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回顧二戰歷史,分別效忠於軸心國和同盟國的隆美爾和蒙哥馬利也僅有過兩次交手!一次是在開始於1940年的北非戰場;一次是代號為"霸王行動"諾曼底戰役。

    我們以1942年10月爆發的北非阿拉曼戰役為例,隆美爾指揮的德意軍“非洲”坦克集團軍最終敗給了由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第八集團軍,這其中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主要是在阿拉曼戰役開始前,德軍在蘇聯已經遭受重創,於是德意兩國在當年秋天來臨前決定收縮對北非戰場的投入。因此,對於早已被北非戰事託的精疲力盡的法西斯軍隊來說,大幅減少軍事援助無異於雪上加霜!

    另外,雙方當時在兵力武器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當時隆美爾麾下有大約八萬德意軍隊,而蒙哥馬利卻擁兵超過十九萬。除此以外,德意軍隊在諸如燃油、藥品、食物等後勤物資供應上也極度短缺。

    武器裝備方面,隆美爾的裝甲部隊配備的五百五十輛坦克中,其中有超過一半產自義大利,無論是效能還是火力都相對落後。而英軍裝備的不是美中國產的M-3"格蘭特"就是M-4"謝爾曼",且總數超過了1200輛。

    空軍和海軍方面,德軍僅有的三百五十架飛機僅是英軍飛機數量的五分之一。所以,蒙哥馬利就利用海空優勢獲得了地中海的控制權,以此切斷了隆美爾的後方補給。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使隆美爾生得三頭六臂也彌補不了客觀上的劣勢。

    冤家路窄,兩年後隆美爾和蒙哥馬利再次在諾曼底碰面。彼時,希特勒將西線五個裝甲師的指揮權交給了隆美爾,以期掀起反攻的大潮。可惜在盟軍海空強大火力的覆蓋下,隆美爾的裝甲師根本無法實施有效的反攻。

    1944年6月26日,蒙哥馬利指揮英軍第二集團軍攻打卡昂。在接下來的三天裡,英軍擊退了德軍的多次反擊並渡過奧登河,而德軍的五個裝甲師在英軍的猛烈攻擊下損失慘重。

    在隨後的多次攻擊中,德軍無論是在人員、補給還是信心方面都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戰爭失敗的結局在所難免!

    對於隆美爾來說,他和蒙哥馬利的兩次交手從作戰基礎上就處於劣勢,而且在整個戰爭中,隆美爾也只是一個需要聽命於高層的軍隊指揮官,很多時候並不能最大化的釋放自己的指揮才能!

  • 2 # 笑嘻嘻嘻嘻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阿拉曼戰役是“沙漠之狐”隆美爾的神話破滅之戰,也是蒙哥馬利的封神之戰,這場戰役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從來都是戰無不勝的隆美爾偏偏敗給了蒙哥馬利。

    隆美爾為什麼偏偏敗給了蒙哥馬力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人數上的差距

    隆美爾統帥的德軍4個師和意軍8個師,總兵力約8萬人,而英軍統帥蒙哥馬利帶領第8集團軍10個師和4個獨立旅,總兵力為23萬人,約為德軍總人數的三倍。

    (2)軍事裝備的差距

    軍事裝備上:隆美爾只有550輛坦克,而且大多還是老式坦克,效能很差火炮1200門,飛機只有350架;蒙哥馬利有1200多輛坦克,其中還有500輛美式先進的坦克,火炮2300門,飛機1500架。火力比隆美爾高出了一大截。

    (3)補給上的差距

    隆美爾的軍事補給線已經被切斷,而蒙哥馬利能透過紅海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

    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隆美爾的失敗是必然的,而且他與英國對峙期間回國養病,使自己的防禦系統被英軍破壞,加上英國空軍的輪番轟炸,使得隆美爾行動緩慢。在隆美爾敗走非洲後,他很無奈的說:“如果我有足夠的汽油,今天逃走的就是蒙哥馬利。

  • 3 # 戰爭之王

    其實隆美爾更多的是敗給了其落後的綜合實力,其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即使沒有蒙哥馬利,其也會最終被別的將領擊敗。

