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9年。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副研究員陳女士說農曆和陽曆大概19年能重合一次。陽曆一個迴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天,而農曆因為設定了閏月,一年最短是354天,最長可達384天。
如果今年剛好沒有閏月,那麼農曆年就比陽曆年少11天;而一個閏月30天,有閏月的農曆年就比陽曆年多19天。每三年會有一個閏月,這樣迴圈下來,19年剛好是一個週期,也就是19個陽曆年的長度和19個農曆年的長度相等。
因為農曆和陽曆的長度每一年並不是完全一致,天文臺每年還會根據太陽和月亮的位置來計算精確的農曆和陽曆日期,19年這個週期只是一個大概的估算,日期上可能會有一天不等的浮動。
擴充套件資料:
農曆曆法的內容:
農曆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
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
至於定農曆日曆中月份名稱的根據,則是由“中氣”來決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為正月;以含“春分”的月份為二月;以含“穀雨”的月份為三月;以含“小滿”的月份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為六月;
以含“處暑”的月份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為十一月;以含“大寒”的月份為十二月。
大概19年。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副研究員陳女士說農曆和陽曆大概19年能重合一次。陽曆一個迴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天,而農曆因為設定了閏月,一年最短是354天,最長可達384天。
如果今年剛好沒有閏月,那麼農曆年就比陽曆年少11天;而一個閏月30天,有閏月的農曆年就比陽曆年多19天。每三年會有一個閏月,這樣迴圈下來,19年剛好是一個週期,也就是19個陽曆年的長度和19個農曆年的長度相等。
因為農曆和陽曆的長度每一年並不是完全一致,天文臺每年還會根據太陽和月亮的位置來計算精確的農曆和陽曆日期,19年這個週期只是一個大概的估算,日期上可能會有一天不等的浮動。
擴充套件資料:
農曆曆法的內容:
農曆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
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
至於定農曆日曆中月份名稱的根據,則是由“中氣”來決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為正月;以含“春分”的月份為二月;以含“穀雨”的月份為三月;以含“小滿”的月份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為六月;
以含“處暑”的月份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為十一月;以含“大寒”的月份為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