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水氵

    說斬夏侯淵沒用是因為夏侯淵是員勇將 ,擅長奔襲作戰。但短板也非常明顯,沒有統帥三軍的能力,並非統帥之才。

    夏侯淵最大的軍事成就,來自消滅韓遂、馬超割據勢力。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擊敗韓遂、馬超主力,馬超潰逃,韓遂被殺。夏侯淵由此成為曹魏在西北地區的最高軍事將領。為禍多年的西北叛亂得到了平息。就在夏侯淵平西北時,曹操還說: 宋建造為亂逆三十餘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仲尼有言:“吾與爾不如也”。

    而張頜呢?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雖說漢中之戰敗於張飛之手,但依舊不能掩蓋他的光芒。在夏侯淵兵敗身亡之後能收攏潰兵繼續守城可見能力非凡。

    劉備眼光很準知道張頜在漢中遠比夏侯淵在漢中的危害大。如果說夏侯淵是張飛一類的猛將,辣麼張頜就屬於趙雲一般文武雙全。夏侯淵一死。那麼最有可能接替他的就是張頜這個同樣在西北地區影響力頗大的張儁乂(yì)。

  • 2 # 碧落湖光月色

    斬夏侯最主要的作用是“主將陣亡,三軍震動,政令混亂,不戰而潰亡”但是郭淮等人擁護張俊義為代理主將,收攏眾軍,維持陣線,並未出現大規模混亂和軍心動搖,另外張合穩,夏侯急,劉備再無可乘之機。故玄德有此感嘆

  • 3 # 蘇沉船

    從曹操、劉備、諸葛亮對待張郃的態度,是可以看出張郃真的勝於夏侯淵。

    曹操的觀點

    昔年張郃臨陣投靠曹操,被稱為“歸漢之韓信”,對於張郃早年行事沒有更多記載,不過曹操能給出這樣的評價,可見張郃在袁紹麾下時就相當有名氣。

    曹操的觀點可見於《太平御覽·卷三百三十七 ◎兵部六十八·鹿角》引《魏武軍策令》曰:“夏侯淵今月賊燒卻鹿角。鹿角去本營十五里,淵將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補之。賊山上望見,從谷中卒出,淵使兵與鬥,賊遂繞出其後,兵退而淵未至,甚可傷。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最初,夏侯淵數次打了勝仗,曹操經常告誡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將的五種素質智、信、仁、勇、嚴也,夏侯淵只有勇字最為出眾,那時曹操就已經看出夏侯淵的問題。而曹操當初征討張魯後,議論留守漢中的人選,議論者多提議由智勇兼備的韓浩留守漢中,曹操以自己中軍不能沒有韓浩為理由,把這個位置留給了夏侯淵,留下了夏侯淵陣亡的伏筆。曹操明知夏侯淵的缺點,並常常指正,就是希望夏侯淵可以改正,沒想到卻導致了夏侯淵的戰死。

    最後曹操在《軍策令》中批評夏侯淵作為主帥,尚且不該親自作戰,何況去修鹿角?

    夏侯淵是軍旅出身,凡是必身先士卒,這樣的素質統領一支幾千人的部隊最為適合,可是當負責起數萬的部隊的指揮時,還凡是都親自指揮,就看不到大局。

    張郃的才能相當全面,既擅長臨陣巧變,還懂得在多種不同地形作戰。除了使用騎兵和步兵以外,張郃還相當擅長水戰,曾與司馬懿一同擊敗孫權的部隊,後又在江陵之戰中奔襲渡過長江,擊破中洲孫盛的部隊。所以陳壽評價張郃:“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是相當合理的。

    有勇無謀指的並不是將軍只會衝殺,而是作戰的時候只懂得思考帶兵如何進攻或防守,處處想的都是與敵人進行戰鬥,發動襲擊也是勇而非謀略,有謀略的將軍會思考許多除作戰之外的因素,將策略與作戰結合。

    劉備的觀點

    劉備與夏侯淵在漢中相持一年之久,長期的交鋒讓劉備越來越清楚夏侯淵的性格。夏侯淵在戰爭初期扼守陽平關,讓劉備止步不前,可是當劉備轉進定軍山後,夏侯淵去跟劉備爭地就犯下兵家大忌。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

    在敵人已經佔據高地的時候,絕不能夠在低處駐軍與敵人交戰,敵人在高地把我方的動態一覽無遺,一旦有什麼破綻就會被敵人所擊破,夏侯淵修鹿角時遭到偷襲絕不是什麼偶然,正是劉備軍對夏侯淵任何行動很清楚,夏侯淵可以說是被動挨打。

