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瘟疫的爆發。由於時代的限制和愚昧、自私的惡習,古人經常用這種想象中的生物和自然神的形象解釋自然災害和政局的混亂,或者將災害的原因推到畸形、殘疾的生物和人身上(比如白額牛和跛腳的人),加上當時面對災害時普遍的無能,致使這些具有某種特徵的動物和人往往遭到迫害。這種偏見持續至今,最常見的外在表現,就是對弱勢群體的歧視和欺壓。 (1)蜚(fei):“蜚”居住在中原東部的太山,外形象牛,頭部為白色,但是卻長著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隻眼睛。當“蜚”進入水中時,水源會立即乾涸;當它進入草叢時,草會立即枯死,從這種情況看來,它同時是一種火系的妖怪。 (2)跂 踵(chi zhong):“跂踵”出沒於首陽山附近,外形象梟,但是長著豬的尾巴、只有一條腿。 (3)絜 鉤(qie gou):“絜鉤”是一種外形象鴨、但是長著鼠尾的鳥,居住在中原的東部。 (4)犭戾(li):不好意思,只好拼字。該字為頂端圖片的E4,原字為反犬旁加一個“戾”,這種幻獸出沒於荊山,外形象紅色的刺蝟。 =暴風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此地將遭受暴風的襲擊。 (1)山 犭軍(shan hui):該字為頂端圖片的B4,原字為反犬旁加一個“軍”。這種幻獸人面犬身,奔跑的速度和風一樣快。據說它如果看見人,會大聲的笑,並且撿起東西砸人。 (2)聞 豕粦(wen lin):該字為頂端圖片的D5,原字為“豕”“粦”拼合。外形象渾身黃色的豬,但是頭和尾都是白的。 =旱魃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將發生大旱災。 (1)魃:原名為“妭”,傳說妭是黃帝的女兒。黃帝在與蚩尤作戰時,蚩尤派出操縱風雨的惡神“風伯”和“雨伯”對黃帝軍進行襲擊,黃帝便派遣自己的女兒“妭”迎戰,妭從體內發出光芒和熱量,驅散了風雨。但是當戰爭結束之後,妭卻由於用力過度而無法回到天界,因為她是光熱之神,所以所到之處皆爆發旱災。由於妭擊敗蚩尤有功,所以黃帝不能殺死她、只得將她幽閉在北方的系原山中。但是妭貪圖凡間戀情,經常溜出山跑到中原地區尋男子取樂,所到之處皆受旱災之苦。所以古人遇到旱災時會開鑿一條通往北方的水路,並且祭祀,祈求妭快回北方、結束旱災。 (2) Ci(上“此”下“蟲”的組合)鼠(ci shu):該字為頂端圖片的C2。 “Ci鼠”外形象雞,但是身體覆蓋著鼠毛。 (3)顒(yong):傳說“顒”是居住在南方火山中的怪鳥,人面梟身,有四隻眼睛。 (4)Tiao yong:該字為頂端圖片的C6。外形為長有魚鰭的蛇,居住在中原東部的河川裡,傳說它出現時會帶有光芒。 (5)薄 魚:居住在中原東部河川裡的一種獨眼鯉魚。 (6)獙 獙(bi bi):一種外形為有翼之狐的幻獸。 =洪水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將爆發洪水。 (1)軨 軨(ling ling):一種身上長有虎紋的牛形幻獸。 (2)合 窳(he yu):外形為長有人面的野豬,身體黃色、尾部為紅色,叫聲象嬰兒的啼哭,會食人。 (3)長 右:一種長有四隻耳朵的長臂猿,叫聲象人的呻吟。 (4)夫 諸:一種長有四隻角的白色雄鹿。 =人禍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人民將遭受統治者的塗炭。 (1)猾 褢(hua huai):“猾褢”具有人的外形,但是長有野豬鬃。當猾褢出現時意味著此地將被下達沉重的勞役,並且引起激烈的反抗。 (2)狸 力(li li):“狸力”外形象豬,叫聲象狗。狸力的出現預示該地將大興土木。 (3)峳 峳(you you):這種幻獸具有馬的外形、羊的眼睛、牛的尾巴,頭上長有四根角。它的出現預示統治者身邊將出現奸佞之人,使百姓受苦 =戰亂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將發生大戰亂。 (1)朱 厭:“朱厭”的外形是白頭、紅腿的猿猴。 (2)犭也 狼(chi lang):外形象狐,但是耳朵長、尾巴為白色。 (3)鳧 徯(fu xi):“鳧徯”的外形是長有人面的雞。 (4)神人:傳說“神人”沉睡在四川北部岷山上被稱作“熊山”的洞穴中。傳說如果在冬天不小心打開了洞穴,看到了“神人”,那麼當年必定爆發戰爭。估計這東西就是指的熊。 (5)天 狗:一種紅色的狗。 中國古代怪物 白澤 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透過去,曉未來(玩笑)。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鑑(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封神榜?)。絕對神獸中的No.1。 《軒轅本紀》、《抱朴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VIVIEN補充:能夠通曉天下鬼神萬物狀貌,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雲笈七籤·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後世因為白澤能夠趨吉避凶,常將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記帝王之旗就繪有白澤的形貌,被稱為白澤旗。《唐書·五行志》記載中宗韋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澤枕以避魅。] 化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隻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VIVIEN補充:《山海經》中記載的妖怪。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能操縱江水,是一種低等的妖怪。許多以古中國為題材的遊戲中都會有化蛇出現,比如大宇的《軒轅劍》系死中,化蛇就是玩家痛宰的倒黴妖怪之一。/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陽山有一種蛇,名為化蛇,身形像豺,而面如人臉,長著鳥的翅膀,行走時則與普通的蛇一樣。它能發出一種奇特的呼叫聲,如同是人們在叱呼。這種蛇一出現,預示著雨水大增,會造成水患。”/理由二:書中說畢方是化蛇的天敵,BUD各位看: 畢方屬性:火 化蛇屬性:水 五行相剋:水克火! 真要說天敵,應該顛倒了才是!不管從屬性來看還是從生物學(鳥和蛇)來看,畢方VS化蛇的結果都是被一口吃掉才對。。。。。] 英招 人面馬身(人頭馬?),有虎紋,生鳥翼(人頭飛馬?),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隻神獸而已。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玄蜂 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蟄人,有毒,能殺人。 《楚辭(招魂)》有載。