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溫讀

    歷史上的郭嘉並沒有被神化,而是現在的各路網文小說把郭嘉神化了。

    宇宙戰神郭奉孝。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從不犯錯。

    郭嘉,算無遺策。

    還有當時曹操的那句話: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

    更是讓郭奉孝,扶搖直上,一躍成神。

    因為他的早死,所以有的空間可以讓各路網文小說,各位大神們去遐想,去YY,如若郭奉孝還在,那曹操又是怎樣的一種結局?

    如果郭奉孝當真有那般厲害,那為何歷史上並沒有幾個名人是崇拜郭嘉的啊。

    反而諸葛亮有一大批死忠粉,杜甫李靖蘇軾王安石宋濂方孝孺等等

    要知道,那時,可沒有所謂的,《三國演義》啊。

    諸葛亮入了武廟十哲,這也不是羅貫中的大筆一劃啊,這可是實實在在的。

    而郭嘉呢?除了曹操的那句話,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嗎?

    所以,像郭嘉這種人,就應該感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沒有他,可能你郭嘉,只不過是歷史書上匆匆幾筆罷了。

    還想後世被吹成神?想都別想。

    漢光武帝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不強嗎?也強。可現在有誰能說出來他們這些人?

    寥寥無幾罷了。

    可是三國的武侯諸葛亮,他的流芳百世,卻是和三國演義是沒有一點關係的。

    就算沒有三國演義,這個人依舊會名留青史。

    因為,他才是完人。是後世無數名臣大將都吹捧敬仰的人。

    而郭嘉?

    只不過是沾了早死的光,在現在網文穿越小說大行其道的時代下,他的早死,可以有著更大的發揮空間,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宇宙戰神郭奉孝!

    以上。

  • 2 # 使用者55213537977

    三國中一直流傳著一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意思是他不死諸葛亮真都不敢出山!那麼歷史上的郭嘉是否真的這麼厲害呢?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慧眼識主

    郭嘉起初為袁紹謀士,後來覺得袁紹剛愎自用,無法建立稱王稱霸的大業。毅然離開了如日中天的袁紹,在家賦閒六年。直到被荀彧一紙推薦書,介紹給了曹操。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當時曹操於袁紹來說還是比較式微,有人嘲笑郭嘉沒有眼光,拋棄袁大盟主,跑去投奔剛起步的曹阿瞞。不過郭嘉慧眼識主,狠狠的迴應了嘲笑者一巴掌。

    屢獻奇謀

    當各地諸侯都獨佔一方,勢在天下時。郭嘉常常能看透對方的心思,獻上一個又一個妙計助攻曹操。

    官渡之戰前曹操根本沒有多大把握,但是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每一條都有理有據,令人信服。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劉備投奔曹操時,為了不讓曹操揹負乘人之危的罵名,郭嘉極力主張先軟禁劉備,等劉備聲望漸低時,再殺之絕後患。可惜曹操沒有采納郭嘉的計謀,放跑了劉備。等到劉備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大放異彩

    當曹操想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又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時,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果然等到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時。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

    也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有傳來: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

    在此緊急關頭,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

    後來孫策獨自騎馬外出,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這或許是巧合,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

    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

    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訊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

    曹操之於郭嘉器重,早已超過劉備之於諸葛亮。郭嘉也不辱使命,在其短短的三十七年壽命裡,幫默默無聞的曹操一躍成為北方霸主。就算在臨死前也留下遺計定遼東。就算死了數年曹操也還是把郭嘉掛在嘴邊。

  • 3 # 火器工坊

    沒錯,而且神化到了極致。

    在今天網文橫行的時代,隨便一個寫手扣點料子便能blabla胡謅一堆。一時間像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第一鬼才”層出不窮,每每問道為啥這麼說,奉孝粉們便說武皇帝親自說過啊“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

    現在我們冷靜一下,好好看看郭嘉的貢獻,就可以知道他到底厲不厲害了。首先郭嘉在滅呂布的時候跟曹操提議絕了泗水淹了下邳。在考慮要不要和袁紹開戰時,郭嘉提出了十大勝。三國志裡面郭嘉在魏營最重要的功績就是平定遼東,當時曹操在猶豫要不要打袁尚,劉表會不會偷襲後方。郭嘉表示劉備劉表不和,不會偷襲的,主公你大膽的往前走。進軍遼東後,郭嘉建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於是太祖密出盧龍塞,大破烏丸,趕走了袁尚。

    總體來說,郭嘉的實力不容小覷,但是還沒有到傳呼其神的地步。曹魏初期真正的智慧大咖應當是荀彧荀攸賈詡程昱,而至於曹操對郭嘉的誇讚,聽聽就好。畢竟曹操經常夸人,誇完誰誰垮,完了就在損一博。所以也就得郭嘉死的早給了後人無限遐想,要是或者,怕是也得中了曹操魔咒。