    北非戰場是德軍實力比較薄弱的一個戰區,德國非洲軍團一直飽受兵員不夠、武器裝備不足、後勤補給困難等難題困擾,雖然在隆美爾率領下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是德軍和英軍之間的戰略力量對比一直沒有發生較大的改變,英軍一直佔有絕對的力量優勢,並且後勤補給十分充分。

    當時德軍所能用的坦克長期只有數百輛,甚至一度跌至數十輛的地步,而且補充極為困難,需要從義大利出發冒著盟軍的攻擊運往北非,而英軍就沒有這個麻煩,源源不斷的得到人員、武器裝備、物資等的補充,後來美軍也開始登陸北非參與作戰。

    而在統帥問題上,此前同隆美爾交戰的一直是奧欽萊克,並且取得了十字軍行動、奪回託卜魯克等勝利,給德意聯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但是其傾向於穩紮穩打,即使丘吉爾不斷催促其向隆美爾進攻,其依然堅持收縮防線,意圖此後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再戰。

    但是丘吉爾顯得很不耐心,於是將北非英軍總指揮官換成了蒙哥馬利,但是蒙哥馬利的很多戰略實際上依然沿襲的是奧欽萊克的做法,並於阿拉曼戰役中功成名就,成了英軍名將,而奧欽萊克則鮮為人知。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名將之一,綽號“沙漠之狐”。他幾乎戰無不勝,一度成為盟軍士兵的夢魘。而在北非的阿拉曼時,他卻敗給了英國將軍蒙哥馬利,不敗神話被終結。蒙哥馬利也因此一戰封神。

    (隆美爾舊照)

    那麼,如此厲害的隆美爾,為什麼會失敗呢?

    實際上,德軍一開始對非洲地區並沒有多大興趣,非洲既對他們的作戰計劃沒有太大幫助,又沒有太多資源來增加軍隊儲備。

    但德軍的軸心國盟友義大利卻對這片地區非常上心。1940年7月,義大利從埃塞爾比亞進攻駐紮東非的英國軍隊。次年1月,英軍對義大利軍隊發起進攻,不僅收復了東非地區,還在北非重創意軍,俘虜13萬義大利人。

    當然,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的表現一向消極,這也是如此多士兵被俘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盟友德國卻沒有放棄他們。1941年2月,德國隆美爾將軍率領德國非洲軍團前往北非增援義大利。在隆美爾的戰術指揮下,德意聯軍以少勝多,打得英軍節節敗退。隆美爾迅速穩住了非洲局勢,之後率領德意聯軍從利比亞一直突入埃及,駐紮在離開羅不遠的阿拉曼地區。

    (戰場上的隆美爾)

    1942年6月,蒙哥馬利接任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與他前任的保守戰略不同,蒙哥馬利力主發動進攻,將德意軍隊趕出非洲。而此時的德意軍隊,雖然屢戰屢勝,但實際上處境卻非常艱難。

    首先,德意聯軍一路打到阿拉曼地區,軍隊早已精疲力竭。而英軍卻在美國的支援下,不斷補充軍事力量。作戰計劃周密,士兵們也是精力充沛,雙方的作戰狀態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其次,阿拉曼戰役爆發時,德軍正在斯大林格勒與蘇聯士兵瘋狂作戰,德軍的主要戰場在蘇聯境內。幾乎所有戰略資源都傾向了蘇聯境內的德軍,隆美爾孤立無援。

    而且由於盟軍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及制海權,德軍補給異常困難,軍隊已然無法支撐太久。

    反觀英軍,不僅不用支援蘇聯,還好像在家門口打仗一樣,不管食物,燃油,還是藥物都是應有盡有,補給十分充足,完全可以放手一搏。

    在人員方面,隆美爾只剩下8萬士兵。其中還有一萬人無法作戰,而英軍足足有19萬人。

    在軍事裝備方面,德意聯軍只剩下550輛坦克,並且大部分是義大利老式坦克,與英軍的美國M-3格蘭特相比,不管是火力,還是效能都相差甚遠。至於空中支援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德國飛機絕大部分正在斯大林格勒飛著呢。

    (希特勒和隆美爾)

    這場仗該怎麼打?