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洩物利如剛(精煉?提純?),可作兵器。 《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臊 山神,人臉猴身,(一手)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 《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鼠 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髒了用火一燒就可變乾淨)。 《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羊 一足鳥,招大雨。(估計只是能預見天氣) 《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利用價值很高,呵呵) 《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 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 《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欽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蟄獸獸死,蟄樹樹枯。(玄蜂升級版?)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鉤蛇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 《水經注(若水)》有載。 遠飛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鴿子的異種?) 《洞冥記》有載。 腓腓 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高階寵物?) 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混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牴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應聲蟲 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語?) 《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忌 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 《管子(水地)》、《太平預覽》有載。 並封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 Ps:述蕩則是左右有頭。 《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夫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 《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 《南部新書》有載。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可惜無人飼養) 《嶺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藐視?挑釁?)。因叫聲得名。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狸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馬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 《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湖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應該很適合作坐騎)。 《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媼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 《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患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 《搜神記》有載。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兇咎。(此疑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有載。 九嬰 水火之怪,為羿所殺。(應可噴火吐水,為九頭蛇之類) 《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可和西方的九頭蛇比比?很類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 《楚辭(離騷)》有載。 飛誕鳥 鳥,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膠,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時用其噴射,百發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獵) 《廣博物志》有載。 九尾蛇 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神話氣息不濃,但可算是比較標準的怪獸,而且還是滿強的) 《續子不語》有載。 奚鼠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製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髮可以召集鼠類。(鼠王的說) 傲因(字打不出來啊,痛苦中) 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有相當智慧,懂偽裝。可能感覺敏銳,尤其是舌頭(痛死的?)。可推見其反應甚快,為搏鬥型。)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虎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強酸?)。(不過還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餘談》有載。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傒囊 象小孩子,見到人就伸手牽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應該不是動物,而是一種鬼怪吧。