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偈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賞析】 這是作者依託神話表明《石頭記》創作緣由的一首序詩。 詩中借頑石說自己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蓍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與成小說《紅樓夢》。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作詩人”的感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小說產生的清朝乾隆年間,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由盛至衰的轉折時期;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已經腐朽,新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萌芽,封建制度行將全面崩潰。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後,嗅到了封建階級垂死的氣息;他不滿現實,而想“補天”,挽回本階級的頹勢,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麼破殘,根本無法修補了,所以有枉生世間的悲嘆。這也正是《紅樓夢》中經常流露虛無悲觀的宿命論思想的深刻的時代和階級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堅持了他所說的“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這樣,勢必如恩格斯所說,“就不得不違反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見;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從而把他拉描寫成不配有更好命運的人。”(《致瑪·哈克奈斯》)這就使我們從曹雪芹所敘的“身前身後事”變即小說中所真實描繪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過程,看到了整個封建階級必然“一敗塗地”的無可挽回的歷史命運。 自題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是專門述說作者創作《紅樓夢》的辛酸與苦衷的,也是全書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現的詩篇。曹雪芹在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紅樓夢》這一曠世千古的奇書。不僅在作者,就是在後人看來,也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脂硯齋甲戌本評語)”。詩中所謂的“荒唐言”實際上並不荒唐,它是對封建社會人情世態的無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頑石幻化成“通靈寶玉”被神瑛侍者攜入紅塵的種種奇怪經歷;也包括寶、黛、釵愛情故事的悲歡離合;一書中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內部鬥爭等等。“辛酸淚”一句道盡曹雪芹一生經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創作《紅樓夢》時已經由鐘鳴鼎食的世家公子淪為“蓬庸茅椽,繩床瓦灶”的落魄書生,生活的艱辛和悲苦非言語所能盡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獨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紅樓夢》一書是對“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的最好詮釋。 太虛幻境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賞析】 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現在蘇州)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員絆,在家裡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著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只有清淨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後者才是真理,所以稱為“真話”。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須要辨明的是,作者並不是要透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為我所用。曹雪芹是極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否則他就不會竭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五彩擯紛的《紅樓夢》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應該看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和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而對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則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 中秋對月有懷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賞析】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裡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裡,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裡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 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著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後來又靠走賈政的“後門”,起復做官,由於善於鑽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只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後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知道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願地想入非非。這首詩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嚮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賞析】: 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裡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裡。