    1942年11月,隆美爾早已明白自己毫無勝算,想下達撤退命令。但希特勒卻向隆美爾發出了“不勝利,毋寧死”的電報。

    隆美爾一時無奈,只得硬著頭皮繼續作戰,但隨著德意聯軍防線接連被突破,隆美爾不得不率德國主力部隊撤走。義大利大量士兵被俘,阿拉曼戰役結束。

    說起來,隆美爾在北非與英軍的戰鬥,從沒有在人數資源上佔據過優勢,一直都是以少勝多。他能夠將無心戀戰的義大利軍隊與德國軍隊融合在一起,並且多次大敗英軍,最後還全身而退,說是用兵如神也毫不為過。

    雖然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中擊敗了隆美爾,也憑著這場戰役躋身二戰頂級將領之列。但至今仍有很多人不服氣,他們認為如果給蒙哥馬利與隆美爾相同的軍事條件,蒙哥馬利絕非隆美爾的對手。

    當然了,歷史沒有假設。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 5 # DDG的老船塢

    首先隆狐狸不止輸給過蒙哥馬利,不存在偏偏敗給蒙哥馬利一說,第一次託布魯克圍城,隆美爾就輸給了奧欽萊克。第二隆狐狸和蒙蒂一共四次對決,隆狐狸被蒙蒂刷了一個四比零,可以說隆狐狸完敗。

    第一次對決,是阿拉姆-哈勒法亞戰役,隆美爾試圖重現加扎拉戰役的輝煌,以義大利第10軍(2個摩托化步兵師,1個空降師)和德軍164輕型師牽制英軍北翼第30軍,以德國非洲軍(2個裝甲師,1個輕型師)和義大利第20摩托化軍(2個裝甲師,1和摩托化步兵師)迂迴攻擊南翼英13軍(2個裝甲師,2個步兵師),然而和加扎拉英軍南線放了一堆阿三雜牌軍不同,蒙蒂把殖民地部隊集中在北線30軍和義大利步兵纏綿(包括戰力xx的阿三師,南非師以及澳9師都在北線),而把本土精銳集中在南線13軍(13軍唯一的殖民地部隊是紐西蘭第2師,在北非英軍殖民地部隊中屬於頭等戰力),裝甲預備隊也不像加扎拉那樣平攤,而是集中在南線13軍手裡,結果在南線6個師對4個師的對決中,隆美爾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突破,最終隆狐狸損失近三千兵力和49輛坦克,60門火炮,並且將最後的補給消耗殆盡,而蒙蒂損失不到1800人和68輛坦克,將隆狐狸趕回了出發陣地,徹底解除了隆狐狸對埃及的威脅。順便多說一句,隆狐狸手裡義大利第10步兵軍和第20摩托化軍都是意軍精銳部隊,不是早期那票搞笑擔當的義大利殖民地軍團和黑衫軍,隆狐狸手下的意軍戰力總體是高於英軍中南非和阿三部隊的,加扎拉戰役阿三的陣地就是意軍突破的,南非第二師守託布魯克要塞,一週左右就被義大利第10步兵軍拿下了——上一次澳9師可是面對隆狐狸死守託布魯克7個半月,順便,很多人鄙視意軍坦克(其實北非意軍當時主要是義大利最好的M13/40坦克,不比英軍手裡那一大堆斯圖亞特,十字軍,瓦倫丁之類的輕型坦克差太多)

    第二次對決,是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這次換成蒙蒂攻,隆狐狸守,蒙蒂以近兩倍的優勢(兵力11.6萬對19.5萬,坦克1029對547,火炮大約550對900,其中德軍有大約210輛III號和IV號,英軍有大約170輛格蘭特和250輛謝饅頭,其他都是輕型坦克),戰役過程基本沒什麼可說,蒙蒂完全是以本傷人,壓垮防線再佔便宜的打法,最終軸心國軍隊損失約5萬人(包括英軍後續追擊造成的損失),坦克幾乎丟光,英軍傷亡失蹤1.35萬餘,損失坦克330多(一說約500,可能是統計口徑問題),雖然這一仗打的很不好看,但是無疑隆狐狸又被扇了個嘴巴,儘管蒙蒂有近2倍的優勢,但是隆狐狸也經營了幾個月的防線,隆狐狸丟掉意軍盟友(而且是意軍不多的精銳)逃跑也給德意關係帶來了極大的裂痕。

