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和聖嘉鈺

    在成功的路上,很多人的失敗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憤怒時,不能遏制怒火,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對生活中常見的非理性因素你會發脾氣嗎?你曉得什麼時候應該發脾氣,什麼時候不應該發脾氣嗎? 如果你在開車時,碰到別人從你身邊一擦而過,呼嘯一聲,使你大吃一驚,你是否會破口大罵呢?很多人會因此發脾氣,甚至為此不高興一天。卻不知,對方可能早已高高興興地參加聚會去了。要化解不良情緒,我們不妨以風趣、溫和的態度解釋當時的情形: “這傢伙,一定是老婆趕著去生孩子。” 然後,一笑置之。 反之,忍住不發脾氣永遠是好的嗎?比如,當你的孩子在唸書時,隔壁的音響開得很大聲,你只管忍耐,不去伸張權益,結果如何呢?這種情況下,我們忍住不發脾氣,也等於在縱容別人做不該做的事情。 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很多,我們常常會因為這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導致一些不應該的後果,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應該先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見的非理性因素。 世界之大,我們每個人窮盡一生,能看到、聽到、感覺到、體驗到的事物極其有限。且不說浩瀚無垠的洪荒宇宙,即使是我們立足的這個渺小的星球,已經使我們再三地承認生命的有限和短促。可即使是煩瑣小事,投射到我們的心靈世界裡時,就可能變得極其複雜和豐富。 在生活中,我們感覺周圍的事物,形成我們的觀念,作出我們的評價,以及相應地判斷、決策等,無一不是透過我們的心理世界來進行,只要是經由主觀的心理世界來認識和觀察事物,我們就不可避免會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產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影響我們認知的準確性的因素很多,如知識、經驗的侷限;認知觀念的偏差;感官的限制等。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情緒的介入和干擾。 生活中常見的非理性因素如下: (1)嫉妒 嫉妒使人心中充滿惡意、傷害。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產生了嫉妒情緒,那麼他就從此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裡,不能在Sunny下光明磊落地說和做,而是面對別人的成功或優勢咬牙切齒,恨得心痛。嫉妒的人首先傷害的是自己,因為他把時間、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積極進取上,而是放在日復一日的蹉跎之中。嫉妒同時也會使人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如果一個人心中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那麼他距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遙遠。 (2)憤怒 憤怒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機會。許多場合,因為不可抑制的憤怒,使人失去了解決問題和衝突的良好機會。而且,一時衝動的憤怒,可能意味著事過之後付出高昂代價的彌補。在實際生活中,憤怒導致的損失往往可能是無法彌補的。你可能從此失去一個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戶:你的形象可能從此在領導眼裡受到損害,別人也從此開始對你的合作產生疑慮。 憤怒時最壞的後果是,人在憤怒的情緒支配下,往往不顧及別人的尊嚴,並且嚴重地傷害了別人的面子。損害他人的物質利益也許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而損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卻無異於自絕後路,自挖陷阱。如果你心中的夢想是渴求成功,那麼,憤怒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敵人,應該徹底把它從你的生活中趕走。 (3)恐懼 過分的擔憂可能導致產生恐懼,而恐懼使人學會逃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戰,不畏困難。對某些事物的恐懼情緒,可能來自於缺乏自信或自卑。 一次失敗的經歷或尷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變得恐懼。比如,經歷過一次在公眾面前語無倫次的演講,可能使他從此恐懼演講。這無疑使他在生活中憑空少了許多機會,本來可以透過一番演說和遊說來獲得的成功機會將從手指縫裡溜走。恐懼的泛化還能導致焦慮,焦慮的情緒甚至比恐懼還要糟糕。 有些人把焦慮情緒形容為“熱鍋上的螞蟻”,這個比喻相當準確,也相當形象。產生恐懼情緒而不想方設法加以控制和克服,這樣的潛臺詞相當於預設自己是個怯懦的失敗者。成功的路途上小小的失敗就令他望而卻步,駐足不前,那麼,成功後可能面臨的更大的挑戰,他又如何能應付呢? (4)抑鬱 成功路途中最可怕的敵人是抑鬱。如果說別的消極情緒是成功路上的障礙,使成功之路變得漫長和艱險,那麼,抑鬱根本就是成功路上的南轅北轍。 克服別的情緒問題可能只是個修養和技巧的問題,克服抑鬱卻相當於一項龐大的工程,它需要徹底改變你的生性:從認知、態度到性格、觀念。 一個追求成功的人如果染上抑鬱,那麼即使有成功的機會也會離他而去。因為成功帶給他的不是喜悅,不能使他興奮起來,他沉浸在自己的瑣碎體驗裡不可自拔。抑鬱者彷彿是一個隨時馱著殼的蝸牛,只是束縛他的繭殼是無形的。 抑鬱者宛若置身於一個孤獨的城堡,他出不來,別人也進不去。著名文學家,也是抑鬱者的卡夫卡曾這樣形容他抑鬱的體驗:“在我的周圍著兩圈士兵,手執長矛。裡面的一圈士兵向著我,矛尖指著我;外面的一圈士兵向著外面,矛尖指著外面。他們這樣密不透風地圈著我,使我出不去,外面的人也進不來。 (5)緊張 適度的緊張使我們能集中精力,不致分神。但過度的緊張卻會使我們長期的準備工作付諸東流。本來設想和規劃得很好的語言和手勢,一緊張便會忘得一乾二淨。過分的緊張使人變得幼稚可笑:臉色發白,或漲得通紅,雙手和嘴唇顫抖不已,頭上冒著冷汗,心跳劇烈,甚至感到心悸,呼吸急促,語言支離破碎。這樣的情形使我們宛若一個撒謊的幼童。緊張可能僅僅是因為缺乏經驗,準備不足。 一個成功者,他也許一直都有些緊張的情緒。但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如何控制緊張。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總統林肯,當眾演講時始終有些緊張,可是他知道如何控制和巧妙地掩飾過去,不讓臺下的聽眾看出來。 (6)狂躁 狂躁容易給人以一種假象,彷彿他很精力充沛、說話和做事都那麼有感染力,顯得咄咄逼人。初次接觸狂躁者時,許多人都會產生錯誤的感覺,以為他是多麼的具有活力和使人感動呀。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了解的加深,你就會發現狂躁其實不過是一張自紙。他的談話沒有深度,他行事缺乏條理性和計劃性,他說過的話轉眼就會忘記,交給他的任務也不會受到認真對待。狂躁的情緒容易使人陶醉,因為狂躁者的自我感覺好極了。他會顯得雄心勃勃,似乎要追隨後羿去把最後一顆太陽也射下來。可是,世界上沒有狂躁者也能取得成功的例子。因為狂躁和抑鬱其實是兩個極端的情緒:狂躁是極度興奮,而抑鬱是極度抑制。在精神病分類裡,有一種精神疾患就叫做狂躁——抑鬱症。 (7)猜疑 猜疑是人際關係的腐蝕劑,它可以使觸手可及的成功機會毀於一旦。莎士比亞在他那出著名的悲劇《奧塞羅》裡面,十分生動而深刻地刻畫了猜疑對成功的腐蝕。愛情因為猜疑而變得隔閡,合作因猜疑而不歡而散,事業因猜疑而分崩離析。猜疑的原因是缺乏溝通。 許多猜疑最終都證明是誤會,如果相互之間的溝通順暢,那麼猜疑的黴菌就無處生長。對成功路上艱難跋涉的追求者來說,猜疑將是一個隨時可能吞沒你整個宏偉事業的陷阱。因為你的猜疑可能隨時被別人利用,而矇在鼓裡的你還渾然不覺。其實,只要你細加分析。就不難發現猜疑是多麼的沒有道理和破綻百出。 猜疑的另一個原因是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缺乏足夠的自信。為什麼會猜疑?因為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而這種擔心顯然是由於對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信心不足造成的。