吸人魂氣?) 《搜神記》有載。 風狸 別名風生獸。似貂,青色。火燒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錘擊其頭數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風立即復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殺之。其溺可入藥,其腦和菊花服滿十斤可壽五百。(此獸滅絕多半就是因為那個‘壽五百’上了,人類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藥)》有載。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獸。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見有人相鬥就觸理虧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斷案。(疑可識人心,故能斷對錯。生物測謊儀?) 《訴異記》、《神異經》有載。 委蛇 又名延維。人首蛇身,有兩頭,紫衣朱冠,和車轅長度相當。厭惡雷聲,聞之則捧首而立。見則能霸天下。 《山海經(海內經)》有載,《莊子(達生)》則說齊桓公曾見之。 Ps:聞一多《伏羲考》中則說此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媧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別字) 獸中最大者,龍頭馬尾虎爪,長四百尺,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之人則隱藏,遇無道之人則食之。(懲惡揚善?不過依此之言,無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體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爾雅(釋獸)》有載。 魍魎 木石之怪,亦有說為山川之精。狀如三歲小孩,紅眼長耳,赤黑色,喜歡模仿人聲用以迷惑人。 《國語(魯語下)》、《說文》有載。 (鼠勺)犬 類狗,能飛,食虎豹。 《周書(王會)》有載。 率然 五彩蛇,亦有說為兩頭。人物觸之,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並至。(登它主要是因為《孫子兵法》中‘三軍勢如率然’即為此蛇) 《神異經(西荒經)》、《博物志(異聞)》有載。 佚事: 劍光射人(invincibility提供) 漢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奉白玉璽。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朵珠九華玉以為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開匣拔鞘輒有風氣光彩射人。 諫珂 平公有一天出朝,有隻鳥圍著他飛不離去,他就對師曠(人名)說:“我聽說如果是霸王之人,鳳亦為之下;今天有鳥整天圍著我傳,那是鳳嗎?”師曠說:“東邊有一種鳥,名叫諫珂,文身朱足,喜狐,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平公說:“是。”師曠說:“今天鳥圍著你飛是因為狐裘,而不是你的德義。你為什麼要自己yy呢!”平公聽後很不開心。 饕餮: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4 中國古代怪物 《呂氏春秋·先識》雲:“週期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狍(號鳥)”,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附:狍(號鳥):《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號鳥),是食人。”郭璞注:“為物貪(忄林),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貓專濃家張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大熊貓人工飼養可能開始於4000多年前。 張和民說,在古籍中, 大熊貓被稱為稱為貔貅(pixiu)。《史記·.五帝本紀》中,敘述了中國“五帝”之首的黃帝,他的國號為“有熊氏”,不僅尊重熊這種野生動物,而且能將熊(黑熊)、羆(棕熊)、貔貅(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明確區分開來。 這本史書還追述了一個故事:4000多年前,黃帝指揮馴養過虎豹、熊、羆、貔貅等猛獸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縣)打敗了另一個部落的首領蚩尤。由於板泉之戰比較著名,所以西漢的史學家司馬遷將它加以記載。 張和民說,這表明華人工馴養 大熊貓,可能開始於距今4000多年前。 除了《史記》外,中國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蹟的《尚書》,在《牧誓》篇中也曾敘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隊“如虎如貔”,在牧野大敗商紂五的軍隊,一直到後代,還用貔貅比喻勇猛的軍士,戰無不勝。 另(JohnnyHe提供): 鯤鵬: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產天地鬼,一產十鬼,朝產之,暮食之。《述異記》 神鳥帝江:天山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山海經》 恆山神鳥:恆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四海,悲鳴而送之。《藝文類聚》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維舟登岸,息於水旁,半炊而林沒,鈀斷纜乃得去,詳視之大蟹也。《山海經補註》 龍魚: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鯉),一日蝦,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經》 犼(超強) 形類馬,長一二丈,有鱗片,渾身有火光纏繞;會飛,食龍腦,極其兇猛。與龍相鬥時,口中噴火,龍即不敵。 有人嘗見一犼獨鬥三蛟二龍,鬥三日夜,殺一龍二蛟方斃。 《訴異記》有載。 更新異獸: 牛魚 形如小牛,毛色青黃,喜歡睡臥,受驚動聲如大牛,可傳一里。把它的皮懸起,潮漲則毛起,潮退則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覽》有載。 酸與 鳥類。形狀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現之則該地有恐慌。 《山海經(北次三經)》有載。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瘟疫的爆發。