  • 4 # 笑傲江湖149553812

    一、歷史十分苛刻,郭嘉沒被神化。

    我們的歷史評價是十分苛刻的,他只會記錄那些閃耀在歷史舞臺中央的人物,聚光燈絕對不會打到諸如郭嘉這樣的幕後人物。劉備生前,作為幕後的諸葛亮並不耀眼;而劉備逝世,諸葛亮才走到歷史前臺,治理蜀國、平定南中、五次北伐,最終建立千古功業、名垂青史。同樣的,赤壁之戰的前線統帥是周瑜,最後所以得歷史榮耀都歸於周瑜,也沒諸葛亮啥事。正如韓非子所言:“是功則君見其賢,是過則臣坐其罪”。而郭嘉是一個幕後人物,郭嘉的歷史貢獻是不可能在歷史記載中找到的,只能透過他侍奉的主公曹操來尋找、來判斷郭嘉是否被神化。

    二、郭嘉的名聲,是曹操誇出來的。

    曹操兵敗赤壁之後的一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把郭嘉才能的評價一下子推到了巔峰。首先,郭嘉是河北名士,捨棄強大袁紹而投奔弱小曹操,足見郭嘉識人之明。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荀彧為首,郭嘉、賈詡、程昱次之。但荀彧屬於擅長治理國家的能臣,如漢高祖之蕭何、隋文帝之高熲、唐太宗之房玄齡。而郭嘉不同,擅長出奇謀,如漢高祖之張良、唐太宗之杜如晦。和郭嘉類似的人還不少,如賈詡、程昱等。但和郭嘉一個量級的,只有賈詡,程昱明顯遜色於郭嘉。而賈詡是一個降臣,曹操內心不太信任賈詡,但曹操十分信任郭嘉,幾乎是言聽計從,可謂是算無遺策。每次曹操出戰,都是荀彧留守,郭嘉跟隨左右。謀士最大的成功就是執行者能採納他們的奇計,把奇計轉化為具體行動並取得巨大成功。

    三、郭嘉輔佐曹操贏得官渡大戰。

    官渡大戰對曹操的意義十分巨大,儘管之前曹操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的兼併戰爭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些成功無疑都有郭嘉的參與。官渡大戰,曹操和袁紹的實力對比是一比八,差距十分懸殊。但曹操在郭嘉等的輔佐下,不僅大敗袁紹,還收服青幽並冀四州之地,完成了北方統一。在這場決定北方前途命運的大決戰中,曹操幾乎沒有失誤,郭嘉的貢獻不容小覷,個人才能最終轉化成了集體智慧。

    四、郭嘉去世與曹操輸掉赤壁之戰。

    我認為郭嘉去世與曹操輸掉赤壁之戰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曹操南征,兵精將勇。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犯了一系列的決策錯誤,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身邊缺乏一流謀士。賈詡的建議曹操聽不進去,程昱之流更是人微言輕。若郭嘉在,他的建議曹操肯定能聽進去。曹操南征的戰略目標是吞併荊州,所以曹操犯了好多決策錯誤,一是當陽長坂坡放跑劉備到了江夏,自己去搶荊州重鎮江陵。二是佔據江陵兩個月後出兵發動赤壁大戰。三是不用優勢步騎兵,卻用水軍跟江東決戰。四是中反間計殺水師提督蔡瑁、張允。五是輕信龐統的計策用連環計。六是中苦肉計輕信黃蓋。總之是錯誤連篇,簡直昏了頭了。賈詡曾建議曹操不要攻伐江東,應該好好經略荊州,曹操也聽不進去。恐怕這個時候,只有郭嘉的建議曹操能聽進去,所以曹操才有那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總結,郭嘉是曹操的張良,對曹操集團意義重大。郭嘉死後,本有能人可補郭嘉之缺,如賈詡和司馬懿,但曹操生性多疑,做不到完全信任。能讓曹操充分信任並做到言聽計從的,除了郭嘉,還能有誰。

  • 5 # 龍久於池

    歷史上的郭嘉和《三國演義》裡的郭嘉並沒有太大不同。感謝羅貫中,郭嘉沒有像周瑜那樣被黑,當然“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英年早逝,沒有與孔明同處一個舞臺,沒有黑的必要。

    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南有劉表、孫策,東有劉備,西有馬、韓,北面是地盤和實力都強出自己一截的袁紹。郭嘉是曹操發展壯大的關鍵謀士,他對局勢洞若觀火,幫曹操下定戰略決心。郭嘉對比袁紹的十勝十敗論堅定了曹操的信心,預測孫策剛猛必亡於刺殺,預測袁譚兄弟必反目成仇,預測劉表心無大志必無乘虛偷襲之舉,預測公孫康必不留袁氏兄弟,每一個預測都很準確,每一個預測都為曹操所認同,每一個預測都打消曹操的一個擔心,每一個預測都讓曹操採取最有效率的措施。於是曹操成為歷史唯一真正於四戰之地成大業的人(朱溫不能算)。

    曹操滅烏桓定遼東後,再度哭祭郭嘉,絕非虛假表演,而是真正的痛惜。赤壁敗後,曹操席上痛哭郭嘉,也不是要羞辱眾謀士,他是真的懷念郭奉孝。與劉邦白登山被圍思韓信不同,曹操懷念郭嘉不只是思才的功利性,更多的是切身感受中的真情,還有對他們當年同乘一車的光輝歲月的懷念。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從時間上看是對的。郭嘉死於北征的寒冷途中,次年春天,孔明吟著“草廬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被三顧茅廬的劉備請出。

    把“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理解成“郭嘉不死,臥龍不敢出”,就是論壇裡神化郭嘉的舉動了。當然,以郭嘉的事蹟,神化孔明的人也不好意思說:臥龍一出,嚇死郭嘉。都是三十多歲英年早逝,郭嘉比東吳周郎幸運,沒與孔明同處一個舞臺,羅貫中沒黑他,而後世卻有人神話他,更讓人嘆惜風流倜儻的周公瑾!

