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肖穎50

    中華文明之根就是“從無極走向太極”,有“黑白”兩條路可選。不用回覆,大家去看一眼古太極圖就知道了。具體你怎麼走,是你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其寓意深著呢!自己體會去吧!

  • 2 # 使用者97756480123達蔔

    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的精華,骨子裡深藏的信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格物致知,人定勝天,天道酬勤,民以食為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人為本,有的放矢,實事求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天地宇宙生生不息、永恆運動轉化變化,主觀主體個人尊崇和順應或適應天意自然法則規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人定勝天,言行一致的符合天意自然法則。

    民以食為天、以人為本、天道酬勤是人的目的所在。作為衣食住行是人的物質的生活,是人的生存的第一需要,人的生存生活是根本性的要求,勤奮艱苦勞動創造財富得到回報,回報社會,這是人的本源。

    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實事求是,以用促學,要踐行要使用就要去學習,為了運用或使用去學習,學習是為了用。踐行和用的最終目的滿足人的生存生活的需要和享受,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包括理想追求與實現。

  • 3 # 黃家慶6

    謝謝邀請!中華文明之根:一為安居樂業的嚮往。由此衍生出逐水而居、繼而整個人類最偉大的農耕文明;二為君子當自強不息。人類最長的文明就是靠中華先輩們自強不息的精神而延續至今;三是最重要的民以食為天。中華大地上各菜系、地方上的風味小食無不閃耀著中華民族與自然作鬥爭的智慧與過程。這就是中華文明中三生萬物的根!個人見解。

  • 4 # 玄坤文史

    我簡單說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根是指根源,是指源頭,中華文明之根,應該是指我們的文明從何而來,發源於何處,文明的根源應該包含了兩個方面:歷史的根源和文化的根源。

    用神話故事來說,中華誕生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我們華人產生於女媧造人,我們的文明起源於炎帝和黃帝刀耕火種的時代。雖然我現在跟你說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然而這些產生在人類矇昧時期的神話故事,不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這都正是這個文明產生的源頭。這是歷史上我們的起源,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起源於這塊養育了我們的美麗土地。

    文明除了有歷史可尋,還包含了文化的起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這就我們中華民族最早對宇宙萬物的認識,仁義禮智信這是我們的祖先對個人,對民族,對國家的道德,行為的約束與要求,由此我們又延伸出了誠實,善良,包容的品行要求,而天地君親師,則代表我們對宇宙蒼穹,養育我們的土地,保護我們的國家,生養我們的父母,教育我們的老師的尊重。這就是中華文明的文化根源。

  • 5 # 歸去來兮Roc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文明形成了一些主要特點:中華文明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中華文明能夠在開放和包容中吸收其他文明的先進成果用於發展自身,這是中華文明生命恆久的重要原因。在中華思想文化發展上,無論各種宗教流派分歧有多少,都能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兼綜和合、融會貫通,最終形成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體思想文化體系,化為推動中國歷史前進的強大精神能量。中華文明在統一與分裂中交替演進。在分裂時代,各個割據勢力出於求強圖存的需要相互競爭,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分裂政權在統一的天下觀指導下把追求統一作為最重要的奮鬥目標,大一統意識在中華民族心中根深蒂固。在統一時代,中央集權下的中國往往能夠很方便的凝聚起全國力量,興建超級工程,擴充套件中華文明圈,將文明推向頂峰。中華文明也就隨著統一與分裂的交替而不斷髮展。中華文明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中華文明在某一階段的政治能量或思想能量耗盡了就會引起變革,在原有的政治制度或哲學思想上進一步演化、生長、發展,演變成更為先進的文明。如此螺旋式上升,使中華文明始終處於世界前列,延續至今。中華文明不曾間斷,不斷累積。主要體現在由文字記載而形成的大量書面文獻資料,只有中華文明持續不斷的記載歷史。另一方面,中華文明擁有眾多的實物,包括器物、遺蹟、遺址等。除此之外,還有口口相傳的文化傳統、各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等。追尋中華文明的根源,還需要上溯到上古時期。上古時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也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氣質。

    龍圖騰代表了中華文明包容並蓄的氣質。傳說中的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此形象是上古先民們融合了諸多部族圖騰的特徵而描繪的,從古至今,我們一直按照先民塑造的品格開放包容,相容幷蓄,融合吸納了許多異族文明,為龍的形象增添了新的華彩。

    大禹治水代表了中華文明自強不息的氣質。中華民族不畏艱險,砥礪前行。不祈求上帝救贖、不依靠方舟逃難,我們相信的是自己力量和信念能戰勝一切災難。除了大禹治水以外,還有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典故,無不告訴顯露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高貴品質!