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真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柺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唸出這首歌。 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發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慾矇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只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絡,也就是說只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儘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作者出身於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那麼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麼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麼懂得生活,有著多麼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物件的鞭苔。而最後,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瞭解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儘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面,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來?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 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 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 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 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西江月 嘲賈寶玉二首 無故尋愁覓恨, 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 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庶務, 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 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 貧窮難耐淒涼; 可憐辜負好時光, 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 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絝與膏粱: 莫效此兒形狀! 【賞析】: 第三回書寫黛玉到榮府後,見過賈府大部分人,最後才見到寶玉。這是兩個主人公第一次會面,也是第一號人物寶玉第一次在讀者眼中出現,所以作者對寶玉的裝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鋪張渲染,又寫了這兩首批寶玉的詞。“批”字是打批語、下判斷的意思,與今作“批評”、“批判”解不同。 這兩首詞,字面上句句是對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句句是對他的讚美和褒揚。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衡量,寶玉是個被否定的人物;可是從作者的人生觀和社會觀來看,他卻是個和那些國賊祿蠹完全相反的、保持著人類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兩首詞句句都是反話。 寶玉不假矯飾地表現自己的天性,在那樣的貴族之家必然要處處受束縛、限制,於是就要產生苦悶,就要採取種種方式渲洩,在道學先生們看來這就是“尋愁覓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內草莽”就未必。寶玉讀書多,知識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一套一套有根有據的議論,看他擬的那些匠額和對聯,不是使包括賈政在內的所有在場的人都相形見細嗎?看他寫的《芙蓉女兒誄》、《姽嫿詞》等等,簡直夠個像樣的文學家了。連寶釵都說他“每日家雜學旁收的”,承認他懂得多,怎麼能說是“腹內原來草莽”?“不通世務”,是因為他厭惡賈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與之為伍。不願讀的文章也只是那些“聖賢”的說教和一文不值的科舉時文。“那管世人誹謗”,正表現了寶玉不苟且、不隨俗、獨立不遷的個性。這樣的貴族青年,按封建階級“接班人”的標準要求,自然是“無能第一”、“不肖無雙”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樣“理朝廷、治風俗”,為皇帝做個賢臣良相;也不能像鳳姐那樣治家理財,撐起家業的門面,自然是“於國於家無望”了。於是他就成了貴族之家的“子弟戒”了。 這兩首詩集中地描繪了寶玉的叛逆性格,這個典型的意義也就在對封建階級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貧窮難耐淒涼”一句。這是預示賈家敗落後,寶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經歷。第十九回寫寶玉探花襲人家,襲人的母親和哥哥慌忙招待寶玉,擺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襲人覺得沒有一樣可吃之物,只給寶玉拈了幾個松子瓤,吹去細皮,用手帕託給寶玉。這是何等嬌貴!就在這個地方脂硯齋有條批語說:同將來寶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圍破氈”對照起來看,令人嘆息。寶玉在八十回以後的經歷,雖然不好亂猜,但有一段貧窮的經歷是可以肯定的,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大相徑庭。 贊林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 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 嬌喘微微。 閒靜似姣花照水, 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 病如西子勝三分。 【賞析】: 這段贊文見於寶、黛初次會面時。 林黛玉多愁善感,脆弱多病。這既與她身世孤單,精神上受環境的壓抑有關,也反映了她貴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贊文中以她弱不禁風的嬌態為美,說明了美感是有階級性的。賈府上的焦大固然不會愛林妹妹,新時代的青年,閱讀《紅樓夢》,雖然可以理解和同情處在當時具體環境下的林黛玉,喜歡她的叛逆性格,卻未必欣賞這種封建貴族階級的病態美。 寧府上房對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賞析】: 第五回寫榮寧二府女眷賞梅,並舉行家宴。寶玉席間睏倦,想睡中覺,被秦可卿領到上房,見房內掛著一幅《燃藜圖》,旁邊掛著這副對聯。寶玉看後,厭惡得不得了,趕緊走出。《燃藜圖》畫的是西漢時代學者劉向的故事。劉向夜間在天祿閣校對古書,有個穿黃衣服的老者進來,見劉向在暗中讀書,就把柺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線劉向才同老者見面。