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吟心理健康札記

    可見,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很大程度上給父母造成了一些困擾。怎麼辦呢?說一點個人建議:

    先說說為什麼看孩子寫作業或輔導孩子寫作業,我們會生氣。

    記得前幾年網路上曾有個影片很火,一個小學生學習背誦九九乘法表,爸爸媽媽在一旁非常生氣,孩子背了很多遍,卻總是背不下來三五一十五。孩子卻覺得這個本來就很難,但是父母卻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孩子太笨了。

    為什麼一件事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呢?我們家長不妨想一想,我們和孩子一般大的時候是

    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景呢?比如,背課文總背不流利;或是做作業總有不會做或做錯的時候;或者是寫作業做了很長時間卻一直沒有完成……

    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名詞叫投射。這個概念是弗洛伊德 1894年提出來的,他是以此來分析和了解來訪者的內心世界;投射是指我們的自我在對抗超我時,為了消除自己內心的厭惡感或罪惡感所使用的一種防禦機制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內在的慾望、態度或不能接受的某些東西,安放到別人身上,認為這些“不好”的東西時這個人的,而不是我自己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我們的孩子的狀況激活了我們內心無法接受的自己的那一部分,比如,我們小時候經歷過的被貶低、被指責等的難堪和無以言表的憤怒;或者是我們無法接受孩子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個樣子,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是很聰明、很聽話、很優秀的孩子,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又或者是我們可能在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被孩子激活了那份無力感,卻又無法接受自己無能的狀況……類似上面的幾種情況,都有可能讓我們看到孩子不如我們所想的樣子時,就會生氣。

    心理學家艾莉絲的ABC理論認為:我們產生情緒,並不是事件引起的,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導致的。

    由此,我們就明白,孩子寫作業,我們生氣,這中間還有一個我們對孩子寫作狀態的想法,是這個想法引起我們生氣。

    可見,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要能瞭解我們面對孩子寫作業時,內心的想法是什麼,除了這個想法之外,是不是還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理解孩子寫作業的狀態,也就是轉換看問題的角度、轉換我們的思路。一旦我們換個思路想這個問題時,我們的想法就會不同,由此產生的情緒也就會所有不同。

    因此,每當我們看到孩子寫作業感到生氣時,不妨問問自己:我在想什麼?我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有哪些是自己不能接受的?這些是我們能夠改變的嗎?

    我們這樣反思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認識,當我們有所不一樣的時候,我們的孩子也就會跟著有所改變。

  • 2 # 不逃家小兔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待孩子的作業如此的緊張不安。

    他寫得慢,我們著急;

    他寫醜了,我們生氣;

    他寫錯了,我們爆怒;

    為什麼他寫作業不能慢?不能醜?不能錯?

    平心而論,曾經的我們寫的作業都是又快又準又漂亮嗎?有幾個人可以理直氣壯告訴我?

    如果沒有,那為什麼不能包容孩子?

    誰不想天生什麼都會,誰不想做什麼事都做到完美,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作為家長,要了解孩子,穩定自己,接下來看看怎樣緩解對孩子易怒的情緒。

    01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TFboys有一首歌“不完美小孩”,裡面有一段歌詞是這樣的:

    當我必須像個完美的小孩,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你卻好像 格外欣賞,我犯錯犯傻的模樣。

    這首歌唱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聲,請容許他們做不完美的自己,容許他們有偶爾犯小錯誤的權利。

    “失敗乃成功之母”。

    那些他們跌倒再爬起來的過程才是讓孩子們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要折掉他們的翅膀,卻去責怪他們為什麼不會飛。

    02 讓他們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父母都喜歡坐在孩子旁邊看著做作業,可是你有想過嗎?孩子的壓力該有多大呀!

    假如你的總經理坐在你旁邊看著你完成一項工作任務,你的心裡是怎樣想的?在膽顫心驚中完成的任務會很好嗎?

