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鑑寬
-
2 # 淡然瀟灑72538079
為什麼說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一)“慈不帶兵"我認為對於一個帶兵出征打仗的軍人來講,必須據備"慈不帶兵"只因為在戰場上戰爭中有些兵不免會有私心雜念,想家中父母親兄弟們妹朋好友等人。在戰鬥實時會有遇上一些貪生怕死投兵退縮個兵,在戰鬥衝突時對這投兵退縮兵,不能心慈心軟必須要起殺機,以"軍法"處治"殺"。否則,後方的兵號同樣投、縮、亂了軍規,後果不甚設想這其一。
(二)“義不養財"說到義字當頭的人並不是貪人,而是為了個"義“字即“義氣"義氣的人是一種脾氣性格,寧死不屈的人,不願意聽到別人半句諷刺和蔑視的語音對自己不忠不義。所以說,對義字為前的人不可能放“高利貸",和借用些錢給親人朋友的也不會計較利息的,不仁不借,這裡可以表明"義不養錢"的說法。
(三)"善不為官"善良的人一般為官即(當官)一個職位的意,而官場古今來有多少個"海瑞清官"天少,"虛名貪吏"世間多。有多少官員不是虎頭蛇尾,混混幾年調任調離的僥倖心理而貪一些或更大筆。在官場裡奸貪官多佔百分之九十五點九五,而一個人清不貪,他們也集體排斥你,所以說,忠人當官不久長,會受多人謀害這就"善不為官“的由來。
(四)“情不立事"致於“情不立事"這四字呢!用感情私情親情友情情字好複雜去處事的事,就算處理處成功後,一旦遇上不"志同道合"的人他看不慣你的處理過程,機會來了他會截穿你以"情字立事"的身份經歷,而以"情字立事"必須受到對方的好處才以情相待,以情字立事的錯誤就在此出事了,必須以事論事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會誤人前程,"情不立事"是這樣不應該的,必須要論能力實力才華能幹怎麼的人安排或分工。這就是"情不立事"的來頭。
(五)“仁不從政"仁不從政,"仁"呢!就是仁義道德,仁義道德者從政就是說“良心"良心發現,有些事情在官場即政治場所不歷來都是官商勾結,有些冤枉啊!透過政者(官員)去處理,但你說了仁字有事情做不下去或屈服不了對方,你要是冤枉一方必須不要把"仁"字即仁義道德"拋棄腦後,把自己神經"麻木不仁"才能處置得妥當。所以說,"仁不從政"應該是這個理由,所有貪官從古致今有那個有以上五句話帶放自己心裡?如果有了以上五句話的人他不可能是"從政者"我敢肯定。一定是文人墨客知名度的人們了,這五句詞絕對是名人名言警句。
-
3 # 繪松者說
就說說慈不帶兵和仁不從政
話雖非絕對,但卻有著不少歷史人物事件相印證。《三國演義》諸葛亮北閥中原,火燒孟獲百萬滕甲兵,諸葛亮看後都流淚不止,最後還是置辦些三牲果品祭拜亡靈:非是我生性好殺,實為我主大業未競……諸葛亮雖心有測隱,但知道帶兵者你不殺敵怎能為國建業,這就是戰場上的你死我活。中國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在戰場上為體現我軍是一支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的仁義之師,竟多次遭到全民皆兵的越南百姓的襲擊。這就是帶兵者為什麼不能有婦人之仁的印證(當然婦人不見得個個仁慈)
再說說仁不從政。1983年全國開展從嚴、從重從快打擊社會刑事罪犯的運動大家諒必印象還有的。據說,這次處決的‘罪犯’是自1953年鎮壓反革命份子以來人數最多的。改革開放剛開始,人心浮動,社會治安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惡化 ,中央領導人只有下定決心,不先嚴酷後無仁慈。如果當時氾濫不管,將無今日的太平盛世。
-
4 # 阿山的詩和遠方
為什麼說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這個問題問得好!