  • 6 # 靜靜de頓河

    謝謝邀請。郭嘉在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在曹操陣營最為知名的“五大謀臣”中,他年齡最小,卻算無遺策,每每在曹操焦頭爛額時,以驚人的軍事天賦助曹操打破僵局,但他卻在37歲時過早離世,像一顆流星劃過三國的天空,雖然短暫,光芒也足夠耀眼。對這樣的人物,是不需要什麼神化的,之所以有人這樣看,那是對郭嘉瞭解太少的緣故。

    先看郭嘉的政治遠見。郭嘉生於公元170年,在他20歲後,就隱居山林,明為避“戰亂”,實際上是在暗中結交各路豪傑,等待建功立業的機會和平臺,這個日期距離東漢滅亡還有30多年的時間,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郭嘉善於審時度勢,在識人觀世方面很有預見性和前瞻性。他出山後,先是在袁紹麾下,因為當時袁紹的勢力最大,而且又效仿周公、非常高調的廣招天下英才,但是他又一次看出了問題,發現袁紹這個人“多謀無斷”、做事又抓不住主要矛盾,難成大器,於是果斷離開,來到了那時候還比較弱小的曹操陣營,終於得遇明主,一干就是11年。有人說,選擇大於努力,青年郭嘉的選擇,早早表現出了極高的戰略眼光。

    再看他的軍事謀略。我們先來看看郭嘉跟隨曹操時的戰略格局,當時東漢有13個州,不用說,每個州都是豪強割據著,彼此之間一會兒抱團取暖,一會兒又反目成仇,亂的一塌糊塗。在這13個州外,還有劉表、劉焉父子這樣的朝廷命官,馬騰、韓遂這樣的統兵武將,再加上各地以宗教形式出現的武裝勢力,等等。以上所列的地方武裝集團,他們彼此之間幾乎沒有共同語言,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獨立王國”,誰都不受朝廷控制。亂世梟雄起四方,這個時候,除了實力因素外,誰的戰略正確誰才能保證不被淘汰出局。郭嘉針對當時最猛也是最難纏的袁紹,為狂躁不安的曹操提出了歷史上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幫助曹操制定了近、遠期作戰計劃,於是後面就有了曹操的真正崛起。

    還有郭嘉超越眾人的妙計奇謀。“刪繁就簡三秋樹,領新標異二月花”,我感到,這兩句詩用來形容郭嘉的謀略水平還是非常恰當的。除了上面說的“十勝十敗”大戰略,在具體的戰役中,郭嘉也是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官渡之戰時,曹操正與袁紹對峙,傳來孫策欲偷襲曹操老根據地許昌的訊息,在混亂時郭嘉對曹操建議,孫策不得人心,幹不成事,集中精力對付袁紹即可;官渡之戰後曹操想乘勝追擊,先前力主進攻的郭嘉這時卻建議退兵,結果孫策還未渡江就被刺客謀害,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又生內訌……因為郭嘉的妙計,曹操這兩仗打得有驚無險,贏得是輕鬆加愉快。這樣的奇思妙想,在郭嘉追隨曹操的11年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怪不得曹操在赤壁大敗後要哀嘆:“哀哉奉孝!惜哉奉孝!”

    不少歷史人物都給予了郭嘉很高的評價,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果他活的時間足夠長,三國走向或許真的有不少未知數;也正因為他的缺席,給後人留下了更多的想像空間,於是有人就說“若是當年存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這雖然只是文人式的一廂情願,但也足以證明郭嘉的豐功偉績和不朽傳奇。

  • 7 # 大話三國之蜀山

    歷史關於郭嘉的記載都是真實的,歷史上的郭嘉沒有被神化。郭嘉原來是袁紹手下的謀士,由於袁紹好謀無斷,郭嘉選擇離開袁紹而投奔曹操。曹操有了郭嘉如魚得水,曹操說:“能幫我成就大事的人、就是他了。”曹操對郭嘉的評價很高。下面看一下郭嘉對曹操的作用有多大。

    曹操擔心自已實力弱打不過袁紹,郭嘉提出“十勝十敗”的理論,論述了曹操有十勝,袁紹有十敗的理由。極大的鼓舞了曹軍計程車氣。曹操按照郭嘉的建議制定了近期與遠期的作戰目標。郭嘉的理論非常正確,曹操與袁紹作戰一直執行戰略目標,最後終於打敗袁紹。

    劉備讓呂布打敗了來投奔曹操,有謀士勸說曹操殺了劉備,曹操去徵求郭嘉的意見。郭嘉說不能殺劉備,應該軟進起來,否則劉備以後可能要和你爭奪天下。如果殺了劉備,以後一些有識之士就會遠離你。郭嘉說對了,三國後期主要是劉備抗衡曹操,以前都是曹操追著劉備打,現在反過來了,劉備開始主動進攻曹操。

