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遇而安自心寬
-
2 # 子丶蓮
看歷史走向。
同樣是篡位,司馬家導致五胡亂華,所以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李世民,漢文帝之類則是美名。
-
3 # luandunn
雙方都不是作亂。諸呂在呂后生前都是朝廷之上正大光明地就位,一些大臣不滿也沒法從理論上推翻,白話就是沒大錯,但是,蠶食大臣的利益,這是周勃陳平之流無法容忍的,恨不得殺了諸呂,但呂后有一定的凝聚力,又是皇家大神,周勃們不敢動,諸呂心知肚明。
呂后死了,大神上天走了,諸呂就是散沙,周勃之流無所顧忌了,他們要清算諸呂,拿回曾經的權益。要殺人,要奪權,還需名正言順,這多難啊,但難不倒陳平這個老滑頭,他抗旨都能玩的出神入化,劉邦讓他提著樊噲腦袋回來,他愣是帶著活蹦亂跳的樊噲磨磨蹭蹭地等到劉邦嗝屁才帶回給呂后,玩個時間差,這兩面討好呀!呂后也沒虧待他,現在呂后死了,要殺她的親戚,咋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舉著大神,誰呀?老兒劉邦!這些大臣為劉邦殺人奪權,誰還敢說不對。諸呂根基淺,無法對抗劉氏集團,結果敗了。
其實,諸呂也是劉氏的臣,並不敢篡權,無非多撈好處,可蛋糕就那麼大,你多切了,別人就少了,歷史上這類事多了,只是周勃陳平是老臣,諸呂是後來者,老臣轟走後來者,後人自然認為劉邦的老臣是忠臣。
如果反過來,諸呂已經服務皇帝幾十年了,周勃陳平新來搶食,諸呂趕走了他們,後人也會認同諸呂是忠臣。
不是做亂,是互毆,不是忠臣,是忠於利益
-
4 # 南朝居士
很簡單,漢文帝劉恆是周勃擁立的,如果周勃是亂臣賊子,那漢文帝算啥?豈不是得位不正?亂臣賊子擁立的皇帝,你的合法性怎麼來呢?
而且,西漢後面的皇帝都是漢文帝的子孫,如果漢文帝得位不正,那漢朝所有皇帝的皇位都得位不正了,這歷史誰敢寫?
所以啊,從漢文帝開始,就必須給周勃和參與功臣、諸侯們正名,給他們加官晉爵,肯定並高度讚揚他們的做法,給予他們合法性,這樣自己的皇位就是合法的。
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且漢文帝自己,還有當時的參與的人都知道,這就是周勃幾個亂臣賊子造反,帶兵攻打皇宮,殺了輔政大臣和皇帝,並擁立新君。
被殺的小皇帝和諸呂外戚都是合法的,皇帝並無過錯,諸呂也沒有什麼罪過,最大的罪過,可能就是他們是外戚,且鬥爭失敗了。
周勃派人去迎接還是代王的劉恆來做皇帝,漢文帝嚇得不敢接受這份美差,就跟自己的大臣們商量,到底去不去。
他的郎中令張武等人說:“朝廷大臣都是當初高帝時的大將,熟習兵事,多謀善詐,他們的用意恐怕不止於此,這樣做只是畏懼高帝、呂太后的威勢罷了。如今他們剛剛誅滅諸呂,血染京城,此時來人名義上說是迎接大王,其實不可輕信。希望大王假託有病,不要前往,以便觀察他們會有什麼變化。
只有中尉宋昌則反對,認為呂氏不得人心,天下歸心於劉家,劉恆應該前往長安即位,最後劉恆採納了宋昌的意見。
但為了以防萬一,劉恆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中了計。
你看,劉恆和他的臣僚們,太清楚周勃這些亂臣賊子犯上作亂殺皇帝的事情了,讓他去做皇帝,他都嚇得不敢去,最後同意去了,還讓人去打探虛實,去跟周勃談判,走一步看三步。
只有我們後世看歷史的人,把周勃當忠臣,把誅殺諸呂的事,當成正義的,當時的人看,這就是標準的造反了。
這也是為什麼漢文帝非殺周勃不可了,就這樣的所作所為,任何皇帝都容不下吧?
-
5 # 天線寶寶的復仇
真正的幕後黑手是劉章。呂家沒有叛亂的意思,功臣也沒有,各諸侯王基本沒那個能力,劉章想稱王,於是鼓動父親齊王更進一步。在呂齊之間搬弄是非,創造矛盾,等呂齊公開對抗的時候,逼迫功臣集團站位。呂家的問題沒有聰明人且太太天真,居然相信自己還能退一步,啊,權利的鬥爭不進就是死,沒有後退可能。所謂的功臣集團都是人精,說集團有點過了,呂劉兩家誰當皇帝也輪不到各位功臣,誰當別人都不會服,更可況劉家一大幫諸侯王,呂家也有幾個諸侯王,兩家都有理,再說呂家也沒有公開叛亂,齊王的行為從法理上就是叛亂。所以說功臣也不全是站隊齊王,也有不少支援呂家的。不過帶兵的灌嬰跟齊王眉來眼去,不少功臣開始害怕於是叛亂髮生了。從秦末亂世殺出來的功臣們當然知道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的道理,殺光了呂家,回頭一看皇帝雖然還小,哪天長大了羽翼豐滿後想走親戚,一看外婆外公家被人滅門,豈能善罷甘休呢?只好清理的乾乾淨淨,連皇帝都殺了。回過頭,誰當皇帝?功臣第一時間就排除了齊王,公開的理由是齊王的外公舅舅們多,家族大,怕再來個呂后之禍,實際上齊國是漢第一大諸侯國,齊王班底豐厚,家臣眾多,齊王登基後基本沒功臣啥事了。最後選擇代王。有意思的是,代王登基前,殺了呂姓王后以及王后所生的兩個兒子。可能有人傳話給他,功臣有意選他做皇帝,但是老婆孩子是個影藏的威脅,所以劉恆把老婆孩子殺了,去了長安登基。綜上,諸呂之亂屬於雙方矛盾激化,又溝通不暢,被人挑撥離間的一次突發事件
-
6 # 大周厲害了的王
當然是諸呂作亂。
呂后就如同那李雲鶴,搞x人幫,妄圖篡劉奪權 ,周勃就是劉高祖放心之人,一舉粉碎了諸呂的陰謀。
-
7 # csloser2020
因為雖然他把呂氏族滅了,但只是功臣集團的內部矛盾激化,不至於改變功臣和劉氏皇權的平衡關係。反而是穩定了功臣和劉氏之間的平衡。劉氏的道統從血緣上還是在劉邦的子孫繼承的,沒有中斷。所以當時乃至後面的各層面都不反對和忌諱把功臣集團捧在輿論之上。儘管他們把劉盈的正牌子孫全殺了,因為呂氏的關係(文帝的代地四子和呂氏王后應該也是一併幹掉了)。但後續文帝子孫不會為這個涉及他們繼承次序的問題上做假正義的翻案。
-
8 # 進化路上的鹹魚
很明顯是功臣元老集團趁呂后死後作亂滅掉諸呂,當然當時的情況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周勃陳平不動手的話,諸呂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會動手,成王敗寇,周勃陳平勝了自然就是“保住漢室”的功臣,諸呂就是陰謀作亂的逆臣。
那麼當時為什麼要將少帝和惠帝的其他兒子趕盡殺絕呢?這當然是為了以絕後患,畢竟沒有哪一個皇帝會說自己的祖母是個壞蛋,那麼如果呂后是好人的話,按照政治非黑即白的說法,周勃陳平他們不就是壞人了嗎?所以少帝以及惠帝的後代必須死,當然周勃陳平他們肯定不能說是因為他們和呂后有血緣關係才被除掉的,找了個“非惠帝子”的藉口,這藉口聽聽就行了,就和美帝說伊拉克有化學武器一樣。
