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FriedrichWang

    扶蘇(前241年-前210年),姓嬴,秦始皇皇長子,被趙高和李斯等人矯詔謀殺、改立公子胡亥為帝。扶蘇素有賢名,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坑儒」、「重法繩之臣」等嚴刑峻法,因而被秦始皇派到上郡監蒙恬軍。秦始皇死時留遺詔讓扶蘇繼位,但趙高、胡亥秘不發喪,反而矯詔賜死扶蘇;但當時天下尚不知扶蘇已冤死,或有言「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後來陳勝、吳廣發動大澤起義反秦時,便假稱「公子扶蘇」起兵,以號召響應的武士。可見,其在當時一般百姓與文武官員心中,有相當的份量和聲望。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時病逝。始皇臨終前曾以璽為遺詔,要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到咸陽來主持他的葬禮,然後把他埋了;意思就是要扶蘇繼位。但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陰謀讓扶蘇弟胡亥繼位,矯詔以胡亥即位;同時另下詔書把蒙恬和扶蘇賜死,並「數以罪」;史稱「沙丘之變」。

    胡亥的使者奉敕書到上郡,扶蘇遂準備自殺。蒙恬曾經起疑心,力勸扶蘇不要輕生:「皇帝陛下在外地,沒有立太子,派微臣率領三十萬大軍防守邊疆,又派您監軍,這是天下的重任啊。現在隨便一個使者來就自殺,怎麼知道這不是有詐?我們應該上書請示,請示了再請示,再三請示,那時候死還不遲。」但扶蘇為人仁孝則說:「父親要賜死兒子,有甚麼好請示的?」扶蘇旋即伏劍自刎于軍中。

    扶蘇的死無疑地是輕率的,也是當時秦朝的重大悲劇。若他不這樣結束自己,而與蒙恬等人合作,後來的歷史或許會改寫。

  • 2 # 古往來今話教育

    扶蘇沒有任何責任。扶蘇之前秦始皇是最高統治者,扶蘇之後胡亥是最高統治者。扶蘇從來沒有當過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或者說沒有真正進入過最高領導層,沒有做出過任何決策,所以秦朝的滅亡跟他沒有任何關係。扶蘇 圖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嬴姓趙氏,所以可以叫他趙扶蘇或公子扶蘇。本來根據中國宗法制的規定應該是扶蘇繼承秦始皇的皇帝位置。但是復甦的政治見解與秦始皇的治國思想是完全背離的,所以秦始皇把福珠打發道,長城一帶,與蒙恬一起抵禦匈奴。也就是說,雖然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但是他遠離了政治中心。並沒有對國家決策產生過重大影響。所以秦朝向好的方向發展,跟他沒有太大的關係,向壞的方向發展,跟他也沒有太大的關係。說好聽一些,他是軍隊的將領;說的不好聽一些,他就是一個不受秦始皇待見的被貶斥的兒子。沒有做出決策,就不用負責任。

    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他的暴政。首先,秦朝的賦稅實在是太過於沉重了。雖然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小農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富的是國家,苦的是人民。當時商鞅也說要富國強兵,不是富人民。人民受到了嚴酷的剝削,收穫物的2/3要交給政府。如果說農民的糧食收穫量,那麼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當時實際上中國農業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糧食的收穫量也是比較低的,交完稅之後,農民剩下的糧食不夠自己吃。人不吃飯是要餓死的,在餓死與造反之間選一個的話,你選哪個?其次,秦朝的法律實在是太過於嚴酷了,從商鞅變法開始就施行法家的治國思想,輕罪重罰。並且還實行比較變態的連坐制度。讓人民互相監視。也就是說,國家對人民的控制力是非常強的。再嚴厲的規矩和嚴酷的法律之下,生活的全華人民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每天都生活的很緊張,很累。這種生活方式,短時間之內是對治理國家有效的。但是如果把這種治國方式,長期的實行下去,那麼一定是會出現問題的。沒有人能夠整天整年生活在緊張與恐懼之中。再次,秦朝的徭役實在是太過於繁重了。秦朝總共就2000多萬人,就算成年強壯男子佔有800萬。這800萬的成年強壯男子,要耕種那麼多的土地也是不容易的,也是不夠的。當時中國的領土已經非常大了,北到長城,南南到南海,東到東海,西到甘肅。這麼大的領土,800萬人耕種,哪裡夠用?更何況秦始皇弄了兩三百萬人去修長城,修陵墓,修直道,修馳道,修靈渠。並且成年勞動力都去服徭役了誰來種地?不種地怎麼能有糧食吃?沒吃的要餓死,整天的幹活要累死。怎麼辦?最後秦始皇死後,上臺的是秦二世胡亥。這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這個人整天干的事情就是飲酒作樂。因為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貪汙,腐化,瀆職。最高領導人都這麼做,這個國家能好得了嗎?秦始皇 圖

