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月10日,知名國際資料公司(IDC)釋出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市場智慧 手機跟蹤報告。 根據資料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前五大智慧手機廠商,除華為之外同比增幅均有所下降。其中第四季度小米品牌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4.9%,國內出貨量僅為1030萬臺,逐漸落後於競爭對手。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958675524

    小米手機質量效能外觀確實不怎麼樣,感覺就是在炒作,用什麼飢渴銷售,現在手機多,這種方式已經落伍了,花錢買好的手機可以有很多選擇。

  • 2 # 暖風9156

    一個企業的成長,不可能是直線上升的。它總是呈波浪型的,下跌說明它走的路有問題,只要不斷的調整,總有一天會好的。

  • 3 # 明說科技

    創新是小米這兩年最大的痛處。行業內不乏方案解決商,所以這就導致了硬體效能同質化嚴重,大家只能靠價格戰才能活著。這是小米成功的根本,但是現如今的小米已經沒有辦法再這麼繼續了,它的企業規模和成長已經不允許再打價格戰,但是沒有價格戰就沒有銷量,這就是小米麵臨的大問題。即使雷軍保證只有5%的利潤率,只是龐大的運營開支,讓這5%也顯得有些高,直接拉高了沒有創新技術的手機成本。

    同樣的硬體,差別不大的外觀,那麼大多數消費者當然選擇更便宜的其他手機了。miui作為小米生態的軟體核心,這兩年被使用者們稱之為ADui,也就是說廣告之多已經嚴重影響到使用者正常使用,而越來越繁雜的miui導致了bug不斷,體驗下降。另一方面,友商們的OS反而越來越成熟,那麼軟體方面的優勢小米在這兩年也就消耗完了。

    想要高溢價就必須要有創新。一直被使用者吐槽的OV大廠,在2018年逆襲成功,順利甩掉了廠妹專用機的標籤,轉身成為創新的領先者。而小米始終堅持著在組裝機的路上越走越遠,現如今只能碰瓷驍龍855與高通合作,真首發之類的文字遊戲找些熱度。

  • 4 # 情緒D

    這是必然的,和前幾年魅族的機海戰術一樣的,套娃式的外觀,創新嚴重不足,現在國內的手機市場不是以前了,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你是否努力大家都看得到。

  • 5 # 甫寸好評

    因為小米的核心技術比較少,比如它沒有自己的高階影象處理系統,沒有自己的快充,沒有自己的通訊基帶。這些中間最重要的就是快充,如今快充對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重要了,但是小米好像從一開始都不太重視這個,以至於現在科技大發展的時候,小米依然在快充上遍不佔任何優勢

  • 6 # 閒來說機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大部分回答的內容都直指小米出貨量大幅下跌,走下坡路明顯。事實上,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題主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前五大智慧手機廠商,除華為之外同比增幅均下降,但是小米的出貨量同比下降34.9%,落後於競爭對手。通俗的說就是除華為外,大家出貨量都在下降,只不過小米下降的更嚴重。

    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同質化嚴重導致差異性競爭

    隨著5G時代的開啟,4G時代造就的換機大市場逐漸觸頂,手機廠商想要進一步增大份額就必須從友商手中奪取了,有升就有降。華為、OV以及小米在競爭中共同壯大,魅族、聯想、中興、酷派紛紛滑落至二三流乃至末流,從2018年伊始,這種趨勢進一步加劇。

    隨著中國產供應鏈的崛起和成熟化,手機進一步同質化,難以激起消費者的換機衝動。華為異軍突起的重要原因就是黑科技足夠多,與其他手機差異化明顯。例如mate20系列手機標誌的浴霸攝像頭,儘管消費者對此褒貶不一,但是差異化明顯,且無明顯短版,集黑科技一身的旗艦機手機顯然更能吸引眼球。

    其二:品牌價值

    中國產手機品牌的形象建設中,華為顯然是最成功的。P系列和MATE系列,一個輕薄時尚,一個商務莊重,隨著商務職場人士使用華為的越來越多,爵士人生的概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良好的品牌形象進一步促進手機銷量的攀升。反觀小米,小米note系列曾經喊過N個口號,小米note1的時候主打大屏高階旗艦,小米note2定位高階雙曲面商務手機,一面藝術,一面科技,還請了梁朝偉做代言人,但是一晃到了小米note3,不僅SOC從高階驍龍直接換成了中端機驍龍,代言人搖身一變換成了吳亦凡,主打時尚拍照。這一系列操作真是猛如虎,實際不如狗。不僅導致小米note定位越來越尷尬,從高階旗艦直接滑落到中端機,更是導致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小米MIX重新擔負起以往note的定位,但是不得不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米衝擊高階形象並不成功,其品牌依舊以價效比屌絲機著稱,很難對手機銷量進一步攀升有提升作用。OV則是延續一貫的作風,手機定位精準,品牌形象同樣深入人心。

    其三:消費群體不同

    小米的手機出貨量絕大多數以紅米為主,尤其在千元以下市場中,紅米手機是絕對的王者,面向的消費群體絕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而OV和華為面向的群體主要集中在千元機以上,為什麼說消費群體不同將影響手機出貨量呢?

