兩田稻穀的成本不計,A田純收入比B田還多出822元。

    擴充套件資料:

    1、利用稻魚結合科學立體種養,減少無機肥的使用,改良了稻田的土質,稻穗長、穗足、粒多、粒重、稻穀飽滿,可實現增產。

    2、減少農藥的使用,種出的稻穀是有機綠色產品,出的稻米品質好。同時減少水源汙染,保護水資源環境。

    4、稻魚立體種養的的模式,增糧,增魚,增水,增收,節地,節肥,節工,節成本。是一條增加農村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途徑。

  • 9 # 馬哥聊農村

    講到角魚,先普及一下角魚:

    角魚屬鯉科野鯪亞科角魚屬,本屬為東洋區一特有屬,共有數種,以中南半島為分佈中心,向南伸展達蘇門答臘,向西至印度。角魚為中國特有種,在國內僅發現於雲南瀘水縣及保山縣(屬怒江水系),在怒江下游緬甸的薩爾溫江可能亦產。形態特徵

    體細長,前端近圓筒狀,後端側扁。頭小。吻圓鈍,兩側各有一可活動的三角形小側葉,吻皮向腹面擴充套件,蓋住上頜,邊緣成流蘇狀。口下位;上唇消失;下唇與下頜分離,前緣腹面有一橫帶,上被小乳突。兩頜具薄角質緣。須2對;吻須位於吻側溝的始端,較眼半徑長;口角須頗小,隱於口角內。鼻孔周圍有白色小顆粒,疏密不一。側線鱗36-38個。體背和側部青灰色,雜雲紋斑,腹部灰白。背鰭上部和臀鰭中部灰黑;尾鰭下緣黑色,其餘淺灰色。鮮活時,眼為紅色。

    生活習性

    小型淡水魚類,主要棲息於底質多岩石清水江河的下層。刮食著生藻類。體型較小,體長一般100-150毫米。

    種群現狀

    角魚為偶見種類,其分佈區狹窄,個體數量稀少,且棲息地區往往是沿江主要捕魚區,在無限制的捕撈中易被誤殺,易於致危。所以要注意養殖方法。

    角魚繁育管理分為以下幾點:

    1.繁殖盛期在3~5月間,中、北部較南部慢1個月左右,先選擇成熟度良好的雌、雄種魚,每組分別挑選雌魚3尾及雄魚1尾放入各組的布鬥網中。

    2.雌角魚在繁殖期較易區別,此時雌魚腹部膨大且柔軟,生殖孔圓形紅腫,肛門不凹入,用手指輕壓腹部會有淡黃色卵粒排出。

    3.雄魚體型瘦長,下腹部較平坦,生殖孔狹小長,胸鰭通常較同體長雌魚大,用手指輕壓,成熟魚會排出少量的白色精液。

    4.採卵前先用手觸控,檢視雌魚腹部柔軟度並輕輕擠壓,如有卵粒產出,即以幹導法進行採卵;倘若沒有卵粒產出,須等待一段時間後再行檢查。

    先捉取可排卵的雌種魚,一人以紗布裹住其腹部,並將生殖孔朝向採卵的瓷器或容器,容器必須乾淨而無水,另一人捉住雌魚尾部,順向肛門輕輕擠壓,卵粒即緩緩擠出落入容器內。

    5.倒入已準備好的精子懸浮液,用羽毛攪拌,並加入乾淨的水將多餘的精子洗去,數次後即完成授精。受精卵呈圓球形、綠黃色,稍微有紅點,直徑為1.65~1.8毫米。

    6.受精卵起初不具黏性,約20分鐘後開始具有黏性,應在未具黏性前將受精卵撒佈於附卵片,一般可用紗窗網等材料,附上並用羽毛輕輕攪動,使受精卵均勻附著,倘若卵粒附著過密,會影響孵化率。

    6.科學投餵魚苗餌料

    剛孵出的魚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黃為營養,2天左右卵黃開始慢慢消失,仔魚能夠正常進行水平遊動時,便可下塘開口吃食。

    7.魚苗開口飼料可用熟蛋黃或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浮游生物,將雞蛋煮熟,去殼取蛋黃用紗布包好,在盛水的盤中擠壓蛋黃,使其形成蛋黃顆粒水漿全池潑灑。

    8.隨著魚體不斷長大,可投餵水蚤、蚊幼蟲、水蚯蚓、蠅蛆及各種小家魚苗,或喂些蠶蛹粉、豬血、人工幼苗配合飼料等。投餵量以下次投餌前池中略有剩餌為宜,這樣可避免因投餵不足導致魚苗間互相殘食。

    9.魚苗抵抗力弱,且規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飼養,則因魚苗活動範圍大,體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餌料一時很難吃到,造成白白浪費,還會汙染水質。

    10.可先集中在小塘內精養,然後放入大塘飼養。這樣既便於管理,又可使魚苗更好地適應新環境,並在小塘內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長。