  • 2 # 吳小豆的生活軌跡

    朋友圈中總是有太多心靈雞湯,好多人都喜歡發些看似鼓勵自己的文字,其實這些文字出賣了你,試問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會去發這些東西來勉勵自己嗎?不會,因為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壞情緒,才會用這樣的方式找安慰。本次給大家介紹壞情緒怎麼控制,快來看看吧。

    方法/步驟

    1.分步閱讀

    可以找個沒人的地方去大哭一場,也可以靜下心讀書或者做些家務,儘量不想不開心的事。

    2.不要把別人當出氣筒,讓你的壞心情去影響別人,這樣會讓別人的心情變得很差。

    3.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大聲唱歌,也可以跳舞,最好找個空闊的地方大喊大叫,這樣會讓壞情緒緩解很多。

    4.可以去海邊游泳,可以聆聽一下大海的聲音。

    5.讓自己冷靜下來,閉上眼睛,儘量不讓自己想任何事情,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 3 # 四兒有信仰

    有人說,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是本事。主要還是生活傷你太淺,有一天你什麼都麻木了那你就沒有了所謂的脾氣。

  • 4 # 鼻菸客

    激烈情緒讓人痛苦時,我們有世俗和非世俗兩大類對治方法:

    世俗對治:

    1. 轉移注意力,比如“有你的快遞兒”—用逛街、購物、吃喝、運動、旅行、交際來轉移注意力。

    2.直接發洩情緒,比如說:"you need cry dear"你哭出來吧!激烈情緒如暴雨,不會一直。

    3.世俗理性主義,思考激烈情緒對自他的傷害,而對問題本身毫無意義,從而以道理來降伏自己。

    非世俗對治:

    1.如幻思維。一切事物,如夢幻泡影,顯現而不真實。夢中喜怒哀樂,醒來了無可得。

    2.無常思維。讓自己激動的,情感、財富、地位甚至性命,都是時刻動態變化,不由自主的,堅信無常這一面,對變化就會坦然。

    3.因果思維。如今的痛苦煩惱,必事出有因。事情已經發生,前因既然已經生成結果,就不再會更多影響你。為了以後的好果,努力下好種子,精心栽培吧。

    4.自他相換。一種極特殊的思維,在自己痛苦的時候,想象自己的痛苦能夠代替所有人類的痛苦,在自己快樂的時候,想象將快樂分享給所有人類。這個聽起來很奇怪甚至會自我覺得虛偽,但對於對治激動情緒有特效。因為一切痛苦根源都和“自我”意識相關。承擔別人的苦,分享快樂出去的想象,正好可以突破自我意識,這個是激動情緒的根。

  • 5 # 開心娛樂廣場

    控制情緒其實很簡單,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經常聽輕音樂,音樂是控制情緒最好的方法了,從古至今都是如此,聽一些歡快的音樂,第二個方法就是多參加體育運動,比如跑步,散步,跳廣場舞,健身房鍛鍊,瑜伽,第三個方法就是多注意休息,有時候身體疲勞了也容易發脾氣,第四個方法就是經常出去名山大川觀光旅遊,多接觸新鮮空氣,物華天寶,陶冶自己的情操,第五個方法就是經常靜坐讀書,靜坐可以培養自己的心性,使自己的大腦得到充分的放鬆和休息,讀書可以增加自己的學問,提高自己的智慧,有了智慧就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消除煩惱。

  • 6 # 泰國留學申請官

    衝動是魔鬼”這句話一點都不假;有許多人正是因為一時衝動才會犯下滔天大罪,害人害己。

    在近幾年裡,過失致人死亡的數量在成一定的幅度上升,其實是他們本意想去傷害別人麼,人性本善,當那股勁過去之後,他們反而會對自己做過的錯事懊悔不已;傷害到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內心也承受著後悔和內疚的煎熬。

    有一位朋友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說一些很傷人的話語,說完以後死也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心裡已經說了幾萬次的對不起。”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時衝動”的慘劇呢?

    那就是這些人都沒有好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讓衝動佔據了上風。

    那麼我們具體要怎麼應對這個問題呢?

    有具體的兩個方法來解決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情緒。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人對所發生事件的一種突發反應,情緒會自動產生而且啟動的速度很快,往往在我們還沒有意識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了。

    情緒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對周圍的環境保持快速的反應。比如遇到危險的時候,可能我們的大腦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我們的情緒已經瞬間做出反應,並使我們及時遠離危險的處境。

    如果因為想避免消極情緒,而試圖去消滅所有的情緒,只靠思維和理智來生活,那麼,我們就會像失去了雙腳的人一般寸步難行。

    豐富的情緒不是一件壞事,情緒說明這個人很有趣,活得很真實。

    當然,這個特點也給我們帶來很多困擾,比如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最開始的瞬間大腦往往是空白的,理智處於空白期,這也就導致了強烈的情緒如脫韁的Mustang般不容易受控制。

    第二個處理方式就是,我們需要用更合理的方式去應對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肯·林德納在《當時忍住就好了》這本書中闡述了在關鍵時刻控制住自己的7種方法。這裡限於篇幅,我們分享其中3種方法。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這三種方法:

    1. 認識自我,瞭解內心中的“情緒觸發器”

    有時候,在多數人看來很不起眼的一件事,往往會引得我們大動肝火。

    一般來說,過度的情緒反應是和特定的經歷相互聯絡的。由於在當時的經歷中沒有及時化解這種情緒,事後積累下來就很容易造成心結,以至於在往後的日常生活中再次遇見類似的事情時,我們的心結被觸發,這才導致情緒的失控。

    用心理學名詞概括一下的話,那就是情緒觸發器。

    如果我們因為對方無意間的一句話,一個行為或者一個表情就暴跳如雷、怒不可遏,這很可能是因為對方觸發了我們內心的某種情結,勾起了我們童年或者成長過程中的痛苦經歷與情緒。

    這時我們就要及時提醒自己,不要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歸咎於他人,因為對方的言行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真正讓我們“爆炸”的是我們內心儲存已久的炸藥而已。

    同時,我們更需要深入到自己的內心,探索一下其中是否隱藏著某些未被意識到的情結。

    當我們對自己的內心瞭解的越多,那引爆我們情緒的炸藥就會越少。

    2. 要為自己選擇的後果負責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在一件事上頭腦發昏,做出事後讓自己後悔不已的決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自己對這件事的後果從未認真考慮過。

    情緒上來了就有著它搗亂,但是事後我們往往就會因為後果超出預料而惱羞成怒。

    所以,當你能明確地預測在什麼情況下的什麼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時,這種對結果的預測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並有助於做出更理智的決策或行為。

    3. 為自己制定“情緒”備忘錄

    應當製作一本關於自己的“情緒備忘錄”,備忘錄就像個開關,當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翻開它,這可以使你有充分的時間來回顧自己的心路,將大大提高你“忍得住”的功力。

    比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如下記錄:

    當你憤怒、受傷、生氣或者害怕時,不要輕易決定任何事情,應該試著放鬆心情,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直至恢復理智;

    或者在做選擇之前,回想一下以往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有哪些失敗的教訓,以及成功的經驗,這樣才會讓自己一點點的進步;

    而衝動時,我們就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一、“這樣做,最可能導致的結果是什麼?情緒符合我的期望嗎?”

