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鵠迎罡
-
2 # 清風朗月D
于右任草書的特點覺得就是簡潔疏朗,
標準,易識,筆法使轉靈活,剛柔相
濟有很深功底,是不可多得的草書
作品
。
-
3 # 名廬書社許高鑑
小編曾經對於右任老先生的書法特點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並且轉載過網上某位佚名老師關於于右任草書特點的文章,這篇文章對於老的草書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向讀者展示了好多專業的性技法,小編從這篇文章中收益良多,但是這篇文章後面有一個評論卻吸引了我的注意,洋洋灑灑七百六十個字,能夠想象這位老人家拿著手機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艱辛,我們一起來點評一下他的觀點,小編一字未改的黏貼出來:“如果拋開於佑任的那些所謂的名頭,把他寫的毛筆字字幅去掉落款署名再掛出去展示一下就知道,他的毛筆字究竟價值幾何?作為書法的最低衡量標準(體、勢、法、意),他所寫的毛筆字有那樣與書法沾上邊了,就小編上傳的草書作品來看,首先草書不等於胡寫亂畫,雖然草書很多偏旁部首歸為一體(一個字型),但作為毛筆字來說每種字型都有他規範的運筆法則(起筆運筆收筆,出鋒藏鋒中鋒側鋒…)每種字型的結字同樣有每種字型的章法(左右結構如何結字,上下結構如何結字,全包圍半包圍……)結字章法,整篇佈局章法有嗎?結字成字之後字也得有勢(平正、斜立、高立、斜臥、仰臥…)單字之勢通篇之勢有嗎?意:詩有詩意,畫有畫意,作為書法作品當然得有筆意,王義之《蘭亭集序》在微醺狀態之下寫就的,此作寫出了書法的最高境界醉意,在他清醒之後就再也寫不出那種筆意,否則你我今天見到的蘭亭集序字幅就不是有擠字、添字、塗抹改字……的《蘭亭序》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在心情悲憤之下同樣寫出了筆意悲意,文意與筆意相互結合渾然一體,號稱天下第二行書豈是沒有來由的?懷素的《自敘帖》狂草之下同樣寫出了他的筆意狂意,癲張狂素又豈是世人信口開河胡亂封就。縱觀古今能真正稱得上書法家的那個國學功底不深厚,那個不文彩非凡,哪個不以文立意以筆示意方為古今大家?當今之世中國十幾億人,練毛筆字的人何止億萬,那些名頭一大堆,有的更是什麼號稱書法博士、博導什麼的,更有一群號稱國傢什麼什麼書法協會各種頭銜一大堆的,寫出來的毛筆字在那裡自封什麼書法或書法作品什麼的,在此弱弱的問一句:書法的門摸到沒有?問一聲那些自封書法家的人們:行、草、隸、篆、楷……,閣下以何種字型示意世人,能依其成家?以何文何意示之世人以其成名?用毛筆寫寫對聯、寫寫唐詩宋詞、寫寫名詞成語、寫寫格言……,寫點這些就想妄自成家?省省吧。“
小編認為,這位老者還有有很強的書法理論基礎的,但是在有些觀點上過於偏激。書法需要技法,但是高境界的書法作品會將這些有形的技法無形化,正所謂大道無形,於老的書法看著東倒西歪,但是流自然,看著非常的舒服,我能感受到美,但是以我目前的水平還不能具體說出到底為什麼美。
-
4 # 長安書社
劉延濤先生在《如何學于右任標準草書》一文中曾說:“先生常告社人,選字勿取死筆,鉤字勿作死筆,曰:‘二王之書,未必皆巧,而各其趣,甚者愈拙而愈妍,以其筆筆皆活 隨意可生態也!’故無死筆,實為書法中之無上要義,‘活’之一字,亦即先生論書之一字金丹!”“活筆”正是於先生草書藝術的最本質特徵、藝術靈魂之所在。於先生晚年草書天驚地怪,超凡入聖的藝術魅力也正在於此。
-
5 # 一葉小舟82704
于右任先生之草書,最顯著的特點在於:自然,雅俗,雖欹側而不失規矩,線條節奏之優美。所著標準草書,畄於後人乃一大功也。
-
6 # 蒼山書童
這樣的大師級勵志作品實在是差強人意!這樣的用筆、行筆、結字及構成所產生的效果,實在不該是一位文化大師、書法大師應有的表現!我真沒感受到于右任大師在“自強不息”作品中有那麼一點點身處逆境之中積極向上的氣息,能感受到的只有猥瑣小人奄奄一息的苟延殘喘。。。!
-
7 # 葉根友書法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自成一個派系,魏碑與草書的結合,讓漢字的結構草體更具有一種剛勁有力的風骨,取法懷素,融於碑文,是近代以來在書法藝術成就造詣深厚的書法大家,出版有標準草書千字文。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給現代書法學習愛好者提供了非常不錯的學習資料,也給書法研究做出了很多貢獻。
回覆列表
于右任祖籍陝西三原縣,是國內上個世紀大師級的書法家,“當代草聖”和“近代書聖”是後人對他中肯的評價。同時,他在文學(詩詞)、教育等領域,也有突出成就。
鑑於在書法和文學領域有極高成就,連同是書法和文學大家的毛澤東,也很欣賞和仰慕,兩人常在一起探討書法和文學。
于右任作為陝西頂尖的文化名人,我平時對於右任關注較多,以我的理解和分析,他的書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
剛柔並濟,虛實相生,沉穩中見瀟灑,平正中見奇崛。
無論是行草書,還是楷書,于右任都把魏碑作為基本骨架,真正做到了剛柔並濟,剛如鐵斧劈山,勢大力沉,勁健雄壯,尤其是楷書,在濃郁的金石味中,又帶有一些樸拙味道。
而他的行書,柔若祥雲繚繞,飛灑靈動,氣息十足,卻又顯得入紙三分,沒有那種輕飄飄之感。
許多書法家寫楷書時,結構、章法、筆法都不錯,卻容易陷入呆板、僵硬的套路,寫出的楷書缺乏靈氣。
寫行書和草書時,給作品中灌注的氣息夠了,卻筆力達不到要求,沒有力透紙背的那種感覺,字型如浮在紙面,輕飄飄的。
于右任把剛和柔、輕和重、快和慢、虛和實,等等,這些對立的矛盾調和地恰到好處,讓各種對立因素和諧互補,讓作品煥發出不一樣的生機,呈現出耐人尋味的藝術美感。
他書法中的剛,來自於他對魏碑的消化和重鑄,他在魏碑的骨架上,把魏碑扁而方正的字型稍微變化了一些,變成體勢稍微窄長的平正,並且,把字型稍微向右傾斜那麼一點點,一下子讓字型變活了。
柔則來自於把魏碑的方筆變為圓筆寫出來,並且,把各種用筆方法相互交織在一起使用,同時,吸收歷代書法大師的營養,借屍還魂,最終形成自己柔中帶剛、沉穩中有逸宕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