    夏侯淵的任務是把劉備阻擊在進入漢中腹地的山裡,只要不讓敵人進入平地作戰,曹軍就能把劉備消耗殆盡,劉備的部隊戰鬥力再高也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夏侯淵是太害怕劉備長驅直入,才去跟劉備爭險。

    在夏侯淵戰死後,曹軍臨時推舉張郃為主將,這時曹軍本應該因為主帥戰死而潰敗,而張郃與郭淮聯手,退守到漢水北岸,離水有一段距離的地方駐紮,方讓劉備止步,不敢進攻。

    跟上面引用孫子的說法一樣,絕水必遠水,不能靠著河面駐紮迎擊敵人,要給敵人一定上岸的緩衝地帶,等待敵人半渡後進攻。僅僅是後撤一段距離,就擁有更有利的地形來阻擊敵人,夏侯淵卻沒有考慮過。

    相比夏侯淵率軍去堵定軍山,張郃這樣的做法甚至不用交戰,都能讓劉備暫時止步,劉備因此認為張郃的才能在夏侯淵之上。

    《孫子兵法行軍篇》一句作戰原則就能夠道出夏侯淵和張郃的差距,而劉備也是久經戰陣的老兵,自是能透過敵將應對的方法看出區別,給夏侯淵、張郃下了結論。

    諸葛亮的觀點

    諸葛亮未曾與夏侯淵交過手,但張郃在街亭之戰實在是讓諸葛亮吃盡了苦頭,原本得到的三郡只能匆忙放棄。當時馬謖佔據高地,正是處於有利的地勢阻擊張郃,而張郃軍遠道而來,馬謖就處於以逸待勞的狀態。

    但張郃很快觀察到馬謖所處位置,可截斷他的水源,頓時把主客的局勢更換過來,馬謖被截斷水源反而陷入被動,被張郃瞬間擊敗。能夠在戰場擁有敏銳的觀察力,並能夠利用地形反客為主。因此陳壽給出了評語:“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晉書宣帝紀》記載:“張郃欲分軍往雍、郿為後鎮,帝曰:“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

    這一段也是議論張郃才能的重點,所謂楚三軍被英布所破是有前例。但是張郃提議分兵駐紮在雍、郿防守蜀軍,這地形跟英布破楚三軍的地形完全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故而司馬懿否定張郃的策略,更像是在排擠張郃。

    雍縣和郿縣都處於關中平原之內,並不像陳倉、五丈原一樣位於出關中的路口,張郃選擇防守的地方有一定的緩衝,卻也增加了魏軍可變動性,符合張郃臨陣善變的作風。

    而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戰,在《漢晉春秋》記載中接連被諸葛亮所破,司馬懿唯有堅守不出,逼退諸葛亮。張郃之死在《三國志》和《魏略》是兩種說法,一種是張郃不聽司馬懿勸說,主動追擊被諸葛亮所殺。另一種是司馬懿強行讓張郃追擊,張郃中伏被殺。

    結合司馬懿不聽從張郃的計策看來,更像是受到挫敗後,刻意讓張郃追擊,想透過張郃的戰敗來掩飾自己的過失。

    張郃是一位很可惜的武將,他和徐晃一樣有大將之風。若是讓張郃擁有諸葛亮、司馬懿同等的軍權,足以能跟那一類名將交鋒,相較之下夏侯淵確實缺乏謀略。

    因為曹操時期還沒有完善都督制度,且都是由夏侯、曹姓武將出任都督,所以張郃作為外姓將領,始終沒能得到坐鎮一方的重權。張郃在後期還要給夏侯尚、曹真、司馬懿打下手,都是限制於出身的無奈。張郃為了加強在士人中的地位,經常與儒士結交,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他有相當高的政治頭腦。

  • 4 # 大飛熊騎士

    張郃能不能勝過夏侯淵?已經有答友分析得很全面了。我主要是想說,張郃讓劉備難受了兩次,第二次連帶諸葛亮都頭疼,劉備能不恨張郃嗎?

    劉備第一次難受。

    第一次,發生在劉備要和孫權第一次翻臉時。當時,劉備剛拿下益州,孫權討要荊州無果,打算採取軍事行動,劉備帶著大軍就要去支援關羽。

    冷不防,漢中張魯投降了曹操,夏侯淵,徐晃,張郃進駐漢中,張郃還帶著別部進攻蜀國的巴東和巴西,蜀中是一日三驚。

    劉備不得已和孫權講和,以湘水為界,讓出三郡。然後,劉備氣哄哄回頭對付張郃,幸虧張飛在宕渠,打敗了張郃。

    劉備第二次難受。

    把張郃趕出後,接下來就是"漢中之戰"了。劉備率領的大軍進駐陽平(當時的陽平關在走馬嶺上),打算奪取漢中。劉備趁著黑夜,把軍隊分為十部,先襲擊張郃的營地廣石。張郃多機變,也知道劉備恨他,提前有防備,劉備無功而返。