文帝作為外地藩王入繼大統,為了自己的皇位合法性當然只能將周勃陳平列為忠臣良將,要不然周勃陳平是逆賊,那他這個被逆賊迎進京師的皇帝又是什麼。當然周勃陳平自然也沒有什麼好心思,他們迎文帝入京是為了繼續掌握大權,認為文帝遠在代地沒有什麼根基又忠厚老實。但誰能想到文帝的演技水平在歷朝歷代皇帝裡都是最頂尖的那幾位,我想就是奧斯卡得主恐怕也要自愧不如。
上位之初垂拱而治,然後一天上朝時突然輕飄飄的一句“前日我召令列侯,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有的人還沒有動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地裡去吧”就將權傾朝野的周勃趕回了封地,成為了高祖劉邦後又一位口含天憲的帝王。
-
9 # 千里山河
劉盈死後,呂后死,孫子即位,權利落入呂氏兄弟,少帝不過是傀儡。陳平周勃誅殺呂氏,又恐少帝長大復仇。所以乾脆另立劉邦的兒子劉恆。
-
10 # 流水浮雲9865
其實周勃就是怕新的統治體系確立之後,他及他身後的所謂勞苦功高的軍頭們失去作威作福的資本,從而發動了及其血腥的政變,為了掩飾自己的卑鄙勾當齷蹉行為,又極力貶低呂后及呂氏家族的人,試問皇帝都是劉家的人,呂氏又何來的篡。連正牌的皇帝都殺了,他不是叛逆那麼誰是叛逆,人啊不論是誰私信都重啊,古今都是一個道理,甚至採用的手段也都差不多,據說南斯拉夫鐵托死後,他30多歲的小夫人都被槍斃了,那些野心家陰謀家愣是把南斯拉夫搞得四分五裂,現在消停了。
-
11 # 南宮外史
要弄清是劉邦的功臣作亂,還是諸呂作亂這個問題,不應該限定在呂后死後。因為呂后本人就是作亂的罪魁禍首。
一、呂氏作亂的問題
呂后在劉邦死後,就開始積極剪除和架空劉邦的子孫,親自“臨朝稱制”,也就是做了沒有皇帝名分的皇帝,為了鞏固和擴大呂氏勢力,還違背劉邦制定的戒律章程,分封諸呂為王、為候。這已經是在奪取劉氏江山,犯上作亂了。
呂后對劉邦的功臣也採取打壓政策,把他們壓制在諸呂的勢力範圍之下,導致劉氏宗親及功臣們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滿朝文武為了自保也不得不阿諛奉承呂后。但朝中老臣陳平、周勃、灌嬰等人及劉氏宗室劉章、劉襄等人背後對呂后早就非常憤慨,包括滿朝文武大臣都對呂后產生不滿。這從誅殺諸呂時沒有一個大臣替呂氏求情就能看出來。
而以陳平、周勃、劉章、灌嬰為首的老臣,比一般大臣看的更高、更遠一些,政治韜略更高一些,他們在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就要把呂后禍亂的朝綱重新恢復過來。而呂后死亡,就是最好的時機。
呂后死前,在眾功臣們炯炯目光的監視之下,不敢直接奪取劉氏江山而稱帝,但已經把軍、政、保衛等大權都交給了諸呂子弟。
呂后死後,諸呂子弟自然也知道呂氏家族早已經遭到天下人的忌恨,呂后這棵大樹已經不復存在,幾人聚集家中商討對策,也是清理中的事情,比如:是不是儘早剷除陳平、周勃等人,重新扶植忠於呂氏的臣子?是不是廢掉劉氏少帝,由呂氏登帝位?《史記》記載:諸呂在家中聚集商議謀反,訊息被透漏出來。這應該也是真實情況。上述這兩套都應是謀反的範疇。
只不過,諸呂子弟都是泛泛之輩,優柔寡斷,商討了半天,也沒有想出好辦法來,最終還是維持現狀,無所作為,得過且過,不了了之。
站在劉氏江山的立場上來說,呂后已經謀反在先,諸呂商議謀反在後,都屬於謀反。
陳平等文武大臣早對諸呂的暴亂、謀反行為不滿;呂后死亡又是個絕佳撥亂反正的機會;而諸呂又商議謀反。這三條理由具在,導致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故立即行動,剷除諸呂勢力。
二、殺惠帝兒子的問題
至於漢少帝劉弘,是呂后所立,又娶了呂祿之女為皇后,屬於呂氏一黨,故廢黜、處死,以免呂氏勢力東山再起,並危及眾大臣們的安全。
《史記》記載:群臣宣稱,"劉盈的這幾個兒子並非親生,乃是呂氏的血脈(呂后)立呂氏子孫為太子及諸侯王,將來的天下實際上姓呂。"所以,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與後少帝劉弘一道被以不是劉盈子嗣的罪名誅殺了。
《史記》記載的可能是事實,因為漢惠帝劉盈16歲繼承皇位,23歲就酗酒過度而死,不可能子嗣眾多(光兒子就有六個),說諸呂淫亂宮廷也有可能。但最主要的是,劉盈是呂后的親兒子,劉盈的兒子自然也有四分之一呂氏血脈,將來以後有可能為呂氏翻案,這倒是真的。即使不是諸呂淫亂宮廷,也與呂氏有血脈關係。故而才立了與呂氏沒有任何關係且外戚沒有任何勢力的劉恆為帝。
漢文帝劉恆是陳平等功臣及劉氏宗親和大臣們共同擁立的,是劉邦的第四子,表明代表的依然是劉邦的天下,並且幫助劉氏從呂氏手中奪回了劉氏江山,所以,陳平、周勃等人是劉氏漢朝的忠臣,而且還是最大的功臣。
-
12 # 清水空流
呂后死後發生的政變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權力博弈。不存在正義與邪惡,沒有正統與反叛,實際上都是亂臣賊子,都為了篡奪最高權力,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貴族集團(功勳集團)與皇權集團(諸呂集團)武裝暴亂,結局就是皇權取得了最終勝利。貴族功勳集團永遠退出歷史舞臺,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諸呂沒有造反,諸呂沒有造反的意圖和理由,諸呂要做得不過是要繼續維持呂后的政策和未竟完成的“事業”,可惜諸呂沒有呂后的地位和能力,更缺乏呂后的魄力和規劃,所以失敗就是必然。現在說說呂后,實際上,劉邦和呂后誅殺異姓王和功臣集團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皇權的最高利益,劉邦臨終前立下的非劉不王,非功不侯的規定不過是為了讓諸侯王與貴族功勳集團和平相處,而呂后臨朝聽聽政之後,首先就感到了來自貴族功勳集團脅迫,他們的存在是對自己兒子的地位的威脅,所以就開始拉攏諸侯王打壓貴族功勳集團,待兒子惠帝劉盈駕崩以後,呂后又擔心諸侯王覬覦皇位,這又拉攏貴族功勳集團打壓諸侯王,而此時無論功勳集團還是諸侯王要想控制權力就必須得到呂后的支援,這就是呂后能屹立不倒的原因。
