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武最前哨
-
2 # 軍武小咖
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可以說蘇軍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1941年6月22德國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大舉入侵蘇聯,由於德軍準備充分,武器精良,戰鬥人員素質高,一路上高歌猛進,勢如破竹,直指莫斯科,再次之前創造了一個不敗的神話,但是神話止於莫斯科,在莫斯科戰役中德軍大敗而歸。
對於希特勒來說,莫斯科是勢在必得。1941年9月30日到10月2日,德軍糾結了77個師約200萬兵力的部隊,其中還包括1400架飛機,1700輛坦克,14000多門大炮,向莫斯科發動代號“颱風”的戰役,妄圖在冬季到來之前拿下莫斯科,然而讓希特勒始料不及的是德軍會敗的那麼慘。
1941年9月戰爭正式開始,德軍先後奪取布良斯克,奧廖爾,此時莫斯科已經危在旦夕。1941年10月10日年被稱為“救火隊長”的朱可夫再次臨危受命,斯大林任命他為西部方面軍以及預備役方面軍司令員。此時德軍仍佔據優勢,局勢對蘇聯同樣不樂觀。11月15日,德軍再次撲向莫斯科,但是由於戰線過長,後勤補給不足,更可怕的是俄羅斯的嚴寒已經到來,對於對嚴寒準備不足的德軍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戰士這個時候穿的還是單衣,武器裝備也沒有防凍的措施,致使大量重型武器無法使用,導致士氣低落,此時蘇軍方面恰恰相反,由於莫斯科地區是蘇聯人民生活的中心區域,因此護國心切,士氣高漲,再加上對寒冬準備充分,因此戰爭的天平逐漸向蘇聯方面傾斜,而且由於諾門罕戰役的勝利和蘇聯情報部門的工作,使得蘇聯不再擔心遠東地區,得以抽調了34個師緊急在數週內急行8000公里支援莫斯科。
1941年12月16日德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希特勒不得不頒佈“不許撤退”,“堅守陣地至最後一名戰士”的死命令,但此時敗局已定已經於事無補了。到了1942年1月初莫斯科城下疲憊不堪的德軍終於無法再堅持,被迫撤離至莫斯科100到350公里的區域,最終莫斯科戰役以蘇聯的勝利而結束,打破了德軍不敗的神話,同時為二戰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打下了基礎。
-
3 # 風暴熱點
二戰中,蘇德戰場可以說是人們一直關注的焦點,也是最激烈的現場,德國有軍事大腦的希特勒,德軍的利用閃電戰術,已經攻下大半個歐洲,讓人聞風喪膽,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當時的德國也想速戰速決拿下莫斯科,那麼為什麼會失敗了呢?
第一、神坑隊友。意德日組成法西斯,在德軍打到中途的時候,盟友義大利拖後腿,然後德軍不得不掉頭去支援,所以中途浪費了很多的時間,錯過了很多戰場的有利時機,當德軍回到現場,時間已經來到莫斯科的冬季,而莫斯科的冬季給德軍帶來戰場的失敗關鍵。日本在蘇聯已經快崩盤的時候,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為何不支援盟友德軍,和德軍組成左右夾擊戰術,而且日本當時有百萬雄師,兵力雄厚,如果日本出師,他們就會遭到蘇聯的無情報復,日本就是就是想做漁翁之利,讓蘇軍和德軍狗咬狗,這樣可以得到最大好處,而且當時美國也在一直監製日本,日本也不敢貿然出手,就是這樣的心態錯失主動權。第二、蘇聯領土過大,戰線拉長。蘇聯的領土可以說是最大的,所以在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時候,因為採用閃電戰術,戰線過長,閃電戰術遇到了很多的阻礙,後勤的物資補充跟不上大部隊,後勤運輸已徹底癱瘓了,縱深大大擴充套件,由於蘇軍的玩命抵擋,把德軍拉進了冬季,就是這場冬季可以說拯救了莫斯科的關鍵,莫斯科的那年的冬季,異常的寒冷,而德軍沒有準備冬季軍用品,成千上萬的德軍被凍死凍傷。第三、希特勒的驕傲。二戰時期用閃電戰術,攻下大半個歐洲,感覺歐洲現場已經沒有了對手,在一戰戰敗之後,他們贏得太多的勝利,覺得攻下莫斯科太容易了,誰也不知道蘇軍的玩命抵擋,竟然可以守住莫斯科,老牌的蘇軍還是很強大,低估對手的實力,高估自己的實力。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蘇軍這三樣都擁有了,所以他們成功了,正義總會戰勝,只是來的晚一些。
-
4 # 大爺6840
很簡單,古德里安的裝甲叢集在蘇軍的重重阻擊下,打到莫斯科城下已是強弩之末,已無為發動對莫斯科的進攻,而蘇軍各路增援部隊蜂擁而至,在這種情況下古德里安下令撒退是明智的否則他的中央集團軍會被蘇軍圍殲在莫斯科城下。
-
5 # zu8345290
1941年9月30日至1942年4月20日,蘇德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爆發了具有特殊意義的莫斯科會戰。蘇軍為保衛首都而進行的莫斯科保衛戰,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規模的城市保衛戰,也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的影響最直接的是打破了希特勒吹噓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是德軍東線走向滅亡的開始,德軍莫斯科戰役的失敗,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即二戰轉折奠定了基礎。此戰的勝利使得同屬於反法西斯國家的英、美意識到,蘇聯,是他們擊敗法西斯必須團結的國家,這也促進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每當有人問我,印象最深的是哪場戰役時,我總會回答——莫斯科保衛戰。”