    神農嘗百草、伏羲演八卦代表了中華文明不斷探索創新的氣質。上古先民們從愚昧中走出來,不斷的探索改造大自然,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

  • 6 # 文喜有話說

    這個問題真要是深究起來,可是一個了不得的大命題!可從三個角度來看。

    中華文明舉世無雙的6大特質

    自遠古洪荒,華夏族群便走著一條特立獨行的歷史之路。我們的方塊文字,我們的太極八卦,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政治文明,我們的社會倫理,我們的建築風格,我們的衣食住行,我們的所有基本方面,都是在沒有任何歷史參照系數的大勢之下獨立創造的,這就是中國的原生文明。

    中華文明舉世無雙的6大特質如下:

    1.世界4大原生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

    2.世界4大古成熟文字系統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是中國的方塊漢字;

    英國現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

    3.歷史上中國曾經有舉世無雙的制器文明。按照李約瑟鴻篇鉅製《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之中的資料,在地理大發現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領先西方1000年;

    4.其他族群全部都是依靠宗教和信仰來凝聚的,而華人則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以宗教信仰為聚合紐帶的族群;

    5.華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守定故土、文明之火綿延相續、發展至今的族群;

    6.中華文明也是能夠相容幷蓄、和而不同、包容其他文化優勢的文明,這種人文底氣就來自於中華文明之根。

    樹有根,中華文明自然有根

    中華文明之根究竟是什麼?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取消了實行40年之久的“票證制度”,標誌著中國從缺吃少穿、物資匱乏的饑饉時代,步入到了豐衣足食、物資豐富的飽食時代。

    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早已經從物質層位的溫飽,轉向了精神層位的安定。否定傳統、跟隨西方學習了100多年,雖然帶來了經濟繁榮和物資豐富,但歐風美雨、韓流日風,舶來的文化和宗教既無法真正凝聚華人,又不能成為華人精神世界安身立命之基,由此帶來了很多的亂象。

    吳承恩在《西遊記》之中說:

    “道化賢良釋化愚。”

    明朝作家吳承恩:道化賢良釋化愚

    只有中國的原生文明才可以凝聚華人,才可以成為華人精神世界安身立命之基!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異彩紛呈,但“懂得了起源,就洞察了本質”,只有找到人文之根,才能重塑華夏文明。

    在甲午海戰之後的十餘年裡,中國曾掀起一股“黃帝熱”:報章雜誌處處可見關於黃帝的論述,黃帝事蹟被譜作歌樂、用為教科,供兒童朗誦……

    這種現象是因為在西學東漸和救亡圖存的時代背景之下,遭遇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危機的華人,試圖重新找到華夏族群的歸屬感,建構華人共同認同的精神符號,重拾被歐美列強和日本人摧毀的民族自信心。

    於是文化界便從三皇五帝的傳說中選擇了黃帝,強調其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黃子孫”的概念也是在這時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自我稱謂,其影響直到今天。

    炎黃子孫被人們普遍接受已經有100多年了

    那麼,黃帝是中華文明之根嗎?

    中華文明之根,或者說中國的人文之根、精神之基和文明之源,既是華人的聚合紐帶,即凝聚力和向心力之所在,是華夏族群精神世界的安身立命之基;又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和最高思想成就之所在。

    從中國的上古史體系中可以得知,五帝之首的黃帝軒轅氏並非中國的人文之根,其人文貢獻包括《黃帝內經》都是有淵源和傳承的。

    《黃帝內經》的核心思想,即三大哲學理論:元氣論、陰陽律和五行說,源自人文始祖伏羲的太極八卦,三皇之首的伏羲才是中國的人文之根、精神之基和文明之源!