由於時代的限制和愚昧、自私的惡習,古人經常用這種想象中的生物和自然神的形象解釋自然災害和政局的混亂,或者將災害的原因推到畸形、殘疾的生物和人身上(比如白額牛和跛腳的人),加上當時面對災害時普遍的無能,致使這些具有某種特徵的動物和人往往遭到迫害。這種偏見持續至今,最常見的外在表現,就是對弱勢群體的歧視和欺壓。 (1)蜚(fei):“蜚”居住在中原東部的太山,外形象牛,頭部為白色,但是卻長著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隻眼睛。當“蜚”進入水中時,水源會立即乾涸;當它進入草叢時,草會立即枯死,從這種情況看來,它同時是一種火系的妖怪。 (2)跂 踵(chi zhong):“跂踵”出沒於首陽山附近,外形象梟,但是長著豬的尾巴、只有一條腿。 (3)絜 鉤(qie gou):“絜鉤”是一種外形象鴨、但是長著鼠尾的鳥,居住在中原的東部。 (4)犭戾(li):不好意思,只好拼字。該字為頂端圖片的E4,原字為反犬旁加一個“戾”,這種幻獸出沒於荊山,外形象紅色的刺蝟。 =暴風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此地將遭受暴風的襲擊。 (1)山 犭軍(shan hui):該字為頂端圖片的B4,原字為反犬旁加一個“軍”。這種幻獸人面犬身,奔跑的速度和風一樣快。據說它如果看見人,會大聲的笑,並且撿起東西砸人。 (2)聞 豕粦(wen lin):該字為頂端圖片的D5,原字為“豕”“粦”拼合。外形象渾身黃色的豬,但是頭和尾都是白的。 =旱魃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將發生大旱災。 (1)魃:原名為“妭”,傳說妭是黃帝的女兒。黃帝在與蚩尤作戰時,蚩尤派出操縱風雨的惡神“風伯”和“雨伯”對黃帝軍進行襲擊,黃帝便派遣自己的女兒“妭”迎戰,妭從體內發出光芒和熱量,驅散了風雨。但是當戰爭結束之後,妭卻由於用力過度而無法回到天界,因為她是光熱之神,所以所到之處皆爆發旱災。由於妭擊敗蚩尤有功,所以黃帝不能殺死她、只得將她幽閉在北方的系原山中。但是妭貪圖凡間戀情,經常溜出山跑到中原地區尋男子取樂,所到之處皆受旱災之苦。所以古人遇到旱災時會開鑿一條通往北方的水路,並且祭祀,祈求妭快回北方、結束旱災。 (2) Ci(上“此”下“蟲”的組合)鼠(ci shu):該字為頂端圖片的C2。 “Ci鼠”外形象雞,但是身體覆蓋著鼠毛。 (3)顒(yong):傳說“顒”是居住在南方火山中的怪鳥,人面梟身,有四隻眼睛。 (4)Tiao yong:該字為頂端圖片的C6。外形為長有魚鰭的蛇,居住在中原東部的河川裡,傳說它出現時會帶有光芒。 (5)薄 魚:居住在中原東部河川裡的一種獨眼鯉魚。 (6)獙 獙(bi bi):一種外形為有翼之狐的幻獸。 =洪水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將爆發洪水。 (1)軨 軨(ling ling):一種身上長有虎紋的牛形幻獸。 (2)合 窳(he yu):外形為長有人面的野豬,身體黃色、尾部為紅色,叫聲象嬰兒的啼哭,會食人。 (3)長 右:一種長有四隻耳朵的長臂猿,叫聲象人的呻吟。 (4)夫 諸:一種長有四隻角的白色雄鹿。 =人禍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人民將遭受統治者的塗炭。 (1)猾 褢(hua huai):“猾褢”具有人的外形,但是長有野豬鬃。當猾褢出現時意味著此地將被下達沉重的勞役,並且引起激烈的反抗。 (2)狸 力(li li):“狸力”外形象豬,叫聲象狗。狸力的出現預示該地將大興土木。 (3)峳 峳(you you):這種幻獸具有馬的外形、羊的眼睛、牛的尾巴,頭上長有四根角。它的出現預示統治者身邊將出現奸佞之人,使百姓受苦 =戰亂之兆=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些幻獸和妖魔的出現預示著將發生大戰亂。 (1)朱 厭:“朱厭”的外形是白頭、紅腿的猿猴。 (2)犭也 狼(chi lang):外形象狐,但是耳朵長、尾巴為白色。 (3)鳧 徯(fu xi):“鳧徯”的外形是長有人面的雞。 (4)神人:傳說“神人”沉睡在四川北部岷山上被稱作“熊山”的洞穴中。傳說如果在冬天不小心打開了洞穴,看到了“神人”,那麼當年必定爆發戰爭。估計這東西就是指的熊。 (5)天 狗:一種紅色的狗。 中國古代怪物 白澤 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透過去,曉未來(玩笑)。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鑑(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封神榜?)。絕對神獸中的No.1。 《軒轅本紀》、《抱朴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VIVIEN補充:能夠通曉天下鬼神萬物狀貌,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雲笈七籤·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後世因為白澤能夠趨吉避凶,常將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記帝王之旗就繪有白澤的形貌,被稱為白澤旗。《唐書·五行志》記載中宗韋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澤枕以避魅。] 化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隻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VIVIEN補充:《山海經》中記載的妖怪。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能操縱江水,是一種低等的妖怪。許多以古中國為題材的遊戲中都會有化蛇出現,比如大宇的《軒轅劍》系死中,化蛇就是玩家痛宰的倒黴妖怪之一。/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陽山有一種蛇,名為化蛇,身形像豺,而面如人臉,長著鳥的翅膀,行走時則與普通的蛇一樣。它能發出一種奇特的呼叫聲,如同是人們在叱呼。這種蛇一出現,預示著雨水大增,會造成水患。”/理由二:書中說畢方是化蛇的天敵,BUD各位看: 畢方屬性:火 化蛇屬性:水 五行相剋:水克火! 真要說天敵,應該顛倒了才是!不管從屬性來看還是從生物學(鳥和蛇)來看,畢方VS化蛇的結果都是被一口吃掉才對。。。。。] 英招 人面馬身(人頭馬?),有虎紋,生鳥翼(人頭飛馬?),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隻神獸而已。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玄蜂 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蟄人,有毒,能殺人。 《楚辭(招魂)》有載。