    更何況當時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也是非常激烈的。有很多的貴族是不支援秦二世胡亥和趙高的。趙高和胡海就應暴力的手段,對這些人進行肉體的摧毀。這怎麼能夠團結統治階級內部,內部都不團結了,力量都分散了,還怎麼能夠維護王朝的統治?所以後來出現了陳勝吳廣起義和劉邦項羽的起義。雖然有人說,當時清朝還有強大的軍隊,但是這些強大的軍隊,要麼在最北方長城抵禦匈奴,要麼在最南方鎮壓叛亂。所以當起義發生的時候,內部是沒有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更秦朝統治者調派的。暴力機器都發生了問題,秦朝怎能不忘!胡亥 圖

    以上我們可以得知秦朝的滅亡是因為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發生了嚴重問題。而在這些導致秦朝滅亡的原因裡邊沒有扶蘇的影子。扶蘇沒有做出滅亡秦朝的決策,所以還是那句話,扶蘇不用負責任。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一國的興盛與滅亡是與上層領導者有緊密關係的。扶蘇遊離於最高統治圈之外,最後還掛了。所以:沒有決策,沒有責任。

  • 3 # 狐狸晨曦

    秦始皇死後,在北方長城軍團監軍的皇長子扶蘇,在接到胡亥、李斯等人發出的賜死詔命後,不顧大將蒙恬勸阻,選擇自殺,一直被歷代很多論者認為他過於“愚忠”“愚孝”,甚至是間接導致了秦朝再無希望,對秦帝國的二世而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秦朝皇長子:扶蘇

    然而,如果從秦始皇生前的佈局,對扶蘇和蒙恬的防範,就可知道這兩人想要在未得皇帝詔命、無從判斷李斯等人發來的“秦始皇遺命”真偽的情況下,想要率領三十萬大軍起兵勤王,殺入關中,奪取皇位,猶如天方夜譚。

    “立儲以嫡,無嫡立長”,是從商朝、周朝起,已經在華夏世界通行了上千年的禮法準則,秦始皇生前為加強集權,未立皇后,自然沒有嫡子,因此作為庶長子的扶蘇,按禮法本是皇位當然的第一繼承人。同時,他也就必然成為秦始皇帝位的潛在最大威脅。這種威脅是現實存在,絕不以父子二人的私人感情是否親厚,而為其左右。

    更何況扶蘇身處嫌疑之地,其公開政見更與秦始皇截然不同,甚至南轅北轍,自然難討秦始皇歡心。始皇帝對扶蘇的的忌憚和戒備之心,也是順理成章。

    秦始皇:嬴政

    春秋時期晉獻公欲廢太子申生,先將他放逐出外。對比此前例,始皇帝把扶蘇發配邊疆之舉, 同樣是意味深長。

    秦始皇讓扶蘇做蒙恬的監軍,一方面是貶斥扶蘇,把他從京城咸陽逐出,避免“變起肘腋”,

    一方面又並沒把扶蘇一竿子直接打死,而是透過讓他接觸軍權,給他一點渺茫的希望和暗示,冷眼觀察扶蘇是否會因為這點希望和暗示,政治立場和主張改弦更張,重新變成一個適合自己心意的繼承人。

    同時,扶蘇畢竟是宗室、皇子,他的身份在軍中,對蒙恬這樣的外姓臣子是天然的分權和制衡,避免這支三十萬人的大軍,只知有蒙氏,不知有大秦,以此來加強對蒙恬和長城軍團的控制。

    秦朝大將:蒙恬

    然而,扶蘇卻以其過人的個人魅力,迅速和蒙恬處好關係,兩人竟關係親密,結為一黨,更加劇了秦始皇對他的忌憚之心。

    一個預設的皇位第一繼承人,和一個三十萬大軍的統軍大將結為一黨,對任何一個帝王來說,這意味著什麼?蓄謀不軌,搶班奪權!