    人文始祖伏羲及其創作的太極八卦是中華文明之根

    中華文明6500年的三大考古鐵證

    昨天與一個治學嚴謹的人大歷史學博士聊天,她說歷史學專業背後還有另外一個專業——刑偵, 歷史學+考古學研究可以類比偵探邏輯+刑偵鑑察。

    伏羲是中國傳說上古史之中的三皇之首,20世紀史學王顧頡剛曾經用“層累說”否定三皇五帝的存在。說伏羲及其創立的太極八卦是中國的人文之根、精神之基和文明之源,當然是需要考古學證據的。

    神話傳說是民族文化之根,我們既不應漠視之,又不宜在缺乏深刻認知時就悍然斷定為偽。我們如果剝去掩蓋在神話外殼下的虛飾成分,太極八卦開啟人文為真,人首蛇身、兄妹通婚、開天闢地等為偽,歷史的迷霧消散了,歷史的質素、核心和真相自然就會顯露出來。

    20世紀史學王、古史辨學派創始人顧頡剛

    太極八卦是什麼?

    伏羲創立的太極八卦是太極本體圖形系統,是伏羲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透過修真體道+理性思考的方式,感悟出來的連線形而上與形而下、現象世界與本體世界的宇宙本體論圖形系統。中華文明就是由伏羲肇始,用太極八卦+修真實證+理性思考+口耳相傳的方式向下傳承,綿延相續發展至今的。

    太極乃陰陽之母。太極圖是宇宙本體即元氣的執行示意圖,先天八卦反映陰陽律的圖形系統。

    德國政府發行的紀念萊布尼茨誕生350週年的紀念郵票

    二進位制鼻祖萊布尼茨是透過在康熙皇帝身旁的耶酥會傳教士白晉的書信瞭解中國文化和伏羲八卦 的,他在給白晉的回信中說:

    “這個易圖可以算現代科學最古老的紀念物。然而,這種科學依我所見,雖為六千年以上的古物,數千年來並沒有人瞭解它的意義,這是不可思議的。”

    資訊時代的物質基礎上計算機,計算機的理論基礎是二進位制,而二進位制的準確定位則是陰陽律在數學領域的應用!

    那麼,有沒有考古發現可以證實太極八卦的存在呢?

    甘肅臨夏出土地6500年前雙耳彩陶壺上的墨韻古雙龍太極圖

    現收藏於瑞典遠東博物館、出土於甘肅臨夏永靖的雙耳彩陶壺上的墨韻古雙龍太極圖,經瑞典人用碳-14測定,是6500年前的產物。其出土地與距今4800—60000年、傳說為“羲皇故里”的大地灣文化同在甘肅省。

    江蘇海安青墩遺址出土地6500年前的刻繪有六爻重卦的麋鹿角

    20世紀70年代末,在江蘇海安青墩遺址出土的“東方第一卦”,是刻繪在麋鹿角上的8個六爻重卦,伏羲八卦是三爻單卦。經碳-14測定,後又經樹輪校正,距今已有6500年。

    一方面說明已從三爻單卦發展到六爻重卦,伏羲距今約有7000年的說法並非純屬空穴來風、無中生有;另一方面,說明中華文明的同源性,說明6500年前伏羲思想已經從黃河流域流傳到了長江流域。

    濮陽西水坡形意墓出土的“中華第一龍”

    20世紀80年代末,在河南濮陽西水坡形意墓出土的用貝殼砌築的左青龍右白虎,明顯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河圖四象,距碳-14測定,距今6500年。

    河圖四象裡面反映的可是中國哲學的陰陽五行理論,說明6500年前,中國哲學有關宇宙本體的三大理論——“元氣論”、“陰陽律”和“五行說”已經初步成形。

    總的來說,中華文明之根就是伏羲及其創立、代表的太極八卦!中華文明的精神密碼就在於此,也只有用伏羲及其創立的太極八卦才能重塑中華文明!