呂后的地位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兒子是皇帝。無論功勳集團還是諸侯王反對呂后無疑就是對於皇權的挑釁。自身又不足以抗衡皇權。所以二者對以呂后為主的皇權是恨之入骨而又無可奈何、而呂后行為無疑是劉邦政策的延續,是完全正確的,是維護皇權的必然行為,而漢初之際,貴族遺風還在,功勳集團希望繼續把控權力,而這和皇權的擴大無疑產生巨大沖突,而諸侯王存在是皇權與功勳集團都無法容忍的。三者處於一個穩定的三角形,而一旦打破勢必就是你死我活。以周勃等人為首功勳集團殺漢少帝和漢惠帝子嗣是維護了所有人的利益,也為繼任帝王掃平了障礙。所有人都得利, 何樂而不為。
諸呂在呂后死後,自然是希望繼續延續既定政策,但諸呂沒有呂后的能力和威望,而利用呂后剛死的權力真空期稍縱即逝的機會,功勳集團和諸侯王迅速結盟以諸呂造反的名義將劉邦外戚一脈殺的乾乾淨淨。而實際上真正造反的是功勳集團還是諸侯。誰也沒有多幹淨,都是為了最高權力的爭奪。可惜的是呂氏帝后一系以失敗告終。自以為得勢功勳集團扶持了漢文帝登基。但沒有想到是,漢文帝更狠,在維護皇權的問題上,漢文帝與呂后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在漢文帝在位的時候,陳平剛剛死,周勃就免相。功勳集團徹底完結。等到漢武帝登基以後,諸侯王也失去權力。中國正式進入皇權時代。
以陳平和周勃為首的功勳貴族,以齊王劉肥為首的諸侯集團合謀誅呂,是挽救自己和獲取最高權力必須行徑。沒有對錯。只有結果。
-
13 # 周柃利
太后呂雉去世後,爆發諸呂之亂,但實質上這是劉姓宗室和功臣發動的,一場為剷除呂氏的有針對性的政變。
當時三方勢力,劉姓宗室、有功之臣、呂氏。
前兩方勢力聯合起來了,因為劉姓宗室畢竟是正統,有功之臣是中間人,而外戚干政一直為世人痛恨,所以不管諸呂有沒有作亂,當時的情況下,呂氏的存在本身就是錯的。
一、呂氏掌權以來,權勢過甚手段狠毒,遭人痛恨說起歷史上被稱為“第一位皇后“的漢高祖劉邦的老婆呂雉,她可真是一個政治手段高明,心思狠毒的女人。
1、漢高祖時先後殺韓信和彭越
從劉邦建立漢朝政權開始,她就先後幫劉邦解決了韓信、彭越。
韓信是直接被她暗殺在長樂宮鍾室的,而彭越本來只是被廢為平民,流放蜀地,結果呂雉硬是給劉邦吹耳旁風,把他殺了,還滅三族。
2、漢惠帝時殺戚夫人和劉如意
等到高祖去世,呂雉的兒子漢惠帝劉盈繼皇位,她就更瘋狂了。
呂雉把痛恨已久的戚夫人做成“人彘”,把漢惠帝千方百計想保護的弟弟趙王劉如意毒殺,就是因為她做得這些事,給劉盈留下了心理陰影。
從這之後,漢惠帝每天只知道飲酒淫樂,不理朝政。
兒子不理朝政,呂雉這做媽的也沒怎麼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給了她機會,放開手腳去幹涉朝政了。
3、把外孫女嫁給兒子漢惠帝做皇后
呂雉一共給劉邦生了兩個孩子,一個是漢惠帝,還有一個是魯元公主。
要說這個魯元公主可是個可憐人,或者說是工具人更為恰當,她先是差點遠嫁匈奴去和親,後來嫁給了張敖,生了個女兒張嫣。
呂雉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就讓自己的外孫女嫁給自己的兒子,要知道當時張嫣才11歲,在呂雉的干涉下,就挺無奈地嫁給了自己的舅舅劉盈。
張嫣因為年紀小,生不了孩子。
這可不行,沒有孩子權勢就不能延續下去,於是呂雉就找了個孩子來讓張皇后撫養,並殺死了這個孩子的母親。
呂雉為了權勢,做事真可以說是沒有一點底線。
4、臨朝稱制封呂氏為王,暗殺漢少帝
漢惠帝去世後,漢前少帝繼承皇位(就是張皇后撫養的那個孩子),呂雉在朝議政。
呂雉作為太后臨朝稱制,行駛皇帝權力。
這時候她的野心開始暴露出來,畢竟前期做了那麼多鋪墊,等到現在就要收網了。
呂雉提出冊封幾位呂氏外戚為諸侯王,這對朝臣來說是很過分的要求。
因為早在漢高祖皇帝還在世時,就曾盟誓:
“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也就是說,不是劉姓的人不能為諸侯王,如果想稱王,天下的人都可以討伐他。
這裡呂雉就開始理虧了,也可以說為之後“剷除呂氏”埋下伏筆。
雖然朝臣們心中有怨言,但也不敢當面反駁呂雉。
當時,呂氏一族的權勢基本可以說是樹大根茂,無人可以撼動。
右丞相王陵因為反對封呂氏為王,被呂雉剝奪了實權,呂雉讓他做太傅,后王陵稱病,呂雉讓他免職回家。
而陳平因為假意迎合呂雉,被升為右丞相,周勃也因為能看清局勢,一直堅持到呂雉去世,為剷除呂氏立了一份功勞。
再說回漢前少帝,因為知道自己不是張皇后所生,就發牢騷說
“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壯,即為變!”
漢前少帝年紀不大,就生出了要為親媽復仇的想法,這可不好。
為了不生變,呂雉決定把人扼殺在搖籃裡,於是呂雉稱少帝生病把他廢了,之後還把他暗殺。
倒黴孩子死後,又有一個倒黴孩子被呂雉相中了,那就是恆山王劉義,後改名為劉弘。
劉弘繼位,是為漢後少帝,但依舊是呂雉稱制治理天下。
呂雉做了很多狠毒的事,雖然手握大權,但是她也知道,凡事盛極而衰,更何況她自己年紀大又病重。
呂雉把呂氏一族的未來就寄託在侄子呂祿和呂產身上了,可是這倆人一點也不靠譜。
5、害死高祖兩個兒子:劉友和劉恢
值得一提的是,呂雉在去世前,還害死了高祖皇帝的兩個兒子劉友和劉恢。
趙王劉友的王后是呂氏的女兒,劉友不喜歡她,而喜歡其他姬妾。
於是他的王妃去呂雉那裡告狀,說劉友對呂氏被封王很不滿,等到呂雉死後要報復。
就這樣,劉友被害慘了,他被呂雉召到京中,直接關起來餓死了。
另一個劉恢,也很慘,他本來是梁王,後來改封為趙王。
劉恢被改封趙王后很不高興,呂雉就把侄子呂產的女兒嫁給他做王后,可是劉恢有個寵愛的姬妾,王后讓人毒死了她。
劉恢很傷心,沒多久就為這個妾氏殉情了。
呂雉覺得劉恢為了女人殉情太窩囊,就廢除了他後代繼承王位的權利。
二、劉姓宗室發動剷除掌權外戚,名正言順,作為典範真要說諸呂作亂,還是有些勉強。因為呂雉去世後,呂氏面臨的局面還是很被動的。
呂雉去世前,任命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王呂王呂產統領南軍,還叮囑他們自己死後一定要把控好軍隊,千萬不要為了喪儀分心!
呂雉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她的道理的,因為只有手裡有軍隊,才能保住呂氏滿門,要不然劉姓宗室有了可乘之機,呂氏一族就完蛋了!
