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劍傑
-
2 # 老豬的碎碎念
《道光皇帝陵建制真的揮金如土麼》
關於歷史,我總喜歡強調馬爺(馬未都)的那句話:“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尤其是牆倒眾人推的某些時代,只要有人帶節奏說一個人不好,那麼很多的“俠士”就會跳起來拼命的找一些論據去論證這個人說的話如何如何正確,被噴的這個人到底有多少不好之類的云云。其實道光帝陵墓這事兒也是如此。但如果你喜歡較真,內心有一種難得可貴的“懷疑”精神,有自己獨立思考,甚至用自己的腳步去探尋,可能你得到的結論會大大迥異於那些鍵盤俠們。
關於道光帝的陵寢慕陵,已經清朝所有的陵寢(河北易縣的清西陵以及河北唐山的清東陵),我全部驅車前往探尋過了,道光帝的慕陵的規制確實和其生前的崇儉戒奢風格相符,他的慕陵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小的一座,而且節省的太多其他帝陵都標配的規制配給,如果你轉過其他帝陵在對比慕陵,你真的覺得慕陵是極為寒酸的。首先,位於清西陵的慕陵毫不遵從清代的祖陵制度,把能簡化的全都精簡了,比如慕陵神道橋,其他的陵寢全部都是三路三孔的規制,慕陵這裡精簡成一路拱橋加兩路平橋,慕陵的東西配殿縮小為進深兩間面闊三間,聖德神功碑樓取消,就連石像生也全部取消,尤其是慕陵標誌性建築隆恩殿把規制中的五間標配縮為三間,把屋頂重簷歇山頂精簡為單簷歇山,並且裁撤了隆恩殿四周的迴廊,裁撤月臺和漢白玉龍頭欄杆,裁撤隆恩殿前銅鹿銅鶴。此處定有人吐槽說,書中寫了,慕陵隆恩殿是楠木打造的,是大清皇帝陵中唯一最奢華的,老豬隻能說此資訊不知是誰考證過所說的,但僅僅是清東陵的慈禧金絲楠木隆恩殿的奢華程度就足以甩道光慕陵一百條街,而且慈禧陵還只是個皇后陵,總覺得不能因為由於鴉片戰爭的失敗,就一黑百黑的把道光黑個底掉。接著說慕陵精簡的部分,從隆恩殿往後,慕陵又精簡了其他帝陵都有的三座門,最牛逼的是,道光竟然“喪心病狂”的把地宮方城,明樓,和寶城全部精簡,如果你親自站在慕陵石五供前,你很難想象出這竟然是一個皇帝的陵墓該有的規制,太寒酸了,石五供後面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寶頂而已。
-
3 # 小小生活百寶書
道光帝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六位皇帝,也是中國從古代過渡到近代的皇帝,他經歷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被侵略戰爭——鴉片戰爭,對世界一無所知的他卻還瞎指揮,最終導致清軍大敗,他在這次戰爭中問的問題就顯露出了大清的無知,那就是“不知英吉利在什麼地方,是否與大清相接壤,為何大英以女人為王”,除此之外道光帝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節儉了,說他是大清最節儉的皇帝也不為過。
道光帝有多節儉呢?他下令停止了剝削百姓的玉貢,還要求大臣在婚假、慶生方面要不可鋪張浪費,自己也是帶領著後宮一大幫女眷身體力行,衣服破了打補丁,膳食多素材,甚至連個雞蛋都不捨得吃,但就是這麼節儉的皇帝,卻為自己修建了一座豪華的陵墓,這是為何呢?
