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00後10後們普遍追求高消費和"超前消費",有部分生活在大中城市的大學生、中學生更是不乏小資情調,花錢不眨眼!…有一種養尊處優的"精英一族"直言:不能給未成年子女物質滿足的父母,墨守成規、落伍於時代,是無視孩子現時的尊嚴與將來的發展,是不稱職的沒有責任與擔當的父母→對此您怎麼看?
9
回覆列表
  • 1 # 哎牙牙Vlog

    滿足其無限的物質要求那是溺愛,“溺子如殺子”,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寫的很好,它說“真正的愛孩子”就要學會和他說“No”。不要一味的順從孩子,讓他知道並不是所有都是“Yes”,他所要的要付出才能得到,要讓他懂得自己付出努力得到的才更有成就感,他才更懂得珍惜,培養他的抗挫性長大後他才能更快的溶入社會。

  • 2 # 果粒小橙

    父母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愛孩子應該有原則,並不是無限滿足其所有要求。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自生下來開始,全家都當做寶貝,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給予孩子無線的愛,是每個父母應盡的義務。只有感受到足夠的愛,孩子長大才會有更多自信,更有安全感。

    但是,愛孩子需要講究方式,並不是無限滿足。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會判斷要求的合理性,在要求合理,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盡力去滿足。當要求不合理的時候,或者要求對於家庭環境條件實在困難的時候,父母要適當拒絕,並且給孩子說明理由,爭取孩子的理解與支援。適當的拒絕,不僅能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不能如願是正常的,在今後成長過程中不至於由於小小的挫折而失意。

    現在社會如此的殘酷,小的時候無限滿足孩子,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溺愛”,長大孩子會經不起失敗,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對於孩子無限的要求,適當滿足,合理拒絕,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 3 # 木子李MC

    當然不對,無限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會慣壞孩子,精神的愛比物質上的愛更重要。

    現在整個社會的經濟條件上來了,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小時候沒有享受到的,就統統要給孩子,對待孩子的要求總是無條件的滿足,但是這樣是不對的,那又有人說了,我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嗎?怎麼就不能給孩子他想要的?可以,並不是說要窮養孩子,只是不能無條件的寵溺孩子。

    長期無限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孩子就會覺得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會慢慢變得自私、任性、沒有責任感、缺乏同情心。

    孩子的物質慾望得不到控制,要的東西將會越來越多,如果哪一天你無法滿足了怎麼辦。

    那麼孩子的物質要求我們應該如何滿足?再需要和給予之間掌握好一個度,鼓勵孩子透過恰當的方式爭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透過哭鬧等取得自己想要的。

    逛超市的時候經常會遇見在玩具櫃前哭鬧的孩子,很多家長因為面子問題或者是因為心軟對孩子妥協,這樣孩子就知道了,下次照樣會透過哭鬧來達成他的目的。這種時候需要對孩子冷處理,等孩子冷靜後再講道理,幾次孩子就知道你的底線再哪裡,這種問題將會慢慢改善。

    拒絕孩子要用充分的理由,堅定你的態度,及時表揚孩子的良好表現,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的,但是合理的要求會被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將會被拒絕。

    孩子精神上要給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不要過分苛刻孩子,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努力,讓孩子享受快樂的心態。

    不要過於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也不要過分窮養孩子,把握好一個度。

  • 4 # 育兒全集

    在這個物質豐富的社會,有錢一般都能買到我們想要的很多物質,特別是透過電商,是不是,那麼父母愛孩子就應該滿足其無限的物質要求嗎?當然不應該滿足無限的物質要求了,何況,物質也不是無限的。

    (1),孩子需要的物質是有限的,很多成人能吃的,孩子未必就能吃,成人能用的,孩子也未必可以用。

    (2),孩子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要這要那的,家長當然不能也不應該滿足孩子啊。

    (3),孩子只是隨便說說,有可能是看電視,看動畫學來的話語,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家長當然不能滿足啊。

    (4),孩子的教育有一部分是挫折訓練,你如果什麼都給孩子讓孩子輕易得到,那孩子還有什麼困難可訓練呢,孩子還需不需要長大啊,是不是。

    (5),父母能力有限,不可能孩子需要的且對孩子好的物質父母都能夠弄到,再說孩子也根本不需要那麼多。

    我們說孩子在六歲前要適當對孩子說不,避免讓孩子任性,這是孩子美好性格養成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吧,在這物質豐富的社會,不要說有些物質要對孩子說不,就算適合孩子的物質我們也只能適當地給孩子,畢竟是孩子嘛,是不是,所以父母愛孩子,當然不應該滿足孩子的任何物質要求,那怕父母不缺錢,適當地滿足孩子的一些需求那是必須的哈,咱們簡單討論到這裡,希望帶來快樂!