    秦國在秦獻公即位前,秦武王暴死後,都曾爆發過宗室借軍隊支援爭奪王位的內戰,殷鑑不遠,秦始皇又怎能容許扶蘇和蒙恬聯合控制長城兵團,唯他們二人之命是從?

    如果扶蘇佔據了扶蘇-蒙氏聯盟的主導地位,蒙恬唯其命是從,則扶蘇有一天直接帶兵殺回咸陽,以外兵入內強行即位,秦始皇被逼退位甚至被弒殺,也只在扶蘇的一念之間了。

    如果蒙恬佔據了扶蘇-蒙氏聯盟的主導地位,扶蘇只是他的招牌傀儡,那麼蒙恬有一天揮軍南下,問鼎之輕重,蒙氏一族就此取代嬴氏皇族,改朝換代,也只在蒙恬的一念之間了。

    身為經歷無數刀光劍影的雄猜之主,秦始皇絕不可能讓任何人把大秦的長城兵團變成自己的私兵,而反過來威脅自己的皇位。因此,他當然一直有足夠的佈置,讓蒙恬加上扶蘇哪怕相互勾結,親密如一,也無法完全控制長城兵團:

    一方面,長城兵團後勤補給完全依賴於內地,將士的家屬親戚同樣也在內地。只要皇帝一聲令下,長城兵團就會斷絕糧秣補給,而且秦始皇統一天下、首創帝制的赫赫天威,也使得軍中人心

    絕不敢和朝廷對抗,輕易反逆。

    另一方面,扶蘇和蒙恬並無專殺之權,長城兵團的人事權完全在秦始皇手中,始皇帝也透過一系列人事佈局來分扶蘇蒙恬之權,牽制二人,使得他們縱然有謀反之心,也無謀反之力。

    如長城軍團的副將王離,是王翦的孫子,王賁的兒子,和蒙恬這個蒙驁之孫、蒙武之子,同樣屬於“將門虎子軍三代”,但是作為關中老秦人將門的代表王氏家族,和外來戶關東將門代表蒙氏家族,天生利益立場不同,註定擰不到一塊去。

    王翦王賁父子分兵攻滅五國,為秦國統一天下,功高無以復加。而蒙武在滅國戰爭中只是副將,還曾和李信在伐楚戰爭中被楚將項燕打得大敗。從王離的角度,他又怎麼會服氣蒙武的兒子卻反過來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

    所以秦始皇這種人事安排搭配,是標準的令將領們互相牽制和制衡。同樣,軍中類似王離這樣的將領又有多少呢?

    因此,當秦始皇死後,李斯從咸陽傳來不知真偽的賜死詔書時,扶蘇和蒙恬就算不甘就死,想要奮身一搏,起兵南下,王離也好,軍中其他將領如蘇角、涉間等人,他們會贊同嗎?

    無論秦始皇屬意的新皇帝是扶蘇還是胡亥,都並不影響他們的榮華富貴,那麼,他們又為何要冒上從此自己和家族揹負反逆之名的巨大風險,去陪扶蘇和蒙恬打一場未知勝負的內戰?

    因此,權衡利弊,扶蘇選擇自殺,若詔書為真,不失坦然赴死的孝子之名,如晉國太子申生一般,若詔書為假,更能作為被無辜冤殺的皇子,得到後世無限同情。

    而他若想舉兵反抗,近乎全無勝算,無論詔書真假,一樣是死路一條,還要因此揹負叛臣逆子的罵名,再也進不了嬴氏皇族的宗廟。——換了任何人是扶蘇的立場,又會怎麼選?