我們先來看看道光帝的陵墓有多豪華。道光帝選擇了價格最昂貴的金絲楠木來作為自己陵墓的木料,還加了一座雕刻十分精美的漢白玉石牌坊,這可是開了建築史上的先河,對於牆體也使用了極其精益的磨磚對縫工藝,這需要鉅額的人力物力財力。
在日漸衰弱的大清,財政越來越困難,國庫空虛,加上英國向清朝傾銷鴉片,導致清朝的白銀大量流出,後來又爆發鴉片戰爭,戰爭所需軍費,損耗加上戰敗的賠款都讓這個古老的帝國雪上加霜,可節儉的道光帝依舊要修建豪華的陵墓,實際上他的節儉完全是無奈所為,如果清朝還如乾隆前期那樣富裕,堂堂一個皇帝怎麼可能穿帶補丁的衣服,怎麼可能宴請群臣時連頭豬都不捨得殺。所以節儉的道光帝骨子裡還是想過奢侈的生活的,既然活著享受不了很好的生活,那死後也得要有一座豪華的陵墓。
道光帝的節儉還有可能是他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法,為了讓大臣和百姓更加擁戴自己,體現自己賢君的形象,體現自己要帶領大清復興的決心,崇尚節儉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事實證明他成功了,後人都只看到了表面現象,讚揚他的節儉,卻忘了他為自己修建了一座豪華的陵。而且道光帝沒有遵循祖制將陵墓修建在清東陵,而是執意想在京西的王佐村建造陵寢,另尋地址修建陵墓肯定要比在舊有的清東陵修建陵墓花費更多,道光帝卻不顧大臣阻止依舊在京西修陵,後來道光帝的陵寢又多次修建,前前後後花費了九百萬兩白銀,成功的讓自己的陵墓成為清朝十二帝中花費最多,建造最豪華的陵墓。
-
4 # 迷谷歷史
道光帝,這位在鴉片戰爭中對世界一無所知卻又瞎指揮的一代帝王,除了自己 “不知英吉利在什麼地方,是否與大清相接壤,為何大英以女人為王” 在清廷大聲的知名三問外,歷史上,還有更加出名的大概就是節儉了,這個出名相對於世界盲的知名,節儉似乎更加有利於大清,更加有利於當時的大清國民,道光皇帝也不是那麼一無是處啊。
畢竟這位皇帝不僅朝廷上三令五申停止了玉貢等各種剝削百姓的名目,還要求各位臣工在婚假、慶生方面處處要節儉,甚至身體力行到自己連個雞蛋都捨不得吃。這不禁讓人起疑問:以節儉著稱的道光,為什麼卻建造了清朝最豪華的陵墓。
先讓我們看看陵墓的造價為什麼那麼高吧。咱們這位節儉的皇帝,不僅在自己陵墓木料的選擇上,選擇了價格超級昂貴的金絲楠木,更是在建築上史無前例的加了一座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牌坊,而且極其嚴格的要求在牆體上使用了磨磚對縫工藝。這在當時極低的生產力社會條件下,代表的就是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啊。所以說當時建這位節儉皇帝的陵墓花費了二百四十三萬兩白銀就不足為怪了,就沒有那麼令人驚愕啦。
其次,所謂的節儉僅僅是道光皇帝無奈選擇罷了。在大清中後期,財政日益困難,國庫日漸空虛。尤其是隨著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透過向華人傾銷鴉片,陡然導致當時大清從貿易順差轉變為貿易逆差,大量的白銀從大清流向了西方,再加上鴉片戰爭的爆發,鉅額的軍費暫且不說,光是耗大的賠款就壓的清朝財政緩不過氣來。面對此時此景,本文的主角——道光皇帝是不得不提倡節儉的,從而達到緩解財政壓力的目的。總之,節儉是道光帝不得已而為之,並非是真心的。
最後,我覺得道光皇帝所表現的節儉更多的是一種作秀。歷代皇帝最大的目標無非是維護自己的統治,道光皇帝自己的節儉純粹是為了矇蔽自己的臣工和百姓,在世人面前表現出一種賢君的形象。但這種作秀又是那麼的脆弱,在自己平時日常的吃穿方面,受點委屈還可以說得過去,能忍受得了,但是在自己最核心的利益面前,終於是要原形畢露的,尤其是在在古代最注重自己死後生活的關鍵問題上,道光拋棄了自己的偽裝,甚至在地宮漏水的情況下,不選擇維修,不顧祖制,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另找陵墓。就這樣,道光皇帝這個節儉的作秀行為赤裸裸的暴露在世人面前。
-
5 # Zh上善若水W
