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戶77

    黃鱔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主要攝食小魚、小蝦、小河蚌、小螺螄、昆蟲以及大型浮游動物如枝角類、橈足類、輪蟲類等,併吞食小青蛙、小蝌蚪,有時也吃一些浮萍、茭瓜、絲狀藻等。人工養殖黃鱔,主要以蚯蚓、蠅蛆、小魚蝦、動物內臟、屠宰下腳料、配合飼料以及麩皮、米飯、米糠、豆餅、豆腐渣和瓜果皮等新鮮飼料來喂,且不可投餵腐敗變質的飼料。最好將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粉碎後混合加工成顆粒飼料來喂。顆粒的大小要根據黃鱔的大小而定,一般以一口能吞進去為宜。黃鱔攝食方式為啜吸式,食物不經咀嚼就吞入腹中,遇到比較大的食物,黃鱔咬住後常以旋轉身體的方式來咬斷食物。在黃鱔攝食旺季,如飼料缺乏時,黃鱔也會殘食比自身更小的黃鱔。因此,放養時,要選擇大小規格一致的鱔種,切忌大小混放。

    1 食性

    黃鱔為肉食性兇猛魚類,喜食新鮮活餌。在自然條件下,主要捕食蚯蚓、蝌蚪、小魚、小蝦、幼蛙、落水的蚱蜢、蠅蛆及其它各種水生、陸生昆蟲,也攝食枝角類、橈足類等大型浮游動物。

    2 攝食方式

    黃鱔由於視力退化,又多在夜間活動,主要靠嗅覺覓食。當食物接近嘴邊時,張口猛力一吸,將食物吸進口中,所以黃鱔吃食時總是發出“扎扎”的響聲。黃鱔以噬食為主,食物不經咀嚼就嚥下,遇大型動物時先咬住,並以旋轉身體的辦法,將食物一一咬斷,然後吞食。黃鱔攝食動作迅速,攝食後即以尾部迅速縮回原洞中。在飼料不足的情況下,黃鱔有自相殘食的習性。黃鱔耐飢餓,長期不吃食也不會死亡。在夏季活動旺盛時,攝食量雖大,仍耐飢,但體重會明顯減輕。黃鱔一旦習慣於某種餌料後,就很難改變。

    黃鱔喜食餌料主要有蚯蚓、蠅蛆和黃粉蟲,可利用小塊零星荒地、庭院邊角地和廢舊溝塘,經過施畜禽糞肥,利用屠宰場的下腳料,輔以麩皮、糟渣等來培養。同時培養陸生動物性飼料,主要為鱔蚓合養等,使蚯蚓、蠅蛆和黃粉蟲等三種動物性飼料量佔飼料總量的60%以上。另外,魚、蝦、螺、蜆、蚌、蝌蚪都能作為黃鱔的飼料。可利用鱔池早春空閒時養殖鯽魚、泥鰍、蟾蜍等,用作黃鱔的活餌料;另可根據當地資源情況,收集上述活飼料,經加工後,新增蚯蚓或蚯蚓酶作引誘劑喂鱔;也可撈取水蚤、輪蟲等大型直接投人鱔池。此外,在黃鱔養殖池上搭棚架種植一些瓜、豆等植物,既可遮蔭、降溫,又能孳生昆蟲,在鱔池上面吊掛黑光燈誘引昆蟲人池供鱔捕食。除以上飼料來源外,把畜禽的下腳料如血液、內臟等收集來,沖洗乾淨後,切細或絞碎煮熟後喂鱔;從繅絲廠購買蠶蛹,曬乾後投人鱔池中喂鱔;此外鰻魚也可喂鱔。但這些飼料都必須新增誘食劑,透過逐步引食方可喂鱔。

    4 餌料馴化

    選用新鮮蚌肉,經冷凍處理後,用6 mm模孔絞肉機加工成肉糜,將肉糜加清水混合,於每天下午5:00-7:00均勻潑灑於鱔池中,投餵量控制在鱔苗總重的1%範圍內。這一投餵量遠低於黃鱔飽食量,因此,黃鱔始終處於飢餓狀態,便於建立黃鱔群體集中攝食條件反射。

    3天后,觀察到黃鱔攝食旺盛,即改為定點投餵,一般每20 m2設4-6個點,繼續投餵2天,投餵量仍為鱔苗總重的1%,此時黃鱔基本能在3分鐘內吃完。第6天即改為投餵人工配合餌料。投餵時直接撒人定點投餵區域內,投餵量增至鱔苗總重的2%。每天下午5:00-7:00投餵1次,特別注意投餵量應以15分鐘內吃完為度,以提高飼料利用率。

    5 黃繕人工配合餌料的調製

    一般飼料廠生產的飼料並不能直接投餵,必須先行調製。將黃鱔專用飼料65%加入新鮮河蚌肉漿35%(用3-4 mm模孔絞肉機加工而成),用手工或攪拌機充分拌和成麵糰狀,然後再用3-4 mm模孔絞肉機壓制成直徑3-4 mm左右,長度為3-4 cm的軟條形餌料,略為風乾即可投餵。這樣配製的餌料,其投餵效果極為理想。在有土的規模化養殖中,約為2,在無土流水規模化養殖中,僅為2-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ake me to your heart用中文發音的寫出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