    難受的劉備給諸葛亮寫了求援的信,估計是不惜代價要兵要糧,這下諸葛亮也難受了,猶豫不決。好在楊洪點破"漢中"的重要性,諸葛亮接受了"蜀國男當戰,女當運"的全國之力支援意見。

    劉備兵力一增,夏侯淵前來支援,才被黃忠斬殺。劉備又和"代帥"張郃,後來的曹操僵持了很久。直到趙雲,黃忠劫了曹操軍糧。曹操退兵,讓張郃守陳倉,漢中之戰才結束。

    且不說張郃相對夏侯淵,單張郃的軍事行動就讓劉備難受兩次,第一次和孫權講和,丟了三郡。第二次,簡直是拼了蜀國全力要滅張郃,卻意外的斬殺了夏侯淵。只能說,張郃算是魏國的大幸,蜀漢的不幸。

  • 5 # 孫博士侃歷史

    漢中之戰是劉備人生的巔峰,這位漂泊半生的當世梟雄在軍事上達到全盛,也第一次憑藉自身的實力將老對手曹操擊敗。對於曹操而言,丟了漢中,也失去了短期內剿滅劉備的可能。但相比於損兵失地,在這場戰役中,最令曹操痛心的可能還是夏侯淵的陣亡。這位曾經橫掃羌、氐,虎步關右的猛將,曾是曹操最為依仗的嫡系將領之一,他的陣亡對曹魏集團的打擊是巨大的。

    夏侯淵的死是有點冤枉的,本是一個親力親為的好領導,卻稀裡糊塗死在了工作崗位上。當時,劉備與夏侯淵相爭於定軍山,夏侯淵命令張郃防守營壘的東部,自己則親自防守南側。劉備分兵十隊,晝夜不停猛攻張郃,卻被張郃一次次頑強擊退。這時,諸葛亮從益州派出援兵前來助戰,張郃漸漸難以支撐。夏侯淵擔心張郃有失,便分兵救援張郃。誰知劉備連日強攻不下後改變了策略,一面進攻張郃,一面又繞到走馬谷放火焚燒魏軍的防禦工事。夏侯淵見狀趕緊親自率領士兵前去救火,修補防禦工事。結果,夏侯淵這一出動,卻被劉備候個正著。兩軍短兵相接,黃忠大顯神威,斬殺夏侯淵。主帥陣亡,魏軍頓時大亂,定軍山也被劉備佔據。

    事實上,劉備確實想要製造混亂,前後夾擊魏軍,但是恐怕劉備也沒想到夏侯淵作為一軍統帥竟然親自送上門來,這顯然是個意外之喜。不過劉備對此卻不以為然,對黃忠的大功他只用了九個字評價:“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意思就是說,要殺就該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呢?劉備這是得了便宜賣乖嗎?他為何要如此看輕猛將夏侯淵呢?想來,劉備如此言語應該有三層意思。

    一、張郃實在太優秀了

    在劉備看來,張郃確實是個人才,也是魏軍在漢中地區的主心骨。曹操派兵出征,若非自己親自掛帥,一般會派一名曹氏宗族的武將擔任主帥,再派其他得力之人輔佐。夏侯淵、夏侯惇、曹洪等人都曾憑藉與曹操的親密關係而擔任都督一職,不過單論能力而言,他們是絕對不如張遼、張郃這樣文韜武略的猛將的。曹操在漢中的防禦部署也是如此,名義上以夏侯淵為都督,但實際上更多是要仰仗張郃的力量。而張郃也不辱使命,在劉備幾乎傾國之力的進攻下,依然頑強防禦數月,表現可圈可點。

    在曹魏陣營中,張郃的才能也是有口皆碑的。曹操初得張郃時,將其比作韓信;而對於夏侯淵,曹操則總是批評他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夏侯淵陣亡後,漢中地區群龍無首,郭淮等人建議由張郃暫代夏侯淵之職,他還說:“張將軍(張郃),國家名將,劉備所憚”,顯然,曹魏陣營都知道,劉備忌憚張郃。陳群也曾說:“郃誠良將,國所依也”。曹魏陣營這些人的評價也並非是王婆賣瓜,透過實際交手,劉備也應該有所感悟,因此也真心認為張郃有才能。所以劉備這番感慨看似在貶損夏侯淵,實則變相吹張郃啊!(手動滑稽)