可明顯,呂祿和呂產這倆傢伙就是缺心眼,根本沒意識到軍權的重要性。
呂雉還在世的時候,劉肥的兒子劉章和劉興居住在長安,就打算作亂,可是他們畏懼周勃和灌嬰等人,不敢造次。
等到呂雉去世,劉章的老婆因為是呂氏的女兒,她聽說呂氏打算自立為皇帝,於是就打算聯合朝廷大臣來個裡應外合。
劉肥是劉邦的長子,他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劉襄、劉章和劉興居。
齊王劉襄準備發兵,他的丞相造反不同意,於是劉襄殺了丞相,又詐奪了琅邪王劉澤的軍隊,向西進發。
齊王寫信給其他諸侯王,煽動他們,這時候呂氏在朝中慌了,相國呂產讓灌嬰領兵迎擊齊王。
灌嬰到了滎陽,想來想去,覺得事情不對,因為呂氏是外戚,如果幫助外戚打敗了劉姓宗室,那以後不就都是呂氏的天下了。
這事不對,於是灌嬰把軍隊屯住在滎陽,打算等諸呂發動叛亂了,臨陣倒戈幫助劉姓宗室。
這時候,形勢對於呂氏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因為朝中他們怕朱虛侯劉章、太尉周勃,在外怕齊、楚宗室,另外灌嬰領兵在外,還怕他生變。
就在朝政局勢十分微妙的時候,陳平和周勃想到一個計策。
周侯酈商有個兒子叫酈寄,他和呂祿交好,兩人就把酈商挾持了,讓酈寄去騙呂祿。
酈寄對呂祿說:
“高祖皇帝和呂后一起平定天下,所立的九位劉姓宗室諸侯王和三位呂氏諸侯王,都是經過朝廷大臣商議決定的,已經向天下諸侯宣佈,大家都覺得應當如此。
現在太后駕崩,皇帝年幼,你作為趙王,應該返回封地鎮守,現在留在京中會受到大臣和諸侯王的猜忌,你為什麼不和梁王一起交出軍權,去封國呢?”
酈寄坑慘了呂祿,而呂祿這個倒黴蛋,腦子一發熱,就輕易聽信了酈寄的話,把軍權直接交給了太尉。
呂祿交出了軍權,但是南軍還在呂產手裡,周勃和陳平擔心和呂氏一族真鬧起來不能取勝,於是就不明說要殺掉呂產。
而另一邊的呂產,還不知道自己的倒黴兄弟已經“無條件投降”了,還在未央宮裡徘徊不定。
太尉周勃讓劉章進宮去,藉口是保衛皇上,劉章要了一千多人進宮,等到吃晚飯的時候,劉章對呂產發動進宮。
劉章一開始沒能把呂產殺掉,呂產逃走了,而這之後狂風大作,呂產的隨從官員一片混亂,劉章趁亂追擊呂產,追到廁所把他給殺了。
呂產死後,呂氏一族算是真的完了。
最後,呂氏一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抓起來斬殺,而呂祿這個倒黴蛋被也斬首。
事情告一段落,劉章告訴他那在外起兵的大哥,說行了,呂氏剷除了,收兵吧。而灌嬰也是,領兵在外,打了個寂寞,剷除呂氏,從頭到尾他一個手指頭都沒動。
呂氏被剷除後劉姓宗室的結局呂氏被剷除後,大臣們就聚在一起商議,到底要怎麼處理現在的皇帝。
商量下來覺得,現在皇帝不是漢惠帝的兒子,不應該被立為皇帝,而劉肥作為漢高祖皇帝的長子,他的兒子齊王繼位是名正言順,且他帶頭起兵,擁有很大的功勞。
按理說齊王劉襄應該繼位,但是大臣們覺得劉襄外祖母家全員惡人,讓他當皇帝,恐怕又會像呂氏一樣外戚專權。
於是,劉襄、劉章兄弟算是白忙活了。
最後,劉恆成了最後的贏家。
劉恆因為為人寬厚,她娘薄夫人又為人謹慎,他被推舉為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其實要我說,大臣們選他,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他無權無勢好拿捏而已。
東牟侯劉興居是最好玩的,他倆哥哥為了剷除呂氏立下很大功勞,他自知沒功勞,於是跑進皇宮,說:“我沒有功勞,讓我去清理皇宮。”
劉興居對漢少帝說:“你不是劉氏的後代,不能做皇帝。”
漢少帝一臉懵被趕下了皇位,然後一臉懵的被送出了宮,他問自己要去哪裡住,滕公說找個地方住,於是少帝就住進了少府。
而另一邊,劉恆作為繼承人被接入了皇宮繼位為皇帝,是為漢文帝。
-
14 # 歷史長河邊的小磨坊
因為呂后死後,劉氏,呂氏與功臣三方的勢力失衡了。而這一點呂后生前早就預料到了,也做了自己的準備。
七月中,高後病甚,乃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居南軍。呂太后誡產、祿曰:“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辛巳,高後崩,遺詔賜諸侯王各千金,將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賜金。大赦天下。以呂王產為相國,以呂祿女為帝后。
呂后封了很多呂姓為王,還把衛護京師的南北二軍軍權都給了呂姓,並且南北二軍中多數軍官也換成了自己人,相權也讓呂產兼任,後宮也是呂氏說了算。呂后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一切自己能做到了,臨死之前還大赦天下,發錢,拉攏一下功臣們。
可問題是藩王不樂意,第一個發亂的就齊王,齊王號召勤王,並且自己也出兵準備來一把。
相國呂產等乃遣潁陰侯灌嬰(功臣代表之一)將兵擊之。
呂產想的挺好,讓功臣與劉氏相拼,自己坐收漁利。可灌嬰也不是傻子,“諸呂權兵關中,欲危劉氏而自立。今我破齊還報,此益呂氏之資也。”打贏了,呂氏得利,我啥也沒撈到,打輸了,本錢就輸完了。
於是,聯合齊王及諸侯,以待呂氏變,共誅之。齊王聞之,乃還兵西界待約。
看見沒有用了一個“待”字,趁他病,要他命,他要是沒自亂陣腳,我方就靜靜等著。又是一個誰贏跟誰的角色,又決不當炮灰。
於是,形勢變為,內憚絳侯(周勃)、朱虛(劉章)等,外畏齊、楚兵,又恐灌嬰畔之。
形勢暫時達到某個平衡,誰也沒妄動。
打破這個局面的人就是周勃與陳平。
絳侯乃與丞相陳平謀,使人說呂祿曰:“高帝與呂后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呂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議,事已佈告諸侯,諸侯皆以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趙王印,不急之國守藩,乃為上將,將兵留此,為大臣諸侯所疑。足下何不歸將印,以兵屬太尉?請梁王歸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