    曹操出兵打敗了徐州的呂布,呂布屯兵下邳死守。曹操和呂布僵持了近半年,曹操正猶豫是否撤兵。郭嘉對曹操說:“呂布有永無謀,很快就敗了。”曹操採用了郭嘉的計策,抓住了呂布並殺了他。

    曹操出兵攻打劉備又怕袁紹在後方偷襲根據地許都,郭嘉獻計說:“袁紹優柔寡斷,不會出兵。趁劉備立足未穩,急速攻之必勝。”曹操按照郭嘉的計謀,大敗劉備,擒了關羽和劉備的家屬。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傳來東吳孫策要出兵進攻許都,此時曹操已無兵可派。郭嘉勸曹操不要擔心此事,他認為孫策在江東殺了無數英雄豪傑,樹敵太多,可能要死於刺客之手。果然被郭嘉說中了,不久孫策被刺殺身亡。

    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袁紹的兩個兒子敗走。曹操和眾將打算乘勝追擊,此時郭嘉卻建議曹操退兵,郭嘉說:“袁紹的兩個兒子向來不合,又用郭圖這樣謀士攙合,日後一定反目。那時可擊之。”於是曹操揮兵北上佯裝攻打劉表,不久傳來訊息袁紹兩個兒子打了起來,曹操回兵各個擊敗。

    郭嘉神機妙算,出奇制勝,算無遺漏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貢獻。赤壁之戰後曹操大哭:“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郭嘉,具有極大的軍事天賦,是曹魏第一謀士。

  • 8 # 莫小邪

    郭嘉短暫一生的精彩:虎狼喻劉備,慧眼察孫策,決水擒呂布,十敗謀袁紹,神速徵烏桓,遺計定遼東。

    我認為對郭嘉的神話程度遠遠不夠,按照三國演義來說,郭嘉的謀略能力絕不在諸葛亮之下,但是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描寫並不多。所以說,原著小說並沒神話郭嘉,到底是誰神話了郭嘉?

    一直到第一十回,程昱向荀彧提到郭嘉,荀彧才向曹操推薦此人,曹操徵聘郭嘉,郭嘉又向曹操推薦了劉曄。

    然而,三國志的郭嘉與演義中的郭嘉出場時間不同,三國志中“初,北見袁紹”,說明郭嘉最早在袁紹手下,“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是說郭嘉不滿袁紹作風,投奔曹操。

    另外,三國演義中稱郭嘉是由程昱介紹到曹營的,而曹操謀士的前三位是二荀和賈詡,這一切都說明了羅貫中並沒把郭嘉當主要角色去塑造。起碼在描寫的篇幅上,不是最多的。

    關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很多人認同這觀點,但這只是後人看了演義後的思考,郭嘉這個形象,英年早逝,雖說有才華,但不能長壽,他的出現,乃至他的早逝,都是為了諸葛亮出山做了鋪墊。郭嘉有鬼才之稱,諸葛亮有臥龍之稱,二人各有千秋,只是鼎盛時期不在一條線上。

    那麼,到底是誰神話了郭嘉?

    恐怕是現在的網路小說和日系同人漫畫吧?有興趣的可以去百度,郭嘉的卡通人物,那是一個畫風唯美,體態病態的柔弱少年郎。

  • 9 # 董董研究員

    三國第一謀士是誰?郭嘉有沒被神話?這個得透過正確比較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郭嘉加盟曹操之前,曹操打仗其實是很悲催的,首先討董卓遇到徐榮,被打得落花流水,幸虧曹洪讓馬,曹操才逃得性命。後來曹操老父親在徐州被害,曹操攻打陶謙為父報仇,吃了敗仗而歸,然後整頓人馬第二次攻打徐州,打了一半,被劉備擋住了,根據地兗州卻被呂布佔了,只好回師,在濮陽與呂布大戰,中計大敗虧輸,曹操本人嚴重燒傷掉馬,差點回不了營。幸虧老同學袁紹也看呂布很不順眼,出兵趕跑了呂布,又給糧資助,曹操才又有了棲身之地。曹操那時候是百事不順呀,老同學袁紹寫信把他挖苦了一番,曹操氣得也準備投靠袁紹算了。那時候的曹操連一州之地都沒站穩,袁紹已經是北方霸主,袁術據有江東,曹操在全國只是一個小諸侯而已,連呂布都打不過,而呂布又遠不如袁紹。請問荀彧那時候有什麼用?雖然荀彧兢兢業業,但是無非還是輔佐曹操敗了又敗,尤其丟失兗州,兗州69個縣只有二縣未反,說明荀彧對下屬根本沒有識別能力,本身能力有很大侷限。

