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蛇正宗
-
2 # 劉一千五
這幾位都厲害,幫助劉秀打下江山,功高而震不了主,位極人臣,功名富貴樣樣有。又得善終,值了。
"有志者事竟成"的耿將軍為後世傳誦,是個厲害角色。鄧禹壓頭當屬不虧。
-
3 # 野草的沉思
謝邀。漢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手下名將眾多,最著名的是雲臺二十八將。計有,鄧禹,吳漢,賈復,耿弇,寇恂,岑彭,馮異,朱祐,祭遵,景丹,蓋延,姚期,耿純,臧宮,馬武,劉隆,馬成,王梁,陳俊,杜茂,傅俊,堅鐔,王霸,任光,李忠,萬脩,劉植。邳彤。共二十八人。
東漢明帝劉莊,於永平三年(公元60年)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此二十八名將之像,以志褒揚。此乃雲臺二十八將之由來。
此二十八將中,功勞最大的當屬馮異,岑彭。《後漢書-卷十七》評論說,"中興將帥立功名者眾矣,惟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矣。若馮,賈之不伐,岑公之義信,乃足以感三軍而懷敵人,故能克成遠業,終其全慶也。"另外,象鄧禹,姚期,未列雲臺二十八將的馬援等,也很有名。
另外,這些名將除戰死的以外,都得善終。這是漢光武帝劉秀的一大優點。
-
4 # 關東俠客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到了他這一輩己是一介平民靠種地為生了。劉秀年太時去長安在當時最高學府太學研究經學,所以,在歷代開國皇帝中光武帝劉秀的學問是最高的,修養是最好的。劉秀回鄉後他大哥問他以後有什麼打算,劉秀說:″種地願當足谷翁,娶妻當娶陰麗華,當官願做執金吾"可見人的志向是隨著時局的發展而不上斷變化的,公元23年,劉秀隨K大哥劉演起兵造反。昆陽之戰名動天下。更始皇帝劉玄做天下後派劉秀巡示河北,。劉秀在河北整兵振武稱帝洛陽,兵進關中既得隴又望蜀平定天下。劉秀得天下靠的是他手下28員雲臺大將。其中鄧羽,馮異,耿弇,吳漢和寇恂是五虎大將。劉秀手下最歷害的將領是高密侯鄧羽。劉秀在長安遊學時就結識了鄧羽。劉秀經略河北時,鄧羽便追隨劉秀左右了。當鄧羽見到劉秀時,劉秀說:"我有封拜官吏特權,你遠道而來,難道是為了做官嗎?"鄧羽說:"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我得為明公效尺寸之力於功名於史冊。”劉秀大笑。接著鄧羽分析了天下大勢並提出“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求萬民之命”的建國方略。劉秀把鄧羽看成是自已的蕭何。各方面人材都經鄧羽舉薦任用,無不人盡其才。鄧羽幫助劉秀平定河北經略關中,功勳卓著,公元37年天下平定,鄧羽封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和淳于四縣。近太傅。公元58年(永平元年)病死,享年57歲。劉秀是開國皇帝中少有的能和功臣宿將共天下的人。他手下28員雲臺大將除了岑彭,馮異,蔡尊等四人病死於軍中,其他功臣都得到了善終。而且君臣之間後感情深厚。在一次宴會中劉秀說:"假如當初沒有天下大亂,我只能多讀點書,研究學問了”。鄧羽說:"假如當初沒有認識您,我的學問也就比以前強一點點"曲揚候馬武說:"假如當初沒有認識您,我也只能在個小縣城做個抓小偷的捕快”劉秀說;″你只能當個佔山攔路的大盜,怎麼能當個抓小偷的捕快呢?”說完君臣相顧大笑,灑酣興盡而散。
-
5 # 千古名將英雄夢
東漢時期劉秀手下的武將,誰最厲害?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已經給他們做了排名,這就是他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給劉秀座下二十八名將的排名繪像,史稱“雲臺二十八將”。
排名靠後的名將功績不顯,我們就不多說了,明帝排名的前七位名將分別是:鄧禹,吳漢,賈復,耿弇,寇恂,岑彭,馮異
當然,劉莊這樣排名,是在政治、道德、軍事、勞苦四方面綜合考量的結果,若單單從軍事上排名,我認為排名第七的馮異應該排第一,而排名第一的鄧禹應該排末流。
一開始,劉秀對鄧禹的軍事能力是保有很大期望的,所以劉秀自立後第一次分兵,就是派鄧禹率精兵兩萬從河內地區向西翻越太行山,開闢關中戰場。
由於關中一帶屢遭綠林赤眉荼毒,所以鄧禹到來後,一路安撫民心,宣慰百姓,關中各地軍民紛紛來投,僅幾個月後,兩萬大軍已滾雪球到號稱百萬之眾。
然而,鄧禹面對如此大好局面,卻遲遲不去攻打長安,總之就是怕輸不敢打,結果錯失良機,民心失望,紛紛散去,而赤眉又滅掉更始帝劉玄,與綠林合流,實力愈發強大,如此鄧禹就更難打了,最後逼的沒法還是得打,自然一敗塗地,敗了也就罷了,鄧禹又心態不好輸不起,結果屢敗屢戰,一次次輸得更慘,最後只剩二十四騎逃回劉秀身邊。從此,鄧禹萬念俱灰,再也不提帶兵之事,他老老實實交出大司徒印綬,引咎辭職。劉秀則讓鄧禹閉門思過幾個月,然後拜為右將軍,以隨軍幕僚,戴罪立功。
事實證明,做一個軍事家比做一個政治家謀略家,所需要的能力素質要強得多全面的多。鄧禹少年成名、書生意氣,根本適應不了變化多端的戰場,還是行政事務與組織事務更適合他。
不過,劉秀父子還是以鄧禹首倡大義,為佐漢元功,對其甚是尊寵,天下大定後,鄧禹看淡權位,其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整飭家規,教養子孫,鄧禹有子十三人,而儒門經典也剛好有十三部,鄧禹便各教十三子一門經學——這最終成為東漢以至魏晉世家大族以經學傳家之典範。故鄧氏後來得以與皇族世代聯姻,成為東漢六大家族之首(鄧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統家族、竇融家族、馬援家族和陰氏家族),百年來凡侯者29人,大將軍以下13人. 中二幹石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餘侍中、將、郎、謁者更是不可勝數。就算到了三國時,還有鄧芝在蜀漢擔任重臣,東漢頂級的豪門望族,當以鄧氏為尊。
而排名第七的馮異,顯然軍事能力更強。
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人,從小性喜讀書,尤好《左氏春秋》與《孫子兵法》這類的兵書,首先其軍事理論水平就絕對是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另外馮異的帶兵極為“整齊”。他的兵打起仗來,無論是進是退都極有章法,攻堅衝在最前面,行軍則走在最後面,而且絕不與其它部隊爭道,以免爆發不必要的衝突。亂世中的兵難免有些軍紀上的問題,但只有馮異所部從來沒有過一次擾民行為,這是一支真正的威武之師仁義之師。而當每次打了勝仗,其它將軍都坐在一起論功爭賞吹牛皮,馮異卻總是笑呵呵的走開,找一棵大樹坐下來,安安靜靜讀書自省,頗有一副“名利於我如浮雲”的樣子。旁人奇怪問他,馮異便笑:軍功乃將士們一齊拼死打下來的,一人之功,又算什麼,又有啥好爭?就像我馮異之於大樹,一木豈能成林?
