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31日援引路透社報道稱,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在柏林出席非洲峰會的埃及總統塞西的記者會上表示,不再競選基民盟主席的決定,只完成2021年的總理任期。
11
回覆列表
  • 1 # 石隙甘泉

    默克爾做出了錯誤的政治判斷,導致德國出現戰略性的手失誤,默克爾理應承擔責任!

    奧巴馬執政時期,歐洲誰最支援奧巴馬的政策?答案是默克爾。無論是對俄政策還是中東動亂,默克爾都是首當其衝的第一支持者。在奧巴馬執政時期,德國也享受到了美國對德國的特殊待遇,德國堅決追隨美國的腳步,也導致德國如今的結果。因果輪迴報應不爽。

    有人說,默克爾最大的錯誤在放開接受中東難民。可仔細想過,為什麼會有中東難民出現,為什麼歐洲會敞開懷抱接受中東難民。其一是歐洲需要低價勞動力,需要維持低價勞動力帶來的低成本競爭。與美國的非法移民一樣,歐洲也需要低工資高效率的人力資源維持低附加值產業的生存!很多人看到歐洲吸納了許多難民湧入,但是,根本不看這些難民營實際生活。這些難民與美國的非法移民一樣一樣的道理,他們不是合法公民,他們短時間無法享受一個合法公民所應享受的合法待遇,無論是工資薪酬勞動保障醫療保險等等,他們因為其非法或難民身份,在名義上會得到其法定國家無法得到的福利,但是他們無法得到他們入駐國合法的薪酬福利,這是國家差距也是法定差距,這種差距是物理存在的,是國家發展水平帶來的差距,事實上與人權民主這些大而上的觀念無關。德國吸納難民,一方面是德國低附加值產業維持低成本生存需要,這是德國繼續維持歐洲經濟地位所需要的策略。

    二是德國配合了美國製造中東動亂,解決難民無法安置的需要。

    德國在中東乃至美俄對抗之中,看到了德國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德國能否藉助美俄對抗中東動亂,擺脫二戰以來,德國尷尬且無力的地位,因此,竭力迎合美國的需求,配合奧巴馬的中東乃至於對俄政策,期望在美俄對抗之中,找到擺脫美俄壓制的道路,這其實就是德國二戰之後夢寐以求的機會,可以去查,德國在俄烏關係、美俄關係上,默克爾幾乎是全面選擇親美策略。而美國因德國支援肆無忌憚的在中東製造動亂,從而徹底摧毀二戰之後在中東中上階層形成的獨立自主的民族思想和觀念。德國敞開懷抱,兼濟天下,而歐洲為此埋單,為美國消除了難民湧入所帶來的政治影響,逼迫歐洲遊資出走歐洲迴流美國,否則,哪來這麼多“民豬”牛逼哄哄嘲笑中東統治者的弱智與無能,而奧巴馬也是投桃報李,在任期內最後的出訪放在歐洲,並極富象徵的言,將民主的大旗交由默克爾擔當。

    默克爾的判斷,完全是確信,奧巴馬的政策會在美國得到全力支援,而作為奧巴馬主義創造者和接班人希拉里必定當選。希拉里當選會進一步強化奧巴馬主義的貫徹實施,德國接受難民,以及全面反俄策略會與美國的對俄對抗有機結合,從而為德國在美俄對抗中尋求最大的國家利益。這是默克爾最大的政治判斷 ,也是默克爾最大的政治賭注!結果是——她輸了!美國的特朗普政權非常極端,極端到不僅僅是美俄對抗,而是美國與全世界對抗,德國為單純的美俄對抗,歐洲配合所做出的犧牲和準備,完全都不被特朗普看中,特別是默克爾兩次訪美,特朗普完全無視默克爾的政治存在,默克爾失去了來自美國的政治支援,她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的政治領袖,特別是她,為配合美國策略所做出的一切犧牲或者說政治準備,都喪失了國際環境的襯托,她為德國做出的戰略決策失去了支撐,她必須維持承擔責任,她在做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彌補之後,依然迴天無力 下臺就是不二選擇!

