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鴨梨山大
-
2 # 文物春秋
其實初唐和中唐時期,宦官的權利都不大,而且三生六部制比較穩固,分工明確,宦官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在唐玄宗時,雖然出現了像高力士這樣的大宦官,但是他們對皇帝都很準忠心,皇帝像收回他們權利也很簡單。
直到安史之亂才打亂了這個局面,平叛過程中,宦官李輔國有擁立之功,直接做到了中書令,成了唐朝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但是李輔國過於飛揚跋扈,唐代宗看不過去,派人把他在家弄死了,成了當時天字第一號大案。公元764年,吐蕃攻陷長安,代宗逃到陝州後,唯一全速來救援的反而是宦官魚朝恩帶領的神策軍,於是代宗開始重新魚朝恩,並把神策軍作為了禁軍的核心力量。
唐德宗上臺後,想勵精圖治,恢復大唐盛世,於是指派了寫自己的心腹武將統領神策軍。但是783年的783年朱泚之亂,長安又丟了,武將每一個靠譜救援的,反而是統軍太監中心耿耿保護皇帝。從此之後,唐德宗索性把最強大的15萬神策軍的兵權全交給了宦官,從此宦官在唐朝才開始真正強大起來。德宗之後,無論從禁軍中尉統兵,還是參與中央政策決議,都有宦官參與其中,大大小小涉及幾十個職務,唐王朝這個國家機器已經在此時徹底離不開宦官,以至於到了後來皇帝的廢立都是太監來決定。
唐德宗後,先後有6位皇帝由太監所立,4位皇帝被太監所害。
公元835年,第14人皇帝唐文宗,為奪回政權,剷除宦官,發動了“甘露之變”,但因為準備不充分,導致失敗,唐文宗在內的600官吏悉數被殺,導致出現了朝中無人理政的局面。
公元901年,也就是第19任皇帝唐昭宗時,參與鎮壓黃巢起義的朱溫,帶兵回關中,進宮殺進800宦官,至此唐朝宦官勢力被徹底剷除,幾年後唐王朝也被朱溫所滅。
-
3 # 奇聞異事大搜尋
安史之亂以後,皇帝對領兵將領的不信任,派宦官為監軍。逐步控制了軍隊。宦官甚至有一支專門由宦官控制住的軍隊‘’神策軍‘’可見唐朝宦官的可怕。再就是由於李世民開啟的先例,唐朝的皇位繼承極不穩定。唐朝後期的13位皇帝,居然有11位是宦官決定的。控制住皇位繼承人也是唐朝宦官強大的一個標誌。新皇帝也不得不由此重用宦官,形成惡性迴圈。而且唐朝的宦官已經是官僚化,他們自成體系。完全脫離皇帝和朝臣的控制。
地方藩鎮割據,皇帝也沒有信任的朝臣,地方派系為了自己利益也和宦官相互勾結,也造成皇帝想擺脫宦官控制而不成,甘露之變就是證明。部分朝臣個人利益也和宦官相互利用。彼此合作。視皇帝於無物。用最簡練的話說,唐代的宦官猖獗就在於控制住和擁有了獨立的武裝部隊,以及能決定皇位繼承人。
-
4 # 柒年之後
安史之亂之後皇帝不信武將,親信了宦官,宦官專權,排斥異己,官員被宦官控制,導致朝政腐敗,國家大事都由宦官決定
-
5 # 霖荷華玉堂
唐朝宦官之所以權利這麼大,是因為在平叛安史之亂中,宦官李輔國起了很大作用,最關鍵的是他擁立李亨為帝,即唐肅宗,所以唐肅宗非常看中他,讓李輔國做了中書令,大權在握。但是,唐朝比較穩定的三省六部制被破壞了。唐朝後期幾個統治者可以說都受到過宦官的擁立過或幫助,而且經過安史之亂後,唐統治者對武將已不再信任,逐漸親信身邊的宦官,導致宦官不僅掌握了軍權,還逐步控制了皇權。宦官集團排斥異己,控制官員任免,甚至是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這就引起了社會動盪。成為唐朝滅亡的一個導火索。
-
6 #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唐朝宦官專權始於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前,宦官主要負責宮內事務,不能參與朝政。安史之亂髮生時,唐玄宗逃亡四川途中,太子李享出走並在眾人擁護下自立為帝,是為唐肅宗。肅宗稱帝過程中宦官李輔國立了大功,肅宗就讓李輔國做了中書令(相當於宰相),李輔國掌權後囂張跋扈,剪除異已,從此宦官掌握了實權。