    二、“我真正想成為的是什麼樣的人?”

    在為自己一一解答之後,衝動的情緒就會被平復下來,不至於做出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的舉動。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定製專屬於我們自己的“情緒備忘錄”。

    總之,負面情緒固然會讓我們痛苦,並且長久地影響我們,但情緒並非是不可掌控。

    如果我們能夠透過情緒這個視窗,深入的探索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和自己心裡的陰影和解,那麼,負面情緒就會轉化成我們成長和成熟的能量。

    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怎樣認識自己,認識情緒,以及怎樣正確的去應對情緒。

  • 7 # 血飲思維

    遇到影響自己情緒的事情時,首先你要冷靜,努力的讓自己不要一直沉浸於負面情緒中。有的事情是沒有必要生氣的,所以你自己冷靜下來之後去分析這一件事情,我怎麼做會更恰當,我身邊的朋友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們又是如何解決的。

    最後,情緒的積壓很多時候源於自身沒有給內心一個合適的舒緩出口,有時候在家裡給自己一個香氛沐浴泡澡,感受一下空氣裡香味,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減壓方法。當然,再能安排一個小假期便更有利於你建立一個轉換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工作啦~

  • 8 # 石油鑄造者

    怎樣控制情緒,首先要好的心情來迎接每天,把不愉快的事情當做是好的事情,不要每天悶悶不樂,做自己最Sunny快樂的自己。其次要多看些書來緩衝壓力,書籍是開拓視野,放飛自己的堡壘,在配個音樂開明自己,是那些不愉快的心情通通化解掉。每天都以正能量的心態來迎接每一天,做一個開朗積極向上樂觀人來對待自己,只有這樣保持,我相信每天都是都有Sunny一面。

  • 9 # 唯美學堂

    1、自我暗示

    無論面對怎樣的人生處境,總會有一種最好的選擇。

    我要用理智來控制情緒,決不讓情緒來主導自己的行動,只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就是個戰無不勝的人。

    2、學會宣洩你的憂傷

    憂傷,作為一種負面情感,表現為情緒低下,好憂愁,多傷感,易消極悲觀。憂傷情緒強烈的人,可能造成心理和生理損害。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消除這種憂傷絕望的情緒呢?

    痛苦如果分一半給朋友,那痛苦就減少了一半。遇到煩惱和不順心的事情,切不可憂傷壓抑,把心事深藏心底,而應該把這些煩惱向你的親人、配偶或知心的人、明曉事理的人傾訴,以此來減輕憂傷。對方的勸說也許沒有起什麼作用,但他的真誠的關懷和同情能使你感到溫暖,有時這種談心的物件也可以是素不相識的火車或輪船上的同路人。要不然,你也可以躲進一個僻靜的角落放聲自言自語,或提筆寫信給遠方的舊友,把你的煩惱甩到空氣裡,灑在信紙上,記在日記中。儘管在旁人看來,你對鏡子自言自語有點神經病的模樣,或是你寫厚厚一疊寄往何方何人的信和日記,但你自己肯定會在經過這場自我宣洩後感到內心如釋重負,輕鬆了許多。當然,自我宣洩不能用破壞性的行動來發洩心中的積怨和煩悶。

    憂傷情緒的消除僅僅依靠自我宣洩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強意志力的鍛鍊。音樂家貝多芬曾經說過:“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的艱難遭遇裡能夠百折不撓。

    3、控制抑鬱情緒

    抑鬱就是人們常說的憂鬱。它是一種以情感低落為主要表現形態的心理狀態。情感正常也有抑鬱的時候,應該說,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作為心理問題的抑鬱,其核心表現是一段時間內的鬱鬱寡歡。在通常情況下,總是顯得內心愁苦,缺乏愉快感,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動作緩慢,疲乏無力,常感到不順心,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有時還伴有失眠或昏睡、體重下降、飲食過多或過少等生理變化。

    (1)學會將自己的痛苦以適當的方式發洩出來,減輕心理上的壓力。要敢於把自己不愉快的心事向知心朋友、老師、家裡人訴說,或採用其他迂迴方式,從宣洩中得到解脫。

  • 10 # 南方AH

    情緒,是由外在的人、事、物對我產生的負面的影響,或是他人侵犯了我的權益,或是掉入了一個無法突破的困境,又或是遭遇到了一場意外的不幸…

    比如,你工作的好好的,莫名其妙的被人打小報告,被老闆叫去談話,你感到非常的憤怒!!