    第三次對決,是突尼西亞戰局的梅德寧戰役,隆美爾挾凱瑟琳山口爆扁美軍的餘威,試圖趁蒙蒂立足未穩之際擊垮之,隆美爾以三個裝甲師和兩個步兵師進攻英軍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外加一個裝甲旅,結果隆狐狸一頭扎進了蒙蒂的反坦克陷阱,3月6日一個白天,隆狐狸就被擊毀坦克數十輛(有多個數據,至少41輛,至多56輛),傷亡600餘人,英軍不過傷亡130餘人(德軍宣稱擊毀英軍6輛坦克但英軍並無記錄),隆狐狸又吃了一個悶虧,不得不在當天傍晚叫停了進攻轉入防禦,狐狸本人很快就悻悻離開了北非。

    第四次對決是諾曼底登陸,隆狐狸和蒙蒂作為集團軍群司令正面對決,不過這樣規模的戰略行動已經不是他們能夠左右的了,也就不用多說了。

    縱觀隆狐狸和蒙蒂四次對決,規模從軍,集團軍一直到集團軍群,兵力對比也都是攻方多守方少,然而隆狐狸就沒一次能佔到便宜,從某種程度上說,蒙蒂在前三次對決中表現出的結硬寨打呆仗穩如老狗的戰術風格恰恰完克隆狐狸機會主義式的戰術風格,這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之後蒙蒂對狐狸的追擊也能看得出來,不管狐狸跑也好,試圖停下來抵抗也好,蒙蒂都是一個節奏,穩紮穩打,不給狐狸一點翻盤的空子——當然,這跟艾倫布魯克和亞歷山大能幫蒙蒂頂住胖丘的催促自然也有很大關係。由此來看,狐狸在綜合指揮能力上是有致命缺陷的,而蒙蒂基本上只要別衝動(比如市場花園那樣),對隆狐狸在戰術風格上的剋制還是相當明顯的。

  • 6 # 白楊樹下談歷史

    攻佔託布魯克城,成就了隆美爾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刻,他被授予陸軍元帥,成為他一生中最鼎盛的時期。但是頭腦冷靜的他,把目標指向了埃及,他要趁熱打鐵、速戰速決,徹底改變德意聯軍後勤補給困難的不利局面。

    固守埃及的英華人為了遲滯他們的進攻,發動了多次反攻。這是因為:一是奪回英軍頑強抗爭的象徵——託布魯克城,有助於恢復盟軍計程車氣;二是透過不斷的反攻,打亂其攻擊的節奏,為鞏固防線爭取時間。

    更為重要的是,以此來消耗德意聯軍本就困難的後勤補給,最終形成拉鋸戰、消耗戰。雖然幾次反攻均以失敗告終,但還是使雙方在阿拉曼形成了對峙。

    然而這些,並沒有“撫平”丘吉爾心中的怒火和不安,他要換將了。

    對英國來說,虎狼尚在門前,危機遠未過去。10萬人的部隊在非洲軍團面前死的死、降的降,士氣低迷、一觸即潰,嚴重危險後方的“生命補給線”。於是,丘吉爾決定在前往莫斯科會見斯大林之前繞道開羅,順便把中東這個棘手的問題解決掉。

    到達中東前線的丘吉爾像往常一樣要求“進攻,進攻”,而前線指揮官卻提出了許多推遲攻擊的理由。沒辦法,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指揮員尚且如此,怎麼能指望部隊打勝仗呢?

    他決定由第13軍軍長戈特升為第8集團軍司令。然而不幸的是,戈特所乘坐的飛機被德方擊落,不幸罹難。於是,丘吉爾等人連夜研究,最後決定由蒙哥馬利接替戈特。

    為什麼是他呢?他上任有什麼改觀嗎?

