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國學

    首先,確切地說,這個不是賄賂,這叫“人事”。

    之所以說是人事,是因為辦的是“人”的事,而不是與“道”相關的事。一開始,唐僧沒有給人事,所以他們就引唐僧取了無字之經。其實,這其間就蘊含了“道可道,非恆道”的道理在其中,只是唐僧沒有悟到。可以言說的、有字的那個經,並不是恆常之經。真正的道是不可言說的,所以真經是沒有字的。真經自然是不可以用“人事”去取的,但如果你不是那個“真人”,拿到了真經你也不識,便只能用那個有字的經去引他悟那個真經。既然已經落到具體的形式上,有字有名了,就不能空手而取了,因此必須要有“人事”。俗話說,空袖莫求人,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從如來佛祖的態度裡看到這一點,如來佛祖其實是支援他們索取“人事”的。事實上,唐僧師徒的這一段經歷,對他們的悟道是極為重要的點播。但是唐僧並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他只是被封了一個旃檀功德佛,只是因為他有了取經的功勞,有了把佛法轉述出來,送到東土大唐的功德,所以才被封佛,而不是因為他自己透過修為悟道,真正修成了佛。

    歷史上的玄奘,帶回來的各種典籍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除佛典外,還有因明、聲論等。總共所譯凡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能夠作為玄奘思想代表的,也是他晚年編譯的《成唯識論》。

    可見,在歷史真實中,唐僧更多的也只是擔任一個傳播翻譯佛法的人,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的功德可以被忽視。

  • 2 # 火煮水壺84501

    西遊實際是本人世小說,雖說的是神佛妖怪之事,但息息相關的人世之事。

    吳承恩吳老學究再能編,再能寫,也只是借佛神之事諷世道之理,誠不能吳學究上過天,見過佛,瞭解了原來佛界也與人世一般,求人辦事,先得送禮,禮到心才到,禮是敲門磚,不敲門不開。若想取真經,人事先奉上。

    師徒四人到得西天,如來賜經。一行四人來至藏經閣。守門兩僧索要人事,四人昏昏噩噩竟不解。無物可予。

    二僧一看:這東土之人好不曉事,連個見面禮也無。遂付與了唐僧四人無字經書。幸虧過通天河時,打溼經書,才嘵得被騙。及至返見如來,如來也是支援兩僧索要人事的。

    我就奇怪了,兩僧都成佛了,還要那金銀破鐵做什麼,難道西天之上也能消費,下個館子,吃個火鍋什麼的,完了掂出一錠大銀買單嗎。無奈,四人只好把個吃飯家伙,紫金抔盂奉上,才取得真經,也是為難唐長老了,出門連個錢也不帶,住店吃飯全靠臉皮厚,賒,俗稱:化緣。

    可想,吳學究是在人間司空見慣了,衙門內辦事,非得上貢,賂賄一番,不拿真金白銀出來,別說經書了,破紙片也難拿到。

    想來,吳學究把西天想壞了,成佛得道,四大皆空,要破金爛銀做什麼。

    可不象世上,什麼事情,錢來開道,不孝敬點人事,真的難取到真經的!

    關注本人,嬉評西遊。

  • 3 # 濮淮布衣

    《西遊記》小說最後兩個和尚向唐僧師徒索要錢財後,才把真徑交給他們。這件事如來顯然是知道並且是支援的,因為傳教要面對現實,並且要立足於現實的世界才能傳播發展。冫

    佛的真諦就在於“悟”而不在於“求”。“真經”不必著於文字。得到了有形的文字“真經”悟了以後,更重要的是要“弘法”把佛的真諦傳播給大眾。怎麼弘揚佛法?如來其實己經告訴唐僧師徒。這也是作者吳承恩要

    告訴我們的成佛要堅強的意志,弘

    揚佛法要靠“錢”的道理。

    為什麼說傳教要靠錢呢?因為有了錢僧人們生活才有保障,有了錢可以建寺院廟宇這樣更利於佛教弘揚傳播。其實佛教創立時釋迦牟尼,就支援僧人傳教收錢,因為釋祖認為:“這個世界上唯有金錢和權利最難搞定”他弘法的物件先是王公大臣,然後是商賈之流,其次才是普通大眾。他圓寂後佛教還因為,弘法收不收錢分裂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弘法收錢的傳統最終延續下來,唐僧取經只收少量的錢,到後來就非常利害了,出現了用一個人等重的黃金換一部佛經的事.以至有人感嘆唐僧若生於後世取經是取不起的。

    在《西遊記》的最後出現兩個僧人,向唐僧師徒要人事錢,正是如來要告訴唐僧,你們手裡的佛經不僅僅是經卷,它們可以生錢,有了錢才能更好的弘揚佛法。

  • 4 # 木乙牛城

    首先,索要人事的不是兩個小和尚,他們是阿難尊者、迦葉索尊者,是大徹大悟的成就者,大悟者已明心見性,不在萬相上,沒有世間貪嗔痴,所以他們不會貪戀世間財富。

    其次,索要人事是佛陀為了講法,人的事用人事來告訴世人道理。為了突出經書經典來之不易,讓人們去珍惜,努力研讀。

    在古代,經書本是繁重的竹製品記載的,經書非常難以儲存傳播,不像現在網際網路,求之易得。古代中國智者大師為了求《楞嚴經》,在五臺山設拜經臺拜求十八年,到死都未看到《楞嚴經》。可見,曾經要讀到一些經典經書多麼不容易。