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洩物利如剛(精煉?提純?),可作兵器。 《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臊 山神,人臉猴身,(一手)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 《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鼠 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髒了用火一燒就可變乾淨)。 《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羊 一足鳥,招大雨。(估計只是能預見天氣) 《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利用價值很高,呵呵) 《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 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 《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欽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蟄獸獸死,蟄樹樹枯。(玄蜂升級版?)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鉤蛇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 《水經注(若水)》有載。 遠飛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鴿子的異種?) 《洞冥記》有載。 腓腓 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高階寵物?) 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混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牴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應聲蟲 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語?) 《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忌 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 《管子(水地)》、《太平預覽》有載。 並封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 Ps:述蕩則是左右有頭。 《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夫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 《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 《南部新書》有載。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可惜無人飼養) 《嶺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藐視?挑釁?)。因叫聲得名。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狸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馬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 《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湖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應該很適合作坐騎)。 《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媼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 《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患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 《搜神記》有載。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兇咎。(此疑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有載。 九嬰 水火之怪,為羿所殺。(應可噴火吐水,為九頭蛇之類) 《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可和西方的九頭蛇比比?很類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 《楚辭(離騷)》有載。 飛誕鳥 鳥,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膠,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時用其噴射,百發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獵) 《廣博物志》有載。 九尾蛇 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神話氣息不濃,但可算是比較標準的怪獸,而且還是滿強的) 《續子不語》有載。 奚鼠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製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髮可以召集鼠類。(鼠王的說) 傲因(字打不出來啊,痛苦中) 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有相當智慧,懂偽裝。可能感覺敏銳,尤其是舌頭(痛死的?)。可推見其反應甚快,為搏鬥型。)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虎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強酸?)。(不過還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餘談》有載。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傒囊 象小孩子,見到人就伸手牽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應該不是動物,而是一種鬼怪吧。吸人魂氣?) 