  • 5 # 你好天天的

    父母能跟孩子一輩子嗎???能就滿足,不能,還是慢慢鍛鍊孩子吧,滿足有時候不是什麼好事,讓孩子經歷挫折,磨難,才可以長大

  • 6 # 寶媽霞包子

    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一味的物質上滿足,表面是非常愛孩子的,實質上會讓孩子有不匹配的消費觀,一味的滿足,那天你不滿足他,他心裡就會產生不平衡

    2.現在好多人說富養閨女,窮養兒,說的有一定的道理,讓兒子有擔當的精神,讓女兒不被有見識,不被小恩小惠迷惑了眼。現實社會情況是再窮不能窮孩子,別人有的我家也要有,自己省吃儉用滿足孩子,不是很富裕的家庭養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富二代”

    3.個人感覺物質不用時時刻刻滿足孩子,但是父母也有努力讓自己家的條件變好點,這是給孩子最大的自信。

  • 7 # 沅寶俐寶媽

    爭強好鬥

    受情緒問題困擾

    抽菸或酗酒,甚至吸毒

    有不良的飲食習慣

    一項研究表明,有良好自制力的孩子成年後比較少會有健康或經濟上的問題,也比較少會做違法的事。根據這個論,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達克沃斯表示:“培養自制力多多益善,永遠不嫌多。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人生的基本道理:不是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心理學家大衛·華許博士在中寫道,有意思的是,“學會這個道理的人通常也最知足父母若讓孩子以為他要什麼都有人會送到他面前,並不是真的對他好”。父母對孩子說“不”,也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說“不”。這樣,當孩子日後面對吸毒,或受誘惑做其他壞事的時候也能夠堅定地拒絕。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教孩子分清主次有自制力的人不僅會避免做錯事,也會努力做該做的事,即使自己不太感興趣也會盡力而為。父母要教導孩子分清主次,並幫助他們學會先做重要的事,例如要先做完作業才能去玩 ,獎勵孩子的時候買玩具要事先給他說好價格。比如說孩子這個月各方面表現不錯,媽媽就給孩子買一個玩具,價格在150元左右。帶著孩子一起逛商場,看到150元左右的玩具不要立馬給孩子買下來。給收銀員說讓他幫忙留下來,等過幾天媽媽去加班,湊夠了150元再給孩子買。過兩天帶著孩子來買,帶著孩子來買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這150元,是媽媽家兩天加的班賺來的。這樣讓孩子明白金錢的來源。讓孩子學會感恩,更能讓孩子知道,不是你想要的馬上得到。而是要透過勞動和智慧,行動力才可以獲得更多。這樣的孩子比較有耐心和自制力。

  • 8 # 甘義xl

    我想這是不對的。人的慾望,總會無止境的,更何況他還是個孩子,更不懂剋制,所以這時候我們作為家長作為監護人,就要把好這個度。實際上對孩子我們做一個誠實的交代,比如說這個東西確實沒有必要買,我們的經濟能力不能夠負擔,那我們就誠實告知孩子,如果我們每一次都滿足他,他也不會珍惜這些東西。曾經李玫瑾教授的一個影片,我覺得很有意義,他就是告訴我們就說當孩子提出要買這個東西的時候呢,我們不要立刻滿足他,而是要告訴孩子,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嗎?上班就是為了掙錢呢?那我們每個月的錢拿來幹什麼呢?你看家裡有物管費吧,水電煤氣費吧,有買菜買米的錢吧,所以說呢,這個錢呢,如果拿來買了玩具,那我們可能買米買菜的錢就不夠了,所以呢,這個買玩具的錢已經超出了,哪怎麼辦呢?我們回家吧!下次把錢攢夠了再來,好不好?這個過程讓孩子明白,錢要工作才能掙來。花還要有計劃的花。

  • 9 # 愛生活的阿澄

    現代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庭經濟也比以前寬裕了一些,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家庭只生一個娃,所以現在幾乎所有家長都特別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巴不得傾其所有讓孩子時刻享受到無憂無慮的生活。

    同事小翩的兒子才8歲,就已經對各種運動鞋品牌如數家珍。

    上週,兒子跟爸爸說,自己想買某品牌的運動鞋。小翩去店裡一問,得2000多元一雙。這可把小翩驚呆了,自己都從來沒穿過超1000元的鞋呢,當即不同意買。

    可兒子呢,當場就躺地上哭鬧起來,非要爸爸給買,說自己就喜歡那雙運動鞋。小翩一看那麼多人在店裡看著孩子鬧呢,被孩子逼得只好趕緊掏錢買單。

    在物質需求上,大部分家長的做法是“盡力而為”