    比如,你喜歡的球隊輸了球,你連續三天都鬱鬱寡歡!

    那怎麼辦呢?

    既然是「外圍世界」導致了我的情緒,那麼我要麼改變世界,要麼控制自己!

    所以,我們經常會選擇以下三種方式,來處理情緒:

    1. 發洩:

    內心憤憤不平,手心血流湧動,揮起拳頭,就往對方一拳打去!

    打人犯法...

    那我就摔東西!看什麼摔什麼,別給我看價格,哪個貴砸哪個!

    還是很殘暴…

    那我文明一點,我去胡吃海喝,吃到扶牆而出!我去瘋狂購物,購到一窮二白!

    2. 隱忍

    發洩出來好像左右都是傷害,而且顯得我很沒教養,我得注意形象!

    那我就控制自己的情緒,忍在心裡,什麼都不說,還你一副微笑的臉龐。

    實在笑不出來?

    那就讓我冷靜一會兒!我不攻擊別人,但請你也暫時別來煩我!

    3. 轉移

    轉移注意力,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忘卻這份傷痛或者憤怒的情緒,比如瘋狂工作,比如整天去打牌…

    總之,讓我的生活被其他事情填滿,不留給情緒發作的空間!

    但,這些方式真的有用嗎?

    相信你也許以上三種方式都嘗試過,但結果如何呢?

    發洩,對他人和自己都造成了二次傷害,也許還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隱忍,長期隱忍將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症,比如自殘行為...

    轉移,雖然白天能夠短暫的忘卻,而一到晚上,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負面情緒又會反客為主,造成嚴重的失眠…

    那怎麼辦?究竟應該如何處理情緒?

    如果把情緒,比喻成頭痛腦熱,我們會如何醫治?

    是忍住假裝沒事?

    還是在手上劃一刀,讓注意力轉移到手上的痛感?

    或者對頭部進行冰凍讓頭腦降溫?

    甚至乾脆把頭砍下來不要了?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處理方式很滑稽,但我們現在處理情緒的方式,就是和剛才說的頭疼醫頭的方式是一樣的。

    我們把情緒當成了「問題本身」

    我們會和對方說,請你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

    我們會和自己說: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頭痛,是意味著你身體的其他部分,可能出現了問題,需要你去處理,比如某個部位發炎了,或者身體感染了某個病毒等等…你得對症下藥才有效。

    但這還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那更好的治療方式是什麼呢?

    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想必大家在中學課本里都有看過,扁鵲第一次見到蔡桓公的時候,說“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意思是你有小病在面板紋理之間,如果現在不及時醫治,病情就會惡化,當時蔡桓公沒有理他

    第二、第三次扁鵲見到蔡桓公,說他的病情已經到肌肉和腸胃了,蔡桓公還是沒有理他…

    最後一次,扁鵲說病已入骨髓,無藥可醫…

    5天后,蔡桓公果然身體劇痛難忍,但是等身體感覺到痛了,已經來不及醫治了,他便很快就死了…

    所以,真正厲害的醫生是治未病的,在症狀還沒出現之前,就把可能會產生症狀的原因給消除掉。

    情緒來了再想到要去控制,已經來不及了,情緒已經失控了!

    因此,要消除負面情緒的方式,不是等情緒來了再去控制,而是根本不讓負面情緒有可能出現!

    那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對情緒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什麼是情緒?情緒是由內在的感受,透過身體表現出來的狀態。這裡有2個關鍵詞:

    1. 表現狀態:

    情緒是一種狀態,不是問題本身。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消除狀態,發燒了,要找到是身體哪裡有炎症,是什麼部位出了問題,而不是隻在頭上敷冰袋。

    2. 內在感受:

    內在感受是導致情緒狀態的原因,那是什麼導致了不同的內在感受呢?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你現在正在參加一場培訓,很認真的在聽講,突然老師衝下講臺,搶走了你的手機,然後對你大吼一聲:“你爸媽小時候怎麼教你的?!上課玩手機,你懂不懂尊重人啊!你是不是有病啊!”

    然後當著眾人的面,越罵越兇...

    請問,你現在心裡什麼感受?

    一定是怒火中燒吧,是不是會立刻站起來懟回去?甚至握緊了雙拳,隨時準備揮舞?

    可是,如果你在上課之前,收到了這樣一條訊息:

    「今天給你們分享的這位老師,有點精神失常,今早出門的時候忘記吃藥了,你要小心一點...」

    這時候,又發生了剛才的一幕,請問你心裡又會是什麼感受?

    也許不是憤怒而是害怕了吧,不是想懟回去,而是想趕緊躲的遠遠的吧...

    為什麼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人,做同樣的事情,你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

    這裡有兩個原因:

    因為你對外圍世界的理解,發生了變化。

    原來是覺得老師是個正常人,現在變成神經病了!正常人做出這種行為是不可理喻的,而神經病做出這種行為就是情理之中的...