  • 7 # oOo獨自傷神oOo

    中華民族的概念是滿清遺老梁啟超提出來的,本意是想融合中國所有民族,其根本是漢文化,以漢文化融合全國少數民族。

    經過快一百年的融合,成功的讓中華民族的概念深入漢族人的靈魂,讓漢族幾近虛化,漢人喪失了民族精神。

    本來需要被融合的各少數民族越來越凝聚,越來越優越,可以說,漢族成中華民族提法的最大受害者。

    現在漢文化被滿清遺老遺少各種黑,他們不遺餘力的為滿清洗地,無所不用其極的攻擊任何可以提高漢族民族凝聚力的文化。

    滿清韃子的行為已經毫無顧忌,任何漢族主義的東西,都被他們群起而攻之,叱責漢人想分裂中華民族。

    可是那些滿族人心中真的會認可中華民族嗎?不見得,他們內部還在傳播他們的奴性,說祖上什麼旗什麼旗,然後相互請安,面對漢人,他們高人一等,任何漢文化的復興,都被他們曲解,詆譭,甚至毫無道理的謾罵。

    努爾哈赤是通古斯野人,他的部落被明朝收留,當時只有兩三千人,他們偽裝成女真人,後來透過戰爭掠奪獲得了大量人口,其中大部分是漢族。人口擴大,成分複雜以後,他建立了滿族,滿族的人口還是遼東漢人最多。

    可以說他們是一群披著漢姓,流血漢血的異族人,可就是這樣一個民族,現在他們的遺老遺少的優越感遠超中國各大民族,以中國皇族自居!

    難道我們漢族真的如此健忘?被屠殺近一億漢人的血債就這樣忘記了?被奴役三百年的屈辱就這樣忘記了?被篡改的漢文化就復興不了了?

  • 8 # 高維腦洞

    謝謝邀請,這是一個大題。在答此題之前,灑家倒是想先聊一下我們平時總提在嘴邊上但對其意義不甚明朗的詞“國學”。到底什麼是國學,從字面意義上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國根本之學”。能稱之為“國之根本”的,內涵和外延都相當豐富,所以不能以狹隘的孔孟老莊之類概括之。而且,個人認為,從世界範圍的廣闊角度來看,各個國家無論歷史長短,結構組成,均有自己的“國學”,這個也不止中國獨有。

    一國之“國學”到底包含什麼,它的根基在哪兒,是如何形成的?這些都要求我們仔細思考。愚以為,所謂“國學”實乃一地域的原生人民在其特定的自然環境中,在這種自然環境所決定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中逐漸形成的對事物的認知、理解、思維、表達、溝通的方式以及以此為基礎生成的獨特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生活理念、哲學理論等。順承這種最基本的哲學和三觀,各個不同的國家會漸漸發展出有自身特色的一系列文學、政治、科學、藝術和技術等分支系統,最終形成獨特的具有極高辨識度的文化體系。比如中國的陰陽互易,希臘的民主觀念,猶太/基督徒的天人契約等。由於各個文明的“初始條件”不一樣,所以在最初的發展階段,各自的發展特色都比較鮮明,生活方式,思想認知的差異也比較大。但隨著歷史的推進,生產力的發展和貿易的頻繁,文明之間的交往融合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的借鑑,互補也越來越多。相應的相同或相近的認知和思想也多了起來。以至於我們今天追溯某項制度,某個概念,某項技術成就到底最早屬於哪個文明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人類在地球上生活,面對著同樣的自然規律,擁有同樣的感覺器官,這就為形成具有共性的認知和思想提供了條件。相信在全球化,互動化不斷增進的未來,各個文明之間的認同感會越來越多,人類發展成為統一的強大文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說回來,中國文化之根又在哪兒呢?這裡依據自己三十餘年的親身感觸和在生活中不斷地學習,交往,體悟,和各個年齡段的人交流的總結來看,我認為我們今天的文化中可以找到兩個堅實的根基:一個是在不斷的農耕文明實踐中形成的堅實厚重的“大地文化”——腳踏實地、步步為營、不尚玄談、穩健持重,敬鬼神而遠之,不願在攀談中討論和日常生活太遠的東西,也不願好高騖遠,聊“不切實際”的夢想。而另一方面,華人卻是靈明透徹,慧眼獨具,善於觀察、總結、駕馭並應用自然界的執行規律和法則,並善於聯想和歸納,最終形成了一套基於直觀觀察的,形而上但具有很強先驗作用的樸素辯證文化智慧體系,這個體系我們今天可稱之為“易”或“陰陽”。中國的先民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在生活中頓悟世間的無盡變化,體會到“變”是根本,“變”就是“易”。而世間萬物皆具矛盾的兩面性,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相互轉化,不可或缺。高與低、上與下、清與濁、明與暗,矛盾的雙方在運動變化中不斷變換著角色,同時互相交錯,你中有我,構成一幅天然運轉的太極兩儀圖。人在其中須知變化根本,萬事有度,過猶不及。所以做人做事要恪守中庸,或曰“中道”,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光明磊落,正心誠意……我想這既是中國文化的根本。

