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爛柯人
-
2 # 惜花公子
暢談歷史風雲,看惜花講歷史。治大國若烹小鮮,從選用食材、前期準備、各類輔料、炊具、火種、烹飪手法等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與協助性。而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前功盡棄。一切都白費了。而國家也是一樣,只對於某些方面進行重點治理,不去從頭到尾進行問題梳理,不管怎樣辛苦都會是一場意義不大的自救行動。
墨守成規尊祖制,溫馨和善當好人
在對於八旗子弟的態度上繼承祖制,肆意任其各種揮霍,而不參與到國家各項建設中去。卻享受各類優待,造成國庫大量資產浪費。而對於皇族自身管教缺乏有效約束,出於統治需要,任其違法亂紀而不進行嚴懲,常常採用說教的方式而不是鐵血政策。
重農求安慰,祖制不可為
長期的和平時期,國家的人口較多,連年的天災不斷,生產工具底下,糧食作物產量不足,造成全國各地百姓常常吃不飽飯。一方面強調精工細作,與推廣土豆、玉米等高產植物,抑制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鼓勵捕撈等治標不治本的舉措。一方面謹記祖制嚴格杜絕人口向關外進行遷徙。對於各類商業活動進行打壓,造成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如:礦山開採等商業,大量的人員閒置。為社會穩定埋下較多隱患。
整理官吏只對人,僵化制度不可變
首治和珅,打擊結黨營私,有效的加強了皇權統治。同時,學習先皇的一些做法,勤政愛民。對於發現的各類貪官史吏進行嚴懲,卻為對一些管理制度上的缺少進行及時的修正與改革。一切照舊,使得官員缺乏有效的約束手段。而尤其是議罪銀製度的建立與延續,讓官員變得更加的腐敗與猖獗。
總之,在面對僵化的體制面前,缺乏鐵血的改革舉措。對內部皇族、八旗子弟放任自流,缺乏管教。對於突出的社會矛盾缺乏有效的解決手段。為其不斷的衰敗埋下禍根。
-
3 # 鞍山貓王
嘉慶皇帝生性寬仁。結束了文字獄。嚴懲皇族。但國家人口驟增。康熙又明令永不加賦。接手乾隆又是個爛攤子。該花不該花的錢都被乾隆揮霍一空。所以王朝命運走向衰敗。
-
4 # 一村文藝
從大的方面來講,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清代至嘉慶,封建社會以發展至極致,封建王朝高度中央集權,絕大部分的人被牢牢的控制的土地上,基本上沒有主觀能動性,因為統治者打擊商業、控制對外貿易。導致當時的人,無論地主階級和貧苦農民,所認可的謀生之道只有土地。地主有了錢,唯一的投資就是繼續買地,繼續擴大田產;商人有了錢,也只能買地;貧民積累數輩人財富,有一點錢,也是置幾畝薄田,以為祖業。而此時的中國社會,在江南等地,資本主義早已經有了萌芽,但清代的統治者給予徵收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故而商人或者地主唯一的致富之路只有買地,但是大量的土地兼併,使得土地和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窮人越來越多,窮人越來越窮,民窮國怎麼不衰不弱。清代乾隆盛世只是個表象,只是那時候國家積累財富還可以經得起乾隆這個十全老人揮霍,但是到了嘉慶,白蓮教等起義風起雲湧,嘉慶哪裡有錢去享受他老子的風雅,只能是越來越敗越來越窮,到了嘉慶的兒子道光,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一件衣服都得補來補去的,弄得滿朝文武都楚王愛細腰,明明很有錢,都學著皇帝穿破衣服。其實道光愛節儉是也許是一方面原因,但當時中國已經風雨飄搖,作為當家人,他比誰都清楚國家的處境,因為國家確實已經很窮了,不容許他大手大腳的花錢。清代的皇帝在中國皇帝史上是最可稱道的皇帝,大多是鐵腕治國,勤於政事,但這依然阻擋不了清代的衰落。一句話說完,封建社會已經不能適應當時生產力的發展,不變革,不革命,必將走向滅亡。