    二、表達遺憾之情

    敵國戰將越優秀,己方顯然就會越憎恨,對於劉備而言,張郃無疑是最令他憎恨的魏國武將。早在漢中之戰前,張郃就曾讓劉備不爽。當時因為“借荊州”的問題,孫權與劉備產生了齟齬,兩家甚至兵戎相見。當劉備率領大軍跑去和孫權談條件時,張郃卻率領一支軍隊直插蜀地,這令整個益州都為之震動,劉備也只好跟孫權妥協。把江夏、長沙、桂陽三郡讓給了孫權。這個仇劉備一直記著呢。

    到了漢中之戰時,劉備本想一口吞了這塊戰略要地,結果張郃卻成了擋在劉備身前的那座大山,就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劉備曾經長期猛攻張郃卻未能得手,若非後來夏侯淵“送人頭”,可能劉備要在定軍山繼續被阻擋一段時間了。

    如此強勁的敵手,本有機會將其擊斃,卻未能如願,劉備的遺憾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激勵將士再接再厲

    劉備這句話的第三層意思也是想要激勵全軍。因為劉備集團已經佔領定軍山,下一步就該進取漢中了。而此時,曹操必然坐不住要親自出馬,未來顯然還要有數場惡戰,不能因為斬殺了夏侯淵就有所鬆懈和自滿。於是,劉備就接著貶損夏侯淵來提醒將士們不要放鬆警惕!而劉備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殺了夏侯淵還不算什麼大事,兄弟們還應該再接再厲,攻下漢中,把張郃也幹掉!”

    在這番激勵之下,劉備集團三軍用命,也順利佔據了漢中。不過,漢中之戰大難不死的張郃,後來也成為了蜀國最強勁的敵手之一,多次挫敗蜀國的北伐計劃。如此看來,劉備確實有識人之明,深知放虎歸山必為後患。因此,對於定軍山一戰未能斬殺張郃,劉備會有“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的感慨也就不難理解了!

  • 6 # 初心如舊

    劉備說斬夏侯淵沒用,不如斬張郃,張郃真的比夏侯淵厲害嗎?

    這是劉備故意激黃忠的戲謔,不是張郃比夏侯淵厲害,不論武力、還是地位。當時,夏侯淵已經是徵西將軍(這是四方將軍之下最高職級,約相當副大軍區級 )三國志.夏侯淵傳: 【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淵自督糧在後 】建安十九(214)年,楊阜、梁寬、趙衢聯合攻打馬超,夏侯淵派張郃率領五千人馬,在前面,夏侯淵自己督糧草在後,配合攻打馬超,那一次,張郃沒有打,馬超就退走了。

    當時韓遂在顯親(今甘肅秦安),諸將主張打興國氐,夏侯淵認為,韓遂兵比較精銳,而興國城垣堅固,攻打一時半會難湊效,與其攻打堅城,不如全力攻擊長離諸羌,長離諸羌主要在韓遂軍中,如果遭到猛擊,必然會救應其家鄉,如不顧長離,則韓遂軍一定軍心不穩;如果韓遂出兵救長離,能乘機野戰,就可以大破韓遂軍。

    於是,夏侯淵留下部分人馬,守護輜重,自己率領精銳騎兵、輕裝馳襲、猛攻火燒,把羌兵屯落全燒燬,韓遂果然出兵來救,部下諸將看韓遂人馬眾多,打算深塹溝壘,與韓遂相持,夏侯淵說,吾軍轉戰千里,再作這些,容易耗費時間,疲憊乏力,被敵所乘,很難持久。敵兵雖多,因家裡被燒,心怯膽虛,忐忑不安,只須一鼓作氣,奮勇向前,必能取勝。於是擊鼓促戰,果大破韓遂軍,奪取大批衣甲物資,復佔略陽,乘勢進軍圍興國,氐兵首領帶數千人投降,其餘都跑到馬超那裡去了。

    從這些記載看,夏侯淵是很厲害的,用兵有一套,不是匹夫之勇,當然,最後在定軍山被黃忠斬首,讓人覺得夏侯淵無能,其實不是這樣。夏侯淵被殺,除了黃忠勇猛、武藝高強外,法正出謀劃策也不容忽視。另外,漢中前線,雙方長期對峙,已經一年有餘,曹操親臨前線,夏侯淵作為漢中老總,壓力很大,最後交鋒時,急躁輕敵也是重要原因。

    反觀張郃,就在不久前,被張飛打得大敗虧輸,差點被曹洪宰了,在當時說實話,張郃還差的遠,也就是個跑龍套的。大約近十年後,張郃的厲害逐漸顯露,成長進步較快。這也許就是“不吃一塹,不長一智”吧!(636)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愛上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