    華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睜開兩隻眼睛全面看世界“的人。注意到事物的矛盾和其極化發展的後果才會提出“恪守中道,穩健徐行”的觀點。同時,由於發現變化是世界執行和發展的根本,所以思維不會固著和偏激,才會形成“天人合一,順勢而為”的觀念。才會在不斷體悟天地萬物的過程中形成如山的穩健堅毅,如海的博大胸襟,如草木般茂盛不竭的生命力,如青藤般柔順堅韌,以柔克剛的智慧……而這一切在今天不僅影響著華人的生活,也在不斷的文明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影響著全世界。

    中國文化是柔順的,謙恭的,處下的,細膩的,但同時也是寬廣的,堅強的,樂觀的,積極的。所以個人認為,華人給世界的禮物,其實並非四大發明,也並非詩詞歌賦,而是一種前瞻的,辯證的,樸素卻深邃的,靈活而有法度的看待、理解、思考世界的方式。

  • 9 # 漢字谷主

    中華文明之根當然是漢字!

    瞭解中國文化從認識中國漢字開始

    1.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因,是中國文化最基本載體

    漢字是中國文化基本載體也是核心載體,漢字是中國文化最核心的代表符號,漢字是中國文化中最大的國學。中國文化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源於自然與人的認知思維模式,“從自然到人,人回到自然”。由此,誕生“伏羲”《卦》、周《易》、老《道》、孔《儒》、佛《心》等中華文化核心傳世經典。漢字的產生過程是從“自然到人,又回到自然”的認知過程,瞭解經典中關鍵漢字本義,傳統經典將會是一幅幅很形象直觀的文字圖畫。

    漢字超越國學,漢字本身承載天文地理、人文生命、數理化學等多學科資訊,它傳遞出來的自然資訊是全息化、無縫連結化認知超越學科的,其誕生演變過程是一部活的中華文明演進史,是一部認知自然世界的文明資訊傳載活的史書。

    漢字就象空氣一樣,人每天呼吸它,不知覺其存在,卻文化生命中必不可少。

    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國學從識漢字開始――

    2. 漢字是有生命的活體――“字”是從“文”中生長出來的

    漢字是有生命的活體,具有思想性。漢字就象一顆生命極強的活的常青樹――

    從自然“生”出來――從自然萬物具象“圖”抽象成“畫”,抽象“畫”成象形指事“文”,形成獨體象形“文”字;從人的認知中“長”起來――從象形文“上下、左右、前後、中間”不同方位,以點(、)、線(一、丨)變化指事其義,形成獨體指事“文”字;在人的更深認識總結中“收”起來――從象形、指事獨體文中來,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文”根據意義之間的關係合成“字”,知其形而會其義,形成合體“會意”字。在人認識自然中解釋萬物又“藏”回到自然――以字“聲”定義“形”類,形成“形聲”字命名人新發現認識自然萬物,以“聲”名“形”類,形成“形聲”合體字,又回到自然解釋自然萬物。