-
5 # 三觀粉碎機
嘉慶是個好皇帝,但抱歉,並不是個明君—(滴,好皇帝卡)
從1796年乾隆舉行禪讓大典,嘉慶接受帝位到1820年駕崩。嘉慶帝共在位24年,除去乾隆在位3年,實際掌權長達21年之久。
說嘉慶是個好皇帝,是因為他確實是個憂國憂民、勤於政事的君主,沒有什麼荒淫無度、貪戀美色奇葩事。比如在朝政上,他殺和珅,懲戒貪官,為新朝樹立廉潔的風向標,更是結束了清朝自入關以來的文字獄;在民生上,年年都蠲免災區的錢糧,注重基礎民生社稷工程,六十大壽的時候更把全國百姓積欠糧款一筆勾銷,總之,嘉慶是個宅心仁厚的好皇帝。
可惜,很多時候“然並卵”。嘉慶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個好皇帝,只是在那個西方即將發生社會變革的時候,嘉慶並不是一個獨具慧眼的明君。雖然他有心革除乾隆朝所留下來的弊政,比如“議罪銀”制度,但是全國各地烽煙四起的起義和英法等國對澳門的侵略,這都讓嘉慶朝國庫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從而沒有魄力一改弊政。
很多人認為嘉慶資質平平,沒有能耐,於是便把乾隆留下弊政不能革除怪罪到他的頭上,還有就是沒有開眼看清世界,甚至這個時候了還重農抑商,使得中國資本主義市場徹底湮滅,於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但說句公道話,說嘉慶資質平平,其實以乾隆留下的爛攤子,真心不是普通人可以解決的,就是秦皇漢武重生也不見得有用。
還有開眼看世界這種,全世界有幾個封建帝王做到了?沙俄彼得一世算一個,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算部分?其他還有麼? 嘉慶擋不住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衰落啊。
-
6 # 猴格大人
很多人都覺得嘉慶帝除了嚴懲和珅大貪之外都沒有其他功績了,其實是小看了嘉慶,雖然嘉慶是一個平庸的好人,但他的一生一直在努力的縫縫補補他爹遺留下來的後遺症。
嘉慶帝勤於政務,崇尚簡樸,提倡實政,反對浮誇,他能清醒的看清楚那些弊端,也在努力的改正,雖然收效甚微。但是不能說毫無作用,因為很明顯的阻擋並減緩了衰落的步子。
乾隆留下的爛攤子乾隆皇帝留給兒子的江山遠沒有他自己認為的那麼光鮮,可以說從上到下,從吏治到軍政都腐敗透頂,真正的要錢沒錢,有人沒人,還把後路給堵死。
先說開支最大的軍費問題,乾隆朝較大的戰役直接軍需開支約在一億二千萬兩以上,而當時國庫收入年僅三千餘萬兩,常規軍餉更是不計其數沒法統計。為了解決困境,乾隆不聽阿桂的勸諫,以虛納名糧歸武職養廉,另行調補兵員實額,毀壞武備,遺患後世。
除開軍費龐大,還有乾隆的千叟宴,自己過生日,給他親媽過生日,哪一項不是鉅額費用,更不要說出外巡遊的揮霍,比康熙時期多出十倍之餘,國庫不夠鹽商來湊,而鹽商的錢會白捐嗎?他們會成倍的找補回來,導致鹽政日益敗壞。
有大臣勸諫差點被砍頭,侍讀學士紀昀覺得自己是才子頗得乾隆賞識,就勸諫乾隆保護東南財力,以免枯竭。被乾隆毒舌辱罵:你紀曉嵐有點小才學,我只不過把你當倡優一樣養著給我解悶的,你竟然敢妄談國事?