    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去完成,這才是學習的過程。

    家長可以自己在旁邊看書看報,或者學習,孩子真的需要家長幫助解惑時,再給予講解,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告訴答案是最快速卻最無用的教學方法。

    03 適當的鼓勵支援“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當孩子透過努力獲得成功,是很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可的。

    這個時候,適當的表揚鼓勵,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更有動力去求上進,還能有效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每一個小孩,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帶著最純真的愛來到我們身邊,父母都希望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作為家長,必須要有耐心,學會控制自己的壞情緒,用愛陪伴孩子成長,拋開拔苗助長的焦慮,他們也許不能長成你心中最完美的樣子,但並不防礙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 3 # 雅閣幽蘭

    “每天看孩子寫作業都會生氣,感覺的了易怒症了,該怎麼緩解”

    作為家長我們分析一下你面臨“易怒的原因”孩子寫作業拖延,磨嘰,慢騰騰,粗心,你在輔導她做作業時,她的一臉茫然,是聽懂了還是沒聽懂都沒有迴應,這些都是導致你易怒,發飆的根本原因。

    經過分析;其實問題的主要是出現在角色擔當上面,責任劃分不明確,父母和孩子的心理位置錯亂導致。

    找到自己應該做的事,不逾越自己承擔的角色,只需要承擔自己角色範圍內該做的事,該承擔的職權責任。

    父母就是隻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生氣,不會情緒失控,孩子面前要做好做家長的形象,不要讓隨便的發脾氣成為孩子日後學習成為習慣,到時候等孩子到自己有主見時,青春期叛逆就晚了。

    充分的理解孩子因學習所帶來的辛苦。學習路上無輕鬆,她只是個孩子,就是大人面臨學習也是件不輕鬆的苦差。

    引導孩子明辨是非很重要,遇到事情或者遇到學習上無法解決時的問題時;可以和父母家人坐下來用和氣談話的方式交流意見,探討解決事情,每個人都能做好情緒管理,不會情緒失控遷怒他人,能做到尊重在場的每一個人。事情能在一次談話中找出解決方案最好,如果找不出辦法那就下次談話時在找辦法解決,充分給每位參與者給足夠時間考慮,參與的時間和機會,這樣才能讓參與者經過思考主動承擔自己該但的責任。孩子的學習也是一個道理,只需要讓孩子知道人一輩子在什麼年齡階段就要以什麼角色登上人生舞臺,想要登臺閃亮就要承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該在學習的階段就奮力拼搏,拿到的成績能證明自己在這個角色裡是否精彩。

    作為家長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孩子的每個榜樣,孩子以後的每個道路里都會有你的做事風格,都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人生路,所以說孩子是父母的複製模式。家長父母特別注意自己對情緒的管理,這關係到孩子以後的發展,一個人的脾氣就是一個人的命運。

    作為父母每天下班後找出時間段,擬訂好自己和孩子學習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做到各自學習各自的,父母獨立學習或者忙工作的事。或者自己看書,父母一定正襟危坐,認真看書,給孩子做好看書時的坐姿,態度,表率樣子,自然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在學習時端坐,認真態度,學習才認真,不貪玩了。

    要想孩子找到好的學習態度,父母先做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孩子,先要家長做好,不是隻要求孩子。

    在安排好每天的學習時間裡,父母絕對不會干涉孩子寫作業,孩子不能打擾父母。就是孩子作業不會做也不能問父母,只需要告訴孩子,會做的題目先做,不會做的題目空著,等互相學習時間結束再來研究。互相學習結束後才可以問家長。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逐漸明白,不可以隨便打擾他人,自己的事先自己解決,等解決不了了再尋找幫助,不是自己一遇到事就先找他人,自己好像個局外人。不給孩子養成依賴別人,推卸責任的習慣,從小能承擔事情的孩子長大後必然會輕鬆撐起自己的天。

    父母在和孩子學習時間內;父母做到和孩子不會互相干擾,做到關閉手機,電視,父母認真做在書桌前做工作的事;或者看書充實自己。孩子需要學習,父母也同樣需要學習,只有學習才進步,只有學習才能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學習時的態度直接會影響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

    父母學會在孩子學習上放手的態度,孩子學習是孩子應該做的事,不是父母該做的事,讓孩子有擔當自己責任的心,擔當自己學習責任,擔當學習好的責任,擔當考好成績的責任。孩子自己學到多少東西成績就能證明一切。充分把孩子的責任心調動起來,讓他明白為自己負責。

    良好的習慣培養讓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做到有什麼好處,做不好有什麼後果,需要自己承擔做不好要付出的代價。