    小翩後來跟我說,其實當時自己會猶豫並不是自己負擔不起那兩千塊,而是覺得孩子還小、身體長得快,真的沒必要花那麼多錢去買一雙鞋。

    幾十塊、幾百塊的鞋照樣能滿足孩子的日常需求、穿得很舒服。他當時真的很想堅持拒絕孩子,覺得不該慣著孩子。

    可孩子一哭一鬧,他這當爸的就沒轍了。想想平時自己本來就忙於工作,天天早出晚歸地沒時間陪孩子。

    孩子一提出想要買什麼,他就捨不得讓孩子傷心,想盡可能地滿足孩子。

    他也在想,孩子估計就是學會了拿捏爸爸的這層心理,才時不時地跟爸爸要這要那。要換成孩子他媽,鐵定任憑孩子怎麼鬧也不會給買這麼貴的鞋。

    在我們的生活中,相信大部分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能給予孩子“最好的”,不想讓孩子受到任何物質上的委屈,所以,也總會盡心竭力地去滿足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

    尤其是父母不能常陪在孩子左右的話,就更加有可能出現類似小翩這樣的用物質滿足來補償孩子心理的情況。

    其實這是做爸爸媽媽的“人之常情”,能夠理解,但不可取。

    甚至還有家長會有攀比心理,雖然我們家條件差點,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孩子有的,咱家孩子也不能少。

    衣服啊、鞋子啊、書包啊,不能讓別人看出咱們的寒酸。我們就是借錢也要給孩子買好的,讓孩子高興,讓孩子不丟臉……家長寧願苦自己,也不願意苦孩子,覺得任何事情都不能輸,要贏在一口氣。

    但俗話說的特別恰當“過猶不及”。滿足孩子也要講究適度。一旦過度滿足孩子的所有的物質需求,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就是害,而不是愛。

    放縱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對孩子的成長有危害

    假如家長們對孩子提出的物質要求不加以篩選,凡事都立即滿足的話,孩子很有可能會養成以下心理:

    1、恃寵而驕,不知感恩

    條件稍微差點的家庭,家長傾盡一切滿足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想要孩子不受苦,不讓孩子知道家長的難處與辛苦。這樣無私的父母之愛真的很讓人感動。對於條件好的家庭,就更不用說了,要什麼有什麼,不缺那點兒錢。

    可是,不論家庭條件好壞,假如沒有底線地一味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那很大機率會讓孩子變成一個恃寵而驕、不知感恩、自私自利的人。

    父母們活生生地成為了孩子願望的奴隸。而願望是個無底洞,被寵慣、滿足慣了的孩子,其願望是不會有到頭的時候。

    父母們想想,我們能一直給孩子買好一切東西嗎?孩子將來成人了難道不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在這個社會上獲得立足嗎?如果我們傾其所有培養出來的卻是不知感恩、不懂付出的人,這真的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2、揮霍無度,不惜錢財

    一旦給孩子留下一切來得很容易的印象,那麼孩子就不會懂得珍惜眼前所有,反而變本加厲,提出更多需求了。

    孩子對錢財的觀念不是天生就有的,如果家長一直毫無節制地給孩子買買買,不告訴他這錢是怎麼來的,不讓他有錢的概念,那麼孩子就不會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甚至到長大了、成家了還有可能照樣啃著爸爸媽媽並且還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父母不給反而是有錯的。

    3、熱衷攀比,得寸進尺

    家長如果自己有攀比心理,凡事都得贏過別人,那麼孩子也會沿襲家長的這種心理,並且懂得利用這種心理來要求家長買這買那。

    比如,本來一個普通耐用的書包就可以裝書,但孩子看見同學背了某大牌的書包,於是回家要求爸爸媽媽也給買這個品牌的書包,而不論這書包的價錢比普通書包貴出多少倍。

    攀比跟願望一樣,只有越來越兇的份。

    到長大了,孩子就會問家長,別人家爸爸媽媽都給孩子找好了工作、買好了車、買好了房、花錢娶好了媳婦兒,為什麼你們不幫我出錢搞定這一切?你們怎麼這麼差勁?你們讓我感到丟臉!

    那一刻的心痛,只有家長才能體會吧。

    所以,對待孩子的物質需求,家長要學會把握好“度”,而不是毫無原則地滿足。

    1、孩子的基本需求及有利於他成長的需求,必須滿足

    分清孩子提出的是“需求”還是“想要”,“需求”與“想要”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需求”是生活中必須要有這種東西,而“想要”只是一種美好的心理願望。

    比如:

    孩子長個了,家裡的兒童鞋不再適合他,那麼一雙健康、合腳的鞋,是孩子目前所“需求”的;但昂貴、國際名牌的鞋就屬於“想要”的範疇。

    夏天到了,孩子去年的連衣裙已經不再合身,那麼一條合身、穿起來好看的裙子就是孩子目前所“需求”的;但是不一定非得跟班裡某位同學買一樣昂貴、大牌的裙子。

    孩子的基本需求必須滿足,否則他無法健康成長,但孩子的“想要”就要量力而行,甚至應想辦法幫他轉化為“需求”。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可以一起去挑選你喜歡的、合身的衣物,挑選你需要的日用品,但是,我們沒必要非得追求國際品牌、非昂貴而不入眼。物品重在用著合適、喜歡,而不是重在價格。

    有利於孩子提升能力的需求,也要適當滿足。

    比如:

    孩子喜歡文學和寫作,想買作文書、想買文學名著,那你大可以帶著孩子去書店好好挑。

    孩子愛閱讀、愛寫作,這是好習慣,可以悉心培養、幫助孩子從書中獲得更多知識、喜悅與滿足。

    2、合理但非緊急的要求,應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對於一些不是當即就需要的東西,家長們要懂得回絕孩子,培養孩子學會等待,“延遲滿足”的心理。

    因為學會等待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品質。假如孩子缺乏這種等待,“延遲滿足”的能力,那麼,他將來進入成人世界則有可能因缺乏等待的耐心與能力而犯下錯誤。

    當然,家長們在回絕孩子的的非緊急需求時,應當耐心跟孩子講清楚為什麼需要等待,為什麼需要“延遲滿足”。

    比如:

    孩子在3歲的時候看見大哥哥大姐姐在玩溜冰鞋,於是他告訴爸爸,自己也要想要買一雙溜冰鞋。

    那麼爸爸就可以說,寶貝,爸爸知道你覺得溜冰特別好玩,可是你才3歲,哥哥姐姐也是長到比你現在年紀大點了的時候才開始學溜冰的。

    你現在這麼小,很容易把自己摔渾身是傷呢。你看看,可以不可以等你長到6、7歲了,個子高了、身體也更強壯了,那時候,爸爸再給你買溜冰鞋,咱們再好好玩兒,行不行?

    雖然在剛開始,孩子依然會跟爸爸媽媽哭鬧,搶著買,但是家長此時一定要忍住自己的心疼,擁抱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明白過來。

    只有願意等待、懂得延遲滿足的孩子,才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他以後長大了,也更加懂得分辨機會與誘惑、權衡利弊,讓自己不被一時的誘惑與情緒所左右。

    3、 非必須也不合理的要求,要堅定回絕孩子

    對於一些完全沒必要的花費,家長要當機立斷拒絕孩子,讓孩子放棄念想,讓孩子知道,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硬抓著、求著也沒用。

    比如:

    孩子已經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玩偶了,但一進商場看見琳琅滿目的玩偶,他就又求著媽媽要給買。他也許會想盡各種理由說服媽媽,“家裡的佩奇太小了我長大了,我需要一個大點、高點的佩奇。”“家裡的小恐龍頭都破了,我要換個新的恐龍。”

    他也許會哭鬧起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我不管!我就要!就要!就要!”

    這時候,媽媽一定要沉住氣,首先跟孩子好好說,表明自己的立場,“我知道你特別喜歡這隻佩奇,但是我們家裡已經有一堆佩奇、恐龍、兔子之類的了,已經夠你玩了。我們要愛惜每一個玩偶,不該見一個愛一個,見一個丟一個。所以,媽媽今天不會再給你買。”

    “如果你覺得很委屈,想哭會兒,那咱們去衛生間,或者回到家裡,你好好哭會兒。在這裡哭的話,會被別的小朋友笑話,大家光看你的哭鬧錶演了。”

    “不論你怎麼做,媽媽都會在店門口等著你,你想好了出來找我。”

    當然,如果孩子聽了父母的規勸、放棄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要及時肯定和讚賞孩子,以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孩子會在父母的肯定中得到情感上的滿足,這樣他以後就不會非要透過各種哭鬧撒潑來尋求物質上的滿足。

    總之,父母要量力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適當鍛鍊孩子對合理要求的延遲滿足能力;但對於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就要堅定拒絕,即便各種哭鬧也不管用。

    這樣,在以後遇到相似情況時,父母只要明確地表示自己的態度,孩子就會明白父母的意思,該買的會給買,不該買的,他也不會再糾纏父母了。

    記住,是非分明、懂得感恩與知足的孩子是打小培養、鍛煉出來的,而不是無底線地溺愛、不加限制地滿足出來的。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10 # 重慶妹小芳

    父母愛孩子有很多種,這只是其中一種。你愛他,你滿足他,本身是沒錯的,錯就錯在這會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世上這麼多的東西,不是所有他想要的你都可以滿足他,一旦成了習慣,在你滿足不了他的時候,該怎麼辦?愛要有度,,給孩子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是愛的一種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死後,姜維為何沒有趁曹魏內亂大舉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