這樣,久而久之,馮異在軍中就有了一個雅號,叫做“大樹將軍”。大樹底下好乘涼,跟著馮異幹好處多多,因為他從不會搶部下的功勞,也從不會跟任何人發生衝突,他是真心誠意帶領整個團隊一起成長,所以他總能給予夥伴們莫大的信任度與安全感。
所以,馮異最終成為了東漢時期僅次於劉秀的名將,他生平兩戰,都只用數萬人的偏師,就搞定了綠林赤眉兩大農民軍共五十萬主力,不僅助劉秀和平解放了洛陽,還完美的解決了鄧禹留在關中的爛攤子。這種能在極度困境中逆轉戰局、一舉定乾坤的名將,我們稱之為超一流名將,是立於中國軍事史巔峰之人,上百年也未必出得了一個。
而僅次於馮異排名第二的雲臺名將,我覺得應該是本在“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四的耿弇。
據史書記載,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收集燕卒,克拔齊疆,其數年征戰之間,共平郡四十六,拔城三百,未嘗一挫。劉秀更在耿弇平定齊王張步後大讚他道:“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勁敵,其功乃難於韓信也。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如今皆已兌現,此有志者事竟成也!”
更誇張的是,耿弇這些偉大戰績,都是在他25歲之前就達成了。
耿弇這一生,無疑是光輝的一生,進取的一生,有志者事竟成的一生。古之名將,不過如此。
兵法有言:“若夫能柔能剛,能翕能張,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謀,圓而能轉,環而無端,智周乎萬物,而道濟於天下!此曰通才。可以為大將軍矣。”少年名將耿弇,武勇多謀、運策無窮,當可在東漢開國名將中排名前三,與劉秀馮異等高。
而我認為接下來排名第三的雲臺名將,應該是在“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六的岑彭。
岑彭自加入劉秀麾下後,不僅戰功煊赫,而且持軍整齊,秋毫無犯,信義素著,以德懷人,一生共說降宛城、河內、淇園、洛陽、長沙、江夏、武陵、桂陽、零陵、蒼梧、交趾、邛都等南北州郡大城,為百姓減少了多少戰亂之苦,此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堪為古今名將之典範。
而岑彭最偉大最經典的一場戰役,就是伐蜀之戰,此戰,岑彭利用強大的水軍,逆長江三峽而上,從荊州夷陵一直殺到成都城下,長江天險,在他面前如同無物,光這一點,岑彭便可算是兩漢水戰第一人了。當然,這除了東漢水軍強大外,主要還在於岑彭軍事之外的強大政治才能,故得以因糧於敵,變客場為主場,這便是《後漢書》所言:“岑公之義信,足以感三軍而懷敵人,故能克成遠業,終全其慶也。”
岑彭攻入四川后,持軍整齊,秋毫無犯,深受百姓愛戴。邛谷王(四川西昌與雲南麗江一帶)任貴聽說岑彭的威信仁德,特意從從數千裡外遣使迎降,可惜當使臣到達時,岑彭竟已被蜀帝公孫述派刺客暗殺而死,朝廷便把任貴所獻貢品全部轉賜給岑彭的妻子。蜀地老百姓感念岑彭恩德,而在武陽為之立廟,歲時供奉,香火不絕,武陽城後亦改名為彭山縣。作為一個外來入侵者,卻得到了當地人長久以來的懷念,這在歷史上實不多見。一個軍人做到這個份兒上,當可稱得上是“最可愛的人”。
而接下來排名第四的名將,我認為才該輪到本在“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二的漢軍最高統帥、大司馬吳漢。
關於吳漢這個人,在歷史上風評不高,因為此人雖是個作風硬朗頑強的威望重臣名將,但打仗一板一眼,劉秀對他的軍事天賦,也只有四字評價——差強人意。而且吳漢性格也稍嫌兇暴,部隊紀律亦偏差,不僅曾在劉秀的家鄉南陽搶掠逼反了鄧奉,而且最後還血洗成都,有可恥的屠城行為。
但其實,吳漢血洗成都,也是苦衷的。
首先,漢軍在成都城下頓兵一年多,將帥疲倦,吏士思歸,如今好不容易把城打下來了,如果不讓士兵們發洩一下得點好處,恐生兵變,當時漢軍只剩七日軍糧,成都被圍城一年多估計也沒什麼餘糧,不行殺掠,恐怕無法解除糧食危機。
其次,成家政權公孫氏統治益州長達二十八年,於亂世保境務邊,招納了很多流亡難民與死士。如今公孫述雖死,但成都之反漢勢力依然強大,且盤根錯節,頑固不化,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清除掉,否則這一年多來公孫述也不會誓死守城、幾次三番抗拒招降。若漢軍退走後,支援與同情公孫氏的當地豪強趁機作亂,則漢軍兩年辛苦與犧牲便全廢。
事實上,公孫述在位時多有惠民之舉,他死後,當地人為紀念他,還在白帝城(今四川奉節,公孫述所築)中修建了“白帝廟”,塑像供祀公孫述,香火千年不絕。
所以,為了根除公孫述的殘餘勢力,吳漢勇敢的替劉秀背鍋,並有意無意的將針對性的屠殺變成了波及廣大的屠殺,留下千古惡名。劉秀聞信後當然非常生氣,乃下詔將吳漢痛罵一頓,卻沒有懲罰他,原因就在這裡。
也正因為如此,在建武二十年,吳漢病重,劉秀親自前往探視,吳漢在臨死前最後一句遺言就是:“臣愚無所知識,惟願陛下慎無赦而已。”劉秀雖以柔道治天下,但聽了吳漢這句充滿了法家戾氣的諫言,也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吳漢死後,劉秀下詔悼惜,賜諡為忠侯,又大發禁軍將士、車騎前往送葬。
以甲士送葬,此為王禮,大臣本不得使用。歷兩漢之朝,僅霍去病、霍光、吳漢三人有如此殊榮。
在雲臺二十八將中,唯有吳漢從建武元年任大司馬起,歷時二十年,歷盡風雨,地位無可動搖;而建武年間三公中的大司徒,從第一任鄧禹算起,共換了十人,大司馬自王梁起,也換了八人之多。
吳漢身為一個戰爭屠夫,卻為何能獨得皇帝恩寵,令人深思。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
至於雲臺前七將中的另外兩位,排名第三的賈復,排名第五的寇恂,則大多是考量其政治、道德、勞苦等其他幾方面的結果,光論軍事不足道也。比如賈復雖未能建方面之勳,其功不顯,但他作戰勇猛敢死,一生南征北討,身受大創十二,數次死裡逃生,差點就為國犧牲(民間傳說他曾“盤腸大戰”,有點誇張,但也可見其不惜命),而且好勇不矜、有功能默,又注重晚節、養其威重。這樣的勞模型的人物,劉秀父子當然要厚厚賞賜,東漢功臣之中,賈復封邑最眾,共封六縣,遠超耿弇、岑彭兩大名將三倍之多,創兩漢列侯之最,。
而另一位寇恂主要是在他的行政能力。劉秀稱帝后大舉出兵,平定四方,寇恂便留在大本營河內招兵買馬,發展生產,運送糧食、馬匹支援河北、關中等戰場,有力的保障了劉秀幾路大軍遠征的後勤補給。如果說馮異相當於劉秀的張良,耿弇相當於韓信,吳漢相當於周勃、賈復相當於曹參,那麼他差不多相當於劉秀的半個蕭何吧!
