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初戀,發小,父母,伴侶,子女,擦肩而過的陌生人!
6
回覆列表
  • 1 # 風騷的中指

    每年過年都會想一個人,只是一種習慣,好像不想就會很孤單一樣,但想了又會難過。

    斷斷續續的,總會知道一些關於她的訊息,不敢去觸碰,只能默默看著。

    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一個又一次的放棄。

    人活著其實挺煩人的,總有這樣或是那樣的東西讓你揪心。

    但人活著,又不能不沾煙火;心情有起伏,才更能感覺到快樂。

    儘管心裡明白,卻很多年都沒有快樂過了。

    前幾天忍不住給她發了條資訊,她沒有再回。

    這段應該是過去了,下一段卻不知在哪裡。

    想她還是一直的習慣,這習慣大約還會持續很多年……

  • 2 # 龍嘯九天令

    十幾年來,每到春節,我最思念的人是我的父親。

    那原是一場心碎的事故,而如今,卻成了故事。

    按理說過大年不應該發如此傷心的文章,可是我真的是想我父親了!那就儘量把文章寫得輕鬆些吧。

    以前我是個貨車司機,有一次往安徽送貨,從開始出車我就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但是那時我二十多歲,沒有一點這方面的經歷,看不懂上天的提醒!

    或許看懂了也沒用!

    於是,好好的車忽然熄火,站在路上動不了了(後來又無故正常了)。當時正是晚上,我試著起動車,父親下車去了。這時有輛大車從遠處駛來,但是那車上司機腄著了,我父親高喊攔車被大車撞了。撞上他之後的大車司機醒來,躲開了與我車的正面撞擊。

    我被撞暈,不知過了多後才醒來,我父親在那麼嚴重的撞擊下竟然等到我醒來,看到我跑到他身邊抱著他,他用力地看了我一眼,就放心地走了。

    當時附近村民拿著燈照著,我分明看到了父親最後嘴角上的微笑。

    花開花謝,葉綠葉落,風起葉輕唱,一曲斷腸歌。又是一年春來到,我的父親,你在那邊還好嗎?

  • 3 # 星星52368

    父母在家就在,對不起我的老父親前年沒有回來陪你過春節,今年我們回來過春節,可是你以去了。你的兩個心願我都沒有滿足你,對不起老爸我特後悔。走在回家的路就在問我自己家在哪裡,心裡特難受,爸爸我想你了。

  • 4 # JeffreyShambaugh

    小的時候,同村裡有一個異性的一家人,女孩兒比我小一歲,可以說青梅竹馬,從咿呀學語一起玩到十四五歲。那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我對她有了朦朧的感覺,而且我也確信她對我也異於對常人。可是沒有到婚嫁的年齡,因此也不可能委媒託妁去提親。

    再後來,我去外地讀了大學,假期回來的時候,打聽後才知道她家搬走了。她也去了鄰省工作了,那時候有了QQ,可是無論怎樣,我也找不到她的QQ。就這樣,徹底失去了聯絡。再後來的幾年時間,說出來讓人難以置信,我幾乎每個月都會夢到她,她在我夢中微笑,說話,唱歌,夢醒之後那種失落,彷彿一下從天堂墜入地獄。

    參加工作之後,有一次回到到家裡,聽鄰居閒談,她家回來人回來過幾次,而且她已經結婚生子了,並且已經在鄰省安家了。

  • 5 # 中華詩詞薈萃

    每到春節,最讓我思念的一個人是我的爺爺。提起爺爺,他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是家長長子,性格直爽,敢作敢當,經歷豐富,曾經拿著手雷去抓過漢奸,趕著馬車去闖過東北,也曾經當過我們地方的鄉長,老年時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紅白喜事的櫥子……爺爺的經歷很傳奇,走南闖北的經歷加上之前念過私塾,爺爺還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的。所以打小就喜歡聽爺爺給我講故事,很多過節的習俗也是從爺爺那裡傳承下來的。

    “爆竹辭舊歲”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著,小的時候一直不明白,爆竹聲音那麼大,那麼響,那麼危險,都不如“煙花”來的絢爛,為什麼一定要去放呢?爺爺就會耐心的跟我講“年”的故事,這個怪獸最喜歡除夕出來禍害人間,人們逐漸發現了怪獸得軟肋,就是害怕爆炸的聲音,於是便用碳火來燒烤竹子,發出受熱後自然會發出了噼裡啪啦的聲音,就把“年”這個怪獸嚇跑了,後來人們就把這個習慣保留了下來,還根據竹子爆裂的聲音取名為“爆竹”。後來發明了火藥,製成了鞭炮,這鞭炮也就沿用了習慣的名稱,把鞭炮有時也稱為爆竹了。不死心的我聽到這裡,總是會追問些其他問題:鞭炮什麼時候發明的?諸如此類,爺爺有時不勝其煩,便岔開話題,教我讀了這首《元日》,那時還小,不太懂詩的意思,只是知道跟過年有關的詩句。

    除了詩歌和故事的啟蒙外,爺爺還是我的守護神。記得六七歲的時候,自己跑到前一條街去找小夥伴玩耍,突然衝出來一條惡狗衝我旺旺亂叫。爸爸喜歡養狗,從小跟狗相處的時間特別多,我自是不怕,因為在我的眼裡所有的狗都跟我家狗一般聽話、溫順,何懼之有!我依然自顧自的邊喊狗狗“乖,讓我過去”,便繼續往前走。可是,此時狗狗似乎更兇了,覺得似乎是我在蓄意挑釁,面目突然變得更加猙獰,這時我也慌了神,只能使出自己的殺手鐧,哇哇大哭起來!爺爺聽到我的哭聲後,尋著哭聲找到了我,可此時這隻惡狗並沒有收斂,依舊擋住了我們的去路,誰也沒想到這隻狗突然像瘋了似的衝上來就咬,爺爺擋在我的面前,胸口被惡犬咬了一口!很久之後,這條疤痕一直存在!每每想起,我還心裡一釐驚,一直後怕!