——朱可夫
-
6 # Bluesky571
莫斯科保衛戰當中,德軍一路趁勢而下,從德國一直打到莫斯科,人員、武器裝備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戰鬥狀態,已經有點處於疲憊狀態,物資跟不上。加上莫斯科的守將是著名將軍朱可夫,當時莫斯科的天氣較為好冷,德軍的穿著還是長袖長褲,而莫斯科的軍士都是棉襖包裹。所以說,從天時地利人和的方便,德軍沒有在一個方面有優勢,敗退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
7 # 北京老馬3
嚴寒,沒有防寒衣,沒有糧食吃,沒有彈藥,沒有汽油,攻又攻不進,退又不讓退,官兵士氣低落,厭戰!蘇聯的後方供應大量的糧食,軍用物資充足,已做好戰略反攻的準備!士氣高昂!德軍必敗無疑!
-
8 # 孤獨不孤單在抽菸
德國能夠橫掃歐洲,戰無不勝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是憑士兵的勇敢嗎?是靠武器的精良嗎?是德國將軍的軍事素養高嗎?是,但不全是。這些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根本原因。德國取勝的根本原因是發明了一套全新的軍事理論,是閃電戰嗎?當然不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兵貴神速,在孫子兵法上早有論述。德軍制勝的法寶是裝甲作戰理論,坦克在當時並不是什麼新式武器,英、法軍隊也大量裝備。但把坦克集中使用,作為一個單獨的兵種,只有德華人做到了。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德國是怎麼擊敗英、法聯軍和波蘭的。德國繞道低地國家,避開了堅固的馬其諾防線。沒有壁壘的阻擋,裝甲部隊像一支鋼鐵洪流,快速穿插、勢不可擋,對英法聯軍形成了巨大的包圍圈。裝甲部隊是閃電戰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裝甲部隊的快速推進,英法聯軍可以重新構築防線。即使失敗也不會敗得這麼快,但是在德軍的裝甲部隊面前,英法聯軍沒有任何的喘吸機會。與其說英法聯軍是被打敗了,不如說他們是被打懵了。他們面對的是一場全新的戰爭,驚慌失措下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號稱歐洲第三的波蘭軍隊,更是滑稽可笑。部隊還停留在成吉思汗的時代,裝備著大量的騎兵,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反觀德軍的勝利,我們不難知道。德軍可曾與對手展開過陣地戰?拉鋸戰?消耗戰?沒有!德軍最擅長的是機動作戰,是運動戰。出其不意,以快打慢。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莫斯科戰役。戰役開始,德軍的裝甲部隊向斯摩稜斯克急進,一路過關斬將,連克蘇軍四道防線,蘇聯人也被打懵了。這時如果集中兵力一舉拿下莫斯科,還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古德里安、馮·博克元帥也向希特勒建議過。元首本來就是冒險家,這時卻突然審慎起來。元首想佔領烏克蘭糧倉,為持續戰爭作準備。把本來配屬中央集團軍群的一部分軍隊,調去圍剿烏克蘭的蘇軍。從而造成中央集團軍群兵力的不足,雖然烏克蘭戰役,德軍取得了勝利。但同時,蘇軍也贏得了喘吸的機會。戰爭的時間拉長了,德軍不得不冬季作戰。這為後來德軍一系列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孫子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德軍的兵力有蘇軍的十倍嗎?有五倍嗎?有兩倍嗎?最多也就是勢均力敵。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又分兵,攻不下莫斯科當然就不奇怪了。
前面已經說了,德軍擊敗英法、波蘭的原因是什麼。是機動作戰,是運動戰。再看看列寧格勒戰役、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怎麼打的?是包圍戰、是攻堅戰、是陣地戰、是消耗戰、是拉鋸戰。捨本逐末,取敗之道也。佔領了烏克蘭,再回攻莫斯科,戰役已經失去了突然性,也就不存在以快打慢了。孫子兵法還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莫斯科戰役恰恰是攻城戰,是下策。快速拿下莫斯科,對蘇聯人的震動,不亞於八級地震,會極大地動搖蘇聯人抵抗的決心。同時,陣地戰和攻堅戰,使德軍的機械化部隊無用武之地,優勢盡失。同時,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這一戰爭經典理論,完全被置於腦後。在列寧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這三場戰役中,徳軍沒有一次形成了優勢兵力。當戰爭處於不利形勢時,本應收縮兵力,重新構築防線。元首卻拒絕撤退,白白搭上德軍士兵的性命。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弱勢的一方如果堅守,早晚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不幸又被孫子言中。孫子呀!孫子!你是幹啥的呀?二千多年前,你就懂這麼多?