《搜神記》有載。 風狸 別名風生獸。似貂,青色。火燒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錘擊其頭數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風立即復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殺之。其溺可入藥,其腦和菊花服滿十斤可壽五百。(此獸滅絕多半就是因為那個‘壽五百’上了,人類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藥)》有載。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獸。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見有人相鬥就觸理虧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斷案。(疑可識人心,故能斷對錯。生物測謊儀?) 《訴異記》、《神異經》有載。 委蛇 又名延維。人首蛇身,有兩頭,紫衣朱冠,和車轅長度相當。厭惡雷聲,聞之則捧首而立。見則能霸天下。 《山海經(海內經)》有載,《莊子(達生)》則說齊桓公曾見之。 Ps:聞一多《伏羲考》中則說此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媧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別字) 獸中最大者,龍頭馬尾虎爪,長四百尺,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之人則隱藏,遇無道之人則食之。(懲惡揚善?不過依此之言,無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體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爾雅(釋獸)》有載。 魍魎 木石之怪,亦有說為山川之精。狀如三歲小孩,紅眼長耳,赤黑色,喜歡模仿人聲用以迷惑人。 《國語(魯語下)》、《說文》有載。 (鼠勺)犬 類狗,能飛,食虎豹。 《周書(王會)》有載。 率然 五彩蛇,亦有說為兩頭。人物觸之,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並至。(登它主要是因為《孫子兵法》中‘三軍勢如率然’即為此蛇) 《神異經(西荒經)》、《博物志(異聞)》有載。 佚事: 劍光射人(invincibility提供) 漢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奉白玉璽。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朵珠九華玉以為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開匣拔鞘輒有風氣光彩射人。 諫珂 平公有一天出朝,有隻鳥圍著他飛不離去,他就對師曠(人名)說:“我聽說如果是霸王之人,鳳亦為之下;今天有鳥整天圍著我傳,那是鳳嗎?”師曠說:“東邊有一種鳥,名叫諫珂,文身朱足,喜狐,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平公說:“是。”師曠說:“今天鳥圍著你飛是因為狐裘,而不是你的德義。你為什麼要自己yy呢!”平公聽後很不開心。 饕餮: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4 中國古代怪物 《呂氏春秋·先識》雲:“週期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狍(號鳥)”,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附:狍(號鳥):《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號鳥),是食人。”郭璞注:“為物貪(忄林),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貓專濃家張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大熊貓人工飼養可能開始於4000多年前。 張和民說,在古籍中, 大熊貓被稱為稱為貔貅(pixiu)。《史記·.五帝本紀》中,敘述了中國“五帝”之首的黃帝,他的國號為“有熊氏”,不僅尊重熊這種野生動物,而且能將熊(黑熊)、羆(棕熊)、貔貅(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明確區分開來。 這本史書還追述了一個故事:4000多年前,黃帝指揮馴養過虎豹、熊、羆、貔貅等猛獸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縣)打敗了另一個部落的首領蚩尤。由於板泉之戰比較著名,所以西漢的史學家司馬遷將它加以記載。 張和民說,這表明華人工馴養 大熊貓,可能開始於距今4000多年前。 除了《史記》外,中國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蹟的《尚書》,在《牧誓》篇中也曾敘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隊“如虎如貔”,在牧野大敗商紂五的軍隊,一直到後代,還用貔貅比喻勇猛的軍士,戰無不勝。 另(JohnnyHe提供): 鯤鵬: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產天地鬼,一產十鬼,朝產之,暮食之。《述異記》 神鳥帝江:天山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山海經》 恆山神鳥:恆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四海,悲鳴而送之。《藝文類聚》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維舟登岸,息於水旁,半炊而林沒,鈀斷纜乃得去,詳視之大蟹也。《山海經補註》 龍魚: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鯉),一日蝦,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經》 犼(超強) 形類馬,長一二丈,有鱗片,渾身有火光纏繞;會飛,食龍腦,極其兇猛。與龍相鬥時,口中噴火,龍即不敵。 有人嘗見一犼獨鬥三蛟二龍,鬥三日夜,殺一龍二蛟方斃。 《訴異記》有載。 更新異獸: 牛魚 形如小牛,毛色青黃,喜歡睡臥,受驚動聲如大牛,可傳一里。把它的皮懸起,潮漲則毛起,潮退則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覽》有載。 酸與 鳥類。形狀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現之則該地有恐慌。 《山海經(北次三經)》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