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35035043153

    我說一點個人意見。日本是個少資源的島國,侵佔別人的資源是日本發展最近的路,近代的日本發展都是走這一條路而漸漸強大起來的。日本國民總體素質的提高也是強大的必然結果。它有不好的一面,可是好的一面確實比別人付出的要多。我們應該虛心學習日本那好的一面來發展自己。

  • 2 # 經濟愛好

    日本的戰後經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巨大破壞的工業基礎設施的殘餘中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陷入混亂,其國際經濟關係幾乎完全被破壞。最初,進口僅限於基本食品和原材料,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的經濟援助。日本國內物質極為匱乏,直到北韓戰爭(1950-53年),美國軍隊的特殊採購工業創造了日本繁榮的條件,出口才開始恢復。1952年,同盟國結束時,日本是一個“欠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約為美國的五分之一。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 日本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使其成為戰後時代第一個從“欠發達”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的國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個人儲蓄和私營部門設施投資的比率很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勞動力,廉價石油的充足供應,創新技術以及政府對私營部門行業的有效支援。

    日本是戰後世界經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所倡導的自由貿易原則下實現快速增長的主要受益者。1968年,日本的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在1960年代,出口的美元價值以年均16.9%的速度增長,比所有非共產主義國家的平均增長率高出75%以上。到1970年,出口已上升到所有非共產主義世界出口的近6.9%。製造業生產率的快速增長使日本產品在過去十年間以固定的日元匯率在世界市場上更具競爭力,而日本在1950年代面臨的長期赤字在1970年代中期消失。取消配額和關稅壁壘的國際壓力不斷增加,日本開始朝這個方向發展。

    在1950年至1970年之間,日本人居住在城市中的比例從38%上升到72%,這激增了工業勞動力的數量。日本工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1960年代出口平均每年增長18.4%。在1960年代中期之後,除了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的幾年之外,每年都實現了經常賬戶結餘。在這個時代的經濟增長得益於以高個人儲蓄率為基礎的強大的私營部門設施投資,伴隨著日本產業結構的重大變化。以前,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農業和輕工製造業,但重心卻轉移到了重工業上。鋼鐵,造船,機床,汽車和電子裝置成為工業領域的主導。1960年12月,池田首相宣佈了一項收入增加計劃,該計劃設定了1961年至1970年十年間年均增長7.8%的目標。旨在擴大工業基礎的政府經濟計劃非常成功,到1968年國民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增長率達到10%。

  • 3 # 星空望盡

    二戰時,日本本身就是世界上排行前五的強國,經濟、科技實力相當雄厚。二戰也沒有把它打回到原始社會去,基礎還在。然後,結合戰時掠奪的物質和財富,加上相對有利的國內外環境,四十年時間,就是一群豬也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 4 # 福滿堂園林

    勵志學習發達國家的模式與先進技術行業,發展高科技,加上掠奪的資源豐富!也不排除團結.上進的可能!所以發展的比較快。

  • 5 # 想不起啥名字有特點

    眾所周知,日本在二戰期間是法西斯軸心國之一,對亞洲的一些國家肆意侵略,屠殺無辜的百姓,搶奪財富並不斷進行擴張,妄圖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嚴重威脅到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因此被侵略的國家和人民以及愛好和平的正義人士不得不反抗日本的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經過數年的艱苦卓絕的戰鬥,在付出極大的犧牲之後日本法西斯政府最終被打倒,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的投降標誌著二戰結束。

    然而在二戰中遭受重創的日本卻在此後的短短几十年迅速崛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世界經濟體,究其原因我認為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一,日本保留了雄厚的工業基礎和技術人才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力迅速增強成為亞洲唯一的工業強國,建立了比較先進的政治,教育,軍事,工業等社會體系,雖說日本在二戰遭受重創仍保留了完備的社會體系

    二,國際社會對日本的懲罰不力,尤其是美國的庇護

    戰敗的日本成為了美國的獨佔國,在冷戰和美蘇爭霸的背景下,日本成為了美國遏制社會主義陣營的橋頭堡,在美國的幫助下,不但不懲罰日本反而對其大力扶持。在北韓戰爭爆發後,日本接收了大量的軍事訂單,極大的刺激了經濟增長。而不少被侵略的國家出於國際人道主義也放棄了戰爭賠款,這對日本來說減輕了不少壓力。

    三,戰後的日本進行了許多社會變革,實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生產效率得到了快速提升,如:

      1、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規定軍費開支不得超出國民生產總值的1%。這一規定為日本“節約”了大量的軍費,促進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2、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1950年,日本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經達到99%;1970年,高中學生考進大學的已達23.6%。教育的發展,為經濟現代化提供了高素質的人才。

      3、實行“傾斜”生產方式,以重工業為優先,集中力量恢復和發展煤炭、鋼鐵、電力、肥料四個關鍵性工業部門的生產,以此帶動整個經濟復甦。

     4、在農村實行了“農地改革”,使農民獲得土地,大大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日本政府把地主的194萬公頃土地強制收購,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有的地方僅相當於一雙靴子或一袋煙的錢),賣給420萬戶農民。日本首相吉田茂曾稱之為“非共產主義世界進行得最徹底的土地改革”。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許多先進技術的引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許多產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總而言之,日本戰後的迅速崛起得益於多種因素的影響,也給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6 # 雜談亂語

    首先有美國扶持的關係,為了制約前蘇聯,中國。美國大力扶持日本,並且境界支援日本,再加上日本人本身的努力。而且日本雖然是戰敗國,但當時日本的工業體系還是有基礎的。

  • 7 # 使用者4747040358246

    一,重視教育。請參考藍天教室

    二,底子好。能成為發起戰爭國家的都是有兩把刷子的。

    三,人民團結。日本人有奉獻精神。

    四,美國援助。

  • 8 # 潤雨無聲616

    國際條件:日本放棄對軍隊、政治、經濟的主導權,徹底納入美國體系。北韓戰爭期間,日本充當美國聯軍的後勤補給基地,美國還協助升級擴大日本工廠來生產武器裝備,獲得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如三菱重工、住友的崛起。戰爭"特需"直接拉動了日本經濟的復甦。在美國的資金、技術和市場支援下,日本用短短二三十年就恢復了元氣。

    中國戰後放棄對日本的戰爭賠款也助推了日本的經濟復甦。

    國內條件:日本戰敗前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國民教育和科技水平底子還在。戰後日本很重視科技和教育。

    日本政府強有力的國家干預和領導也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日本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管理。

  • 9 # 龍行天下20257

    大部分回答都是一知半解!

    1:日本戰敗前,經濟實力在世界上已經是數一數二!人才儲備沒有因戰敗而減少!

    2:由於被限制軍隊擴張,財富積累速度驚人!

    3:侵略中國和北韓半島以及東南亞,掠奪了很多資源用於戰後發展。

    4:美國的控制讓日本埋頭髮展經濟。

    5:日本民族單一,勤勞,一黨獨大,政黨紛爭少,內耗少,有利於經濟發展。

  • 10 # 王祖蔭1

    二戰前的日本已是世界頂級發達國家之一,科技教育工商業均居世界前列,與美英齊驅。”大日本帝國”的施政範圍北起千島北端,南至帛琉南端,涵蓋整個西太平洋北部。二戰打得稀巴爛,但基礎還在。特別是作為帝國”重器”的重工業軍火工業基本完好無損。在美國管制下不用自已發展軍隊(自衛隊是精兵,有預備役作後盾),省去一大筆軍費。在朝戰越戰期間又是後勤保障基地,促使經濟快速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路遙要在偏僻的煤礦開始創作《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