  • 4 # 尋秦記不住

    那責任可大著呢嘛。

    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扶蘇選擇了成小節而失大義。

    明知詔書可能有假,明知自己手握重兵,卻只想做一個忠義兩全的兒子。

    什麼“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全是藉口,不過是為了留下自己的一世英名。

    快過來看啊,我扶蘇是被逼的,是被我父親逼的,不是我想死,而是父親的命令我不得不聽。我心繫天下萬民,心繫國家未來,可我始終是個聽話孝順的兒子,所以,再見吧。

    額滴娘,如果他真的心繫天下萬民,如果他真的心繫國家未來,他拿起的那把劍,應該直指自己的弟弟,而不是割向自己的脖頸。

    二,話又說回來,既然都有死的決心,為什麼不捨棄這條命去拼一拼?反正橫豎都是個死。

    即使不為自己,為了摯友蒙恬,為了天下蒼生也是好的哇,可偏偏為了所謂的忠孝選擇了輕生。

    留下一世英名,卻成為了推翻自己國家的理由,山有扶蘇,而我們沒有。

    三,分析一下秦朝的滅亡,歸咎原因最多的就是暴政。

    秦法的嚴苛扶蘇能不清楚嗎?就是因為太清楚了,才在他爹坑儒之際極力勸諫,強勢建議他爹,要仁政啊,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不然天下會不安的。

    身為嬴政的長子,扶蘇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個國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最缺的是什麼?

    正是因為太過於知道了,所以他走的路子都是為國為民的路子。

    然後呢?路基都快建好了,說撒手就撒手了,一點猶豫都不帶的,你說沒有責任,誰服吶?

    四,實際上,秦朝被秦二世攪和沒了,誰都不樂意看到。

    扶蘇為了成全自己的美名,選擇自盡,不僅僅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 5 # 淵源歷史小課堂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扶蘇這個人,他是秦始皇長子,按照立嫡立長的規矩,他肯定是要做太子的,也就是未來的皇帝。要是他真的當了皇帝,秦朝也不至於那麼短命。扶蘇是比較正直的一個人,為人寬仁,也有政治遠見,非常賢能,禮賢下士,名聲在全國都非常好。但是敢於直諫,才惹怒了秦始皇,被罰去修長城了。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盧生相互譏諷、評議秦始皇的暴戾,並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下令緝拿這些術士,秦始皇本人親自判處四百多人,更殘忍的是把這四百多人全部活埋了。扶蘇這時站出來勸秦始皇,說天下剛剛穩定,這樣濫殺無辜,會引起民憤的。秦始皇一聽肯定不高興啊,一怒之下就把他發配邊疆,協助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匈奴。

    其實我到覺得發配邊疆也不是壞事,也有可能是秦始皇要故意鍛鍊扶蘇。當時秦始皇已經統一六國,國家已經走上正軌,唯獨邊疆還有匈奴未定。作為未來的皇帝,出去歷練一下也是好的,有助於他以後管理國家。而且,把蒙恬及其手下幾十萬大軍交給扶蘇,也能說明秦始皇還時候很看重和相信扶蘇的。

    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突然暴斃,更想不到的是李斯和趙高竟然不按遺詔上處理,而且篡改遺詔立胡亥為皇帝。更可惜的是扶蘇還為此自己終結了自己的性命,有人說扶蘇太信小義也不顧大義,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秦朝的滅亡怎麼也輪不到扶蘇來負主要責任。

  • 6 # 杳杳無歸期

    我覺得公子扶蘇的責任很大,在事情發生之前誰能想到只是秦始皇帝一道輕飄飄、不知真偽的詔書,就讓坐擁三十萬大軍的大將蒙恬和公子扶蘇引頸待戮?或許這就是始皇帝的威勢,現在的小說都不敢這麼寫,而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一死,長城軍團立刻軍心渙散,在後來的平叛戰爭中屢屢戰敗。

  • 7 # 隴右行思見聞錄

    秦之亡在於先進的政治,法律經濟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導致六國復辟。而重要的原因是大一統中央集權下最高權力的交就出了問題。