    他曾參加過多次戰鬥,都表現出了不俗的軍事才能,先後任過英第5軍和第12軍軍長、東南軍區司令等職。但他愛出風頭,時常文過飾非並且矯揉造作,最大的毛病是容不得別人勝過和駕馭自己,人緣不怎麼樣;加上又沒有什麼戰績,按理說到北非的重任是不會落到他頭上的。

    但是戈特的意外給他創造了這個機遇,改變了他的命運。

    正所謂,命運天註定,機遇人把握。

    就像中了頭彩似的,此刻的蒙哥馬利心奮不已。宣佈完任命的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前往第8集團軍指揮部,他的飛揚跋扈、殘酷無情,在其一到第8集團軍就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在沒有和開羅的上級磋商的情況下,就擅自解除了代理司令的職務,自己就任集團軍司令。

    這種行為在英軍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一上任,他就立即著手處理了以下幾件事。首先,樹立威信,他向所屬將士傳達了 “決不後退”的決心,以此來恢復士氣和對他的信任;其次,將那些他認為無能的軍官統統清除出去,對所屬部隊可以說是進行了一次“大換血”式的調整。

    為了提高戰場指揮的效率,他建立一個與他的性格、氣質和作戰理論相適應的指揮系統——一個小型的“作戰司令部”。他把所有行政管理工作都交給 “主司令部”,而把這個單位設在前沿地域,只保留極少量的參謀、通訊、機要人員。他雖不像“沙漠之狐”經常親臨前線,但對自己屬下的能力和戰績總是瞭如指掌。

    此時,在阿拉曼的“沙漠之狐”,越來越被自己長長的“尾巴”困擾著。

    這個“尾巴”就是補給線。這是一條由海運和陸運聯合的超長生命線,運輸部隊首先得跨過1000多公里的地中海到達主要補給基地——班加西港,然後再走1000多公里公路,途中還要穿越沙漠。

    首先,義大利海軍負責海上運輸,燃油是由德國提供的。由於希特勒把全部精力都關注到蘇德戰場上,對北非的燃油供應不是很積極。這樣一來,依靠意海軍運來的物資就減少了一大半。

    其次,辛苦運來的這點物資,從班加西港到阿拉曼的陸上運輸,時常處於英空軍的轟炸封鎖之下,特別是越往東,遭受打擊就越大,僅燃油的耗費一項就足以讓隆美爾喘不過氣來。這一切使得軸心國的補給狀況越來越糟糕。

    與軸心國的情況不同,英國擁有許多明顯的有利條件。由於馬耳他島被封鎖,他們可以環繞非洲運送補給;來自美國和英國本土的援助還可以透過印度洋進入蘇伊士運河。所以,在運輸線上的競賽中,德意明顯是不如英軍。

    阿拉曼局勢陷入僵持階段和補給問題的嚴重性,讓隆美爾看到了危險。於是他提出退回到利比亞與埃及邊境的陣地上去,但其上級均不同意。這個時候,他也病倒了,想回國待一段時間進行治療,但也遭到了拒絕。

    沒有辦法,他只有帶病指揮即將發起的進攻。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盟軍破譯了德華人的指令程式碼,在情報上佔據著牢牢的主動權。蒙哥馬利不僅掌握了隆美爾和德軍總部之間的往來資訊,甚至清楚他們的兵力部署和作戰計劃。

    戰役展開後,德意聯軍出師不利。因盟軍地雷佈置是越往後越密集,結果是車輛擠作一團,難以行動,成為英軍飛機和炮火的犧牲品;取得空中優勢的盟軍開始展開空襲,各種車輛在轟炸下紛紛變成殘骸。

    戰事進展不順利讓隆美爾感到震驚和傷心。他們的補給線也遭到了攻擊,這讓原本補給就存在問題的德軍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再繼續堅持進攻只能加劇損失,他只得下令撤軍。

    當蒙哥馬利發現對手開始撤退後,他命令部隊展開追擊。但是大量的裝甲車被德反坦克炮擊毀,還有部分坦克陷入雷區而被炸燬,而緊隨著裝甲部隊的步兵也在非洲軍團的兇猛反擊下損傷近千人。