老者教給劉向很多學問,天明才走,自稱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圖》再配上這副聯語,是封建階級陳腐的說教。《燃藜圖》啟示人們像劉向那樣寒窗苦讀,準備求取功名的資本。這副對聯勸導子弟們去熟悉社會上的各種事態,以便做官,建功立業;同時教育子弟通曉人情世故,以便應酬好上下左右的關係,在社會上立足。寶玉這個封建階級的“逆子”,是最討厭這一套的。他不願讀所謂“治理”之書,無志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遇到這類說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雲曾勸他“會會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應酬事務,日後也有個朋友”;他當時就拿下臉來趕她走,並譏刺她:“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見第三十二回)寶釵用同類話勸他,他也立即給她以難堪。賈政教訓他時,他也同樣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春夢歌 警幻仙姑 春夢隨雲散, 飛花逐水流。 寄言眾兒女, 何必覓閒愁。 【賞析】: 第五回寫寶玉在可卿房裡睡著後,夢見自己在可卿引導下來到了一個“人跡稀逢,飛塵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書中提到的“太虛幻境”,忽然聽到山後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這首歌辭。 所謂“太虛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據表述某種思想意圖的需要憑空虛擬的。夢裡的故事當然是假的,但作者藉此表現的思想卻不是文章遊戲,而是寓進了很深的涵義,特別是十二釵的判詞及《紅樓夢》曲是全書的綱領,要仔細研究,認真對待。甚至可以說,讀不懂第五回,就沒法完全讀懂《紅樓夢》。 這首歌辭以虛無觀念對男女間愛情進行了否定。《孟子》裡說:“食、色,性也。”《禮記》裡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些都是關於男女情愛的唯物論的說法。但佛教認為,一切苦惱都起源於情慾,要擺脫煩惱就要斬斷一切情思,包括愛的情慾。警幻仙子讓寶玉聽見這首歌,是要啟發他“醒悟”,不要陷入情愛的糾葛中不能自拔。寶玉當然不會“醒悟”,如果他在這時就“醒梧”過來出家當和尚,那麼一部《紅樓夢》故事就沒了。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晴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流靈巧招人怨。 壽夭多因誹謗生, 多情公子空牽念。 【賞析】: 寶玉在“薄命司”裡看見的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是按照大觀園內女孩們的身分、地位劃分的。貴族小姐、少奶奶們的名字都在正冊中,介於小姐和丫鬟間的女孩兒名字在副冊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冊中。寶玉是從又副冊看起的。 這一首說的是晴雯。 判詞前還畫著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 霽月難逢,是說像晴雯這樣的好姑娘難以找到;同時“難逢”又是“難於逢時”,即命運不好的意思。彩雲易散,是預示她薄命早死。畫裡的“烏雲濁霧”也是說她的遭遇將是一塌糊塗。 晴雯相貌美麗,心地純潔,聰明伶俐,雙手又巧,是怡紅院裡最拔尖的女孩子。雖是奴婢,但從不自輕自賤去巴結誰;相反性格剛烈,疾惡如仇,有話便說,而且常常是一針見血。這就壞事了。榮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個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為晴雯平日不趨奉她,便忌恨在心,乘著“繡春囊事件”陰毒地使了手腳,在王夫人面前說:“太太不知道,一個寶玉屋裡的晴雯,那丫頭仗著她生得模樣兒比別人標緻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會道,掐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她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妖妖趒趒,大不成個體統。”這段話在一個愛子如命的封建貴婦心理上起什麼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認為是晴雯把寶玉勾引壞了,把她叫來,尖酸刻薄地辱罵一頓。當王善保家的隨著鳳姐來到怡紅院搜檢她時,“晴雯挽著頭髮闖進來,豁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往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掉出來”,當場給王善保家的一個大難堪。這種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想當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體支離的情況下,被趕出大觀園,在她那個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髒的家裡悽悽慘慘地死去,年僅十七歲。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人間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紅樓夢》把晴雯這個聰明美麗的少女寫得光彩四射,楚楚動人,又把她的結局寫得讓人刺心攪肺,心酸淚落,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這就是現實主義手筆的魅力。 詞首兩句“霽月難逢,彩雲易散”點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將遭到的不幸,霽月,指雨後月出,天晴月朗。這就點出了一個“ 晴 ”字。而舊時以“光風霽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這也就是作者對晴雯人品的讚賞。彩雲是有紋彩的雲霞,兩雲呈彩叫雯,點出一個“雯”字,而且寓有純淨美好的意思。這兩句中的“難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於消散的雲彩那樣難存於世,她將遭到不幸。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襲人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褔,誰知公子無緣。 【賞析】: 這一首說的是花襲人。 寶玉看完晴雯的判詞(當然沒有看懂),又往下看“見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鮮花隱“花”字,破席隱“襲”字),接下去就是這首判詞。 襲人原來是賈母身邊的丫頭,本名珍珠。賈母擔心她的愛孫寶玉身邊的人不可靠,才把這個“心地純良,克盡職任”的丫頭給了寶玉。寶玉因她姓花,便依據陸游“花氣襲人知驟暖”的詩句改其名為花襲人。 霽月難逢,是說像晴雯這樣的好姑娘難以找到;同時“難逢”又是“難於逢時”,即命運不好的意思。彩雲易散,是預示她薄命早死。畫裡的“烏雲濁霧”也是說她的遭遇將是一塌糊塗。 襲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隨和,同上下左右的人關係都搞得不錯,所以說她“溫柔和順”;而且長得也“柔媚嬌俏”,所以又說她“似桂如蘭”。她跟了寶玉後,“心中眼中只有一個寶玉”,處處體貼,時時關切,無微不至,成了寶玉身邊第一號得意的人。如果說晴雯和寶玉的關係還只是一種親密的友誼,那麼襲人同寶玉一開始就有了性愛的成分。她認為賈母已將自己給了寶玉,所以偷著和寶玉發生了關係。後來黛玉和她開玩笑,稱她為“嫂嫂”,說明她“如夫人”的身分已被預先承認了。