-
6 # 覃仕勇說史
答:東漢開國功臣中,名氣最大的是鄧禹,但要論最厲害的武將,必須是馮異。
其中第十一章《莫忘巾車曾自語,何嘗小吏不封侯》就是大樹將軍馮異的專屬。
該章著重寫了馮異“威震孟津”、“黽池奮翼”和“定關中”三件事。
“威震孟津”是馮異第一次單獨帶兵,時為更始三年(公元26年)。
當時,劉秀破邯鄲、斬王郎,迫降了十幾萬銅馬流民軍,隨後親率主力北上,全力平定幽州十郡。
考慮到樊崇所部三十萬赤眉軍西進長安與劉玄更始政權爭鋒,劉秀派一支軍隊跟在赤眉軍的後面,收拾沿途棄城。
這是一項既簡單又光榮的任務。
劉秀把這項任務交給名氣最大的寵臣鄧禹,命他率軍兩萬,遠赴長安。
由於主力北上,而且又分兵由鄧禹西入長安,劉秀只好任幹吏寇恂為河內太守,鎮守暫時的大本營——河內、鉅鹿、魏三郡。
另外,任馮異為孟津將軍,在黃河北岸沿線監控洛陽的野心家朱鮪、李軼。
劉秀的隊伍一分為四,兵力最弱、最不引人注目的就是馮異所領一軍。
但是,馮異領著兵力最弱的軍隊卻建下了不世奇功——他以一萬多一點的兵馬,與朱鮪、李軼鬥智鬥勇,巧妙周旋,硬是打敗了對手三十萬大軍,並漂亮地拿下了洛陽城!
我們都知道,後來,劉秀就在洛陽建都了。
而在劉秀稱帝過程中,馮異的擁戴勸進之功也居於第一。
在馮異在孟津打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之際,前面也說了,鄧禹也執行了一項簡單又光榮的任務。
但是,鄧禹的表現讓劉秀大失所望。
鄧禹不僅沒能收取一城一地,反而處處被人欺負,潰不成軍,最後龜縮於雲陽(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不敢動彈。
新登帝位的劉秀急得直跳腳,走馬換將,派馮異去代替鄧禹。
換人如換刀。
馮異先在弘農郡連降十餘支盜寇,接著在華陰奮擊赤眉軍前軍,迫降赤眉將領劉始、王宣等五千餘人,激怒了赤眉軍首領樊崇。
樊崇集起二十餘萬主力,以泰山壓頂之勢撲向馮異。
馮異用兵如神,以弱抗眾,以寡制眾,竟把二十多萬赤眉軍牢牢釘死在了華陰道上,而且一釘就釘了兩個多月。
劉秀利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進行精心布控,準備合擊赤眉軍,特別下命令諸將先不要輕易出擊。
鑑於鄧禹的蹩腳表現,劉秀擔心他會從中壞菜,專門調他回洛陽,並下手詔一再告誡 “無得復妄進兵”。
鄧禹恃寵生嬌,不聽,在返程途中看到馮異打赤眉軍打得這麼過癮,就手癢癢的,仗著自己的位子比馮異高,權力比馮異大,奪過馮異的兵權,直接和赤眉軍開戰。
結果敗得很難看:鄧禹僅餘二十四騎脫逃。
馮異也差點被他害死,在亂軍中棄馬奔走,翻山越嶺,召集散卒,重新固壘自保。
戰敗的訊息傳到洛陽,劉秀差點沒氣歪鼻子,再次勒令鄧禹離開前線。
鄧禹走了,馮異滿血復活,戰神風采再現,縱兵出戰,在崤底迫降了赤眉軍男女八萬餘人。
劉秀大喜,下詔嘉獎馮異說:“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
當驚慌失措的赤眉軍湧入了宜陽,劉秀親勒六軍出擊,十餘萬赤眉部眾再無戰意,跪地求降。
赤眉軍之亂結束,馮異經營關中地區,成了東漢初年唯一獨擋一面的方面軍大將,民間有“關中王”之譽。
可以說,論軍事能力,東漢開國諸將中,無人能出其右。
-
7 # 仁勇校尉
劉秀的開國功臣群體,知名度相對較低,為大眾熟悉的不多。
劉秀手下的功臣,比較重要的34人。劉秀的兒子漢明帝時,圖畫二十八將於洛陽南宮雲臺,史稱雲臺二十八將,分別是鄧禹,吳漢,賈復,耿弇,寇恂,岑彭,馮異,朱祐,祭遵,景丹,蓋延,姚期,耿純,臧宮,馬武,劉隆,馬成,王梁,陳俊,杜茂,傅俊,堅鐔,王霸,任光,李忠,萬脩,劉植。邳彤。雲臺二十八將之外,又另外圖畫四將於雲臺,實際地位與雲臺二十八將等同,分別是王常、李通、竇融、卓茂。除了以上32人外,馬援和來歙兩人雖有資格但因為與皇室的親戚關係避嫌沒有列入。
劉秀手下的功臣,軍事能力最厲害的有馮異、岑彭、耿弇、馬援等。
馮異劉秀手下的第一名將,首推馮異。劉秀本人軍事能力特別優秀,經常親征,手下將領獨領方面的機會相對較少,比起韓信這等開國名將要失色不少。
馮異是劉秀手下少數曾經獨領方面的大將。鄧禹是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但軍事能力不甚出色,劉秀派遣鄧禹經略關中被赤眉軍大敗,馮異臨危受命,接替鄧禹經營關中,成功穩定了關中局勢,配合劉秀徹底消滅了爭奪天下的大敵赤眉軍。
割據隴右地區的隗囂是劉秀一統天下過程中遇到的比較大的麻煩。建武六年(30年),隗囂舉兵反叛,大敗多名名列雲臺二十八將的漢軍將領,局勢不利之下,劉秀再次任命馮異統帥諸將與隗囂作戰,穩定了局勢。之後馮異統領諸軍與隗囂多次大戰,在隗囂還未徹底平定時去世。
馮異名列雲臺二十八將第七位。
(馮異)
岑彭岑彭與馮異一樣,是劉秀手下少數曾經獨領方面的大將。
岑彭曾經作為主將,平定了荊州地區的秦豐和田戎。與隗囂的作戰中,多位雲臺二十八將中的將領表現不佳,岑彭是少數表現突出的將領。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作為主帥統帥吳漢等將領從荊州出發征伐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漢軍前期進展順利,岑彭顯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公孫述派遣刺客,成功刺殺了漢軍主帥岑彭。在世界歷史上,類似的大軍統帥死於刺客之手十分罕見。
馮異名列雲臺二十八將第六位。
耿弇耿弇在率軍平定割據山東地區的張步時,表現出色,仗打得十分漂亮。劉秀給予耿弇非常高的評價,將耿弇比作當年平定山東的韓信。
但耿弇在平定隗囂時也遭遇了慘敗,雖有一些出彩表現,但總體不甚理想,總的來說,比馮異和