我們的民族擁有孫子,但我們在戰爭中經常被打敗。德華人在戰爭中總是取勝,卻又不懂孫子,以至於功虧一簣。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戰戰敗後,躲到了荷蘭。後來讀到了孫子兵法,然後感嘆到,如果我早讀此書,也不會落到現在的下場!誰知他的繼任者,好了傷疤忘了疼,又把孫子的教誨拋在腦後。
最後,介紹一下中國的現代戰爭理論。圍點打援,最早由劉伯承元帥提出。劉帥是新中國的一代戰神,軍事理論尤其突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許多著名的戰役,都是基於這一理論取勝的。這一理論的精髓就是攻其必救,半路設伏。我們設想一下,佔領烏克蘭以後。再攻擊莫斯科,戰役已經失去了突然性。如果這時不去攻擊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而是集中兵力直取莫斯科。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在中央集團軍群南北兩側張網以待。莫斯科告急,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會不會馳援?如果馳援,南北集團軍群以逸待勞,在半路截擊蘇軍。蘇軍離開了堅固的工事,德軍的機械化部隊就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優勢,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如果不救,順勢拿下莫斯科,把蘇軍切割成南北兩部分,然後各個擊破。莫斯科是蘇聯的鐵路樞紐,運輸大動脈。拿下莫斯科對蘇聯的打擊,無論在心理上還是軍事上都是巨大的。但是,戰爭沒有如果。如果這樣一來,戰爭無疑會被拉長。德國的戰爭資源能否維持長期的戰爭,都不好說。閒話一堆,以饗讀者。
-
9 # 阿酷51242958022
多種因素導致德國和蘇聯的戰鬥失敗;1守先是天氣原因,讓很多德國士兵凍死凍傷而且讓德國的坦克難以發動,2德國腹背受敵,同時和美國和蘇聯打仗,彈藥和士兵補給供應不足,3蘇聯軍隊拼死抵抗!如果德國只是單獨和蘇聯打仗還有一些勝算,可是敵人太多了!
-
10 # 海事先鋒
德國之所以能夠迅速的攻擊到莫斯科的城下,實際上靠的就是閃擊戰的優勢,當然蘇聯沒有完成戰爭準備,就算是已經完成的幾個方面的準備,也是為了進攻準備的,沒有預料到德國會先動手。所以,蘇聯前期沒有抵抗的住,但是到莫斯科戰役的時候,就已經不同了。
圖為德軍的計劃,三個重點分別是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德軍最後就止步這三座城市,由北到南三大奪城戰役德軍全部戰敗。
圖為莫斯科戰役進行中,蘇軍舉行的盛大閱兵式,當時,全蘇的老百姓都在上午的廣播中聽見了斯大林在紅場發出的堅決擊敗德國的號召,他們充滿了信心,鼓舞了士氣。
在莫斯科戰役之前,德國使用的是集中使用裝甲兵力,由航空兵配合攻擊地面上的敵人重兵集團,然後打破放線後並不停留,直接推上去,後方的步兵叢集再跟上清剿的閃擊戰的手段,該手段不但有利於快速發展進攻成果,把防線的缺口開啟後馬上就能擴大佔領區,而且可以有效的繞過大城市,只是將其包圍在自己的控制區內,並不進行集中的攻堅,使其自己崩潰。
德軍不忍寒冷,紛紛向蘇軍投降。
比如烏克蘭的基輔,在蘇聯西南方面軍在初期幾乎被全部殲滅後,德軍已經打到了哈爾科夫以外,基輔與蘇聯的聯絡全面中段,蘇軍面臨著極端困難的圍困境地,在戰爭初期蘇軍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基輔守軍只能投降失去了這座城市。但是到了莫斯科戰役的時候,幾個著名的大城市都沒有像基輔那樣投降,德軍只是將其團團圍困,卻拿其沒有辦法,類似的還有列寧格勒市,在巴巴羅薩計劃的初期就被包圍了,但是一直沒有投降,堅持到戰勝的時候。
另一方面,擅長冬天雪地作戰的蘇軍,卻在冬天發動了強大的攻勢,德軍難以抵擋。
也就是說,在莫斯科戰役的時候,德軍的主力已經不能再繞開大城市進攻了,德軍面臨的是北部叢集,中央叢集,南方叢集都要圍殲重大城市的局面,北部叢集數十萬兵力在圍困著列寧格勒,蘇軍雖然艱苦,但是並沒有放棄,吸引了德軍北部叢集的主力。而在南方,蘇聯的大量主力和德軍在高加索區域激戰正酣,德軍在那裡準備發動斯大林格勒攻勢,政治價值也很大,德軍也繞不開,蘇軍的各大主力也在那裡進行準備。