    這時候曹操請求荀彧給推薦一個人才,以拯救自己,荀彧推薦了郭嘉。曹操與郭嘉談完,大喜,相見恨晚,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拜郭嘉為軍師祭酒,這個職位是曹操專門為郭嘉設定的,因為曹操覺得軍師職位太普通了,必須是總軍師才行,漢朝時期文職首領叫祭酒,比如國子監祭酒就是國子監之首,博士祭酒就是博士長也就是太學總長,軍師祭酒就是軍師之首,統管所有軍師。實際職權是幕僚長,參謀總長,副國級。曹操與郭嘉從此出則同車,吃則同席,臥則同榻。其他官員沒有一個享受這麼高的待遇。劉備和夏侯惇享受過與曹操同車待遇過,但是隻有一次。夏侯惇是前將軍,劉備是皇叔、左將軍兼豫州牧,待遇猶不如郭嘉,可見郭嘉職位之高、地位之重。司馬懿曾得罪曹操,就曾送重禮求軍師祭酒郭嘉幫忙說情,可見郭嘉位高權重,甚至遠高於荀彧。

    很多人說郭嘉是馬屁精,因為順著曹操說話所以爬到那麼高位,其實恰恰相反呀,郭嘉都是因為與曹操觀點不同而受到重用。曹操何等英雄,任人唯才,怎麼會重用馬屁精呢?馬屁精在曹操面前根本沒有生存可能。曹操重用郭嘉實際都是因為郭嘉能看到所有人都看不到的觀點,遠見卓識!

    郭嘉遠見卓識之一:對付呂布。為了積蓄力量對付袁紹,郭嘉提議討伐佔據徐州的呂布。曹操聽從建議出兵戰呂布于徐州,久攻不下,曹操準備退兵,郭嘉說:“萬萬不可退兵,呂布已經強弩之末,退軍會前功盡棄,必須要堅持,必可攻下”。之後曹操水淹,拿下呂布,曹操終於攻佔了夢寐以求的徐州。如果曹操又退軍,肯定無法發展壯大了,因為呂布何等厲害,讓他再發展發展,又成心頭大患了。

    郭嘉遠見卓識之二:對劉備的看法與對策。有人勸曹操殺了劉備,有人勸曹操重用劉備,唯獨郭嘉有正確看法,認為劉備是天下梟雄,但是又不能殺了,因為曹操正是用人之際,殺了讓降將心寒,應該既用之,又防之。郭嘉有次外出,曹操突然讓劉備領兵去攔截袁術,說起來也不算什麼,五子良將多數是降將,比如張遼原是呂布手下,張頜原是袁紹手下,曹操用降將用的很順手。郭嘉回來後,趕緊讓曹操派人去召回劉備,曹操不肯,郭嘉堅持,曹操就派人去追回,結果劉備果然已經反了,殺了車渭佔了徐州。

    曹操派人去討伐劉備,都吃了敗仗,這時候他拿不定主意怎麼辦了,別的謀士們都說如果曹操親自去剿滅劉備,就怕袁紹來犯,來不及抵擋,會丟掉許都,不如不管劉備,專心防範袁紹,畢竟袁紹才是大敵。這個主意聽起來不錯,抓大放小呀,劉備是小蝦,袁紹才是霸主,專心對付袁紹才是頭等大事。

    郭嘉卻說:不可不可!劉備雖然還是小蝦,但是徐州離兗州太近,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一旦劉備發展起來,必會成為腹背之敵,到時候與袁紹兩邊夾攻,我方死無葬身之地。如果主公出輕騎迅速急攻劉備,袁紹多謀而少斷,幹什麼都決策很慢,肯定來不及作出反應,而劉備剛回徐州,軍心民心不穩,必驚慌而逃,我方可輕易拿回徐州。

    曹操一聽有理,立刻出兵,劉備一看曹操親自駕到,嚇得撒腿就跑,張飛也跑了,剩下關羽來不及跑直接投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回徐州,鞏固了後方。袁紹自己還沒動身呢,劉備已經兵敗逃跑來見他了,果然是多謀而少斷。

    如果不是郭嘉力排眾議,劉備在徐州肯定大力發展。官渡之戰的時候,劉備必定來攻打曹操後方,那麼官渡之戰曹操本來就處於下風,缺糧缺人,肯定更加無法抵抗了,尤其關羽張飛都是猛將,會對曹操後方造成致命一擊。那麼官渡之戰曹操必敗。

    遠見卓識之三:對孫策的看法與對策。官渡之戰前夕,都擔心孫策會突襲許都,要重兵防禦孫策,郭嘉分析說孫策會死於非命,不用防備,因為孫策雖然據有江東,卻很少有衛兵,常單獨出行,只怕會遇到刺客,果然孫策很快死於刺客。曹操因此不用對孫策設防,調集兵力用於對付袁紹。

    遠見卓識之四:對劉表的看法與對策。官渡之戰前夕,都擔心劉表派劉備突襲許都,要派重兵防禦劉表。郭嘉說,劉表小心眼,必定不許劉備出擊,果然劉表不許劉備出擊。曹操因此把原先計劃用於防禦劉表的兵力集中用來對付袁紹。

    綜上所述,郭嘉為了官渡之戰進行了運籌帷幄,趕在袁紹出兵之前力主消除了後患(呂布、劉備、袁術),擴大了地盤,穩定了後方,又調集精兵強將集中用於官渡之戰。如果不是郭嘉全盤操縱,曹操早死無葬身之地,比如說只要聽從其他謀士分一支部隊用於防禦劉表都會導致前線兵力不足而崩潰,或者聽從其他謀士放任劉備不管也會導致被劉備直取後方。