    最後,即使沒有給人事,兩位尊者也給了唐僧真經-無字真經。真正的道是離相的,真正的經是一生的經歷,每個人都在演一部真經,演一部西遊記,每個人都在說法,都在表法。

    後來的有字經書,是標月之指,真心自性是離相的,有字經書指是為了給眾生指明“道”的方向,讓眾生自己去修行悟道。

  • 5 # 茶胖子

    西遊記小說最後需要“人事”才能取得真經,這一節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寫出了官場的腐敗,做什麼事都要好處,不管你辦的是大事、小事,辦的是有利與民的好事還是有益於社會的事,你沒有好處費就別想辦事。

    《西遊記》一書吳承恩寫的,其寫作目的是要透過小說的形式表達出當代文化及人情世故。《西遊記》深刻描繪了當時社會的現實,描寫了以孫悟空為首,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為輔,一路護送唐僧西行取經,沿途歷經磨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 6 # 未知人物黑崎

    在書中的第九十八回,當唐僧一行四人和白龍馬終於來到大雄寶殿取經時,就出現了這樣一幕:如來讓兩位尊者給唐僧去取真經,但是兩位尊者卻要和唐僧要賄賂,不然就不給經書。

    其實《西遊記》自始至終是一部諷刺小說。佛教只是一個殼,所有的談話都是關於世事和人情的。然而,諷刺的焦點不在於社會政治或任何東西,而在於人們的內心。如來傳經的目的,也是為了醫治人心,不是為了統治,而是為了醫治。因為人心是愚昧的,所以有很有必要需要真經的治療。

    只有拋開宗教觀念,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唐僧來到靈山學經,從心志的角度來看,已經經受了考驗,但如果我們不能理解“經”的含義,這段經文就像是沒有字的經書一樣,沒有價值。兩位尊者要賄賂很正常。如來的例子也清楚地表明,如果每個人都把佛教的東西視為自由,那麼佛教在未來能發展嗎?其他人對你很好,但你不能總是認為它是沒有無償對你好的。你想活,別人也想活。這是其中一個意思。

    其實西遊記中最重要的含義就是“放下”,孫悟空完全可以飛到西天取回真經,可是偏偏他們一路走到西天,想要拿到真經,必須得放下一些東西,西天這條路就是“修心的路”。一路走來,把心中的所有雜念都去除。最後一個層次是大多數人說不出來卻做不到的:放棄物質。因為不能放下身外之物,不能放下外在的東西,所以不能算修煉成功,既然沒有經過心性的考驗,那如來給你幾張大白紙都行,你不修心,給你什麼你都看不懂!

    因此,即使他們回到靈山,向如來抱怨,他們仍然堅持要賄賂。物質迷住了人的心,被矇住眼睛。只有放下物質,我們才能看到真正的經文。

  • 7 # 蘭州易道王

    神話小說《西遊記》的主題思想,一直有爭議,未說清過。以愚之見,題主所問,答案就是揭露如來的。整個小說,中心都是圍繞著揭露政權與宗教結合,給社會增加了多少黑暗與亂象展開的。小說的作者,反對政教結合,力主政教分離的。表面看,好像在頌佛貶道教,其實,對佛教批判更深刻多了。教孫悟空72變的菩提祖師,不過是觀音菩薩的化身。透過培養出孫悟空,就是去大鬧天宮的,以便迫使玉帝同意佛教東傳。取經路遇81難,全是神界設計製造出來的,充分展示了宗教的黑暗殘暴。從小說的字裡行間,完全可以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可惜,電視連續劇,走偏了,離題太遠。

  • 8 # 許家那個人

    《西遊記》看到最後,師徒四人歷經苦難,終於到達靈山小雷音寺,取真經時為什麼佛祖的兩個和尚索要賄賂才給他們,其實我剛開始也很疑惑,但是再往後看看就明白了。

    第一,故意為難他們,給的也是真經。

    這兩個小和尚可不是普通人,他們一個阿難,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稱阿難陀,意譯為歡喜、慶喜、無染;另外一個迦葉,也即摩訶迦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生於王舍城近郊之婆羅門世家,生性清廉。以這二位的身份肯定不缺錢,只是故意為難他們,看他們歷經種種苦難是否真的做到心外無物,再說給他們的經書也是真經,只不過不能渡凡人而已,後面再說。

    第二,如來指使他們這樣做,表明經不可輕傳。

    他們在知道因為沒給人事取得的是無字經後直接返回靈山找如來對峙,並把二位和尚索要人事的事告知如來,在原文中如來是這麼說的。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的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

    如來的意思很明顯,他們二人的事我都知道,經書不可輕傳,賣賤了後代兒孫沒錢用。而且也說了第一條中的無字經也是真經,並解釋了原因是因為東土眾生愚昧才這樣做。

    第三,跳出《西遊記》,是作者吳承恩故意為之,有貶低佛教之意。

    明朝時期,皇家主要是遵從道家思想,作者吳承恩肯定不能把佛家寫的很好,這樣和當時的主流思想不符合,所以是故意迎合道家思想來貶低佛教的意思。

    結語:不管怎麼說,究其原因就是如來故意指使人為之和作者故意為之,從而各自達到自己的目的罷了。

  • 9 # 柏香探秘

    有得必有失。

    無論得到是啥都是要拿出自身的東西交換。

    陰陽的平衡就成為絕對的法則。

  • 10 # 川北冬哥

    佛家講“捨得”二字,紫金缽作為皇上御賜又伴隨唐三藏數十年,是唐三藏最不捨得之物,這就是唐三藏成佛之前最後一絲執念,只有打破執念方能成正果,其實這是阿難尊者故意度化唐三藏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顏色加什麼顏色等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