    11.當角魚苗體長已長到5~7釐米時要抓緊馴食,投餵人工配合餌料,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達到45%以上,拉網分池將不同規格的魚種分開,以免相互殘食。

    12.當小塘內培育的魚苗達到10~15釐米左右時,便可從塘內篩選個頭大的魚種放入大塘飼養,個頭小的魚種仍留在小塘內進行強化培育,使魚種生長平衡,規格一致,避免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從而有效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單位產量。

    13.角魚屬雜食性魚類,性貪食,因此要正確掌握投飼量,做到塘內有多少魚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餌。

    同時,要實行分點投餵,撒餌均勻,少量多餐,投足餵飽,防止飢飽不均而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14.魚苗培育初期,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隨著魚體生長,逐步轉投一些植物性飼料,做到動植物飼料相結合。日投餌量應控制在魚體總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個月須調整1次投餵量,使投餌量更趨合理。

    投料一要定時,每天定時投餵,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二是定量,每次投飼量以投餵後3~4小時食完為好,每天投飼量約為池內魚總重量的5%左右,可視天氣及魚攝食情況適當增減。

    15.魚苗入塘

    飼養角魚要保持水質良好,在魚池消毒完畢放養魚苗前一週開始培肥水質,可在水面上種植一些水浮蓮,起到遮陰、防逃及調節水質的作用。

    16.應經常觀察池水水質的變化,一般水質以黃綠色為宜。若發現魚苗竄出水面,說明池水過肥水中缺氧,應及時注入新水放掉老水,特別是在悶熱或雷雨天氣,要注意勤注新水及時增氧。

    17.待池水中出現大量輪蟲時放入角魚魚苗,放養魚苗應無傷、無病、體健活潑,魚種規格應在3釐米以上,大小盡量一致,以免互相殘殺。

    18.在魚苗投放時,做好魚體消毒,將1公斤鹽用30公斤水稀釋後將魚苗放入鹽水中浸泡5分鐘方可放苗。放苗前可將少量池水放入一容器中,把幾條魚苗放入試養,若魚苗一天內生活正常,則可向魚池中投放魚苗。

  • 10 # 畫人難畫骨XS

    塘角魚,又稱本地鬍子鯰。養殖塘角魚具有投資少、技術簡便的特點,而且塘角魚生長速度快,群體產量高,耐低氧,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現將塘角魚的人工養殖技術簡介如下:

    (一)池塘條件。塘角魚對池塘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稍加改造後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以0.13--0.2公頃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以利於塘角魚的活動與覓食。由於塘角魚具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應在池底設定一些石塊、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棲息,也便於捕捉。高密度精養池塘還應安裝增氧裝置。

     

    (二)放養前準備。魚種放養前,將池水排幹暴曬3--5天,經過簡單修整後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0.067公頃用量為50--75公斤,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3天后注入新水50--60釐米,此時,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為魚種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糞便,每0.067公頃用量為200--300公斤。

     

    (三)養殖模式。塘角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體里正常生活,因此採用池塘高密度單養的模式非常適宜。投放的魚種個體適宜在6.5釐米以上,以避免種內殘殺。每0.067公頃放養3萬--4萬尾,同批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  

    (四)飼養管理  

     

    1.投餵技術。投餵要遵循定時、定位、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塘角魚食性偏向動物性,特別喜食新鮮動物餌料,活餌投餵效果更佳。投餵飼料應從投放魚種後的第3天起,以活餌或新鮮動物內臟為主,如蠅蛆、水蚯蚓等活餌消毒後可直接投餵。動物內臟需要清洗乾淨,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拌入麵粉製成團糊狀投餵。每天投餵3次,持續1個月。此後即可轉入到投餵顆粒飼料階段。投餵的飼料一定要保持新鮮,蛋白質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餌量佔魚體總重的5%--8%,可視天氣變化、魚的吃食情況而酌情增減,以後每15天調整一次投餌量。每天投餵2次,分別為上午8--9時,下午3--4時。   

    2.水質管理。要及時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釐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質。每個月用生石灰漿潑灑2次。每次用量為每0.067公頃10--15公斤,以改善水質,防止魚病發生。  

     (五)常見魚病的防治。塘角魚的抗病力強,但應及早防病,除對池塘進行嚴格消毒外,在魚種下塘前應用3%--5%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   人工養殖條件下常見魚病有:(1)水黴病。此病多發生於春末夏初。魚種下塘後,由於捕撈、運輸等造成魚體碰傷而感染水黴病,病魚急燥不安,運動失常,面板黏液增多,食慾減退,最後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頃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帶渣全池潑灑。(2)腸炎病。此病是由於飼養時投餵發黴變質的飼料,或投餵不衛生的動物內臟而引起的。病魚體色發黑,腹腔因積水而明顯膨大,腸壁充血發炎顯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50公斤魚每日用大蒜頭250克、食鹽100克搗碎拌料投餵,連續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魚用“腸炎靈”5克,拌入0.5公斤麵粉後加溫水製成漿糊狀,然後均勻拌料投餵3--5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路上,如何與孤獨感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