道光帝堪稱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節儉皇帝。與很多皇帝相比,道光提倡節儉,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文字上,而是身體力行,從自我做起,從帝王的宮廷生活開始。
據說,道光帝身上穿的衣服要是不洗過三次,不會再換一件。道光穿衣,不僅不追求華美,甚至倡導破衣服縫補後繼續穿用。道光的套褲因長期穿用,膝蓋處破了一個洞,他沒有將其扔掉,而是命有關司事人員用一塊綢布補上,繼續穿用。
作為一代帝王,山珍海味,天天排宴,誰也奈何不得。道光皇帝卻能體察國情,主動減膳。特別是鴉片戰爭後,道光帝每日只點四盤菜餚。道光還派大學士曹振鏞經常微服私訪便宜飯菜。
一次,曹振鏞得知前門外興福飯莊裡,有一種名叫豆腐燒豬肝的葷菜,不僅鮮美可口,價錢也便宜,只要四十文一碗。道光帝當下就吩咐太監傳話內膳房,每頓只做一碗豆腐燒豬肝,其他一概免去。
然而,一生崇尚節儉的道光帝,卻不知為何在修建陵墓一事上,不僅公然違背祖制,而且還窮奢極欲給自己修了兩座陵墓,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清代的皇帝陵墓集中在兩處。一在直隸遵化,稱東陵;一在直隸易州,稱西陵。每個皇帝的陵墓建在何處,一般是不依個人好惡隨意選擇的。乾隆皇帝在嘉慶元年(1796),專門發了一道諭旨,要求歷代皇帝要“各依昭穆次序,迭分東西”。
所謂昭穆次序,即父子選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到道光時,順治、康熙、乾隆已葬在東陵,雍正、嘉慶已葬在西陵。那麼,按照昭穆次序,道光帝的陵墓就應該建在東陵。
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道光帝的陵墓,卻在清西陵,這是為何?
原來,道光帝在即位的元年就已經依祖宗定製,選擇在東陵的繞鬥峪建立“萬年吉地”,後又覺得“繞鬥峪”的名字不吉利,於是,命改“繞鬥峪”為“寶華峪”。
寶華峪的陵寢從道光元年十月開始動工興建,到道光七年陵寢工程完工,九月,道光親自護送孝穆皇后的梓宮至寶華峪安葬。工期長達7年之久,工程施工也體現了樸實節約的原則,工程質量也非常堅固,道光帝非常高興。
然而,事情在道光八年發生了變化。道光在一次親自察看寶華峪陵寢的過程中,發現了地宮浸水的問題。發現陵寢地宮浸水後,道光帝十分震怒,不僅將負責陵寢修建和監督的眾多官吏革職、罰銀外,還降下諭旨將陵寢地面建築和地下工程盡數拆除廢棄。
廢棄的道光陵寢遺址,今在東陵境內雙妃園陵寢東面的小山坡上。歷經百數年毀損盜掘,仍在近百畝廢墟中隨處可見瓦礫成堆,殘破的石雕隱露地表,柏木樁釘歷歷可尋。由此可知,當年建成的道光陵寢工程耗費之巨大。
既然寶華峪浸水,使孝穆皇后逝後不能安魂,道光帝不是採取補救措施,拯救身處汪洋中的皇后,而廢棄數百萬工民修建七年之久的陵地,決定重新卜選吉地。
由於卜選陵地人員害怕在東陵的馬蘭峪再出現浸水陵地,故而幾次卜選都不滿意。道光帝無奈,只好聽眾穆彰阿的建議,遂即來到曾祖雍正開創的易州西陵境內遴選吉地。
西陵龍泉峪陵寢工程(慕陵)於道光十一年(1831)五月正式動工,至道光十五年(1835)九月竣工,耗時4年多。
龍泉峪陵寢工程共耗銀二百四十多萬兩,比建築宏偉、工藝精美的乾隆皇帝裕陵還多花了三十七萬兩,比窮奢極欲、豪費無度的耗銀二百二十七萬兩的慈禧太后的定東陵,也多花了十三萬兩。
那麼,慕陵如此糜費,到底比其他清帝陵有何奢華呢?
僅以慕陵的用料為例。陵寢隆恩殿和東西配殿的均為名貴的金絲楠木。金絲楠木在明清時期已十分珍貴稀少,故多數殿宇只是在一些重要部位用金絲楠木。雍正泰陵的隆恩殿,惟有門窗、樑柱用金絲楠木,其他各處多以他木代替。
正因如此,慕陵之前的清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以及各皇后陵寢沒有一處三殿木料純用金絲楠木的。而慕陵就連柱子、梁枋等全是獨根金絲楠木,這不能不令人驚異。
還有,三殿的門窗、樑柱雕有各式雲龍或蟠龍共兩千餘條,約需三萬多個雕工。僅 這一項就耗費白銀三萬多兩。
道光帝不僅違背祖制,不在東陵選擇萬年吉地,還一廢兩建死後陵寢,不惜耗費厚資財富、時日人力之舉,真是對其一生倡儉戒奢的最絕妙的諷刺!