這幾句出自古代智慧書《增廣賢文》,但該書自成書以來,刊行過很多版本,因此,對上述幾句提法略有不同,不過意思都差不多。其中有一個版本就是:“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
《增廣賢文》上收錄的,都是金玉良言,就是教人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值得每一個人好好看看,認真領會運用。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子不報父母恩”,“大米好吃田難種,鮮魚好吃網難抬”,“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等等,多看多記一些,對自己大有裨益。
下面就上述所提問題,談點我自己的膚淺看法。一個人或帶兵或從政,或經商或做人,如何把握好一個度,拿捏好分寸,是十分重要的。所謂物極必反,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先說“慈不帶兵”。又叫“慈不掌兵”。說的是帶兵打仗的統帥或將領,如果對部下過於心慈手軟,必然樹立不起威信,賞罰不明,必然難以服眾,紀律不嚴明,久而久之,必生禍亂。所以為將帥者,理當恩威並重,賞罰分明,執紀嚴格,令出行隨,但是過嚴則必有人懷恨,過寬則必有人懈怠,因此必須立威與施恩並重,以立威為主。《三國演義》中由於諸葛亮錯用馬謖,以致有街亭之失,但事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說明他治軍執紀嚴明,不徇私情,仍不失為治國良臣統軍良帥。
關於“義不養財”。說的就是為人過於講義氣,理財或做生意的因礙於情面,不收或少收親戚朋友的錢,平時仗義疏財,必然賺不到或存不了很多錢,甚至千金散盡,把生意做虧掉。古代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等人,都是富甲一方才養了很多食客能人的的。梁山弟兄中晁蓋、宋江、柴進、史進等都是家資殷實,為結交天下豪傑而任俠仗義、向來扶危濟困的。去年歌手臧天朔去世,網路上就有不少人議論,說他曾經開過多家餐館,卻因只要是朋友兄弟親戚就餐一律免費,於是虧本經營終致關門。這就是義不養財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義不養財”並非說經商的都要為富不仁,不重義氣,而是要把握個度,做生意並不是辦慈善機構,對親戚朋友過於重情義,就會讓他們產生依賴心理,實際上是害了他們。
關於“善不為官”。就是說人太善良了不適合做官。官場上難免拉幫結派,勾心鬥角,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無,普通人都有“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之說,更何況在官場中,善良只會被人利用,被人欺負。再說,在官場上混,對上要執行上級的指示命令,對下要讓下級聽從你的指令,服從你的安排,才能確保政令暢通,如果你過於善良,心腸軟弱,就不可能做到令行禁止,不可能讓下級言聽計從。為官者,平時要處理的問題可能涉及到相關各方利益,其應該有與其職位相稱的能力、魄力、魅力與決斷力,倘若心地善良,優柔寡斷,拖泥帶水,怕得罪人,必然錯失良機,造成重大損失。
關於“情不立事”。就是說太重感情的人,辦事往往會感情用事,前怕狼後怕虎,或者摻雜過多個人感情成分,就可能使問題得不到公平公正解決。這種人會把生活中受到影響產生的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導致工作也受到影響,因此不足以成大事。無論政府還是企業或者團隊,除了不能違反法律法規,內部還要有規章制度約束,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太重感情的人,往往考慮感情因素過多,礙於情面,對違反規定但與自己感情深的人,可能睜隻眼閉隻眼,而對與自己相處不融洽甚至意見不合的人,就不能公正對待甚至有意打擊報復。通常人事任命或錄用人才時,都會考慮避開有親戚血緣關係的人,而不少家族企業就因為裙帶關係牽絆,導致企業走向衰落,也是因為感情因素的負面影響。