    提起爺爺對我的寵愛,那真是說也說不完,每年過節總會給我買各色玩意、煙花、滴滴金、鑽天猴,各種好吃的吃食,加上爺爺廚藝了得,自是從小沒少吃好吃的……所以當爺爺在我讀初一時去世時,我哭的死去活來,一直不敢相信一直健朗的爺爺會突然因為腦溢血病倒,並且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就去世了!太突然了,突然的讓我接受不了,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回家後似乎都感覺爺爺還是坐在沙發上等我放學吃飯的樣子!現在想起,淚水還是不自覺的滑落,特別是又到春節,思念之情也是越來越重!

    再後來長大了,成年了,爺爺卻早已經不在了。每次過年的時候,聽著大年夜爆竹此起彼伏的聲音,總是會想起爺爺,想起爺爺教給我的這首詩,以及傳承給我的這些風俗習慣。

  • 6 # 命理師陳一宏

    這個故事有點神奇,就感謝那位他方世界的高人吧。

    這個故事很長,我長話短說。若干年前的一天,我到南柯山找草藥。在一個近九十度山崖下,不知名的雜草很多,都一米多高。我在裡面仔細的尋找我所需要的草藥,突然,我發現有一個山洞隱沒與雜草之中。出於好奇,我開啟隨身攜帶的打火機照亮,想一探究竟。接著微弱的火機火光,講究可以看清洞裡情況,非常幽深,彎彎曲曲。我不知哪來的膽,莫名其妙的就走了進去,一直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竟然走出了洞的另一個出口,我想,那肯定是山的那一邊了吧。

    一翻神奇的景象,讓我驚訝不已。因為當我撥開草叢,我看到了一個冰雪世界,白茫茫一片。這裡可是廣東哦,怎麼會有下雪的地方呢?令人奇怪的是,我本來認為冰天雪地會很冷,可是這裡,一點都不冷,我穿著一身單薄的衣服,本來就夏天嘛,正好,不冷不熱,有點像開空調的感覺。

    我走出洞口,發現整個世界都是白的,跟電視裡下雪的場景一模一樣。我突然意識到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我是不是該回去?當我回頭一看,已經不見來時路。趕緊在草叢中搜找,可是,哪裡還有洞口呢?草叢深處,就是一面山坡。

    我舉目四望,突然有一種畏懼感,可是我能怎麼辦呢?絕望,讓我不得不離開山坡,四處走走,因為總得想個出路吧。也不知道怎麼轉的,走了多久,覺得肚子好餓,是啊,早上就喝了一碗粥就出來了。問題是現在沒得吃啊,我只有想到吃植物了,找嫩葉子吃吃吧。前面有一棵小樹,也就一米多高,我搖了下樹枝,雪花落了下來,露出清脆的葉子,也不知道叫什麼樹?我摘下了一片嫩葉子,先試試味道能不能吃?葉子一進入嘴裡,竟然很清香的感覺,簡直是氣孔清透。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本來很好吃的樣子,可是我貌似就很自然的不想吃了,因為突然不餓了。

    也不知道又走了多久,竟然發現有人的蹤跡,因為不遠處,一棵大樹下,有個茅草屋,旁邊還有個石頭。我喜出望外啊,此時此地,能看到人,那是猶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大喊有人嗎?

    我最急切的就問老先生:請問老先生,這裡是哪裡?怎麼出去?

    老先生笑笑:不慌不慌,這裡啊,我也不知道是哪裡,沒有名字,因為本來就很少人知道這裡嘛,至於回去的路,你肯定很難找到啦。你先不急拉,能來到這裡,那也是很難得的。

    內容就不詳細訴說了吧,後來,老先生告訴我,這裡還有其他大約十來個人,但也很少相見,他呢,算是第一個到這裡的人,姓袁,那時候外面世界,當皇帝的是個女人。其他人則慢來一些,大家呢,歲數不一,只知道在我之前來這裡的那個人,是康熙年間。所以呢,他們其實都忘記了自己是多少歲了,現在外面是哪個朝代都也不清楚。他們也不想清楚外面的世界,因為這裡貌似荒無人煙,但其實住在這裡很舒服,無病無圖,無生無死。對了,他還告訴我,我前面吃的那個嫩葉,也不知道是什麼植物,但只要吃一片,就可以三天不渴不餓。

    我在這位像道士的老先生的茅草屋裡,住了幾天,天天就聽老先生說話,講故事,貌似他也好像無所不知,很喜歡說話。老先生說很久沒人跟他聊天了嘛,後來,老先生見我有點心不在焉,認為我估計是不習慣也不樂意在此常住。於是送給我一本書,說做個紀念,好好看,以後有用。我無以為報,身上呢,就掏出個打火機,也送給老先生,老先生也很高興,因為雖然對他沒用,畢竟他也沒見過,視為珍寶。老先生帶我遠路返回,來到之前我找不到洞口的山坡,撥開草叢,一個洞口出現在眼前,叫我閉著眼睛,摸著洞壁,一直往前走,就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

    今天想起這件事,於是就把大概脈絡寫下來,算是一個紀念吧,想起這個人,感謝這個人。對了,他送我的書,名字叫《通玄》,自從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就一直在為人指點迷津了,當起了個算命先生啦。這故事呢,有點玄,其實是很多年前,我做的一個夢,南柯一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椒和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