岑彭要差一些。
耿弇名列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
馬援馬援是劉秀手下將領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了。
馬援原本在西漢末年是隗囂部下,加入劉秀陣營比較晚,資歷很淺。劉秀在位的中晚期,雲臺二十八將們大多已經不再活躍于軍事行動,馬援成為重要的軍事將領。馬援的征戰足跡、遍及天南海北,在北方征討過烏桓,在西北平定過羌人,在南方多次平定叛亂。
馬援曾經遠征交趾(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平定了交趾地區的叛亂,在交趾最南部(今越南中南部)立下了銅柱,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標誌物。
馬援的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后,雲臺二十八將為漢明帝時所評,馬援因為親戚關係的緣故,漢明帝避嫌未列入馬援。
-
8 # 影視長老
眾所周知,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手下“雲臺二十八將”,在這二十八人中,鄧禹排名第一,但那是按功勞而論。要論最厲害的武將,鄧禹則是排不上的,這就好比漢初三傑,蕭何功勞最大,但打仗肯定不如韓信。
劉秀手下最厲害的武將是誰呢?
按照《後漢書》的結論,該是岑彭、馮異二人!“中興將帥立功名者眾矣,惟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矣。若馮、賈之不伐,岑公之義信,乃足以感三軍而懷敵人,故能克成遠業,終其全慶也。”岑彭與馮異都在“雲臺二十八將”之列,一個排名第六,拜舞陽侯,徵南大將軍;一個排名第七,陽夏侯,徵西大將軍。
為何是他們二人?
首先,岑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人才。岑彭一生共說降宛城、河內、淇園、洛陽、長沙、江夏、武陵、桂陽、零陵、蒼梧、交趾、邛都等南北州郡大城,減少了許多殺戮
當然,如果舌頭不管用,岑彭硬剛起來也不含糊。伐蜀一戰,劉秀分兩路大軍夾擊公孫述,南路漢軍主帥便是岑彭。面對河網密佈的江州地形,岑彭果斷放棄漢軍步騎優勢,改用水戰,他花了兩年時間,打造了一支由數千艘“直進樓船”與“冒突露橈”組成的強大水師,巧借東風,火燒荊門,蜀軍大敗,溺死江中者數千人,岑彭乘機率軍長驅直入,進巴郡,取江關,江州指日可下,蜀地將門戶大開。
巴蜀得以割據的基石之一,長江天險,竟然就這麼輕易被岑彭給破了,岑彭真可算是兩漢水戰第一人了。只是很可惜,就在這時候,岑彭不幸遇刺身亡!
再來說說馮異!
在黃河邊上他曾經以萬餘兵馬,擊敗朱鮪、李軼三十萬大軍,並拿下了洛陽城!在關中大地,他臨危受命,接替鄧禹,主持關隴軍事。
華陰一戰,漢軍由於鄧禹貪功冒進,被赤眉軍擊敗,鄧禹僅餘二十四騎脫逃。馮異臨危不亂,收集潰卒並糾集附近地主武裝數萬人,整軍復戰,在崤底迫降了赤眉軍男女八萬餘人。縱觀中國歷史,能在在極度困境中逆轉戰局、一舉定乾坤的都是一代名將,如背水一戰之韓信,破釜沉舟之項羽,還有東晉謝玄,等等!顯然,馮異也能在此列!
-
9 # 君山話史
東漢開國,將星雲集,有云臺二十八將之說。但我認為最最厲害的人,卻不在二十八將之列,他就是以“馬革裹屍”聞名天下的馬援。
下面我就來說說馬援。
第一,大器晚成馬援原本是西州軍閥隗囂的部下,他曾受隗囂之託,前去拜訪光武帝劉秀,對劉秀的才器讚歎不已,遂勸隗囂歸順劉秀。隗囂當了幾年的西北王后,不想受制於他人,他找了種種理由搪塞,不願歸順。馬援認為,“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遂投奔劉秀。
馬援是一位充滿個性與傳奇的名將,其家族來頭不小。他是戰國時代趙國名將趙奢的後代,因為趙奢曾被封為“馬服君”,所以後代便以“馬”為姓。他是屬於大器晚成之人,他投奔隗囂開始其軍旅生涯時,已經37歲;投奔光武帝劉秀時,已經40多歲了。
馬援在世界軍事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因為他是第一個使用沙盤的人。確切地說,馬援用的不是沙,而是米,他用米堆成地理模型,演示西州的山川地勢。這一開拓性的發明,在軍事史產生重大的影響。
第二,平羌之戰與其他東漢名將不同,馬援的軍事成就,主要不是國內軍閥戰爭,而是邊疆戰爭。平羌之戰,是馬援軍事生涯的代表作之一。從王莽時代開始,天下大亂,羌人也趁機造反,西部邊郡如金城,基本上落入羌人之手。
(一)平定金城羌亂
金城郡毗鄰隴西,馬援對這裡十分熟悉,要平定羌亂,非馬援莫屬。建武十一年(35年),馬援臨危受命,出任隴西太守,開始他獨當一面的輝煌軍事生涯。這一年,馬援已經四十九歲了。
馬援走馬上任,對臨洮(甘肅岷縣)的先零羌部落發動奇襲,首戰告捷,俘獲馬、羊、牛等牲畜萬餘頭,羌人降者八千多人。臨洮之戰後,馬援與馬成會師,進剿浩亹,這裡是羌亂的中心,有先零羌及諸羌部落數萬人。
羌人據守允吾谷,恃險與東漢兵團相抗衡。馬援尋找到一條秘密小道,繞過羌人的正面防線,突然發動攻擊。羌人大驚失色,倉惶逃命,退守唐翼谷。
馬援窮追不捨,羌軍據守唐翼谷北山,地形易守難攻。馬援足智多謀,深知正面強攻不易奏效,便使用疑兵之計,大軍從正面佯攻,暗地裡派遣數百名騎兵繞到羌軍背後,入夜時發起突襲,羌軍大亂,奪路而逃。
經此一役,馬援將羌人的勢力逐出金城,總共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
(二)平定武都羌亂
金城的硝煙剛散,武都的兵戈又起。