關於“仁不當政”。這個與“善不為官”有些相近。在越國被吳國打敗後,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軟禁,卻沒將其除掉致成後患,勾踐親嘗大便,以釋夫差之疑,沒料到後來勾踐回到越國,保持低調,臥薪嚐膽,漸成氣候,只用20年時間一舉滅掉吳國。這是吳王之仁害了吳國。類似的故事發生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早年兵微將寡,桃園結義的關羽和張飛又與自己失散不知去向,在暫居曹操軍中期間,為了防止曹操猜疑,他韜光養晦,每日在菜園勞作,在曹操煮酒論英雄時,聞聲落筷卻用雷聲驚嚇的謊言掩蓋,後來劉備在諸葛亮輔佐下勢力逐漸壯大,竟建立蜀國三分天下,這也算是生性多疑的曹孟德養虎遺患的結果。而項羽與劉邦的故事也是這個道理,如果當初軍事強大的項羽聽從范增的意見除掉勢單力薄的劉邦,就不會有後來二人勢力此消彼漲,以致項羽兵敗如山倒,烏江自刎的悲慘結局了。所以,為政者若心存婦人之仁,必定自取滅亡。
“慈不帶兵”,“善不為官”,“仁不從政”,也適用在現代企業管理或治國理政中,三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並非為將為帥者、從政為官者都不仁慈不善良,而是要分什麼場合看具體什麼情況。嚴刑峻法並非最有效的為將為帥為官之道,張飛脾氣暴躁,經常暴打士卒,結果死於士卒之手,秦始皇實施暴政,慣用嚴刑峻法,有“苛政猛於虎”之說,結果是官逼民反,陳勝吳廣揭竿起義,終致強秦走向滅亡。
以上古訓都是古人根據歷史事實及自身經驗總結出來的妙語真言,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多多學習《增廣賢文》等古書名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活學活用,使自己成為多謀善斷、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
-
5 # 清水空流
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這幾句話出自《增廣賢文》。我們就逐個分析一下,必須要說明的是這些話,只適用封建時代,這幾句話反映的都是古人為人處世的智慧,而在當今看來。只有借鑑意義,而沒有現實意義。
慈不掌兵,他的意義在於嚴肅軍紀,忠誠於國家,對於一支軍隊而言軍紀和忠誠是第一位的,有觸犯軍紀者,絕不姑息。韓信的七十四律五十四斬以及後世的軍紀都指向一個原則,軍紀嚴明,自古凡是名將者,在軍紀上要求都是非常嚴格的,從來沒有老好人的名將。為將者要殺伐果斷,不要有婦人之仁。慈不掌兵”,兵不厭詐都是必須的,因為戰爭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優柔寡斷之輩是無法帶兵打仗的。當然也有愛兵如子之說。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仁和嚴是並行不悖的。為將者要淡看生死。對於將領而言,戰場上的生死,就是一個數字,無任何實際意義。
義不養財,無商不”奸“。“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商人最高的利益就是賺錢。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現在則不然,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可以犯下任何罪行。把牛奶倒進陰溝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無“恩義“的表現。對於現在而言就是絕對只講制度和利益。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裁員,就是“無義”可以說,在金錢這個問題上,是最考驗人性的地方,人性的善良,醜惡在此體現的淋淋盡致。
善不為官,金庸曾經說過,妓院和朝堂都一樣,都是最虛偽的地方,所以韋小寶才混的最好,封建時代,官員的仕途取決於上司和皇帝,他往上爬的時候,抬頭望見是別人的屁股,往下看是別的笑臉。踩著別人,把上面的人拽下來,這是封建官員的必然手段。他的善只能對上司和皇帝,而絕不會對百姓和手下去善,他的善良不會讓他升官發財。厚黑是封建官員的必然手段。至於說仁不從政也是這個意思。