唐肅宗死後,李輔國擁立了唐代宗,繼續把持朝政,李輔國曾驕橫的對代宗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這一行為引起代宗的強烈不滿,後來在另一宦官集團的密謀下刺殺了李輔國,但朝政依然由宦官程元程所操控。唐代宗在位期間,吐蕃軍隊攻打到長安,代宗逃亡到陝西,趕來救駕的不是朝中的文臣武將,而是宦官魚朝恩率領的神策軍,代宗對魚朝恩感激涕零,廢掉了程元振,並把魚朝恩統領的神策軍擴充為禁軍的核心力量,宦官集團從此牢牢的控制了軍權。唐代後期宦官集團氣焰囂張,皇帝的人選都由他們決定,宦官集團成為政權實際的操控者。唐朝宦官之所以權力如此之大,是因為安史之亂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被破壞,唐朝統治者對文臣武將,特別是擁有重兵的地方節度使十分的不信任,只能依靠身邊的親信宦官,從而導致了宦官專權。
-
7 # 魚小糖吖
縱觀歷史,自古君臣不和得益的必定是太監。
唐朝後期,藩鎮割據日益嚴重,藩鎮制度嚴重破壞了君臣體系。統治者為維護皇權,只能加強主僕關係,也就是宦官體系。群臣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牴觸皇權,威脅皇威,自此君臣隔閡,相互戒備。地方兵權完全在於地方藩鎮手中,那中央禁軍軍權皇帝是不會再交給臣子的了,於是,宦官作為皇帝最親近的人,自然是接手了這中央禁軍的兵權,皇帝不可能自己統兵打仗吧?隨著藩鎮勢力越大,皇帝就越依重身邊宦官,宦官手中的權利便越大。按這種規矩發展下去,宦官和藩鎮的勢力到一定程度時,這時的皇權完全被架空,帝位也只是一種擺設了。一旦打破這種平衡,改朝換代肯定是必然的。
-
8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來作答。
唐末,宦官之有扶立之權,所得之神策軍是一國力。而所以唐德宗適當然之事權付中官,則以難後,武之心已難復為唐帝信,而文臣之力和信,累徵不足以統軍,至出兵變之故也。一、宦官興於唐玄宗時。
誠欲言之,唐宦官之興實在唐時。玄宗前,宦官之制頗嚴,眾約三千人為,本無宦官授正三品官者。太宗朝也,內侍省不置正三官,而當時之君為正四品之內。中宗、睿宗,是時朝廷本則頗亂,故可見數正三品官宦之,不過數,少者,是故,是時宦者而無成,亦不得干預朝政。
但此時有了變至於上,上在帝位上坐久矣,不免事事則多矣,尤在禁中,宦官之數有加,最要者,,此時多授正三品之官宦者。上謂宦者賴歲增,但在上時,雖官始張,而無逼烏。
此時最著者二宦者楊思勖、高力士。此二者皆從上起宮變,亦皆謂上忠,一主在外徵,一主在宮內侍上,可以為上之左右。楊思勖工,主外征伐,此人狼戾,術非常毒,然戰勝,又謂上忠,亦是一員好官。
此二者為上時最具得之二宦者。當時之制亦頗安之,雖中多,官職高,亦無成宦官專政也。
二、宦官盛於唐代宗時。
但宦官一旦勢大,勢必與製成衝,一步步幹朝政。安史之亂可謂與宦官專政給了潤之土。肅宗、代宗時,宦始專政,此時要見了三位較有名者: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
然是時宦者雖勢大,干政,而未有軍。然當時之本已為橫,帝除此又信一,故宦官干政未嘗絕。
三、宦官頂於唐德宗時。
德宗嗣位之後,嘗斥宦官,然此非積久,涇師之難中宦官竇文場、霍仙鳴功,後,上乃令二人做了中尉,正初握兵,禁軍、神策軍都由宦官專。
由此,宦者真為唐之巍巍,或能加於皇上。殺生之柄,操縱皇帝,或能廢立。如逼順宗遜位而扶立唐憲宗的文珍;又如唐僖宗以“父”之稱田令孜。
四、宦官專權,直至唐滅。
金陵少年評曰:可謂,唐之季年,宦官干政也,尤甚者,宦實在國內橫。而帝不能不作效者遏革。若曰上時猶見數能善又謂皇帝忠者,既而上,大則無善宦者矣。其為己肆干政,弄得朝滑,而此至於唐亡。
-
9 # 歷史怪誕說
唐朝宦官專權開始於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之前,宦官基本沒什麼權利,而且對朝政影響不大。
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的宦官主要負責宮內事務,不能參與政事。
為什麼安史之亂後宦官權利這麼大呢?
