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展江
-
2 # 燕南月
六六和趙麗華兩個名人她們共同發聲,覺得研究生就應該伺候導師,而不應該感到屈辱而自殺。這樣的說法我覺得太過片面,而且有違為人師者的本分。
導師,首先他的身份是一位老師,是引導學生做學問乃至學做人的引路人。在這方面,作為導師來講,他並沒有任何權利可以佔用學生的時間、可以隨意支配學生的勞動、更不可以隨意剝奪學生的學術的權力。
導師並非家長,這一點是相當明確的。家長和孩子尚且需要平等、尊重和民主,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那麼作為導師來講,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選擇。
學生,他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社會的人,一個獨立的個體。學生,他不是導師的徒弟,他不是導師的私有物,他也不是導師廉價的勞動力。而如今,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老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這種轉變是非常可怕的,這些研究生們因為導師的原因而自殺的悲劇證明了。
所以,現在的我們常常溫情地回憶過去的年代,那個時候經濟不發達,人們生活並不好,可是師生間的關係卻是溫暖的。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親人般融洽的關係,老師關愛學生,老師也會嚴格的教育學生。學生尊重老師,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困難都會求助於老師。很多學生的人生因為有了老師的關心幫助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很多學生在成人之後都永遠感懷當年的師長。
當年,我們同學中就有家境非常困難的同學。他們因為家庭的原因冬天穿的非常的單薄,常常冷得在教室裡發抖。這個時候,我們的老師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給同學穿,甚至自掏腰包給給學生墊付學費。這些溫暖的種種,讓一些可能輟學的孩子走過了艱難的人生之路,不少同學也因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多少年過去,這些都成為同學們心中最美的回憶。
反觀現在的社會,有的導師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有的老師把學生不當作一個平等的人,甚至導致學生走上了自殺等悲慘的境地。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師範教育的原則。高校的老師,尤其是帶研究生的導師們,更應該以身作則做好為人師表的典範。
當然在高校的老師們中也有很多老師做得很好,他們不僅是學生學業上學術上的引路人,而且在生活上也關心呵護學生的成長,真正為國家培育英才。例如,我有一位朋友就在高校帶研究生,他對學生非常好,不僅在學習上給予無私幫助,而且在生活上也給予力所能及的接濟。有一次,他的一位研究生畢業後買房子向他借點錢,這位朋友慷慨解囊幫助自己的學生,師生間的情意像親人一樣。他的學生結婚這位朋友都儘量出席,師生間的感情純真美好!
我們應該對教師進行法律規範,道德約束,制度管束。因為,老師真的是一個神聖的字眼,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
-
3 # 隨一朵蓮花去旅行
六六,趙麗華說此話,可見其?哈哈,大家懂的。質本潔來且潔去的自然生死念,再美麗的結局也沒人去追捧。為什麼呢?
-
4 # TeaC
首先宣告一句,本人主張“名副其實”,也就是“學業導師就是學業導師,專業研究生就是專業研究生”的意思,這個範圍內的屬於職責、應當、必修課,這個範圍以外的屬於人情、自願、選修課。不論是導師還是研究生,都應該清楚地明白這裡的底線在哪裡。
具體來說,在這個案例裡,作為研究生的楊寶德,對於自己和導師的關係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也就是說,他應該知道,對於導師在學業範圍以外提出的任何要求,自己是完全可以明確拒絕而不必顧慮導師今後會不會因此而在學業上故意為難自己的。如果導師真的不斷提出各種過分的要求,楊寶德完全可以自行取證,然後向校方申訴、請求得到公平對待。當然,這樣做除了有清醒的意識,也很需要勇氣,而楊寶德顯然是既沒有清醒的意識也缺乏足夠的勇氣。
其實,真正有害的,就是一個“潛”字,在這個案例中,真正起有害作用的因素是隱性的、心理上的,楊寶德是導師不斷地、樂此不彼地玩弄“潛規則”的受害者。正因為施害者是秘而不宣的,被害者也只好忍氣吞聲。
-
5 # 如是史社
談話主要內容:
1.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2.不要把錢看的太重。現在的時代,生存成本很低,我們都不值當為吃飯穿衣去耗費自我。
要發財就下海經商,做研究或者進政府部門,就不要想著發財。這就是為人民服務。路是自己選的,選了就好好走,不要給家族丟臉。
你未來的學術生涯會一直和導師綁在一起的。你的就業也會和導師息息相關。可以說,導師和一個研究生博士的關係,不僅是師生,更是師徒的關係。當你走上社會的時候,導師就是你的再生父母,尤其是家境不好的學生。很多有成就的學術大家,都是和自己的導師保持如父如子的關係的。這是你學術成就的根源。