-
6 # 柚子聊歷史
關於道光帝的節儉,史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他一即位,就頒佈著名的《御製聲色貨利諭》,主要有下面幾個內容,重義輕利,不蓄私財,停止各省的進貢,不再增建宮殿樓閣。同時道光身體力行,甚至穿打補丁的衣服,飲食上也追求節儉,生活也十分樸素。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一次皇后過生日,百官們前來朝賀,朝賀結束後,道光帝十分高興,下令賜宴。百官們心裡很高興,終於能狠狠的吃一回皇帝啦!結果上菜的時候,群臣們傻了眼,一人一碗打滷麵!就這打滷麵還是皇帝破例,特意下令御膳房宰了兩頭豬。
道光帝的節儉是清朝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也可能使中國歷史上最節儉的了,甚至已經到了讓人覺得吝嗇的地步。但是這都是表象!道光皇帝背後的奢侈,遠遠超乎你的想象,連乾隆、慈禧都比不上!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件事就是修建陵寢。古代皇帝事死如事生,死後要修建陵寢,作為自己的萬年吉地。清朝入關後,先後在河北遵化,易縣兩地修建陵寢,其中道光帝的慕陵位於易縣。如果從表面來看,道光帝的慕陵,佔地面積小,建築規模小,沒有方城和明樓,簡直無法與清朝其他皇帝的陵寢相比,也體現了道光帝節儉的思路。
但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道光帝的慕陵是外儉內奢,而且光從工程造價一項,我們就可以看出道光帝的奢侈程度,遠超過乾隆、慈禧。比如乾隆的裕陵建造歷時9年,耗銀203萬兩;慈禧的定東陵也耗銀200多萬兩,而以節儉著稱的道光帝,卻用了15年的時間,耗銀達440萬兩。
道光帝為啥花這麼多錢呢?主要是道光帝的陵寢建了兩次,原來按照祖制,道光帝在河北遵化清東陵的寶華峪,經過幾年的建設,都已經完工了,自己的病故皇后,也已經先期葬入地宮。但後來地宮發生滲水,道光帝龍顏大怒,廢棄了寶華峪,重新在河北易縣清西陵的龍泉峪建設陵寢。
其實地宮滲水,在乾隆的裕陵也發生過,當時財大氣粗的乾隆帝下詔採取措施補救,並未重新修建,而以節儉著稱的道光卻這麼任性。現在的慕陵看著節儉,但裡面有玄機。比如隆恩殿,其他皇帝的都是五間,道光帝的是三間,看著很小,但道光帝的隆恩殿,全部使用金絲楠木建造的,造價驚人!
慕陵的隆恩殿雕工精湛,天花板、雀替、門窗上一共雕刻了大大小小1318條龍,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雲吐霧。即使到了今天,時間已經過去兩百年,隆恩殿門一開,楠木香氣便會撲鼻而來,人們從中不難發現道光帝節儉背後,有著超乎人們想象的另一面!