安史之亂髮生時,唐玄宗逃亡四川,命令太子李亨留下平定叛亂,在平叛過程中宦官李輔國起了很大功勞,擁立李亨為帝,就是唐肅宗。
唐肅宗很看重他,讓他做了中書令,這個官職相當於唐朝的宰相。
從此宦官掌握大權。
李輔國掌權後囂張跋扈,排斥異己。
唐肅宗死後,李輔國擁立太子即位,是為唐代宗。
李輔國繼續掌握大權。
他曾對代宗皇帝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
實際上讓代宗把軍國大事都託付於他。
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滿,後來派人刺殺了李輔國。
接任李輔國的宦官程元振也一樣權勢滔天。
唐代宗在位期間,還發生一件大事。
吐蕃攻打到長安,代宗逃亡陝西。
此時趕來救駕竟不是武將,而是宦官魚朝恩率領的一支邊軍神策軍。
代宗感激涕零,重用魚朝恩,廢掉程元振,並且把神策軍作為禁軍的核心,讓魚朝恩掌管。
從此宦官掌握了軍權。
唐德宗貞元年間,宦官竇文場、霍仙鳴分別就任左、右神策軍中尉,從而把持了中央禁軍的統帥權。
以典掌禁軍為基礎,唐代後期宦官氣焰囂張,皇帝的人選都由他們決定。
唐順宗當了七個月的皇帝就是被宦官逼退位了,擁立其太子即位。
唐朝宦官當權的時間最長的是俱文珍,歷經三朝皇帝,分別是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
俱文珍在唐德宗時期發跡,執掌了朝廷大權。順宗發動永貞革新,俱文珍密謀政變,廢唐順宗,另立太子李誦為帝。
唐朝宦官之所以權利這麼大,是因為安史之亂後,唐朝比較穩定的三省六部制被破壞了。唐朝統治者開始對武將不信任,逐漸親信身邊的宦官,導致宦官專權。
宦官專權,排斥異己,官員被宦官控制,導致朝政腐敗,國家大事都由宦官決定,引起社會動盪。
這也是唐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10 # 觀景說史
唐朝在李淵建立後,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政治結構,這幾個部門對皇帝直接負責,是唐朝初中期得以正常運轉的有效保證。當時的太監在朝中的權力是非常小的,他們只負責宮內事務,不敢越雷池半步。
唐朝中期發生的安史之亂,讓宦官勢力正式進入朝廷中到了唐朝玄宗時期,唐朝的三省六部體制已經出現逐漸解體的苗頭,出現了例如高力士這樣的大宦官,他們深得玄宗的信任,再加上他們也有突出的才能,所以唐玄宗才把不小的權力給他們,在那個時期,皇帝要收回這些宦官的權力也非常容易,所以宦官在當時還不是朝廷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公元755年12月16日,歷時8年多的安史之亂爆發。安史之亂的爆發成就了唐朝宦官崛起。在安史之亂中宦官李輔國因有擁立之功,被唐肅宗李亨唯一重用。宦官李輔國在後來一飛沖天,最高職位做到了中書令一職。李輔國成為了唐朝的第一個宦官宰相,他不僅飛揚跋扈,他還干涉朝政,拉攏朝廷官員。
唐代宗時期更加的依賴宦官集團唐代宗登基後,對李輔國的飛揚跋扈很是不滿,但考慮到李輔國掌握禁軍,所以他才一忍再忍,後來實在無法忍受,唐代宗派人把李輔國給暗殺了。(堂堂一國之君,竟然只能派人去搞暗殺,不得不說這真的很悲哀)
李輔國死後,大太監程元振接替了李輔國的職位,同樣是權勢滔天。公元764年,吐蕃見唐朝已經走下坡路,就發起了對唐朝的侵略戰爭,並很快就就攻破了長安,代宗狼狽不堪的逃跑到了陝州地界,讓人感到諷刺的是,最先趕來救駕的竟然不是一些正規軍,而是宦官魚朝恩所率領的神策軍。
唐代宗大怒,藉此機會把程元振給廢了,但他依然重用宦官魚朝恩,讓他掌握禁軍,同時還授予他比李輔國等宦官更大的權力。
唐德宗時期宦官集團達到了最鼎盛時期唐德宗上臺後也想勵精圖治,他想恢復大唐盛世,於是他讓親信武將前去統領神策軍,想要削弱宦官的勢力。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783年又發生了朱泚之亂,首都長安城又被叛軍攻佔了,他逼不得已逃跑至奉天,在那裡被叛軍圍困一個多月。