在整個冬天,人們都能看到蘇軍在歡呼勝利,德軍的裝甲車丟棄在道路上,以及到處都在撤退的德軍,人們此時已經知道德軍陷入了漫長的大逃亡。
也就是說,德軍已經無法集中有效的優勢兵力去開啟莫斯科的大門了,而且,德軍無法繞過莫斯科繼續向東進攻,必須要拔掉這座大城市,這是當時形勢所迫,此時,戰爭陷入了雙方防線犬牙交錯,近距離接戰勇者勝的階段,保家衛國的蘇軍自然不會退讓一步,列寧格勒是蘇聯第一大城市,以建國領袖列寧命名,自然不能丟;莫斯科是首都,斯大林就在那裡坐鎮指揮,更是不能丟;斯大林格勒是西南方面的門戶,是蘇聯著名大城市,也是斯大林名字命名的,也不能丟。
蘇聯經過多年奮戰才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三大城市保衛戰,功不可沒,此時回想起前期的基輔,丟的那麼早,確實是可惜了。
於是,蘇軍和德軍就在短時間內圍繞三個點進行了爭奪,而在莫斯科,由於大雪等自燃原因,因為德軍補給線過長等客觀原因,也因為蘇軍自身強大的原因,終於蘇軍第一次取得重大戰役勝利,擊退了德軍,此時列寧格勒方面也順勢轉入反攻擊退了德軍,斯大林格勒方向也稍後取得重大勝利,三大戰役的結果讓德國直接從優勢轉為巨大劣勢,從此再也不能戰勝蘇聯了。
回覆列表
在希特勒看來,莫斯科作為蘇聯的大城市和首都,德國將其佔領後必然會實現重要的戰略性和政治性目標。因此,德國為莫斯科制定了兩套“鉗形攻勢”:1.由第三和第四裝甲叢集在莫斯科以北打擊加里寧方面軍,目的是切斷莫斯科到列寧格勒的鐵路線;2.由第二裝甲集團軍在莫斯科以南對抗西方面軍、同時第四集團軍發動正面進攻。
進攻莫斯科的戰鬥從1941年9月30號正式打響;在經歷了布良斯克戰役、維亞濟馬戰役、小雅羅斯拉維茨戰役(蘇軍在這些戰役中都扮演的是防禦者的角色)後,德軍逐漸向首都莫斯科逼近。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到當年10月底的時候,德軍雖然在各個戰役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已精疲力竭。縱觀當時參與莫斯科戰役的德軍部隊,其步兵師最多隻有百分之五十的可用兵員、約百分之三十三的摩托車正常......
更要命的是,後勤補給的嚴重滯緩使德軍缺少包括棉服在內的禦寒物資,這也對不久後到來的冬季進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泥濘的道路和缺少步兵協同,讓希特勒不想冒險將自己的坦克草率投入戰鬥。
與此同時,蘇聯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戰略改變:提振士氣的紅場閱兵(這些受閱部隊在經過克里姆林宮後直接開赴前線)、10萬名兵員補充等,但蘇軍薄弱的防禦線還是對德軍沒有絕對優勢。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斯大林一意孤行在11月發動的反攻:蘇軍只在阿列克辛取得了勝利,而原因還是那裡的德軍缺乏武器。
到了11月中旬,寒冷的天氣讓路面結冰硬化,希特勒隨即下令再次向莫斯科發動進攻;經過幾天的慘烈交戰,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相繼淪陷,蘇軍在此期間緩慢後撤並頑強阻擊。但到了11月底,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最近出不到三十五公里,莫斯科城內的建築物在德國軍官的望遠鏡中已清晰可見......
但德軍在莫斯科南北兩側發動的進攻卻舉步維艱:12月5號,德軍的多輪進攻最終被蘇軍擊退。而且這時當地的氣溫已經驟降至零下20度,甚至更低;這對於缺少冬季服裝的德軍而言實在難以忍受,機械車輛也因為低溫頻發運行故障......
對於德軍圍攻莫斯科的失敗,其實從指揮官古德里安的日記中就能找到全面的答案:“......我們嚴重低估了蘇軍的優勢、這其中也包括他們的國土面積和惡劣的天氣;現在看來,我在12月5號下令停止進攻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