武都是羌亂的另一個重災區。武都地位嘉陵江上游,是漢人與氐羌雜居之地,羌人在此分佈極廣。該區最大的羌部落參狼羌,勾結塞外其他羌部落,襲殺漢官吏百姓,武都郡風雨飄搖,血色滿天。
平定武都羌亂的重任又落在馬援身上。他親點四千名精兵南下,逐一擊破羌人據點,進抵氐道縣(甘肅清水縣西南)。羌軍佔據山嶺制高點,重兵防守,馬援兵團在山腳下,由於地勢陡峭,十分兇險,易守難攻。
馬援親自到前線勘察地形。經過仔細的觀察,他發現羌軍在防禦上出現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把軍營安置在山嶺上,卻忽視了對水源與水草的控制。馬援笑道:“羌虜容易破矣!”下令軍隊佔領水源與水草區,日夜守備,嚴陣以待。
漢軍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相持數日後,羌人缺水,牲畜缺草,下山與漢軍爭奪水草。馬援命令大軍堅守,以強弓勁弩還擊。羌軍幾次突擊都沒有效果,軍心大亂,士氣動搖。羌人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便是撤到塞外。滯留在武都郡的一萬多名羌人,集體向馬援投降。
至此,隴右羌亂全部平定,東漢的西部邊疆獲得安定,這是馬援對國家的偉大貢獻之一。此後二十年,東漢帝國再沒有羌亂。在東漢帝國一百九十六年的漫長曆史中,漢羌兩大民族沒有兵戎相見的最長時間,就是馬援平羌後的這二十年。
第三,平定交趾之亂建武十六年(40年),南方交趾暴發大規模的反叛,交趾即現在越南北部,當時是漢帝國的領土。叛亂首領是兩位奇女子,姐姐叫徵側,妹妹叫徵貳。徵氏姐妹在交趾扯著造反旗幟後,九真、日南(此二郡均位越南中部)、合浦(位於廣西)三郡越人紛紛起兵,響應徵側。很快越人佔據了六十五座城邑,推徵側為王,後來被稱為“徵王”。
面對南方日益惡化的局勢,光武帝委任馬援為“伏波將軍”,率軍南征。
馬援統率大軍南下,沿著海岸線前進,遇山開路,遇水搭橋,終於抵達交趾。建武十八年(42年)春,馬援兵團進抵浪泊(越南河內附近的西湖),大破徵側軍隊,斬首數千級,降者萬餘人。馬援窮追不捨,屢戰屢勝,二徵的軍隊全部瓦解,四處逃散,徵側姐妹最終投河自盡。
徵側覆亡後,其部將率殘眾南逃到九真郡,馬援率戰艦二千餘艘,戰士二萬餘人,從海路南下,登陸後向最後的叛亂者發動最後一波打擊,從無功到居風,一路橫掃,斬俘敵軍五千餘人,南方諸郡的叛亂,至此全部平定。
交趾遠離中原,遍佈熱帶叢林,瘴氣溼重,毒蟲出沒,惡劣的自然條件是對漢軍最大的威脅。馬援兵團縱橫數千裡,作戰時間超過一年,可謂是極其艱辛之戰鬥。
馬援平亂後,在交趾立了根大銅柱,上面刻了六個字:“銅柱折,交趾滅。”標銅柱於百越,足以見證昔日大漢帝國的強悍與威嚴。
第四,馬革裹屍馬援的人生信念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難能可貴的是,他踐行了這種信念。
建武二十三年(47年),南方蠻夷諸部落發生叛亂,光武帝派遣武威將軍劉尚率軍平叛
先是南郡蠻叛亂。豈料劉尚兵團反而被武陵蠻包圍,最後全軍覆沒。此役震驚朝野,久經沙場的一萬多名精兵,竟然被一群南蠻吞掉。光武帝又派李嵩、馬成率軍討伐,但面對神出鬼沒的武陵蠻,漢軍竟然不知所措,找不到擊破武陵蠻的方法。
南方密密的叢林、層層疊疊的山陵與溼熱的氣候,使得擅長在平地作戰的漢軍非常不適應。此時,已經六十二歲的老將馬援自告奮勇,願意帶兵出征。他有豐富的山地戰的經驗,也在交趾、九真一帶熱帶叢林中作戰過,是平定南方蠻夷叛亂的合適人選。
光武帝命馬援為南征軍統帥,中郎將馬武、耿舒為副手,統率四萬大軍,南下武陵郡。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南征兵團抵達武陵地區,在臨鄉遭遇到蠻族部落的軍隊。馬援旗開得勝,大破武陵蠻,斬獲二千餘人。
南方多山嶺,叢林茂盛,稍有不慎,很容易陷入敵軍的重圍之中,故而馬援行軍作戰非常謹慎,每到一地,必定要詳細勘察地形,思考作戰方略。這種謹慎與穩重,令漢軍能穩紮穩打,連戰連捷,逼近到武陵蠻的心臟地帶。
馬援的戰略構想,是穿越壺頭山,直插向蠻夷的咽喉地帶。這條進軍線路的優點是路程短,但是山嶺陡峻,叢林密佈,水流湍急,難以通行。武陵蠻深知壺頭山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派出重兵據險而守。壺頭山戰役戰得十分艱難,加之南方河流進入汛期,河水暴漲,水流湍急,漢軍的水師軍艦無法順利沿河發動攻擊。炎熱的天氣使得傳染病迅速蔓延,漢軍的許多士兵都得病,主帥馬援也不幸身染疫疾,不幸病逝于軍中,時年六十三歲。
不過,馬援的去世,並沒有影響到戰爭的結局。在他去世幾個月後,武陵蠻終於放下武器,向漢軍投降。這次規模浩大的南方叛亂,完全平定,為馬援的戎馬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10 # 鏡鑑青年
雖然放在各色野史裡,東漢光武帝劉秀的開國團隊,存在感十分低調。但哪怕放在中國軍事史上,這個團隊也堪稱名將薈萃。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更選出其中最傑出的二十八位武將,將其畫像供入洛陽南宮雲臺閣,史稱“雲臺二十八將”。每張面孔背後,都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沙場歲月。
但這“雲臺二十八將”的排名,是考慮了資歷身份政治等多種因素,“軍事能力”這條標準,其實比較靠邊。而放軍事層面上,若論在東漢開國“內戰”裡,最為厲害的武將,卻當屬其中一位“少年英雄”:“雲臺二十八將”裡排名第四的耿弇。耿弇,扶風茂陵(陝西興平)人,出身于軍事世家的他。少年時就酷愛軍事,二十出頭就趕上一鍋粥的東漢開國戰爭,接著一身軍事天賦就不停爆發:先是一眼就認準了還在綠林軍裡“低調做人”的劉秀,不但主動投奔,還說服父親耿況帶上全部家當(財產親兵)一道投奔。