  • 2 # 我只說兩點

    默克爾在德國政壇的統治力一直以來都是給人一種穩如泰山的感覺,可是最近默克爾表示自己將不再尋求競選基民盟主席,這就意味著德國的“默克爾時代”很可能會結束。

    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基民盟的選情和默克爾的政治威信似乎已經被難民問題消耗的所剩無幾了。我們可以看到當初是默克爾利用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來大力推動德國在難民問題上採取較為寬鬆的態度。可是難民卻給德國帶來了眾多問題,截止到目前難民帶給德國的顯然是弊大於利。

    其次,今年基民盟的選情真的並不好,這也給默克爾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所以對於政壇老油條默克爾來說,在此時選擇急流勇退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如無意外,未來的不久德國政壇即將會進入到“後默克爾時代”。

  • 3 # 北玄武

    那就要說說為何默克爾做出不再參選基民盟主席的決定。首先,基民盟現在處境並不好,默克爾政府一系列佔據道德高地的政策,給德國民眾引來了極大的麻煩,就比如接收中東難民問題,外人看著真是好啊,悄悄人家德國,真是開門迎客,在人家有難的時候幫一把,仗義。嗯,確實好,為啥好?因為仗義?並不是,因為你不是德華人。你要是德華人,男的還好,最多被搶,如果是女士,你出門的時候就得想想了,人家可能不圖財,圖你啥,你知道。總之,大量難民給德國社會治安帶來極大的麻煩。你要培訓他們給他們解決就業,人家還不做:我是客人,憑啥讓我勞動啊?於是,德國政府只好掏錢養著,而在治安之外,又白花著德國納稅人的錢。所以,你是德華人你樂意不?肯定不樂意,就這麼著,基民盟的支援率一降再降,也連帶讓友黨基社盟吃了掛勞兒,也引起了基民盟與基社盟黨內的不滿,出於對選民負責出於政黨的生存,出現了與默克爾政策不同的聲音,也有大佬兒想趁機上位。

    默克爾作為領頭人,當然必須對這事兒負責,面對不利的選情以及黨內壓力,只得明確表態不參選馬上到來的黨主席。但是默克爾絕不甘心退出政壇,不然,乾脆最近就辭去總理職務好了,幹嘛要等好幾年。好幾年的時間,有她足夠運作的空間,絕不會穩穩當當到時候結束任期,而且,其他黨內外實力也不會閒著,雙方會展開角力,默克爾勝了,可能到時隨便找個藉口就說不得已,面對危局,繼續從政,敗了,嗯,也真的就不得已提前走人了。

  • 4 # 鷹擊長空126654268

    一個原屬東德的女人,在統一之後能走上政壇,並且連任三屆總理。這個女人確實不凡也。政壇沒有長青樹,該退出及時主動讓位,政績讓後人予以評說。

    該歇歇了,默克爾。

  • 5 # 英武

    如果說直接原因就是基民盟的選情導致,而深層次的原因是默克爾作為歐盟領導人在難民問題上的失策,根源性問題是當年默克爾緊跟美國步伐,導致現在無法與美國順暢對接,導致難民問題、移民問題等讓默克爾的執政基礎喪失優勢!

    1.直接原因是基民盟選情令默克爾很失望,也最終放棄了尋求連任的可能性。黑森州選舉中,基民盟的結果很差,讓默克爾對於去年好不容易組建的聯合政府非常失望。“非常令人失望,痛苦”,在演講中默克爾表示。當然,默克爾想說的很多,比如巴戈利亞州、聯合執政的政府內鬥事件層出不窮,讓默克爾更加失望。

    默克爾是一個政治家,一個成熟的政客,但是面對費勁心力組建的聯合政府,在黑森州的選舉結果,讓默克爾意識到,自己確實需要想想自己的後路了!