    3. 漢字是有思想的載體,具有時間和空間的組字組詞思維性:

    ――“六書”造字層次思維過程:

    【象形】→【指事】→【會意】→【會意兼形聲】→【形聲】→【轉註、假借】

    【象形】―自然圖形成獨體“文”字;

    【指事】―在象形基礎上,以點(、)、線(一、丨)指事形成獨體“文”字;

    【會意】―在象形、指事基礎上知其形會其義,綜合二個或二個以上象形、指事獨體字義,形成合體“字”義;

    【會意兼形聲】-在象形、指事基礎上知其形其聲會其義,綜合二個或二個以上象形、指事獨體字義,形成合體“字”義;

    【形聲】-在象形、指事基礎上,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獨體字構成,以“聲”名“形”,形成“形聲”合體“字”義;

    【轉註、假借】: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基礎上,以已造出文字中轉註、假借來定義表達“字”義。

    ――漢字的組字思維:

    時間思維(縱向思維)-自然“文”如何從“生、長、收、藏”的縱向思維變化過程產生相應的合體“字”,這種時間思維,其實是天地生萬物生長變化過程產生“文字”

    空間思維(橫向思維)-自然的“文”會出現“上下、左右、前後、中間”立體空間位置。

    比如,“人、大、立、交、久、屍”等人不同動作形態圖形生出不同人“文”字義。“本、木、末、朱、未”等木不同空間部位產生木類不同木“文”字義。

    ――漢字的組詞思維:

    漢字由單個漢字,演繹(二、三字)片語、(四字、及多字)成語俗語、名句、段,名篇。漢字組詞,同樣具有時間思維(縱向思維)和空間思維(橫向思維)。

    4. 漢字是有文化資訊的立體單元,在當今世界語言具有獨特的優越性。

    在當今世界所流行的世界語言中,歸結起來其實就是拼音文字和圖形文字。

    拼音語系,是一維資訊載體,其承載的資訊按照一維線性思維模式向外擴充套件傳遞;嚴格來說,拼音語系語言和文字合一,聲音是語言也是文字元號,其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字義。拼音文字的特點一維線性思維,其資訊傳遞模式隨時間線性向前推移,語音資訊載量越長,前面聲音資訊會產生失真現象,就如你能看懂現代英語並不一定能看懂幾百年前的英語。

    以典型的拉丁語系為例,英語、德語、法語等為因不同地方城堡國家人,其字根相似,就好比中國的各地方言一樣。

    漢語是當今世界語言中唯一既有文字(記錄)表意(二維資訊)又有聲音發聲(一維資訊)的語言,是三維資訊承載體。漢字構成形成其獨特的時間縱向和空間橫向交叉的立體思維模式,造就其組字組詞造句表義能力極強,同樣意思可以多方位不同方式的字詞句立體表達,這與漢字在其“字”內思維、“詞”內思維所承載資訊量有很大關係。

    漢字具有“形、聲、義”三位合體三維立體資訊,按照有限元說法就是三維世界最小立方體單元,

    漢字的“形”在哪?如何看其形而知其圖文思維;

    漢字的“聲”在哪?如何看其形而讀其聲;

    漢字的“義”在哪?如何看其形讀其聲而知其義;

    字“形”和字“聲”的不同組合形成不同的字“義”,字“聲”嵌在字“形”形成每一個字自身“組字”思維。

    .

    .

    漢字師認證課程,教授古汀說文道字系統核心原理,掌握其延伸出來的應用,

  • 10 # 終南高揚

    中華文明長存之根別再說什麼文字啊、語言啊這些,甚至有人說是《易經》。。我說,即使沒有漢字,中華文化一定還會繼續服務於人類社會。

    中華文明所依賴的根是非常優越且【先進的社會治理模式】,真的,你回憶一下中華數千年的歷史,看看除了一脈相承的“社會治理體系”,這幾千年裡,還有什麼沒有變過?