    最終沒能阻止他們的逃脫。

    這場激烈的戰鬥,人們對於蒙哥馬利在戰爭的結束階段,沒有全力追擊德軍的舉動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這是錯失了消滅隆美爾的最佳時機,導致可以提早結束的戰爭又向後拖延了很長時間;另有人則認為這是他深知窮寇莫追的道理,紐西蘭第二師也印證了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這次戰爭雖然沒有產生一戰定勝負的效果,卻是北非戰場上一次有重大影響的戰役。這是“沙漠之狐”的最後一次主動攻擊,卻被擁有情報和空中優勢的盟軍所擊潰,他在北非戰場上的不敗金身被打破,隨後爆發的戰役則徹底葬送了德意聯軍。

  • 7 # 戰3文集

    隆美爾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但卻不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當他在埃及苦戰並取得了節節勝利時,卻沒有分析到他親愛的元首要準備進攻蘇聯,那將會傾盡德國和佔領國的全部力量。如此,希特勒也就不會給他大的物資和兵力支援了。他雖然英勇善戰,但補給線太長,不能及時補充物資、汽油和兵力;雖然指揮才能、戰鬥經驗高於蒙哥馬利,但跟隨反人類、兇殘的法西斯為伍,打的是非正義的戰爭,最終必然擺脫不掉失敗的命運。

  • 8 # 度度狼gg

    蒙哥馬利得以在阿拉曼擊敗“沙漠之狐” 完全屬於意外中頭彩,並不是說蒙蒂打仗就是如何菜鳥,而是因為在北非與德華人對掐的英軍主力部隊第八集團軍,其司令官一職原本不應該屬於蒙哥馬利,是歷史的機緣巧合,讓蒙哥馬利有機會執掌第八集團軍,並在絕對的兵力兵器優勢下逐退隆美爾,並因此名聲大噪,就這一層而言,蒙哥馬利的確是個幸運兒。

    英國第八集團軍是北非戰場的野戰主力,部隊組建於1941年9月,以尼羅河集團軍為基幹編成,初建時下轄第十三軍和第三十軍,共6個師另 3 個旅(其中印度師、紐西蘭師和南非師各 1),兵力約 118000人,擁有坦克 924 輛和飛機1000 餘架。它幾乎就是為了對付德國非洲軍團而專門編成的,首任司令官是阿蘭·坎寧漢中將,而此時隆美爾剛剛到任“非洲軍”軍長半年時間,軍銜還是陸軍中將。

    第八集團軍組建後的首次作戰是“十字軍行動”,集團軍所屬部隊越過埃及邊境進入利比亞,旨在解英國在北非的重要基地託布魯克(隆美爾封帥之役發生地)之圍,表現很是糟糕,而且英軍內部由於戰事不利也是矛盾重重,坎寧漢中將與中東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因戰略問題爆發多次爭吵,不久便被後者解職,代之以總司令部副參謀長裡奇少將出任集團軍司令。

    時間進入到1942年初,正是隆美爾在北非大放異彩高歌猛進的時分,當年1月隆美爾升任擴編的“非洲裝甲軍團”司令,並在昔蘭尼加戰役中大敗英第八集團軍,軍銜被晉升為陸軍上將;1942年6月,德軍攻陷託布魯克,以少勝多取得重大勝利,希特勒當即提拔隆美爾為陸軍元帥,半年之內,隆美爾連升二級步入輝煌時刻。

    幾家歡樂幾家愁,失敗的一方自然驚恐而混亂,由於未能阻擋隆美爾坦克的推進速度,英華人再次換帥,第八集團軍總司令裡奇也被解職,中東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上將親自赤膊上陣,接管了集團軍的指揮權。奧金萊克是個穩健型選手,1942年7月,指揮英軍在第一次阿拉曼戰役中成功阻擋了隆美爾的進攻勢頭,丘吉爾和英軍高層大喜過望,迭電命令第八集團軍轉入反攻,奧金萊克認為條件不夠成熟,死活不幹。

    (北非英軍)