    讓孩子逐漸明白,父母有父母的事情要做,不能什麼事都找父母解決,就是找了也不會有太多幫助,還不如趁早自己想辦法解決。

    讓孩子知道,自己寫作業這個事是自己的事,就是上學忘了帶作業本,老師會批評自己,不是批評父母。

    自己學習不認真,學習成績下來了怎麼給父母說,讓他知道在成績面前一解釋都是蒼白的,只有自己努力才是該做的事,父母不會參與自己學習的事,父母只看成績。

    父母一旦因孩子的事遇到老師找家長,先了解一下是什麼情況,判斷是非對錯,如果是真的孩子出問題,必須得認真問問孩子,讓孩子把事情仔細講清楚,避免冤枉孩子。然後在爭取問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會怎麼方式去解決,如果方式可以,就按照孩子的方式解決問題,做到了讓孩子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同時可以讓孩子寫一份檢討,充分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誤,問題出在那裡,以後避免再次發生。

    我們通常遇到的場景是;孩子在寫作業:父母守在桌子旁邊,老鷹盯小雞似的看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氣憤非常緊張,可能一個小動作,或者一個孩子的小思考都會惹來父母的質問,干預,做錯一道題也會讓父母隨時“暴跳如雷”父母生氣時醜惡的嘴臉會讓孩子習慣性的患“學習恐懼症”一提到學習就害怕,一提起學習就情緒崩潰,一提起學習就心理痛苦。

    作為父母要認識這種情況會給孩子學習帶來很多“心理障礙”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作為父母先營造輕鬆學習的氣氛,開心加鼓勵的方式,避免家長因一點小事暴跳如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全毀;形象全毀導致的問題;輕則孩子叛逆不聽話,重則孩子打心裡看不起父母做事風格,起牴觸,主要是情緒牴觸,以後父母說什麼都不聽,只要張口說話孩子就不給父母說話的機會,完全無法溝通。

    在學習和生活中明確對孩子有權界限的區分,讓他明白;該自己的事全力去做,尊重父母不隨意打擾父母,絕不做越俎代庖的事,不做超出自己能承擔,承受責任,範圍內的事,絕對不做,不干預自己權界限外的事。

    權界限的培養非常重要,這關係到孩子在以後人生中做事有度,能很好把握力度,人際交往能力強,和別人交往有尺度。

    父母對孩子有意識的引導與幫助區分有權界限的培養;以後孩子生活部分永遠不會失控,永遠不會出現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做出讓自己無法承擔的後果。(比如氣憤中做出打架或者其他過激行為),避免過多的消費導致網貸款,或者無法自我控制,導致做出後悔的事。

    父母在生活中避免情緒失控,應該做出一個遇到事情先找問題出錯在哪裡,理智,清晰的思維模式去化解問題,不是情緒失控的暴跳如雷,不是粗魯的方式解決事情的。

    避免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首先要父母自己做到最好,自然孩子在成長中也會學會,也會融化在孩子的性格里和做事方式裡。天生沒有壞孩子,只是家長做的榜樣不夠好,自然模子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是按照模子的樣子鑄就。

    作為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成龍成鳳的基礎就是父母做出好榜樣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做好情緒管理,不輕易生氣,不會有情緒失控的事情發生,好情緒會影響孩子一生,具備好情緒的孩子儒雅,有教養,人生路更平坦,走好生命裡的每一步,自然會給孩子一個錦繡前程。

    非常感謝!!希望與網路朋友們互勉!!

  • 4 # 雨絲彩兒廣場舞

    想想自己小時候,不要對孩子作業看得過於重要,寫作業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健康快樂成長才是最重要的,看淡了,也就釋然了!

  • 5 # 禮俊霞

    首先家長心情要放鬆,孩子正是學習的時候,家長找出孩子作業中的不足,與孩子討論,然後家長加以正確引導,每天只要有一點改變,就要表揚鼓勵一下,讓孩子有了自信,會每天進步一點點。不要總是訓斥孩子,如果他自己知道錯在哪裡,哪裡不好,那他就不會錯了,而且孩子正是學習階段,肯定會有不懂的地方,我們家長要指引他們,而不是一味的責備。

  • 6 # 鋒行69239355

    不要總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他畢竟還是個孩子。也不要總用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各有優缺點,要有一個平常心。