    如果秦二世不屠殺功臣,破壞地方政權。即使農民起義,六國復辟,秦也不會亡。

    歷史,沒有假世。扶蘇愚忠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秦二世之禍。

    大一統中央集權最高權力交接出了問題,這是根本原因。

  • 8 # 陝西周末玩

    在中國的歷史歲月中,秦朝的歷史是最為璀璨的時期,因為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就是秦始皇,在他統一六國之後,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些制度更是對後世的影響非常之深。但也就是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王朝,卻在胡亥的手中走向了滅亡,說和扶蘇有沒有關係,肯定是有的,他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不是根本原因,換句話來說如果當時公子扶蘇繼承了皇位,反而會改變秦朝的結局,起碼不會那麼快。

    先來說說扶蘇這個人,他是秦始皇長子,當時是否有立嫡立長的說發不得而知,但是從扶蘇的人品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他是一個非常有禮貌,有才學的人,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但是他又是一個很耿直的人,敢於直諫,激怒了秦始皇被髮配去修長城了,也有可能是讓去了解秦代的實際狀況,為後來的整合皇位做準備的,但是也就是這個事,讓他斷送了性命。

    再來說說秦代滅亡的原因。

    秦始皇頒佈了一些列的改革舉措,雖然現在看來都是有深遠意義的,但是在當時社會狀況下不是很合適,當時秦始皇組織修建長城,修建皇陵,這些都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但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講,簡直就是極其的殘暴,對百姓的徭役太重了。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在秦始皇掌權的年代裡,也沒有人敢跳出來進行反抗的,即是不敢也是沒有那個能力。而就在秦始皇死後不久,胡亥繼位,在趙高和李斯的大力幫助下,之後沒多久便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揭竿而起,各地的人民都紛紛起來進行反抗,這是什麼道理呢?難不成是因為都懼怕秦始皇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而是因為在秦二世繼位之後可以說百姓們的生活更是不如從前,之前秦始皇時期雖然百姓們同樣的艱苦,但秦始皇知道如何進行安撫,如果進行控制,也是有著大才的皇帝,不然也不會能夠傳承萬世,而這樣的夢想卻在秦二世的時候便破滅了,在統一六國之後的秦王朝可以說是僅僅存在了十幾年的時間。其實秦朝的滅亡,可以說跟趙高也有著極大的關係。

    因為當時有種說法是秦始皇在臨死之前是任命公子扶蘇來繼承皇位的,是在趙高和李斯的合謀下,私下篡改了詔書,並且還處死了扶蘇。如果當時公子扶蘇順利繼承了皇位,那麼秦朝也許不會走向滅亡呢?公子扶蘇是一位非常有禮貌,有才學的,並且還深受儒學思想的薰陶,相比胡亥不知道要強了多少倍,而且還十分喜歡結交能人異士,如果扶蘇順利繼位,是完全可以挽回大秦被滅亡的結局。

    一個國家的穩定主要就是在於百姓們是否擁戴,更是在於百姓是否有活路,而扶蘇一心為國,自然也就得到了許多有識之士的認可,這對他的幫助是非常大的,而且如果由他繼位,那麼國家的勞役勢必也會有所改變。這樣自然也就會讓百姓們看到希望,在看到希望的時候,自然就很少會有人再去起義。

    更何況當時公子扶蘇在當時的影響也確實不小,使得許多六國後人都會對其敬佩不已,也就是在這樣一個大好形勢之下,再加上李斯在一旁的輔助,那麼秦朝只會越來越昌盛,自然也就不會走向被滅亡的結局。當然,這都是個人的意見,最後的結局還是各地起義,而堅持到最後的併成為勝利者的卻是劉邦。

  • 9 # 歷史如是說

    首先我認為秦國的滅亡扶蘇沒有什麼責任,如果有罪的話那就是“莫須有”,你總不能說因為他是長子吧,秦始皇死的時候他還只是長子,如果是太子的話那麼之後的事情可能又不一樣了,他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扶蘇並不是太子

    換句話說扶蘇之時秦始皇的一個兒子,身份就是這麼簡單,當時並不是嫡長子繼承製,此處可以參考(公子糾和小白的故事)。如果你把扶蘇想成是第二子,第三子的話是不是就不要付那麼大的責任了,本質上長子和其他的都是一樣,只要沒有被冊封為太子。至於扶蘇是怎麼死的,史記中記載,秦始皇死後,趙高和丞相兩個人秘密修改了詔書,以秦始皇的口吻來命令扶蘇自殺。扶蘇比較仁義,不願背上不曉得罪名,於是在上郡軍中自殺。有些人覺得扶蘇迂腐,但是正因為他的仁義才使得天下歸心,不是每個人都是上帝視角來看世界,不要噴他,皇命不可違,父命亦不可違。