    1942年盟軍在各個戰場都很頹喪,丘吉爾在政治上迫切希望北非戰局能有所改觀以鼓舞士氣,因此對作戰保守的奧金萊克大為不滿,8月4日親自飛到開羅督戰,要求第八集團軍立即轉入進攻,奧金萊克從軍事專業出發堅決不從。丘吉爾一怒之下解除了奧金萊克中東英軍總司令兼第八集團軍司令的職務,亞歷山大出任中東英軍總司令,而第八集團軍司令一職由戈特中將接任,

    事實上,奧金萊克是正確的,隆美爾也認為:“他是許多英軍將領中唯一具有大將之才之人,其能力遠在蒙哥馬利之上”。奧金萊克後來被打發到印度擔任英軍司令,1947年也被授予元帥軍銜,如果第二次阿拉曼戰役由他來指揮,戰果不會小於蒙哥馬利,因為他更瞭解對手一些。

    (奧金萊克)

    可惜戈特實在是個苦命的娃,赴任途中因飛機失事意外身亡,突然就掛了。丘吉爾一陣眩暈之後,選中了時任英格蘭東南軍區司令的蒙哥馬利中將,兩年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時他不過還是個步兵師長,但表現不俗,逃回英倫三島後歷任第5軍和第12軍軍長等職,戈特的不幸罹難,終於給蒙哥馬利一次歷史性的機遇,走馬上任第八集團軍司令。

    度度狼軍史原創,搬運必究。

    捲土重來的隆美爾再次兵臨阿拉曼,而其實他的裝甲軍團已經是強弩之末,正在爆發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希特勒不可能給非洲軍團提供任何大規模的增援,而後勤補給線得到大大縮短的英軍,額外卻又得到了大量的補充。

    (北非德軍)

    第八集團軍此時已擁有近20萬兵力和1029輛坦克,750架飛機和1000門大炮,彈藥和油料也十分充足;而隆美爾的德意聯軍僅有11萬餘人,547輛坦克和480架飛機,更要命的是油彈兩缺(義大利軍隊實在也幫不上什麼忙)。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於1942年10月23日打響(奧金萊克哭暈在廁所,他本來計劃9月份轉入反攻),蒙哥馬利以絕對優勢軍力重創德意聯軍12個師,殲敵55000人並擊毀坦克450輛,然而由於蒙哥馬利行動不夠果敢,未能以兩翼包抄的戰術動作兜截隆美爾,後者仍然得以率領殘部溜之大吉。

    如果說在如此明顯的優勢下阿貓阿狗都能打敗隆美爾,確實有些過分,但換成奧金萊克的話,乾的一定不會比蒙哥馬利要差。

    (隆美爾在北非戰場)

  • 9 # 歷史總探長

    蒙哥馬利能夠擊敗隆美爾,一方面是因為蒙哥馬利的兵力更強,另一方面是因為蒙哥馬利抓住了最佳的進攻時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勢如破竹,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已經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在德國軍隊戰績輝煌的同時,德國的盟友義大利卻一直都在打敗仗。法國戰役的最後階段,墨索里尼想要趁火打劫,派遣了32個精銳師進攻法國。

    當時法國駐守在邊境的部隊只有5個師,然而戰爭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義大利軍隊損失慘重,狼狽的退回了國內。

    在進攻法國失敗後,不甘失敗的墨索里尼又打起了北非的主意。北非是英國的殖民地,在戰爭開始前,英國在北非地區的駐軍只有10萬人左右,而義大利用來攻擊英軍的部隊多達53.6萬人。

    然而這次戰爭的結果依然令人大跌眼鏡,義大利軍隊幾乎全軍覆沒,英國軍隊一路突飛猛進,眼看就要將義大利人趕出北非。在義大利軍隊即將覆滅的時候,希特勒派遣隆美爾出任“德國派遣軍軍長”,幫助義大利人共同對付英軍。

    隆美爾到達北非之後,英軍的進攻勢頭很快就衰弱下來。隆美爾抓住了機會,對英軍進行了猛烈的反擊,軸心國軍隊重新奪取了戰場的主導權。

    隆美爾將戰局穩定下來之後,英軍和軸心國軍隊進入了相持階段,雖然隆美爾的軍隊在人數和裝備上不佔優勢,但是由於隆美爾指揮靈活多變,英軍在北非戰場上被打的暈頭轉向,始終無法將軸心國軍隊趕出北非。