    官渡之戰的時候,曹營士氣低落,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不勝論,認為袁紹多謀寡斷,為人刻薄,親信小人,必定眾叛親離,最終敗北,結果果然許攸和張頜先後叛逃過來,驗證了郭嘉的判斷。

    遠見卓識之五:官渡之戰後,力排眾議,阻止曹操急攻袁紹地盤,說袁紹幾個公子如果急攻必定團結一致,不如再等等,袁家三公子必定內訌,可輕鬆攻取北方。結果果然又被郭嘉料中。如果曹操急忙進攻袁紹,袁紹雖然官渡新敗,但是後方實力還是很強大,仍然高於曹操,只怕會讓曹操遭到類似赤壁之戰的大敗。可見郭嘉有驚人的遠見。

    遠見卓識之六:定遼東。在攻佔幽州之後,力排眾議,勸曹操速攻遼東,僅用二萬輕騎就滅掉烏丸,殺塌頓單于,獲遼東及二十萬精銳降兵,還是騎兵。並降服公孫氏,讓公孫獻出袁尚之首。

    自此,徹底平定北方和東北。

    綜上所述,郭嘉在關鍵時刻,總是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觀點,善於出奇兵(攻徐州劉備、烏丸),又能夠剋制(阻止官渡之戰後急攻袁紹),看穿敵人弱點(孫策少衛兵,袁紹多謀寡斷、輕信小人,劉表贏弱、不信任劉備),避免分散兵力,集中力量對付強敵。要知道,曹操處於四戰之地,被各種敵人四面所包圍,敵人又很強大,如果兵力分散,則很容易被各個擊破,尤其袁紹遠強於曹操,因此集中兵力起了關鍵作用。官渡之戰本來曹操兵力就非常吃緊,如果少了哪怕一支隊伍,曹操已經失敗。

    整個三國時期,再也沒有第二個謀士能夠有郭嘉這麼大的眼光,他們要麼被動應戰(劉表、陸遜、周瑜),要麼盲目進攻(袁紹、劉備、諸葛亮),唯獨郭嘉對輕重緩急,先攻誰後攻誰,哪家不用防備,哪家需要先打,分析得精準到位,沒有一絲差錯,以北方最弱小的團隊,區區幾萬兵力,誅呂布、降劉備和張繡、滅袁術、滅袁紹、滅烏丸,打下所有強大的敵人地盤,從一州之地,打下十州之地。作為對比,諸葛亮北伐了那麼多次,連一個小城也沒打下過。

    郭嘉一死,魏國就慘了,變成以多輸給少(赤壁之戰五十萬敗給三萬),以強敗給弱(漢中之戰三十萬敗給劉備十萬);打馬超,三十萬對十萬,曹操差點多次喪命;襄樊之戰,以多擊少,反被水淹七軍。打的敗仗並不是一個二個,如果說赤壁大戰是驕傲大意,那麼後來那麼多戰役怎麼也敗了呢?這些戰役,那些有名謀士比如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等等都是參與的,但是並沒什麼鳥用。

    荀彧、荀攸叔侄雖然有些小策略,但是都是戰術級別的,並不足以讓曹操獲勝,他們合起來,也就是讓曹操以眾輸少,以強輸弱,最多輸的少一些、慢一些。荀彧相當於現在公司裡的HR和行政總監,主要負責後方收稅和招兵買馬,他的觀點大都是附和別人,比如迎天子以令不臣是董昭先提出並實現的,荀彧表示支援;或者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反對曹操稱王,導致自己被賜死。坦白說荀彧連謀士都稱不上,他的地位很大程度是基於他計程車族政治影響力。在古代通訊極其不便的情況下,對於重要謀士主公必然要隨身攜帶,以便隨時獻計,比如對於張良陳平,劉邦就一刻也離不開,而荀彧基本上都沒有帶在曹操身邊,單從這點就可以判斷荀彧不是重要謀士。荀攸算是軍事參謀,有點戰術,但是沒有戰略眼光,無法獨立取勝,實踐證明他離開郭嘉後獨立主謀的戰役全部都敗北了。

    賈詡最多有些陳平之才,也就是歪門邪道,比如獻計張繡挑個好時機投降曹操,結果張繡後來卻被曹丕找個藉口搞死。首先他的眼光就不行,先投奔董卓,後來是輔佐郭李二人,結果他們還是死於非命。後來他又選擇了張繡,還是失敗。他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輔佐錯人必然導致接連失敗。他最大的貢獻是獻離間計離間韓遂與馬超,但是那也是基於曹操出動三十萬大軍,並據有整個北方、東北為實力後盾,韓遂本來就不喜歡馬超(馬超想要韓遂放棄親兒子傳位於他)、本來就想投降。

    司馬懿也就是在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獻計與孫權聯盟,讓孫權偷襲關羽,這個也屬於反間計。司馬懿自己用兵則也是普普通通,雖然沒吃過敗仗,但是多數穩紮穩打。

    說起來都是淚呀,郭嘉一死,曾經百戰百勝那麼強大的魏國只能靠離間計、反間計過日子了,先丟荊州,再丟漢中,又丟上庸等三郡,再丟襄陽,曹操都計劃遷都到北邊去了。這些都徹底暴露了曹操那一堆著名謀士的短處,也就是長於議政、短於戰略和戰術。戰爭年代,軍事優先,打了敗仗必會損兵折將、喪失領土,還吹噓什麼謀略這位第一那位第一,自己都不覺得臉紅嗎?