    2.難民政策,是默克爾為自己埋下的雷!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默克爾面對難民問題的光輝形象,更不會忘記竟然有市長開著車將難民送到聯邦政府門口......當然,還有當年進入德國的難民,搶劫強姦等事件之後,默克爾政府本想捂住,但最終還是承認確實發生了暴力事件之後,默克爾遭遇的政治危機。

    3.在奧巴馬時代,默克爾與美國的關係非常好,因為默克爾堅信跟著美國一定可以“混得很好”,這方面大家可以從當年美國重返亞太+德國的表現,幾乎德國領導的歐盟對於美國的很多事情決策,多是舉雙手贊成。包括對利比亞的進犯,還有當初一起出兵敘利亞,德國、法國都是美國的“堅強盟友”。

    當初,默克爾認為希拉里一定可以勝選,當選新的美國總統,但是沒想到最終特朗普上臺,於是被特朗普各種諷刺挖苦,讓默克爾說出了: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是時候考慮我們歐洲一體化的問題了.......我們(歐洲)不能依靠美國了......只是,很多歐洲國家享受美國在北約框架中給與的軍事保護紅利下,已經無法離開美國。這才是當年軍事實力十分強大的德國,最終離不開美國的重要原因!

    直到2021年,英國脫歐、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等等都是擺在面前的巨大挑戰,在國內,還有養老金、基建等工作要做,可能會非常非常忙。

    看看默克爾能夠堅持到任屆期滿,拭目以待!

  • 6 # Ssummer

    千篇一律,執政後期未有新的創新思想和適應於當前世界經濟和政治相適應的執政理念。思想僵化,抱殘守殘,難有大的作為,有違民意,不符民心。這是默克爾決定不再尋求竟選連任聯邦總理的主要原因。

  • 7 # 遠方的獅

    默克爾擔任基民盟主席已有18年之久,從2005年起默克爾就一直擔任德國總理,現在是他第四個總理任期。這期間,默克爾在內政外交上鮮有挑戰,支援率長期居高不下。

    默克爾在德國和歐洲政壇影響力巨大,其治下的德國迎來了冷戰後最長的經濟增長週期,她還帶領德國在西方國家中率先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在歐洲層面,默克爾主導成功應對歐債危機,在烏克蘭危機,伊朗核問題等重大國際問題上處理得當,贏得廣泛讚譽,聲望很高。

    在全球層面,特別是在特朗普強調單邊主義的情勢之下,默克爾作為維護自由主義跟歐洲價值觀的旗手,旗幟鮮明的面對特朗普進行反對,為她贏得了更大的國際聲譽。

    把默克爾從強勢地位拉下來的導火索是2015年爆發的歐洲難民危機。由於堅持開放政策,很長時間裡默克爾都遭遇到來自於黨內、國內和歐盟層面的多層壓力。

    雪上加霜的是衝擊西方世界的民粹主義浪潮也波及德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趁勢而起,改變了德國傳統的政治格局。這導致去年德國大選,默克爾的聯盟黨得票率不高。

    經歷艱難組閣後,默克爾面臨多方掣肘,默克爾同意讓100萬難民進入到德國境內,在長期看來,會對德國的整個經濟、文化、宗教產生巨大的影響。

    9月25日聯盟黨聯邦議院黨團主席福爾克爾·考德敗選,名不見經傳的金融專家拉爾夫·布林克豪斯在黨內選舉中奪走了考德的主席之位,她的保守派黨員在議會黨團主席選舉中讓她的長期盟友考德出局,這凸顯出對她13年統治的不滿在不斷增加。

    10月29日,默克爾宣佈放棄對基督教民主聯盟(下稱“基民盟”)黨主席和聯邦總理的連任訴求,並將於2021年結束總理任期後,徹底離開政壇。

    默克爾政治生涯的陰晴變化,也折射出近年來歐洲政治氣候的風雲變化。默克爾被弱化,其實是整個歐洲政壇模式的一部分。民眾對傳統政黨的信任在下降,對極端左翼和右翼政治勢力的支援上升,政治版圖遭遇碎片化。