等到寶玉因同蔣玉菡交往和金釧之死而大被賈政笞撻後,王夫人信得過的丫鬟只剩下襲人一個,立即將她的月銀提到二兩,享受到同榮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寶玉無意中將襲人的汗巾同蔣玉菡作了交換;後來賈家勢敗後,襲人果真同她罵為“混帳人”的蔣玉菡結成婚姻。這樣一個最合“三從四德”標準的女子,最後落到一個戲子手裡;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寶玉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年這個向寶玉發誓“便是八人轎也抬不出我去”的襲人,還是被蔣玉茵的花轎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蔣玉菡藝名)雖系優人,後同與襲人供奉玉兄(寶玉)、寶卿(寶釵)得同終始”一句提供的線索,我們還可猜測寶玉和寶釵在窮困落魄後,要靠襲人夫婦過一段生活。這一切在作者看來都是命運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後兩句的感嘆。 首句“枉自溫柔和順”是指花襲人溫柔和順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觀念,要求婦女“溫柔和厚”,襲人就是這種封建道德的犧牲品。 第二句是“空雲似桂如蘭”。這裡“似桂如蘭”是古人常用來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蘭草。“空雲”,也就是徒然 說,是對桂和蘭的否定。宋代陸游有“花氣襲人知驟暖”的 詩句。襲人姓花,原名蕊珠,寶玉就根據陸游的詩把她改名為花襲人。這裡的桂蘭也寓花襲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羨優伶有福”是指襲人在寶玉出走後,襲人第一個離開賈府,嫁了給曾是唱戲的蔣玉函。而襲人也始終與“公子”,寶玉無緣分。 金陵十二釵副冊——香菱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賞析】: 這一首說的是香菱。 寶玉看又副冊判詞不解,又去翻副冊,見上面“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接著便是這首判詞。 香菱是薛家的丫頭,是奴婢,進不了“正冊”;可她原是甄士隱家的貴小姐,也不能進“又副冊”,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於主奴之間的“副冊”裡。 第一句是說,“香菱”原來就是“英蓮”;英蓮三歲時被拐子拐走,養到十幾歲賣給薛蟠,給這個花花太歲作了侍妾。後來薛蟠娶了個攪家不賢的潑婦夏金桂,又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盡他們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關於香菱的結局,這首判詞說得很明確。高鄂的續書寫夏金桂死後,香菱被扶正,當了正夫人,是顯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圖的。 如果說甄家的小榮枯映襯著賈家的大榮枯,那麼香菱的命運也是對大觀園群芳命運的一個暗示。誰能想象得到嬌生慣養的甄家的掌上明珠,會成為一個讓人作踐的奴才呢?誰能容忍那麼聰明俊秀的姑娘,配給一個只會作“哼哼韻兒”的蠢材呢?有人說過這是“玉碗金盆貯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紅樓夢>說夢》),實在令人惋惜。英蓮就是“應憐”,從作者宿命的觀點看來,這是不可解的,命運是無情的。 首句“根並荷花一莖香”寫的是蓮根荷花同長在一根莖上,一樣芳香。荷花也稱蓮花,這裡暗示香菱原名英蓮。 “自從兩地生孤木”的“兩地 生孤木”寓一個“桂”字,點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後一句“致使香魂返故鄉”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階級出身的小姐而終於 落入四大家族的羅網,這種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會的鬥爭中,中、小地主必然破敗的命運,也抨擊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殘酷,從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慘命運。 金陵十二釵正冊——釵、黛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賞析】: 這一首說的是薛寶釵、林黛玉兩個人。 “寶玉看“副冊”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冊”,見第一頁上“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釵”(兩株枯木是“林”字,雪諧“薛”音)。下面就是這首判詞。 第一句是說寶釵有封建階級女性最標準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榮府主奴上下都喜歡她。作者又說她“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正是封建時代有教養的大家閨秀的典型。她能規勸寶玉讀“聖賢”書,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受到寶玉冷落也不計較。黛玉行酒令時脫口唸出閨閣禁書《西廂記》、《牡丹亭》裡的話,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還不讓黛玉難堪。按當時賢惠女子的標準,她幾乎達到無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讀者同這個典型總是有些隔膜,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她對周圍惡濁的環境太適應了,並且有時還不自覺地為惡勢力幫一點小忙。如金釧被逼跳井後,她居然不動感情,反倒去安慰殺人兇手王夫人。有人評論說,她是個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當“寶二奶奶”的陰謀家,這也似乎有些太過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又是個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賈家敗落後,她的下場也不妙,“金釵雪裡埋”就是預示。 第二句是說林黛玉是個絕頂聰慧的才女。她的才華是大觀園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從小失去父母,寄養在外祖母家,儘管是賈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總擺脫不了一種孤獨感。特別是在對寶玉的愛情上,幾乎到了神經過敏的程度。好在寶玉對她一往情深,處處寬慰她,哪怕是籬玉歪派給他的“錯誤”,他也承認。這樣,他們的愛情就在一種奇特的、連續不斷的矛盾痛苦中發展著。一會兒笑,一會兒又哭了,哭時要比笑時多;剛剛和好了,突然又鬧翻了,鬧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們的愛情在有形無形的外界壓力下,形成一種畸型。在榮國府那樣的環境裡,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劇就在於她不會像寶釵那樣會裝“糊塗”,她太聰明瞭。 寶釵和黛玉是一對相互對稱的典型:一個胖、一個瘦;一個柔,一個剛;一個藏愚守拙,一個鋒芒畢露;一個心滿意足地成為“寶二奶奶”,一個悽悽慘慘地不幸夭折。但這一對情敵中沒有勝利者,後兩句說得明白:寶玉的心仍在“林中掛”,寶釵要冷清清地守一輩子活寡。 “停機德”指的是出自戰國時代燕國樂羊子妻停下機子不織 布來勸勉丈夫求取功名賢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標準 的女