    漢字一直在變,方言從未被統一,城市大多數埋在地下,《易》只是經書之一。。。。。。還有什麼“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個精神全世界各民族都有。。。。。。

    從正在考古的夏代開始,到有文字記載的3500多年裡,中華民族一共同化了70多個周邊民族,這些民族融合在一起,也並不是融進了漢族(這種小家子氣要不得),而是有70多個民族(犬戎、鬼方、人方、徐戎、淮夷、匈奴。。。等等)和中原民族融為一體,組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民族形式、象花朵)。

    那麼,人家為啥會融入以中原文明為主的中華民族呢?

    其實最直接的幾點,從北魏皇帝帶著30萬人南遷洛陽就可以得到直接的答案:漢人的國家(社會)治理更適合大國治理,他要啟用漢人入朝為官,他要採用漢人的生活方式,他要和漢人通婚,改姓。。。他要讓自己的鮮卑族全部漢化。。。。。。我想,會有人看到這會哭麼?他完全可以做一個貪圖享受的皇帝,那時候他有足夠 的實力去享受奢侈生活------一個時代一旦擁有一個不自私的天子,那是那個時代百姓的福分。

    即使沒有了漢字,中華文化也不會被改變;即使被外族滅亡,他們也要使用先進的社會治理體系去治理他們的國家。這是剛需(剛性需求),沒有一個創業成功的開國皇帝願意自己打下的天下被管理的垮臺,中華民族這麼好的社會治理方式為啥不採用?

    那麼,中華民族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治理模式,會收到如此效果?

    【社會法治化+道德治理】是中華民族從傳說時代到如今一直儲存了近5000年的社會治理模式,我不信你們看不懂,這就是【道】,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的【道】。無論是《連山》《歸藏》《周易》《史記》《資治通鑑》《韓非子》《論語》。。。一直在講的一個普通而淺顯的“持家、治國、平天下”的基本方式。

    “社會法治化”就是社會要有“秩序”,就是規矩。這天下最大的秩序就是宇宙萬物的自然秩序,就是“道”,比如一年分四季,這就是秩序,你想改變也不能改變,只能遵守;一個家庭,男主剛強對外征服對內定規矩,女主柔弱有愛教育子女,互為補充。而且,儒家還制定了君臣父子關係,還制定了社會關係,等等,這一切,如果不能從立法上講清楚,那就從道德倫理上講清楚。如果不能從法律上讓人尊上,那就從道德上讓人遵守,人們依靠法律進行社會交往,依靠道德保持社會和諧。

    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發明就是制定了社會秩序。於是,開始和動物不一樣。

    而這一切,都是學習宇宙自然的法則而組成的社會治理模式,造成了社會穩定。

    在無法透過宗教去忽悠別族人民的古代,這種對人口多的大國治理模式無疑是成本最低的最容易控制天下的管理。西方人透過宗教實現道德治理,透過立法實現社會法治。而古代中國透過立法搞社會法治,透過“禮制和文化”實現道德治理。這個模式,被周邊各邦所學習並運用至今。

    所以,大家一直疑惑的蒙古和滿清的進入而中華文明一直不滅的結果,是因為蒙古和滿清採用了漢人的社會治理模式,中華人口西漢6千萬,隋朝4千萬,宋朝快到1億人了,這種龐大人口的社會治理,在經濟不發達的古代,真的無可匹敵。

    國家治理裡,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在國家治理體系裡,中華民族的官位設定從一開始就參考裡宇宙自然,而不是自己瞎猜胡編的。神話時代,設定的有管理天地四方的官,後來又設定管理一年四季的官,後來劃分天下九州,劃分了行業,比如周朝始祖就是主管農業的官。。。還有主管水利的、音樂的,等等,這些社會管理細分,是隨著社會管理的複雜程度通過幾千年一步一步總結出來的。

    到了西周,天下管理採用了分封諸侯國(聯邦制,簡單一點看有沒有和美國現在有點像)模式,各諸侯自治(各州自治),天子(總統)集中管理,雖然天子可以父子繼承,但偶爾也會被權臣擺佈,導致換人。如果不是父子相傳,而採用諸侯選舉模式,你穿越一下看看是不是特別時尚且現代化?