-
7 # 凕眼夜鴉
俗話說生前要蓋房子,死後要修陵墓,尤其是帝王,生前都會建造一座龐大繁華的宮殿,更會在還在位的時候就修築陵墓,為自己死後修築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
大多數帝王,他們在自己一繼位的時候就會開始修築陵墓,並且還會在修築過程中,就親自去檢視。很多帝王對自己的陵墓都是很感興趣,很用心的,會親自參與選址,還會親自參與設計。
清朝大多皇帝都是遵循祖制,規規矩矩的修築陵墓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這些皇帝中,卻有一個皇帝很特殊,很不一樣。
他是道光皇帝,算得上是清朝眾多皇帝中比較中庸的一個皇帝,沒有多大的本事。一生膽小,生崇儉戒奢,但是,卻在修築陵墓這一塊顯得很奢侈,違背了自己節儉的原則。
道光皇帝在位30年,於1820登基。在登基後,道光皇帝就著手開始修築自己的陵墓。道光皇帝對自己的墓是很上心的,因為他的結髮妻子在自己登基之前就已經去世了,因那個時候道光皇帝還不是皇帝,因而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就只能葬在福晉陵裡。
可是,畢竟是少年結髮,有著很深的感情。因而,等道光皇帝一登基,他就想好好修好陵墓,然後把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遷到自己的陵墓中,死後同穴。
可是,等侍衛到了陵墓驗收後,他竟然發現道光皇帝的陵墓居然漏水了,連孝穆皇后的棺木都差點被淹了。
道光皇帝知道後,大發雷霆,很是生氣。他急忙下令讓人將孝穆皇后從墓中遷出來,並不顧大臣的反對,又下令重建一座陵墓。
是的,道光皇帝決定放棄這座已經修好的陵墓,因為自己的皇后,因為漏水。
他下旨拆除陵墓,改在清西陵龍泉峪建造新的陵寢。因而,花費數百萬白銀剛剛建成的寶華峪陵寢就這麼被拆除了,淪為了一片廢墟。而這,他已經違背了祖訓,違背了祖制,是極大的叛逆。
原本,當初乾隆皇帝為了不使東西陵寢冷落,特諭旨明示後代:“嗣後,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東西陵界分建。”所以,按照祖制,道光皇帝應該葬在東陵。
所以道光皇帝就不想繼續在東陵建陵墓,而是去到了西陵,重新在西陵重建了一座陵墓。
這次重建陵墓,道光皇帝可謂是大費苦心。他親自選址,親自制定規制,並在施工期間,多次去視察,最後又是親自驗收,用盡心思。
-
8 # KINGWEI865
如何評價道光皇帝呢,只能說中規中矩,守成還是不錯的。
道光是一位勤政節儉的皇帝,卻鮮有作為。統治著平庸的王朝,在消化完成前幾朝皇帝留下的遺產後,將大清王朝拖入慢性死亡的時代。 作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絕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湮沒無聞,但作為鴉片戰爭的頭號當事人,卻成為後世無法迴避並屢屢提及的人物。
1、經濟上的難作為:
由於大清經濟制度的約束,道光沒有改革的雄心和認識,在經濟上乏善可陳,導致大清生產力開始落後歐洲和日本;
2、政治上的平平庸庸:
在鴉片戰爭前的二十年間,他力圖繼承嘉慶帝的遺志,勤政圖治,克勤克儉;他也曾戡定西陲,嚴禁鴉片流毒,以重現盛世的輝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慮猶豫、反覆無常,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他的治國之舉成效甚微。他在禁菸時,嚴禁與馳禁猶豫搖擺;他在戰爭時,主戰與主和反覆無常;他在用人時,任賢與任奸功罪倒衡。戰爭失敗後,他苟安姑息,得過且過。
鴉片戰爭使清朝懵懂地敗於陌生的對手,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苦難歷程,也成為道光帝人生的轉折點。
道光是三十九歲繼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歲,他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說懲辦貪汙,比如說他整頓吏治,比如說治河,通海運,整頓鹽政等等。道光這三十年皇帝,比較重大的政績是一條,就是新疆回部發生了張格爾叛亂,道光比較堅決,平定了這場叛亂,在道光八年,把張格爾捉住了,到北京午門獻俘,道光在午門城樓上張格爾跪在午門前的廣場,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歷史政績,因為他穩定和鞏固了清朝對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這三十年的皇帝,最大的悲苦就是禁菸運動失敗,鴉片戰爭失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道光皇帝沒有清太祖努爾哈赤當年“薩爾滸之戰”的一種勇氣,也沒有清太宗皇太極當年“松錦之戰”的一種謀略,更沒有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的那種胸懷,所以我認為,鴉片戰爭失敗、喪權辱國《南京條約》的簽訂,歷史責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應當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讓那些喪權辱國、割地賠款者鑑。