石上偈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賞析】 這是作者依託神話表明《石頭記》創作緣由的一首序詩。 詩中借頑石說自己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蓍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與成小說《紅樓夢》。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作詩人”的感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小說產生的清朝乾隆年間,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由盛至衰的轉折時期;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已經腐朽,新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萌芽,封建制度行將全面崩潰。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後,嗅到了封建階級垂死的氣息;他不滿現實,而想“補天”,挽回本階級的頹勢,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麼破殘,根本無法修補了,所以有枉生世間的悲嘆。這也正是《紅樓夢》中經常流露虛無悲觀的宿命論思想的深刻的時代和階級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堅持了他所說的“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這樣,勢必如恩格斯所說,“就不得不違反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見;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從而把他拉描寫成不配有更好命運的人。”(《致瑪·哈克奈斯》)這就使我們從曹雪芹所敘的“身前身後事”變即小說中所真實描繪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過程,看到了整個封建階級必然“一敗塗地”的無可挽回的歷史命運。 自題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是專門述說作者創作《紅樓夢》的辛酸與苦衷的,也是全書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現的詩篇。曹雪芹在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紅樓夢》這一曠世千古的奇書。不僅在作者,就是在後人看來,也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脂硯齋甲戌本評語)”。詩中所謂的“荒唐言”實際上並不荒唐,它是對封建社會人情世態的無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頑石幻化成“通靈寶玉”被神瑛侍者攜入紅塵的種種奇怪經歷;也包括寶、黛、釵愛情故事的悲歡離合;一書中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內部鬥爭等等。“辛酸淚”一句道盡曹雪芹一生經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創作《紅樓夢》時已經由鐘鳴鼎食的世家公子淪為“蓬庸茅椽,繩床瓦灶”的落魄書生,生活的艱辛和悲苦非言語所能盡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獨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紅樓夢》一書是對“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的最好詮釋。 太虛幻境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賞析】 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現在蘇州)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員絆,在家裡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著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只有清淨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後者才是真理,所以稱為“真話”。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須要辨明的是,作者並不是要透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為我所用。曹雪芹是極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否則他就不會竭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五彩擯紛的《紅樓夢》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應該看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和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而對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則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 中秋對月有懷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賞析】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裡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裡,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裡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 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著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後來又靠走賈政的“後門”,起復做官,由於善於鑽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只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後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知道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願地想入非非。這首詩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嚮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賞析】: 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裡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裡。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真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柺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唸出這首歌。 