    那為何郭嘉這麼厲害呢?如果說其他謀士都是謀事(也就是就事議事),那麼郭嘉就是謀人,也就是說他能一眼看穿對方的心思,精準預測到對方的行動。當其他謀士都只看到一步二步的時候,郭嘉已經看到五步十步後的事。比如所有人都說攻劉備不容易,徐州城高牆厚,攻之不易,萬一袁紹再出兵,必敗,而郭嘉則認為劉備立腳未穩,一看到曹操親至,必定驚慌逃跑,結果劉備果然逃跑。所有人都認為攻烏丸太難,郭嘉則認為烏丸沒有預料到大軍會攻來,必定會驚慌逃跑,無法組織反抗,結果果然一舉斬殺了單于。郭嘉攻劉備、烏丸用兵之妙,與項羽三萬奇兵攻破劉邦五十萬大軍相同,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屬於奇策。

    因此郭嘉無疑是三國第一謀士,動無遺策,十年內讓曹操轉敗為勝,先後滅呂布,敗劉備,誅袁術,降張繡,滅袁紹,滅袁子,滅烏丸,收遼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無人能比。

    如果赤壁之戰郭嘉還在,那麼郭嘉會讓曹操先等等,等劉琦和劉棕打起來的時候再出兵,可輕易佔領荊州。郭嘉必定會阻止曹操給孫權寫信說率八十萬大軍會獵長江,那樣只會把孫權逼上絕路。郭嘉會讓劉琦或者孫權獻上劉備的首級,就像讓遼東公孫氏獻上袁尚首級一樣。總之,郭嘉還在的話,赤壁之戰多半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孫權不會受刺激出兵支援劉備。一旦佔領荊州成為事實,劉備受死,那孫權投降、劉彰投降也只是必然的,一統天下小事一樁。

    漢中之戰,郭嘉還在的話,曹操必不會敗北,因為其實劉備已經不行了,蜀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運糧都沒人了,必須靠女子,糧草和人力都已經基本枯竭。郭嘉以其驚人的判斷能力,必定會和打呂布的時候一樣會勸曹操再堅持堅持,畢竟魏國據有九州,實力雄厚,援軍和糧草可以源源不斷運來,那麼一旦劉備斷糧,攻入成都指日可待。

    因此曹操親自撰文稱讚郭嘉“動無遺策”,“謀攻為高”,實在是名不虛傳!名副其實!

    後來毛主席也號召要學習三國志郭嘉傳,可見有戰略眼光的偉人,都認為郭嘉是難得的人才!

  • 10 # 雨聽秦淮

    郭嘉,郭奉孝,在《三國演義》裡出場是在第十回,第三十三回領的盒飯,露面時間不多,但名氣很大,甚至,現在有很多人,把他排在三國裡謀士的第一位。

    郭嘉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謀士之一,一說到他,我立刻會想到他所謂的“十勝十敗”以及“郭嘉遺計定遼東”。郭嘉的計謀和他的表達方式一樣,充滿“玄學”色彩,而且很多時候都被他說中,被他破解。因此,郭嘉確實有水平。但你要說他能排在三國裡所有謀士的第一位,我卻有點不大服氣。我想,除了諸葛亮不會答應,司馬懿、陸伯言,甚至就連自己人,曹操陣營裡的程昱、賈詡也不一定答應。

    把郭嘉排到第一,我想除了我剛才說的“十勝十敗”、“定遼東”之外,恐怕最大的依據,就是郭嘉幫曹操平統一了北方,以及赤壁之戰後,曹操的一聲痛哭:奉孝若在,決不使孤有此大失也。就象有人把龐統和法正也吹得神乎其神一樣,因為這兩個人,一個幫劉備拿下了益州,一個幫劉備平定了漢中。但我們這樣看,就把問題看死了,試問,如果沒有郭嘉,其他的謀士如程昱、荀攸、賈詡等,就不能幫曹操統一北方?沒有龐統、法正,諸葛亮,甚至馬良等就不能幫劉備拿下益州、漢中?

    當然,郭嘉確實很神奇,而且他神奇得有道理。

    首先,郭嘉有格局。格局這東西不是玄學,他是一個人的眼界和胸懷,是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能力。《三國演義》中郭嘉是在曹操得到兗州後投奔過來的,荀氏叔侄、程昱、劉曄、滿寵、呂虔以及毛玠等謀士,都是在此期間投奔曹操的。《三國演義》裡,對他們都沒有過多的介紹。但《三國志·郭嘉傳》有這樣一句話:(袁公)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看出來了吧,郭嘉的志向是“共濟天下,這霸王之業”的。這志向就很高了。而且,他第一次和曹操交談,曹操就大喜過望: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可想而知,當時他和曹操談的,也一定是戰略層次的東西,而且談得讓曹操都很高興,所以說郭嘉有格局。

