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30141867697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 其實這種問題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既然是領導安排給同事去做的事情,那就本應該是他去做,如果在他第一次推脫給你,讓你去做時,其實我們一般都會當做是幫朋友一個忙,然後幫他把那件事幹了,但其實一件事情除非是十分緊急,自己實在沒辦法完成,需要別人幫忙的情況下,才需要請求別人的幫助。一次就算了,若他再這樣讓你幫他做第二次,第三次,你就可以確定其實他已經習慣這樣以朋友幫忙的名義來讓你幫他做事。 但其實若是真真正正的鐵哥們,好朋友,又怎麼會讓自己的朋友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呢。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喜歡把這個稱為“慣壞問題”。 我小時候在父母眼裡是一個很聽話,很懂事,作業不用催,早早就完成,成績很好,給的錢也不亂花,每次都有剩的好孩子。其實我每次吃早餐我爸媽只給我5塊,我很羨慕那些早餐錢有10塊的同學,早餐可以吃的飽飽的,還有剩的錢可以去買零食。但我不敢跟他們要更多的錢,我怕這會影響了我在他們心裡的良好形象。但長大了,到了初中,同學間總得有同學聚會,出去玩,一般都是AA,怎麼一個人也得要100以上吧。所以在我第一次和同學出去玩,我向他們要錢,我媽從包裡掏出了張50塊,說了聲“夠了吧。”我當時一臉懵逼,心裡在短時間內從期待,激動變到難受再到些許憤怒。她的那個眼神我至今仍記得。 到了高中,需要極強的交際能力。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以前遇到的,或者是想象的那麼友好。在宿舍,我以為都是自己帶沐浴露洗髮水,在我自己帶了的情況下,我的一位舍友問我借用一下,我當時什麼都沒說,就拿給了他,因為當時覺得借就借嘛,這種小事而已。到後來,他天天都用我的,自己就沒帶過,而且還不問過我直接拿我的用,甚至我自己需要的時候我也用不了。我當時彷彿意識到了點東西。 實際上,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把他們“慣壞”了,讓他們覺得這些都是理所應當的了,覺得我們本就應該幫他們,到最後我們拒絕幫助時,他們甚至已經忘記了我們並沒有責任幫他們,並且當我們無可奈何拒絕幫助時,他們覺得我們不夠“朋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其實,當我們勇敢的邁出那一步,對他們說出 “不了,我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幹呢。” 事情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反而會變得更加輕鬆。 現在,我不會去“慣壞”任何人,我會跟父母說清楚,出去玩要玩什麼,要大概花多少;我會跟我同學說清楚,你要用沐浴露就自己放假回家買,一直用我的,我用誰的;當同學讓我幫他順便跑腿去買麵包時,我會讓他和我一起去買。 邁出那一步,表達出你自己的想法,生活才會真正的更加自由,更加輕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金庸小說中的音樂家們去參加《歌手》,誰能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