寵信和珅,敗壞吏治,上下貪腐成風,不是一朝能剎住的;而軍隊的腐敗奢侈軍備的廢弛更是令人觸目驚心,如果說是和珅帶壞了吏治,那帶壞軍隊的就是福康安,奢侈靡費,福康安最為典型。清朝的衰落,內壞於和珅,外壞於福康安,乾隆總攬。
嘉慶帝很清楚的認識到這點,所以他親政後,大喪誅和珅,福康安死了沒辦法,但是每次下詔訓誡諸將帥,必然提福康安做典型反例,他爹是沒法批判只能找這兩隻替罪羊。
縫縫補補的嘉慶帝面對積重難返內外交困的現實,嘉慶帝有清醒的認識,也進行了力所能及的糾正,雖然說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弊端,但起碼是剎住了繼續滋長的勢頭,緩和了衰敗的勢態。
誰不向往奢侈?嘉慶知道奢華的出巡實在勞民傷財,所以他努力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帶頭節儉,自己生日都不許大慶,杜絕奇珍寶物,提倡實幹興國,反對粉飾太平,這一點,嘉慶的確比他爹強太多。
更是從苗亂教亂白蓮教清晰的看到,必須緩和階級矛盾,不許擾民增重民間疾苦,極力避免火上澆油的蠢事發生,多次親自處理賑災蠲免治河理漕,以免出現侵吞事件。
如此兢兢業業縫縫補補的嘉慶,好像也沒給兒子留下好的基礎條件,也給人留下清朝中衰是從嘉慶開始的印象。
其實,嘉慶有點背鍋,第一是他爹的鍋,第二就是整個封建王朝的鍋,清朝到嘉慶也有一百五十多年,而封建社會的機制到嘉慶時,各種隱藏的矛盾也都浮出水面,這些都不是平庸的守成之主嘉慶能應付解決的。
最根本的吏治問題,嘉慶看到了併力圖解決,雖然沒有解決好,另一個問題就是,乾隆中期之後的社會經濟停滯不前,而人口卻在飛速增長,社會財富的負差越來越大,國力就無可避免的越來越衰敗,這更不是嘉慶能認知和解決的了的。
嘉慶帝沒有魄力,心不夠狠,思想也是墨守成規,對於當時的局勢,沒有大膽有魄力的變革,是什麼出路都沒有的,而嘉慶之後都是沒有魄力的帝王,衰敗自然無可避免。就是這樣。
-
7 # 西木青良
他沒有從根本去反腐,當他發現乾隆留下的爛攤子裡,是從上到下的貪,形成了體系。一但全部打掉,整個國家的機構運轉可能無法進行下去。像明初時朱洪武對貪也是採取抓就殺的態度,一度導致地方衙門只剩幾個官員在工作導致地方行政大亂。再說回嘉慶,他也認識到這點後就採取了逃避的淘汰,看著這爛攤子只能繼續爛下去。
-
8 # 零五05
清朝是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一直強調自己的康乾盛世,雖然這個盛世是清朝自己吹噓出來的。但在嘉慶皇帝在位時期,清朝確實開始迅速的衰敗,這確實一個真正的事實。很多人都知道清朝在嘉慶朝走向了衰敗,但是為什麼衰敗卻是一個謎。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正統的話題,這是由於腐敗、人口增長、白銀外流等等融合在一起的結果。網路配圖一、在乾隆在位的初期,白銀和銅錢的價格還是穩定的清朝徵收賦稅只收白銀,而不收銅錢。作為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民們當然不會有銀子。每年繳納賦稅時,百姓們都要把手裡的銅錢兌換成白銀,然後才能繳納賦稅。清朝官方也知道這個情況,因此定下了指標。1兩銀子兌換700到800銅錢,從雍正登基到乾隆繼位的早期都是這樣的情況。乾隆登基的早期,在河北地區,1兩銀子可以兌換700銅錢。請注意,這僅僅是乾隆早期的情況。乾隆繼位的早期對吏治還是比較注重的,但是在中後期以後,乾隆皇帝逐步放鬆了對官員的管理。在乾隆朝的後期,各級官員貪汙的情況比比皆是,而且一個比一個嚴重。由於嚴重的腐敗,社會上流動的白銀數量越來越少。由於白銀數量減少,進而造成了銀貴銅賤的情況。網路配圖在乾隆早期,1兩銀子可以兌換700銅錢。但是到了乾隆晚年,1兩銀子卻能兌換1300銅錢。但是百姓們繳納的賦稅額度不變,這就等於百姓們需要花費將近兩倍的投入繳納賦稅。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白銀限流,造成百姓們越來越窮。請聯想一下,百姓們繳納賦稅的額度上升了一部,這等於變相的洗劫。