周勃的意思;天下是劉邦與呂后共同平定的,劉氏立九個王,呂氏有三個,這是我們大臣所決定的,諸侯也沒反對意見。而今您為趙王,不回藩,掌兵留在京師,正好為大臣諸侯懷疑。您何不將帥印交給太尉周勃,然後與眾大臣諸侯相盟約,各回各家,各自得安,您偏安千里為王,留傳後世,這就是萬世之利也。
呂䘵覺得有道理,準備照做時,被其姑呂嬃攔下了,嬃大怒,曰:“若為將而棄軍,呂氏今無處矣。”乃悉出珠玉寶器散堂下,曰:“毋為他人守也”
八月的某天,周勃等人用計將相國呂產騙入宮中,然後前往北軍大營,想控制大軍,可沒軍符。周勃又想起了呂䘵,決定再騙一次。
太尉復令酈寄與典客劉揭先說呂祿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欲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呂祿以為酈兄不欺己,遂解印屬典客,而以兵授太尉。
得兵符後,周勃進入北軍,第一道命令就是;支援呂氏舉右手,支援劉氏的舉左手,結果全舉左手了。
控制北軍後,尚有南軍還在呂產手中,周勃估計憑自己這些軍力,還不一定能勝呂產,也就沒有釋出誅殺令,決定還是先控制住皇宮。便命朱虛侯劉章帶領一千軍士入宮(周勃作為老將,率相當的兵力還覺得打不贏不知兵的呂產,我個人是不信的。並且只給劉章一千人這點人進宮,這是炮灰,還是試探),
結果劉章挺猛的,一上去就幹贏了呂產。
朱虛侯已殺產,帝命謁者持節勞朱虛侯。朱虛侯欲奪節信,謁者不肯,朱虛侯則從與載,因節信馳走,斬長樂衛尉呂更始。
朱虛侯劉章殺呂產後,皇帝命人犒勞朱虛侯劉章。可朱虛侯劉章根本不認這個皇帝,搶了使者的節信,利用這個節信從皇宮開溜,順便又殺了衛尉呂更始。
朱虛侯劉章回報太尉周勃,周勃為其賀。
“所患獨呂產,今已誅,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辛酉,捕斬呂祿,而笞殺呂嬃。使人誅燕王呂通,而廢魯王偃。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復為左丞相。戊辰,徙濟川王王梁,立趙幽王子遂為趙王。遣朱虛侯章以誅諸呂氏事告齊王,令罷兵。灌嬰兵亦罷滎陽而歸。
周勃也是與灌嬰一樣,對於誅殺呂氏,沒啥興趣,出力最大的是劉姓諸侯王齊王楚王等,然後就是朱虛侯劉章,也是漢室宗親。
誅滅呂氏出力最大的是漢室宗親與諸侯王,周勃陳平灌嬰等並沒有完全倒向一邊,他們只是盡力在保住自己權力(兵力),灌嬰在外摸魚,周勃搶了兵權就沒更進一步動作。
要是呂䘵不是傻子,配合呂產控制南北大軍,真正與劉氏諸侯王對線,逼著沒兵權的功臣站隊,呂劉開戰,損失最大的就是這些功臣們。
所以周勃等人先搶了兵權,然後坐等局勢明朗,再站隊。
根本不是功臣或者呂氏作亂,而是突然拔高呂氏勢力的呂后死了,劉氏勢力反撲,功臣趁機撈回好處,結果呂氏是紙老虎,被朱虛侯劉章領一千人就幹趴了,周勃順勢就站在獲勝者一邊。為了討好劉氏,以及將來的皇帝,動手殺了漢少帝和漢惠帝的其他兒子。
上文中有部分提到,朱虛侯劉章殺了呂產後,漢少帝派人犒勞,劉章根本不認這個皇帝,搶了使者的節信,就跑回大營了。
可見劉氏宗親對這位皇帝是有多麼的“認可”。
-
15 # 我下圍棋
其時誰也沒有作亂。只是權力的大洗牌。
呂太后也沒有想要讓呂家人當皇帝的意思。她的想法是想讓呂家的人和功臣們幫著自己的孫子當好皇帝。
但呂太后其人還是有點小氣和失智。她吧。你不惹她她也不動你。你若惹她她也睚眥必報。您看戚夫人和薄夫人的區別就知道了。劉邦八個兒子有五個或直接或間接死在她手上。但她偏偏就一點兒也沒動劉恆和劉長。劉恆因薄夫人低調而保全。劉長是她帶大的。但她還是不放心他。否則大可調劉長進京嘛。
如果她下決心要呂家人幫他的孫子就應該把劉邦的那些功臣全剷除才行。或下決心讓功臣們幫自己的孫子就摘除呂家人的權力,這還好操作些。畢竟呂家人根基不深也翻不起什麼大浪。從史書上看呂家人和功臣們關係也還行。如不貪戀權力倒也能一保富貴。這樣就沒文帝什麼事了。
現在既不給功臣權力又想讓呂家人和功臣幫你的孫子。太天真了。功臣們聽你的可以。讓他們甘居呂家人之下。怎麼想的。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至於殺劉盈的兒子們。這是政治。而且榜樣就立在那。
劉恆離開代地時代王妃和五個兒子還好好的。還沒到長安代王妃和她所生的三個兒子卻染病身亡了。代王妃肯定是呂家人。薄太后也是個狠角呀。
您說這時劉盈的兒子們還好意思活嗎?
他們但凡活一個。別的王就有話說。好了,現在誰和劉盈最近呀?只劉恆和劉長了。但劉恆歲數大呀。他做皇帝言正名順嘛。
所謂功臣。他們是漢王朝的功臣。又不是某個死去的皇帝的功臣。
。
-
16 # 恆大2017
談談我的個人觀點:
從史料記載來看是諸呂作亂,功臣集團聯手恢復劉氏江山。仔細分析,我更傾向於是功臣集團,不甘心大權旁落,而發動的政變。
迎接代王入京為帝,就是希望以皇帝名義證明政變合法化。
-
17 # 小喬的歷史
功臣和劉氏皇室以及呂氏外戚彼此之間早就有了戒心。在劉邦稱帝后,共分封了143個侯爵,這些侯爵和其部屬幾乎包攬了漢朝上上下下的官職,這些功臣又因多出自於沛縣和豐縣兩地,關係更加緊密,實力和勢力都十分強大。為了漢朝的穩定,劉邦在臨終前特意下達了詔書進行道德和感情上的約束。
吾立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於今矣。與天下之豪士賢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輯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親,或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賦斂,女子公主。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賜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長安,受小第室。入蜀、漢定三秦者,皆世世復。吾於天下賢士功臣,可謂亡負矣。其有不義背天子擅起兵者,與天下共伐誅之。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該賞的我都賞了,我沒有對不起你們,誰要是謀反,大家就不用客氣,一起上)