朱泚之亂時武將們沒有一個靠譜的,德宗還是靠身邊的宦官拼死保護他出逃。這個事件過後,本想削弱宦官權力的德宗索性把最強大的中央禁軍——神策軍的統兵權全部交給了宦官。宦官掌控兵權成為了唐朝宦官走向鼎盛時期的支柱。
在唐朝德宗之後,朝廷政治機器的正常運轉已經離不開宦官了。宦官在軍隊中有神策軍中尉統兵,在朝廷中有樞密使參與政事,在地方藩鎮中也有宦官監軍使。這時候的太監不單單是負責宮裡的一些事務了,他們還積極的參與到政務工作當中來,當時宦官擔任的職務有幾十種之多。
到了唐末大下大亂,唐朝的政治機構也混亂不堪,到了903年崔胤利用朱溫殺光宦官,從此唐朝權勢滔天的宦官勢力以覆滅的形式退出歷史舞臺。
回覆列表
唐朝的宦權現象,之所以能夠大到可以掌控兵權、廢立皇帝。這與唐朝天寶危機後,形成的藩鎮割據有關係,這是皇權體制的必然。 從皇權的組成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體系,一是君臣體系,二是主僕體系,當藩鎮體制破壞了君臣體系,要維持皇權,只能加強主僕關係,也就是皇帝——宦官體系。從利益關係上來說,宦官服務宮廷、身為奴才的性質,已經決定了這個群體的最根本利益是始終維繫在皇權上的。他們是不希望朝廷垮臺的。因此,但中央政府已經無法利用君臣關係維繫自己的影響力的時候,用宦官來代替臣子就是不二選擇。 既然臣子擁兵自重,中央禁軍的兵權,就絕不會再給任何一個臣子掌握,所以,唐朝的禁軍,是家奴掌權。在初期,這種做法確實保證了中央政府的權威,要知道,並不是每個宦官都是狼子野心的。可是,藩鎮越強大,宦官的權利就會越大,當宦官和藩鎮的權利已經達到皇帝無法控制的時候,任何制度上的修補都無法彌補這種缺陷了。想一想,當臣子和宦官的權利都超過皇權的時候,勾結是會產生的,這個時候,皇帝還有什麼用呢?唐朝的宦權現象,之所以能夠大到可以掌控兵權、廢立皇帝。這與唐朝天寶危機後,形成的藩鎮割據有關係,這是皇權體制的必然。從皇權的組成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體系,一是君臣體系,二是主僕體系,當藩鎮體制破壞了君臣體系,要維持皇權,只能加強主僕關係,也就是皇帝——宦官體系。從利益關係上來說,宦官服務宮廷、身為奴才的性質,已經決定了這個群體的最根本利益是始終維繫在皇權上的。他們是不希望朝廷垮臺的。因此,但中央政府已經無法利用君臣關係維繫自己的影響力的時候,用宦官來代替臣子就是不二選擇。 既然臣子擁兵自重,中央禁軍的兵權,就絕不會再給任何一個臣子掌握,所以,唐朝的禁軍,是家奴掌權。在初期,這種做法確實保證了中央政府的權威,要知道,並不是每個宦官都是狼子野心的。可是,藩鎮越強大,宦官的權利就會越大,當宦官和藩鎮的權利已經達到皇帝無法控制的時候,任何制度上的修補都無法彌補這種缺陷了。想一想,當臣子和宦官的權利都超過皇權的時候,勾結是會產生的,這個時候,皇帝還有什麼用呢?唐朝的宦權現象,之所以能夠大到可以掌控兵權、廢立皇帝。這與唐朝天寶危機後,形成的藩鎮割據有關係,這是皇權體制的必然。從皇權的組成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體系,一是君臣體系,二是主僕體系,當藩鎮體制破壞了君臣體系,要維持皇權,只能加強主僕關係,也就是皇帝——宦官體系。從利益關係上來說,宦官服務宮廷、身為奴才的性質,已經決定了這個群體的最根本利益是始終維繫在皇權上的。他們是不希望朝廷垮臺的。因此,但中央政府已經無法利用君臣關係維繫自己的影響力的時候,用宦官來代替臣子就是不二選擇。 既然臣子擁兵自重,中央禁軍的兵權,就絕不會再給任何一個臣子掌握,所以,唐朝的禁軍,是家奴掌權。在初期,這種做法確實保證了中央政府的權威,要知道,並不是每個宦官都是狼子野心的。可是,藩鎮越強大,宦官的權利就會越大,當宦官和藩鎮的權利已經達到皇帝無法控制的時候,任何制度上的修補都無法彌補這種缺陷了。想一想,當臣子和宦官的權利都超過皇權的時候,勾結是會產生的,這個時候,皇帝還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