與此同時,耕地數量的降低,也是對清朝另一個挑戰。在康熙在位的中期,清朝的耕地面積為5.4億畝。到了乾隆在位的後期,清朝的耕地面積上升到了7億畝以上。也就是說,耕地面積上漲了30%,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問題是人口增長是土地增長的3倍,在乾隆即位時,清朝的總人口為1.43億,但是到了乾隆晚期,人口上漲到了3億以上。也就是說,耕地增長了30%,人口卻增長了100%。二、由於耕地有限,吃飯都成了問題由於人口上漲到了3億以上,而耕地增長很有限。這就意味著,利用有限的耕地供養更多的人口。再加上吏治腐敗嚴重等等問題,清朝面臨著一系列的危機。正是由於這些問題,在乾隆即將退位之時,才爆發了白蓮教起義。這場起義波及了八個省,嚴重消耗了清朝的國力。在白蓮教起義之後,清朝為何暫時恢復了平靜呢?這是因為人口再次下降,社會危機暫時掩蓋了下去。還有一個問題,清朝的官員和士紳們是不用繳納賦稅的,但社會大部分耕地都這幫人手裡。朝廷得到的賦稅也來越少,就只能在百姓身上下功夫。雖然賦稅的標準有規定,但是各種苛捐雜稅越來越多。這一系列的問題融合在一起,清朝的社會危機加重,就在這一時期,坑爹的英華人來了。網路配圖英國向清朝出口尼龍等物品,清朝簡直是水潑不進。英華人開始改變自己的套路,大量的鴉片流入了清朝。根據林則徐的估計,當時清朝吸食鴉片的人數在400萬左右。由於大量華人吸食鴉片,造成大量的白銀外流。當時清朝每年都有1000多萬兩銀子外流,銀貴銅賤的情況更加嚴重。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前,1兩銀子可以兌換2600銅錢。百姓的負擔加重了3倍多,朝中的有識之士看到了這一問題,才全力建議禁菸。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十年以後,便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雖然洪長毛不靠譜,但是請想一想,百姓們如果能生活下去,怎麼可能跟隨洪秀全造反呢?
-
9 # 朝文社
首先必須承認,嘉慶皇帝顒琰,確實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十分優秀的好皇帝。特別是以“勤政為民”“嚴懲貪官”“大力發展農業”這幾條來說,嘉慶皇帝的表現,堪稱皇帝裡的超水平。
以“勤政”來說,嘉慶皇帝的勤勞程度,放在古代史上都是前幾名,比起動不動就亂蓋字畫,高興了就下江南的老爹乾隆來,嘉慶皇帝每天都是雷打不動的認真工作,甚至在出巡的路上,批閱奏摺也常到深夜。以“嚴懲貪官”來說,除了拿下和珅的精彩橋段外,他在位時期,制定了貪汙萬兩白銀即處死的鐵律,且每個案子都順藤摸瓜,每抓獲一個貪官,上司下屬都要陪綁,總督巡撫動不動就法辦一堆。反貪力度直追其祖父雍正。
至於大力發展農業,減免農民負擔之類的好事,嘉慶皇帝也幾乎年年都做。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他鮮為人知的一樁善政:寬鬆的文化政策。自清初起肆虐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文字獄暴政,正是在嘉慶皇帝執政時期結束。清王朝的文網徹底鬆動,《儒林外史》等精彩名著火熱暢銷,乾隆執政時的大批禁書,陸續重見天日。嘉慶皇帝還特意組織人力,蒐羅整理《全唐文》等典籍,許多險些毀於文字獄的典籍資料,幸運得到保護。
以此成就來說,嘉慶皇帝的這樁貢獻,堪稱清朝歷代帝王裡獨一號。
但不爭的事實是,饒是嘉慶皇帝勞心費力,可大清王朝還是積重難返,這“嘉道中衰”的悲催場面,帶著清王朝加速度衰落,墜入近代落後捱打的深淵裡。為什麼明明很努力卻如此悲催?大體原因應是兩條。
首先一條,就是嘉慶皇帝扛的鍋太重。他爹乾隆皇帝留給他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爛攤子,國家財政在乾隆帝數十年如一日的瞎糟下,已經到了極度困難的地步。偏偏西南動亂波及數省,戰火正朝著東部地區瘋狂蔓延。東南沿海厲行海禁政策,以至於水師都極度疲弱,竟被越南海盜多年如一日吊打。軍隊火器等軍工技術也日益衰退,改裝出來的火炮,竟不如明朝火炮威力大。風氣瀰漫全國的貪汙腐敗,鬧的官場上行下效,整個清王朝,簡直一團亂麻。
