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老師daletang
-
2 # 史晨昱
華為在美國市場份額有限,退出美國,貌似損失不大,其實未必,將嚴重影響華為未來戰略。
華為海外業務佔比已達到49.5%,但美洲市場一直是短板。2017年,美洲業務收入393億,同比下降10.3%。
手機業務已經是華為增長的最強動力。2017年,消費者業務,收入佔比39%,同比增長31%。
美國市場的智慧手機出貨量是全世界的9%,利潤是全世界的50%。無論是海外市場,還是手機市場,美國都是一個繞不去的坎,是華為魂牽夢繞的市場。
根據IDC的統計資料,2017年銷量前三名分別為三星、蘋果、華為。
美國市場上,競爭對手三星、iPhone始終保持著70%以上的高階市場份額。即使被美國排斥,華為依然堅持在美國市場上釋出了Mate10pro,可見,美國市場的意義!
華為曾經立下趕超蘋果、三星的計劃。華為若能與AT&T等四大美國運營商達成合作協議,在全球高階市場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才能真正威脅蘋果、三星。
如果沒有美國市場,華為的戰略目標可能很大程度上打了折扣。
…………………………………………………
-
3 # 摩羯小哥愛新聞
在高科技和通訊技術行業領域,美國目前確實佔據行業領先地位,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強,佔據了價值鏈上游。中國通訊行業,包括華為在內,如果能進入美國市場,可以與業內公司同臺競技,一比高下,也可以藉助美國市場的反饋情況,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加快發展。再說,美國也有幾億的消費者,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
但是這幾年來,中資企業在進入美國的過程中不斷遭遇阻力,包括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在內的有關監管機構屢屢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背景的公司在美國併購,收購。反正,就是千方百計阻撓其在美國市場的發展,再加上同行美國公司從中使絆,打黑槍,中國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道路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包括華為在內,之前就曾因各種因素影響,與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合作,藉助其已有渠道推廣新款手機的合作計劃,也在最後關頭告吹。近來,中興公司在遭受數億美元的罰金之後再遭美國處罰,也能說明這一點。
就目前情況看,對華為而言,實際上其目前在美國市場的業務比重並不高,或者說根本就還沒進去,所以說,既然沒進去,就談不上退出,即便退出了,也不會有什麼大影響,僅就公司業績而言。但是,如果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華為應該把美國市場放在視野之內,即便不直接從其市場上獲利,也要學習其創新的能力和制度,為我所用。正所謂,如果不跟比我們強的敵人學,又怎能超過敵人呢?
-
4 # 天零
這裡面涉及兩個概念。
1,華為退出美國市場,完全禁止華為產品出現在中國。
2,華為退出美國市場,部分依然供應依然正常。
第一個概念來說,對華為影響還是挺大的,這意味以後美國佬很少會知道華為,而且華為也少了許多收入。
第二個概念來說,影響不是很大,就是華為不停在美國,但是部分產品依然可以賣或者授權給美國。就是好比谷歌退出中國,但是安卓依然用。
-
5 # 笑口大度
如果華為全面退出美國市場,個人表示能夠理解!這不僅是無奈之舉,也是忍痛割愛,長痛不如短痛之舉!雖然華為也許在美國佔比也不小,但是實體投資僅戰北美市場的1%,從1999年以來華為在北美的市場開拓就一直困難重重,收購及開發受到很多障礙。退出美國市場雖然現在很痛苦,但是本次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已經點中了痛穴,因此必須要做出長痛不如短痛的壯士斷腕之舉,另闢蹊徑!
-
6 # 老者141955336
華為退出美國市場首先失去了同臺競技的舞臺對品牌影響較大,其次失去了科研環境與可能的技術合作夥伴,最後是十餘年鋪墊打了水漂。退出可能是為了規避美國政府的打擊,為最後一擊儲備能量。
-
7 # 仁澤至簡
我們先引用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先生的一段話:“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所以最好不要看得太重,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精力和時間來服務我們的客戶,開發更好的產品,滿足客戶需求。有些事情就隨它去吧,我們也會心安理得。”從徐先生的言論中可以看出,華為退出美國已成必然。
然而,華為退出美國市場,對華為到底有多大損失呢?我個人覺得,沒有損失,畢竟美國市場一直對華為出於防範狀態。華為在美國開展的業務都是花了很大代價的。根據美聯邦政府的規定,在美企業必須為美國解決一定的就業和其它福利資助,華為移動終端業務為了進入美國,單單公關費用都花了十幾億美金,最後還是被美國政府攔在美國之外。
如今華為無論是硬體、軟體,都有所建樹,基本可以擺脫美國的控制,同時也是中國唯一能擺脫美國控制的通訊企業。如果華為現在退出美國市場,損失的也僅僅是區區幾十億的利潤而已,這和華為在美國的支出是差不多的,唯一遺憾的是,在全球市場中,缺了美國。
-
8 # 贏在路上
根據華為近期的表態來分析,華為的全球策略已在美國排除,華為會繼續朔減美國規模,預計年底徹底退出美國市場,美國數千名員工即將面臨失業危機。
華為輪值CEO說:“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改變,所以最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藉助這種方式我們會更好的服務於我們的顧客,並透過創造更好的產品滿足使用者需求。
為了進軍美國市場,華為已經付出很大的努力,然而有多少努力,就會有多少傷害。
其實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清楚,什麼商業間諜,全都是扯淡!華為也叫屈過,但最後結果還是無動於衷!