起初劉秀看他太年輕,只拿他當“小兒曹”,也就是小年輕。但他幾次精彩謀劃,每次都叫劉秀重新整理認識,接著就帶在身邊鍛鍊,歷經銅馬戰役等幾場惡鬥,耿弇越“鍛鍊”越來勁,還順便替劉秀跑了趟北方,一口氣掃平幽州上谷等地,輕鬆給劉秀掃清後院。待到劉秀稱帝的公元25年,不到22歲的耿弇,更得到逆天任命:官居建威大將軍,成為劉秀麾下重要戰將。而這位“大將軍”最歎為觀止的妙筆,就是他25歲那年,即公元28年的平定山東之戰。面對盤踞當地的老牌軍閥張步,只是整合了身邊親兵和降兵,軍力嚴重不足的耿弇,卻是吊打模式開啟:先用圍三缺一的方式,兵不血刃拿下濟南,又在巨裡打埋伏,打廢了張步三萬精銳,接著用聲東擊西的方式,半天拿下臨淄。最後和張步在劇縣決戰,面對張步“十萬大軍都不怕”的叫囂,一個側翼突破就把張步打花,穩穩拿下齊魯大地。
除了這花樣百出的計謀外,耿弇打仗更是夠狠,和張步的劇縣大決戰上,耿弇腿部重箭,他竟咬牙將箭桿砍斷,忍著疼繼續狠拼硬打,終於打的張步十幾萬大軍稀里嘩啦投降。也叫聞訊的劉秀,激動送來一句好評,亦成了一句勵志成語:有志者事竟成。
而這場花樣吊打的神作,對於東漢立國,也是意義非凡:當時的齊魯大地,就是全中國最富庶的地區,等於王朝的“錢袋子”。既要快速拿下,還不能破壞太大。但二十五歲的耿弇,卻輕鬆完成了這高難度,把這“錢袋子”,穩穩交接在劉秀手裡。如果名將如格鬥選手,那麼耿弇,就是其中的“技術流”頂級高手。
而漢光武帝的一句好評,更奠定了耿弇的地位:其功乃難於信也——他就是東漢王朝自己的“韓信”。
不過,比起西漢韓信那功高獲罪的悲情來,耿弇顯然幸運的多,34歲那年,耿弇主動上繳大將軍印,放棄兵權的同時,也繼續成了劉秀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每次遇到重大邊事,都會請他來出謀劃策,可謂榮耀一生。
而比起這位“內戰第一人”來,若論東漢開國後保家衛國的“外戰”,最強者卻是“雲臺二十八將”之外的一人:漢明帝的老岳父,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
雖然因為身份關係,馬援無緣“雲臺二十八將”名分。但即使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裡,馬援依然是書中動輒惹人仰慕的傳說。而放在真實歷史上,馬援,也堪稱令人仰慕加唏噓的傳奇英雄。比起少年成名的耿弇來,馬援的大半輩子,幾乎都在等待。他曾經做過督郵,卻因私防囚犯而遭通緝。後來又曾經營產業,成了富甲一方的知名土豪。可又在土豪事業巔峰時散盡家財,毅然出門闖天下。一句名言也至今流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雖然馬援加入劉秀團隊時,東漢的“大仗”已到了尾聲,只剩了些“苦活”。但馬援卻幹得有聲有色,西征隴西時,馬援發明了“沙盤作戰”法,以精密的謀劃,幫助劉秀順利平定西北。隨後又在西北苦戰六年,將大小動亂一一平定,叫亂了數年的東漢西北大地,重歸和平穩定。
對於東漢開國的國防建設來說,馬援這一功,就是無人替代的關鍵大功。
而在東漢進入和平建設歲月裡,衣不解鞍的馬援,更成了勤懇的救火隊員。交趾叛亂,就殺向交趾,一口氣收復了包括今天越南北部在內的大片國土。由於打的太漂亮,他今天還是越南享盡香火的神明。匈奴擾邊,他又北擊匈奴,打的驕橫的匈奴烏丸騎兵,聽到“馬援”名字就打哆嗦。這段殘破的大漢朝,開始休養生息的靜好歲月,唯獨馬援未休息,卻以“馬革裹屍”的誓言,依然負重前行。
但這位勞苦功高的戰將,竟是揹著汙名離開。在平定五溪叛亂的戰鬥力,身染重病的馬援病故疆場,踐行了“馬革裹屍”的承諾。但一直耿直做人的馬援,卻得罪了權貴梁松。病故沙場後,梁松隨即寫奏摺誣陷,造謠說馬援貪汙,一群權貴紛紛跟風。可憐為國奮戰的馬援,屍骨一度不能安葬,家人也險些被牽連。忠勇一生,卻落得如此悲情結局。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悲劇,歷史上每一樁,都常讓人痛。但願,不再重演。
參考資料:《後漢書》
-
11 # 大白白野
劉秀手下武將厲害的不少,而且這些武將都有可圈可點戰績,有時候在一起合作,有時候又各領一軍,分兵作戰。這些武將比較,相對來說,耿弇、馮異、岑彭突出一些。
以耿弇為代表的“耿家將”創造一種奇蹟,打破了“將不過三代”的說法。“耿家將”幫助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耿家將”事蹟幾乎貫穿東漢王朝,“耿家將”在消滅北匈奴,維護鞏固東漢在西域地區統治管理都貢獻非常大,以致東漢末年耿弇後人耿紀為了恢復漢獻帝地位還聯絡太醫令吉丙等發動反抗曹操的政變。綜合來看,耿弇最厲害。
耿弇是常勝將軍,劉秀把耿弇比作韓信。耿弇戰績好,但是屠城殺人很多,這影響了對耿弇的評價。
劉秀曾稱耿弇為北道的主人。耿弇父親耿況為上谷太守,和王莽的從弟王伋是同學。王莽被起義軍殺死後天下混戰局面更嚴重。更始皇帝劉玄派劉秀經營河北時候形勢不樂觀。河北大部分地區都支援佔據邯鄲的王郎。劉秀被王郎的勢力追殺得東躲西藏的,處境很危險。是耿弇說服他父親耿況,率領上谷、漁陽兩地的河北突騎南下,和劉秀會合打敗了王郎。
耿弇打敗了割據齊魯的張步地方勢力,又和諸將攻佔西北,打敗了隗純。
耿弇橫掃天下,所向披靡,把心理戰、攻堅戰、聲東擊西、圍城打援、避實擊虛等戰術運用的非常巧妙。
馮異、岑彭兩個人也是軍事家,常勝將軍,料敵如神,論軍功和指揮水平和耿弇不分上下,甚至在分化瓦解敵方,不戰而屈人之兵方面超過耿弇。考慮“耿家將”對東漢王朝及中國歷史的貢獻,這裡還是把耿弇列在馮異、岑彭前面,單獨寫了耿弇。
-
12 # 龔柳輝
“大樹將軍”馮異是東漢時的名將,他跟隨光武帝劉秀征戰多年,為人謙遜,從來不自我誇耀。
馮將軍文武全才,堪稱劉秀的左膀右臂!