    2. 你對眼前問題,失去了掌控力。

    老師原來是個正常人,你這樣羞辱我,我是有辦法處理這種情況的,我要麼懟回去,要麼把你打趴下;可如果面對的是一個神經病,那我真不敢保證搞得過他,誰知道他會幹嘛,嚇死人了,還是走為上計!

    信念不匹配:

    外圍世界的情景,與你內在的BVR衝突,你覺得應該如此,而事實上事與願違。

    注:什麼是信念,什麼是BVR?請出門左轉,看我的專欄文章:第六課《你是第幾流人才?》

    比如,你覺得作為老師,應該彬彬有禮的,應該為人師表的,而他做出這樣的行為,是不符合你信念系統的預期的,你的情緒就自然會冒出來。

    就像我們情緒上來了,開口第一句話通常是:“你怎麼可以這樣!?”

    這就是對方的行為,和你心裡對他的行為預期不一致。

    2. 能力不足夠:

    你的能力能否解決眼前的問題?如果能解決,你會展現出「自信」的情緒;如果解決不了,你可能就會展現出「害怕」或者「恐懼」的情緒了。

    比如,你開啟家門,一隻蚊子飛進你家,你雙手一拍,吧唧,蚊子死了,你情緒沒有任何的波動;

    如果進來一隻老鼠,你女朋友在屋裡就會大聲尖叫,以示害怕,因為你女朋友搞不定它啊!而你拿起拖鞋,追著老鼠一頓狂揍,將它趕出了家門,這時候,你展現出來的情緒,叫做「勇氣」;

    而如果一開門,衝進來的是一頭老虎,那麼大聲尖叫,四處逃竄的估計就變成你了...

    所以,情緒並不是什麼外在事件導致的!情緒也從來不是問題!

    你的信念系統(BVR)無法理解眼前這個世界了,才是問題!你的能力無法處理眼前的這件事了,才是原因!

    ok,那麼我們具體該如何解開「負面情緒」這道封印呢?

    一 、長期調養(治未病)

    情緒一旦發作,是很難控制的,這個剛才我們已經說過。

    所以,功夫在平時,我們需要在沒有情緒的時候,好好調養我們自己的身心,讓負面情緒的狀態根本沒有機會出現,當別人焦慮、憤怒、悲傷的時候,你能自然的展現出淡定與從容。

    具體怎麼做?

    1.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你能力的提升,當你遇到同樣的狀況,你的情緒狀態會發生變化。

    普通人如果被突然拉到戰爭前線,面對機槍與炮火,面對流血與死亡,你展現出來的一定是害怕,因為你處理不了這麼複雜、這麼危險的情況,你在那個環境下完全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幹什麼,能幹什麼,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你甚至不知道該往哪裡走,腿都邁不動…

    內心裝滿了恐懼、害怕和無助…

    所以,每一個去前線計程車兵,都是要經過非常嚴格的訓練的:

    從體能訓練,到格鬥技巧;從槍械使用,到隊形演練;從戰術理論,到實戰演習;從隊友倒下應如何處理,到自己中彈該如何急救..你都得反覆學習、訓練、形成條件反射級的能力,才能被派到前線去打仗。

    這些是什麼?這些就是提升你在戰爭環境下的應對能力。

    只有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擁有了這些能力,你才能在槍林彈雨中奮勇前行;你才能在驚聲尖叫裡泰然自若;你才能在屍橫遍野處無所畏懼!

    英勇、自信、從容…這些都是有能力做保障的結果。

    2. 建立正面的信念系統

    信念,就是你理解世界的方式。

    你認為這個世界「應該」是怎麼樣的?你的朋友或者愛人「應該」是如何對待你的?你做了某些動作「應該」得到什麼樣的反饋?

    每一套普世哲學,每一個宗教神廟,都代表著一套信念系統,他們告訴你這個世界「應該」是怎麼樣的,人與人的關係「應該」是如何相處的,每個人「應該」遵守什麼樣的行為準則…

    他們之間沒有對錯之分,但是一旦你接受了某個信念,你頭腦中就會多增加一條「應該如此」,一旦周圍的世界出現不符合這個「應該」的情況,就會立刻觸發你的負面情緒,讓你悲傷或者憤怒!

    比如,今天是你和你老公結婚一週年的紀念日:

    你們約了晚上6點一起吃燭光晚餐。因此,你特地花了2個小時的時間精心打扮了一番,並提前1個小時來到了約定的酒店,等待你先生的到來...

    你原本以為先生也會特別重視今天的約會,也會提前趕到,可沒想到,等到了6點,先生還是沒有出現,你開始有點生氣了!連續打了2個電話也無人接聽…

    等到了6點40分,你的先生匆匆趕到,說自己在路上堵車晚了,你立刻氣不打一處來,對先生怒吼到:“你不知道今天什麼日子嗎?你為什麼不能早點出來?電話為什麼不接?你從來都是這樣!有沒有點時間觀念!你再看看你這衣服,你是來這裡上班的嗎?…”

    還沒等先生解釋,女士拿起包包就往酒店外面跑,完全忘了今天約會的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是一件小事,有必要發那麼大火嗎?