  • 7 # 墨川之

    孩子的學習有諸多原因,有來自天賦的,有生存環境的,有教育因素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片羊群有一片羊群可吃的草,什麼意思呢?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自有他獨特的個性,瞭解孩子的所需所求所長所短,一句話,瞭解孩子不夠多,不夠徹底,孩子的長處在彼,家長所求在此,不在一個頻道,怎麼能不生氣呢?不要把自己的理想期待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承擔幾代人的重荷,能幸福嗎?能通快呢?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還上清華上北大,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從大學中尋找到人生道路。還要檢點家長是什麼水平什麼行為習慣,家長如果癖好在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日日飲酒日日醉,日日麻將大五條,家無藏書一卷,世無明白人一個。那麼,孩子的心事不會在寫作業上。及時孩子學業不成,但是能做個很正常的人,堂堂正正的人,自食其力的人,有好習慣的人,那麼,培養人不就達到目標了。

  • 8 # 禪心詩意梧桐雨

    首先,要明白他還是個孩子,不能以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對方。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學還是有必要的。

    其次,要以鼓勵為主,少一些責怪,抱怨甚至是語言暴力其傷害孩子的心理,否則一是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不願意繼續和你交流,或者和你嬉皮笑臉的討好你,或者乾脆自暴自棄。一定要明白好的氣氛,愉快的心情大腦的工作效率才會高。

    第三,一定要以身作則,網上流傳一段話:最可恨的父母就是自己不努力,然後下個蛋,逼對方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其實這不是為了孩子,內心深處還是為自己圓夢。身教大於言教。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呢?

    第四,千萬不要一直兩眼發光的看著孩子做每一道題,你要做的就是在旁邊安靜的看書陪伴,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找你,或者做完了協助檢查一下,指正錯誤。

    第五,要接受孩子也是個普通人,不能什麼都要和人比,非要孩子考第一,非要出類拔萃,想想自己在孩子那麼大的時候學習如何再說話。想想你自己是不是遺傳給了孩子優良基因吧!估計每次看孩子寫作業都發火的人,等到孩子讀初中後就不會發火了,因為那時候他做的作業你根本就看不懂!

    第六,我認為陪孩子做什麼都是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好的思維模式,絕不是事無鉅細的大包大攬,留一些空間給孩子,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更重要。

  • 9 # 快樂開懷

    我是一名少兒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機構任職,主要物件是中班至二年級孩子。孩子每週上兩次課,也就意味著每週最多能見孩子兩次面。不可否認,孩子永遠都是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但是,這不意味著他們不會思考。相反的,有些孩子總是喜歡給大人設下陷阱,看著大人鑽進去,那也是會有成就感的。在各個方面,當然,除了有課本的學習之外,孩子們總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孩子就猶如一張白紙,可以任由我們去進行描繪。我們經常會發現,在生活中、在遊戲中、在任何沒有書本的學習中,孩子的學習能力總是會讓我們驚訝。孩子的思維如天馬行空,想法不拘泥於形式,這已經超脫了書本,並且遠勝於書本。有書本的學習,不單單將孩子的身體固定在狹小的座位上,也將孩子的思維固定在了書本上,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絕沒有第三種答案。當然,即使是每週只能見到孩子兩次,這兩次看著孩子寫作業,也會有頭大的感覺。在我們看來,書本上的題目很簡單,超級簡單,因此,當我們看到孩子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來時,我們比他們更著急。著急是導致發怒的一大誘因,著急的那種感覺總是讓人厭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保持耐心,輕易不著急,除非忍不住。有些時候,我會再次認真的看一遍題目,確認一下題目的難易,是不是孩子現階段所能夠理解,同時也是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也有些時候,遇到這種情況,講解幾次還是不行後,我會選擇讓孩子先做別的題目,可能是孩子這一竅暫時不通。還有些時候,好多題目都很抽象,我們可以把某些問題具象化,用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來代替題目中的不具體事物。以上種種僅僅是個人想法,作為一個在父母面前還是個孩子的教育工作者,並不能深刻體會到為人父母的那種感覺,想法可能會有些偏頗。

  • 10 # 菠蘿媽媽育兒園

    每天都會生氣、感覺自己得了易怒症。這位寶媽說的都是自己的情緒問題。

    沒有明確說到孩子的狀況,究竟是孩子不願意做作業讓你生氣?還是孩子作業老是出錯讓你生氣呢?