但他絕不出風頭!
每次出行和眾將相遇時,馮異總是主動叫自己的車讓路,請對方先行。
有時候一起帶兵打仗,眾將領都喜歡在一起高談闊論,免不了要自我吹噓一番。
每當這個時候,馮異就一個人跑出去,坐在樹下休息,不參與那些口舌之爭。
慢慢地,軍中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大樹將軍”!
他體恤將士,愛兵如子,在士兵中享有極高的口碑。有一次分配新來計程車兵,幕府官員一問,這些士兵居然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要說劉秀手下的武將誰最厲害?
應該就是“大樹將軍”馮異!
♦♦♦♦♦♦♦壹♦♦♦♦♦♦♦♦
馮異博學多才、沉穩有加,有大將風範,指揮若定,進退有方投靠劉秀之前,馮異起初是王莽手下的一員將領,之後投奔了光武帝劉秀,做了劉秀一朝的大將軍。
馮異是河南寶豐人,他從小熟讀兵書,據說能把《孫子兵法》等兵書倒背如流,因此很多人都誇他:“將來必是個大將軍的材料”。
在王莽新朝亂政時期,綠林軍爆發了起義,馮異曾被王莽任命為保衛父城的將領。
而當時指揮進攻父城的正是劉秀。
馮異和劉秀可謂是不打不相識,劉秀見馮異有大將風範,指揮若定,進退有方,心中對他很是欣賞。
而馮異也覺得劉秀非常厲害!
事實上,馮異任“郡掾”,監督五縣兵馬,與父城縣令苗萌共同守衛父城。
後來,漢光武帝劉秀出兵潁川,攻打父城。
馮異說動苗萌,一同歸順了劉秀。
從此,他追隨劉秀,東征西討,先後參與了消滅王郎割據勢力的戰鬥,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每次戰鬥結束,其他大將並坐論功爭賞時,他常獨自一人退避樹下,不聞不問,被士兵稱作“大樹將軍”,劉秀率軍攻破邯鄲後,把軍士分隸各大將之下,軍士都稱,願意跟隨“大樹將軍”!
也就是說劉秀給他的部將們分配軍士,士兵們都要求到馮異那裡去,所以,劉秀分給馮異的軍士比別的將領多。
可以看出,將士們都稱他為“大樹將軍”這個稱呼,體現了馮異博學多才、沉穩有加的性格品質,也反映了將士們對他的愛戴和擁護之情!
光武帝深知馮異的脾氣秉性,儘管馮異不會和其他大臣一樣,有了一點功勞就在他面前邀功請賞,可劉秀從來都不忘記他,這位為自己建立東漢政權東征西討,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將軍。
光武帝先後封馮異為:陽夏侯和徵西大將軍。
馮異的確為劉秀打了很多的勝仗,在他奉命進軍關中地區時,從河南到陝西,一路過關斬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馮異大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
♦♦♦♦♦♦♦貳♦♦♦♦♦♦♦♦
他們一群人來到一間小破屋,馮異馬上找來柴草,鄧禹生火,將劉秀衣服烤乾,馮異又給劉秀弄來麥飯和保暖衣物,避免“失溫”!
這樣的野外生存能力,就是現代軍隊都很難做到!
不久,劉秀知恩圖報,任馮異為偏將軍。
馮異為人謙讓,行軍時所部和友軍相遇,讓道的總是馮異。
清末民初馬駘繪《歷代名將畫譜》之《荒亭進粥》記述:
西漢末年,劉秀為王朗所困,飢寒交迫,馮異找到碗豆粥,自己未吃,卻把它送給劉秀的故事!
別的將領都會坐在一起誇耀自己在戰鬥中的功勞,有時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有人說:“我打仗時總是衝在最前面,從來不怕刀槍劍戟的危險”!
有人說:“我率兵衝入敵人的陣中,幾進幾齣。”
他總是獨自一人呆立大樹下,不與他人爭功。
♦♦♦♦♦♦♦叄♦♦♦♦♦♦♦♦
“大樹將軍”謙退不伐,馮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征討隴右,屢立戰功,戰功卓著,雲臺二十八將中位列第七,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馮異為人謙遜,在軍中被稱為“大樹將軍”,此後,“大樹將軍”作為典故,常常被用來稱頌功高不居的人!
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武侯廟古柏》中,就有“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的名句!
馮異“進退行處”都有一定的地方,軍隊裡稱他做事有規矩。
大樹將軍一舉一動,頗有風範。赤眉暴亂關中的時候,光武帝派遣馮異代替鄧禹平定之。
後在關中日久,權威並重,百姓歸心,時人稱為“咸陽王”,馮異也知道在關中時間太久會引起光武帝懷疑,就上書請示回朝廷,帝不許。
後來,果然有人給皇帝上章告密,說馮異專制關中。
光武帝讓馮異看了告密的奏章!
然後對他說:“將軍於國功莫大焉。我倆是君臣,如同父子。你不要有疑心,也不要害怕。”
大樹將軍馮異隨劉秀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但馮異為人謙虛,從來不圖名爭利。
劉秀給將領們重新分配任務,對官兵也重新安排配屬。
這時,官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此很推崇他。
“大樹將軍”的風采!史上的名將都有名目繁多的綽號,以彰顯他們的威勢,突出他們的功勞。
比如“常勝將軍”、“無敵將軍”、飛將軍”等,可這位將軍的綽號居然叫“大樹將軍”。
戰爭年代,跟隨劉秀的開國名將共有28名,號稱“雲臺28將”,馮異功勳卓著,是東漢“雲臺28將”之一。
馮異也是這28員“雲臺大將”中的佼佼者!
他是劉秀的主心骨,“大樹將軍”的名號不是馮異自己叫出來的,而是將士們送給他的雅號。
可見,馮異很得人心!
這使他的部隊不僅能夠佔領一個地方,還能夠牢牢地守住那個地方。
大破其軍,收降8萬多人當年赤眉軍敗退時,馮異驅兵追擊,據《後漢書·光武帝本紀》記載:“大破其軍,收降8萬多人,築城停止”。
原東漢光武帝劉秀即位後,為結束戰亂,早剩下的赤眉軍十幾萬人,跑到宜陽後,為實現國家統一,馮異為徵西大將軍,會同鄧弘、鄧禹征討之!