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發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慾矇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只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絡,也就是說只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儘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作者出身於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那麼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麼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麼懂得生活,有著多麼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物件的鞭苔。而最後,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瞭解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儘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面,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來?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 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 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 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 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西江月 嘲賈寶玉二首 無故尋愁覓恨, 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 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庶務, 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 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 貧窮難耐淒涼; 可憐辜負好時光, 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 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絝與膏粱: 莫效此兒形狀! 【賞析】: 第三回書寫黛玉到榮府後,見過賈府大部分人,最後才見到寶玉。這是兩個主人公第一次會面,也是第一號人物寶玉第一次在讀者眼中出現,所以作者對寶玉的裝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鋪張渲染,又寫了這兩首批寶玉的詞。“批”字是打批語、下判斷的意思,與今作“批評”、“批判”解不同。 這兩首詞,字面上句句是對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句句是對他的讚美和褒揚。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衡量,寶玉是個被否定的人物;可是從作者的人生觀和社會觀來看,他卻是個和那些國賊祿蠹完全相反的、保持著人類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兩首詞句句都是反話。 寶玉不假矯飾地表現自己的天性,在那樣的貴族之家必然要處處受束縛、限制,於是就要產生苦悶,就要採取種種方式渲洩,在道學先生們看來這就是“尋愁覓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內草莽”就未必。寶玉讀書多,知識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一套一套有根有據的議論,看他擬的那些匠額和對聯,不是使包括賈政在內的所有在場的人都相形見細嗎?看他寫的《芙蓉女兒誄》、《姽嫿詞》等等,簡直夠個像樣的文學家了。連寶釵都說他“每日家雜學旁收的”,承認他懂得多,怎麼能說是“腹內原來草莽”?“不通世務”,是因為他厭惡賈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與之為伍。不願讀的文章也只是那些“聖賢”的說教和一文不值的科舉時文。“那管世人誹謗”,正表現了寶玉不苟且、不隨俗、獨立不遷的個性。這樣的貴族青年,按封建階級“接班人”的標準要求,自然是“無能第一”、“不肖無雙”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樣“理朝廷、治風俗”,為皇帝做個賢臣良相;也不能像鳳姐那樣治家理財,撐起家業的門面,自然是“於國於家無望”了。於是他就成了貴族之家的“子弟戒”了。 這兩首詩集中地描繪了寶玉的叛逆性格,這個典型的意義也就在對封建階級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貧窮難耐淒涼”一句。這是預示賈家敗落後,寶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經歷。第十九回寫寶玉探花襲人家,襲人的母親和哥哥慌忙招待寶玉,擺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襲人覺得沒有一樣可吃之物,只給寶玉拈了幾個松子瓤,吹去細皮,用手帕託給寶玉。這是何等嬌貴!就在這個地方脂硯齋有條批語說:同將來寶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圍破氈”對照起來看,令人嘆息。寶玉在八十回以後的經歷,雖然不好亂猜,但有一段貧窮的經歷是可以肯定的,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大相徑庭。 贊林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 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 嬌喘微微。 閒靜似姣花照水, 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 病如西子勝三分。 【賞析】: 這段贊文見於寶、黛初次會面時。 林黛玉多愁善感,脆弱多病。這既與她身世孤單,精神上受環境的壓抑有關,也反映了她貴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贊文中以她弱不禁風的嬌態為美,說明了美感是有階級性的。賈府上的焦大固然不會愛林妹妹,新時代的青年,閱讀《紅樓夢》,雖然可以理解和同情處在當時具體環境下的林黛玉,喜歡她的叛逆性格,卻未必欣賞這種封建貴族階級的病態美。 寧府上房對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賞析】: 第五回寫榮寧二府女眷賞梅,並舉行家宴。寶玉席間睏倦,想睡中覺,被秦可卿領到上房,見房內掛著一幅《燃藜圖》,旁邊掛著這副對聯。寶玉看後,厭惡得不得了,趕緊走出。《燃藜圖》畫的是西漢時代學者劉向的故事。劉向夜間在天祿閣校對古書,有個穿黃衣服的老者進來,見劉向在暗中讀書,就把柺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線劉向才同老者見面。老者教給劉向很多學問,天明才走,自稱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圖》再配上這副聯語,是封建階級陳腐的說教。