    一般來說,中老年人對於手機硬體要求不高,且大多數老年人消費節儉,換句話說就是換機週期長,一部手機可以用上數年之久,而青少年以及職場人士對手機的硬體要求比較高,並且更容易追求新品,換機週期短。這也是為什麼小米的出貨量會下降的更多,而OV則下滑的少的主要原因。

    從圖中可以看出,2018年第一季度,紅米系列手機的出貨量甚至佔到了小米的75%!可以說,小米手機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紅米銷量下滑。

    雷軍將紅米獨立,希冀小米品牌可以進一步衝擊高階也是基於此。紅米銷量再高,但是貢獻的利潤非常有限。

    因此,小米手機出貨量下跌的最多,從某種意義上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也不必做太多聯想。

  • 7 # 奮鬥ing144804697

    第一 小米在雷軍大佬建立之初就有兩句流行於大江南北的語句 “小米為發燒而生” “小米是最具價效比的手機” 同時也是小米最先把旗艦手機才能用的處理器給拉低到中端機價格水準上 兩千多塊錢就能買個旗艦處理器!(雖然是入門級別的 但也總比ov兩廠要用三千多還賣的是曉龍6系列或7系列的中端處理器要好吧!)所以對於追求效能但又沒那麼多資金購買iPhone旗艦產品或者安卓其他家的旗艦產品的人最好的一個購買選擇了 因此這便是小米除去年外 前面好幾年銷量都瘋漲的原因!

    第二 小米對供應鏈的議價和需求能力不及三星和蘋果!說人話就是兩個字 “沒貨” 很多時候不論是去小米商城官網 或者天貓、蘇寧、京東旗艦店裡面買都看到小米熱門手機是沒貨的!這是因為什麼?小米的議價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比方說小米不敢直接讓供應鏈在產品上市之前就準備生產幾千萬臺甚至幾億臺裝置 因為如果生產了之後卻賣不出去就相當於產品要放在庫房裡面吃土了 砸在自己手中了 所以小米的模式是先生產幾十萬臺來試試市場的水 對該產品的反響好不好 如果好就繼續生產 所以往往小米開賣之初沒貨的原因(中國畢竟太大了 人口太多了 幾十萬臺撒下去 連波浪都不會翻起來)但是等到反響很好之後 供應鏈才開始生產的話 時間又來不及了 一般供應鏈一個月生產幾十萬臺 如果上限的話也就一兩百萬臺(畢竟供應鏈生產手機的品牌又不只你小米一家 像蘋果、華為、ov、錘子、魅族等很多家 供應鏈能生產手機的廠家在中國也就那麼幾家)當市場是需求幾千萬臺裝置的時候 小米是一時拿不出來那麼多貨的 這也導致了許多搶不到小米熱門手機的人說小米是耍猴 搞飢餓營銷。(偷偷告訴你一般產品上市後的三四個月就基本上能產能爬坡 產品製造能力就會得到很大提升 但是國內品牌手機在上市三四個月後就很少有人再去買了)

    第三 買小米的人群很清晰明瞭 要麼是學生黨沒錢入手iPhone、三星、華為等旗艦產品 然後選了配置差不多 但細節要差很多的小米手機 要麼就是追求效能而對發熱控制不是很在乎的發燒友們 (畢竟妹子和大媽們都是被ov給搶去大部分了 原因相信你都懂吧 “兩千萬智慧拍照 照亮你的美”)而土豪們呢則是上iPhone、華為或者三星這三家的旗艦手機甚至推出的最高配的產品 !現在的手機價Grand SantaFe來越貴了 質量也越來越好了 很少有人抱著買手機買來幾個月後就扔了這種想法了 都是買來用一年半或者兩年這種型別了 在效能過剩的大條件下 前面一兩年買的手機也能基本夠用了 也就不進行換機了 再說又有5G這個大環境 消費者們都是在持幣等待5G的上市 然後再進行一波瘋狂的換機大潮 這裡也希望小米產能能提前準備好 別再玩試水市場的行為了 完全闊以對市場進行多輪問卷調查嘛 這樣也能做到心中有譜

  • 8 # IT小菜鳥之網路

    我感覺和質量、效能都有關係,我媽以前一直用小米手機,這幾年手機換新的頻率越來越快,以前用小米2的時候,兩年多才出問題,去年給他買了一塊紅米,用了不到一年就出問題了,總是自動關機,後來我們自己說小米也越來越不好用了,讓我給換了華為,身邊的朋友用華為的比較多,都說華為的質量、效能都比小米要好的多,而女性同志用OPPO、VIVO的比較多,因為女的都喜歡漂亮的手機,看效能的不多,所以小米後期優勢不大,

  • 9 # rogerxu79

    算是用過不少小米手機,但基本都是千元機,覺得價效比很高,但對比了蘋果,華為,事實上還是品質差一些,特別是照相,而且畢竟小米自身的定位主打價效比,在移動網際網路這麼深入每個人的日常工作生活的情況下,使用者的要求愈發提高,且競爭對手確實太多,自身的工業設計也還是有明顯短板,更遭遇到整體智慧手機總體下滑的影響,小米的銷量同比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10如何設定外語語音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