在劉秀南征北戰的討伐中,馮異的部隊經常當全軍的前鋒,衝鋒陷陣。
然而,人終究不是鐵打的漢子!
馮異終因積勞成疾,操勞過度,倒下去了,再也沒能起來。
漢光武帝劉秀所鍾愛的“大樹將軍”去世了。
馮異在“28雲臺將”中獨具風采,他的死不僅使劉秀失去了主心骨,也使許多同僚和將士悵然若失。
這就是“大樹將軍”的風采,這就是馮異的人格魅力。
總而言之,馮異最厲害!馮異是東漢的佐命虎臣,他為復建漢室、統一天下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是個有勇有謀的人,因此常常作為先鋒出戰;他還協助劉秀嚴肅軍紀,關心百姓疾苦。
他為使劉秀聚攏民心,佔領河北,提出了寬待囚犯、同民共利的計策。
作為雲臺二十八將之一,馮異原為新莽政權潁川郡掾,後歸順劉秀,劉秀稱帝后,馮異被封為徵西大將軍、陽夏侯,追隨劉秀徵河北,破赤眉,定關中,平隴右,他為劉秀成為開國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反莽武裝共同擁戴西漢皇族劉玄為帝,建元更始,即更始帝。
馮異此時正以郡掾的身份,替王莽監管五縣,與父城縣的長官苗萌共守縣城。
他從一個低階軍官,逐步成為最厲害的將軍,號“咸陽王”!確實不容易!德建武十年夏,馮異病逝在軍營中,諡節侯。馮異英年早逝,經使劉秀失去了一位獨當一面、智勇雙全的大將,令人惋惜。
500年後,著名文學家庾信還嘆息道:“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馮異出身儒生,而通曉《孫子兵法》!
他既有文才,也長於武略,不僅戰功卓著,治理地方也很有成績。
他作戰勇敢,常為先驅,善用謀略,料敵決勝。
同時,他為人謙退,不居功自傲,實在難能可貴,真的是一代良將,他確實是劉秀手下最厲害的將軍!
-
13 # 大聖品歷史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手下戰將如雲,而且文武兼備的開國元勳也很多,史書上稱他們為“雲臺二十八將”。他們在光武帝劉秀一統天下、光復漢室、重新建立大一統東漢王朝開疆拓土的戰鬥中都是戰功赫赫。到了東漢漢明帝登基為帝后,為了表彰他們的卓越功績,漢明帝劉莊命人畫了28位大將的畫像,懸掛於洛陽南宮雲臺閣,被稱之為“雲臺二十八將”。如果說他們中誰的實戰水平最高,戰鬥力最強,我認為排名第三的賈復當仁不讓。
賈復,今河南省鄧縣西北人,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第三位,是一位典型的文武全才,可以說是有出將入相的能力。跟隨劉秀征戰沙場、所向披靡,戰功赫赫。所使兵器為一把方天畫戟,一套戟法舞得出神入化,真正的萬夫莫敵,號稱“銀戟太歲雪天王”。
在評書《東漢演義》中,是這樣描述賈復的,在平定王莽新朝的戰鬥中,賈復四進四出王莽的百萬大軍之中,殺得王莽的軍隊人仰馬翻,斬殺無數敵軍,自己也是身負多處箭傷,身上中了十幾箭。即使受了這麼重的傷,依然和王莽手下號稱霸王再世的馬雄打成了平手,如果不是負傷,吊打馬雄毫無懸念。
綜合來看,賈復才是劉秀手下大將中的佼佼者,可以稱的上“天下第一”。而排在“雲臺二十八將”第一的鄧禹和第二吳漢,是真正的治世能臣,善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如果單論武功和戰鬥力還是賈復為最!
(圖片來自於網路)
回覆列表
話說劉邦垓下之戰大獲全勝,項羽引頸自刎烏江,從此天下歸順,建立了西漢的劉家天下,國運217年。
西漢自宣帝以後,元帝即位,開始衰敗,元帝死後成帝劉驁即立,成帝好色,皇后、班婕妤,為趙飛燕和趙合德兩姐妹,成帝酒色過度,外加趙飛燕、趙合德兩姐妹不會生育,又忌妒別人生育,史稱:“燕啄皇孫”。見有妃嬪懷孕,兩姐妹總是設法產除,弄得劉驁斷子絕孫,駕崩後,皇太后王政君專權,由定陶之子劉欣即位,史稱哀帝,哀帝有同性戀癖,其男寵董賢、董賢老婆董賢妹妹,三人同侍一君。
元壽二年八月哀帝駕崩,王莽接過董賢大司馬之位,並迎中山王劉衎為帝;過了五年,王莽毒死平帝劉衎,讓太子劉嬰即立,王莽做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迫劉嬰退位,自立為皇,建立新朝,西漢亡。
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宗親,劉秀趁機起兵,欲奪回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打著恢復漢統的旗號,與更始決裂,反對王莽政權,而爭奪天下。劉秀麾下有云臺二十八將,將將驍勇無比,其中馮異,岑彭建功立業為最!
馮異,字公孫,漢族,今河南寶豐縣人。馮異,為人謙讓不自誇,行車路遇其它將領,自動避讓,從不擺譜,充大佬。每次軍功領獎時,馮異一人坐於大樹底下,不肯出來邀功,大家都熱情地稱他為“大樹將軍”,因此各將領都願意跟著馮異幹!光武帝劉秀:“馮異是我起兵時的主薄,他為我披荊斬棘,平定了關中”。從漢光武帝劉秀口中,我們就知道馮異是何等的優秀,且為人謙虛謹慎,是東漢開國大業中的第一武將!劉秀稱帝后封為徵西大將軍,陽夏候。建武十年(公元34年)病逝軍中,諡號節候。
岺彭。字君然,是東漢初年軍事家。岺彭漢族,今河南新野人。他原是王莽新朝的棘陽縣長…。建武25年岑彭歸順劉秀,劉秀任命他為刺奸大將軍,督察眾營。劉秀稱帝后,岑彭官拜廷尉,行大將軍事。建武二年(公元26年),岑彭逼降許邯,升任為徵南大將軍,封舞陰候,建武五年(公元29年),岑彭率領將兵平定了荊州;建武八年(公元32年)岑彭和劉秀一起率兵攻破天水,滅了隗囂。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岑彭征伐蜀地,陣戰候丹,直抵成都,公孫述大驚失色,以為天兵降臨,公孫述採用一計謀,讓人詐降岑彭,岑彭深信不疑,刺客乘著夜色,當夜將岑彭刺殺身亡。《後漢書岑彭傳》:“中興,將帥立功名者多矣,惟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馮)、方城以南(岑)兩將之功,實為大焉”。岑彭死後,劉秀封諡號為壯候。
劉秀中興,將帥立功名者多矣,出名的是雲臺二十八將:劉秀建立東漢後,傳八世共十四帝,歷195年,又稱後漢,與西漢合併計算:217年+195年=412年。劉漢天下共4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