《燃藜圖》啟示人們像劉向那樣寒窗苦讀,準備求取功名的資本。這副對聯勸導子弟們去熟悉社會上的各種事態,以便做官,建功立業;同時教育子弟通曉人情世故,以便應酬好上下左右的關係,在社會上立足。寶玉這個封建階級的“逆子”,是最討厭這一套的。他不願讀所謂“治理”之書,無志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遇到這類說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雲曾勸他“會會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應酬事務,日後也有個朋友”;他當時就拿下臉來趕她走,並譏刺她:“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見第三十二回)寶釵用同類話勸他,他也立即給她以難堪。賈政教訓他時,他也同樣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春夢歌 警幻仙姑 春夢隨雲散, 飛花逐水流。 寄言眾兒女, 何必覓閒愁。 【賞析】: 第五回寫寶玉在可卿房裡睡著後,夢見自己在可卿引導下來到了一個“人跡稀逢,飛塵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書中提到的“太虛幻境”,忽然聽到山後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這首歌辭。 所謂“太虛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據表述某種思想意圖的需要憑空虛擬的。夢裡的故事當然是假的,但作者藉此表現的思想卻不是文章遊戲,而是寓進了很深的涵義,特別是十二釵的判詞及《紅樓夢》曲是全書的綱領,要仔細研究,認真對待。甚至可以說,讀不懂第五回,就沒法完全讀懂《紅樓夢》。 這首歌辭以虛無觀念對男女間愛情進行了否定。《孟子》裡說:“食、色,性也。”《禮記》裡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些都是關於男女情愛的唯物論的說法。但佛教認為,一切苦惱都起源於情慾,要擺脫煩惱就要斬斷一切情思,包括愛的情慾。警幻仙子讓寶玉聽見這首歌,是要啟發他“醒悟”,不要陷入情愛的糾葛中不能自拔。寶玉當然不會“醒悟”,如果他在這時就“醒梧”過來出家當和尚,那麼一部《紅樓夢》故事就沒了。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晴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流靈巧招人怨。 壽夭多因誹謗生, 多情公子空牽念。 【賞析】: 寶玉在“薄命司”裡看見的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是按照大觀園內女孩們的身分、地位劃分的。貴族小姐、少奶奶們的名字都在正冊中,介於小姐和丫鬟間的女孩兒名字在副冊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冊中。寶玉是從又副冊看起的。 這一首說的是晴雯。 判詞前還畫著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 霽月難逢,是說像晴雯這樣的好姑娘難以找到;同時“難逢”又是“難於逢時”,即命運不好的意思。彩雲易散,是預示她薄命早死。畫裡的“烏雲濁霧”也是說她的遭遇將是一塌糊塗。 晴雯相貌美麗,心地純潔,聰明伶俐,雙手又巧,是怡紅院裡最拔尖的女孩子。雖是奴婢,但從不自輕自賤去巴結誰;相反性格剛烈,疾惡如仇,有話便說,而且常常是一針見血。這就壞事了。榮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個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為晴雯平日不趨奉她,便忌恨在心,乘著“繡春囊事件”陰毒地使了手腳,在王夫人面前說:“太太不知道,一個寶玉屋裡的晴雯,那丫頭仗著她生得模樣兒比別人標緻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會道,掐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她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妖妖趒趒,大不成個體統。”這段話在一個愛子如命的封建貴婦心理上起什麼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認為是晴雯把寶玉勾引壞了,把她叫來,尖酸刻薄地辱罵一頓。當王善保家的隨著鳳姐來到怡紅院搜檢她時,“晴雯挽著頭髮闖進來,豁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往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掉出來”,當場給王善保家的一個大難堪。這種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想當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體支離的情況下,被趕出大觀園,在她那個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髒的家裡悽悽慘慘地死去,年僅十七歲。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人間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紅樓夢》把晴雯這個聰明美麗的少女寫得光彩四射,楚楚動人,又把她的結局寫得讓人刺心攪肺,心酸淚落,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這就是現實主義手筆的魅力。 詞首兩句“霽月難逢,彩雲易散”點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將遭到的不幸,霽月,指雨後月出,天晴月朗。這就點出了一個“ 晴 ”字。而舊時以“光風霽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這也就是作者對晴雯人品的讚賞。彩雲是有紋彩的雲霞,兩雲呈彩叫雯,點出一個“雯”字,而且寓有純淨美好的意思。這兩句中的“難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於消散的雲彩那樣難存於世,她將遭到不幸。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襲人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褔,誰知公子無緣。 【賞析】: 這一首說的是花襲人。 寶玉看完晴雯的判詞(當然沒有看懂),又往下看“見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鮮花隱“花”字,破席隱“襲”字),接下去就是這首判詞。 襲人原來是賈母身邊的丫頭,本名珍珠。賈母擔心她的愛孫寶玉身邊的人不可靠,才把這個“心地純良,克盡職任”的丫頭給了寶玉。寶玉因她姓花,便依據陸游“花氣襲人知驟暖”的詩句改其名為花襲人。 霽月難逢,是說像晴雯這樣的好姑娘難以找到;同時“難逢”又是“難於逢時”,即命運不好的意思。彩雲易散,是預示她薄命早死。畫裡的“烏雲濁霧”也是說她的遭遇將是一塌糊塗。 襲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隨和,同上下左右的人關係都搞得不錯,所以說她“溫柔和順”;而且長得也“柔媚嬌俏”,所以又說她“似桂如蘭”。她跟了寶玉後,“心中眼中只有一個寶玉”,處處體貼,時時關切,無微不至,成了寶玉身邊第一號得意的人。如果說晴雯和寶玉的關係還只是一種親密的友誼,那麼襲人同寶玉一開始就有了性愛的成分。她認為賈母已將自己給了寶玉,所以偷著和寶玉發生了關係。後來黛玉和她開玩笑,稱她為“嫂嫂”,說明她“如夫人”的身分已被預先承認了。