以上是我對他們談話內容的總結。而對死者,我只能遺憾。舉一家之力培養你,就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求死去了。完全不顧家裡二十多年的辛酸和給家庭造成毀滅性打擊。我們退一萬步來講,就算這個導師真的就是垃圾了,你不讀了,重新選擇,或者出來工作,又怎麼樣呢?最多就是就業了嘛,賺錢孝敬父母了嘛。所以,與其說是導師讓他打掃弄狗害死了他,不如說是自己對於事不如意,無法承受,只能求死的脆弱害死了自己。
一個人太過在意自己的世界,心裡也就只有自己的世界。一旦被外來打破一點點,就難以接受。我表示沒有對死者的任何不敬。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但每一個生命,首先要活出被尊重的價值。
-
6 # nice cat
這樣的分析就把問題本質掩蓋了,歸咎於個人心裡素質,可是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個體偶然事件了。
現在,我們的學校出了這樣的悲劇,並且不是個例,是需要反思的,教育體系出了什麼問題,是需要我們問題出來了後,去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每天自殺的人很多,為什麼這個事件可以社會討論,引起大家的關心?而不是像一陣風一樣一吹而過?這是有一定社會根源的,它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這個和博士這個身份已經關係不大了,和他的農村貧苦出身也不大了。
剛剛過去的武漢理工,那個學生不是一樣悲劇選擇跳樓自殺了嗎?這個學生姐弟兩個,家庭條件相對不錯,父母也開明很多,但是,最終一樣走向了不歸路……六六不是普通百姓,像我們這樣隨便說說也就算了,她作為公眾人物,反應了我們現在社會的輿論導向,卻沒有抓住問題矛盾的激化點,實在讓人不敢苟同!所以這樣的事情以後還會有的,她的言論救不了那些絕望的學生。我們的社會需要進步,不能總停留在幾十年前上百年前的觀念或關係中,之前有的關係是扭曲的,反人性的,已經造成了那麼多人才國家棟梁受辱欺凌,有的人隱忍活了下來,但是更多的人選擇了拿命換尊嚴!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這麼多選擇,他選擇了許多人認為很不值的,但是,對於去世的人而言,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們有什麼去評判他呢?
前者六六發聲,後者趙麗華更甚!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被發現溺亡在西安灞河中。楊寶德的女友認為,男友悲劇與其女博導周某有關。她稱,楊寶德在讀博士期間,周某經常安排他做PPT,打掃衛生,買東西等工作上、生活上的私人事務……答應幫他聯絡出國,又未能兌現。“出國無望,學術無果,這直接導致他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而作出了輕生的行為。”這一指控,目前尚未被證實。
回覆列表
去年底西安交大博士生楊寶德自殺了。今年初,事件開始延燒,輿論熱度形成。在多數人同情和惋惜楊寶德之際,小說家六六和詩人趙麗華等人卻認為,楊寶德沒有擺正學生和導師的位置,觸犯了眾怒。
六六發微博說,“裝個窗簾、買個菜,打掃個衛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個村娃,自視甚高”,“人哪!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你伺候伺候老師,那不是應當的嗎?”六六不但認為學生就應該伺候老師,而且還現身說法:“俺們跟師,出門領包抱著杯子,鞍前馬後辦入住,洗洗涮涮生怕師傅不滿意”。
趙麗華說得更重:“如果一個博士因為給導師擦車、澆花、擋酒就自殺了,這樣的博士活在世上也沒什麼大用。”“媒體也可惡,‘寒門學子’,反覆強調‘寒門’”;“趕上這樣小心眼男生,再加上一個壞心眼的女朋友,真是害人害己。”
六六和趙麗華都是傑出女性,所以她們在公共事件上的發聲,本來就會引發關注。如果她們的言論觸犯了輿論,所形成的討伐風波可想而知會有多洶湧。那麼二位說了什麼?反映了什麼樣的價值觀呢?
我當然不同意二位的觀點,尤其是對楊寶德女友的指責,但我也不覺得二位作家是冷血動物。據我所知,近年來趙麗華組織過系列公益行動。只是六六和趙麗華與楊寶德相比,是屬於上一個世代的人,其間存在著很深的代購。
六六和趙麗華反映的是那一輩人的師生觀,也就是典型的城市師徒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傅有無限的權利乃至權力來支配徒弟,對徒弟打是親罵是愛,徒弟有的只是近乎無限的義務來伺候師傅,伺候的過程就是學藝的過程,一切都要忍受,都是理所當然。
六六說她是這麼一路“伺候老師”(注意“伺候”二字)、心中裝著“師如父母”過來的,趙麗華可能也是吧,或者說她從同齡人的經歷中認為是這樣。在這一點上,說六六和趙麗華虛偽和冷血大概就不成立了,她們確實是這麼想的。
只是她們的老派或舊式師生觀與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個人權利意識很強的80後、90後和00後完全不合。單說“伺候”二字,就顯得是多麼隔代和落伍。
話又說回來,面對求知和社會巨大挑戰的高學歷者,在這麼一個轉型社會里,內心的平靜和強大也是非常需要的。從這個意義上看,六六說“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所謂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還是有幾分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