這樣一團亂麻的境地,嘉慶竟然挺了過來,透過重手的反貪與對民生農業的狠抓,透過在位時期連續減免兩千一百萬石錢糧的善政,到底叫清王朝熬過了艱苦時段,雖說一直在衰,卻總算沒在他手裡亡國。已經算不錯了。
但更重要的原因,卻是嘉慶皇帝治國眼光的差距。
嘉慶皇帝是個勤懇認真的帝王,但以治國理念論,他比起他的祖父,那位把清朝國力推到頂峰的雍正皇帝,卻是著實差了一大截。就以反貪來說,在嘉慶皇帝看來,只要自己狠抓幾個貪官,震懾整個官場,然後用道德來約束官員,就可以澄清吏治。哪怕連續發生多起窩案,御史周鉞等人疾呼要改革清王朝制度,對官員形成監督時,嘉慶皇帝卻只是淡淡回答“良法俱在”,重手治貪的他,卻沒有變革的勇氣。
所以,也就有了嘉慶帝在位時期,叫他悲憤無比的現象,明明重手治貪,官員卻越治越貪,一個貪官倒下去,更多的貪官站起來,而且各個翫忽職守。以至於天理教襲擊皇城時,各級官員都是相互推諉看熱鬧,差點就叫天理教把紫禁城一鍋端。氣的嘉慶皇帝事後下詔書大罵,可罵完之後,腐敗已久。
比起治官的眼光來,嘉慶皇帝治國的眼光,也是侷限極大。嘉慶在位時,已經是十九世紀早期,大航海時代如火如荼,西方列強的陰雲正在壓來。他的祖父雍正尚且知道,清王朝應該開啟國門求發展,嘉慶帝卻在厲行閉關鎖國。國門緊閉的清王朝,經濟也就越發進入死衚衕,貧困化日益嚴重,最終將在道光年間的鴉片戰爭裡,被西方列強的炮火打的稀里嘩啦。
眼光的差距,叫嘉慶帝在位時,繼續錯過大好的發展機會。這個清王朝,他可以用勤奮來艱難維持,但終究,難以振興。
-
10 # 秦右史
歷史上對嘉慶的研究有很多不足,嘉慶是一個守業天子,無奈大清經過康乾雍三代,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嘉慶皇帝是一個勤奮努力的平庸之才。嘉慶有很強的政治統治力,能夠把權傾朝野幾十年的和珅拿掉,足顯其政治智慧,與太上皇乾隆也能和諧相處,政權平穩交接,足見其小心謹慎。但是,嘉慶治國過於謹慎小心,以至守成變成了法祖,在巨大的社會危機面前不大膽進行制度革新,而企圖效法祖宗的制度,來掩飾,幻想把所有社會遇到的問題都透過回到過去去解決,是極其不現實的。
嘉慶面臨的困境前所未有,因為清朝無論文治武功還是疆域還是人口還是物質財富都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封建集權制度高度完備,已經不可能有任何突破的可能。另一方面,面臨的危機前所未有,那就是人口的快速膨脹與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日益加重,也就是說在封建社會,生產工具不變的情況下,生產力很難有提高,康熙時期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雍正時期的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到了嘉慶這個時候制度創新的空間已經沒有了。
有時候面臨難以遏制的衰退,再努力也沒有什麼用。如果僅僅靠整頓吏治,勤於政事是不夠的,除非進行大破大立,但這又是做不到的,在制度完備的條件下,他又幻想依靠聖人之法去約束大臣的行為,靠加強思想教育來增強官吏的道德性,又走向了另一個歧途。故而,多磕頭少說話成為嘉慶一朝的官場規則,衰落不可避免。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
11 # 淡若晨風O
拜登勤政為民,嚴懲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為何抵擋不住美國的衰落?天有春夏秋冬國有興衰成敗日出日落豈是人力能挽回的。
-
12 # 中海3284
氣數已盡,難以迴天。
誰能說清“氣數"是怎麼回事?連當年明月在巜明朝那些事》裡都沒說清楚。我能說清楚,暫時還不想說。
-
13 # 史學蟲洞
清朝沒有昏君,但是有庸君,嘉慶就是一位,所謂庸君,即使是在位期間與^_^庸庸碌碌無所作為!