等到寶玉因同蔣玉菡交往和金釧之死而大被賈政笞撻後,王夫人信得過的丫鬟只剩下襲人一個,立即將她的月銀提到二兩,享受到同榮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寶玉無意中將襲人的汗巾同蔣玉菡作了交換;後來賈家勢敗後,襲人果真同她罵為“混帳人”的蔣玉菡結成婚姻。這樣一個最合“三從四德”標準的女子,最後落到一個戲子手裡;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寶玉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年這個向寶玉發誓“便是八人轎也抬不出我去”的襲人,還是被蔣玉茵的花轎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蔣玉菡藝名)雖系優人,後同與襲人供奉玉兄(寶玉)、寶卿(寶釵)得同終始”一句提供的線索,我們還可猜測寶玉和寶釵在窮困落魄後,要靠襲人夫婦過一段生活。這一切在作者看來都是命運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後兩句的感嘆。 首句“枉自溫柔和順”是指花襲人溫柔和順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觀念,要求婦女“溫柔和厚”,襲人就是這種封建道德的犧牲品。 第二句是“空雲似桂如蘭”。這裡“似桂如蘭”是古人常用來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蘭草。“空雲”,也就是徒然 說,是對桂和蘭的否定。宋代陸游有“花氣襲人知驟暖”的 詩句。襲人姓花,原名蕊珠,寶玉就根據陸游的詩把她改名為花襲人。這裡的桂蘭也寓花襲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羨優伶有福”是指襲人在寶玉出走後,襲人第一個離開賈府,嫁了給曾是唱戲的蔣玉函。而襲人也始終與“公子”,寶玉無緣分。 金陵十二釵副冊——香菱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賞析】: 這一首說的是香菱。 寶玉看又副冊判詞不解,又去翻副冊,見上面“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接著便是這首判詞。 香菱是薛家的丫頭,是奴婢,進不了“正冊”;可她原是甄士隱家的貴小姐,也不能進“又副冊”,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於主奴之間的“副冊”裡。 第一句是說,“香菱”原來就是“英蓮”;英蓮三歲時被拐子拐走,養到十幾歲賣給薛蟠,給這個花花太歲作了侍妾。後來薛蟠娶了個攪家不賢的潑婦夏金桂,又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盡他們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關於香菱的結局,這首判詞說得很明確。高鄂的續書寫夏金桂死後,香菱被扶正,當了正夫人,是顯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圖的。 如果說甄家的小榮枯映襯著賈家的大榮枯,那麼香菱的命運也是對大觀園群芳命運的一個暗示。誰能想象得到嬌生慣養的甄家的掌上明珠,會成為一個讓人作踐的奴才呢?誰能容忍那麼聰明俊秀的姑娘,配給一個只會作“哼哼韻兒”的蠢材呢?有人說過這是“玉碗金盆貯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紅樓夢>說夢》),實在令人惋惜。英蓮就是“應憐”,從作者宿命的觀點看來,這是不可解的,命運是無情的。 首句“根並荷花一莖香”寫的是蓮根荷花同長在一根莖上,一樣芳香。荷花也稱蓮花,這裡暗示香菱原名英蓮。 “自從兩地生孤木”的“兩地 生孤木”寓一個“桂”字,點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後一句“致使香魂返故鄉”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階級出身的小姐而終於 落入四大家族的羅網,這種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會的鬥爭中,中、小地主必然破敗的命運,也抨擊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殘酷,從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慘命運。 金陵十二釵正冊——釵、黛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賞析】: 這一首說的是薛寶釵、林黛玉兩個人。 “寶玉看“副冊”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冊”,見第一頁上“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釵”(兩株枯木是“林”字,雪諧“薛”音)。下面就是這首判詞。 第一句是說寶釵有封建階級女性最標準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榮府主奴上下都喜歡她。作者又說她“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正是封建時代有教養的大家閨秀的典型。她能規勸寶玉讀“聖賢”書,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受到寶玉冷落也不計較。黛玉行酒令時脫口唸出閨閣禁書《西廂記》、《牡丹亭》裡的話,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還不讓黛玉難堪。按當時賢惠女子的標準,她幾乎達到無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讀者同這個典型總是有些隔膜,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她對周圍惡濁的環境太適應了,並且有時還不自覺地為惡勢力幫一點小忙。如金釧被逼跳井後,她居然不動感情,反倒去安慰殺人兇手王夫人。有人評論說,她是個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當“寶二奶奶”的陰謀家,這也似乎有些太過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又是個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賈家敗落後,她的下場也不妙,“金釵雪裡埋”就是預示。 第二句是說林黛玉是個絕頂聰慧的才女。她的才華是大觀園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從小失去父母,寄養在外祖母家,儘管是賈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總擺脫不了一種孤獨感。特別是在對寶玉的愛情上,幾乎到了神經過敏的程度。好在寶玉對她一往情深,處處寬慰她,哪怕是籬玉歪派給他的“錯誤”,他也承認。這樣,他們的愛情就在一種奇特的、連續不斷的矛盾痛苦中發展著。一會兒笑,一會兒又哭了,哭時要比笑時多;剛剛和好了,突然又鬧翻了,鬧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們的愛情在有形無形的外界壓力下,形成一種畸型。在榮國府那樣的環境裡,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劇就在於她不會像寶釵那樣會裝“糊塗”,她太聰明瞭。 寶釵和黛玉是一對相互對稱的典型:一個胖、一個瘦;一個柔,一個剛;一個藏愚守拙,一個鋒芒畢露;一個心滿意足地成為“寶二奶奶”,一個悽悽慘慘地不幸夭折。但這一對情敵中沒有勝利者,後兩句說得明白:寶玉的心仍在“林中掛”,寶釵要冷清清地守一輩子活寡。 “停機德”指的是出自戰國時代燕國樂羊子妻停下機子不織 布來勸勉丈夫求取功名賢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標準 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