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葉落,秋風蕭瑟,那是秋的腳步;橙黃橘綠,風吹麥浪,那是秋的奉獻;思鄉懷遠,睹物思人,那是秋的情思。
秋景美,秋天的心情亦不同,“一年好景君須記”是它,“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是它,
秋天有太多種面目,秋天的你,來品讀詩詞裡的秋天,感悟秋天獨特的美。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一片落葉渲染了秋色;一季落花滄桑了流年。詞曲中描寫的景物枯藤、老樹、烏鴉等雖都不算新穎,但是卻構成了一幅完美的深秋畫面,使人景心的融為一體,精練的藝術表達方式,不僅表達出了自己的情感同時還能引發讀者共鳴。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前半部分寫實,秋風怒號,風雨交加,寒氣逼人,年老體弱的自己竟然沒有一間完整的可供自己取暖避雨的茅屋,已經使用多年的的布衣穿在身上跟一塊冷鐵一樣,屋外大雨,屋內小雨,室內竟然沒有一塊乾的可以下腳的地方。
末段忽生異境,以切身的體驗,推己及人,將作品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把自己的困苦丟在一邊,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這種非現實的幻想建立在詩人許身社稷,飢溺為懷的思想基礎上;而博大胸懷之表現,則使作品放射出積極的浪漫主義光輝。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山中》
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豔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首句寫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悽。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三五七言》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箇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悽婉動人。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全詩透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
《楓橋夜泊 》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
秋風吹黃了夏日的綠,帶走的是黃葉,帶來的是新生。
秋去秋來,四季更替,生命的輪迴,渴望心靈的相通,追憶失去的記憶,難忘,這多情的秋!
梧桐葉落,秋風蕭瑟,那是秋的腳步;橙黃橘綠,風吹麥浪,那是秋的奉獻;思鄉懷遠,睹物思人,那是秋的情思。
秋景美,秋天的心情亦不同,“一年好景君須記”是它,“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是它,
秋天有太多種面目,秋天的你,來品讀詩詞裡的秋天,感悟秋天獨特的美。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一片落葉渲染了秋色;一季落花滄桑了流年。詞曲中描寫的景物枯藤、老樹、烏鴉等雖都不算新穎,但是卻構成了一幅完美的深秋畫面,使人景心的融為一體,精練的藝術表達方式,不僅表達出了自己的情感同時還能引發讀者共鳴。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前半部分寫實,秋風怒號,風雨交加,寒氣逼人,年老體弱的自己竟然沒有一間完整的可供自己取暖避雨的茅屋,已經使用多年的的布衣穿在身上跟一塊冷鐵一樣,屋外大雨,屋內小雨,室內竟然沒有一塊乾的可以下腳的地方。
末段忽生異境,以切身的體驗,推己及人,將作品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把自己的困苦丟在一邊,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這種非現實的幻想建立在詩人許身社稷,飢溺為懷的思想基礎上;而博大胸懷之表現,則使作品放射出積極的浪漫主義光輝。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山中》
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豔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首句寫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悽。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三五七言》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箇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悽婉動人。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全詩透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
《楓橋夜泊 》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
秋風吹黃了夏日的綠,帶走的是黃葉,帶來的是新生。
秋去秋來,四季更替,生命的輪迴,渴望心靈的相通,追憶失去的記憶,難忘,這多情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