    寶媽沒有提到孩子的情況,直接丟擲自己的狀況,可見內心也是不願意看到自己這生氣易怒的態度。

    因為不知道孩子具體情況,所以也不好針對性提解決方法,那就先舉三個相關的實際例子,看這些父母怎麼解決難題的:

    例子1:

    剛畢業的時候,我去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工作過,主要是小學生託管,工作內容是輔導他們認真完成家庭作業。

    小朋友和小朋友真的區別很大,有的小朋友到了託管班,從來都不用老師去盯。

    他們很自覺地將所有作業拿出來,一樣樣地解決,遇到不懂的會問我,做完後會讓我檢查。

    作業做完了還會主動拿出書本複習或者預習。

    總之整個輔導過程都無比順利。

    面對這樣的小朋友,我說話語氣不自覺地都會溫柔很多。

    當然,有聽話省心的,自然也有調皮搗蛋就是不安安分分做作業的,連坐都坐不住,就算強制讓他們坐在那裡,他們的作業也是做得一塌糊塗。

    就是各種威逼利誘,方法使盡,但效果其實並不大。

    我當時就在思考,為什麼這些小朋友區別會這麼大呢?

    思考後我就開始觀察,不是觀察孩子,是觀察他們各自的父母。

    聽話省心的孩子父母特徵:面容輕鬆、說話溫和、鼓勵為主。

    調皮搗蛋或者作業做不好的孩子父母:臉帶怨氣、說話以吼為主、鼓勵少、打擊多。

    我想,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不止是在他們上學後才有。可能在上學前,類似的態度就若隱若現,上學做作業只是一個導火線,態度加重而已。

    很土的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

    作為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導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得不說是至關重要且影響深遠的。

    所以這位寶媽先分析一下寶貝具體有哪些問題,再多瞭解一些科學的育兒知識,透過有效的方式方法改變現狀!

    案例1總結:

    將積極改變自己,放在改變孩子之前

    例子2:

    以前一位同事,她經常跟我吐槽自己女兒,她女兒在讀一年級。

    她們有個家長群,每天老師都會發小朋友在班上的情況,圖片影片都有。

    其它家小朋友都是“今天表現很好!”、“朗讀很棒!”、“上課很認真!”等等誇獎之言。

    可到了自家寶貝,畫風突變!

    “某某今天上課總是說話!”、“某某今天總是頂撞老師!”……

    她說她的孩子很喜歡說話,而且還一套一套的,老師說的話也不放在眼裡。

    就是特別有自己的“想法”,可小孩子的“想法”很多時候呈現在大人面前的就是“不聽話”。

    聽了她的話,我說你家孩子很棒啊!她既然很喜歡錶達,也不喜歡被過多管制,那你可以想辦法培養她的表達,好好發展,說不定有所收穫呢!

    果不其然,她後來將孩子送去學習演講,這孩子還真是說得比一般小朋友要好。

    表達欲被滿足後,她收穫的誇獎多了,自信了,對周圍也沒有那麼強的敵對性了。

    父母老師和她溝通起來都更簡單了。

    案例2總結:

    孩子的“缺點”往往也是他的優點,父母應該擅於發現、挖掘,並耐心培養

    例子3:

    表哥家的孩子上學後,就是不願意好好寫作業,怎麼勸都拉不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每晚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漫長時間讓表哥表嫂頭痛不已。

    我看到這個情況後,讓他們嘗試換個狀態。

    因為這種無效陪伴的狀態持續太久了,而且幾乎沒有積極效果。

    孩子還是那樣,父母還在煎熬。

    我注意到小侄子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而且他似乎很反感父母一直守在自己身邊。

    那何不將學習和新鮮有趣的事物結合在一起,同時讓他擁有自己獨立自主的空間?

    說真沒想到有一天孩子會主動做作業,還不讓人打擾。

    方法很簡單,他們買了一套兒童寫字桌,做作業時讓他一個人待著。

    小侄子在看到屬於自己的寫字桌時,特別興奮。

    在寫作業的時候,他有了獨屬於自己的“夥伴”。

    新鮮感滿足了,擁有感滿足了,他很樂意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學習。

    案例3總結:

    結合孩子個體需求,間斷性提供外界“刺激”,這種良性“刺激”反而會激發孩子對某件事物的熱情。

    我相信每個寶貝身上,都有無限個讓媽媽驚喜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大金剛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