    扶蘇是有責任的

    扶蘇作為秦始皇嬴政的長子是有義務維持國家的穩定,他完全可以等到穩定國家的安定,維持國家一統之後再自絕於列祖列宗。在收到詔書的時候,在被蒙恬勸說的時候執拗的堅持自己的仁義而不尋求變通,肯定是不行的。作為始皇帝的後代,他有責任和一位維持住江山,這不單單是他一個人的責任,也是整個秦氏王朝皇親國戚的責任,所以他有責任,先有國再有家,就算是一死也難謝天下。

    首要責任來自三個人嬴政,胡亥和趙高

    首先秦亡於二世在於秦王嬴政採取懷柔的政策對待六國,這就導致之後六國起義不斷。在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他們翻不起什麼浪出來,但是秦始皇死後,根本沒人可以說自己可以問問的壓住六國的,你說扶蘇可以,但是說句老實話,從戰國走下來的人根本沒有什麼仁義可以講。別人起義你講仁義?戰國時期死的全是老實人,只有強者才能生存,所以我學的就算是扶蘇也不能完全控制住秦始皇之後局面。

    然後是秦朝的蛀蟲絕對是趙高,這個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監專權的,而且是權勢滔天,他敢指鹿為馬?這是多膨脹的人。在他掌權期間,清除異黨無所不用其極,同時加重賦稅勞役,苛政猛於虎。專政三年之後還殺死胡亥,同時秦氏一族也基本滅絕。真的是把秦王朝坑的賊慘,被不過最後也沒有的到善果,被另一個宦官韓談殺死。

    最大的問題絕對是胡亥他是秦朝滅亡的罪魁禍首,自登上皇位之後,助紂為虐,支援趙高實施暴政,搞得天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起義不斷。他反而不思進取,終日沉醉於燈紅酒綠之間,同時為了確保自己的皇位,殺死自己33為兄弟姐妹,這簡直就是說那個心病狂。同時又破牌秦國的肱骨之臣,蒙恬李斯,一個不剩。最終導致各國起義爆發,大澤鄉起義,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自己最終也死在自己最信任的趙高手中,成也趙高,死也趙高,秦朝的百年基業全被他一個人造沒了。果然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啊?

    所以說扶蘇對於秦朝滅亡並沒有很直接的責任,如果請始皇可以多活個十年八年,扶蘇做太子,天下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色了。

  • 10 # 北冥說史

    秦國滅亡,扶蘇作為長子肯定要負一定的責任,但導致秦國滅亡的罪魁禍首應該是李斯、趙高和胡亥,而不應全怪到一個已經死去的人身上。

    一、扶蘇作為長子有保持國家安定的責任,不應該因為愚忠自殺

    “扶蘇”的名字來自《國風·鄭風·山有扶蘇》,是長得十分茂盛的樹木。可見秦始皇對扶蘇是寄予厚望的。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按照舊時的制度,只要扶蘇不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將來肯定是要由他來繼承皇位。

    也就是說,秦國的長治久安,扶蘇是要負起他應擔的責任。

    並且扶蘇素有賢名,即使他成為不了秦始皇那樣開疆拓土,雄才偉略的君主,但依照史書記載來看,他起碼可以成為一個守成之主,繼續保持國家的穩定和繁榮昌盛還是沒問題的。

    (扶蘇劇照)

    就連趙高都承認扶蘇性格剛毅並且十分勇武,誠實厚道,並且尊重士人。

    長子(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史記·李斯列傳》

    秦始皇因為術士背後說他的壞話,想要把這些術士都坑埋了,扶蘇就直言勸諫:如今天下剛剛安定,遠方的人還沒有歸順,儒生們都效法孔子的言行,我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秦始皇很生氣,就把扶蘇到發配到北方監視蒙恬的軍隊。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史記·秦始皇本紀》