    秦朝採用郡縣制,但郡縣依然是鄉紳自治的,只是將國家權力集中到中央了而已,因為秦國發現了聯邦制的缺點,而摸索出中央集權制度的優點。這也是後世一直“萬世皆秦制”的原因。

    漢承秦制,對秦法的改變實際上最大的就是建國早期幾十年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歷史上也叫文景之治,和我們現在的改革開放差不多,時代特點也有點像。文景之治導致人民暴富,國家財富也特別充足。但是社會治理的弊端也出來了,為啥?因為文景之治(自由市場經濟)期間,社會法治化和道德體系落後了,沒跟上經濟增長節奏。你看看和如今是不是也有點像?

    所以,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時候的儒家文化實際上已經綜合了諸子百家的精華,不只是原來的儒家,或者說,是包容了諸子百家的儒家文化,說簡單一點吧,大家只用同一個品牌了,其他品牌登出掉。。。。。。明白了叭?

    而漢武帝並沒有忘記“社會法治化”,他採用張湯製法。這個故事不用再講了,自己去查。這時候,還沒完呢。。。。。。我們的劉先生還啟用了“國有化”桑弘羊的鹽鐵官營,凡是關乎到國計民生重大利益的產業一律國有化,不得私人經營。這是從經濟上對社會管理的牢牢掌控。

    我們現在來分享下,政治上採用【社會法治化+儒家道德治理】,經濟上採取【國有化】,文化上主推【獨尊儒術】,對外交往採用【絲綢之路】,軍事上採用【遠交近攻,征伐匈奴】。如果不是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了經濟滑坡,這種大國治理模式確實是沒有瑕疵的。而,數千萬老百姓早已適應了這種規規矩矩的生活方式。

    這種社會治理體系,凡是有大國野心的帝王一定會這樣照搬。這就是2000年來無數外族入侵最後都融入了中國的原因。

    最後,再展開假設一下未來世界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第一,西方歐美的社會治理模式會不會改變中華民族的社會治理模式?

    回答是:不會。中國一定會參照西方的社會法治化,這一點不容置疑,不是主觀上願意的,而是客觀上不得不這樣做。但是宗教所統治下的道德治理體系遠遠不如改良後的儒家禮制所帶來的道德治理,這事是無需懷疑的。是西方世界自己的科學打敗了自己的宗教,未來的宗教無力左右社會的道德,必須靠禮制。這一點,西方一定會採納中華民族的模式。一定會。

    第二,民主自由的國家會不會通行全世界?會不會取代中央集權制國家?

    回答是:不會。只有社會財富極大豐富、人口素質非常高的時候,簡單說“當大家都是精英”的時候,民主自由的模式真的管用。當然嘛,一群社會精英必須博眾家之長。但是世界上不可能全是社會精英階層,80%依然是普通老百姓。而治理普通老百姓不能採用精英模式,你想想,一個公司的發展戰略由員工投票決定。 一群窮人和一個富人在一起綁鍋賺錢,最後大家賺錢的方式不是讓富人決定,而是由窮人決定,那麼最後還能賺到錢麼? 常見的社會治理一定是精英階層制定發展戰略,老百姓好好幹活,所以,民主的極限是最大限度的替老百姓作想,而不是讓百姓決定未來。當然,老百姓可以推選精英。所以,中央集權制依然是未來取得勝利的最有效的模式,民主自由是社會治理需要施行的形式。

    第三,中華文明未來會不會通行天下?

    回答是:會的。但絕不是過去的那種文明,絕不是長袍馬褂的文明,絕不是婦為妻綱的文明。。。。。。而是不斷吸取了先進文化的、改良了並適應了新時代的中華文明。比如中央集權制的精英人才的選拔機制、聖人(領導人)的選拔機制、司法獨立和大膽啟用外華人進入國家治理體系。。。等等,全球化推動全球文化的交融,只要“全球化”在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你一定要相信這些一定會實現。相信【協和萬邦】一定會再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呂后死後,到底是功臣在作亂還是諸呂在作亂?為什麼周勃陳平殺了漢少帝和漢惠帝的其他兒子還能成為忠臣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