情不立事,就是說,凡事要講規矩,不能因人設法,設事。不講情面,只講規矩處處講情面,因人而異,是無法成其大事的。無規矩不成方圓,立規則就要尊守,講情面成不了事。
-
6 # 喬鞅人物誌
“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這五句話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是正確的。但又不是絕對正確,有些太絕對、太極端。從古至今,如果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這五句話(其中“仁不從政”和“善不為官”雷同,只說“善不為官”)都有兩面性,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句話:慈不帶兵的兩面性。一方面,帶兵打仗的將軍必須要紀律嚴明、號令如山,訓練和作戰必須要勇猛、有血性,殺敵要狠,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最終目的。對於觸犯軍紀計程車兵敢於按軍法從事,而不是心慈手軟。如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治軍之嚴,為世人稱道,他就規定,士卒凡是有拿百姓的一縷麻來捆紮喂牲口的草料的,立刻處斬示眾。
但另一方面,作為將軍在嚴格、狠辣的同時,也必須要有一定的人情味,某些時候也要靈活處理,不能什麼情況下都嚴酷到底。比如岳飛,士兵有的病了,岳飛親自為他調製藥品。手下的諸位將領去遠方征討,岳飛的妻子便慰勞他們的家人,對為國事而死的人,為他痛哭並收養他的孩子。凡是賞賜犒勞物品,岳飛都會平均分給自己的將士,一絲一毫都沒有佔有。
岳飛的這些“慈”的治軍之法,恰恰是他“嚴格治軍”的一種補充,使他治軍之法更趨完美,也讓他在士兵中贏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第二句話:義不養財的兩面性。一方面,白居易在《琵琶行》說“商人重利輕別離”,意思說的正是“義不養財”,作為生意人,以最大限度獲取利潤為目的,這也是生意人最基本的為人處世原則,所以生意人一般是反對做人做事太過於講義氣的,“仗義”的結果是要“疏財”,也就是說,生意人如果太重義氣,就要以犧牲財富或利益為代價。
但另一方面,生意人如果眼裡只有利益,變得唯利是圖,喪失了基本的誠信和義氣,又會給自己的經商之路帶來極大的破壞和阻力,會讓自己損失更大的利益和財富。華為的任正非關於老闆與員工之間的利益問題,曾說過一段話,我內心來說,我不怕你多拿錢,你多拿錢,如果是該拿的,我心裡太舒服了,因為你搶了太多糧食;你拿得少,我也不高興,因為你貢獻小。
由此可見,真正高明的生意人,會平衡好“義”和“利”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利”讓位於“義”,表面上看是損失了一些利益,實際從長遠來看,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第三句話:善不為官(仁不從政)的兩面性。一方面,在古代,人們認為善良仁慈的人是不能做官的,做官就必須要心狠手辣,敢貪敢奪,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因為他們認為在官場縱橫,如果沒有狠辣的手段,是長久不了的,早晚會被人拉下馬來,即便不會被人拉下馬,也難得有多大的作為。比如唐代武則天時期曾經重用的酷吏來俊臣,就是因其手段毒辣而異軍突起。
但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古代,也有很多愛民如子的官員。一代廉吏于成龍,任直隸巡撫的時候,有一年恰逢直隸旱災嚴重,饑民遍野,于成龍含淚將湖北巡撫張朝珍送的棗紅馬殺了給百姓充飢。又甘冒死罪開倉放糧,以解救千萬饑民。于成龍不但得到了百姓的愛戴和皇帝的嘉獎,如今,黨中央也曾多次提出向于成龍學習。由此可見,得民心的官員必然是有善心和善舉的,這樣的官員就能流芳千古。
第四句話:情不立事的兩面性。一方面,人們普遍認為要想做成事情,就不能夾雜私人感情在裡面,一旦一旦夾雜了私人感情,就會影響處理事情的公正性、客觀性,容易產生偏差,結果就容易壞事。比如《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一聽說失了荊州,關羽被殺,一時方寸大亂,怒不可遏,喪失理智,倉促、瘋狂出兵想要滅了東吳,結果迎來的卻是自己大敗身死的結局。