在乾隆年間,清朝人口飆升到了4億人,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人口在不斷增加,土地還這麼多,所以能提供的糧食就有限了,很明顯熟讀史書的古代帝王一定不會知道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外加他殺了和珅,說實話,有些事情就差在錢上了!嘉慶幾次要下江南,苦於沒有錢而作罷!
另外好,還是華人太過於腐朽了,對很多問題起訴治外法權,關稅,這些東西的重視不夠,斷送了大清江山
-
14 # 氣吞萬里如猴
所有系統都會自動趨向潰敗直至消亡,這是由熵增定律決定的。只有不斷新增熵減因素,才能延緩遲滯這個程序。雍正皇帝,冒天下官員權貴之大不韙,毅然進行了自一系列改革,也就是添加了熵減因素,使清朝國運為之一振。但乾隆皇帝為了贏得精英階層的支援,逐步廢弛了雍正的改革措施,雖然短時間內贏得了經濟發展、萬民(官)擁戴,但把清朝國運帶上了衰敗沒落的不歸路。嘉慶上臺,積重難返,他根本沒有能力為這輛滑向深淵的列車踩剎車了,只能憑慣性隨波逐流聽之任之了!
-
15 # 明月照千古
世間萬物,均有氣數。氣數盡了,天奈其何?縱觀整個華夏曆史,哪一個不是開國大盛,後日趨沒落?雖偶有中流砥柱,然終逃脫不了氣數耗盡。
五千華夏,江山更迭,功名權勢,輕煙浮雲。若論勤奮節儉,勵精圖治,沒有哪一個皇帝能超過明末帝崇禎了,然而明朝氣數已盡矣,終逃不過走向滅亡。
一個朝代,一個國家,一個星球,一個宇宙……
回覆列表
除了懲治權臣和珅以外,嘉慶到底有何建樹呢?思來想去,除了和清代諸位帝王一樣勤政外,著實沒有過人之處。而以資質平平的嘉慶,又怎麼能扭轉大清帝國的頹勢呢?
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駕崩後,嘉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結果了權臣和珅。這一舉動,曾令不少朝臣覺得心頭一快,並一度覺得大清朝又有救了。
然而,令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嘉慶除了嚴懲了和珅、收繳了其億萬家財外,卻很快安於現狀,並未像其祖父雍正一樣,厲行改革、整肅吏治。
更令人心寒的是,和珅的家產幾乎都被裝入了嘉慶的腰包,而並沒有用在國計民生之上。正因如此,民間素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童謠。
嘉道中落是清王朝全面衰落的階段,而其病症早在乾隆時期便已深入骨髓,只是由於盛世餘暉的存在,才未充分顯露。經過康、雍兩朝的不斷經營,乾隆帝可以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帝王。殷實的國庫為乾隆的窮兵黷武奠定了堅實基礎,也乘勢拓展了疆土,宣揚了國威。
然而,由於長期肆意揮霍和安於現狀,乾隆中期以後,清朝國勢已經漸衰。吏治腐敗、軍隊廢弛、思想守舊,如同白蟻啃噬千年古樹一般,不斷晃動著滿清政府的根基。
世人皆言嘉道中落,未免有將責任甩給嘉慶、道光兩位的錯覺。實際上,嘉道時期的頹勢,是長期弊病的顯現。儘管嘉慶、道光二帝一直勤勤懇懇,但畢竟不具備向康、雍兩位聖君一樣的膽識和氣魄。
王朝興替乃是歷史規律,面對日益嚴重的內憂外患,又豈是僅憑帝王一人所能扭轉的?正因如此,嘉慶即便再努力,也無法阻止清朝的衰落。更何況,這位皇帝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