3、敗筆:
別的不說,最大的敗筆,作為皇帝選擇繼承人的失誤,繼承人和他一致缺乏戰略能力,直接導致對諸國宣戰,8國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
-
9 # 蟈蟈的文史原創
道光帝的節儉是出了名的,所以他贏得了一個好名聲。
1.他鼓勵大臣們及後宮減少穿綾羅綢緞,而是鼓勵穿普通衣物。所以,道光自己穿的都是補丁的衣服,發現大臣誰穿的是新衣服就很不高興,所以在皇宮大內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大家都穿舊衣服,和人們想象奢華的皇宮不一樣。
2.儘量降低宮內的消耗,節省一切開支。他和他的爺爺乾隆不一樣,一個四處巡遊下江南,一個整天在皇宮裡合計如何省錢。
3.節儉治國,節儉治軍。在國家治理上,他也奉行節儉之道,在有關國防開支、軍隊建設,以及一些重要大事上的開支,道光帝都不同程度的給以削減,竟然在宴請評定叛亂的功臣時,都力行節儉,一旦看到軍費開支多了就龍顏不悅。
從以上幾個方面,看出道光的節儉,但他的節儉只在表面而未進肌裡。
1.穿著的簡樸只是在他面前,雖然大家都穿著粗布麻衣,但擋不住官員們一顆顆貪汙腐化的心,大家都在他面前做做表面文章他就真信了。
2.精打細算宮內的各項支出,但不瞭解民間各項民機民生,連最基本的市場物價都不知道,公里一個雞蛋要五兩銀子他竟然相信,還捨不得吃,這不是天大的諷刺。大家都揣著一顆糊弄、貪腐的心,就在給他一個人表演,他還沉醉的不要不要的。
3.節儉是美德,但是分不清重點的節儉,那就是坑國誤國。道光在面對軍隊、國防、民計、民生等方面大額資金支出的時候,都是龍顏不悅,認為這些都是浪費金錢,對宮內的生活支出的錢算計也就罷了,這些關係國家實力和民生的大事也捨不得支出,可以看出道光帝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慕陵
但就是這樣節儉的道光帝,在修建自己陵墓時一點都不節儉,表面上看,他的陵墓是規模最小的,只是其他陵墓的一半,而且還簡化了很多內容,表面上看又是奉行節儉的原則,但實則不然:其材質結構卻異常精美。其圍牆採用磨磚對縫、幹擺灌漿工藝到頂,不塗紅掛灰,改變了傳統的上身糙砌灰磚,刷紅漿,下肩幹擺的做法;用精巧別緻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門;尤其令人驚歎的是慕陵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造價驚人,加之兩建一拆的經歷,道光兩次建陵耗白銀440萬兩,超過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慕陵內金絲楠木大殿
這些反差只能說明道光帝:
1.他不具備作為一個皇帝的基本素質。作為天子皇帝,應該具有治國理政的方針大略,而其不具備,他分不清重點難點,也分不清誰好誰優。他不敢變革,滿足現狀,碌碌無為。
2.不敢變革,安於現狀。當時整個朝廷上下,都處於一個溜鬚拍馬,逢迎的一個狀態,人人都不說真話,人人都想著自己私利,不為國家著想。而道光帝卻安於這樣的狀態,盲目的自大,在英軍攻打邊界時,竟然認為很快就會被打敗,導致後來的割地賠款開放口岸。
鴉片戰爭
3.面子上的節儉誤國。軍事、國防等重大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導致外敵入侵時軍隊一潰千里,各個國家蜂擁而至,讓清政府割地又賠款,任人宰割。道光是中國兩千年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殖民者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
4.窮其國庫修建陵墓正是其無能無德無才的表現。他自認為執政時間長,功績還不小,節儉持國有個好名聲,但是這些都是他自己以為的,一切皆出主觀臆想,活著的時候不求國富民安,死的時候追求自己舒坦,這樣的國君他不誤國誰誤國。
道光帝始終給人的感覺是總是在國家大事的外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下功夫,始終沒有進到事關大清命運的核心開展工作,一切都是面子工程、形式主義。也就是從他手中開始,大清帝國加速了走向滅亡的程序,古老的中華大地開始遭受外敵的入侵和壓迫。
-
10 # Johnny親王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為什麼道光帝要儉,再說說為什麼道光帝為什麼要奢。
在歷史的教科書,道光皇帝的一紙南京條約就把他定在昏君的恥辱柱上。很多書,可以說除了研究歷史的,對道光帝就沒有什麼好印象。其實道光帝放到中國歷史上絕不是什麼昏君,如果你仔細看了道光帝平定新疆回亂,甚至說他有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味道。但是1884年的大英帝國如日中天,全世界都拿它沒辦法,可以說在藍星人家是無敵的存在,你讓道光帝怎麼辦呢?