但另一方面,古代也有“情不立事”的反面例子,比如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吳起,他在做大將時,與最下等計程車兵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揹負著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在士兵中有極高的威望。一次,有一名士兵身患毒瘡,吳起為這名士兵吮吸毒瘡的毒汁,這名士兵感念吳起的恩德,在戰場上毫不畏懼、勇往直前。也正是因為吳起的治軍之“情”,讓他成為戰國時期的名將。
綜上所述,我們分析最能體現傳統文化的一些話的時候,應該要與時俱進,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正確或者錯誤,好與壞的存在都是既對立,又相互依存的。所以,我們在分析“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這五句話的時候,既要看到一定的合理性,也要看到侷限性。
-
7 # 鴻鵠迎罡
“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這句話來自明代佚名文人編撰的著名兒童啟蒙教材《增廣賢文》,此書以儒家思想學說為根本,把符合儒家思想的句子摘抄和整理出來,然後編撰成書後進入學堂,被定位給少兒傳授知識的啟蒙教材。內容摘抄的物件包括先賢的詩詞歌賦,歷史典籍,戲劇唱詞,筆記雜感,等等。
“慈不帶兵”中的慈,為仁慈之意,說明仁慈的將領是不適合帶兵打仗的。
古代戰爭頻繁,相當一部分成年男子在刀光劍影裡生活過,能在東征西討的戰爭裡倖存活下來的,都嚐盡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殘酷滋味,要麼是自身武藝高強,殺敵技能出色,要麼是跟隨了一個智勇雙全、軍事才華突出的將領。
一支軍隊保持狼性和血性的關鍵因素在於將領,將領是軍隊大腦,除過擁有雷厲風行的作風,鐵面無私的個性,還在於擁有不怒自威的氣質和威望,士兵看到後心服口服,對其言聽計從。這樣的將領,才能讓整個軍隊保持嚴明的紀律。
如果是一名仁慈寬厚的將領,士兵犯錯了不忍心懲罰,敵人若來進犯,不願意用殘酷惡毒的手段來迎敵,若這樣下去,早晚會軍紀渙散,失去威望,根本帶不好兵。
俗話說:一頭狼帶領的一群羊能打敗一隻羊帶領的一群狼。足以說明頭領的重要性。
“義不養財”是說,如果一個人過於講義氣,就會聚不住錢財。即使賺了錢,由於面情軟,也會把錢財像流水一樣疏散出去,縱有金山銀山,到最後也會流失殆盡。
義不養財主要針對商人來說,商人不是慈善家,賺錢是他們唯一的目的。在經商方面,有兩個成語,為富不仁和無奸不商,形象說明了商戰中的殘酷性。商人要想積累個人財富,必須做到不擇手段讓利潤最大化。所以,就不能給任何人講情面和義氣,親朋好友的錢,該賺的還得賺。現實情況中,精明的商人往往善於賺熟人的錢,既賺了錢,又落下了好口碑。
“善不為官”是說,善良、耿直的人不適合在官場行走。
官場如商場一樣錯綜複雜,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不少人今天因為有共同利益,可能會結合成一條戰線上的朋友。明天利益不在,或許會成為陌路人,甚至對手。
因此,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事情隨時都在官場上發生,善良耿直的人,既沒有害人之心,又沒有防人之意,既不想得罪這個,又不願冒犯那個,完全處於單打獨鬥的局面,可以說身邊沒有幫手,怎麼能在官場上如魚得水呢?甚至還會成為別人利用和擺佈的一枚棋子。
“情不立事”是說,重視感情的人往往缺乏理性,辦不了大事,甚至會把事情辦砸了。
無規矩不成方圓,是許多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社會各行各業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只有人人遵守,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如果一個徇情枉法的人,常常唯親是用,不僅破壞了行規,抹殺了公平競爭原則,並且還會喪失掉自己在團隊中的威望,消磨掉其他手下的積極性。