待到劉邦死後,太子劉盈繼位,成為漢惠帝,朝局仍然控制在功臣手中。
雖然劉邦生前建立了磐石之宗,大肆分封劉姓諸侯王來穩固劉氏皇室,但是劉邦死時,大多劉姓諸侯王儘管擁有自己王國的兵權和財權,卻因年齡的問題(大多很年幼),對功臣和呂氏外戚構不成威脅。這裡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劉姓諸侯王很小就到自己的封國就職,很少與功臣及呂氏外戚接觸,只是受到詔令或者規定的朝覲的日子才能進入長安。
所以,功臣和呂氏外戚長時間的接觸,加上有利益牽扯,自然矛盾重重。矛盾點主要集中在軍權,而軍權全部掌握在功臣手中。
相國曹參的離世,矛盾開始緩慢的爆發。
曹參是功臣圈子中所認定的,功勞和位次均排第一的人,而不是“三傑”之一蕭何。
曹參在齊王劉肥那裡擔任丞相時,就開始實施無為而治。
蕭何死後,曹參接掌漢朝丞相,成為皇帝以下的第一人,推行的政策還是無為而治。曾因“無為”的舉動,而受到漢惠帝的譴責。儘管如此,曹參還是沒有更改自己的政治主張,繼續施行無為而治。
這個時期,因領首和主政者是為人信服的曹參,外加劉氏皇室多數處於幼年時期,功臣和外戚還能相安無事。
到了曹參死後,陳平成為左丞相,王陵成為右丞相。
王陵出身豪族,又在劉邦起兵早期與劉邦以及功臣並沒有多少交集,總體來說,不合群。身為右丞相的王陵反對呂后分封諸呂為王時,並沒有獲得左丞相陳平和太尉的支援。使得呂后大為不滿,但是由於駐紮在南北軍均在太尉周勃手裡,呂后並沒有輕舉妄動,後來只是尋了一個藉口,將其免職。
至於陳平,為人處世極為圓滑,又精通權謀,再加上他與掌管軍權的太尉周勃有矛盾,左丞相的位置坐的很穩。並且獲得了提升,接替王陵成為右丞相。
太尉周勃,厚重少文。在漢惠帝六年成為太尉。之前,劉邦因太尉的權勢過重,將其取締。漢惠帝重新設立並立刻委任周勃掌管,足見周勃在當時的威望。
換句話說,曹參死後,太尉一職再次被漢惠帝設立,並與分丞相為左右丞相同時進行。
功臣的勢力大漲,好像沒有了外戚的地位。
其實則不然。
呂后在漢惠帝五年有一個操作。
她令自己女兒魯元公主與原趙王張敖的女兒張嫣嫁給了漢惠帝,並冊立為皇后。
此舉打破了功臣與劉氏皇室及呂氏外戚之間的平衡。
漢六年,左右丞相及太尉的設立,只是又將平衡拉了回來而已。
然而,僅僅是太尉重新設立的一年後,平衡再次被打破。
漢惠帝病逝了。這讓呂后及功臣都有些猝不及防。加上張嫣為後,沒有子嗣。只能選擇一個漢惠帝后宮一個位份低微的美人子為張嫣之子,任為皇帝,因年幼,權力全部歸於呂后。
呂氏外戚的勢力開始擴張。
首當其衝的是,駐紮在長安內外的南北兩軍。
呂氏外戚呂臺,呂祿和呂產等人同時成為直接掌管南北兩軍的將領,擁有能夠調動軍隊的兵符,等於將主抓軍權的太尉周勃架空。
呂后這麼容易得手,是因為擔負主要職責的王陵不合群,陳平和周勃自漢三年起,就有矛盾,周勃看不起陳平,雖有智謀但行為不端,陳平也不待見周勃。
王陵因反對呂后分封諸呂為王為侯被免職,陳平升任右丞相,左丞相卻是自漢二年一直陪伴在呂后身邊,並一同被項羽抓,拘禁在軍營的審食其(都說他是呂后的面首,呂后在這一點上,態度很是曖昧。審食其因“面首”傳言被漢惠帝抓起來,呂后甚至都不敢為其說情)。
審食其成為左丞相,並沒有伸手觸及具體的事務,而是做為呂后的傳令官,負責上通下達。
這樣一來,無聲無息之中就將陳平的職權給奪了。
官員們有什麼事需要請示或批覆,第一個找的是審食其,而不是陳平。
陳平曾為劉邦獻出六條大計策,都偏向陰狠,不如張良的計策,堂而皇之。
但是,在這事關自己的前途富貴的大事上,陳平很是清醒的沒有使用什麼計謀,或在呂后面前訴苦,也或者明裡與審食其一爭長短,很是乾脆利落的將權力放棄,學曹參每日裡置酒高會,觀賞美女歌舞表演。
但有一人卻極為清醒的注視著這一切。此人名叫陸賈,他出面將原本敵對的周勃陳平結合在了一起,一致對外,對抗呂后及外戚。
儘管如此,依然無法遲緩掌控軍權的呂氏的步步進取。
呂后開始大封呂氏為王為侯,用來鞏固自身的權位。
與此同時,為了使呂氏外戚獲得實實在在的封國,擁有土地,擁有財權和兵權,呂后分兩步實施,一是從小侯爵那裡侵佔,二是從劉姓宗室那裡巧立名目。
小侯爵無關痛癢,劉姓宗室雖多年幼卻關乎全體。呂后對劉姓宗室的做法是,將其拉到長安的關係複雜的局面中。
既用官職俸祿來彌補劉姓宗室失去土地的憤恨,逐步瓦解功臣把持朝政的局面,又用政治婚姻維繫和控制劉氏宗室。
但是,接連有劉邦與他人所生的皇子死於或者間接死於呂氏手中(如三任趙王劉如意,劉友,劉恢以及燕王劉建),這使得劉邦其他的皇子皇孫倍感壓力。
齊王劉襄和其兄弟朱虛侯劉章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們積極與周勃和陳平等功臣聯絡,準備在合適的時機出手。
需要注意的是,呂后此時早已更換了一名皇帝,是為後漢少帝劉弘,他同樣出自於後宮美人子,身份現在是無法搞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證明確實是漢惠帝之子。
漢文帝劉恆入主長安時,此時諸呂以及與諸呂有關係的人,大多被除掉,僅有在任皇帝劉弘,太后張嫣以及魯元公主所生的魯王張偃等寥寥數人,在刀口下殘存。不同的是,漢文帝入主長安的當天夜裡,劉弘才被殺,張偃由魯王降為南宮侯。
劉弘成為皇帝,完全是他的前任說出一番話,讓呂后及外戚感到了威脅,進而被廢被殺。
可見當時呂后的權勢之盛,劉弘因很有眼力見兒,存活下來。
功臣和宗室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聯合起來,卻因無兵無權不敢輕舉妄動。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逝。
曾經大權在握的左丞相審食其,卻因被傳為呂后的面首,入獄且險遭被殺的緣故,開始向功臣表達出了善意,為自己鋪設後路。
雖然審食其的態度轉變,為誅除諸呂的行動提供了機會,但是呂祿呂產等人依然掌控著漢朝最精銳部隊,南北兩軍。同時因軍權的原因,皇宮的侍衛皆聽命於呂祿呂產,而呂產還兼任相國,再加上呂氏女子以及張嫣張太后入主皇宮的原因,現任的皇帝劉弘一直未脫離呂氏掌控,又因其年幼以及呂后曾經對他前任的做法,後少帝也不敢輕舉妄動,權力還是控制在呂氏手中。
換句話說,呂氏子弟根本沒有作亂的動機。
但是呂后死後的一個月後,呂氏子弟卻被誅除的乾乾淨淨,為什麼?