    因為在這位女士的腦海中,可能有這樣三條信念,被這次「遲到」給觸發了:

    1. 準時,是對人、對事最基本的重視。

    你不準時,就是不重視我,不重視這場約會,就是不愛我!

    2. 我如此重視這次約會,你也應該像我一樣重視。

    我為此化了2個小時的妝,提前1個小時到了酒店,你卻連一個準時都無法保證!還穿個服務員的襯衫跑過來是什麼意思?

    3. 我打電話,老公應該馬上接聽。

    你已經遲到了,也不知道發個訊息來道歉,我打電話你還不接,你到底想幹嘛?你心裡到底有沒有我?

    一旦現實情況,和腦海中預想的「應該」不符合,負面情緒就會奔湧而上,因為你的「世界秩序」崩塌了!

    如果女士腦海中的這三條信念不改變,那麼他們下次還會因為同樣的事情吵架,比如男士又穿錯了衣服,晚回了電話,遲到了20分鐘…

    而這些問題,也許當面對的是另外一個「信念系統裡對時間和服裝在意程度不高」的女生時,可能就完全沒有問題。

    因此,想要在同樣的情況下,表現出不同的情緒狀態,展現出善解人意與溫柔體貼,並不是在當場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你得改變自己的信念系統。

    那麼,你應該學習哪套信念系統呢?

    市面上有無數條信念,從論語到聖經,從宗教到哲學,從民間俗語到心靈雞湯…

    這些裡面都有大量優秀的信念、價值觀、規條,有些信念系統非常的完整。他們之間沒有對錯,你選擇其中任意一本拿來深入學習,都能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改變你對為人處世的理解,理解變了,情緒自然就會跟著改變。

    比如,學論語的人,遇到上面這種情況,她可能就會說: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已經發生的事,我們無法改變,沒必要說了,我們現在好好完成之後的燭光晚餐吧。

    比如,讀聖經的人,遇到上面這種情況,她可能會說: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他我就應該要無條件的接受他,從他的角度出發,為他著想,他遲到心裡一定也很難受,讓我對他再好一些吧…

    無論選擇哪一套信念系統,其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讓自己在這套信念系統下,能夠更容易獲得精神上的自由,不被煩惱苦難所困,能感受到幸福與快樂…

    那麼我在這裡也推薦一套,讓我自己受用終身的信念系統,供你參考。

    這套信念系統很短,只有12條,但是如果你能以這12條來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你與別人的相處關係,你的思維就不會被困死在情緒的牢籠裡,待人處事也會更加的寬容,心態也會變的積極。這套系統是NLP裡的12條前提假設。

    NLP的12條前提假設

    這部分內容有點多,稍微有點枯燥,但是很重要,請務必耐心讀完,細細回味~

    強調一下,這不是雞湯,而是一種理解世界的角度。

    1.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點,你們在不同的環境里長大,經歷了不同的人生,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和信念系統,因此對待同一個問題,你們會有不同的看法,你要學會接受和欣賞。你只有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你獨特的地方。

    2.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

    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行為習慣等,只對自己有效,不應該強加給另外一個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不能施於人。

    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影響別人。我們能推動的,只能是我們自己。當你想要改變另一個人的時候,你的悲慘命運就此開始。

    3.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光說不練假把式,光有道理沒效果都是在胡扯。聽上去再有道理的道理,如果實際應用的時候沒效果,那就是沒道理。

    有時候我們會為了講道理而講道理,而忘記了目標是什麼。小孩才分對錯,成人只講利弊,只要行為和方法,在不傷害其他人的基礎之上,有利於目標的達成,就是好方法。

    4. 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我們瞭解世界的過程,是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捕捉外界資訊輸入到我們的大腦裡,構建出的一幅世界的樣子,而一個人的經歷是有限的,你永遠不可能看完世界上所有的角落,瞭解每個人遇到的每件事,過程中也會缺失很多資訊。就算是進入了大腦的資訊,也會被你的信念系統給重新編碼,被賦予新的意義。

    所以,你腦海中的這個世界不是絕對真實客觀的,而是主觀的,你遇到的所有事情,本身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所有的意義都是我們根據自己的信念系統,人為給加上去的。

    因此,如果你想你的世界變得更好,你無需改變外面的世界,你只要改變自己腦海裡的世界,你的人生便會有所不同。

    5. 溝通的意義在於對方的迴應

    每個人大腦裡的世界由於都是主觀的,對外界輸入的資訊會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編碼,所以,你說的一句話,在對方聽起來也許就是另外一個意思。