一個團隊如果大量使用具有裙帶關係的人,其他人肯定會產生看法,認為幹好幹壞都一個樣,看不到出頭之日,做事也就不再那麼竭盡全力。
“仁不從政”跟“善不為官”的含義基本一致,說明心腸好的人做事常常心慈手軟,不願面對人性的複雜和險惡,無法在政界圈子裡混得遊刃有餘,最終被別人踩來踩去,像臺階一樣助長了他人的威風和高度,自己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
8 # 豆子人民藝術家
慈不掌兵
帶兵要嚴,要立威,規定“凍死不拆房,餓死不擄掠”,結果你的兵因為快餓死了而去搶了東西,你是殺還是不殺?古代每個能打硬仗的軍隊,後頭都有督軍的,把打仗時往回跑的逃兵殺死,你要是很仁慈,這人你是殺還是不殺?所以說,太過仁慈的人不適合帶兵,適合搞後勤當知心大叔。
義不掌財記賬最忌糊塗,也最忌混賬。你個人仗義可以,管公家的賬不能仗義,一分一釐都不能錯。像宋江這樣的,就不適合掌財。他要是掌財,今天碰見個好漢給十兩,明天碰見個兄弟給二百兩,公里的錢分分鐘被他掏空。他自己花自己的沒事,事業做大了他還能這麼花麼?得交給精打細算的會計人才。
善不為官這是新近幾年的“網路厚黑學”的發明,古代沒有“善不為官”的說法。這四個字說的是有人認為太善良的人沒辦法當官,當官是需要“厚黑”的,即臉厚心黑。認為心不黑沒辦法做成事,但“善不為官”這個說法太過籠統,只將手軟認為是“善”。古人提倡“存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這其實也是一種“善”。
情不立事也是新近幾年網路上的發明,意思是說“太過有情很難成事”,同“慈不掌兵”類似。太過纏綿於兒女情長,就很難在事業上有所發展。古代想要進京趕考的舉子常常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棄機會,《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是因情而科舉不能,賈府是因為朝中有人才支撐的,賈府沒有能透過科舉繼續保障自我,則必然沒落。
仁不從政這四個字也是近來的,但比網路時代要早,是九十年代一本書上的說法,主要是講曹操的,說的是“政治需要耍手腕”“總要做些不仁的事情”。
-
9 # 味哎兒
這是一個絕句。即扛都沒法抬的句子。
兵殺器,帶兵為殺,而兵法詭道,不正道,國之兵為軍,雖是防,但仍備殺的。殺就是慈的反面。因此仁慈者不能帶兵領軍攜武器的。
財是貪,不貪必無財,而義重情重事輕財,輕財則不貪,不貪財不聚。貧怎匯財發財,從而不養財。養財方是財生財。
官辨是非,抑惡揚善,抑為壓欺,欺就不善,善是無怨無恨現象,官不狠惡與非,必壞官,從而善者不能從業於官。
做事,須拋棄七情六慾,才可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專心致志的進行做事的,帶情緒情感或其它情況心情,做事必做不成作不好,因帶情做事做不成。
政為決心決定,要求堅定果斷,禁絕顧這顧那的全部照護到,不能全部照顧到就不仁,因此從政不可求仁。所以有人改照顧全面周詳的為仁,而另一種成為殺身成仁的專做某一件不顧其它一切,甚至赴死為仁的形式了。
-
10 # 十月的陽光
本文中所言幾個“不”,是在用常理來解釋或推定對特定事物的置否。世間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規律,而所謂常理或“通理”是不足以解決所有“專業”問題的。若遇事僅從經驗出發,一味套用(常理)則誤事誤世。用哲學觀點解釋就是矛盾的一般性與特殊性是各有其特點的,不能混淆。筆者在表達觀點時用“封建糟粕”斥責這“幾個不”,讓人覺得顯失“公允”或準確,沒有講清“為什麼”的緣由,易使人混淆,請酌。
回覆列表
這些都是語言上二分法的狡猾。了某一時刻所描繪事物方法策略,然後強加了道德評判。
驅使士兵訓練作戰叫帶兵,刻苦訓練和頑強作戰必然是殘酷的,也是減少己方傷亡的一種措施,文明點的叫法是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說這話的古人顯然是不懂軍事的外行,然後用所謂的道德綁架某些目的。
舉個不太準確的反例:愛兵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