    在1942年7月,隆美爾擊敗了英國北非軍團,將英軍趕到了阿拉曼地區。丘吉爾為了改變北非的困境,派遣英國名將蒙哥馬利前往北非對付隆美爾,美國也開始支援英軍的北非作戰,盟軍和軸心國軍隊的實力對比逐漸拉大。

    在英軍實力增強的同時,德國在蘇德戰場上逐漸處於下風,隆美爾能夠獲得的兵力補充非常的有限。蒙哥馬利到達北非之後,便開始部署對軸心國軍隊發動反攻。

    1942年10月,蒙哥馬利發動了第二次阿拉曼之戰,這次戰役成為蒙哥馬利的成名之戰。

    在阿拉曼戰役爆發前,盟軍的總兵力接近20萬,擁有1000多輛坦克,900多門火炮,750多架飛機。而軸心國軍隊的人數只有11萬人,其中還包括了一半左右的義大利軍隊。

    軸心國軍隊的坦克和火炮數量只有盟軍的一半,飛機數量也只有盟軍的三分之二。此時英軍的整體實力已經超過了軸心國軍隊一倍,即使隆美爾的指揮能力再強,也無法改變雙方巨大的硬實力差距。

    在蒙哥馬利發動進攻的時候,隆美爾正在德國休假,一直到了戰爭爆發的第三天,隆美爾才返回了北非。隆美爾返回北非的時候,軸心國軍隊的敗局已經無法挽回,英國軍隊以數倍的優勢兵力一路猛攻,隆美爾組織了數次反擊都以失敗告終。

    在軸心國軍隊即將被英軍全殲的時候,隆美爾違背希特勒命令撤退,避免了德國全軍覆沒的結局,阿拉曼戰役也以英軍的勝利告終。阿拉曼戰役結束後,隆美爾被召回了國內,北非的剩餘軸心國軍隊被英軍全殲。

    蒙哥馬利依靠著阿拉曼戰役,躋身到了二戰名將的行列,其實蒙哥馬利能夠擊敗隆美爾,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德國國力的漸漸衰弱,假如隆美爾和蒙哥馬利兵力相當,蒙哥馬利肯定不是隆美爾的對手。

  • 10 # 九州史冊

    隆美爾的劣勢

    北非戰場前期主要是義大利和英國交戰,無奈義大利太不給力,被英聯邦軍隊打的屁滾尿流。希特勒無奈派出隆美爾統領非洲軍團援助義大利軍隊,隆美爾統帥的德軍加入北非戰場後形勢立馬改觀,一度把英軍打的連連敗退。

    但是隆美爾始終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兵源以及後勤補給的問題。對希特勒來說,當時的歐洲才是主戰場,北非作為分戰場的作用遠沒有歐洲來的重要,因此在物資及兵源分配上肯定要向歐洲戰場傾斜。德國本就是個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有限的資源還要被用到刀刃上,隆美爾自然只能喝點湯。在北非戰場上,隆美爾一直都是以劣勢兵力面對英聯邦超過自己幾倍的兵力,補給上還要面對盟軍在地中海的威脅,時常因補給問題難以擴大戰果,說實話以當時的德軍實力來論,能取得那樣的戰果實屬不易。

    蒙哥馬利後勤源源不斷

    而相比較之下英聯邦軍隊則很少有這種擔憂,盟軍掌握有地中海的制海權和制空權,英軍又透過《租借法案》獲得美國的大規模援助,加強了在北非的軍事力量,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經變的極為懸殊。阿拉曼戰役前,英軍在北非有20萬人,1000餘輛坦克,908門火炮和750架飛機,不管從人員還是裝備上都幾乎是德意軍的兩倍,而且後勤補給充足,這樣的力量對比,只要蒙哥馬利不是蠢材,勝負根本就沒有懸念。

    所以說,隆美爾並非敗給蒙哥馬利,而是失敗在軸心國和同盟國的實力差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甫《赤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