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晉新視界

    這個模式挺好的,小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現在你就怎麼照顧父母,非常的人性化。

    這樣的養老院,可以稱為老年學校,供老年人活動學習的學校。

    可是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天,晚年生活其實才是人生的重點,可有多少人沒有做好這個結尾。

  • 2 # 曹師傅555

    從專業角度屬日間照料服務。

    從形式上開講,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各社群政府也鼎力支援!

    然而,回到現實中,還是中國養老產業缺乏“生態化”及“專業化”。致使投入巨資的場所淪為了“麻將室”。大部老人去了一段時間,就不再去了。

    根本原因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相關部門用社會化服務及公益性綁架了一個原本極其專業的產業。

    一個幾個人的日間照料中心,根本還達不到幼兒園那樣的水平。況養老服務比幼兒園的專業來得更加複雜。

    甚者有些人只是圖國家政府的補貼!沒有任何專業可言。只能是打打麻將而已!

    我個人認為:日間照料模式非常適合中國國情,可以以物業小區,村等為單元。社會化服務負責組織,並負責安全照料之責(意外,消防,食品及合理膳食安全)。

    引入能精準提供服務的評估機制,建立大健康檔案體系,做好入托的服務等級計劃。其後。將老人所要的服務透過駐點周邊商業服務體系,專業化的來實現。

    篇幅有限,不繼續深談!

  • 3 # 冷靜

    謝邀。覺得這樣不好。有孩子的都有體會,接送孩子家長多累。老人還不是孩子,孩子著急抱起來背起來就跑,老人動作遲緩,有的行動不便,不然還用的著去託老所啊。這樣折騰不久老讓就受不了了。我更覺得社群養老是好辦法。每個小區或者幾個小區有一個辦事機構,就像物業。對老人登記分類,分別有買菜服務,買藥服務,上門其他服務。按強度費事程度收費。一個月一結賬。或者單項結賬,小區設有棋牌室,簡單的鍛鍊場所器材。要有醫生護士。所有的收費都有詳細的明細。

    這樣好熱鬧,能走動的可以活動。喜歡安靜,走動困難的也能生活。不能自理的有更多的服務。這樣在自己家,有自己的獨立生活空間,還能安度晚年。孩子當然不能一推六二五,都給社群。還要儘自己的責任,但是真是太忙,老人也能生活。

  • 4 # 九歌一曲

    我認為不可能實現,就拿孩子來說,每天上學放學的時需要接送,一天來回三趟,我要上班,我老公也要上班,接送時間都是緊趕慢趕的,甚至有的家長根本抽不出時間接送,孩子直接午託晚託,這樣的情況下,請問誰有空,早晚接送老人呢。

    而且老人不像小孩子,行動不便,一個人根本扛不動他。而小孩子直接就抱起來,再說了老人老的時候,也是我們人到中年的時候,人到中年了,自己本身的身體素質就不好了,兒女那個時候也是成家立業的,你可能還要幫兒女照顧孩子什麼的,要照顧孩子,甚至接送孩子,你還會有空去接送老人嗎?

    我個人認為,要麼你就不要送老人去敬老院,直接自己在家照顧,如果夫妻雙方都健在,看一兩個孩子,伺候一個老人,兩個人能忙的過來的,要麼就直接放在敬老院,不要每天接送,經常抽空去陪陪老人就好了。至少以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情況來說,每天接送老人是不現實的,孩子要上班,孫子孫女要照顧接送,老人也要每天風雨無阻的接送,想想真可怕,那這樣我寧願老人在家裡自己伺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給女友內褲?這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