    從去年的德國聯邦選舉,到今年6月的義大利選舉,再到9月的瑞典選舉,都呈現出類似的情形。不過也有樂觀分析認為,德國不會發生民粹黨派上臺執政的一幕。

    德國經濟狀況好,能遏制民粹興風作浪的勢頭。聯盟黨的基本盤還在,仍是德國政治的中堅力量。選擇黨綠黨等小黨,雖然選票增加,但要組成聯合政府依然很難。所以後默克爾時代,德國政局不會出現太大的動盪,不管以後誰當總理,即便其政治影響力下降,也不太會改變德國的內外政策和基本政治理念。

    默克爾的離開將會對歐盟凝聚力造成影響,為歐洲社會留下難以彌補的溝壑。默克爾即將隱退的訊息趕上了一個最差的時機。如今擺在歐盟前面的是一個個棘手的難題,包括英國脫歐、義大利預算危機,明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選舉中大獲全勝的光芒正在逐漸暗淡,明年5月份歐洲議會選舉,要看馬克龍能夠得到多少大的支援率。整體來說,整個歐洲一體化的前景是非常不樂觀的。

  • 8 # 七師弟

    新世紀的政治左翼浪潮第一人就是默克爾,這位萊比錫大學的物理博士,以清新和堅強睿智的形象,席捲德國,2005年,成為德國曆史上首任女總理。

    因此興奮不已的美國學界代表之一福山因此重新出版了自己的《歷史的終結》,認為民主制度已經可以選到人民最需要的領導人,歷史將因此終結。

    確實,此後,08年奧巴馬大勝,10年卡梅倫勝出,12年奧朗德勝出,期間義大利,加拿大等國的左翼領導人和執政黨也是順風順水。席捲了整個世界。

    那時的G7會議,留下安倍一個右翼份子瑟瑟發動。其他人相談甚歡。

    那個時候的美國和歐洲,是這樣的:

    這一群歐美知識分子當道的時期,大家如同同志般友好親密。

    共榮:左翼無法破解的難題

    大家好然後一起好,是左翼無論是制度主義者還是理想主義者,都無法破解的難題,比如奧巴馬高舉契約下的貿易自由的大旗,默克爾主張歐洲收留難民,法國發起環保改革等等大小政治運作,其實在短時間裡都沒有使得美歐的經濟原地復活,在復甦乏力,中印俄持續增長的態勢下,美歐陣營的民眾不僅生活不如從前愜意,且一直有著危機的恐懼。

    所以英國民眾開始了吸引全球的脫歐,奧巴馬成為跛腳總統,奧朗德毫無建樹下臺,默克爾從輝煌走向遲暮。

    取而代之的是右翼特朗普的登臺,中右翼馬克龍的登臺,傳統右翼特麗莎梅的登臺,一度遲遲無法組閣的義大利,就是因為反對黨不願意親歐派財長上臺。

    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和重商主義的復興

    在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和重商主義的復興態勢下,默克爾這位傳統左翼進入最後的餘暉,是邏輯上的正常結果,在歐盟,他無法與新人馬克龍主政的法國默契如初,對於美國,她鮮明的反特態度導致了美德關係的持續冷淡,對於脫歐的英國,德國意欲重新分享英國金融產能和軍工產能的想法再次落空,所以,默克爾沒有了繼續發熱的想法,非常正常,因為做不了事情了,也同志們也都離去了。

    在這個各自為陣,自己強大才是真的好的新國際氛圍之中,陣營之間的關係,盟友之間的關係,都開始變得撲朔迷離,成為新冷戰時代的氛圍。而向來不傻的德國民眾,也會送出一位新的右翼總理。