關鍵就是,呂氏外戚沒有滿足功臣的期望,以及對眼下的局面的太過滿意。
呂氏外戚掌控了大權,卻沒有為眾多功臣們提供保障,包括封國土地的完整,個人官職的高低,個人的生命財產的安全等。
只顧維持現狀,就認為保證了呂后為他們搶佔的封國土地等。
周勃和陳平等人商議後,決定誅除諸呂。
第一步,先派朱虛侯劉章聯絡其兄長、現任齊王劉襄,讓率大軍進攻長安。
第二步,說服呂氏抽調南北軍的精銳,並任用灌嬰率大軍迎戰。
第三步,因有戰事出現,呂氏的注意力出現轉移,與此同時因抽調兵力,長安的兵力銳減,呂氏子弟惶恐不安時,誘惑呂祿交出軍權。
當然了,還有一些細節,如嚴密監視皇帝的行程,呂氏外戚的動向;安排聯絡人員,指揮人員以及灌嬰對劉襄的牽制,作戰人員安排,戰陣組織等等。
最終,呂祿聽信了好友酈寄的勸誡,交出了兵符,交給了太尉周勃,夢想做一個享太平富貴的王。
周勃和看護符節的官員,一同進入北軍開始發動大軍。
誅除諸呂的行動正式展開。
先是相國呂產等重要人物被殺,而後是呂后妹妹呂嬃等次一等的人物,接著是整個呂氏外戚。
等一切塵埃落定後,出現了新的問題。
如果此時功臣繼續擁立呂后扶植的傀儡為帝,那麼劉襄斷然不會罷兵。
功臣們發動誅除諸呂的行為也被定性為作亂,留下藉口為劉姓宗室起兵的理由。
只有另選一位劉氏子弟為皇帝,才能名正言順。
至於周勃成為典範。
主要是因形勢的驅使,周勃恰逢其會而已。
不過,在漢文帝時期,他秉承了漢文帝的旨意,放棄了丞相之位,回到了封國,為其他功臣做出了表率。
儘管這是劉恆再三下詔強迫,周勃才動身的。卻因周勃一直沒有倚仗軍權,再次發動叛亂的原因,獲得了後世好評。
周勃的兒子周亞夫,更是沒有因周勃在晚年被漢文帝差點定為謀反,全家被族滅而在平定漢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時發動叛亂,反而是助漢景帝在短短三個月就平定了叛亂。
他們父子被認定為楷模,理所當然。
-
18 # 國史春秋
先給大家出一道題:在桌子上放一塊蛋糕,接下來由甲、乙、丙三個人來分。甲手急眼快,一刀切走了整塊蛋糕的二分之一。剩下蛋糕由其他兩個人繼續分,結果乙又切走一多半,約三分之二,於是丙最終只得到的蛋糕最小。
那麼,三個人對這個結果滿意嗎?不用說,甲肯定心情非常愉悅;乙稍微有些不快,但還能自我安慰;而丙就憤憤不平了。
接下來會怎樣呢?可能出現兩個結果:一是丙忍氣吞聲,就這麼算了;二是丙要去搶甲的蛋糕,但是他會覺得一個人不行,於是就叫上乙一起行動。最終乙丙聯手打倒了甲,於是又開始分搶到手的蛋糕。
(呂后劇照)
到此我們可以對號入座了。甲就是呂后家族,也就是外戚集團;乙是劉姓諸侯,也就是宗室集團;丙就是文武大臣,也就是功臣集團,或稱軍功集團。漢初的格局大致就是這樣,即由外戚、宗室及軍功大臣三支勢力組成。
而上述分蛋糕的過程就可比作是呂后去世後,漢朝政局動盪的一個替代性縮影。作亂者自然就是功臣集團,因為分到的“蛋糕”最少是他們行動的動機。
劉邦分的第一次“蛋糕”其實劉邦生前已經將“蛋糕”分過一次,顯然劉姓宗室分得最大,因為他的次子劉盈得到了皇位的繼承權,其餘七個兒子劉肥、劉如意、劉恆、劉恢、劉友、劉長、劉建都成了坐鎮一方的諸侯王。另外,劉邦還將侄子劉濞、兄弟劉交、堂兄劉賈也封為了諸侯王。最終這些劉姓諸侯王佔據了39個郡,而漢朝當時一共才54個郡。自不用說,剩下的15個郡屬於將來的皇帝劉盈。當然外戚集團與功臣集團也分到了“蛋糕”——爵位與食邑。
這時,我們需要弄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劉邦的江山是怎麼來的?毫無疑問是功臣集團(包括韓信等異姓諸侯王)打出來的。當然,種種跡象表明外戚集團也出力不少。唯獨和劉姓宗室沒有多大關係。
因為劉邦起兵時只有劉肥與劉盈兩個兒子,劉肥最多十歲出頭,劉盈路還不會走,怎麼打仗?而劉邦的哥哥弟弟又都老實巴交,或許連刀都不敢拿,唯一有過也戰場經歷的也就是堂兄劉賈了。
那麼劉邦的“蛋糕”分得公平嗎?如果站在“皇權至上”的角度看,很公平。因為劉邦是皇帝,即便他無所顧忌地把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排擠出局”,也沒有人敢出來反對。
但如果站在“按勞分配”的原則上就不公平。因為此刻除了已經土崩瓦解的異姓諸侯王集團,就屬功臣集團出力最多。最為重要的是,劉邦屬於“白手創業”,這樣一來功臣集團就成了“原始股東”。所以從功臣集團的內心來說,他們都有過“皇帝夢”,或許只是一念之間,因為他們無非是喝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碗雞湯而元氣大增。
(劉邦劇照)
而劉邦心裡並不認為功臣集團中某些人會放棄皇帝夢,所以他才與他們舉行“白馬盟誓”,規定誰不老實就一起削他。另外,劉邦改立劉如意為太子的衝動,最終也偃旗息鼓了。因為他明白呂后比戚夫人更能讓功臣集團不敢蠢蠢欲動。所以,當劉邦去世後,所面臨的現實難題又甩給了呂后。那麼呂后該如何應對呢?自然是重新分“蛋糕”,同時也為她死後的功臣作亂埋下伏筆。
呂后繼續分“蛋糕”呂后怎麼分蛋糕呢?分三步走:
一、將功臣集團一網打盡。這樣最有效,因為一來能搶回一塊,二來也不用擔心手裡的被搶走。但危險太大。原來劉邦去世後的第四天,大臣們才知道訊息,因為前三天呂后一直在籌劃著如何將他們斬盡殺絕。所幸呂后思來想去,認為那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又讓計劃悄悄地流產。
二、同功臣集團保持和睦,承認他們同劉邦手裡分得“蛋糕”的合法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呂后主持漢朝政局的15年中,鮮有文武大臣遭貶謫的事件出現。因此從表面上看,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沒有矛盾。但實際上矛盾是存在的,因為功臣集團手裡的“蛋糕”一直沒有變化,也就是說潛滋暗長的願望並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外戚集團與功臣集團之間只是在維持一種相安無事的平衡。而這種平衡終究會被打破的。
三、割宗室的“肉”來給自己的族人“育肥”。劉邦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很不幸。長子劉肥差點被呂后毒死在酒桌上,之後獻出了城陽郡給魯元公主(呂后之女)做湯沐邑,才逃過一卻。在劉肥去世後,齊國又先後被呂后割走了濟南、琅琊二郡;三子趙王劉如意被呂后毒殺;五子梁王劉恢被“呂家女”氣到服毒自殺;六子淮陽王劉友被呂后召到京城餓死。(注:劉友與劉恢先後被呂后改封為趙王);八子燕王劉建死後,呂后殺了他的兒子,令其絕後。
(劉如意劇照)
那麼呂后為何單與劉邦的兒子過不去呢?看結果就知道了。
最終呂后的三個侄子呂祿成了趙王、呂產成了梁王、呂通成了燕王。這就說明,外戚集團的“蛋糕”在慢慢變大,而宗室集團的“蛋糕”縮小了許多,唯獨軍功集團的“蛋糕”沒有變化。如此一來,便等於是呂后割宗室集團的“肉”在給外戚集團“育肥”。當然這不是最終的結果,否則軍功集團就不會作亂了。
呂后去世前特意又為族人做了一番安排:一是將戍衛京城的北軍軍權給了侄子呂祿;二是將拱衛皇宮的南軍軍權給了侄子呂產;三是讓自己的“老情人”審食其做了少帝劉弘的老師;四是將漢朝廷軍隊的調動權也給了侄子。
(呂祿劇照)
這樣一來,很明顯是外戚集團手中的“蛋糕”又大了許多,可以說是佔據了整塊蛋糕的二分之一也不為過。這時,文章開頭那個分蛋糕的場景就出現了,即外戚集團豪橫地切走了整塊蛋糕的二分之一,宗室集團得到了剩下蛋糕的三分之二,功臣集團只得到了最小的一塊。
然而,擺在功臣集團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是手裡的蛋糕能不能守住?會不會被外戚集團搶走?因此正是出於這樣的擔心,他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與其“蛋糕”不保,還不如主動去再搶一塊回來。
(劉襄劇照)
而宗室集團正在為之前被外戚集團“割肉”而耿耿於懷,因此他們也有搶“蛋糕”的意願,結果便同功臣集團便不謀而合了。
所以最終向外戚集團發起進攻的是兩支力量,一支是以陳平、周勃、灌嬰、酈商、曹窋(曹參之子)等人為首的功臣集團;另一支是以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據兄弟為首的宗室集團。而當呂后族人被殺光之後,功臣集團為了分到更多的“蛋糕”於是迎代王劉恆為帝。
綜上所述,呂后去世後,作亂者是“功臣”,而不是“諸呂”。顯然“諸呂”沒有那個必要,而“功臣”們連漢惠帝劉盈的幾個年幼的兒子都不放過。假如“諸呂”作亂,與幾個“幼兒園年紀”的孩子又有什麼關係呢?