    但蒙恬和扶蘇的關係很好,扶蘇要當了皇帝,蒙恬一定會成為他的丞相。與其說是讓扶蘇監視蒙恬,不如說是讓扶蘇增長見識,熟悉軍事,以便於今後能夠當一個好皇帝。

    很可惜的是,李斯和趙高偽造了一個詔書,假託秦始皇的旨意,扶蘇竟然因為“愚忠”和“愚孝”自殺了。

    在這一點上,扶蘇和晉獻公的長子申生很相似。申生和重耳都接到了父親的詔書,申生就自殺了,重耳卻逃亡十九年,最後回到晉國,成為一代霸主。

    三國時期,劉表老邁昏庸了,長子劉琦擔心遇害,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告訴他:你看不到申生在國內就死了,重耳跑到國外就安全了嗎?教導劉琦不呆在荊州城內。

    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三國志·諸葛亮傳》

    可惜,扶蘇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他竟然對蒙恬說:父親要讓兒子死,還請示什麼呢?就自殺了。

    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史記·李斯列傳》

    (蒙恬劇照)

    之後,陳勝起義的時候,也因為扶蘇賢明,就打著扶蘇的名義造反,從而贏得了大量百姓的支援。

    陳勝曰:“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史記·陳涉世家》

    扶蘇如果當了皇帝,一定是個仁慈善待百姓的君主,秦朝就很可能會繁榮穩定下來,可惜扶蘇到底還是太單純了,就有鬥過陰狠老辣的趙高和李斯。

    如果為了秦朝的長治久安著想的話,他應該和蒙恬聯手,查清真相,登上皇位,但他卻沒有這麼做,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是對自己和對秦國的不負責任,因此,秦國的滅亡,扶蘇要付一定的責任。

    二、導致秦國滅亡的真兇是昏庸奢靡兇殘地秦二世;是屢進讒言、濫殺無辜的趙高、是貪戀富貴、阿諛順從趙高的李斯

    如果說,秦國的滅亡扶蘇要負極少的責任的話,那麼秦二世胡亥、宦官趙高、丞相李斯要負很大責任。

    (趙高劇照)

    秦二世在趙高的唆使下殘害手足、陷害屠殺大臣、荒淫奢侈、濫用民力,導致天下大亂。他要對秦朝的滅亡負重要的責任。

    秦二世是秦朝的皇帝,自然有保證國家安定的責任。可他的所作所為,實在使令人髮指。

    他繼位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僅逼死了哥哥扶蘇,還將十幾個兄弟和十個姐妹都處死了。

    之後又在趙高的唆使下,殺死了許多朝廷內外不聽話的大臣,造成了君臣離心離德的場面。

    於是二世乃遵用趙高,申法令。……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二世還加重賦稅供自己享樂,大量蒸發徭役,讓百姓無償地修建阿房宮和陵墓,最終逼得百姓走投無路,而引發了陳勝吳廣起義。

    復作阿房宮。……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稿,皆令自齎糧食,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史記·秦始皇本紀》

    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為秦朝的統一天下立下了很大的功勳。只是秦始皇暴斃後,趙高威脅他,如果立扶蘇為皇帝的話,扶蘇一定會重用蒙恬、蒙毅兄弟兩個,你這個先皇重臣一定會被拋棄。李斯貪戀富貴,拋棄了良知,幫助趙高逼死了扶蘇。

    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史記·李斯列傳》

    (李斯劇照)

    可以說,正是因為秦二世和趙高的兇殘,再加上李斯前期的不作為和胡作為導致了秦朝最後滅亡的悲劇。

  • 11 # 教父2048

    當然有責任,責任還很大,讓你監管30萬部隊為了啥?一個是到軍隊歷練,把軟弱的性格改一改,畢竟帝王需要點威嚴,否則誰服你?還有就是在軍隊立軍功,讓你在軍隊中樹立威望,繼位之後可以快速的接管軍隊,這都是一步一步的鋪路啊,但最後呢?一道聖旨就賜死了,手握30萬部隊去自殺?連蒙恬都告訴他要去核實一下,皇帝讓監軍,這是多大的責任啊,把這麼重要任務給你,就為了讓你自殺?手握30萬部隊,用好了這就是帝國萬世之基,但誰能想到一張紙就自殺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角香生長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