    同樣,正因為郭嘉是個有格局的人,所以在人言袁紹不可戰勝時,他提出了袁紹有“十敗”,而曹操有“十勝”,從“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十個方面,闡述了袁紹必敗、曹操必勝的理由。結果正如郭嘉所料,強大的袁紹終被曹操所滅。

    其次,郭嘉料事如神。在袁曹屯兵官渡的時候,由於袁紹疑惑不定,讓曹操騰出手來打了一下劉備,當時很多人就說,不能打,如果我們把兵抽回去打劉備,袁紹突然來襲擊我們怎麼辦?這當然非常有可能,而且也非常危險。但郭嘉就斷定袁紹不會來襲擊我們,事實上袁紹就是放棄了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郭嘉料事如神準到有時讓你無法相信。郭嘉曾經對曹操說,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果然,因孫策殺死吳郡太守許貢,在一次狩獵時,被來報仇的許貢的門客射中面頰,最後竟然不治而亡。為大家津津樂道的“遺計定遼東”,也同樣證明了郭嘉的料事如神。袁紹的兩個兒子袁熙和袁尚敗逃遼東,投奔公孫康。大家都勸曹操去征剿,但曹操說:不需要,幾天後,公孫康自己會把二袁的腦袋送過來的。眾人自然不信。未過幾天,人報公孫康送二袁首級至,把大家都驚呆了,這怎麼回事呢?這時曹操大笑:不出奉孝之料!原來,郭嘉早就為曹操想好了對策。

    再次,曹操信任他。你再牛B、再料事如神、謀略再神奇,領導不相信、不採納屁用沒有。沮授、田豐是好謀士吧,但袁紹就是不相信他們,就相信只會拍馬屁的郭圖的話,所以你沮授、田豐再好沒有用。但曹操不一樣,曹操就信任郭嘉。曹操擊敗袁紹後,商議西擊烏桓。大家都認為不能去,理由一是烏桓太遠,是諸多不便;二是劉表有可能乘機襲許。但郭嘉不這麼認為:要統一北方,烏桓必須拿下,正因為遠,他們才不防備;劉表只會誇誇其談,什麼事也幹不了的,放心去,肯定沒事。結果又一次證明郭嘉是對的,證明曹操信任郭嘉也是對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了,郭嘉這麼厲害,為什麼不能排到第一?是的,郭嘉確實非常厲害,但我認為他依然不能排第一。我的理由是:

    首先,郭嘉格局很大,但還不夠大。這話怎麼說?郭嘉的格局大,更多的是表現在他的個人志向上,他並沒有給曹操做一統天下的規劃,如果有,《三國演義》,甚至《三國志》等書上一定會說。那從這一點來說,他就不如諸葛亮和魯肅,甚至不如毛玠、和沮授。因為這些人都為各自的主公上了不同版本的“隆中對”,都對天下大勢做了精準的分析,並提出了具體對策。而郭嘉沒有。再說那個“十勝十敗”,荀彧也有過差不多的分析。所以說,在最關鍵的一環格局上,郭嘉並沒有高人一籌。

    其次,郭嘉善於出奇招。出奇招的前提,就是他料事如神。為什麼他料事如神?我想應該是他對人性的把握非常獨到,以及他能夠對事物發展趨勢,有獨到的判斷能力。我不懂軍事,我也不是謀士,所以有很多東西,我說不清楚。但我總覺得,郭嘉總有點不靠譜。為什麼這麼說?你看,曹操打劉備的時候,田豐也讓袁紹打許都,但恰巧是他最愛的小兒子病了,那如果袁紹的小兒子沒有病呢?當然這不好說。至於,他料定孫策一定會被小人所傷,我反正覺得太神奇了,巧合的可能還是比較大的,而且,當時孫策受的也不是致命傷,休養百日就沒事了,但偏偏孫策太愛美、太容易激動,最後把傷口掙裂丟了性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好在郭嘉去逝的早,否則,我覺得郭嘉最終一定會栽在他所謂的“料事如神”上。

    “郭嘉遺計定遼東”,確實能反映郭嘉的水平,但不宜大吹特吹。因為公孫康最終殺二袁是大機率的事,你逼得太急,他們為了自保,就有可能抱成一團,你不管他們,他們就有可能自己打起來。張繡和劉表聯合的時候,就有人對曹操說過(我想不起來是誰了,在書中也沒找到,但我確信我看到過),不要逼得太狠,太狠了,張繡和劉表一定緊密團結在一起的,就不好辦了。曹操也採納了,後來,張繡又第二次投降了曹操。

    第三,郭嘉為曹操出謀劃策的那幾年,正是曹操事業的巔峰,討呂布,收張繡,戰袁紹,伐劉備,徵烏桓統一北方,都非常順利,曹操一時也風光無限,以至“誠不可與爭鋒”。而郭嘉一直在曹操身邊,剛好曹操又和他比較來電,對他言聽計從。俗話說:時事造英雄,郭嘉就出現在一個非常合適的時間,跟對了一個合適的人,所以成就了一段傳奇。如果,曹操的身邊不是郭嘉,是程昱,是賈詡,我想曹操一樣會取得成功,最多是過程稍許有點不同。因為大勢所趨,誰又能擋得住歷史的車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4歲教師猝死講臺,誰該為老師透支的健康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