  • 9 # 希爾維

    並不是開放的難民政策讓默克爾這位“政壇不倒翁”終於倒下,而是思變的民心,躍躍欲試的下屬和不懷好意的政敵合力將默克爾拉下了神壇。

    默克爾宣佈在今年12月的黨代會上不再競選黨主席,也將在2021年本屆總理任期結束後放棄參加競選,在擔任黨主席18年、德國總理13年之久後,默克爾終於決定急流勇退,逐漸由“歐洲無冕女王”向“退休在家的前總理”過渡。

    默克爾逐漸失勢始於2015年,難民危機爆發後,默克爾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開放邊境,收容難民,至今德國已經收留了約150萬難民。怎知,大量的難民湧入令德國不堪重負,經濟和管理方面的壓力倒還好說,主要是由此引發的治安問題頗為挑戰德國民眾的神經:科隆性侵案、慕尼黑槍擊案等令德國民眾不寒而慄,轉而將憤怒與不安發洩在呼籲“歡迎文化”的默克爾身上。

    但是,難民政策並不是默克爾下臺的最關鍵原因。從民意上看,雖然難民政策經常被媒體炒作,被政客利用,但較大部分的德國民眾對接受難民總體仍比較支援。難民危機最初爆發後,默克爾是不願意接受難民的,結果被整天被德國媒體道德綁架。後來,希臘總理連夜打電話向默克爾求援,促其轉變心意,決定接受難民,德國民眾歡欣鼓舞,帶著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接難民回家。雖然難民入德後的種種行為令德國民眾大失所望,最初的歡迎開始轉為排斥,但其實把難民邀請進德國的是他們自己而並不能完全歸咎於默克爾。10月14號和28號的巴伐利亞州以及黑森州選舉中,主張積極接收難民的綠黨成為最大贏家,也充分說明默克爾的失利並非完全因為選擇接收難民。

    德國民眾的“喜新厭舊”,看膩了默克爾穩健的執政風格和菱形手勢,才想讓默克爾下臺,換個新鮮面孔,換個不同風格。默克爾的黨內人渴望進步,在默克爾手下萬年的媳婦也熬不成婆,只有她下臺,別人才能上位。默克爾的執政夥伴為了保住黨內高層位置將自身的失敗領導歸咎於默克爾,讓默克爾為基社盟、社民黨的失敗背鍋。在野黨在默克爾治下討不到好處,希望她下臺,好在德國政壇上多分一杯羹。

    默克爾可能是因循守舊了些,但這並不是她被迫放權的原因,而是各方心照不宣,推波助瀾,使得默克爾最終無路可走,只能放手。

  • 10 # 凌勝利

    終結默克爾時代的表面上看是默克爾本人,實際上卻是這個時代本身。默克爾的自由、包容、多元的政治風格與這個更加趨向保守,自私的時代出現了張力,導致民眾更多要順應時代,政治女強人默克爾已缺乏力挽狂瀾的能力。不過這個女強人絕對是靠才華而不是顏值在政壇縱橫近二十載。

    隨著難民問題的持續發酵,早有聲音警告說默克爾可能導致歐盟分崩離析。其原因在於大量的難民擁入德國和歐洲,已經導致了大量的社會問題產生。德國經濟,安全等深受難民問題傷害。不過默克爾的政策並非關閉難民渠道,這也導致其遭到保守主義勢力的攻擊。

    對於默克爾而言,難民問題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使得默克爾苦不堪言。在一個整體趨向保守和自私的時代,默克爾所獲得的政治支援率也不斷減少,這也使得默克爾逐漸感到力不從心,不得不選擇退出。

    默克爾已經成為德國乃至世界政壇的常青樹和風雲人物,歷史不會忘了她。但是政治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遺憾的是屬於默克爾的時代已經結束。時勢造英雄,默克爾神采不再,但她的政績已足夠偉大。如果評價其功過是非,想必各位都心中有數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適合吃什麼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