(夏侯嬰劇照)
陳平、周勃為什麼成了忠臣典範?殺劉盈幾個兒子的人是夏侯嬰,也就是在彭城之戰失敗後,陪劉邦逃命時將劉盈與魯元公主反覆拽上車的車伕。既然當初那麼執著的救劉盈,如今又將劉盈的兒子斬盡殺絕,夏侯嬰是一種什麼心理?很簡單,想理直氣壯地吃到一塊“蛋糕”罷了。
至於說陳平、周勃為何成了忠臣典範,不過是史書中的“忠臣”。因為漢文帝是漢武帝的祖父,司馬遷又是漢武帝的臣子,而那句“安劉姓天下必周勃也!”的話並不靠譜。因為劉邦根本不可能未卜先知。
-
19 # 閱史明知
這是兩個問題,首先第一個“呂后死後,到底是功臣在作亂還是諸呂在作亂?”。
呂后死後,功臣和諸呂的矛盾,主要是在對朝中權利的掌控,大家都在為自己的權利而鬥爭。呂后在世時,大舉分封呂氏家族,使呂氏在朝中權利逐漸變大。呂氏的做大更多的是打壓劉氏皇族的權利,而蛋糕就這麼大,呂氏做大,就使得追隨劉邦的功臣利益變小。呂后死後,權利將重新分配,他們不是在作亂,是在爭奪今後的朝堂的話語權。
當然最後的成功者,總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失敗者就成為了作亂分子。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周勃陳平殺了漢少帝和漢惠帝的其他兒子還能成為忠臣典範?”。
當週勃陳平鬥贏諸呂后,接下來的問題是少帝劉弘是呂后推上去的,他的岳父是呂祿也是呂氏家族的,如果讓他繼續做皇帝,以後是否會提拔呂氏家族的人,那樣不就給自己埋一個定時炸彈。而要廢掉一個皇帝最有效的是從血統上做文章,說他不是漢惠帝的兒子。周勃陳平最後是以他們都不是漢惠帝的兒子,而是呂氏子孫的名義把漢少帝和漢惠帝的其他兒子都殺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周勃陳平殺了漢少帝和漢惠帝的其他兒子,那接下來就開始需要選擇皇帝。在平定諸呂中齊王劉襄立功最大,又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按理講就是劉邦長孫,應該是很有繼承權的吧。但是,也是因為他的實力最強讓周勃陳平不想選他。周勃陳平最後找了一個沒什麼勢力的代王劉恆,可能也是覺得劉恆在朝中沒有自己的勢力,必然要依仗周勃和陳平。代王劉恆也就是漢文帝,由他繼承皇位後,漢文帝的子孫也要為自己驗明正身自己的正統即位,這樣擁立漢文帝的周勃和陳平就成為忠臣的典範。
歷史總是由成功者寫的,那些利益獲得者也總是要美化自己,所以也總是需要一些合理的理由來作為表面的裝飾。
-
20 # 利劍縱橫
首先來說歷史都是勝利者所寫,自古以來就是成者王侯敗者賊,關鍵就看最後勝利的是哪一方!
第一,權力的角逐
無論是開國功臣還是外戚集團的諸呂,都想要爭奪最高的權利和至高無上的殊榮,在呂后以及漢惠帝都健康地在世的情況下,依然會產生矛盾,只是無論是開國功臣以及外戚集團都沒有能力和膽量發生武裝衝突。同時無論漢惠帝還是呂后任何一人在世的情況下,也能夠很好的將雙方的利益平衡化,並且能夠讓雙方相互制衡,但是都不會擁有兵權,尤其在呂后的打壓下,開國功臣可能只能選擇效忠於大漢,絕對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第二,法統地位
這個就得從最後能夠獲得帝位的代王劉桓說起,劉桓能夠從一介藩王最終脫穎而出,被推舉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不得不感謝周勃、陳平等眾位開國功臣。那麼如果漢文帝想要證明自己屬於合法繼承人,那他當然就將周勃、陳平等人樹立成為忠臣典範。反過來如果自己承認周勃、陳平等人屬於是功臣作亂,那自己豈不是得位不正,將自己陷入了絕境,所以以其非凡的智慧,漢文帝不可能不將周勃、陳平等人樹立為忠臣的典範。
第三、諸呂作亂
呂后在劉邦死後就開始染指最高權利,積極地籌劃和架空劉氏子弟的權利,只是呂后一直沒有像後來的大唐女皇武則天一樣直接稱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才開始大肆地分封諸呂為王、侯等爵位,然而劉邦開國以來制定了非劉氏子弟不得封王的章程。所以呂后以及諸呂已經屬於在作亂,並且呂后大權在握之後一直打壓開國功臣,當然也是為了自己能夠統治得更加穩固,一眾開國功臣敢怒不敢言,其他文武大臣為了自保以及自身的利益大多選擇趨炎附勢。只有周勃、陳平等一班開國老臣以及個別的劉氏子弟選擇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直到呂后去世,周勃、陳平、灌嬰等開國功臣立即聯合劉氏子弟開始為恢復大漢劉氏天下而討伐諸呂。
第四、誅殺漢少帝以及漢惠帝的其他兒子
由於漢惠帝劉盈屬於英年早逝,在漢惠帝死後大權已經完全掌控在呂后的手中,至於漢少帝只不過是呂后所立的一位傀儡。然而在呂后的安排下漢少帝迎娶了呂祿的女兒為皇后,所以漢少帝完全屬於諸呂集團的人,諸位開國功臣以及眾文武都擔心將來東山再起危及到自身的身家性命。至於漢惠帝的其他的兒子和漢少帝的情況非常相似,最重要的是其他幾個兒子並非漢惠帝的親生骨肉,通通都是呂氏血脈。
漢文帝劉恆是陳平等功臣及劉氏宗親和大臣們共同擁立的,是劉邦的第四子,表明代表的依然是劉邦的天下,並且幫助劉氏從呂氏手中奪回了劉氏江山,所以,陳平、周勃等人是劉氏漢朝的忠臣,而且還是最大的功臣。
回覆列表
肯定是反對呂家的勢力作亂嘛,後來連小皇帝都廢了,然後給弄死了。不過也還是老劉家的人做皇帝。文帝也是劉氏正宗,所以這就是宮廷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