餘承東非常氣憤說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話:“中國對美國那麼開放,而我們再美國被害成這樣。”
這一刻我們為華為感到難過,不過華為掌握5G的領先優勢,不過是華為有自己的麒麟晶片,卻遭來美華人的如此刁難。
美國的行為恰恰說明自己內心的心虛與恐懼,他們明顯感受到中國科技的威脅。
最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今天美國的阻礙,不值得畏懼。
因為每個中國企業,乃至華人的心裡都在吶喊:有朝一日鳳翔天,我要天下盡我鳴。
-
9 # 李成望flyman
華為其實一直就沒有怎麼進入美國市場,也就談不上什麼"退出"美國市場。
最近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講話放棄進入美國市場美國的計劃和戰略,這更多的是無奈之舉。
華為為了進入美國市場,早在多年前就一直積極備戰中,可惜長期處於"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的狀態,就是遲遲得不到美國政府的批准,每每都是被美國政府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拒絕。如今年華為mate10手機,都已經與美國大運營商一切談妥了,光為這款手機搞宣傳的廣告費都花了好幾億美元了,結果最後還是被美國政府以老套路理由否決了,在美國的釋出會和上市也被迫取消。
華為在歐洲和亞非拉等國家做得很好,生意發展得也很不錯,但其實,華為是非常想進入美國市場的。
美國市場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海外市場,也是經濟價值最高的市場,歷來都是世界各大品牌的必爭之地。這裡面除了巨大的經驗收益外,還是品牌實力的象徵。
進入了美國市場,且還能取得良好成績的,能極大推動品牌形象和提高競爭力。同時,只要參與了美國這個全球最發達的市場,才可能學習到最先進的科技和管理,這對於一個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說,作用無疑是非常巨大的。
但華為在現階段,還是要放棄進入美國市場的種種多年籌備,這是因為目前,連早已進入美國市場多年並取得不俗成績的中興,現在都已經被美國政府突如其來的禁令整"休克"了,中美貿易爭端由此摩擦得更激烈,華為現在就更沒戲了。
所以,華為不能進入美國市場,對華為來說,一方面是無法大規模提升公司的經濟收益,延緩了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無法參與世界級最高層次的科技競爭,對企業的發展創新不利。
-
10 # 太木哥哥
4月20日,《福布斯》的分析文章稱,從華為高管徐直軍近期的表態來看,美國已不再是華為全球戰略的一部分,華為將迅速縮減美國業務規模,預計今年年底就會徹底退出美國市場,數百華為美國員工將直接因此失業。
《紐約時報》文章預測“華為將結束十年來在美國付出的毫無意義的努力”。從2002年進入美國市場算起來,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已經長達15年了。這十五年來,華為收穫了什麼東西呢?
華為目前業務有三大板塊,即運營商網路、企業解決方案和消費者終端。運營商網路業務,華為已經是世界第一;企業解決方案業務,華為僅次於思科位居世界第二;在消費者終端業務上,華為位居第三,劍指蘋果,排名第一但低端的三星甚至都不是目標。
但很顯然,除了獲得美國官司以及無休止的侵犯美國“國家安全”的稽核外,華為三大業務在美國收穫渺渺。2002年,華為準備進軍美國市場時,任正非先生躊躇滿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 ”。 很快,他的美國對手思科就給他上了一課。思科以專利為由,發起訴訟,華為最終沒能進軍美國市場。
2011 年華為試圖收購美國3Leaf公司,美國審查機構要求華為必須放棄已收購的這家伺服器技術公司3Leaf。
2012 年10 月8 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應避免使用華為及中興公司的裝置。
2016 年6 月,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行政傳訊華為。
2018年1月,迫於美國政府壓力,電信運營商Verizon和AT&T宣佈放棄銷售華為Mate 10 Pro。
百思買最近也停止了銷售華為裝置。
所以對於華為來說,美國市場已形同雞肋,華為基本已經完全失去這個市場。華為的三大業務不但一無所獲,而且十多年來的投入一如滔滔江水,一去不返!
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華為在美國式的圍堵中變得更加強大。華為的運營更加合規,更加透明。至少目前美國還不能像對付中興那樣,對華為下手。
截至2016年,全球537個4G網路中逾半數由華為提供裝置服務,在全球90個4.5G網路中則佔了59個。
華為5G已經領跑全球市場。它在全球經建立11個5G研究中心(法國、美國、加拿大、德國、俄羅斯、瑞典、成都、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參與5G研究專家超過數千人。
華為需要跟時間賽跑,跑贏時間的華為,未來優勢將會更加明顯。這是華為多年國際化競爭的最大收穫。
"華為受到全球170個國家的政府和客戶的信任,沒有比任何(電信裝置)供應商更高的網路安全風險”,貝爾加拿大無線網路副QuattroporteBruce Rodin表示。
在全球化產業鏈分工和美國貿易主義興起的大背景下,如何既依賴產業分工,降低生產成本與保障核心優勢,確保不受“斷糧”威脅,這是華為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回覆列表
華為手機本身在美國就沒太大的市場,美華人對華為手機並不熟悉,而且美國的手機市場處於飽和狀態,更多人是在更新蘋果手機,而不考慮換新的手機。當然,如果不是美國政府打壓,華為最新的產品很有可能在美國市場擊敗蘋果。
不過華為在歐洲市場很堅挺。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手機質疑,開始也引起英國的擔心,但在他們監控下,已經完全打消了顧慮。
而且華為有自己的獨立開發能力。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技術優勢,在世界其他市場領先。