進入主題,這場戰爭不光影響了世人對道光評價,也深深的影響了道光帝對自己的評價。自信心嚴重受挫。按照清朝祖制, 丟失封疆者斬 ,這是對大臣。對皇帝就是不能立神聖功德碑---就是一個烏龜託著一個石碑,寫著他的功績。當然那個不是烏龜是龍,龍生九子的第六子。道光帝丟失香港就不能立了。對皇帝來說那個碑就是讓他流芳百世的史書,道光帝的心情可想而知。而且他為了讓地下的祖宗原諒他丟失封疆,還下詔縮小陵墓的規格,沒有方城和明樓,大小比他爹嘉慶小了80畝,成了清朝所有皇陵中最小的一座。這就是為什麼道光帝陵寢儉樸的原因。
為什麼要奢華呢?
古代人事死如事生,生與死是一樣對待的,皇帝也不能免俗。 道光帝的儉樸是被迫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道光帝早就想好了,在生前多次暗示文宗皇帝 就是他兒子咸豐帝。讓咸豐帝在他死後以盡孝的名義把方城和明樓給補上。可是當時太平天國作亂,國家財政一直緊張,這件事就一直沒有辦。可見儉樸是被迫,奢華才是本意。怎麼才能滿足皇帝外儉內奢呢?道光陵寢就設計成簡約而不簡單 ,就是不在規模上下功夫,在材質和細節上掙長短。慕陵雖然外觀上保持了 “節儉”之意,但其材質結構卻異常精美。道光帝的慕陵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金絲楠木建築群。慕陵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金絲楠木被雕成許許多多的龍,佈滿天花藻井,造成「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氣勢。因此慕陵的隆恩殿別具一格,不僅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都有龍,而且梁枋、雀替,全是楠木雕成的游龍和蟠龍,表面都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雲吐霧。殿門一開,楠木香氣便會撲鼻而來。當時的中國金絲楠木連年採伐基本絕跡。這些金絲楠木都是從屬國緬甸運過來的。 其圍牆採用磨磚對縫、幹擺灌漿工藝到頂,不塗紅掛灰,改變了傳統的上身糙砌灰磚,刷紅漿,下肩幹擺的做法;用精巧別緻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門。所以最小的慕陵花費了440萬兩白銀。考慮到現在金絲楠木在全世界都基本絕種了。現在慕陵的價值已經無法估量了。
附圖上的天井原來粘的全是金板,後來都被偷了。
回覆列表
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在位期間,確實一再倡議節儉。不僅敦促皇族子女在婚嫁、慶生等方面從簡行事,自己也算是身體力行。旻寧即位之初就諭令停止地方貢獻,此後又停止了玉貢、吉祥貢的名目。
在自己陵寢的修建問題上,旻寧選址西陵龍泉峪,並由穆彰阿監督修建,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慕陵。然而事情並不這麼簡單,其中過程是一波三折。最初道光帝陵寢預備設在王佐村,被大臣戴均元以不合祖制諫止。隨後轉而在東陵寶華峪施工建陵,旻寧本著節儉的一貫原則,取消了以前帝陵二柱門、地宮瓦頂、內刻佛像的安排,還縮小了大殿、碑亭、石像生的體量。道光七年(1827)陵寢已然完工,孝穆皇后先行葬入。然而在孝穆皇后遷葬週年時,守陵大臣卻突然上報:地宮滲水。旻寧懲罰了承辦大臣,著其發回原籍。
對於滲水事件,旻寧並未進行補救,而是下令拆除花費七年建成的寶華峪陵寢,重新選址興建陵寢。旻寧不惜違反乾隆定下的昭穆制度,放棄東陵建寢,改在西陵。慕陵的修建過程中,旻寧依然給予了一切從簡的指示,在建築和佔地面積上在帝陵中都屬精簡者。
但是慕陵實際上卻花費了二百四十三萬兩白銀,耗費之奢,令人驚愕。那麼錢都花在哪了呢,據有學者考察,慕陵耗費最多在三個方面:在木料上選擇價值昂貴的金絲楠木,在建築上加了一座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牌坊,在牆體上使用了磨磚對縫工藝。這就形成了慕陵的外儉內奢的矛盾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