    因此,在和對方溝通的時候,你不應該只關注自己說了什麼,而是要關注對方聽到了什麼,理解的程度到哪裡,對方的迴應,才是你這次溝通的效果。

    6. 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這一句比較好理解,我就不做解釋了,用謝霆鋒在《鋒味》常說的一句話來概括:你如果想要得到從未得到過的東西,就要去做從未做過的事情。

    7. 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對事情沒有辦法的人,會將事情畫上句號;對事情只有一個方法的人,因為別無選擇,所以會陷入困境;對事情有兩個方法的人,也會陷入困境,因為他會左右為難。

    而你對一件事情有三個方法的時候,你才會有選擇,有選擇就是有能力。而且,有了第三個方法之後,通常你會找到第四、第五個、甚至更多的方法。

    當你感到無計可施了,只是說已知的辦法都行不通而已。因此,你只要相信一定還有未知的方法存在,那麼總有一天,問題會被你解決。

    8. 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每個人都想有更好的明天,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他認為在當時的環境下,做出的最有利於他自己的恰當選擇。

    因此,每個人的行為背後,一定有他的正面動機。如果你瞭解和接受了他的正面動機,他就會覺得你接受他這個人,你就更容易引導他做出有效的改善。

    9. 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每個人都有過快樂的經歷,換句話說,你是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的。

    你的快樂取決於你自己是怎麼看待眼前發生的事情,而不是眼前的這件事決定你快不快樂。你遇到的每一件事裡,正面和負面的意義都是同時存在的,至於你想看到事物的哪一面,賦予它什麼意義,由你自己決定,你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信念,來改變對它的理解,從而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記住,你本人已具備了讓自己成功快樂的所有能力,無須外求。

    10. 在任何一個系統裡,最靈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能有一個以上的選擇,便是靈活;能容納別人不同的意見,便是靈活;靈活並不代表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尋求雙贏、多贏的可能性;

    靈活也代表你足夠的自信,自信度越是不夠,越容易在某個角落認死理,態度強硬;而強硬的態度會讓周圍的人感到緊張,靈活卻能讓人放鬆。

    11. 沒有失敗,只有反饋。

    失敗是隻有在事情畫上句號的時候才能使用的,只要事情還將繼續,只要你不想放棄,就不能使用失敗來形容。失敗只是一種反饋訊號,告訴我們之前的嘗試沒有用而已。它是提醒你,你需要改變了,需要尋找一種新的方式繼續。

    12.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因為男朋友遲到而發怒,是因為希望有一個完美的約會;因為擔心明天的演講而焦慮,是因為希望發揮出色;我們情緒的背後藏著動機,動機總是正面的,因為潛意識從來不會傷害自己,只是誤以為某些行為可以滿足自己的這份動機。

    所以,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動機和情緒,同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還沒結束...

    我知道你看的有點累了,但是我還是想邀請你有空的時候,可以再多讀幾遍,甚至背誦出來,讓這12條融入你的血液裡,成為你的信念系統,並以這12條來為人處世。每當你遇到傷心、難過、憤怒的事情,回來看看這12條,你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並擺脫情緒的束縛。

    學習信念沒有技巧,相信就好,就像武功的心法、口訣,你需要常掛心中,並以此指導自己的思考與行動。

    二 、緊急處理(治已病)

    如果你的能力還不夠,信念系統還沒建立完善,情緒又突然來襲怎麼辦?

    有沒有除了發洩、忍耐、轉移之外更好的處理辦法?

    有的,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自覺

    首先,你要覺察到自己處在情緒狀態中,在心中對自己說出目前的情緒,比如你在發火,你要心裡默唸:我現在正在憤怒的狀態。

    當你知道自己在生氣的時候,你的的怒火就少了一大半了,你的理性大腦就開始發揮作用,而不是完全關閉著的狀態。

    第二步:理解

    我為什麼憤怒?我的動機是什麼?我想透過憤怒得到什麼?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獲得?

    如果找不到動機了,那就想一下,是對方或者外圍世界觸犯了你哪條信念?你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可是事實上卻變成那樣了?這條信念本身是不是正確的?

    第三步:轉換

    我的情緒表達裡有沒有負面詞語?試著轉換成正面的語句..

    12條前提假設裡,哪一條可以解釋目前狀況的?哪一條能給我力量的?用它來替換自己原有的信念...

    這個動機,我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達成嗎?如果我能力不夠,還可以找誰來幫助我?

    如果你能夠順利的走到第三步,那麼就可以把一個情緒問題,變成了一個具體問題,從感性爆炸拉回到了理性思考。

    這時候,你就辦法解決它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情緒狀態如果已經出現,要消除其實已經很難了,上面說的只是臨時處理辦法,這三步的每一步都不容易。關鍵還是在平時,你要打磨自己的信念系統,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你才能慢慢的把負面情緒消滅於無形。

    有一天你會驚喜的發現,不是你控制情緒的能力變強了,而是已經很少有事情能觸發你的負面情緒了,你處處展現出的是自信與從容,面對危難而不焦慮,面對衝突而不易怒,面對問題能冷靜沉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程式碼查詢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